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1 22: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命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命题教案》。

第一篇:命题教案

命题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结合实例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难点: 命题概念的理解。导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什么是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二)填空: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 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 ;结论,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 ”的形式。用“ ”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 ”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 ”是题设,“ ”就是结论。

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

(三)自主探究 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 b,b> c, 那么a=c;(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四)假命题的证明(拓广探索)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60度角是锐角,100度角是钝角,但它们的和不是180度即可。

三、随堂练习

课本P65练习第1、2题。

四、总结

1、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

2、命题都可以写成“ ”的形式。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 就行了。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9.1第1题、第2题。

第二篇:命题-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 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 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2)找出下列各句

第三篇:四种命题教案

(湘教版理科选修2-1)§1.1.2 命题的四种形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和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能熟练运用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形式;

(3)掌握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此节课的理解性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四种命题解决数学和现实中包含命题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他们思维和做事严谨、合符逻辑与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关系;

难点:运用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可否考虑举一个反映生活习惯的生活事例来引入四种命题的学习?

1、复习:原命题与逆命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原命题

写出相应的逆命题。

举例: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导入:观察下列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3)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

(4)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看出:(1)中条件和结论是命题(2)中的结论和条件;(1)中条件和结论是命题(3)中条件和结论的否定;(4)中的条件是(1)中结论的否定,结论是(1)中条件的否定;进而得到命题的四种形式: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3.新课讲解: ①、四种命题的形式:

(p, q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p, ┐q为命题p,q的否定)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注: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ⅰ)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条件不变。形式是“若p则┐q”,其真值与原命题相反;

ⅱ)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形式是若“若┐q则┐p”。例题讲解: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性。

(1)若a=0,则ab=0;

(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1)分析:题中条件p为a=0,结论q为ab=0,┐p为a≠0,┐q为ab≠0.原命题:若a=0,则ab=0;(真)

逆命题:若ab=0,则a=0;(假)

否命题:若a≠0,则ab≠0;(假)

逆否命题:若ab≠0,则a≠0。(真)

(2)原命题: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真)

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则它是矩形;(假)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矩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假)

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它不是矩形。(真)

②、如何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通过以上三组命题真假性的判断,我们医科有特殊到一般的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2、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注: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同真同假,即是等价的。固否命题与逆命题也是等价的。例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C)

A、一个命题的原命题为假,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B、一个命题的原命题为假,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C、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假; D、一个命题的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③、小结:

④、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

(1)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2)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它的否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3)逆命题与否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关系;

(4)若一个问题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与否命题都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B)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1)小于-5的数的平方大于25;(2)当x=2时,x2-3x+2=0.⑤、作业:

(1)知识的延伸与拓广(可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反映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举一个例子。来得及的话,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解决,但你自己应先想好例子。这应添加到幻灯片中。)(2)P8 练习1、2

第四篇:命题构图教案

命题构图

对创作的初学者来说,一定要严格按照创作的一般步骤来操作。命题创作的作画步骤是:

(1)审题(2)构思

(3)画小草稿(4)正式构图

(5)定形刻画(6)调整完成

要在考试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完成这些步骤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考生要重点抓好步骤中的第(2)、(3)、(5)项。特别不要忽视“画小草图”步骤,它是一个既能使你节省时间,又能使你顺利完成创作意图的手段。

命题创作的构图步骤

构图的作画步骤同素描的作画步骤基本一样,也要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先直后曲”的方法。

(1)先画边框。边框可以徒手画。正式草图要用尺子完全按照作品的比例来画。

(2)画大结构线。大结构线由贯穿画面的线条和图形组成。例如:户外景的天、地、物的分界线,室内景的墙脚、门窗、人物的透视线和动态线,单个或组合人物构成的几何形等。

(3)调整大结构线。大结构线不但要表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样式。图形在画面中的心理表现作用,对作品内容的表现非常重要。正三角形在心理上表示稳定,斜三角表示运动,矩形表示静止,圆形表示循环。考生要根据这些形式的表现特点,调整画面的结构线,以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要调整图形与底形的关系,注意两者大小、多少、形状、位置的关系,以获得美感的构图形式。(4)确定构图的具体形式。在构图框架调整完成以后,要将具体的人物、道具、场景安排在框架内。在处理局部形式时,局部的线条也要按照整体结构和创作意图的要求进行加强或概括,使画面统一在大的结构中。

