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喻巧而理至,神似则理明

-----议论文“喻证法”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了解比喻论证的说理效果

能力目标:体会并掌握比喻论证运用的技巧,学习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读书,关注生活,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布置预习:阅读三篇文章,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

教学过程与内容:

课前阅读:

1.洗脸还要养心

同学们明白一个常识,人每天要洗脸,三天不洗脸令人生厌。同学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这是黄庭坚说过的话。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只注重洗脸的人,如有些帅小伙美少女,五官也许还看得,但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就暴露他的浅薄和低俗,让人替他难过。所以,洗脸之外,还得洗心,或者说养心。

那么,拿什么来洗涤心灵滋养心灵?读书是最好的。

脸上有灰尘,要洗掉,心上有灰尘呢?当然更要洗掉,至少应该说,脸蛋的白净和心灵的纯净同样重要吧。我们的心灵,是蒙着很多灰尘的,比如,浮躁,油滑,懒散,冷漠,偏执,狭隘,仇恨,逃避责任,自我中心,等等。久而久之,我们的心成了一片干涸的沙漠,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其实,我们对这样的生命状态已然感到焦灼和无奈。那么,读书吧,读一本好书,就是引来一泓清泉浇灌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开启一片阳光照亮人生的房间,就是身入芝兰之室,头顶灿烂星天。于是,灵魂不再漂泊和彷徨,精神不再挣扎和流浪,情怀变得纯洁和高雅,生命沉静而又飞扬!

2.读书养气(有删节)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3.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一、请同学谈阅读三篇文章的感受。

二、简评学生观点,导入新课。

刚才的同学都提到了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的表达效果。关于比喻论证,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及运用技巧。

三、比喻论证特点归纳与方法提炼

1、请看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运用喻证法的经典选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论点置于段首)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2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比喻进入论证的过程,喻巧而理至,神似则理明)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归纳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

选段在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把面对文化遗产比作是“一个穷青年”“面对一所大宅子”,然后写了对这所大宅子的几种态度:一是“徘徊不敢走进门”者,一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烧光”者,一是“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者,一是“占有,挑选”利用者。利用人们共知的显而易见的常识,否定了前三种态度,肯定了后一种态度。这样也就不言而喻地论证了: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拿来辨别、批判继承的态度。由于比喻体的具体的、形象的,所以用此设喻来论述抽象的深刻的道理,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鲜明、生动,具有很好的论证效果。

2、以上的喻证法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以小见大,喻巧而理至。选段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本体与喻体是两类本质属性完全不同的事物,然而却有相似的特点--都含有可取和可弃的成分。这种论证方法,由于比喻的巧妙,能把“喻”与“理”结合,所以宜于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清道理,达到论证的目的。

(2).精剖喻体,神似则理明。喻证法是用比喻说明道理的方法。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把比喻句讲得生动形象;而喻证的喻体,不仅要化抽象为形象,而且要进入论证的过程,是为了阐发观点,力求神似以增强说服力。选段设喻进入论证的过程,对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精细的剖析,前后两类事物间的比喻关系达到神似,从而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巧喻善比,往往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3、方法提炼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的一般思路是:提出观点(或分论点)→建立比喻→在比喻中分析、阐发→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

四、小试牛刀。

懂得了运用比喻论证的四条规律,做几个简单的练习。

续写训练: 用下列材料做喻体可论证什么观点,然后补上几句话语,构成一段用比喻论证的文字。

A.蝴蝶要历经从卵到毛虫再到蛹等多次不同的生命磨难,才能最终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绽放美丽。

观点:(人的一生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才能最终使自己坚强成熟,脱颖而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出,获得成功。)

B.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

观点:(人的心灵也要经常清理,才能保持入生命之初的那种纯洁、明净,否则就会让自私、残忍等各种垃圾占据。)

C.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而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观点:(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木、森林、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端正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转。有父母的教育、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迅速生长,养成良好的品格,等你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整个社会的风气有望变得更好。)

请同学品味一下老师给大家推荐的下面几段比喻论证的片段,体会一下运用比喻论证的规律,看看在使用比喻论证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课堂总结:一个生动的比喻论证,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如虎添翼,效果倍增。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比喻的双方由于指示在关系或者道理上有相似性,它们之间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因此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论证,要把它和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课外拓展:

以“只有打破阻碍前进的陈规陋矩,才能取得新成就”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论证文字

五、归纳运用比喻论证的规律

1.用自然、生活中的常识或公理做喻体

2.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在于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不在于表象的相似

