印学话西泠(1课时)

时间:2019-05-13 00: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学话西泠(1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学话西泠(1课时)》。

第一篇:印学话西泠(1课时)

印学话西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教师讲解这四个字是金石大师吴昌硕所题,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

(2)教师介绍“西泠印社”概况,指出“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2.深入教学。

(1)录像放映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印章的一般知识,包括印章名称、质料、篆刻。

(2)展示“西泠印社”篆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以篆刻风格和人文内涵方面分析作品。(3)教师讲解篆刻方面的知识,请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方面常用到篆刻艺术,提示学生从印章方面进行思考。录像放映名人印章作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4)录像放映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3.作业。

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第二篇:公开课《印学话西泠》

《印学话西泠》教案

音体美组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 杨孔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2.技能目标:利用橡皮和美工刀,尝试制作一枚印章,体会篆刻的乐趣。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美工刀等用具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一枚印章,学生讨论其用处。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印的作用: 第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第二、表示:身份、个人凭证。

第三、表示吉祥物(有美好的愿望和辟邪作用)。3、教师小结中国印章的相关知识

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和文人篆刻两部分,玺印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以后逐渐作为个人的凭证和权利象征而广泛使用,到了明代,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出现了明清两代璀璨瑰异、流派纷呈的篆刻艺术。当时文人们自篆自刻,将中国印章由原来的实用性转变为欣赏性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个流派,在我们浙江一带的篆刻艺术形成了“浙派”。

二、深入教学

1、介绍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孤山中山公园西面,占湖山之胜,揽金石之华,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印社创建于1904年,由篆刻家丁仁、叶为铭、王是、吴隐创建, 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在保存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以及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

2、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和他在印学方面的地位及贡献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 “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

“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

“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像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3、学习印章的相关知识(1)、课件展示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

第一,印的结构 第二,印的工具 第三,印材介绍 第四,篆刻三法(2)、如何利用三法去欣赏名家篆刻艺术(与学生一起探讨)(3)、引导学生讨论篆刻与中国画,篆刻与书法的关系(4)、课件展示刻制印章的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刻制方法。

课件展示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三、谈学习体会和对印章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用橡皮和美工刀尝试刻制一枚印章。

五、课后延伸

上网查找西泠印社网,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009年3月4日

第三篇: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定稿]

《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景山中学

杨瑜霞

一、设计理念

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在教材篇首编排了西泠印社相关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泠印社作出介绍,图文并茂,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西泠印社的风景图片、吴昌硕的塑像、三老石室珍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石碑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使学生对西泠印社和篆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本课欣赏中,可以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印学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还是甚少,但这几年的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了篆刻比赛,部分学生才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五、重点、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六、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一枚印章,学生讨论其用处。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印的作用: 第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第二、表示:身份、个人凭证。

第三、表示吉祥物(有美好的愿望和辟邪作用)。3、教师小结中国印章的相关知识 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和文人篆刻两部分,玺印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以后逐渐作为个人的凭证和权利象征而广泛使用,到了明代,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出现了明清两代璀璨瑰异、流派纷呈的篆刻艺术。当时文人们自篆自刻,将中国印章由原来的实用性转变为欣赏性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个流派,在我们浙江一带的篆刻艺术形成了“浙派”。

(二)、深入教学

1、介绍西泠印社(板书:西泠印社)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从百年历史和研究印学两个方面讲解西泠印社之所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名社”。(课件展示和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孤山中山公园西面,占湖山之胜,揽金石之华,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印社创建于1904年,由篆刻家丁仁、叶为铭、王是、吴隐创建, 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在保存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以及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2、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和他在印学方面的地位及贡献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 “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像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3、学习印章的相关知识(1)、课件展示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 印的结构 印的工具

第三,印材介绍 第四,篆刻三法(2)、如何利用三法去欣赏名家篆刻艺术(与学生一起探讨)(3)、引导学生讨论篆刻与中国画,篆刻与书法的关系

小资料:介绍方介堪温州市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会员。他和著名中国画画家张大千精诚合作,在书画界称“张大千的画,方介堪的印”之说。(4)、课件展示刻制印章的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刻制方法。

课件展示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三)、谈学习体会和对印章的认识。

(四)、课后延伸和作业 上网查找西泠印社网,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试刻制一枚印章。《西泠印社》教学反思

我觉得上课就像上舞台,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导演,要引导学生去演,去学,学生不可能45分支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那就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吸引他们,就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吸引学生的思维,需要积极提倡学生去参与,艺术与生活自然的结合,我想这是美术课的一个大优点;但我又以为,适量适中地在美术课里加入技法原理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堂课已经很好地处理教材,作到以欣赏为主的,了解技能篆刻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在最后讲述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经历了这堂课,体会较深刻。有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指引作用

这里涉及一个课堂主体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所充当的课堂角色,应以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课上应该更多的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是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方印章导入,让离我们现代人比较遥远的印章走进我们的世界,引导学生讨论印章的作用,使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教师应该多放手,多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老师指导下新课堂的主体。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性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没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极力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环境和气氛

这堂课我为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在以下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第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这节课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广阔的教学空间交流。第二,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信息技术适当引进课堂。

注重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上我考虑到印章与现代学生的距离,以及印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意选择了从历史方面和艺术欣赏方面予以阐述,侧重于对学生在印学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培养,以及对印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印学运用生活学习中,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把握课堂内容、课堂结构;如何启发学生,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高创造能力,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要研究与探讨的主要课题,也要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第四篇:最新西泠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第1课 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笔的种类;掌握毛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方法。

2.了解墨的种类。3.了解纸的种类及用途。

4.了解砚的种类;掌握砚使用与保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笔、墨、纸、砚这四种学习书法的必备工具。难点:掌握毛笔、砚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几幅作品 这几幅字好看吗? 出示课题:《认识工具》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毛笔 出示几种不同的毛笔 2.讲解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3.认识墨 4.认识纸 5.认识砚 6.认识其他工具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各自泡开一支新毛笔,按课本上的示意,试着蘸墨画横线、竖线和圆点,体会用毛笔书写的感觉。

四、整理与反思

1.师生问答:如何使用、保养毛笔?

