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在怒吼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10课《黄河在怒吼》
黄江康湖新乐学校 邱海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不屈的民族》10.《黄河在怒吼》第60-68页。【教材分析】
《黄河在怒吼》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日本侵略军为什么首先要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接着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所到之处,烧杀浮掠,无恶不作。就在国家处于深重灾难之时,爱国英雄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近来电视和网络都有很多相关的报导。又加上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并举行了大阅兵。课文由新闻链接引入,根据当前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学生资料搜集能力,在教学进行前可以安排学生做好有关民族英雄事迹的资料搜集,既让学生有一个提前认识的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有更多的资料可用,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目标定位】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2、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英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歌曲录音:《松花江上》和《保卫黄河》。
3、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相关图片。
4、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部分视频。
5、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抗日战争的知识,根据教材安排详细地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思路:
一、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
二、介绍日本侵华的罪状。
三、课件出示日军当时侵华图片。
四、播放抗日战争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和《保卫黄河》。
五、让学生感悟当时的情景。
六、介绍中国英雄奋勇杀敌。
七、介绍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八、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资料。
九、明确今天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
十、利用最佳契机,让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教学过程】
一、了解黄河--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为拥有这样的母亲
河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携带泥沙的同时,还要默默无言地忍受她的儿女们对其有意或无意的污染。人类在损害母亲河的同时,也损害着自己的健康,威胁着人类长期建立起的文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同时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母亲河,不能去伤害“她”。
二、了解“新闻链接”(课件出示)
过渡:同学们,在了解“新闻链接”的同时,提出问题:“日本的毒气弹为什么会遗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呢?”和“你知道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吗?有什么物产资源呢?”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中国东北三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矿产;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有丰富的名贵药材;……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链接,可以让学生感受当时日军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由此切入抗日战争这一主题。
三、欣赏《松花江上》歌曲。
小结:这首歌曲并没有直接表达人民的抗战决心,但却通过东北松花江畔的人民对被日寇侵占了的家乡的思念之情,更真挚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激发了人民的抗日情绪。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体会出这首《松花江上》表达的感情,反映了当时家园沦陷后逃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民对回归家乡的祈盼。
四、了解“卢沟桥事变”。
相关链接: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进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从此发动了全面侵
华战争。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小结:“卢沟桥事变”是日军侵华的借口,以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明确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五、观看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课件出示)
相关链接:
1、占领南京后,连续进行了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有三十多万中国平民和俘虏被杀害!
2、手段凶残:练习射击的靶子;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活埋、刀砍、用机枪扫射,手榴弹炸!
3、惨状不堪入目:日军一次把5.7万名中国人用铁丝捆绑后,用机枪密集扫射,还在血泊中呻吟挣扎的,被刺刀刺死;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活活残害大批中国人……
4、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5、回答:“了解了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用大量的图文再现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此告诉同学们这段历史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六、观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片(课件出示)
相关链接: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2、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3、纪念馆正面石壁上的馆名为邓小平亲笔题写,“1937.12.13-1938.1” 一行黑色大字,标明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令人触目惊心。悼念广场有“警世钟亭”、“兴华宝鼎”、“《狂雪》诗碑”,有“历史的桥梁”、“残破城墙”和“断裂的军刀”3组建筑,以及“遇难者头颅”、“断臂”两组雕塑和长明火等主体设施。院内散置着13块记载着13处大屠杀主要遗址史实的石碑。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呈棺椁形,陈列着由该处挖掘出的部分遇难同胞遗骨。旁边竖立着母亲像雕塑和刻有3000个遇难者名单的“遇难者名单墙”。大型墓室史料陈列厅,陈列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专题史料,共展出400多幅日军现场屠杀照片、60多件实物和数十件档案资料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日军侵华罪状,国家修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是让我们把这段历史铭刻在心中。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侵略。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课件出示)
相关链接:
1、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万人抗日救亡示威游行。他们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书桌了!”他们豪迈地发出心声:“为了抗日救亡,甘洒热血献中华!”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2、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他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前往
西安谈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了。
3、介绍抗日英雄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提问:2001年10月15日,百岁老人张学良逝世,在十几亿中国人及全球华人心中掀起了情感的波澜。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仍然这么敬仰他? 【设计意图】故事展现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资料,由此说明了当时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决心,以及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高风亮节。
八、播放《保卫黄河》歌曲。(学生一起跟着唱)歌曲内容:
•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设计意图】学生唱完《保卫黄河 》这首歌曲时,感受当年,无数英雄前辈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的。为的就是保家为国。
点明主题:怒吼吧!黄河!我们要保卫黄河!我们要保卫家乡!我们要保卫全中国!
