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0:2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

第一篇: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

小学信息技术 四年级上册

第2课 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体验不同输入法的特点。2.体验汉字的点阵表示。3.初步了解汉字的编码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电脑如何处理汉字,体验不同输入法的特点 2.教学难点: 汉字编码方法及汉字的点阵表示。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教学资源:LED 显示屏、汉字点阵图、输入码/输出码图片;智能手机、平板电、手写板、扫描仪和耳麦等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1.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都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它己成为人 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那么,电脑是怎样识别人类的文字,又是如何存储及呈现文字信息呢?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补充。3.总结:

(l)电脑只能识别“0 ”和“l ”两种数字符号,但输入到电脑的数据是由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及各种专用符号等组成的.为了便于这些数据的表示、交换、处理和存储,须对数据进行编码,则有了输入码、存储 码和输出码。

(2)汉字编码:汉字编码分为内码(机内码)和外码,内码用于电脑内部处理汉字,如:存储码;外码用于 汉字的输入与显示,如输入码和输出码。4.课件显示课题:第 2 课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

二、电脑处理汉字的过程

1.提出问题:电脑是如何处理汉字的?

2.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中“导语部分”的内容(P7),观察开阔视野汉字输入、存储和输出的图片(图 2 一 1),从中初步了解电脑处理汉字的主要过程。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予以适当补充。

4.归纳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才能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而人机会话,要通过计算机指令。首先要通过输入设备,将这些指令等数据输入到电脑中,其次对这些数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储在电脑中,最后经过电脑的输出设备.显示出来处理结果,让人们阅读。这样,人与电脑就能顺利 进行交流。同样,电脑处理汉字,也要经过这三个环节,即输入、存储和输出。

三、了解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

(一)了解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

1.引言:汉字是方块字,它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数量多,不可能将之与键盘中各个键位一一对应,这给汉 字输入电腌造成很大困难。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通过利用方块字的特点对汉字进行编码,从而清除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障碍,使汉字能顺利地输入电脑并得到迅速处理,而汉字是通过哪些途径输入电脑呢?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说明,观察图例,了解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有哪些。3.说一说你还了解到哪些输入方法或输入设备? 4.教师总结: 汉字输入电脑有三种途径:

(l)通过汉字编码输入: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应用技术最成熟,也无需附加其他设备。

(2)通过手写板、扫描仪输入:这种方法速度快,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人群逐渐增多,但需附加设备及 识别软件,且识别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通过语音输入:通过这种路径输入汉字,最轻松、快捷,这种技术虽研发多年,但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对语音的识别还有一定局限性,应用人员需经过专门的训练,否则识别率低。

(二)动手实践,查看安装有哪些汉字输入法

1.引导学生查看当前使用的电脑中已安装了哪几种汉字输入法,并在教材中写

出自己最熟悉的三种输入法 的名称。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里的电脑中安装了哪些输入法,与当前电脑中安装的输入法是否一样?

3.教师简单介绍并演示安装其他输入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三)打开记事本,输入汉字

1.按教材P10第5点的要求,尝试选择不同的输入法,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2.提出问题:怎样选择不同的汉字输入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输入法? 3.教师总结并示范操作。介绍输入法的切换并示范操作.

四、演示手写、语音输入

1.应用手写板或智能手机,演示手写汉字输入的方法。

2.启动Word2003中的语音识别系统,选择听写模式,演示语音输入的操作方法。

五、创新实践

(一)了解文字的“点阵”表示

1.引导学生观察或回顾校园及其他场 LED 显示文字情况,交流自己的看法。2.出示任务:用 Windows 画图软件看文字的“点阵”。

3.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 P10(创新活动),掌握查看汉字点阵的操作方法和步骤。4.观察在画图程序中,文字放大后显示的效果与图中的文字显示效果有什么相似之处?议一议:用点阵表示汉字的好处和不足。.归纳总结: 汉字的点阵表示,只用了“0 "和“l " 两种数字,有笔画的方块用”1 ”表示,没有笔画的方块用“O ”表 示,这样用电子元件能很容易实现“0 "和“1 ”两种状态,但这种表示的缺点是不能放大,一旦放大后就 会发现文字边缘的锯齿十分明显,即显示的文字不够美观:

(二)了解汉字的编码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 P12 “中”字的点阵结构图:

2.引导学生按照“0 "、”所表示的信息,尝试写出“中”字第四行的编码。

六、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补充学生的观点并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2课 《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教案

第二课 《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

2、了解用点阵表示方块字的方法

3、掌握汉字的输入法

教学重点: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汉字的输入法 教学难点:用点阵表示方块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指名原作者大声朗读后,教师充满激情导入:你也想把自己的习作输入到计算机里面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首先,请大家请写一篇主题为“我的家乡”的小作文,输入到记事本中,展示你的才华。

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1)、提出任务后,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怎么输入呢?老师当然知道,但我想,同学们都那么聪明,肯定能自己找到办法,你们想自己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问题吗?

