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第一篇: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1.1.1命题及其关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举命题的例子,培养辨析能力;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学习的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表述形式有何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4)若x=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讨论、判断总结结论:

语句都是陈述句,并且可以判断真假。

3.定义:(1)命题: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分类: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4.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真)(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是,假)(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命题)(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5)(2)2=-2.(是,假)

(6)x>15.(不是命题)

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5.命题的构成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 条件 和 结论 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 条件 ,q叫做命题 结论 .

6.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负数的立方是负数;(5).对顶角相等;解:1)条件p:整数a能被2整除,结论q:整数a 是偶数。

2)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3)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它是假命题(4)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它是真命题(5)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它是真命题

7.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今天天气如何?

不是(疑问句)2

你是不是作业没交?不是(疑问句)3

这里景色多美啊!

不是(感叹句)4

-2不是整数。

是(否定陈述句)5

4>3。

是(肯定陈述句)6

x>4。

不是(开语句)7

-2

开语句

画线段AB=CD.不是

祈使句

x22x10.是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1)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这是真命题。(2)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是真命题。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这是假命题

第二篇:1.1 命题及其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多列举命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思

观察下列实例:

①4是集合{1,2,3,4}的元素; ②若x∈R,方程x2-x+2=0无实根; ③2013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 ④作△ABC∽△A′B′C′.上述语句中,哪些能判断真假?

【提示】①,②,③能判断真假,④是祈使句不能判断真假

二、典例精讲 题型1 命题的判断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并说明理由:(1)求证是无理数.

(2)若x∈R,x2+4x+4≥0.(3)你是高一的学生吗?(4)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苹果.

(5)若x+y和xy都是有理数,则x、y都是有理数.(6)60x+9>4.【解析】

(1)是祈使句,不是命题.

(2)x2+4x+4=(x+2)2≥0,可以判断真假,是命题,且是真命题.(3)是疑问句,不是命题.

(4)是真命题,有的人喜欢苹果,有的人不喜欢苹果.(5)是假命题,如理数.)都是有理数,但

都是无(6)不是命题,这种含有未知数的语句,未知数的取值能否使不等式成立,无法确定.

【小结】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关键看它是否符合两个条件:“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而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变式训练】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说明理由.(1)一条直线l,与平面α不是平行就是相交;(2)若xy=1,则x,y互为倒数;(3)作平行四边形ABCD.【解】

(1)是命题.直线l与平面α有相交、平行、l在平面α内三种关系,为假.(2)是命题.因xy=1时,x,y互为倒数,为真.(3)不是命题,祈使句不是命题.题型2 命题真假的判定

例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并说明理由.(1)函数y=sin4x-cos4x的最小正周期是π;(2)若x=4,则2x+1<0;

(3)一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时,该数列为递增数列;(4)求证:x∈R时,方程x2-x+2=0无实根. 【解析】

(1)(2)(3)是命题,(4)不是命题.

命题(1)中,y=sin4x-cos4x=sin2x-cos2x=-cos 2x,显然其最小正周期为π,为真命题.

命题(2)中,当x=4时,2x+1>0,是假命题.

命题(3)中,若等比数列的首项a1<0,公比q>1时,该数列为递减数列,是假命题.(4)是一个祈使句,没有作出判断,不是命题. 小结

1.真命题的判定方法:

真命题的判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用命题的条件,结合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正确逻辑论证的一个过程.判断命题为真的关键是弄清命题的条件,选择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2.假命题的判定方法:

通过构造一个反例来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是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

【变式训练】在本例中,把不是命题的改为命题后,再把假命题改为真命题. 【解】

(2)是假命题,改为真命题为:若x=4,则2x+1>0.(3)是假命题,改为真命题为:一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首项大于零时,该数列为递增数列.

