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第一篇: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设计理念:

弹性教案是对教案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弹性预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都弹性化设计,体现弹性预设的教案可称之为“弹性教案”,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立足于“人”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实际上又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课前要进行弹性预设,为课堂生成留足空白。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的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①]弹性预设的操作定义应该是精心而不精细,预设更应预计。前者即课前教师要进行精心安排,对教学行为要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但不可精细,不能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安排得丝丝入扣,让生成无立锥之地。后者指我们在生成面前不适完全消极被动,应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充分预计好这些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会创造更多的精彩生成。[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弹性教案”也可称为“生成性教案”。

弹性教案在备课时实际上比单一的预设性教案更为复杂,准备越充分,占有的材料越多,弹性的空间也就越大。弹性教案更多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生成性,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只有具备一定课堂智慧的教师才能自余洒脱的实现教案的弹性化展开。教案设计:

《鸟啼》弹性教案的生长过程 《鸟啼》预设教案[③] 江苏常州市北郊中学 唐香萍 教学目标:

通过鸟啼现象,探讨“生”和“死”的问题,理解“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教学方法:

通过品味语言、补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例子、投影《泰坦尼克号》视频片断体会“向死而生”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熟悉“鸟啼”现象

在学生不预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快速解决文章1-5节的内容,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在熟悉1-5节内容的基础上,引出“生”与“死”。

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鸟啼现象,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想要和我们一起来探讨“生”和“死”的问题。

二、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仔细阅读剩下的段落。请学生画出读了感到热血沸腾的语句。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分析自己所画的语句。(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以示范。)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劳伦斯的观点,其实已经浓缩为四个字——向死而生。这四个字也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问:向死而生如何理解?(关注页下注释)总结对生与死的理解: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去的就让它死去 死亡不能阻挠到来生命的冲动

三、举一反三

刚才听了鸟啼,还基本弄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这是多么伟大而深刻的哲学问题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思考却没能想明白。举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例子。

四、情景再现

老师举例子,学生找一找能证明文中的哪些语句。

五、总结

生命为什么如此可贵?因为“向死而生” 所以要:好好活着,活出精彩!(与在座的所有师生共勉)(如果时间有多,中间可以插入《泰坦尼克号》的相关镜头。)

这是前不久“四方杯”语文教师大赛参赛老师常州市北郊中学唐香萍老师课前发给听课老师的教学简案,教案《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

《鸟啼》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哲理散文,入选苏教版必修二第一板块,板块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唐老师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这里主要从“弹性”设计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弹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唐老师教案(以下简称唐案)确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鸟啼现象,探讨“生”和“死”的问题,理解“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将探讨“生”和“死”的问题做为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专题的“主题”,符合编辑的意图,因此目标基本是对头的。但唐案目标的落脚点主要在理解“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具体课堂上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深刻的哲学观点。实际上“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内涵艰深,没有一定哲学根基的人是难以理解的,更不用说高一学生了。因此让学生达到理解“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是不合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据此可以将教学目标调整为探讨“生”和“死”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的方向,至于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具体的课堂情境而定。

二、弹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弹性教学目标主要指明教学的方向,而弹性教学内容则要具体的确定,只是在上课时根据即时的情境动态的调整(取舍)。实际上唐老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如果时间有多,中间可以插入《泰坦尼克号》的相关镜头”,这是从时间的角度弹性处理教学内容。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唐老师并没有举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例子,而是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放了《泰坦尼克号》视频,不知唐老师是基于何种考虑:时间多还是其他需要?其实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哪种内容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体悟等。这两点教学内容都属于课堂拓展,在学生对文本尚未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是不适宜的。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充分一些,这样才为课堂上弹性取舍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从这个角度说,弹性教案的备课量远远大于一般预设性教案。

三、弹性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如背景和作者介绍适合教师讲解,而语言则需要学生品读,方法是服务于内容的,因此,弹性化处理教学内容自然需要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