通过这样的激励,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实际操作:

1、启动“记事本”软件,执行“开始”→“程序”→ “附件”→“记事本”。

2、设置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

3、输入小作文——我的家乡。

4、换行。

5、输入中文标点符号。

6、将输入的文章保存到磁盘上。

①执行“文件”→“保存”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②输入文件名“我的家乡”,单击“保存”。

7、关闭“记事本”软件。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鼓励学生读一读“知识链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操作技巧,明确需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几名优等生上教师机操作,其他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实际操作。

三、延伸拓展、综合运用

学生掌握了文字输入的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自己做”或者输入自己的习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巡回指导的力度,一方面指导个别学困生,一方面要向全班通报学生个体的输入状况,给予热情的鼓励。

1、展示图片,介绍其他汉字输入电脑的途径

2、通过课件,介绍汉字显示的点阵原理 通过练习,完成第12页“中”字的第四行编码

四、课堂小结、巩固加深

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五、作业完成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小作文,保存到D盘。

第三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2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灶、庞、焕”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作用;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深圳的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的一个

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这一切无一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师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渺茫、晨曦、边陲、面庞、翩翩起舞、焕然一新(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巨大变化。)可以分为几部分?(昔日深圳,今日深圳,变化的原因。)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整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朗读课文,思考: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等词语。)

2.默读课文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生产力低

下,生活不便,教育落后。)

3.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4.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摇晃的”写出了挑水路途的遥远,而“夕阳”既交代了时间,也象征了贫穷落后的生活。这句话写出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困扰。)

5.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6.指导朗读,读出人们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学习第3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学习第4小节。

(1)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第4节,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学生读课文回答,教师总结: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

(3)朗读指导: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惊喜、赞叹的语气。)

5.学习第5—7小节。

过渡:真是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读一读。(2)学生读课文后概括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教师总结: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6.学习第8小节。

(1)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诗人把今天的农民比作“春燕”,表现了他们的勤劳。)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他们“描画着美好春光”是说他们正满怀希望地建设着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赞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引导学生想象深圳人的现在和将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7.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背诵下来。

五、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是啊!无论是经济、城市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城市。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一个缩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深圳在变化,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伟大成就呀!

六、布置作业

采访身边的长辈,请他们谈一谈今昔生活的对比,对他们所说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

第四篇:《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20课的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及象形文字的形式美,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悠久历史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在前面各个不同美术学习领域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技能,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线条的运用能力有所提高。由自然世界中的形象而演变成的象形文字,这一内容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灵活的弹性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设计出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丰富,对于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初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用身边最便捷的材料表现所感、所想,从而提高他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环境分析:

本节课教学中的象形文字很抽象,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便于理解和表现。因此,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画一画来感受和表现象形文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选择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课件直观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明了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和掌握象形文字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艺术表现。

教学思路:

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创设他们可感受

体验的文化情境,提供学生“思考、理解、象形”的空间,让他们轻松、愉快地不断加深对“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印象。在体味传统文化、寻找历史的记忆中感受文字的趣味性和艺术美。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一定要防止空洞的说教和知识灌输,多用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现代化手段与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演变过程及悠久历史。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象形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尝试将自己熟识的形象概况为象形文字,并能将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代象形文字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

教学难点:

难点:根据要表达物象的形体特征展开联想,运用象形造字方法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出新颖有趣的美术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图、材料等。

学生:彩色墨水、小棉棒、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图片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语:同学们,都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在聪明的同时,是否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找下面两幅图表现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二)利用课件初步感知象形文字

(三)出示课题——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点明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开始就把孩子们的注意了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从而导入本课。较之直白的讲解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找不同”中便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形式美,在简单演变图例中,引发学生思考文字与具体形象之间的关系,激发对象形文字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汉字与美术的关系,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象形文字做好铺垫。】

