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3 01: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读不认识字,理解词语意思,会用“总是”、“ 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2.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的道理。新课导入 方法一

一、播放动画,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教师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同桌一人讲动画片的主要情节,一人倾听,随机进行补充。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生齐读课题。(板书:滥竽充数)

启发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质疑的问题:“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着“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谁滥竽充数?他为什么能滥竽充数?他是怎么滥竽充数的?结果怎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3.结合收集到资料,分组交流:什么是“竽”?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竽的形状、特点等。明确: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滥,原意指江河水满溢,泛滥,此处引申为“不好、不合格的”。“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教师精心挑选出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那精美的画面、耐人寻味的语言、丰富的人物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动画片,并且很快地入情入境,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方法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在来学习以成语故事。板书:滥竽充数,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单的引语直接引入课题。伴随着悠扬的古乐,一下就让同学们沉静下来,对成语、对课文就有了一种期待和向往,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 新知构建

一、初读课文,处理字词,感知大意

1.扫除拦路虎。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演奏 腮帮 俸禄 逃走 齐宣王 齐湣王 滥竽充数

①自由练习读词。②指名读、开火车读。

随机指导:“奏”、“腮”是平舌音,“竽”读“yú”。③小组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我会读书。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便于孩子接受,能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2)开火车逐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正音。

(3)放课文录音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正确、流利。3.感知大意。

简单交流:我读懂了什么?《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引导:先说说故事中写了哪些人、事、物?再概括主要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充数,领取俸禄,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偷偷逃走了。)

过渡:让我们共同走进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吧!

二、精读感悟,品悟道理。

结合刚才就课题质疑的问题,仔细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默读课文,结合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看能否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1)引导学生谈理解: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①适时出示句子,指名读“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总是”、“许多人”“一齐吹”谈理解,弄清南郭先生能滥竽充数原因,感受齐宣王听吹竽的方式(一齐吹,爱讲排场),选拔制度不严格,让南郭先生混进来。指名说说,当时南郭先生了解齐宣王的喜好后,会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随机出示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练习用“总是”、“经常”造句,体会两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不同。②课件随机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谈理解,指导朗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并且分组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每当……就”“居然”写出了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文中词语、内容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加深了学生对南郭先生在吹竽队伍中装模作样、冒牌充数的印象,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出示句子“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要词语“不要……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南郭先生当时会想些什么?理解他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练习用“不要……而要……”造句。(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分组交流,班内汇报,集体评议:

①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呢?

②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是不行的,迟早会暴露真面目的

③想一想,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4.再读课文,展开想象,分组演课本剧,让优秀小组上台演,师生评议优缺点,提建议。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三、拓展阅读,升华理解

在成语中还有个成语与“滥竽充数”的意思相近,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师课件出示《鱼目混珠》,让学生自行阅读。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他真有些让人担心,以后,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为他设计一下以后的生活吧!参考题目:南郭先生离开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地想象,练习写作。] 4 布置作业

1.选一选

滥竽充数: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4)德化南门农贸菜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中滥竽充数,以高价格卖出。()

2.成语“滥竽充数”的比喻义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② ① ③ ②

2.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以次充好,否则早晚露馅。

第二篇:第8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

(计划课时4课时)主备人:扎 思

一、内容及解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兰亭集序》,课文主要叙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其核心内容是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文言句式,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慨。理解它关键是运用工具书和注释来翻译课文,并做好标注。学生已经学过的写景游记散文是《小石潭记》。由于它还与后面《赤壁赋》有密切的联系,应当做重点来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下的注释解决疑难,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等文言现象。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修”“因”“与”“次”等重要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2、学习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目标解析

1、掌握课文中“修”“因”“与”“次”等重要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将景物与情感、叙述与议论恰当融合在一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不了解,所以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同时对各种文言词语一知半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不够甚重视,对文言词汇不善归纳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还要补充说明历史背景,强调重点的文言词语。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要督促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教学支持条件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诵和ppt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

相信大家都知道,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晋人的书法,这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赞的艺术国宝。说到晋人的书法,必然会想到一位大师——王羲之。下面请欣赏《兰亭集序贴卷》。世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作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你又称他为王右军。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ài)稽(jī)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2、文体—序:又名“序言”“前言”,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可以用来介绍和评论该书的内容。一般写在书籍或者文章的前面。

3、生难字

癸丑gǔi

会稽kuài jī 修禊xì 流觞shāng 骋怀 chěng 趣舍qǔ 嗟悼jié 虚诞dàn 殇shāng

(二)问题设置

大问题一: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明确:

(1)通假字 ①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句意是:各有各的爱好。)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句意是:后来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2)古今异义词

列坐其次(次,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从次等。句意是:列坐在.曲水之旁。)

是日也(是,代词“这”。今常用于判断词。).向之所欣(向,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句意.是,从前所感到高兴的。)

俯仰一世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3)一词多义

①所之既倦(往,到达。动词). ②以之兴怀(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③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 ④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用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 ②或因寄所托(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

③录其所述(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一

①若令一契(一起。)②其致一也(一样。)..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动词). ④一觞一咏(一点,少量。). 夫

①悲夫(语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②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4)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⑨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⑩极视听之娱(极,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句意是: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量词做动词,看作一样。虚诞,形容词作名词,.虚诞的话。句意是: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5)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判断意。句意是,死生也是件大事。)修禊事也

②倒装句

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层置句,应“于所遇欣”,句意是,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6)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王羲之的简介及《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重点是掌握归纳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七、目标检测

1、写出下列黑体字的汉语拼音:

①岁在癸()丑

②会稽()()山阴

③修禊()事也

④流觞()曲水

⑤放浪形骸()

⑥若合一契()

⑦临文嗟悼()()