四、弹性教学流程的安排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处理,使得教学过程一定也是弹性的,因为教学目标达到何种程度以及选择哪些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实际上课堂本身就是动态的,一成不变的演教案剧早就被人诟病,应根据即时的课堂情境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进程,这就不仅仅是弹性教案的要求了。在具体的教案编写过程中,只能大致确定课堂的流程,或者预想好几种推进方案,而更主要的是靠教师在课堂上智慧的处理。

从根本上讲,“弹性教案”体现的是一种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一成不变的执行静态教案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但教案(编写好的)本身又是固定的呈现,有些方面是无法体现其“弹性”特点的,如弹性的教学流程就很难体现,需要教师结合即时的课堂样态调整教学行为。下面结合上面的阐述,对《鸟啼》教案进行改写,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其“弹性”的特色。《鸟啼》弹性教案

弹性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体悟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对“生”和“死”的思考,能达到的程度根据学生基础和课堂情境动态调整,力求生成自己的感悟。

弹性教学内容:预设下列教学内容,①劳伦斯其人及其作品风格简介。②课文的结构梳理。③品味隽永深刻清新的语言,发现其蕴含的深意。④文章使用的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⑤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喜欢用“银色”等。⑥海德格尔关于“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⑦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关于“生”和“死”的思考。⑧电影《泰坦尼克号》视频片断。其中教学内容③是基本内容,其他内容根据课堂情境动态调整。

弹性教学方法:内容决定方法,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配套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①⑥教师介绍,②④师生共同探究,③⑤学生品读体悟,⑦⑧多媒体投影拓展。弹性教学流程:

由于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不确定的,教学流程更难以确定,只能预计一个大致的思路,并在一些重要节点上进行多向度的预计。

一、请学生谈初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往主题方面谈感受。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结合学生的体悟弹性安排下面的教学内容:

方向一,学生谈到作者——介绍作者风格——品读作品语言——体悟语言背后关于“生”和“死”的内涵。

方向二,学生谈到内容——梳理作品结构——品读作品语言——体悟语言背后关于“生”和“死”的内涵。

方向三,学生谈到语言——品读作品语言——体悟语言背后关于“生”和“死”的内涵。——介绍作者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语言特色。

方向四,学生谈到文章手法——探究文章使用的手法——品读作品语言——体悟语言背后关于“生”和“死”的内涵。

具体按哪一个方向推进教学根据学生感受最深的内容确定,教师动态调整。

三、在语言品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掘教学的深度,对“生”和“死”在一定程度上生成自己的理解。这又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弹性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的依据是学生对文本和主题理解的程度。

方向一,学生基础差,预习不充分,那还是回到文本,反复品读语言,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简单谈谈对“生”和“死”的认识。

方向二,学生已较好消化文本,对“生”和“死”有了自己的看法,那就通过拓展加深其理解,可以拓展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生”和“死”的理解,时间充足也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

方向三,学生很好的把握了文本,对“生”和“死”有了较深刻的看法,进一步通过拓展加深其理解,可以介绍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大师对于“生”和“死”的看法,也可初步接触“向死而生”的观点,适度触摸,不要贴标签。

四、收束课堂,发出对生命的热情召唤,用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

[①] 徐忠明:《用弹性预设促进教学生成》,《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9期。

[②] 陈杰:《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9期。

[③] 注:这是2009四方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现场发给听课教师的教案。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月刊》

第二篇:设计理念教案

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看图、想象、表演和联系生活实际理 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能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重难点:

1、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2、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

教师准备:

图片资料:有关春天的图景、《绝句》描写的景象图。

音像资料:杜甫草堂及有关杜甫写作《绝句》时的一些时代背景资料、古筝曲、配乐诵读、黄鹂的鸣叫声等。

文字资料:杜甫其它诗句,如《春望》、《迟日山江山丽》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导语:春天,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古往今来,多少人赞赏过春天,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请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幅画可以有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来描绘呢?

2、生交流,看图片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春晓》等。过渡: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被誉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你收集了杜甫的哪些资料?

3、交流介绍作者。杜甫的一生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晚年到了四川成都,度过了一生中最平静、快乐的四年,这一年,战乱平息,杜甫怀着喜悦之情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4、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一首4句,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请翻到78页,看看这是五言还是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古诗。

3、检查效果。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生读诗。(评价: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不错!)