二、利用媒体,突出重点

(一)课件引导,了解象形文字的发展过程

师:今天远古人“毛毛”就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记录和交流生活中事情的。

师:象形文字由单独符号的存在发展到符号的叠加,再到符号具有结构和疏密的变化。

(二)欣赏比较,感受象形文字的演变轨迹

师:看动画告诉我,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变化?(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由实物原型→甲骨文→金文→小篆→现代文字,在具体的实例中,教师机动地随时和学生交流,非常的形象直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

【设计意图:此环节若用单纯的语言来表述,会显得很枯燥、乏味。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的穿越和flash的播放,感受祖先创造文字的情景,了解由图形到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更清晰明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把原本难懂的知识简单化。】

三、通过媒体,感受新知

(一)游戏一:慧眼识字

师:通过刚才flash动画的播放,我想同学们已经对象形文字的演变已有所了解。老师这儿还有很多象形文字图片,你能想到它是什么物象吗?学生抢答,但要说出想象的原因,并用肢体语言进行呈现。

【设计意图:将实物与相应的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最主要的特征,鼓励学生模仿文字,总结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省略细节的。】

(二)游戏二:看图写字

师:老师这儿有几幅画,谁能够猜出它们是我们现在的什么字,能把它写下来吗?(以组为单位,写到你们桌子上的卡纸上)

【设计意图:比较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环节视频及图片的运用,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很好的与学生互动,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把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化,从而增加对象形文字的理解与感悟】

(三)游戏三:看视频,找象形文字

师:同学们,我把象形文字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看吗?在看的过程中,我要你们把藏在里面的象形字找出来。与学生一起观看象形文字动画影片。(教师把学生找到的文字贴到黑板上)

四、启发想象,激发创作

师:在刚才的动画影片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组成的画面也非常的美!(复述最后幻灯片画面)看,这就是一个渔夫正泛着小舟在雨中慢游呢!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请学生回顾并发言。)提出讨论问题:你们能不能也用象形文字联想成一个有趣的画面呢?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象形文字卡片和书中的象形文字,在这些大自然的万物中,有哪些山水、动物、植物、人可以组合在一

起变成一副什么画呢?小组讨论,你准备用那种表现形式、哪几个象形字组成一副什么画呢?学生小组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课件的运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直观的图片欣赏也为学生提供了参考,帮助学生树立了利用象形文字进行创作的信心。】

五、直观示范,化解难点

师:播放教师利用象形文字组成画面的视频,画面中教师运用彩色墨水来用线条表现象形文字,并运用夸张、大小、疏密、色彩等内容的组合安排画面。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感受用象形文字进行创作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复习巩固、灵活运用已学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创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从而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在这种情绪下教师以孩子们的情感为主体进行创作演示,成功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创作技法传授的任务。】

六、佳作欣赏,激发灵感:

参考作品循环播放,提供创作素材。

师:循环播放象形文字作品,为学生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感受了艺术作品的线、形、色彩之美,从而鼓励学生探索表现方法,大胆进行感受声音的绘画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有切身的理解,丰富创作素材,拓宽学生多维的表现思维。】

七、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经过前面的启发、讲解、示范,学生已经胸有成竹,他们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陶醉在绘画的海洋中,在这过程中,教师如发现好的构图及创意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播放轻松音乐)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创作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创作积极性。】

八、作业展评,促进发展

提供评价点:想像力丰富;图形与字义相符;有创意。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

(2)把画好的作业展示在展板上,请几个学生谈创意和感想。

师: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给予肯定,毕竟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感知了象形字并通过体验把它表现出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首先给自己以肯定,其次是通过学生评、教师评对自己作品有一个总体认识,明确感受类绘画创作的关键所在。】

九、课后拓展,延伸体验

(一)学习了这节“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因为他们创造了古代的象形文字才有了我们现在规范的汉字,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更爱我们的祖国。那么,是不是象形文字就是在古代有,现在的人不再用了呢?(不是的)你们看,现代的人们更加聪明,他们将象形文字设计在包装盒上,或进行室外装饰,都达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二)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能否通过添加,表现出“有趣的文字呢?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多种形式作品,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现形式。】 课后反思:

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让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驰,不仅缩短了概括与表现的距离,而且营造了感受象形文字形式美的美好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表现的欲望。本课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了美术课泛泛空谈这一重大弊病,让孩子们可以直观的欣赏大量的作品,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轻松的完成了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了孩子们感官上的一场盛宴。