3.喻体要隐含或表达出与本体的逻辑关系

4.搞清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举例:(1).幸福是海子心中那座面朝大海的房子;幸福是舒婷视线里被雾打湿两翼的双桅船;幸福是徐志摩康桥边那段彩虹似的梦;幸福是汪国真所向往的大漠、森林、峻岭崇山„„

(2).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的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3).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后配钥匙。对很落后、很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4).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翅膀。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归纳: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主要在于:比喻重在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比喻本体喻体之间重在形似,即对象与对象的外在特点的相似;比喻论证本体喻体之间重在神似,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六、以“规矩与方圆”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喻巧而理至,神似则理明

-----议论文“喻证法”运用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了解比喻论证的说理效果

能力目标:体会并掌握比喻论证运用的技巧,学习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读书,关注生活,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布置预习:阅读三篇文章,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

一、课前阅读,请同学谈阅读三篇文章的感受。1.洗脸还要养心

同学们明白一个常识,人每天要洗脸,三天不洗脸令人生厌。同学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这是黄庭坚说过的话。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只注重洗脸的人,如有些帅小伙美少女,五官也许还看得,但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就暴露他的浅薄和低俗,让人替他难过。所以,洗脸之外,还得洗心,或者说养心。

那么,拿什么来洗涤心灵滋养心灵?读书是最好的。

脸上有灰尘,要洗掉,心上有灰尘呢?当然更要洗掉,至少应该说,脸蛋的白净和心灵的纯净同样重要吧。我们的心灵,是蒙着很多灰尘的,比如,浮躁,油滑,懒散,冷漠,偏执,狭隘,仇恨,逃避责任,自我中心,等等。久而久之,我们的心成了一片干涸的沙漠,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其实,我们对这样的生命状态已然感到焦灼和无奈。那么,读书吧,读一本好书,就是引来一泓清泉浇灌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开启一片阳光照亮人生的房间,就是身入芝兰之室,头顶灿烂星天。于是,灵魂不再漂泊和彷徨,精神不再挣扎和流浪,情怀变得纯洁和高雅,生命沉静而又飞扬!

2.读书养气(有删节)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3.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二、请看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运用喻证法的经典选段,归纳比喻论证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论点置于段首)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 6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比喻进入论证的过程,喻巧而理至,神似则理明)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归纳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

选段在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把面对文化遗产比作是“一个穷青年”“面对一所大宅子”,然后写了对这所大宅子的几种态度:一是“徘徊不敢走进门”者,一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烧光”者,一是“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者,一是“占有,挑选”利用者。利用人们共知的显而易见的常识,否定了前三种态度,肯定了后一种态度。这样也就不言而喻地论证了: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拿来辨别、批判继承的态度。由于比喻体的具体的、形象的,所以用此设喻来论述抽象的深刻的道理,不但通俗易懂,而且鲜明、生动,具有很好的论证效果。

三、方法提炼

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的一般思路是:提出观点(或分论点)→建立比喻→在比喻中分析、阐发→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

四、小试牛刀。

懂得了运用比喻论证的四条规律,做几个简单的练习。

续写训练: 用下列材料做喻体可论证什么观点,然后补上几句话语,构成一段用比喻论证的文字。

A.蝴蝶要历经从卵到毛虫再到蛹等多次不同的生命磨难,才能最终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绽放美丽。

观点:

B.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

观点:

C.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而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四、例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弯腰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上,人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壮观的大门,或者有大门也不是随便可以出 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入的,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所有的门都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人固然需要刀剑般的锋利,但也需要柳条一样的坚韧,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方里显圆,圆中显方,面对人生的障碍,成功的入口,我们要学会变通,学会忍一时之屈。这便是弯腰的智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让原本心情不佳的你悲哀,但你不需要以在暴雨中伫立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反抗,为何不撑起一把伞,静待雨季的离去;也许突然降临的寒冬会使衣袖单薄的你寒冷彻骨,但你不需要以整个身躯去撞击冬天的大门来表达你内心的不满,为何不裹上厚重的棉被,笑看春天的到来。学会变通,忍一时之屈,你便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几年台风泛滥,什么“海棠”、“海鸥”、“莫拉克”、“旋风”„„让人头大。不知细心的你有没发现台风肆虐后,一棵棵大树倒地不起,狼狈不堪,而那些柔弱的小草却在大树旁迎风起舞,绿意盎然,似乎台风没有来过一样。