三、小组学习,理解诗意。

(一)写字教学,突破难点

1、诗人在成都有一间草堂,叫杜甫草堂,这草堂像诗中的哪一个字呢?----窗

2,指导书写。

3、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杜甫透过这扇窗,看到了哪个季节的哪些景物?在小组里讨论讨论。预设:春(翠柳)秋冬(千秋雪)

一年之中有几个春天?(一个)一年就只有一个秋天,所以一秋就是一年,那么千秋就是——千年。

谁能理解“千秋雪”的意思呢? 这千年不化的积雪在什么地方?

西岭是一座山,这山离草堂是远还是近?诗人从哪里看到的?现在明白什么叫“窗含西岭千秋雪”了吗?谁来说说?

(二)、小组学习

过渡:这首诗其他几句就很简单了,相信你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定能弄明白的。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喜欢讲故事的可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演一演;擅长画画的呢?还可以画一画。请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先商量一下,多动动脑筋哟!

1,自主学习。2,展示台

(1)、读(没画好的继续画)(2)、说说诗句的意思。画画的挺止

(3)、你觉得这幅铅笔画可以涂上哪些颜色呢?

再看看诗句,诗歌中哪些是画不出来的? ———黄鹂的叫声;白鹭的飞翔;水波的涟漪、、、、四、感知画面,激情诵读

过渡:诗人不是画家,却仅仅用28个字给我们描绘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多姿多彩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难怪百读不厌啊!想听听黄鹂的叫声吗?

1、播放动画

过渡:看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一定还想把诗句读得更美,我猜对了吧。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出诗句中的美丽吧。

2、再次练习朗读、指名读、指导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

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过渡:《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乱平息后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写下的,在这之前,当诗人和老百姓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时,也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

1、课件出示《春望》,师范读。

过渡:杜甫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呢?

《春望》给我们的感觉是伤心、是忧虑,而《绝句》给我们带来的却是愉快,是幸福,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读这首诗。

2、齐读《绝句》。

3、今天生活在最美好的年代,心情比杜甫听到好消息时还要高兴十倍,百倍,让我们用歌声来唱出诗人心中的喜悦吧!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用上述方法学习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2、自选作业(二选一)

(1)给古诗配上一幅画(也可任选一句你喜欢的诗配画。)

(2)课外学习杜甫的其它古诗或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绝 句

有 有

青 天 白 鹭

翠 柳 黄 鹂

千秋雪 万里船

第三篇:大班弹性 教案

大班弹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保护牙齿(大班)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知道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活动前两天把洗净蛋壳浸在醋里;活动前几天收集的幼儿的漱口水;龋齿形成过程课件、《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投影仪、电脑;每人一面小镜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件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森林里最凶的动物之王是谁呀?可是现在小动物们谁都不怕他了,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那让我们来看看故事吧!播放《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哪?老虎的牙齿怎么了?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哪?

二、找龋齿

1、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三、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请幼儿讨论)

出示幼儿的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臭的)

这种酸的、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哪?

坚硬的鸡蛋壳就像我们的牙齿,还记得我们前几天尚老师把鸡蛋放到了什么里面了?(醋)醋就像小朋友刚刚问过的漱口水,那蛋壳经过醋的浸泡会发生什么变化哪?

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从碟子里拿一块没有用醋泡过的鸡蛋壳,和泡过的鸡蛋壳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可能发表多种意见,对的加以肯定,不恰当的文档仅供参考

加以引导。)

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那我们就请个小朋友带我们到小小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看《我为什么会蛀牙》课件)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四、讨论如何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那我们既然知道了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哪?(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利用诗文:漱口及刷牙)

有一首歌就是告诉小朋友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的,我们来一边听着这首刷牙歌一边把我们的牙刷刷干净把!随音乐《刷牙歌》做律动出教室。

第四篇:演讲稿 弹性与适应 文档

弹性与适应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弹性与适应”。说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觉得很头痛,什么是弹性?怎么去适应?别着急,让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加拿大境内有一条东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它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色之谜,许多人不知所以。一年冬天,一对夫妇来到山谷旅游,揭开了这一谜底。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桠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夫妇俩恍然大悟,原来东坡也是长过杂树的,只因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而懂得弯腰艺术的雪松得以幸存下来。

