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中政治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教案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会见到一些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现象,对这一问题已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
2、学生在第七课第一框已经学过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也为本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但是认识问题缺乏全面性、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4、高二学生只是初步涉及到哲学常识,对哲学现象进行分析也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2)理解与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事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把握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的能力(2)初步具有运用全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该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该内容是以后哲学生活学习重要的理论基础;该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
确立依据:二者的辩证关系不难理解,但学生要完全掌握它,并运用其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会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向同学们提供生活实例,引导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2)启发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而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中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整合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锻炼其探究我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钟馗捉鬼图”,并结合图,讲述黄筌拒绝皇帝改图的故事,让学生思考: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展示一组静态事物:一个钟表和表的零部件
展示一组动态事物:人的一生和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的三个阶段
2、学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与部分有严格的界限(通过含义就可以理解)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2)二者有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如汽车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离开了各个零部件,就不能形成汽车)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漫画说明)b两者相互作用
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木桶原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的班集体相对于我们而言是整体,相对于学校而言则是部分)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庸人治驼的故事,犯了什么错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小结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二者的辩证关系: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四、学以致用
农业兴,全国兴;农业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这表明(D)
1、整体高于局部,统帅局部
2、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3、既要统筹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4、局部联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整体功能发挥
A、12
B、34
C、13
D、24
五、作业
搜集有关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名言、俗语和故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启示。
六、下课
【板书设计】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二者的辩证关系(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与部分有严格的界限;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2)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两者相互依赖 b两者相互作用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第二篇: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教案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2)理解与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事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把握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的能力
(2)初步具有运用全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该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该内容是以后哲学生活学习重要的理论基础;该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
确立依据:二者的辩证关系不难理解,但学生要完全掌握它,并运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向同学们提供生活实例,引导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2)启发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而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中
(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小结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二者的辩证关系: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四、学以致用
农业兴,全国兴;农业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这表明(D)
1、整体高于局部,统帅局部
2、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3、既要统筹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4、局部联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整体功能发挥
五、作业
搜集有关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名言、俗语和故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启示。【板书设计】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二者的辩证关系(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与部分有严格的界限;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2)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两者相互依赖 b两者相互作用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第三篇:《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教学设计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教学设计
黄陵中学 邓秋军
所属年级:高二年级 学科:高中政治
课程:《生活与哲学》必修4 适用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背景】
贯彻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设计情境材料引出相关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哲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本节课主要掌握两个概念“整体和部分”,一个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个方法论。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理解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情景导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NBA,关注科比的同学都知道,NBA常规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湖人坐镇主场迎战勇士的比赛中,科比在比赛即将结束时脚跟腱严重受伤,科比可谓用生命在挽救湖人,在他的鼓舞之下湖人最终以118:116的比分险胜勇士。
讲授新课
结合上面这场激烈、精彩的比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下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给我们生活的启示。
一、设问:NBA、湖人、勇士、科比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如果将NBA球队看作一个整体,则湖人、勇士就是他的部分。如果将湖人球队看作一个整体,则科比就是他的部分。如何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57页,让我们一起研究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和联系。
把握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空间上看: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湖人是整体,科比是部分。从时间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科比的NBA职业生涯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科比在NBA经历了起步时期、巅峰时期和最困难的时期,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那么我们可以把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总结如下: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设问:湖人与科比,谁是主导和统帅? 展示科比受伤悲痛欲绝离开球场的图片
湖人与科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科比受伤不得不离开球场,是主教练最不忍心看到的事,科比作为球队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利益需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处于主导,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如果离开湖人的整体,在伟大的科比也不可能单独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说明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我们可以总结出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过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同时二者有是相互联系的。展示湖人全家福图片
湖人队是由队员、教练、队医等组成,湖人作为一个整体取得每场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教练、球员、队医的共同努力,说明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飞侠科比技术全面,篮球悟性特高,但也离不开湖人队其他球员的帮助,正是湖人其他成员加索尔、霍华德等齐力作用下,才险胜勇士,这充分说明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可见,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三、设问:球星与球队,谁更重要? 展示科比以及湖人球队图片
篮球比赛是集体项目,靠的是团队的合作,追求团队合作,是球队制胜的法宝。科比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其他球员的配合,他也不可能有辉煌的成就。说明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湖人险胜勇士科比的球星作用功不可没,湖人总分118分,科比一人独得34分,而且在关键时期科比投进三分球,让湖人险胜勇士,科比作为湖人的主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 定作用。
可见,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展示科比接受记者采访的图片
(过渡)通过湖人与勇士这场比赛给我们许多哲学的启示,我们知道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学习哲学不仅仅要掌握概念原理,更重要在于学习方法论。
四、设问:科比为谁而战?