为什么刚强有力的大树都倒了,而无骨的小草却平安无事呢?原因就在于大树刚直不阿,在强风中硬挺着脊梁,自然被连根拔起,而柔弱的小草在风中弯着身躯,伏在地上,没有受到一点波及。小草的“弯腰”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吗?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须能在必要的时候“弯腰”---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蔺相如多次受廉颇羞辱,却始终谦和避让,所以保证赵国的团结强大;勾践卧薪尝胆三年,为夫差做马前卒,甚至尝粪便,最终灭到吴国,成为霸主;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忍辱负重、等待时机,最终成为一代英明的领导人;八佰伴总裁和田一夫,老来失利,由亿万身家变得一文不名,一年之后却又领着新的公司上市;„„这就是“低头”的智慧,“弯腰”的哲学。我十分欣赏孟买大学让新生过小门的做法,为了不碰壁撞墙,就必须弯腰侧身。弯腰,不是懦弱和妥协,而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点评】本文“弯腰也是一种智慧”,阐述的是,在面对人生路上的“小门”时,应该学会“弯腰”即要有策略、学会变通、学会忍一时之屈,这也是一种智慧。全文喻证法和例证法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这个观点。特别是作者用“柳条一样的坚韧,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撑起一把伞”“裹上厚重的棉被”“柔弱的小草在风中弯着身躯”这些喻体从正面来阐述“在困境时,要学会变通,学会忍一时之屈,这也是一种智慧”的道理;用“刀剑般的锋利”“刚强有力的大树在强风中硬挺着脊梁”这些喻体从反面来论证全文的观点,因为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进行论证,从而让较抽象道理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五、作文训练。以“规矩与方圆”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岳阳县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3-3-1

首先,请大家先看三段文字,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是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说??

1.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不愿被人炒作,也不愿抛头露面,只想一心做学问。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说喜欢《围城》,想见见钱先生。钱钟书婉言谢绝,但是那位女士十分执著,最后钱钟书实在没有办法了,便以其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你认为有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

2.1920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当时,有些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宁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农民们听了以后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3.李肇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后,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没有直接反击,而是亲切地说道:“夫人,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

表达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为什么这几段文字能收到这种效果?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没有?

第二篇:《比喻》 微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修辞手法——比喻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比喻表达的基本效果;

2、练写比喻句,提高用比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巧妙表达的愉悦。

教学重点:如何用生动的比喻来扮靓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感官在比喻句中寻找相似点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叮当显身手

师:比喻的三种类型把初次接触修辞的小叮当可给弄糊涂了。你们帮帮它吧。从上面选中一个序号并点击,告诉叮当出现的句子是什么类型的比喻句。

1、明喻: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刺猬的身体好似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2、暗喻: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3、借喻:他摇晃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 = 凌乱的头发)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苗 = 儿童)

备注:只有喻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

二、叮当有问号

师:带有比喻词的就一定是比喻句吗?大家来判断一下吧。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解析:他们都是同类,这是拿他和哥哥的长相在进行比较 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玲,王东等等。--表示例举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

④读完了《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表示想象

解析:这是在进行回忆。因此,比喻句的判定标准: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要合情合理。

三、叮当爱唱歌

师:因为比喻能使句子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浅显易懂,所以在作文、诗歌、歌曲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看到比喻句的身影。小叮当特别喜欢唱一首歌,歌中就有比喻句。会唱的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七里香》)

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歌? 生:周杰伦的《七里香》 师:你们喜欢他的歌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他的歌的哪一点呢? 生:旋律很美、歌词写得好、特别等

师:有同学说歌词写得好!老师选了《七里香》里的几句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大家一起朗读,带着你们喜欢的感觉把作曲者那种美好的情感、味道读出来。投影出示: 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你的脸颊 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师:(读歌词)美不美呀?(美)美得就像是一眼甘泉,让我们尝到一种甜甜的味道。你最喜欢哪句跟我们分享一下?(根据学生说的简单分析内容)生:„„

师:这些句子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词者美好的情感,如果他很直白地说你真可爱,能不能达到这种美的效果呢?(不能)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出像这样的诗一般的语言?那写好比喻句的关键是什么呢?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

那我们又从哪些方面去寻找新颖、贴切的喻体来更好的传达我们的情感呢?我们知道我们体会一些事物要用我们的感官,感官有哪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四、叮当找相似(7分钟)投影出示:

1、例: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点是?