说白了,弹性就是以一种尽可能圆润的方式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尤其是在处处竞争,遍地压力的当下,学会交往,学会通融,学会顺应,学会弹性生存,方能从容,方能适者生存。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成熟的生活艺术。

但是,弹性也是要有个度。若过于富有弹性,就会被人扣上“墙头草”,“没有主见”等莫须有的“罪名”。而这个限度就是不违背人的正直品德,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是不是很简单呢?所以,当你和同事因意见不合而吵得面红耳赤时;因公司做分配的工作不合理而满腹牢骚时;因自己寻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不断跳槽时。请停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否符合弹性生存理念,这样过钢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否会帮助我达到我的目的。若不能,就要马上改变自己。勿忘“金过钢则易折,玉过硬则易碎。”千万不要“物极必反”

在进行下面的演讲前我先给大家将个故事:

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归宁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了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学习适应环境;当我们改变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改变自己。山不过来,我们过去,会有同样的结果。所以,适应就成了我们的唯一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会适应呢?

适应环境的前提就越是融入环境,而融入环境的有效方法就是多与同事沟通,交换工作心得。

下面我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某天,你神清气爽地来到公司准备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这时,公司为你指派了一项工作,并设定了你自认为是不合理的要求时。你通常会感到紧张,进而去向他人不断的抱怨或诉苦。结果,当公司要求你2小时内上交,你满腹牢骚的抱怨就花了1小时,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开始工作,一看时间早已所剩无几,于是你又进入到下一场抱怨与牢骚中了。

我想这种情况是很普便,但是你要知道,消极的抱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他只会加重你的焦虑,让你感到压力,甚至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完成这项工作。

这时你要做的是运用自嘲放松心情,摆脱压力,让自己快乐的工作。其实这种自嘲法可以运用到各种地方,他可以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保护,维持平衡,为日常工作加分。

生活中不如意的的事十有八九,工作上遇到不舒心对于职场中人更是家长便饭。当你遭遇不快时,别忘记我今天说的这些,也许某时你就能用到它!我希望他能对你有帮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第五篇:学前 科学 《弹性》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弹性》教学设计

山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王小龙

【教材依据】

幼儿活动课程用书(西安出版社出版)大班上册科学第38页《弹性》 【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是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设计理念】

本活动设计意在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对弹性物体的认识和使用的经验基础,通过教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让幼儿逐步操作、探索来感知、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观察、思考来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初步的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都使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课也是紧密结合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作为活动探究内容,通过列举出的生活中一些具有弹性的物品,来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和认识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活动内容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学情分析】

幼儿天生有着对身边万物无限的好奇,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接触过的具有弹性的物品非常多,孩子们也经常玩一些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好玩的玩具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有弹性的物体,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等过程来感知物体的弹性特征。【活动难点】

准确区分物品中是否具有弹性。【活动对象】

学前班幼儿 【活动准备】

1、海棉、气球、小皮球、皮筋、拉簧等有弹性的物品若干。

2、记录单每组一张,彩笔每组一盒。

3、生活中的弹性物品图片(沙发、枕头、弹性小玩具、弹簧秤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欲望和激情 谈话引导:小朋友们刚才在操场上玩的开心吗?

我们幼儿园操场上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所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现在回到了教室,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一玩呢?

二、第一次活动探究,在玩中初步感知物体的“弹性”

1、指导幼儿做好活动探究准备:每四个小朋友为一组。

2、分发操作材料:每组分发海绵一块,气球和小皮球各一个。

3、提出活动要求:老师为每组小朋友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用压一压、捏一捏的方法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4、幼儿自由操作、体验。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和组上其他的小伙伴们小声说一说,看看你的发现和他们一样吗?)