科比轻伤不下火线,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敬佩,科比为了湖人的胜利可以说用生命在挽救湖人,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誉,更是为了整个湖人的利益而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就是:做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在比赛还有5分05秒时,正是科比的两次抢投三分命中,帮助主队将比分扳成107比107。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强调重视整体,但也不忽视部分的作用。正是这一关键的比分才扭转了整场比赛的赛况,所以我们做事情时,还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知识小结
我们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如下:本节课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以及辩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把 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启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化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教学总结】
本节课理论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主要通过设计情境材料引出相关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哲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思考、运用理论的兴趣,收到了很好教学效果。
第四篇:整体与部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2、借助实物、图形,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3、借助等分活动,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胖和小丁丁分生日蛋糕,怎么分? 生:平均分成2份,一人一半。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那么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大家看书P43的题1,你看懂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生:可以用表示。
为什么可以用表示?也就是要解决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小胖可以吃到这个蛋糕的,也可以说小胖可以吃到
个蛋糕。
师:小丁丁可以吃到多少蛋糕呢?
生:个蛋糕
出示:左图
师:这种分法,其中的一部分能否用探究二
小胖小丁丁他们刚想吃蛋糕,小亚和小巧带着生日礼物来祝贺小胖了,这下可为难小胖了,这个蛋糕该怎么公平地分呢?每个人又该分到多少蛋糕呢?
(小组合作,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生:每个人分到个蛋糕。
来表示呢?为什么?
师:请你学着刚才认识生汇报。的来描述一下行吗?
媒体出示:蛋糕被分成了同样大小的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记作:。每个人分到了
个蛋糕。
三、及时练习练习一
同桌交流,折一折,说一说 师:打开课本44页,请大家齐读。
(纸片被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片。„„),是
个圆纸练习二
在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就是长方形的练习三
师:判断各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生①:第一个应该是,因为这个三角形被平均分成了4份。
。„„
生②:第三个错了,因为它没有被平均分。生③:第四个错了,它也没被平均分。„„„„生:不能,因为这种分发不平均。
课堂小结
1、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领悟“平分”的含义
2、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3、通过涂一涂与折一折理解几分之一
第五篇:《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案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
(2)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理念,澄清学生对人权问题的一些模糊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树立公民意识、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解决思想中存在的法纪观念淡漠的问题。能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懂得公民要享受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别人的人身自由。能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对西方某些国家恶意攻击、横加指责中国及别国人权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做到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特别是一定要采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公民意识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主要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履行,需要有正确的公民意识作指导。所以,增强公民意识这个知识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注意不要将这部分内容讲成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应该注意从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正确的公民意识。这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
要讲好这一重点问题,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首先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来阐述,公民为什么应该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公民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没有国家也就无所谓公民,也没有公民的一切。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所以,公民意识应首先体现为国家意识。公民的国家意识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公民意识、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在我国近代和当代,曾有许多像方志敏、杨靖宇、徐悲鸿、钱学森、冼星海等不胜枚举的的大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他们无不具有一颗强烈的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为祖国的强盛而忘我奉献。我们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继承发扬热爱祖国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们决不能把热爱祖国只当成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这种情感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应该使学生懂得,公民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履行对国家的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2)要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民的法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要想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作为公民,首先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公民必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任何事情,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3)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首先要讲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两者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懂得“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的道理。这就要求:一方面公民要增强权利观念,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首先就表现在其公民权利上,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所以公民应该具有积极的权利意识,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必须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要求公民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这是因为在我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友爱的关系。一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其实就是意味着要求他人对自己履行义务,但同时自己又必须以对他人履行义务为前提。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总是对等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见之于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具有勇于实践的勇气和责任感,如果没有实践,一切都会流于空谈。
2.教学难点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在对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问题上,往往有一些人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或是把权利与义务截然分开、对立起来;或是只强调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这些错误的认识如果不能澄清,就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原则,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落脚点。教师要养生讲清: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有合理的限度,这个合理的限度就是宪法和法律。因为法律是自由的界限,超出了界限就没有了自由。同时要讲清,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发达程度制约权利的实现程度,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片面地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享受权利不能脱离现实,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这一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材从介绍公民意识的内涵入手,延伸到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义务。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权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都亟待提高。通过本
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自觉依法维权。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阅P82互动在线。
〈设置问题〉
1.从公民权利义务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查一查,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哪些?