这是把岩石比作铃子,铙钹、钟鼓,从岩石的碰撞声与乐器的演奏声,从声音方面找相似点确立喻体的。

2、你能从以下句子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吗?(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小小的张满了的帆。(2)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4)心里就像喝了仙露一样,别提有多甜了。(味觉)老师总结方法: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后知道怎样寻找喻体没有?(根据本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找到和它有共同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再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喻体进行延伸,语言将会在你的手中,喷洒出智慧的花瓣,你的感情也会表达的更加到位。)

五、叮当小练笔

师:讲了方法以后,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思想就像脱缰的小马,想去尝试一下奔跑的感觉。以下任选一题,根据开头写比喻句。写三句或三句以上,尽量找相似点,要生动、具体,类型,喻词自己决定。(可加入其他的修辞手法)。投影出示:

1、水„„

2、火„„

3、风„„

4、雨„„

5、树„„

6、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7、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

8、花是最美丽动人的。你瞧,„„

9、自拟主题

六、叮当听你说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课后反思:

这节公开课,我选择的题目是《修辞手法——比喻》。我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然而,纷繁的事务,仓促的准备,短暂的试讲,让挑战自我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公开课上完了,我想要的精彩并没有如期在过程中展现出来,虽然也有些许收获。在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结合实际教学,我觉得应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类型,成分,构成的方法等。基于教学的需要,我预设了从认识入手,让学生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发现他们相象的地方,对“比喻句”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辨别,明白“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说“比喻句”的时候出现了进一步的突破,使“比喻句”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第三篇:劝学——比喻论证教学设计

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了解比喻论证的说理效果

能力目标:体会并掌握比喻论证运用的技巧,学习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情感目标:培养认真读书,关注生活,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安排一课时:

布置预习:阅读三篇文章,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略见材料)教学过程与内容: 课前阅读:

1.洗脸还要养心

同学们明白一个常识,人每天要洗脸,三天不洗脸令人生厌。同学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这是黄庭坚说过的话。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只注重洗脸的人,如有些帅小伙美少女,五官也许还看得,但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就暴露他的浅薄和低俗,让人替他难过。所以,洗脸之外,还得洗心,或者说养心。那么,拿什么来洗涤心灵滋养心灵?读书是最好的。

脸上有灰尘,要洗掉,心上有灰尘呢?当然更要洗掉,至少应该说,脸蛋的白净和心灵的纯净同样重要吧。我们的心灵,是蒙着很多灰尘的,比如,浮躁,油滑,懒散,冷漠,偏执,狭隘,仇恨,逃避责任,自我中心,等等。久而久之,我们的心成了一片干涸的沙漠,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其实,我们对这样的生命状态已然感到焦灼和无奈。那么,读书吧,读一本好书,就是引来一泓清泉浇灌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开启一片阳光照亮人生的房间,就是身入芝兰之室,头顶灿烂星天。于是,灵魂不再漂泊和彷徨,精神不再挣扎和流浪,情怀变得纯洁和高雅,生命沉静而又飞扬!

2.读书养气(有删节)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3.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一、请同学谈阅读三篇文章的感受。

二、简评学生观点,导入新课。

刚才的同学都提到了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的表达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及运用技巧。

首先,请大家先看三段文字,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是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说?? 1.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不愿被人炒作,也不愿抛头露面,只想一心做学问。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说喜欢《围城》,想见见钱先生。钱钟书婉言谢绝,但是那位女士十分执著,最后钱钟书实在没有办法了,便以其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你认为有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

2.1920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当时,有些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宁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农民们听了以后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3.李肇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后,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没有直接反击,而是亲切地说道:“夫人,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 表达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为什么这几段文字能收到这种效果?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没有? 归纳运用规律:

1.用自然、生活中的常识或公理做喻体

2.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在于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不在于表象的相似 3.喻体要隐含或表达出与本体的逻辑关系 4.搞清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教材中说: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论证观点,就是喻证法。那么,比喻修辞和比喻论证是一样的吗?请看下面两则材料,请同学说一说。

1.幸福是海子心中那座面朝大海的房子;幸福是舒婷视线里被雾打湿两翼的双桅船;幸福是徐志摩康桥边那段彩虹似的梦;幸福是汪国真所向往的大漠、森林、峻岭崇山„„

2.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的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下列两个材料, 是比喻论证吗?