怎样使用、保养毛笔?

2.清洁、整理学具。板书设计

认识工具

笔 1.硬笔、软笔、兼毫 2.斗笔、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

3.长锋、中锋、短锋

开笔、润笔、清洁保养

墨 墨汁、墨锭

纸 元书纸、宣纸 砚 学会使用和保养的方法

第2课 姿势与执笔

教学目标

1.掌握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2.学会毛笔执笔方法。3.学习书法做到“三定三勤”。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学会毛笔执笔方法。难点:学习书法做到“三定三勤”。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毛笔书法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2.学生评议。3.老师小结并揭题。

二、学习新知 1.书写姿势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老师边讲边示范坐姿和站姿的要领。头正 身直、臂开、足安 2.执笔姿势 出示执笔图,学生观察。交流、评议。

师小结:执笔的要领是“指实掌虚”,五指分工合作。3.综合练习

反复练习坐姿与执笔姿势。

参照课本“练一练”部分,试着写写看。

三、拓展延伸 三定 定时 定量 定贴 三勤 眼勤 手勤 脑勤

四、整理反思 1.背诵执笔歌诀 2.清洁、整理学具 板书设计

姿势与执笔

姿势 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安

执笔歌诀

腕法 着腕 枕腕 摸腕 悬腕 三定 定时 定量 定贴 三勤 眼勤 手勤 脑勤

第3课 起笔的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起笔的概念及起笔的几种的方式。2.理解藏锋起笔和露锋起笔的概念。

3.初步学会露锋尖笔、藏锋圆起、藏锋方起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起笔的概念,掌握藏锋起笔和露锋起笔。难点:掌握露锋尖起、藏锋圆起和藏锋方起这三种不同形态的起笔写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组不同的线条。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 揭题

二、学习新知 1.概念解释

起笔是一个笔画书写的开始。

露锋起笔是书写笔画时,毛笔笔尖从左上角入纸。藏锋起笔是书写笔画时,毛笔笔尖朝右逆笔入纸。2.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学习三种不同形态的起笔方式。

露锋尖起 藏锋圆起 藏锋方起

三、拓展延伸

通过“练一练”板块,强化学生对露锋和藏锋的认知及三种起笔方式的书写。

再次出示图,哪些是藏锋起笔哪些是露锋起笔。

尝试书写四个笔画,先描二个,在摹一个,注意不同笔画的起笔方式,教师巡视。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起笔的方式

露锋尖起 露锋入纸,使笔尖在左上角,向右按笔尖并逐渐调整笔尖,铺开笔毫向右运笔。藏锋圆起 逆笔向左,笔尖朝右。笔尖由右转向左上方,调整笔锋后向右行笔,笔锋居中,笔尖朝左,向右运笔。

藏锋方起 逆笔向左,笔尖朝右。向右下顿笔,提笔转向右行笔,笔尖朝左。

第4课 行笔的方式 教学目标

了解行笔的概念及行笔的几种方式。

学会中锋起笔和侧锋行笔的写法。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行笔的概念并掌握侧锋和中锋的行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行笔的各种不同方法要书写到位。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线条。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知 1.概念解释

教师讲解行笔的概念。

写一个笔画常分为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行笔指笔后,笔锋向不同方向运行的过程。2.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学习中锋行笔、侧锋行笔两种行笔方式。师范写,学生观察。生试写,评议。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引领学生巩固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引导学生平心静气、神情专注地练习书法。3.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试一试”的图示,请学生找出那些是侧锋行笔哪些是中锋行笔。

尝试书写四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总结

三、整理反思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

清洁、整理学具。板书设计

行笔的方式

中锋行笔 侧锋行笔

方法 笔尖在笔画的中间 笔尖在笔画一侧 形态 线条两边光洁 线条一边光洁一边毛糙

第5课 收笔的方式

教学目标

了解收笔的概念及收笔的几种方式。学会露锋尖收、藏锋方收、藏锋圆收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收笔的概念,掌握露锋收笔和藏锋收笔。

难点:掌握露锋尖收、藏锋方收、藏锋圆收这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笔写法。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线条。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 导题、板题。

二、学习新知 1.概念解释

收笔指一个笔画书写的结束。2.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学习三种收笔方式

露锋尖收 由按渐提,慢慢提笔,逐渐使笔尖直立后离开纸面。藏锋方收 向左上轻提笔尖后,再向右下轻按,调转笔锋,向上收笔。

藏锋圆收 轻提笔尖,向右下轻按,提笔转左,笔锋向笔画内提,提笔调正笔锋。

2)教师再次示范这三种收笔方式,强化认知。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4)评议 3.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

三、整理反思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 清洁、整理学具 板书设计

第5课 收笔的方式

露锋尖收 由按渐提,慢慢提笔,逐渐使笔尖直立后离开纸面。藏锋方收 向左上轻提笔尖后,再向右下轻按,调转笔锋,向上收笔。

藏锋圆收 轻提笔尖,向右下轻按,提笔转左,笔锋向笔画内提,提笔调正笔锋。

第6课 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能分辨横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

二、三、士、工”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的写法。

难点:两种横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起笔、行笔、收笔的写法,接下去我们就要将这些用笔方法用到每个笔画的书写中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笔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教师示范课本上第一中长横的书写。

边讲边示范书写要领:藏锋收笔,向右上起笔,中间略细,藏锋收笔。(2)教师示范课本上第二种露锋横的写法。

师边讲边示范书写要领;露锋尖起,转笔向右,中锋行笔,藏锋收笔,左细右粗。

(3)教师再次范写这两种笔画,强化对横的认知。(4)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

2、重点临写例字

针对性对四个例字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横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拓展延伸

通过“找一找”板块,强化学生对横的认知。(1)出示范字,找出其中的横。

(2)分析字中横的特点,比较其中的异同。(3)教师小结。

三、整理反思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清洁学具。

板书设计 第6课 横

长横 藏锋收笔,向右上起笔,中间略细,藏锋收笔。短横 露锋尖起,转笔向右,中锋行笔,藏锋收笔,左细右粗。

第7课 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竖,能分辨竖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上、止、非、十”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的写法。