5、质疑引导:刚才我们玩了三件好玩的东西,哪个小朋友可以来给大家讲一讲,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幼儿回答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在用力捏或者压海绵时海绵会变形,松手不用力时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在用力挤或者压气球时气球会变形,松手后气球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在用力捏或者压小皮球时小皮球也会变形,松手后小皮球也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7、教师质疑: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儿尝试回答。肯定幼儿的见解,如果有幼儿指出“弹性”时要适时给予高度评价,并揭示本课活动探究的主题。)

8、教师小结:一样东西,用了力挤压时就会变形,手松掉后,它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这说明它们具有弹性。

三、第二次操作活动,深化认识“弹性”的特点

1、更换操作材料:给每组分发橡皮筋和拉簧各一根。

引导:刚才的玩具都会“还原”,那现在的这些东西呢?是不是也有这样特性?

2、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巡视)

3、引导幼儿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橡皮筋和拉簧在我们用力拉的时候都会变长,但是松手之后就都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4、启发引导,让幼儿加深对物体“弹性”的认识。

质疑: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松手之后会怎么样?

幼儿发言:用捏一捏、压一压、拉一拉的方法玩的;松手后发现这些东西会弹回来。

5、教师总结:当我们用了力气挤、压、捏或者拉一些物体时它们形状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当我们放手松掉后或者不用力的时候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叫物体的弹性。

我们刚才玩的这些东西都是有 “弹性”(幼儿答)的。

四、自主探究,找寻身边的“弹性”物品

1、启发引导:小朋友们的身上也有很多东西是有弹性的,你们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呢?

2、幼儿自主体验,用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具有弹性的物品和地方。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皮筋、发夹、松紧带、松紧袖口、毛衣、袜子、皮肤等。)

辅助提问: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

五、第三次操作,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品有弹性。

1、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1)师:“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弹性吗? 2)分发记录单和彩笔。

3)引导分析记录单:这是一张记录单,上面都画了什么?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去认一认,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有弹性就在物品旁边的横格里画“∨”,没有弹性的画“×”。

4)提出操作要求:每组只有一张记录单,要请一组小朋友来合作完成,并最后还要推选一名组长来介绍。

5)幼儿操作记录。

6)成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上来介绍本组幼儿发现的弹性物品)7)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和评价。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弹性

1)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能认出来哪些是有弹性的、哪些是没有弹性的。那你们在平常生活中还见过或者玩过哪些有弹性的物品或玩具呢?能不能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呢?比一比,看谁观察更细心。

2)幼儿回忆生活中接触过的物品并汇报交流。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有弹性的,还有一些物品是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利用了弹性物品制成的,如:沙发、床垫、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秤等。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服和快捷,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利用弹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物品来。

六、活动延伸

大家今天表现的可真棒,不仅认识了物体的弹性,还会分辨我们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现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外面的操场上去找一找、玩一玩有趣的弹性玩具,体验一下它们带给我们的欢乐呢?

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玩有弹性的运动器具。(结束课堂教学)【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紧接着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儿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总结了物体的弹性,接下来让幼儿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了对弹性的认识,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弹性物品,从而使幼儿了解了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最后以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找寻和体验有弹性的运动器具来结束本次探究活动。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都很高,他们亲自操作,探索、并获得了感性经验,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积累了探索科学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只是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有待老师进一步帮助、引导,让他们在科学体验和探究的道路上能够尽快发展和提高。

下载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弹性教案:理念与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行与垂直》设计理念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

    《放大镜》设计理念与思路(范文大全)

    《放大镜》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一年级科学教学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产生对科学的情感,让他们热爱科学,让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大自然,有好的科学习惯,让他们拥有一定的......

    设计理念(本站推荐)

    教案设计: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1、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 好曲......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课堂教学设计“十问” 【本文系作者在杭师院毕业生教学学习会上的讲座】 创 造 生 动 活 泼 的 课 堂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唐彩斌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作一个自......

    双语幼儿园设计理念与发展规划(范文)

    启智(Kids Garden)双语幼儿园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 ——快乐的城堡 成长的摇篮 启智欢迎你! 前言 幼儿期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启智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园林规划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精选合集)

    园林规划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摘要】:最近几年,我国不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带动......

    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和设计理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 何志芸 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

    中班物体的弹性教案[五篇]

    有趣的弹性 执教人:邹海芹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游戏活动,用多种不同玩法和感官来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弹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