1.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后配钥匙。对很落后、很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2.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翅膀。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归纳: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主要在于:比喻重在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比喻本体喻体之间重在形似,即对象与对象的外在特点的相似;比喻论证本体喻体之间重在神似,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在实际运用中,很多同学经常分不清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把两者混为一谈,这是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

懂得了运用比喻论证的四条规律,就请我们同学小试牛刀,做几个简单的练习。

续写训练: 用下列材料做喻体可论证什么观点,然后补上几句话语,构成一段用比喻论证的文字。

A.蝴蝶要历经从卵到毛虫再到蛹等多次不同的生命磨难,才能最终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绽放美丽。

观点:(人的一生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才能最终使自己坚强成熟,脱颖而出,获得成功。)B.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

观点:(人的心灵也要经常清理,才能保持入生命之初的那种纯洁、明净,否则就会让自私、残忍等各种垃圾占据。)

C.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而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观点:(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木、森林、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端正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转。有父母的教育、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迅速生长,养成良好的品格,等你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整个社会的风气有望变得更好。)

请同学品味一下老师给大家推荐的下面几段比喻论证的片段,体会一下运用比喻论证的规律,看看在使用比喻论证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经典比喻论证品味:

1.对于一个人来说,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关系到生命安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融运转是否正常影响到经济全局。这是因为,金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资金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如果这种“脉搏”失常,“血液”不畅,经济是难以稳定的。了解上面这样一个道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决定从整顿金融秩序入手,强化宏观调控,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要整顿金融秩序》

2.鱼儿与水,是不能须臾分离的,所以历来都用鱼和水来比喻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鸭则不同,它在水上、地上都可以生活。换句话说,哪里有利,它就到哪里。当它腹饥时,就从地上跳下水,大吃大喝;当游水疲劳时,就上岸休息;当在地面上遇到敌袭时,又会迅速跳下水,求得保护。我们的干部下基层,可不能学这水陆两栖的鸭子。腹饥、劳累时,想起了群众,下一个基层,求得群众的支持、帮助和保护。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或上级的要求不那么紧了,就与群众疏远了,躲进自己的安乐窝里,甚至当官做老爷,忘记了群众的养育之恩。(《“鱼水关系”和“鸭水关系”》)

3.一些热门专业的导师带二三十个研究生根本不足为奇,有的导师甚至一届就带十几个。如果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茶杯和茶壶,那么当30个茶杯围绕着1个茶壶的时候,想想看,茶壶有能力将他们都灌满水吗?(《可怜的“茶杯”》)教师小结:

综合练习:以“规矩与方圆”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论证文字。请同学交流。

课堂总结:一个生动的比喻论证,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如虎添翼,效果倍增。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比喻的双方由于指示在关系或者道理上有相似性,它们之间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因此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论证,要把它和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Teab 课外拓展:

以“只有打破阻碍前进的陈规陋矩,才能取得新成就”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论证文字。

第四篇:2013国考备考申论大作文经典论证法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3国考备考申论大作文:经典论证法

大作文是令多数考生感到吃力的一种题型,而其中最头疼的莫过于怎样“凑字数”?这里考生所谓的“凑字数”其实主要是指论证部分内容的充实。关于论证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的已有很多,包括举例论证法、数据论证法、反面论证法、理论论证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都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就每种方法自身而言,也有一定的单一性。所以在本文中,将谈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经典论证法。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就一道真题为例:

例:【2012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经过审题知道,这需要写一篇以防灾为主题的大作文,结合材料的内容可以拟定“有效应对灾害,人防必不可少”这样一个总论点,在接下来的分论点中可以谈具体如何做好人防工作,可拟定三个分论点如下:做好人防,需增强防灾意识;做好人防,要丰富防灾知识;做好人防,应提高防灾能力。关于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拟定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以这里不做详述。

在大作文中,每一个分论点需有一个段落用来对其进行论证,下面重点来谈如何运用“经典论证法”来论证分论点,也即充实这一段的内容——“凑字数”。以第二个分论点“做好人防,要丰富防灾知识”为例。

现状:既然谈到要丰富防灾知识,那么在现实方面,一定存在着群众已有的防灾知识匮乏以及没有及时更新的状况。所以,首先可以陈述群众防灾知识方面的这些现状。同时,这里也可以结合举例论证法,如:以往在应对地震的知识中包含一条躲在桌子正下方,而近几年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这一条知识已经更新为躲在桌子的侧面,因为在房屋坍塌后,桌子的侧面将形成一个安全的三角区。但是对于这一知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知晓。