难点:两种竖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练习两种竖线;露锋收笔,藏锋收笔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教师范写垂露竖的写法,讲解书写要领: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藏锋收笔,左起右收(2)教师示范第二种悬针竖的书写,讲解书写要领: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渐行渐提,露锋收笔(3)学生练习(4)评议 2.重点临写例字(1)播放例字视频。

(2)针对性地讲解、分析字中竖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3)学生练习。(4)评价。3.拓展延伸

通过“找一找”板块,强化学生对竖的认知。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7课 竖

垂露竖: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藏锋收笔,左起右收

悬针竖: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渐行渐提,露锋收笔

第8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撇、能分辨撇画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并、在、千、生”四个例字。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撇的写法

难点:两种竖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课本上的“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画几个圆圈。

再请学生反方向试试,感受笔尖运行路径的改变,想想写撇时运笔方式有什么异同,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书写长撇的相关视频,讲解书写要领;藏锋起笔,中锋向左下行笔,渐行渐提,露锋尖收。(2)同法学习第二种短撇的写法。

书写要领: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左下左锋行笔,角度较平,露锋尖收,收笔速度较慢。

(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撇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 播放相应视频。

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撇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习。(4)评价。3.拓展延伸

通过“找一找”板块,强化学生对撇的认知。

二、整理反思

4.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教师小结。6.清洁学具。

第9课 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点、能分辨圆点和方点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下、不、六、主”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点和方点的写法

难点:两种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用毛笔自然轻松地写出点的各种形状。

说一说这些点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用笔方式不同时点的形态变化,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圆点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露锋尖起,向右下按笔,藏锋圆收(2)播放方点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藏锋起笔,转折后向右下按笔,提笔藏锋方收。(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撇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 播放相应视频。

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点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习。(4)评价。3.拓展延伸

通过“找一找”板块,强化学生对点的认知。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教师小结。

五、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9课 点

(一)起 行 收

圆点 露锋尖起,向右下按笔,藏锋圆收

方点 藏锋起笔,转折后向右下按笔,提笔藏锋方收。

第10课 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点、能分辨挑点和竖点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心、沙、注、玉”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挑点和竖点的写法

难点:两种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用毛笔画两种点。

说一说这些点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用笔方式不同时点的形态变化,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挑点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露锋尖起,先向左下按笔,再转向右下,提笔调正笔锋后,向右上露锋尖收。

(2)播放竖点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按笔后下行,藏锋方收。(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撇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1)播放相应视频。

(2)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点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习。(5)评价。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10课 点

(二)挑点 露锋尖起,先向左下按笔,再转向右下,提笔调正笔锋后,向右上露锋尖收。

竖点 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按笔后下行,藏锋方收。

第11课 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点、能分辨捺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之、走、文、丈”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捺的写法

难点:两种捺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用毛笔画两种不同的线条。

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捺画的行笔,再请学生试写几个捺,体会捺画的形态变化,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平捺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藏锋起笔后向右行笔,取平势,调锋后向右下渐行渐按,收笔露锋向右,由粗重尖细。

(2)播放斜捺书写的相应视频,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领:

斜捺写法与平捺相近,但起笔处较轻,行笔角度略斜。(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捺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1)播放相应视频。

(2)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点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习。(5)评价。

六、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略)

第12课 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提、能分辨提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非、身、我、坤”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提的写法

难点:两种提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线条。

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体会提画的行笔,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书写第一种提的相关视频,讲解书写要领;自露锋起笔,在右下顿笔后调锋向右上行笔,由粗到细渐行渐提,最后露锋尖收。

(2)同法学习第二种提的写法。

书写要领:自藏锋起笔,自右下顿笔转锋后向右上行笔,露锋尖收。(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提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 播放相应视频。

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撇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习。(5)评价。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

板书设计 第12课 提

(一)(二)

起 左上露锋起笔 左上藏锋起笔 行 在右下顿笔后调锋向右上行笔 收 由粗到细、渐行渐提,露锋尖收。

第13课 竖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竖提、能分辨竖提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郎、表、辰、昏”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提的写法

难点:两种竖提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线条。

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体会竖和提画的行笔,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书写第一种竖提的相关视频,讲解书写要领;竖的末尾转折处调锋向右下侧按,再调锋向右上行笔写提,渐行渐提,露锋尖收。

(2)同法学习第二种竖提的写法。

书写要领:起笔写竖,收笔类末尾处似悬针竖:在从左下起写提,往右下顿笔后向右上行笔写提,由粗渐细,露锋尖收。(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竖提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 播放相应视频。

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竖提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习。4.评价。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

板书设计 第13课 竖提

先写竖再写提

(一)竖的末尾转折处调锋向右下侧按,再调锋向右上行笔写提。

(二)收笔类末尾处似悬针竖:在从左下起写提。

第14课 竖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竖折、能分辨竖折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牙、出、山、涵”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折的写法

难点:两种竖折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线条。

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种线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体会竖和横画的行笔,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播放书写第一种竖折的相关视频,讲解书写要领;先写竖再写横,竖稍往右略斜,转折后写横,横起笔偏左。(2)同法学习第二种竖折的写法。

书写要领:露锋写竖,转折处稍顿笔调锋向右行笔写横,横的起笔与竖的收笔相连;竖横较长。

(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竖折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1)播放相应视频。

(2)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字中竖折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习。(5)评价。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14课 竖折

先写竖再写横

(一)(二)

横起笔偏左 横的起笔与竖的收笔相连

第15课 横折弯和竖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折弯和竖弯、能分辨横折弯和竖弯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寻、七、四、匹”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折弯和竖弯的写法

难点:横折弯和竖弯在具体例字中的写法有各种变化,在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种不同的曲线。

再请学生体会竖转横画的运笔感觉,分别书写两种不同的转折,进而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1)播放书写第一种横折弯的相关视频,讲解书写要领;形态较小,上横斜,下横平,右上角方折,右下角圆转。(2)同法学习第二种竖弯的写法。

