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

时间:2019-05-13 01: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

第一篇: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

拾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6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教法:启发引导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

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弯腰捡东西)“穗”是指什么?(麦穗)(这是一篇介绍名画的说明文)

二、出示目标

三、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引入:昨天晚上,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同桌分段轮读读课文。纠正读音。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的在同桌的书上插一面小红旗。

3.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搜寻 欣赏 传统 弥散 逼真 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

拾穗的穷人都遵循古老的(传统),只在白天拾穗,天黑了决不会来。《拾穗》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认真地(欣赏)画面,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落(lao la luo)下毛病 落(lao la luo)叶 丢三落(lao la luo)四

小结:没有老师的帮助,同学们自己就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并且能学会生字,真了不起。

4.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画的?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有总到分,由近及远的顺序)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5.学生再读课文,分段。生先自学,再交流

第一部分:(1-5)写拾穗画面。

第二部分:(6-7)写作者介绍及对画的评价。6.老师小结。

四、堂清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2.听写词语。3.形近字组词;

妇(妇女)麦(麦子)描(描写)扫(扫地)表(手表)猫(小猫)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落:

五、作业:

抄写好词五个,好句三个。

六、板书设计:

拾穗

落 麦 描 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油画,理解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和想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油画,理解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教学难点:

欣赏油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和想象的写作方法。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这幅画想表达什么?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一)1.老师质疑: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二)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自学提示

(一):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 —— ”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人物

描写 推想 中间的妇女 右边的妇女 左边的妇女

方法:四人读文、自画句子、互相交流

3.展示交流预设: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1)中间的妇女

描写: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

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描写)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做做“攥”的动作,这个动作还能用什么词表示?“攥”能换成别的词吗?

推想: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

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你还能联想到她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吗?

融入你的理解,把这段话读出来。教师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推想的句子。(2)右边的妇女

描写: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

抓住“累了”、“欠起了身”、“腰疼”、“直不起身”、“攥着”、“搜寻”体会她的辛劳。(动作描写)

推想: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一辈子的辛劳,腰已经落下了毛病。

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添一点食物的宝贵机会。因此,家里人不让她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家里人是怎样劝她的?她是怎样难过回答的?(比一比,谁的想象更丰富)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一二大组读描写的句子,三四大组读推想的句子。(3)左边的妇女

描写: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前方,拿着麦穗的左手弯在背后。

抓住“手脚麻利”、“趴下”、“伸向前方”、“弯”体会她的勤劳能干。(动作描写)推想: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

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道路还很长……

一个省略号意味深长,你能想象她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吗? 同桌接读。

4.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一派丰收的景象,那么这几个辛苦的农妇捡拾麦穗能算是收获吗?回到家她们能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呢?等待她们的是什么?(艰辛的劳作和艰苦的生活)

5.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这几段话吧。

6.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四、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该怎样评价这幅画呢?(读最后一段话。)2.为什么这幅画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生结合倒数第二自然段及课后资料卡谈。

看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观刈麦》,出示,教师朗读。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唐 白居易)《观刈麦》

虽然年代不同,国度有别,但是所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只有了解农民,才能表现农民,热爱农民。

3.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拾穗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五、学以致用,指导练笔(检测)。

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

欣赏两幅收获图,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背课文2——4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拾穗

中间: 中年人 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 老年人 腰落下毛病 增添

左边: 艰苦生活刚开始

劳动人民的艰辛

神态动作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天地二·笔下生花》教计设计理念《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从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中年级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次习作设计力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 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句子,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声音》,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在课文中学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声音。)是啊,自然界的声音美如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你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丰富。就让我们把在课下搜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词语进行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出词语。)

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想一想,自己所喜欢的声音?和你喜欢的原因?可以尝试用上我们搜集来的词语。

【回忆接触到各种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其实描述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厚基而勃发”。】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激情。

1、思考: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喜欢的原因。然后和同桌交流。

建议:想的时候,可以先想想有哪些词语可以用在自己的话里,把自己喜欢的声音描述得更形象。

2、汇报。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然后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声音可以用哪些词语描写,再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声音。请同学们评一评。

(2)把描写声音的词语用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中,组成句子,然后连起来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说说。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表达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真不简单。

【语文学习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在加上老师、同学的鼓励,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出示图片,编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向大家做了展示,有很多同学都说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言通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这里有一些声音,请你们听听。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想象一下是谁的声音呢?说一说。(播放青蛙的叫声。)

2、学生回答:(青蛙的叫声。)

3、出示图片,和刚才想象的对比,观察青蛙的表情神态,想象它在唱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5、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的最精彩。评议,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想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过渡:一幅图片,几声蛙叫,通过我们的想象,成了一篇美丽动人的故事,多么了不起的创作呀!请再听,老师相信你还会有更感人的故事。

6、播放钢琴曲,同时出示图片。请同学想象„„

7、汇报。

8、将刚才汇报的内容,自己再说一遍。

【将图片和声音同时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编自说的表达才能。】

过渡: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将这两幅图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吧。(两幅图同时出示)

9、同学们自由的想象,自己编故事,说给自己听。

10、汇报。评议。

过渡: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和声音,通过我们的想象,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们一定有兴趣将这个故事编得很完整。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来画一画,想一想,把故事编完整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9、出示空白图片,请同学们在书上边想象边画,编故事。

【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学习。】

10、在小组里编,然后选代表汇报。

11、将刚才我们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讲给同桌听听。

【始终让学生们尝试到学习的快乐。】

过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还自己动口动脑编故事,我们的收获真大呀!下面就请大家把我们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选择一种写在作文纸上。

【有选择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的良好契机。】

12、出示习作要求。

(一)、(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学习。确定题目和文体。

(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和作文的态度。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让我们的笔下生花,华丽的文章迟早会跃然纸上的。

附板书设计:笔下生花

声音的词语:哗哗 噼里啪啦 咕咚 叽里呱啦 扑通

喀嚓 唧唧喳喳 哗啦 叮丁咚咚 呼噜

„„

第三篇:【北师大版】(新版)2018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翠鸟

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对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描写,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动作灵敏之美,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的同时感悟翠鸟的美及人类要爱护、保护鸟类的道理。

2、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查字典看。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

句子。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绣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师: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又长又尖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子”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又尖又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二自然段有三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讨论句意。

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敏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长又尖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羽毛()的眼睛()的衬衫()的花纹()的翠鸟()的小鱼

二、在括号里用“√”选出正确的字。

1、老(鱼 渔)翁告诉我,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 璧)上。

2、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 已)逃脱翠鸟(锐 悦)利的眼睛。

3、翠鸟鸣声清(翠 脆),爱(贴 粘)着水面疾飞。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翠鸟()苇秆,像箭一样(),()那条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叙述了翠鸟的什么活动?展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四、你最喜欢什么鸟?请你也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鸟吧。

第四篇:【北师大版】(新版)2018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元日

元 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教学目标

1、写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

愿望.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 “爆、苏、桃、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拓展习题

1、默写古诗.元 日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并把想象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教案精品

元 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读通古诗.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 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吟诵古诗,启发想象.1)指生吟读,师生评价.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诀.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拓展延伸,感受民俗

1、阅读“开卷有益”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第五篇: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1.小组交流。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 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下载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