影响:当然如果仅有防灾知识匮乏以及没有及时更新这些问题,而不会因此带来任何影响,那么也就不必丰富防灾知识。所以紧接着就可以谈一下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当灾害真正来临之时,群众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自救他救,不仅难以助力救灾工作,更难以避免很多人员和财产的不必要伤亡。由此既可以与上部分的现状保持思路的连续,又可更加突出丰富防灾知识的必要性。

具体对策:接下来就可以谈谈具体有哪些可以丰富防灾知识的对策。这里除了自主提对策,也可以援引材料中的现成对策,如材料2中“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对于这种材料中的现成对策,可以本着“源与材料而高于材料”的原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完善。如这里的“站台和车厢”都属于“公共场所”,而“播放视频”主要是在“零散的时间”里教会群众一些实用的防灾要领。所以这个对策就可写成“可以通过在公共场所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市民利用零散的时间,丰富并及时更新必要的防灾知识。”

夸对策:联系生活的实际,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卖宝的节目,在竞拍之前,会由卖宝人进行“三十秒夸宝”,在这里提完了具体对策,也可以进而再加入一个部分——“夸对策”,夸对策可以通过“实效”+“实例”的方式来进行。例如这里就可以夸一下播视频这个对策:例如在电影院里电影开播之前几分钟观众等待的时间内,利用影院已有的大银幕播放防灾的相关视频,这样做首先因不需额外购置设备,所以几乎为零成本;其次,不需要额外花费观众的时间,能在休闲放松之余丰富和更新防灾知识,一举两得。

以上的四个方面即为“经典论证法”的全部内容。四个方面之间虽具有严谨的逻辑连续性,但是仍然可以根据段落长短来进行适当的取舍。因一般作文中每个分论点所在的段落之间需尽量保持长短的大体一致,所以在就每一个分论点进行的一个段落中,四个方面中如果有某几个已经谈的比较多,那么其他几个方面也可略谈或省掉,即可以根据相关内容的实际情况安排这四个方面的详略。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这种经典论证法,因其综合性强、逻辑性好,所以掌握起来更为容易,也能帮助考生快速实现“凑字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凑字数”。

第五篇:《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

一、选题目的

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比喻句概念、比喻句的结构、表达效果和比喻句的类别。2.能区别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增进对比喻的理解。3.初步形成对比喻句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

大家好,从走进学校以来,不管是学习别人的文章,还是直接的写作,其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讲一讲比喻的修辞手法。

1.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比喻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本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当然,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同时出现。

3.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化平淡为生动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2)化深奥为浅显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4)化无情为有情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4.比喻家族(比喻的分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宛如、好比、好似、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似… 等。

例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太阳好比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C.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之门。

(2)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

A.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B.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比喻词:无(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例如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5.慧眼辨真假(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讲解。)

(1)同类相比。

例如:① 他长得像他爸爸。

这句话中的“他”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得出二者长得像的结论。

②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2)表示猜测。例如:

①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②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这句话中的“像”表示看到天气阴沉之后猜测天要下雨,不是比喻。

(3)表示想像。例如

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句中“好像”连接的是自己站在城楼上的想像。

(4)表示举例.例如

①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②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句中用“像”开头,举例说明都有哪些特产。

6.小结:总之,怎样识别“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呢? 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下载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喻论证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教学的几个比喻

    关于教学的几个比喻 1、关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好比给孩子分饭。优秀的老师总是对每个孩子的胃口掌握适度,拿捏精确。根据每个孩子的胃口大小进行合理的分配。胃口大的,就多......

    论教学设计

    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包括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这些不同层次的计划应相互协调并整个教学的目标相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有......

    论教学设计

    论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这些都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

    2012平凉结构化面试技巧:举例论证法(精选5篇)

    ☏:0938-83107082012平凉结构化面试技巧:举例论证法 众所周知,议论文中有一个常用的论证方法,即举例论证,就是举例子来论证观点。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结构化面试中也是很好用的,运用......

    数学教学与比喻

    湖南黎国之数学教育文存 数学教学的趣味比方 一、引言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课是枯燥的,这主要是缘于数学所具有的抽象性。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有吸引力的,这是因为......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美的内涵教学方法......

    论教学设计1

    论教学设计 10教育班 陈佳慧 10114011005 教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要开始一节课或者是一时段的教学,教师首先是要了解并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以......

    论趣教学设计

    《寻找好奇的眼睛--论趣》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参阅课下注释,工具书,粗读课文。 2、学生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林语堂和梁启超的生平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