第五篇: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1%。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

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古代的“针”写成“箴”,这是因为古代用的针是竹子做的,所以写成竹字头。“休”的字形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这正是古代人民在田间树下休息的情景。汉字以其奇特的象形表意结构特征,向我们展现了鲜活的古人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这遥远而神奇的世界,解读先民的生活场景,感受汉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2.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主动性。

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它的造字意图就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例如“收获”的“获(獲)”字,就充分表明了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它正是古代狩猎活动的特写:左边是猎犬(犭),右上是丛林(艹),右下是手(又)中提着猎物——飞禽(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猎归场面。从汉字发生学的角度观察,“获”字的创造,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这种过程几乎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上都有体现。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这种神奇的造字意图,使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昭然于学生眼前,学生定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3.汉字有序的建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象形字作为基础部件构字时,促进新构成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存储了大量的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形成层次清晰、结构缜密、功能强大的科学建构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隶变后的汉字,比起甲骨文、金文、小篆来说,图形性、象形性都淡化了,但它所表示的意义信息却依然清晰可见。如“水”现在已不再象形,但它已固定地与“水流、洗浴、像水的东西”等意义联系在一起。当它构字时,也将这些意义信息带入了它所构成的字中,如“江、河、沐、洗、漆”等。在分析这样的偏旁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偏旁部首了解字的意思,而不必追溯它的古文字形体。

4.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减少错别字。

汉字的字数多,音节少,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加上汉字字形差别细微,组织多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另外,从儿童的心理来看,他们缺乏精细分析的能力,注意力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也很容易写错别字。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特别是针对形近字的不同之处追根溯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揭开汉字文化的神秘面纱,学生定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乐此而不疲,牢记不忘。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方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和情感有机地联贯在一起,充溢着丰盈的文化意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展现先民农耕场景,帮助学习汉字。

泱泱中华,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早在远古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因此,许多汉字就与农耕密不可分。如“禾”就像是一棵成熟了的庄稼;“香”上的“禾”表示小麦(禾)成熟后的馨香,“日”表示盛麦的器皿;“稻”的左边表示稻子是庄稼类,右边的“舀”既表示声音,又表示手(爫)拿着杵在石臼里舂米。以“禾”字为例,来看一则教学片断。

教学案例1:学习“禾”字片段

师:(出示“木”的甲骨文)小朋友,你们认得这个字吗?

生:(齐念)木。

师:这个字就是“木”的古文字,就像是一棵树。如果老师在这“木”上再加一笔(变成“禾”的甲骨文),你们看,这像什么?

(生稍稍思索,便兴奋地举起小手)

生:它像一棵树垂下了头。

生:我觉得它更像一棵水稻。

师:你看到过水稻成熟时候的样子吗?

生:暑假我回老家去,看到爷爷种的水稻。水稻黄澄澄的,稻穗沉甸甸地挂下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他们抓住庄稼的这些特点,造出了“禾”字。你看,这个“禾”字就像一棵成熟的庄稼,上面是垂下来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面是根(边讲边板书“禾”,学生跟随书空)。

这一教学,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木”的古文字,与现在学习的“禾”的甲骨文比较、想像,辨别字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所见到的农作物表象,讲述了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事实,了解了古人的造字意图。通过解读“禾”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学生在头脑中将形象的农业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文字联结,很容易记住了字形,领悟了字义。

2.介绍汉族人民的风俗,帮助学习汉字。

汉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积淀着浓厚的社会风俗习惯。比如:结婚时男方要日落天黑时迎娶,所谓“娶妇以昏时”;有人死去,人们要面对尸骨垂头低眉,跽跪着,极神圣肃穆之至。在教学生字时,通过出示古文字,向学生分析构字意图,介绍汉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字形,还深刻理解了字义。

教学案例2:学习“祭祀”片段

师:鲁迅小时候家里要祭祀的,你们家里祭祀过吗?

生:清明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给爷爷上坟。

生:我家过年的时候,要摆饭给祖宗吃。

师:拜祭家里已经死去的祖先,就叫“祭祀”。那么祭祀要用什么东西?祭祀时人要怎么做呢?想想你们家里祭祀的情景,再看看古文字的字形(出示“祭祀”的小篆字体“祭

”),能看出来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祭”的左上方是“月”,就表示“肉”,右上方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拿着“肉”在祭祀。

师:那么底下的“示”表示什么呢?