教师点拨:第一问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这一观点正确。它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一权利,认真慎重地行使这一神圣的权利。另外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对神圣的政治权利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第二问: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有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1.增强公民意识(板书)(1)公民意识的内涵(板书)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健全的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作为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2)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等。
(3)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板书)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阅P84 〈设置问题〉
1.结合上述图片和文字说明,说说它们反映我国公民依法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参军光荣:公民应征入伍”----宪法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的义务” “参加植树:中职学生义务植树”—宪定“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依法纳税:公民自觉申报纳税”—宪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为国争光: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宪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查一查,《宪法》对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规定?
《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49条第2款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3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的义务”
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阅P84 [问题探究]
“简要说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人应当全面地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板书)(1)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板书)列举事实,印证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把“人权”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党的十七大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党章》;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人权概念引入《宪法》,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了普遍的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已经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二是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阶段;实行依法治国,使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党和国家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平等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中华各民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设置问题〉
如何看待某些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恶意攻击:
长期以来,西方有的国家一直以“人权卫士”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恶意攻击、横加指责。其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挑拨是非,妄图分裂我们的国家,阻碍我们发展的步伐。他们不择手段地利用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粗暴地干涉我国的内政,其行径是不能容忍的,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与抵制,他们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曾连续十几年每年都抛出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提案,但都一次又一次地被联合国人权组织否决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内容(板书)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
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
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情境创设] 不履行义务,就丧失权利
王甲、王乙是兄妹,他们早年丧父,其母把两人养大。王甲结婚后分家另住。王乙结婚时,王母年事已高,就决定让王乙夫妇住在王家照顾自己。这便引起了王甲不满。王甲认为:王乙是嫁出去的姑娘,不得在娘家居住。并放出话说,若王乙敢在娘家居住,就与她们断绝关系,对其母也“生不养,死不葬”。从那之后,王甲就再没有照管过其母的生活起居,也从未给过钱粮财物。十多年来王母一直由王乙照顾,并负担了全部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年初,已瘫痪多年的王母去世,王甲也不来参与办理丧事。当王乙夫妇刚把丧事办完,王甲就来找王乙,要求她搬出王家,其理由是王乙没有继承权。闹得王乙一家无法正常生活。于是王乙就向法院主张:要求法院剥夺王甲的继承资格,其父母的遗产由王乙夫妇继承。
[问题思考] 法院会支持王乙的主张吗?为什么? 结合上述事例,写出“不履行义务就不得享受权利”
《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板书)(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板书)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允许存在只享受公民权利而不履行公民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公民义务而不享受公民权利的公民。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履行义务。
阅P87互动在线 关于第一问 我们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有三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关于第二问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合法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选派代表向该企业所在地的县的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也可到企业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游行示威前必须依据《游行示威法》报批,履行自己的法定程序义务,并不得损害社会利益。若造成交通堵塞,必然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板书)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板书)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原因,对一部分公民的权利还需有所限制,比如:不满18周岁的公民就不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满18周岁的公民在劳动就业时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女
职工在劳动保护方面要给予特殊保护等,但这些差别并不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相矛盾,而是更实际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体验导行】
[课堂练习]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请结合上面这段话,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2)简要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义。[课后作业] “18岁,从做讲文明公民开始”: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情,“能够真正感动你的父母和老师,使他们感觉到你已经真正长大成人了”,并把这件事付诸实施,让他们感到惊喜、欣慰。(先写出要办的这件事的性质、内容、方法和步骤,然后详细记录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板书设计: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1)公民意识的内涵
(2)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内容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六、教学反思
存在的不足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材,严格控制课堂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