九、简单介绍几个战役。(课件出示)
过渡: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体验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和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十、介绍抗日英雄故事(课件出示)
过渡:狼牙山五壮士,抗联英雄杨靖宇,少年英雄王二小。
少年英雄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设计意图】通过狼牙山五壮士、抗联英雄杨靖宇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气概,以此说明在抗日战场上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表明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即使是少年儿童也是抗日斗争的一员。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46年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艰苦的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设计意图】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艰苦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仿佛在昭示后人,正是这些英雄为我们带来了和平的新中国。
十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课件出示)
过渡: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2、2015年9月3日,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还将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
【设计意图】
1、展示中国军事实力。
2、震慑日本,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
3、向国人展示我军的军容、军貌、军心、军备,凝聚国人信心,增加自豪感。
4、向腐败分子展示,除了纪委、政法系统这两个“刀把子”外,解放军这个“刀把子”也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十三、日本政府近来的作为。
材料一:证据如此确凿,假如问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从官方而言,日本方面从来不能,不曾也不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在日本的教科书中,传统都存在着对南京大屠杀(日文:南京大虐杀)的描述。
34万中国无辜的男女老少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几十亿美元的财产遭到日军的破坏和掠夺,这样滔天罪行和暴行当然每个直接犯罪者都负有法律和道德的责任。
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组织对中国报道中部分列入“南京大屠杀”标题下的历史照片一一进行检证,以证明其并非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部分人多半属于极端缺乏历史常识的日本年轻人,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然而,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越来越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种观点就如同阳光下的雪一样迅速瓦解。
材料二: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2012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
“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材料三:2013年6月16日,日本自卫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与美军联合夺岛演习。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一起在美国本土参加夺岛演习尚属首次。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可搭载直升机的“日向”号航母、护卫队和宙斯盾舰“爱X”号等参加演习。
【设计意图】
1、让大家都铭记这段历史,同时忘记仇恨。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十四、总结。
1、了解历史;
2、忘记仇恨;
3、奋发图强;
4、从我做起;
5、好好学习;
6、万众一心;
7、长大报国。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黄河在怒吼》这篇课文,了解到日本侵略军为什么首先要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接着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所到之处,烧杀浮掠,无恶不作。就在国家处于深重灾难之时,爱国英雄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特别是日本人如此确凿证据面前,到现在还不承认这段历史,同时还想打我国的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意。所以我国才在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并举行了大阅兵。主要是让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
解,并记住这段历史,同时也要忘记仇恨。最终的目的是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第二篇:《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范文]
S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人:英德市第七小学 王冬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落实语用训练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排比句并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排比句并熟读成诵。教学难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前互动:
观看70周年纪念日晚会节目《怒吼吧,黄河》,交流观后感。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1.谈话引入。2.齐读课题。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读文感知创作之源。
诗人光未然在黄河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做什么? 2.诵黄河,品激情,感悟诗人和作曲家的爱国情怀。光未然是怎样朗诵他的歌词的?冼星海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从中你感受到光未然和冼星海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聆听《保卫黄河》,感悟《黄河大合唱》创作成功的重大意义。
三、紧扣主题,激“怒”生情,升华情感
结合时事,紧扣主题,深刻领悟“心声”,激发爱国情怀。
五、布置作业
课后与家人一起欣赏《黄河大合唱》这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经典被保留下来的钢琴协奏曲。
板书:
第三篇: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等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等八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19课《怒吼吧,黄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①出示: 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 ②自己读、指名读。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书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③同学交流:
字音:浊浪(zhuó)混浊、污浊
字形:最容易写错的是:窑:易与窖混。窑(穴字头。表洞穴)④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2)捋出思路:
①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被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1——3)板书:震撼
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这部音乐史诗。(4——6)板书:充满激情、异常艰苦。这部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7——8)板书:巨大反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读描写黄河气势磅礴的句子、随机出示相应图片帮助理解。(2)、抓他的想法,感受光未然的爱国精神。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
三、小结:
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四、板书
怒吼吧,黄河 震撼
《 黄河大合唱》 充满激情 异常艰苦
光未然 洗星海
巨大反响
第四篇:怒吼吧,黄河 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19课《怒吼吧,黄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①出示:
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
②自己读、指名读。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浊浪(zhuó)混浊、污浊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窑:易与窖混。窑(穴字头。表洞穴)形近字组词:
骇()啸()壶()窑()
咳()萧()壹()窖()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虎啸龙吟:
你能说出几个用动物打头的词语吗?
如:虎头蛇尾、牛头马面、狼心狗肺等
拓展学习
(1)关注词语: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等
(2)关注句子:
关注标点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
“——”在这句中的作用?
关注表达
A.“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换成陈述句:
那隆隆的巨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
朗读。体会两种表达方法在表达方面语气的不同。
B.出示: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感受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还有排比句吗?(找到文章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读一读。)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被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1——3)板书:震撼
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这部音乐史诗。(4——6)板书:充满激情、异常艰苦。
这部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7——8)板书:巨大反响
(3)默读课文,思考: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抓他的想法,感受光未然的爱国精神。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指导朗读。
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小结: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作业:读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自学,同学们感受到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
1.学习第二部分:
①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朗读。指名读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第五篇: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19课《怒吼吧,黄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①出示:
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
②自己读、指名读。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浊浪(zhuó)混浊、污浊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窑:易与窖混。窑(穴字头。表洞穴)
形近字组词:
骇()啸()壶()窑()
咳()萧()壹()窖()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虎啸龙吟:
你能说出几个用动物打头的词语吗?
如:虎头蛇尾、牛头马面、狼心狗肺等
拓展学习
(1)关注词语: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等
(2)关注句子:
关注标点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
“——”在这句中的作用?
关注表达
A.“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换成陈述句:
那隆隆的巨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
朗读。体会两种表达方法在表达方面语气的不同。
B.出示: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感受排比句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还有排比句吗?(找到文章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读一读。)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被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1——3)板书:震撼
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这部音乐史诗。(4——6)板书:充满激情、异常艰苦。
这部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7——8)板书:巨大反响
(3)默读课文,思考: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抓他的想法,感受光未然的爱国精神。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引导学生体会出:
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指导朗读。
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小结: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作业:读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自学,同学们感受到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
1.学习第二部分:
①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朗读。指名读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 异常艰苦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