(5)调整局部,加强构图形式的变化与统一。在构图形式确定以后,局部形象要根据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需要,进行改动或添加,其目的是使作品既有丰富的局部变化,又有整体结构上的统一。

(6)运用色调的手段,达到构图的平衡。色调是加强构图表现的重要手段,利用色调的明暗、冷暖对比和调和的手段,可以使构图更充实、更完整。

前面我们讲过,应考命题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创作草图形式。构图在其中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细节刻画的作用,因此,考生要努力学好和掌握好创作的构图方法。

命题创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1)主题不突出,内容分散。这种错误经常表现为:画面中出现两种主次不分的情节或情节内容含糊不清。例如:以《学习》为命题的创作,画面中就不能出现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也不能让人分辨不出是正在学习还是在消遣。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选择典型的学习环境、学习道具和人的动作。不但要使观者看懂作品的内容,还应当使作品感染观者。艺术创作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使画面中的一切形式服从作品的主题。

纠正的方法是:设定一个主要情节或人物,让次要部分围绕主要情节来发展。加大主要部分尺寸,去掉不必要的道具,注意背景的衬托作用,用明暗和色彩对比突出画面主题。(2)题材简单,情节无新意。这种错误经常表现为:画面情节概念化,艺术创作要求作品的题材要具有典型性,但不能概念化。好的典型性情节是用生活中独特的情节表现出来的。好的创作作品,要有新的构思立意,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出奇制胜。例如:对以《学习》为命题的考题,我们可以选择在业余时间里学习自己所爱好的课外知识做题材,表现学习特殊对象的特殊动作。这样的处理,要求考生要熟悉自己的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的角度。如果对生活缺少感受,不能深刻理解命题,就会产生表现平淡的问题。

纠正的方法是:得到考题后,思考的范围要宽,要表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考前平时要坚持速写、默写训练,注意对生活中有创作价值事件的收集。

(3)画面不饱满,表现无主次。很多考生的考卷,画中形象太小、太散,空白太多。画面中的局部都很完整,但是没有主次、前后区别。所以画面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像是某一件作品的片断。

纠正的办法是:要区别作品的主、次要形式之间的大小、形状、位置、繁简、色调等形式,适当增加前后物体的遮挡,也要区别遮挡部分的大小和形状。明确作品中的主形,加大主次形之间的对比,同时也要注意加大主次形之间的联系,使两者形成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4)构图不得当,画面无结构。这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有:①作品中的物体过于集中或过于偏离画面中心。②物体的连接过于平行或过于垂直。③作品的边框缺乏与物体之间的联系。④画中的背景缺乏组织,起不到烘托主题的作用。⑤画中的道具缺乏合理的安排,对作品的表现作用不大。

纠正的方法是:将画面按照构图的要求,注意不同形之间的大小、形状、位置之间的变化;注意背景与人物的穿插关系,注意道具在画面中的点缀、调节作用。

(5)表现手段简单,形象缺少加工。这类问题是因为考生的创作经验少,把创作当作一般草图或当作一般写生来完成。在线条处理上过于单一,在色调的处理上过于追求写实造成的。纠正的方法是:在构图确定后,人物的刻画少使用直线条,增加线形的变化,增加疏密的对比。色调的处理,不能仅考虑单个形象的表现,而应当从突出主题形象、建立主次关系、增强画面结构等多方面来考虑与设计。

应考命题创作,是对考生造型技术的应用和艺术修养、形象思维方面能力的检验。画好命题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拥有速写、默写的基础,对绘画的发展历史和作品的样式有所了解。创作的关键是主题与构图。主题要明确,构图要严谨,两者的关系要统一。作品的形象要典型、生动,主次分明。画面的效果要强烈、完整。如果考生具备了以上条件,掌握了以上的要领,就不愁完不成好的命题创作。

怎样画好色彩命题创作

在有些命题考试中,考卷要求用色彩来表现。对这类考题,考生应该做好事先的工具准备工作。要选择好自己所熟悉的工具材料,赋色前考虑好作画的步骤和草图阶段单色工具与色彩材料的衔接效果。色彩考卷作画的前几个步骤同单色步骤一样,赋色工作是在单色草图的“定形刻画”阶段开始的。赋色的方法要根据使用的工具材料而定,操作方法一般跟写生方法一样,水彩是从浅色开始,水粉和油画是从深色开始。如果考试对色彩的工具不加限制,考生可以准备一些操作简单、作画迅速的工具,例如:彩色铅笔、色粉笔、油画棒等。