书写要领:先竖后横,圆转稍慢,藏锋圆收。

(3)再次范写以上笔画写法,强化学生对横折弯和竖弯的认识。(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指导。2.重点临写例字(1)播放相应视频。

(2)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横折弯和竖弯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习。(5)评价。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15课 横折弯和竖弯

横折弯 形态较小,上横斜,下横平,右上角方折,右下角圆转。竖弯 先竖后横,圆转稍慢,藏锋圆收。

第16课 我来写“福”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福”字的含义。

2.对比颜真卿其他作品中的 “福”字与(多宝塔碑)中的“福”字,体会其中的异同点。

3.照课本上的作品样式,试写“福”字作品。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写颜真卿的 四个“福”字,又一与(多宝塔碑)中的“福”字为重点。

难点:学习以笔画、结构等方面区分同一个字不同的写法。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逢春节,你们是怎样庆祝的呢? 揭题,板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出示二种“福”字,学生对比观察,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

(3)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加深印象。(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议。2.学写“福”字作品 3.拓展延伸

(1)出示二种“福”字,学生对比观察,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2)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表达他们的结论。

三、整理反思

1.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3.清洁学具。板书设计

第16课 我来写“福”字 福字的含义:迎福 接福 祝福

作品的要点: 居中写

第五篇:西泠出版社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第1课 运笔的提按

教学目标 :

1、了解基本的提按运笔技法。

2、通过提按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与按的书写方法。

3、体验提按产生的线条变化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提按的运笔方法。教学 难点:

掌握提按之间的转换技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捺画,让学生整体感知捺画的基本形态。请学生说说撩画的粗细变化是通过怎样的运笔技法实现的。(通过毛笔的提按实现的。)

2、出示本课课题:《运笔的提按》。

二、学习新知

1、感知提按。

请学生观察回答:捺画中哪个部位最细,哪个部位最粗?这样的提按是怎么运笔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提按是毛笔书写中重要的技法。提笔是指在垂直方向,向提起笔毫的动作:按笔与“提”相对,指垂直向下按压笔毫的动什可以说,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动作转换的过程。

2、尝试书写

教师示范提按基本技法(或播放相应视频)后,请学生尝试。

(1)用笔肚甚至笔根大胆按压笔毫,练习书写长线条,体验按笔的技法。

(2)用笔尖练习书写长线条,能写多细写多细,进行提笔练习体验提笔的技法。

3、学习捺画的提按

(1)分析捺画的提按变化过程:轻按起笔→折笔向右→渐行渐按→向右下重按→向右渐提渐行→快提后收笔。

(2)教师演示捺画的提按动作变化过程(或播放相应视频)。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4、、练习提按的转换

(1)练习写撇点:从重按笔写撤,再由提笔到按笔写长点,组合练习撤点的写法,体验按笔→提笔→按笔的动作转换。

(2)练习写横撇:起笔轻按,收笔由按到提丈欠久。(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提按动作是否到位。

(4)作业点: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按动作技法。

三、拓展延伸 比较不同书书法家运笔的提案变化的特点。

四、整理总结

1、师生问答

教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知道了提按的用笔方法。

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提按动作在书法中的作用很大,不同的提按写出的字具有不同美感。

2、清洁,整理学具。

2课 我来写贺卡

教学目标 :

1、学习写贺卡。

2、了解“尊师重教”的书写规律。

3、感恩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学重点:

学习写“尊师重教。教学 难点:

感恩教师的付出。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狂草大师怀素》

1、教师讲故事,学生仔细听。

2、让学生说听后的感想。(学书法要不怕累,一定要持之以恒。)

二、新课指导

1、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师恩难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毛笔写张贺卡,祝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2、临习指导

“师”字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竖长伸。“恩”字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的三点相互呼应。

3、贺卡展示

PPT展示:贺卡:天天开心

尊师重教

我们可以在自制的贺卡或买来的贺卡上用毛笔书写自己想对老师表达的祝福,赠送给自己的老师。

4、练一练

教师书写展示

学生临摹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在贺卡上用毛笔书写“心想事成”、“桃李满园”等。

四、整理总结

“尊师重教”四个字分量极重,我们在书写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师的辛勤付出。

2、清洁,整理学具。

第3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

2、集字创作“中国梦”三字书法作品,掌握“中国梦”三的书写特点。

3、感悟习总书记的“伟大中国梦”,体验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勤付出。教学重点:

写好“中国梦”三个字。教学 难点:

处理好三个字的大小、笔画粗细、字距宽窄等章法白。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集字作品“中国梦”,请学生欣赏。

教师:今天我们来完成一幅内容为“中国梦”的集字作品。

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一)》。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

集字作品中“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中国人的梦。

2、观察分析。

(1)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什么幅式?这是一件横幅。

(2)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由哪几部分组L成的?这幅作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

(3)观察并思考:“中国梦”三个字的大小有何变化?笔画的字线条略细,笔画少的字线条略粗。

(4)字与字之间布白特点:字间距略小于一个字的大小。

(5)请学生思考:落款的内容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内容、作者姓名等。(6)落款字的大小:正文字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

3、分析“中国梦”三个字的写法。(1)请学生书写这三个字,并分组讨论。

(2)教师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并小结。“中”字“口”部呈扁状,上宽下窄,悬针竖从“口”部中穿过,挺拔有力。“国”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呈长方形,横细竖粗,左右两左细右粗,左短右长,内部笔画紧凑。

“梦”字形态较长,上部紧密,笔画之间的距离小,中间的秀宝盖伸展;“夕”部横撇的撇画向左下伸展,斜中求正。

4、学生练习三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对学生在书写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等处的折法。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留白是否统一协调。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作品展示等方法选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体验书法创作带来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讲解“中国”三个字写成条幅如何安排,写成扇雨加安排,回家后试着进行二次创作。

2、延伸思考:利用今天学习集字创作的方法,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四字

五、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集字临摹创了“中国梦”的书法作品。

3、清洁、整理学具。

第4课 人字头与登子头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金、翕、登、发”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汉字结构的美感。教学重点:

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观察、领悟有人字头与登字头字的结构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金、念、登、发几字,请学生说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是什么 ?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出示本课课题:《人字头与登字头》

二、学习新知

1、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写法。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四个上下结构的字,说说这四字有什么特点。(2)找一找规律:人字头书写规律 展示“人字头”,找一找特点。书写要领:先撇后捺,撇细捺粗。撇撩夹角约90度,收笔捺高。(3)写一写:学生试写人字头,导师巡视指导。(4)评一评:对学生书写的人字头进行点评。(5)说一说:登字头与人字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试写登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7)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位置是否合理。

2、范字临习。

(1)出示“金、念、登、发”四字,请学生说说写好这些要注意什么。“金”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撇轻撩重,下面的横有长知变化最后一横为长横,中间的露竖在中线上。

“念”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撇细撩粗,第三,四笔为短横,略上斜。“心”呈扁势,托起上部,但仍在人字头的覆盖下

“登”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左小右大,下部“豆”,笔画紧凑,末笔长横伸展。

“发”字为上下结构,登字头的右撩写成长点,下部笔画较多左右紧凑,不宜松散。

此四字整体需注意上宽下窄,中心对齐。(2)学生临习“金,念、登、发”四字。

(3)教所现指导,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题:重三绕字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是否做到撇细捺粗,及撤捺夹角约90度,收笔撇低捺高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 比一比,观察不同书法家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频在处理人字头与登字头时的不同方法。

同一个偏旁,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好了,同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2、了解《泰山刻石》。

(1)出示《泰山刻石》,请学生欣赏。(2)说说看了《泰山刻石》的感受。

(3)教师介绍《泰山刻石》,帮助学生了解《泰山刻石》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翕、合、食、发”四字,说说书写这些要注意些什么“翕”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人字头撒捺伸展,覆盖下部下面笔画较多,各笔画位置要紧凑、合理,重心平稳。“羽”左短右长,左右对称。

“合”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人字头撇捺伸展,覆盖下三笔短横刚好在横中线上,“口”部呈扁势。

“食”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画伸展,捺画为反捺。下部“良”横折的横画与首点粘连,末笔也是反捺。

发”字写法与上面相同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还是挺难写的,我们知道了它们的书写规律,即撤细捺粗,撇捺夹角约90度,收笔撇低捺高等。我们还知道了要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写好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

3、清洁、整理学具。

第5课 四点底与皿字底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无、烈、盖、盘”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四点底与皿字底汉字构的美感。教学重点: 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掌握四点底、皿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出示“、”字,请学生猜一猜这两个是什么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四点底与皿字底》。

二、学习新知

学习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四点底: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星上聚下散状。

皿字底:竖画上开下合,中间两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字底为偏旁,要起到稳固重心的作用,字底在字的结构中起支撑和平稳重心的作用,一定要写正、写稳、写扁。

(3)学生摹写,教师点评反馈。(4)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2、范字练习

(1)教师示范“无、然、盖、尽”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对“无、然、盖、尽”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仰。

“无”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三横有长短、俯仰的变化,首横最短,呈仰势,第三横长而舒展,呈俯势。四竖画上开下合。四点底的四点间距均衡,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然”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写得紧凑一些。整个字呈上放下收之势。

“盖”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两点上开下合,三横平行,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四短竖上开下合,长横舒展,起承托作用。“尽”字为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笔长横伸展;中间左边三点略小,朝左下,右边一点略大,朝右下:皿字底较扁,托起整个字。

(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四点底的点均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照、尽”,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特点。

2、了解《石门颂》。

(1)出示《石门颂》,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石门颂》的感受。

(3)教师介绍《石门颂》,帮助学生了解《石门颂》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烈、照、盘、盛”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

“烈”字为上下结构。“列”部要左右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照”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昭”约占整个字的四分之日”部稍窄,“召”部略宽;四点底排列均匀,略宽于上部。

“盘”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般”要左右对称,“舟”部横画左伸右缩,右边的反捺较为伸展:皿字底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

“盛”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成”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第四笔斜钩从左上起笔向右下伸展,行笔至右下向上钩出。

2、学生练习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总结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业进行展示。

2、清洁、整理学具。

第6课

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能、首、共、其”,要求能写的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八字头与八字底汉字结构的美感。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掌握八字头、八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与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析比较:出示八字头与八字底,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相同点:都由两个点组成。

不同点:八字头与八字底两点的开口方向不同,八字头上开下合,八字底上合下开;八字头两点起笔左低右高,收笔左高右低,八字底两点起笔等高,收笔左低右高;作为偏旁,一个是字头,一个是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八字头与八字底的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

(3)学生临写八字头、八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前、兼、共、其”四字,思考八头与八字底的写法有哪些类型。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圆点,右点,如“前种是左撇点、右撩如“兼”字,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点可向左下出锋也可向右上出锋,如“共”和“其”字,右点的写法一股用圆点。(3)教师示范书写“前、兼、共、其”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对“前、兼、共、其”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前”字八字头上开下合,第三笔长横伸展,下部竖画挺直饱满,竖钩最长。“兼”字八字头上合下开:横画间距均衡,笔画较细,长短有变化;四点底排列匀称,托起上面部分。

“共”字上部的两横分别为短横和长横,长横伸展:八字底上合下开,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

“其”字上部的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两竖画起笔方法不一样,左竖短,右竖长;八字底左为挑点,右为圆点,写得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左右两点的距离略宽于首横。

(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5)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前、其”,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2、了解《乙瑛碑》。

(1)出示《乙瑛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乙瑛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乙瑛碑》,帮助学生了解《乙瑛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首、尊、六、具”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首”字上部取横势,八字头上开下合,横画左右伸展;下部取纵势,与八字宽。“尊”字八字头上合下开,取势较扁;下部横画起收笔、长短变化丰富,“寸”部上面的横画最长,左右伸展。

“六”字首点饱满圆润,横画细长,左右钟展:八字厚实,上合下开。

“具”字上窄下宽,横画间距均衡,里面的三横连左不连右末横要斜长:八字底两点呼应,上合下开,托起上部。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总结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清洁、整理学具。

