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同学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
根据教务处《关于提前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安排》的通知,2010级本科生的毕设选题及查阅文献环节安排在本学期进行,现将我院的选题工作安排及时间节点公示如下,请同学们参阅:
1.毕设动员会及确定导师:
目前已通过辅导员将毕设题目发给2010级同学,请大家立即与相关导师取得联系,讨论毕设选题。经双向选择后,1月10日确定导师,可发邮件到研究生助教闫岭处进行登记(lingyan31@be.buaa.edu.cn)。
特别说明:申请在外做毕设的同学(需是已获得外校推免资格的同学),1月13日前需填写并提交下列材料(电子版和纸板各一份,学院网站下载),并在学院内联系一名老师作为院内导师。
1)在外做毕设申请表(外单位盖章)2)题目申报表格 3)任务计划书 4)保证书
2.完成开题准备报告:
2014年1月17日前,全体学生根据导师提供的参考文献,题目简介,填写并提交开题准备报告(电子版和纸板各一份),见院网站《关于2010级毕业设计——在外做毕设申请材料》中的附件4开题准备报告。开题准备报告17日前交给闫岭(lingyan31@be.buaa.edu.cn)
3.文献阅读及翻译
1月—3月,学生应积极了解课题背景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翻译工作(两万字),同时准备进行开题(开题准备材料可参阅09届毕设开题通知)。开题时间将安排在开学前三周以内。
第二篇: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摘要:针对现行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之弊端,提高新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环节改革模式。关键词:法学教学;实践环节;教育理念;模式设计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就决定它在本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学教学中就应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环节,是一个目前我国法学教学中尚未解决好的课题。本文中针对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探讨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问题。
1、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弊端现行我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直到各法学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很强调法学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目前法学本科教学几乎很少研究法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实际上任何一门专业均应研究这个问题,即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2)实践环节单一,主要只靠毕业前的两三个月毕业实习。全国各法学院校在其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毕业实习,有些院校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有些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法院、检察院系统或者法律服务机构。这种毕业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司法工作的实践过程。但其缺陷是,毕业实习前大多数学生对人民法院、检察院及法律服务的机构设置及工作程序并不了解,加之毕业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这不符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具有的渐进性、反复性规律。(3)除毕业实习之外,三年半的教学中一般不再安排实践环节,使理论联系实际处于自发状况,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师指导,大大浪费了时间。少数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利用假期自己联系到相关部门去实习,但也只能感触一些较零散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条件。(4)有些法学院校结合个别相关课程,也搞一些实践活动,如法庭审判观摩或者组织学生自己搞一些模拟法庭,但并未有意识地、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形式强制性地纳入教育计划和要求的范围。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针对现行法学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的弊端,应该强化实践环节、更新理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这一认识论规律作为一种普遍规律,也是法学教学的根本指导原则。实践教学环节是法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计划。第二,实践环节贯穿于法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若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其它时间不注意实践环节或者把实践环节不落到实处,其结果只能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第三,针对学生在法学学习的不同年级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大体分为感性实践阶段和理性实践阶段。我们认为,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感性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三、四年的实践活动应属于理性实践阶段。两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实践是理性实践的基础,理性实践是感性实践的升华和目标,因此也不能在教学中忽视两阶段的内在联系。第四,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立体、多面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同时实践模式应该是互动的,而不应该是静态的,要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全面地与国家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建立普遍联系,创造多维实践场所。这种立体、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学习逐渐深入社会,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方面投入社会实践,建立多维实践模式。第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而在理论教育中大大加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案例,从而增强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内容。
3、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模式设计根据上述教学理论,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法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和习惯。大一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专业观念,对本专业没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不少于五次法庭观摩活动,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或者组织学生旁听高年级学生的模拟法庭。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几次专业认识恳谈会,树立其正确认识和信心。4.鼓励大一学生参与高年级学生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5.深化教学,采用大量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加真实的实践实例。6.邀请法学专家和实务方面的知名人士举办讲座,辅之我院法学教师讲座。7.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二年级学生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但从全局观念来看,该阶段的实践仍处于感性实践范围,但比大一的实践已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其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深入研读与课程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弄清法理知识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同时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写出书面的分析意见,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案例研讨会。这项活动应分散在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在教学计划中体现此内容,并要求教师在填写教学日历时,就本课程设计相应的实践模式。2.组织学生成立专业知识兴趣小组,每个月各兴趣小组将其活动内容撰写成专题,在学生班级中进行交流讨论一次。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应由专业教师指导。通过专题的讨论及编写专题报告和专题发言,使小组同学在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3.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至少五次。教师在组织旁听活动之时,要与法院审判人员联系、沟通、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双方争论的焦点。在学生旁听之前,带队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作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该案例事实需要哪些形式的证据来证明、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哪些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等。在此基础上,使去旁听的学生有备而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4.带领学生到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和少管场所,使其与被改造对象犯罪嫌疑人、被教养人员、少年不良行为者进行亲身接触,增加其对国家司法的权威、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以及社会阴暗面的亲身感受。以往许多法学毕业生,因未从事司法工作,从未到过这些场所,实在是一种知识的缺憾。5.组织学生到各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去实际观察执法活动、旁听行政处罚听证会,如公安、城建、税务、工商、物价、环保、土地等;组织学生到行政执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听取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行政法律本身及行政实施过程的了解,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行政法、经济法的自觉意识。这是传统教学实践中不曾有过的形式。6.