使用色彩工具进行创作表现,考生要做到对色彩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对色彩的象征意义有所了解。例如:

红色 象征着正义、斗争、兴奋、运动。

黄色 象征着智慧、光明、警惕、平衡。

绿色 象征着和平、希望、成长、生命。

蓝色 象征着幻想、高雅、深远、安静。

紫色 象征着华丽、忧郁、陈旧、悲伤。

棕色 象征着朴素、沉着、本色、深厚。

黑色 象征着力量、抽象、恐惧、重量。

白色 象征着纯洁、理想、速度、病态。

色彩对表现创作思想非常重要,用得好可以加强作品主题意图的表现,用得不好会破坏作品内容的表达。色彩的表现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手段。色彩的对比手段有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饱和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等。如果作品的命题要求是活泼的、喜悦的,作品色彩应该以强烈、明快的暖色为主。如果是静态的、伤感的,作品的色彩可以用中性的或冷色调的。

色彩的色调运用应该与构图的样式相协调,对称式构图应以色彩调和的“统调”表现为主,要注意画面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的色彩协调。例如:主要部分如果是红色,次要部分可以用白色、黄色或棕色与之调和。均衡式的构图应以色彩对比的“节奏”表现为主,要注意表现主、次要部分之间的色彩冲突和次要部分对主要部分的衬托。例如:对红色的主要部分,可以用黑色、绿色或蓝色相对比。

色彩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能打动人的视觉的形式因素。但是,考生要注意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形体,不要在画色彩时破坏了形体的准确性。因此,对于考试命题创作的工具、方法的选择,最好是用水彩或水粉的薄画法来完成。

创作基础也就是创作,这样说是针对考生入学考试的,就是一个基础考核,还没专业的学习创作,何谈有多少创作水平呢?如果形式上不限制的话,你可以任选工具来表现,色彩的,钢笔的,毛笔的等等。过去考创作,学生都会准备一些连环画之类的素材备用,学学创作里的构图等等。一般它会给你一个命题,如《过年》,像《风》之类就比较难点了。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而言。如能把均衡与对比运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3、关于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照相机的镜头就是根据人的眼睛和透视学的原理设计的。光圈好比人眼的瞳孔。瞳孔随着光线的明暗收缩或放大,所以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和人眼看到的东西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比人眼看到的更为准确。有时用人眼看时,感觉不到相差的距离,似乎是在一个平面上,但拍成片子后远一点的物体就显的小了许多,这是因为透视所起的作用。当我们知道了透视的原理,就可以充分发挥透视的作用了。如果想把物体拍大,只要将拍摄物体靠近相机;如果想把两面拍的大一些,使画面显的辽阔,就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用俯角拍摄,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想把物体拍出立体感,可以把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视点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应是画面的主题所在,但它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主体的需要,可以放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点上,不论放在何处,周围物体的延伸线都要向这个点集中。如果一个画面中出现了两个视点,画面就分散了,作为观众就不知摄影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在何处了。画面上只能有一个视点,这是摄影与绘画在构图上的最根本的区别。绘画讲的是散点透视,而摄影只能有一点,不然摄影的构图和画面就会乱。在摄影作品中出现两个视点,大致有下列情况;一是把高大的物件放在画面中央,由于透视的关系,延伸线向着相反的方向延伸,造成了画面的分割;二是想在一个画面上表现多种活动,形成了多个中心;三是在选择前景时没有留意物体延伸线的方向,不是相呼应,而是背道而驰,这在视觉上也会形成画面的分割感。