第7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教学目标 :

1、了解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临写集字作品“上善若水”,把“上善若水”四字写得正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

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草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之美。教学重点: 参照范作,临写“上善若水”。教学 难点:

让学生体会怎样的章法才是比较关观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上善若水”的横幅作品,让学生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教师总结:这是一幅横幅作品,“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典籍《道德经》。

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

教师提问:“上善若水”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观察分析。

(1)出示“上、善、若、水”四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四个字书写要领。(2)师生讨论得出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上”字首笔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善”字横画长短错落有致,长横舒展:“口”部上宽下窄,横折的起笔不与竖画相连。

“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横画左右伸展,撇画舒展。“水”字竖钩直挺有力,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横撇不碰到到竖钩,右边撤的收笔碰到竖钩。

(3)教师运用投影仪示范书写。

(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比较优秀的作业,及时展示、点评。

3、章法分析

(1)分析“上善若水”横幅作品的章法。A、包含了哪几部分? B、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C、横式作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出示条幅和斗方作品,请学生分析这两种形式的章法要点,教师总结。条幅:写“上善若水”这幅条幅作品时,正文起首不空两格,没有标点,落款写在正文左侧,略小于正文,最后可以盖上印章。

斗方:写“上善若水”作品时,“上善”一行,“若水”为一行,大小均匀,落款在正文左侧偏下。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题,教师可集中讲解。

四、整理总结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上善若水”。

3、布置拓展作业: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4、清洁、整理学具。

第8课

日字头与日字底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日字头与日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偏旁的字的一般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炅、是、昔、智”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日字头与日字底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掌握带有日字头与日字底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出示甲骨文“日”,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日”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2、出示本课课题:《日字头与日字底》。

二、学习新知

1、日字头与日字底的写法。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进行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日字头和日字底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日字头:日字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两短横。形态瘦长 日字底:日字底笔顺同日字头。形态略宽,以求沉稳

(3)学生分别临写日字头和日字底各三个,同桌之间相互选出写得最好的一个日字头和日字底。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偏旁,教师点评反馈。

3、临写范字(1)教师示范书写“炅、是、昔、书”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对“炅、是、昔、书”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炅”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下部两点呼应,撇捺伸展, 撇尖和捺角基本平齐。

“是”字日字头偏小,横画较伸展,托起日字头:下部知竖居中,是字的中心线位置,撇捺向左右伸展,捺画收笔低于做画。

“昔”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首画为短横,第二笔短竖向右斜,形成上开下合之势,第四笔横画伸展;下部日字底端正平稳,托起上部。

“书”字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二笔长横伸展;日字底呈扁形,上宽下窄,托起整个字。

(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日字头与日字底呈长形时,竖长横短呈扁形时,竖短横长。

4、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书、是”,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日字头和日字底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晃、升、智、春”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练习时要注意什么。“晃” 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日字头呈扁形,竖短横长下部“光”较宽,起承托作用。

“升”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日字头同“晃”字;下部横画向左右伸展,末笔悬针竖挺拔有力。

“智”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知”左大右小,呈扁势日字底宽窄适度,竖画左细右粗,左短右长。

“春”字上部三横紧凑,间距均等,长短不一;撇捺向左右伸展捺的起笔处在第二横上。日字底向上靠紧,底部低于撇尖。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整理总结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清洁、整理学具

第9课

心字底与贝字底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

2、能临写好“思、感、资、贞”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体验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结体变化美感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出示甲骨文心,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教师:这是甲骨文的“心”字,“心”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有哪些书体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心字底与贝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

(3)学生临写心字底、贝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思、感、资、贞”四字,思考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思、贞”上窄下宽“,感、资”上宽下窄。

(3)教师示范书写“思、感、资、贞”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放)边对四个字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思”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首笔短竖略向右斜,上部“田”开下合;心字底左低右高,呈扁状,托起上部。

“感”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斜钩伸展,心字底较小,点与卧钩紧凑。“资”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次”字呈扁形,捺反捺;贝字底呈纵势,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最后两撑开,托起上部。“贞”字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贝字底竖短,横折竖长,下两点支撑起上面部分。

(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笔进行重点指导。

(5)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巩固学生对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比例关系的把握,发现这两类字的基本规律。

4、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贞、恩、思”,请学生感受并说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心字底与贝字底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忽、息、质、贤”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 忽”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勿”斜中求正,重心平衡;下部心字底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

“息”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自”呈纵势;下部心字底取势较扁。“质”

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呈扁势;下部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贤”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又”末笔为反撩贝字底呈纵势,托起上部。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整理总结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0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书写时的细微变化。

2、能临写好“崇、岑、玄、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结构比例适当。教学重点: 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带有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崇、岁、玄、夜”四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写法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进行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须),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察整体左低右高 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左低右高

(3)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我来动笔”几个字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2、临写范字

(1)教师示范书写“崇、岁、玄、夜”四字(或播放相视)边写(放)边对“崇、岁、玄、夜”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

“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

“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宽窄应与下部协调配合。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玄、夜、言”,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

2、了解《礼器碑》。

(1)出示《礼器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礼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礼器碑》,帮助学生了解《礼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岑、岂、亭、京”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

“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写作短撒:下部“豆”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

“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末笔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

“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

2、学生临习“岑、岂、亭、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写法,并且在书写相关的字时感受到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变化和运用。

3、清洁、整理学具。

第11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三)教学目标 :

1、了解“学而时习之”的出处和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颜楷不同点画形态及书写方法,把字写得端正、匀称、美观,各部分搭配合理。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学而时习之”的字形结构。教学 难点:

集字创作时把握好字与字的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片出示“学而时习之”,请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是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三)。

二、学习新知

1、集字解读(1)出示“学而时习之”五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五字中些笔画比较难写。根据学生回答,单独练习横折的写法。

(2)学生察分析五个字的书“学”字中间宽面”字字形扁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时”字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知、曲直均有变化习”字上横下纵,笔画横细竖粗,间距均匀少”字左缩右伸横撤笔断意连,捺画伸展

