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时间:2019-05-13 01:1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一篇: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西方、、、等思想的传播。

②以 为首的北洋军阀在 领域推行 反动政策。新 2.时间:。3.兴起的标志:。4.代表人物:、、、。文 5.口号(旗帜):、。

①提倡,反对。

化 6.内容 ②提倡,反对。

③提倡,反对。

④提倡,反对。

① 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以 后,新文化运动以宣传 为主。动 7.发展: ②1918年, 在《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

他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创办了。

①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

8.评价: ②作用:新文化运动启发,探索,为。

③不足:新文化运动也有。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 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 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 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①材料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②请归纳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分别对应的 事件?

③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五、当堂测试(一)单项选择

1.创 办《新青年》杂志的是()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

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 利》 b.《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 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 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9.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第二篇: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鲁迅与《狂人日记》

(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与_____ 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文学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教师: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李时岳

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同步检测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 a.《新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新青年》以民主、科学思想为其主旨 3.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 a. 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①提倡白话文 ②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③使用简化字 ④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6.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祟儒家思想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7.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反孔教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民主政治 b.新文化运动矛头所向是封建的儒家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的道路 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

a.鲁迅的《药》 b.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

9.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文学界曲艺界等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第三篇: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学会从材料中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发展过程,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知识点拨】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民国初年的与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批判。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标志:

2、主要阵地:

3、主将:

4、策源地:

5、内容:

前期:高举和两面大旗,进行思想革命(主张用来反对,用来破除)和文学革命(提倡反对,提倡反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了《》,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来表达新思想,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 同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

后期:1917年俄国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宣传,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18年先后发表《》和《》,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又发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课前自测】

1.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取

B.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3.新文化运动前期与以往的学习西方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A.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批判封建思想和宣传新思想并举 C.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

A.各种保守思想泛滥

B.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D.北大成为世界名校 5.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再论问题与主义》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内容)

材料一: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陈独秀所说“科学”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要摆脱蒙昧,应重视什么?陈独秀为什么如此强调“科学”?

材料二: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也。„„怪诞之事实者何也?然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思考:什么是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思考: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倡新文学与提倡民主科学有何关系?

2、我们该如何看待前期新文化运动?(影响、评价、反思)

【课后配餐】

1.新文化运动兴起反映的社会深层次的要求是()

A.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多数国民处于蒙昧状态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D.传播民主自由博爱的思想

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维护孔子,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B.维新派借用儒家学说来推动维新变法 C.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D.本质上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3.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其反对矛头指向孔教,主要因为当时()

A.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B.孔教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C.孔教不主张民主共和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孔教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实业救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6、对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提倡和宣传 C.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努力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8、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9.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B

C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第四篇:经济生活第10课复习学案(推荐)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

3、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①优点:市场可以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②作用: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1】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1)市场经济是()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B.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C.商品交换的场所 D.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B.行政命令实现的 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3)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手段,它们是()

A.价格与供求 B.价格与竞争 C.供求与竞争 D.计划与市场

【例2】国内摩托车之王—嘉陵集团,现已成为酒业公司。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逼迫。“车王”造酒反映的经济学道理是()

A、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等价交换原则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C、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D、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例3】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因为通过市场可以()①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②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③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④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①供求机制 ②价格机制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形式及要求

必要性: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要求:禁止„„禁止„„

5、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1)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2)反:诚信缺失会„„(后果)。【知识整合】: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④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

【例5】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有利于()①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②维护公平竞争

③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行为

④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6】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既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7】某沿海城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走私造假、偷税骗税严重,导致该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地方信誉急剧下降,近几千家企业外迁。对此,肖地政府提出“重建信誉,重塑形象”,着重改进政府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始重新赚得社会信任。以上材料说明不()①地方保护主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市场应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④政府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①“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②“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3点)【例8】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最痛心医疗住房等问题未解决好。”当今一些百姓对医院药价高感到无奈。药价虚高很大程度是由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高价所致。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A.竞争性 B.盲目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例9】国家质检局于2005年4月公布了对熏煮火腿的抽查结果,在抽查的40种样品中,合格24种,抽样合格率为60%,主要质量问题是超标使用防腐剂、着色剂等,为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上述材料中的事实说明()

A.市场调节资源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B.市场调节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C.发展市场经济会引起社会各阶层收人差距扩大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例10】为了防止鱼场的鱼卵感染某种真菌,一些地方的少数鱼类养殖、经营户非法使用化学制剂“孔雀石绿”,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少数鱼类养殖、经营户非法使用化学制剂“孔雀石绿”,主要体现了市场调节的()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灵敏性