摄影构图的特殊性,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为两步;一是选择角度拍摄,二是照片的剪裁。摄影构图的这种特殊原因是由于相机的局限造成的,照相机的种类虽然多种多样,就构图方式而言,只有两种,一是长方形,二是正方形。对于取景而言长方形的构图优越性大一点,较好处理,而正方形的构图拍出的照中不分横竖,想拍横构图或竖构图的画面不剪裁是办不到的。就是长方形构图的相机,由于在拍摄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也难免会在构图时把不必要的物体摄入镜头,影响画面的美观。要去掉这些东西,同样得通过照片的剪裁才能办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道了摄影构图的特殊性,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按快门之前先把构图确定好,是拍竖画面还是横画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拍摄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表现的主题上。如果照片拍出后个人认为有那么一点在构图上的不满意,便可以通过剪裁使画面更为满意,但在拍之前还是要做到多练,多拍,这样便会在心中有了一定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都能熟能生巧。懂了构图的原理,并不等于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熟练了构图后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下苦功练习最后才能得心应手。不管用什么办法练习,只要持之以恒,练得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各样的构图。当你置身现场拍摄时,相应的构图就会自动跳出来供你选择,这就是多练的结果。除了自己多做练习之外,还要多看别人的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作品。不论是绘画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多看别人的构图,琢磨别人的构图构想,还可以多看电影,电视,MTV等,都是一种直接的借鉴。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构图的基本原理就是规矩,也就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这三条。但由于摄影者的艺术修养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变化不一的。客观法则是不能违背的,但懂得法则的人却不会被法则所束缚。书法家林散之就说过: 守墨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应从有法求无法,更向今人证古人。这里讲的应从有法求无法,就是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意识,不要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约束,张扬摄影创作的艺术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同风格,不同张力的表现自我,表现艺术风格,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五篇:四种命题.教案

四种命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的形式: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 则

”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

与结论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提问】你能由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构成它的否命题吗?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用 和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

则 .

和┐

分别表示

和 的否定.

【板书】原命题:若

否命题:若┐ 则┐

【提问】原命题真,否命题一定真吗?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讲论后回答: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它的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不真.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真,它的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题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提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 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外,还可以不可以构成别的命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总结】可以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再分别将新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是“若 则

”,则逆否命题为“若

【提问】“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三、课堂练习

1.设原命题是“若 判断它们的真假. 学生活动:

笔答:

逆命题“若

否命题“若

逆否命题“若 教师活动:

2.设原命题是“当

时,若,则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则,则,则

”.逆命题是假命题. ”.否命题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则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学生活动:

笔答

逆命题“当

否命题“当

逆否命题“当 设计意图: 时,若 时,若

时,若,则,则,则

”.

”.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为真.

通过练习巩固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逆否命题及判断它的真假的能力. 教师活动:

【总结】“当 题的条件是,结论是

时”是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应该将“当

时”写在前面.原命

“ 而不是“ ”的否定是“

”.

”,而不是“ ”,同样“ ”的否定是“

”,【投影】

3.填图

1.若原命题是“若 则

”,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怎样表示?请写在方框内?

学生活动:笔答 教师活动:

2.根据上图所给出的箭头,写出箭头两头命题之间的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填图,使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四、小结

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关系如下图:

由原命题构成道命题只要将 定为 和,但 和

和 换位就可以.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只要 和 和

分别否换位,而

不必换位.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时不但要将

且要将换位后的 否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因为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讨论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只讨论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中的一个,逆命题和否命题中的一个,只讨论两种就可以了,不必对四种命题形式—一加以讨论. 教师活动:

五、作业

1.阅读课本

2.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练习(31页)

1、2,练习(32页)

1、2 1、2、3、4

3.习题

此文章共有2页 第 1 2 页

下载命题教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命题教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题》教案(共五则)

    命 一、教学目标: 题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

    命题与定理教案

    设计者:重庆西藏中学聂志 19.1 命题与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命题的含义;(2)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3)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会对命题进行改写,(4)知道判断一个命题......

    作文命题指导教案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基本结构形式,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和材料作文的拟题技艺。 2、养成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的习惯,学会避免......

    2017定义与命题教案.doc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7.2 定义与命题(一) 总体说明 在了解推理的重要性以后,从本节课开始的连续两节课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等一些术语和名......

    命题与定理教案

    命题与定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命题 教学目标: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出命题......

    命题、定理和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 重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难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一、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性质、判定、定义,这些命题都......

    命题的否定 教案

    高一数学(上)拓展课 课 题 命题的否定 【教学目标】 1.理解“命题的否定”的内涵,会写出给定命题的否定形式; 2.经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辨析过程,建立命题的否定和补集之间联系......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5、3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 (3)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 (4)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