在大一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演讲、辩论活动,并使演讲、辩论的内容注入更多的专业知识特色。7.要求学生动手,主动收集疑难案例、焦点案例,由教师参与,集中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剖析、讲解,帮助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3)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二相比,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理性实践阶段。其标志是:法学专业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再是零散的、无序的状况,而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思考和感性实践,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理性实践,应为理性实践的初级阶段,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应这样设计:1.在大一、二基础,组织学生举办模拟审判,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法律运用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组织。案例中的当事人角色和司法人员角色,由学生自行安排并扮演。让学生根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教师在其间只起引导作用。模拟审判,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既存在事实的证明和证据的运用问题,又存在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运用问题,在法律运用上既有实体问题又有程序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审判中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2.带领学生深入劳改劳教场所,对被改造对象进行普法教育和帮教活动。这和大二学生去劳改劳教场所主要是参观不同,大三学生到劳改场所,是运用所学知识和靠自身的品德修养,帮教被改造人员。这一活动,应在寒暑假或五
一、国庆长假期间进行。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帮教劳改人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式。3.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以大三学生为主,可吸收低年级的积极分子参加,配备专门教师带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比如,参与报社的读者书信回答,在相关节假日提供街头口头咨询,利用寒暑假到农村边远地区进行普法宣传等活动。4.组织学生到公、检、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事先送相关机关,在相关机关实务人员做了准备后再进行座谈,会起到较好的效果。5.由教师带队到本省、本市的立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立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让学生从立法者的角度来了解立法者的工作特点和法律的深远作用。6.组织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大学生辩论比赛,发起组织本市法律专业辩论比赛,通过对比,刺激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驾驭理论的能力。(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要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理性实践的高级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作者认为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1.大四学生是协助教师组织大
一、大二学生实践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能锻炼其组织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同时也运用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使大四学生更深体会其处于大
一、大二时期间的有些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2.大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实践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企业实习,其结果是给企业义务帮助干活,与实习要求严重脱节。二是教师要与实习部门的领导讲明实习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实习指导人员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过硬的实务知识。三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目标和计划,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习总结。同时实习结束后,应有实习经验交流。3组织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综合性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4、结束语通过探索法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新模式,为解决国内各高校法学专业面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离的困境,提出一种动态、全面的新模式。通过上述贯穿法学学习四年全过程的活动,较好地正确处理了教、学、实践三维一体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地把自身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结合起来,把学习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际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作者在近几年的本科法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辩口才能力,是学生将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学知识更好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应用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受学生的欢迎。张宝亚 金邦庆
第三篇: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政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改革探析
(上海理工大学
谢金平邵荣)
摘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分制条件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容,在原有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将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关键字:教学实践环节
毕业实习
政策
1、概述
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通过课程体制改革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课程体制中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而毕业实习及其毕业论文是对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必须培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及论文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了解和熟悉社会,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及业务综合素质。将毕业实习及论文作为学生上岗前的实践性检验,对于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势在必行。
2、国内外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比较
近年来,美国理工科大学课程改革中有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优化科学核心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跨学科相关课程,以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二是关注实践性教育,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从大系统的角度提出“大工程教育”的理念,指出工程教育需要从“重视工程科学理论的分科教育”向“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的教育”转变。具体到课程领域,更注重的是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注重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包括工程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管理知识在内的跨学科相关课程。实践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现:
1.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吸收70~80%的本科生参与到科研过程的任何环节中; 2.本科生实践机会计划,学校与工业、企业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某项设计或工程实践,约30%的本科生参加;
3.技术创业计划,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探索创新或办公司。上述课外实践被统称为合作性
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
在英国高校中,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学时比仅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我校该课程的授课和实验学时分别为64和24,学时比为2.7:1;伯明翰大学教学计划采用螺旋上升的模块结构,将该课程分为两个模块,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总授课和实验学时分别为35和24,学时比为1.5∶1。由此可见,英国高校更注重实践,重视训练学生“从做中学”,而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现成的知识。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做法在这方面差别较大。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固定的实验模式,即实习、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和补充,实验项目多年千篇一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偏少,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少。加之我国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从小学升初中、高中、大学,惟一的依据就是考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实践能力如各种实验水平、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考核往往仅作参考或者忽略不计,考试成绩往往成了衡量学生业务水准的惟一标准。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当然也就谈不上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了。目前国内也有一些高校认识到上述种种不足,开始实行实 验课单独开设,增开实验任选课等培养形式,收到较好效果。