(3)教师运用投影仪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有比较优秀的作业,可及时进行展示、点评。

2、作品欣赏

(1)出示横幅和条幅作品,欣赏并说说书写作品时的注意点。教师总结:正文的字大,落款的字小。正文字的大小整体均衡,又有变化。“学”字笔画多,在作品中的字形可以写得略大“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时”字的结构要紧凑,左右不可分太开。“习”字上面部分宜偏。“之”字捺画伸展。

三、学生临写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布白是否协调合理。

四、整理延伸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展示,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学而时习之”。

3、布置拓展作业:请学生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

4、清洁、整理学具。

第12课

厂字旁与广字旁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提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辰、厥,府、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构比例适当。

3、在静心书写中,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厂字旁和广字旁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多宝塔碑》中带有这两种偏旁类型字的特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片出示“座、度、唐、辰”这四个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厂字旁与广字旁》

二、学习新知

1、观察分析,尝试书写。

(1)出示厂字旁广字旁,明确;两个偏旁的笔顺,请学生说两个偏旁书写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左下。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

(2)学生分别临写厂字旁和广字旁各三个,同桌之间相互选出写得最好的一个厂字旁和广字旁。教师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2、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座、度、唐、辰”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3、临习指导。

(1)出示“辰、厉、府、广”四字,请学生说说厂字旁和广字旁在这些字中不同的处理。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画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

(2)分析四个字的书写特点。

“辰”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向左舒展第三笔为短横,第四笔为短撇,第五笔横画向右伸展,比首笔横要长:末笔的撩穿过短撇,向右伸展。

“厉”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起笔在横画起笔下面,两笔画相接,撇画向左下舒展:内部“万”笔画较多,注意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穿插关系。

“府”字为半包围结构,首点在米字格竖中线上,横画与竖撇的起笔相接,“付”的横画收笔比广字旁的横画偏右“,付”的竖钩与广字旁横的收笔在同一条线上。

“广”字为半包围结构,点画在横画的中间,撇细长略带弧度广字旁里面的横画较多,注意各横画的间距和长短变化;最后的两点上合下开,托起上部。(3)学生临习“辰、厉、府、广”四字,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点评,逐步掌握两个偏旁不同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

1、请学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厂字旁和广字旁的特点,体会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2、欣赏《四狭颂》。

此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为仇靖所写,歌颂了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阁道的事迹。此碑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方整中带圆融。

四、自主练习

1、临习指导:出示范字“厥、唇、庭、座”四字,进一步观察、临习,写出偏旁的变化,“厥”字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

“唇”字横画短,撇画细长。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呈窄长形,注意各笔画穿插。“庭”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与“廷”部的掠左右伸展,轻捺重。

“座”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画细长,起笔在上横的起笔下方,但两笔不相接;被包围的部分注意对称关系,末笔横画较长。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个偏旁细微的变化和各自的写法。

五、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并学写了相关的范字。厂字旁和广字旁书写时要根据不同字形注意把握笔画的粗细、长短、角度等。

3、清洁、整理学具。

第13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

1、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近、通、起、超”,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近、造、起、赵”,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偏旁。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学习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走”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是经过了几干年的演变而来的。在古代,“走”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金文中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一个奔跑的“人”,下半部分是一个“止”字,代表一只脚。隶书中上面的“人”变成了“土”,下面的“止”也改变了形象。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体字——走。

2、学习书写走字旁。出示“赵、起”。

这两个字认识吗?看看这两个字中的“走”,你有什么发现?带有走字旁的字都是左下半包围。写走字旁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写撇和捺,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

3、学习书写走之底

教师分析走之底的结构,讲解走之底的书写要领:点的位置、横折折撇的写法(分解练习,书空练习)、捺的写法。走之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

4、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近、造、起、赵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5、请学生观察“近、造、起、赵”四个字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征,并说一说,然后自己练一练。

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近”

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捺画向右伸展,托起“斤”;“斤”部的首笔短撇起笔略高于走之底的点。

“造”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点和横折折撇窄长,撩画右伸展,托起“告”部;“告”部高于右边走之底。

“起”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上两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己”部;“己”部较小,末笔为竖折。

“赵”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6.观察比较。

观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道,起”,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观察“通、遂、超、赵”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通”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的起笔高于走之底,末笔为垂露竖,不碰到走之底的捺画。

“遂”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家”部上两点起笔高于走之底的点,末笔为反捺,不超过走之底捺画的长度。

“超”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召”部;“召”部笔画紧凑。

“赵”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第四、五笔分别为点、撇,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四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半包围结构两部分所占的位置比例有大小之分。

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5、学生再次书写四个范字各三遍。

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

3、清洁、整理学具。

第14课

同字框与门字框

教学目标 :

1、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同、用、开、问”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感受中国书法结构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同、用、关、开”,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同字框与门字框》。

二、学习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字是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来的,猜一猜是什么字教总字的字形变化不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门”字,都由两扇门组成。古代单扇的门叫“户”。

2、学习书写门字框

教师问:这两个字认识吗?看看这两个字中的“门”,你有什么发现?带有门字框的字都是三面包围。书写门字框里面部分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门字框的字为三面包围结构,先写竖再写横折,两横短小。竖折较直,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折笔向下与左竖呈相向之势,框内的部件居中或略靠左,笔画分布要均匀。

3、学习书写同字框。

学生分析同字框的结构,教师讲解同字框书写要领:同字框为三面包围结构,左竖稍短,粗壮有力,横折钩横略向上斜,折笔的位置较高一点。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同、闻、问、开”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4、学生观察“同、用、关、开”四个字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征,然后自已练一练。同字框和门字框,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笔画的多少而定,如笔画多,框应略宽,笔画略细;笔画少,框应略窄,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左小右大。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5、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开、同、闻”,请学生感受并说说不书法家书写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同、闻”两个字,并说一说它们的结构特点。“同”

字同字框左竖细,横折钩的竖钩较粗;里面的横和“口部位置偏上。“闻”字门字框左小右大,左细右粗;里面的“耳”部横画与门字框有相接,右竖为悬针竖,收笔与门字框的竖钩齐平。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课文中临习指导部分四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同字框与门字框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比例有大小之分。