(4)不是命题,改为真命题为:若x∈R,则方程x2-x+2=0无实根.例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1)ac>bc⇒a>b;

(2)已知x、y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3)当m>时,mx2-x+1=0无实数根;(4)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解析】(1)若ac>bc,则a>b.(2)已知x、y为正整数,若y=x+1,则y=3且x=2.(3)若m>,则mx2-x+1=0无实数根. 【小结】 1.解决本例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而化成“如果p,则q”的形式.

2.对于命题的大前提,应当写在前面,不要写在条件中;对于改写时语句不通顺的情况,要适当补充使语句顺畅.

三、变式训练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1)6是12和18的公约数.

(2)当a>-1时,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3)负数的立方仍是负数. 【解】

(1)若一个数为6,则它是12和18的公约数.真命题.

(2)若a>-1,则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假命题.(3)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立方仍是负数.真命题.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同位角相等

C.x≥2

D.x2-2x-3<0 【解析】A不是陈述句,C、D无法判断真假. 【答案】 B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5是15的约数 B.对任意实数x,有x2<0

C.对顶角相等

D.0不是奇数

【解析】 对任意实数x,有x2≥0,所以B为假命题.A,C,D均为真命题. 【答案】 B 3.把命题“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________. 【答案】 若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1)x2+2x-3<0;

(2)二次函数的图象太完美了!(3)4是集合{1,2,3}的元素. 【解】

(1)不是命题,因为在x未赋值之前,不能判断其真假;(2)感叹句,不是命题;

(3)是命题,且是假命题.由于4∉{1,2,3},所以为假命题.课堂小结

1.根据命题的意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属于因果关系,真命题可以给出证明,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2.任何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构成的,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含有大前提的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大前提应保持不变.板书 命题

第三篇:1.1命题及其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能写出一个命题的另外三个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命题和四种命题,让学生经历命题的概念和四种命题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情感与能力目标:

通过提供适当的情境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命题的真假, 一个命题的另外三个命题。【教学难点】:

把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 一个命题的另外三个命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命题、四种命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1

下列语句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 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a和b直线无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二、知识建构

定义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问题2

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三、体验与运用

例1

判断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直线平行。(5)他还年青;(6)x>5;

四、学生探究

问题3:上题命题(2)(4)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命题“若p,则q”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问题4: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③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④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命题①与命题②、③、④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 有什么的关系?

定义

3、四种命题原命题:若 p,则q。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逆否命题:若

五、随堂训练

例3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命题(4)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原命题真假.(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3)对顶角相等.(4)两条平行线不相交.

(1)若两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立方是负数.(3)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4)原命题可写成:若两条直线平行,则两直线不相交; 逆命题: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两直线平行; 否命题:若两直线不平行,则两直线必相交;,则,则

。(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同时否定)

逆否命题:若两直线相交,则两直线不平行 练习:P6

课堂小结 总结

1.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判定.2.”若,则”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判定.3.命题的四种形式。

课后习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2是奇数。

B.他是学生。

C.你学过高等数学吗?

D.明天不会下雨。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语文和数学

B.C.素

D.集合与元

3.命题“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的否命题为()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两直线不平行,则内错角不相等

C.内错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

D.内错角不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4.命题“若,则

”的逆否命题为()

A.若≤1,则

B.若≤,则C.若≤,则

D.若≤1,则5.命题“正数a的平方不等于0”是命题“若a不是正数,则它的平方等于0”的()A.逆命题B.否命题

C.逆否命题D.否定命题 6命题”参考答案:

1. C

2.B

3.C

4.D

5.B

6.真

板书 ”是____________(真, 假)命题

第四篇:2.2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2.2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法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

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 小组合作 主体性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

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答案:一元一次方程)(引入定义)

(设计说明:用“幸运52”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经历给名词下定义时候逐步明确的过程,最终清楚的表述就是名词的定义。)

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的含(意)义加以描述或作出明确规定的语句(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例如:(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是“数轴”的定义;(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定义;

(3)“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是“平行线”的定义;(4)“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是“代数式”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小组活动)如何给术语下定义:

学生单独学习一段材料,小组共同作答。阅读材料:

1.选出下列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B)(C)(D)选C,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三角形。

不同点:C选项没有直角,而其余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由此把A、B、D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定义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填空作答:

2.选出下列式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x22x10(B)235(C)a32a22a(D)t35t 选(),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

不同点: 由此把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定义为: 的 叫做。

3.请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要求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小结:请同学谈体会,如何给名词下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给名词下定义的过程。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考虑了以下问题:a.把活动的设计成左右的对比模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习材料进行类比的思考;b.让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了解命题的含义并学会判断句子是否是命题 定义作为判别标准,可以产生很多判断。如:“x1是方程。”、“正方形四边相等。”等等

(设计说明:体会定义的必要性,也作为从定义到命题的过渡。)

(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的判断的语句(陈述句)叫做命题。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些错误的句子(刚刚给出的4、7)是否是命题。小结:判断是不是命题在于是否作出判断,与正确与否无关。例如:(7)虽然是错误的,但依然是命题。

(设计说明:根据刚刚学习的下定义方法,马上对“命题”这个名词加以使用,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定义的理解。)

四、探究命题的结构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一:如果需要把这个命题划分为两部分,那么怎么划分? 问题二:划分的两部分各自的作用如何? 问题三:能不能给它们加上一组关联词语?

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如果”引导的部分是条件(题设):已知事项,以“那么”引导的部分是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我们给出一些命题,如何区分它的条件和结论? 学生活动二:

探索命题的结构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选择括号里面的内容填在条件和结论处

(△ABC≌△A′B′C′ AB=A′B′ AC=A′C′ BC=B′C′)条件: 结论:

因此,可以改写为如果,那么。(用文字叙述)2.同角的余角相等。

选择括号里面的内容填在条件和结论处

(∠1=∠2 ∠2+∠3=90° ∠1+∠3=90°)条件: 结论:

因此,可以改写为如果,

AA'BCB'C'132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那么。(用文字叙述)(设计说明:这个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命题的条件结论之间的关系,符号语言上对应“∵、∴”,文字语言上对应“如果、那么”,体会到条件和结论中存在的因果以及假设关系,也领略到符号语言在数学中体现的强大作用。)

(八年级(5)班

制作人:周刚 的数学思考,体现这节课的“数学味”。)

归纳小结: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1)x1是方程;(2)方程是x1;

(3)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问题一:请找出哪句是在下定义? 问题二:请找出哪些是命题?

问题三:请找出哪些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

问题四:比较其中两个或者几个句子,结合今天的课程,谈谈你的收获。

(设计说明:呼应本节课的课题“定义与命题”,在小结本节课知识的时候,设计了对比思考的模式,引导学生回答定义与命题的关系,如:“定义都是正确的命题,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命题也不一定是定义,定义有充分必要性”等等,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这个活动小结本课,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定义与命题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完成知识内化和升华。)

布置作业:

必做题 P52 练习题 1、2、3 P58习题2.2 A组 1、2 选做题 名校课堂

第五篇:高中数学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原命题为“若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即

命题

表述形式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则

逆否命题

若,则

(2)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即

1.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则.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

D.

2.设,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若方程有实根,则

B.若方程有实根,则

C.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D.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1.【答案】B

【名师点睛】分式形式的复数,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成的形式进行判断,共轭复数只需实部不变,虚部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学-科网

2.【答案】D

【解析】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没有实根,则,故选D.

下载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公开课命题及其关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题及其关系(教学设计)

    命题及其关系(1)(教学设计) 1.1.1 命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体会命题的逻辑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

    八年级数学《1.1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1.1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

    命题教案范文大全

    命题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结合实例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说理有据,......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1.1声音是什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

    1.1《整式》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七年级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教案 ——《1.1 整式》 英山中学 刘晓文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人的终身发展。就人的培养目标而言,着......

    公开课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52页例4 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

    分数与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材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

    命题-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