3、坚持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人们把课堂教学与工作经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为合作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密切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两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坚持教学实践同毕业实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二,坚持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可以检阅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工作。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找出问题所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结合生产任务进行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迫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第四,通过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同生产单位或科研单位的任务衔接起来,在解决生产单位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实习,实现学生所学知识向实际生产转化的目的。
教学实践同毕业设计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为了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和具有较强动手能力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大学的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做法
搞好教学实践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既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又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比较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学校要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和建立更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选择最佳结合点。教学与生产在时空上很难保持和谐,作为学校和专业教研室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同生产单位、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选择那些和教学环节联系紧密,又能较好反映教学要求的信息,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
第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重视其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硬的基本功是完成生产任务和实习(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任务的重要基础。一般结合生产任务搞实习,往往任务大、时间紧,如果学生的专业功底不够扎实,就难以胜任。就完成任务而言,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任务的进程和质量。
第三,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选题,以就业促进创新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或就业情况来拟订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本身应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所拟订的任务书和毕业设计进程结合就业进行,鼓励学生从就业岗位和生产实践中去寻找课题。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中,会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是否考上研究生(考虑他们的专业方向)、是否跨专业就业、是否在本领域从事管理或工程岗位的情况,分别考虑学生的选题,并建议他们选择跟就业密切相关的课题。以笔者所指导过的工商管理专业来说,2006届和2007届的毕业生选题时鼓励他们尽量选择自己能接触到的企业的实际课题。
2.以毕业设计创新来促进就业
对理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所进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有利于学生就业。对那些在毕业设计阶段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应该在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增加创新性的技能培养来促进他们就业。
5、结束语
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而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这三者是割裂的。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毕业生是不太满意的,而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变。将毕业设计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同时还能促使专业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使自己的教学研究与社会经济需求更紧密地结合,避免闭门造车,脱离社会实际。
参考文献:
刘俊千 张连宝 朱红等,《浅议北京理工科高校实践教学状况与对策》,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2 张严 《从中美比较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李淑文等,《重视毕业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年12月
王高潮 周淇等,《与就业相结合的校外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9月
舒咏平陈先红 陈少华,《毕业实践环节改革探索》,实践与思考,2007.1
第四篇: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工作流程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工作流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质量,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此工作流程:
一.设计准备工作
1.参加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需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请表于前报学院审批。2.要求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生一题,并且不能与上届毕业设计题目重复。3.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人。
4.按照学院批准的设计题目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明确设计工作量、译文、设计说明书等要求)于毕业设计开始前交给学生。
5.以实习组为单位填写毕业实习计划表,于实习进行前三周报院审批。(书面的实习指导书,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设计过程管理及监控
1.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和设计进度工作进度安排,于毕业实习结束后两周内提交。2.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三周内,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并用A4纸进行计算机打印或手工抄写,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将评语及成绩附于其后。
3.要求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日志、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并作为平时成绩评分的依据。
4..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质量、出勤、纪律等情况。
5.各位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结束前三周提交书面实习经费使用清单报学院分管院长。6.对于要求在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要严格按照学院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要求指导教师定期询问设计进展情况,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资料的完整、规范。
7.按照学校规定的答辩时间前一周,学院安排专人统一打印设计图纸、论文、设计说明书和中文译文等设计资料。(要求指导教师打印前认真审查需打印设计资料的完整和正确性,按照提交的软盘或“U”盘打印,每位学生只能打印一次)
三.答辩、成绩评定及归档
1.学院在答辩开始前一周成立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时间、地点和参加答辩的人员。2.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参考标准执行,填写评语和成绩表。每个答辩小组可在成绩评分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推荐一名学生作为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候选人。
3.各位指导教师务必于答辩结束一周内,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包括实习报告、任务书、开题报告、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软盘、设计图纸、毕业设计的评语及成绩表等)交学院指定教师统一存档。
4.各位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工作结束后,要提供书面设计总结,内容包括:指导心得、存在的问题、管理建议等,并于设计资料一同提交。
第五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说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常常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费力而又最难取得收效的一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手托下巴,瞪着眼睛,不知道从何下手,几乎是无话可说或者是胡编乱造。有时候,脑海中想好的挺感动的事情,表达起来往往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一天通过这三尺讲台,培育出满院芬芳。以下是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以来的一点做法,虽然还不成熟,甚至有点土气,但我相信,老师们的交流学习,我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