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5、学生再次书写四个范字各三遍。

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同字框和门字框外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的笔画多少而定,如笔画多,外框应略宽,笔画略细;笔画少,外框应略窄,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左小右大。

3、清洁、整理学具。

第15课

方框

教学目标 :

1、掌握方框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团、圆、因、围”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掌握方框的书写要领。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团、圆”,说一说这两个字偏旁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方框》。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口”部。通过“国”字学习“口”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口”读音为wei,表示疆域、边界。

2、学习书写方框。

方框的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折钩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顿笔调锋,迅速出钩。外形呈左梯形,左合右开,不能写成方形。

3、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

四、因、圆、围”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其中“四”字的偏旁与其他字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团、圆”两个字的特征,并说一说。(2)教师总结 “团”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细,右竖钩粗长;方框里的笔画紧凑,各横画注意长短、粗细变化;末横要与钩相连。

“圆”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写法与“团”字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团”字横折钩的起笔与左竖的起笔分开,“圆”字的首笔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的笔画紧凑,“贝”的左右两竖有粗细、长短变化。

(2)学生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国、四”,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方框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因、围”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并说一说。“因”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分开,左竖画比横折钩的竖略短、略细;方框内的“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

“围”字为全包围结构,首笔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笔画繁多,注意布白均衡,框内上下均有竖画与方框的上下横相粘,方框内的笔画略细。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两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方框各部分的特征。

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5、学生再次书写两个范字各三遍。

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曹全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曹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曹全碑》,帮助学生了解《曹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记载了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事迹和政绩。《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书法风格秀丽,结体匀称,以圆笔为主,被视为汉碑精品。此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五、整理总结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方框的书写特点是左竖细短,横折钩的竖粗长;末横要连接横折钩的钩。

3、清洁、整理学具。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教学目标 :

1、了解条幅、斗方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书写条幅和斗方的章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掌握五字的间架结构,并写得正确、美观。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的条幅、斗方作品。教学 难点:

掌握“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章法合适。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选产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著名书法家频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教师简单介绍)。

2、关于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哪些? 《祭侄文稿》书成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时任平原(今山东境内)太守的颜真卿与其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起兵讨伐叛贼,杲卿幼子季明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进行联络。叛军攻陷常山后,杲卿父子不幸被俘而遭杀害杲卿被刑时,至死骂不绝口。颜氏家庭,可谓一门忠烈。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寻访杲卿及家人下落,结果只从常山携回季明首骨。面对为国捐躯的侄子首榇,颜真卿时百感交结,兄弟谊,叔侄情,家国痛,贼子恨,激情所至,文思书意进发而出,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

3、小结:颜真卿一身正气,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写幅“天地有正气”纪念他。

4、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四)》。

二、学习新知

1、“天地有正气”含义介绍。“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

2、探究技法,练习书写。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撇、捺、横、竖、横折钩),还记得它们的运笔方法吗?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体会。

3、学写“天”。

(1)把笔轻轻搁好,我们先看“天”字,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想想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天:两横较短,撇捺舒展。

(2)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握笔姿势,哪位同学愿意带大家复习一下?请同学们对照这些要求练写一个“天”。

(3)请同学们轻轻把毛笔搁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天”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哪里做得好?有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吗

(4)老师也来练练这个字,请同学们认真看,专心听,并用手跟着我书空练习。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再练习一遍。

(5)评价反馈:这是某同学写的,看看他写得怎么样。

4、学写“地、有、正、气”

(1)看来“天”字大家掌握得都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写“地、有、正、气”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

“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

“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2)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下面对照这些要求请同学们临摹遍“地、有、正气”四字。

(3)轻轻放下毛笔,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说说他哪里写得比较好。(4)每字再练一遍。(5)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字临摹

1、出示条幅作品。

条幅是长条形竖着张挂的。书写时正文的上下要留出适当的边空,叫天地。在正文左侧,留一点空,一般写上书写者的姓名并盖章,叫落款。这五个大字写得怎么样?你们也想写出这么漂亮的条幅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天地有正气”。

2、观察条幅各部分的比例,学一学怎么折纸。

3、教师示范折纸(条幅),重点是天地和落款怎么留。

4、学生折纸,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同学们写得非常棒,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评价,说一说这幅作品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7、如果把“天地有正气”写成斗方应该怎么写? 教师总结:五个字写成斗方则行距略宽,款字要长,以补左下空疏。

四、整理总结

1、师生问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完成了“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集字临摹作品,并感受了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不同效果。回去后,可以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3、清洁、整理学具。

下载印学话西泠(1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学话西泠(1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见过西泠社长,不想看书协主席了!

    见过西泠社长,不想看书协主席了! 导读:相对官方色彩极浓的书协来说,西泠要好不少,至少历届西泠印社社长每一位的作品每是很拿得出手的。当然,这书协主席与西泠印社社长也有重合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1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004年2月24日 京高法发[2004]50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法院,北京铁......

    话术1

    A:您好,先生/女士,您认为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 B:有的 A:是的,您说的太对了。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低剂量的吸入甲醛没什么影响,其实长期低剂量吸入甲醛会引起鼻......

    话术1

    电话业务流程 一通简单电话的沟通顺序 一. 建立初步关系 利用电话话术以及声音配合完成第一印象的塑造。 1. 寒暄,确认对方身份 2. 致以歉意,自报家门,关心客户通话环境 二. 搜......

    文言文阅读训印1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

    西泠八家篆刻艺术精赏,永不落幕的篆刻博物馆(精选5篇)

    西泠八家篆刻艺术精赏,永不落幕的篆刻博物馆 西泠八家,是清代杭州籍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八位篆刻名家的合称,是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又......

    印梵西瓦瑜伽之古典课程

    印梵西瓦瑜伽是国内唯一一家古典瑜伽教授中心,学员可以从这里学到最正宗的古典瑜伽。课程安排密集、合理,理论全面,涵盖 120 多种体位,我们将教授详实的瑜伽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第1课 疏密相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重难点: 写好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