生:“示”表示和祭祀有关的事物。

生:凡是带有“示”这个偏旁的字,都和神灵、祝愿、祭祀有关的。

师:说得好!“示”最初的意思是古人崇拜的“灵石”,在这个“灵石”台上可以贡奉祭品。那么“祀”怎么看呢?

生:“祀”左边的示字旁表示“灵石”,右边是“巳”表示这个字的声音,它是个左形右声的字。

师:你说得不错!“祭祀”这个词就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用肉祭拜祖先,这是古时候的风俗,至今还在我国一些地方流传。

这一教学,让学生通过联系家里祭祀的情景,观察古文字,分析字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能渐渐自主解读“祭祀”两字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轻松领悟了字义以及构字部件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3.了解古代战争,帮助学习汉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我们的先祖在造汉字时,战争的内容自然是少不了的。很多汉字的字形都与战争有关。如“戌”就像一种兵器;“戍”表示一个人站在武器旁守卫等等。

教学案例3:比较“戎、戒”的片断

师:“戎”和“戒”我们都学过,可是这两个字很相似,同学们总容易写错,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戎”和“戒”都有戈字旁。

师:“戈”表示武器,戈字旁说明它们都和战争有关。

生:它们戈字旁里面的部件不一样。“戒”比“戎”里面多了一竖。

师:那么,这两个字里面的部件分别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古文字是怎么写的。(出示两字的古文字“戎”、“戒”)从古文字中,你能看出来里面的部件代表什么吗?

生:我看出来“戒”里面的“廾”原来是两只手。

生:“戎”里面好像是“十”加个圈。

师:这个部件就是古代打仗防身用的“盾牌”。所以,“戎”就是一种兵器。而“戒”是两只手紧握着锋戈,意思为“警戒”、“戒备”。

通过比较古文字,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易懂,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两个看似相近的汉字在古代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轻松理解了字义,把两个形近字区别开来。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降低了错别字产生的机率。4.了解古人的自然崇拜,帮助学习汉字。

原始生产力几近于零,面对强大而酷毒的自然力,原始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唯有顺应信赖。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匍匐在自然强力的脚下,导致了俯首称臣式的对万物的普遍性崇拜。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解读汉先民那朦胧而隐秘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意图。

教学案例4:学习“虹”字片段

在总结带虫字旁的字时,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带虫字旁的字都是和虫有关的,彩虹不是虫,“虹”为什么也是虫字旁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虹的。(板书“虹”的甲骨文)你们看,古代的“虹”像什么?

生:(兴奋地)像一条有两个头的虫子。

生:就像是彩虹的样子。

师:小朋友想得真好。古人以为“彩虹”是一条有两个头的巨龙在喝水,过去龙也叫“虫”,所以就给它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右边加上“工”,表示它的声音。

“虹”字的创造很鲜明地表明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这一片断的教学通过出示古文字,让学生想象,了解古人的构字意图,讲述了古人因对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崇拜心理,更好地记住了字形。

5.借助传统文字游戏,帮助学习汉字。

由于汉字具有一音多字、一义多字和以字构字等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游戏性。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这种高雅清丽的智能游戏非常青睐,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字游戏的趣闻轶事。课堂上,给生字编一个字谜,或讲一段析字联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出了很多字谜,如“门上竹林茂,门里太阳照,这字不复杂,动脑能猜到”(简);“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里面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等。琅琅上口的韵文不仅让学生感觉趣味无穷,还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地记住生字。有的字谜还与字义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除了字谜,析字联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文字游戏。但这种形式相对于字谜来说比较深奥,只适合让学生欣赏。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讲讲有关析字联的历史故事,如苏小妹与黄庭坚的“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既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又渗透对仗等修辞手法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依托汉字浓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借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降低错别字产生的机率,开拓识字趣味横生、开智育人的教学功效,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下载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2: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脑美术——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电脑美术——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脑美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运用......

    我是这样在语文课堂中设计提问

    我是这样在语文课堂中设计提问论文 初中语文课程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掌握知识的动力。要地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效果,搞好......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教学设计 小低部 薛欣悦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课主要是通过......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2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文化教学案例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文化 ———《日月明》教学案例 安远县九龙小学 xxxx 邮编: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方真真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都取得了一些成就,而对外汉字教学在二十世......

    平板电脑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平板电脑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突破点。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2[范文]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金沙县第二小学 叶朝刚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循序渐近,教学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1中,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也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