【例11】针对养殖、经营户非法使用化学制剂“孔雀石绿”的现状及危害,地方农业部门和公安及工商行政部门联合依法对鱼类养殖、经营户非法使用化学制剂“孔雀石绿”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查处。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道德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基本特征(3点):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例12】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在竞争机制上,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在宏观调控上,能够较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例13】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

【例14】2006年3月15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活动和坑害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表明()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资源配置主要靠政府调节来实现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和管理

针对房地产规模过大,房价上升过快等问题,2005年5月建设部等七部委作出《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稳定房价。完成下面两题

【例15】上述意见的出台说明()

A.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B.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C.国家宏观调控,应以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为主 D.市场经济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 【例16】国家采取措施,稳定房价()

A.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房源 B.目的是限制房地产业的发展 C.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D.表明商品价格有时由政府决定

3、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1)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含义

注意:理解“经济手段”: ①手段:一是通过调整经济政策,二是通过制定实施经济计划。其中最常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本质:调整经济利益;③目的: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自觉行为)。【例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①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④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18】(2005北京)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19】2005年,国家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这里的“税收调控”属于()

A.以经济手段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B.以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 C.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表现 D.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

【例20】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住房贷款利率2%,并把新购住房首付款比例由20%上调至30%。这体现了政府运用_调控房地产市场()①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 ③行政手段 ④货币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例21】2008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这()①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政手段

②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③说明企业不能自主确定商品价格

④说明价格干预是稳定价格的根本途径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知识整合】: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例22】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①通过市场竞争,能使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 ②商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

③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④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例23】下列关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①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

②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③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基本内容 ④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4】(05广东高考)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①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②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例25】(06年广东)近两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人巨资进行禽流感防控,单是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8 80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长。在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广东省家禽养殖业已成功实现整整两年没有禽流感发生。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防控禽流感的资金投人会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政府必须量力而行地投入禽流感防控资金 C.禽流感防控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 D.禽流感防控资金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支出 【例26】以下对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认识正确的有()①它弥补和克服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国家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和利用价值规律基础之上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

【例27】辨析题:只要制定好市场规则,就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

【例28】《半月谈》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之中,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某种农产品价格高,大家知道后就回去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果是你多种.我也多种你少种我也少种,等产品出来了,都卖不出去.都跌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1)在“市场同步性震荡”中,为什么政府既要加强“政策引导”,又要发挥市场运作?(2)怎样才能克服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怪圈?

【例29】材料(略)。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房价上涨过快对居民生活有何影响?(2)政府为什么要采取措施稳定房价?

(3)如何理解对房地产调控不是打压得越低越好?

27、(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规定。它是良好的市场秩序的有力保证。

(2)但仅有市场规则还不能保证市场经济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3)上述观点只看到„„还没看到„„。

28、答:(1)“政策引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2)第一,市场具有灵敏高效的特点。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商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高效率。第二,市场不是万能和完美无缺的.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这会引发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完成,还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29、答:(1)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物价成反比,房价上涨过快,会增加居民购房支出,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基础,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因此,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一方面要抑制房地产业的投资过热增长,保持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打压得过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第7课 新文化运动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内容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教学要点】

要点:新文化运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课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

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Science“赛先生”)。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2)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7、文学革命

(1)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主要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真题训练】

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出自(D)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B)

A、民权与平等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3、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A)A、《新青年》 B、《民报》 C、《万国公报》 D、《时务报》

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A)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5、“一九一七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句话应出自(D)A、陈独秀的《新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6、材料阅读

材料一:“西洋人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我们已经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 ——陈独秀

材料二:“……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民主和科学)

(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3)“中国废了君主”是指什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4)上述材料的内容出现于什么运动中?(新文化运动)

(5)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指什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6)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拒的?(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所以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同时,他又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7)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是怎么做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载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2014.10

    I have a dream !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考试说明:近代中国 3.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第 10 课 《论语》十则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阮桥镇中心学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

    第10课 教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2......

    第10课 组歌

    《组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

    第10课五四运动

    第10课五四运动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9 -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性质、口号、发展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与......

    文化生活 第10课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②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作用)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

    第10课 厨房

    第10课 厨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比较了解新老厨房之间的的相同处和主要的区别。 2.技能目标:通过描绘想象中的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