答案:①guǐ ②kuàī jī ③xì ④shāng ⑤hái ⑥qì ⑦jiē dào

2、解释下列红色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列坐其次

()③信可乐也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⑨齐彭殇为妄作

()

答案:2.①聚集②旁边,水边③实在④竟,乃⑤造化,指自然;至,及⑥原因⑦明白⑧把„„看作一样⑨把„„看作相等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趣 通“趋”,往,取。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 通“犹”,像。

八、配餐练习

A组

1、下列“之”“向”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 C 放浪形骸之外

┏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B沛公北向坐

┗ C望洋向若而叹 之,C(A、B定语后置的标志,C的)

向,A(A过去,从前,B、C面对)

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D.“由”通“犹”。

B组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答案:

1、D.致,思想情趣。

2、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C组

1、在下列句中解释黑体字及用法。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2、指出下面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2)、修禊事也。判断句

(3)、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倒装句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倒装句

(5)映带(于)左右 省略句

(6)列坐(于)其次 省略句

九、教学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三则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第8课《阳光》教学设计

8、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PPT课件。

2、丝绸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趣——自读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着我的脸庞。小朋友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感觉到了什么?

2、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在阳光下都做过些什么事情呢?

3、导入:是的,阳光是你的,我的,也是他的!阳光是我们大家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听一听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过渡:大家想读一读吗?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吧!

二、导思——细读

(一)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铅笔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生字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一下大家?

(如果学生提到“晨”是前鼻音、翘舌音,师便板书“晨” 的拼音于“晨” 字上)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他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

4、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6、认读词语。师:生字会读了,再读读词语怎样?

师:请大家小声地读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勾划下来,推荐给大家。咱们搞个“词语推荐台”活动。(板书:推荐台)(生自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推荐之后,师:老师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二)、朗读

如果生字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课文一共分几个自然段?请在前面给它标上序号。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阳光在课文中还是谁的?

4、师:是啊,阳光的作用可真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阳光的神奇力量吧!(课件演示:阳光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的情景。看关于阳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

5、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三、导练——扩读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钩”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第二课时

一、导趣——自读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二、导悟——品读

这篇课文分为5个自然段,第一段是由一句话组成的,因为他有一个句号。

1、师:阳光像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洒遍”是什么意思呀? 阳光像什么呀?(出示课件)“金子”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过渡: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2、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阳光的美好。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师:从“更高了”“更绿了” 这两个词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

师:阳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读第三句)。师:谁见过锦缎?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师:阳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齐读,男女生赛读第二段)

3、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师:大家会认字、会读书了,那会不会比较呢?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哪个句子更好。(课件出示两个句子:1.阳光照进了我的家。2.阳光跳进了我的家。)师:什么才会跳?

师:阳光在作者眼里是有生命的,是会跳的。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个会跳的句子。

4、师: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去把它捉住?(阳光捉不住!)师:因为阳光是„„(大家的!)

5、小组讨论,深入体会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小结: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三、导练——扩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

(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

4、出示课后“读读说说”。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5、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作品。

6)、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四、板书设计: 阳光

禾苗

更绿了

小树

更高了

小河

像长长的锦缎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同步练习(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120分)

1.(8分)蝴蝶飞到了哪朵花上?请你找一找。

shí________

wū________

yā________

píng________

hē________

jiàn________

fǎ________

kě________

2.(6分)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爸爸

妈妈

哥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弟弟

大米

土地

3.(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②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4.(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2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

②誉之曰________

6.(3分)按拼音写汉字。

dùn

máo

dù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4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难nán________

nàn________

8.(12分)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例:自(言)自(语)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自________自________

9.(6分)形近字组词。

矛________

佛________

馅________

予________

弗________

陷________

10.(12分)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11分)读下列句子,先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________盾与矛者,誉________之曰:“吾盾之坚,物莫________能陷________也。”

________

②蛇固________无足,子安________能为之足?

________

③其人弗________能应________也。

________

12.(2分)文学常识填空。

韩非________公子,________期韩国人,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13.(3分)写出反义词

腐朽—________

危急—________

凶猛—________

14.(2分)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

②物莫能陷也。________

15.(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zhuāng

bàn

xióng

wěi

shǎn

shuò

huī

huáng

guāng

shù

gōu

hu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3分)解释句中“之”的用法。

①“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________②“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________③“吾盾之坚”的之:同上。________

17.(1分)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

18.(4分)选词填空。

威风

威武

①大龙虾的样子十分________。

②叔叔穿上军装很________。

优秀

优美

③海南岛风景________,物产丰富。

④小明是一名________的少先队员。

19.(3分)写出反义词。

卖—________

利—________

—________

20.(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灰椋鸟飞过来了。(扩句)

②乱砍滥伐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改为反问句)

③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改为陈述句)

④即使你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修改病句)

21.(5分)扩句。

①楚国有人。

②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矛。

22.(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赞誉

②应答

23.(5分)下列成语有的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过来的,请找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完整的话。

滥竽充数

川流不息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饱经风霜

掩耳盗铃

画龙点睛

愚公移山

急中生智

24.(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自相________

无坚________

哄堂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8分)

25.(18分)课外阅读轩。

从一个微笑开始

文/刘心武

①又是一年春柳绿。

②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③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是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④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⑤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以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⑥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⑦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⑧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⑨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⑩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选自《开发心大陆》,吉林人民出版社)

(1)文章第①段“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用“草”?

(2)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联系全文,分三点说说怎样才能“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是一剂调适心灵的良药,号召大家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社会和自己

B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了如《白杨礼赞》一样托物言志的手法

C

.这篇文章和一首歌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作者认为,只要微笑就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E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创造力,就内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120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二、阅读题

(共1题;共18分)

25-1、25-2、25-3、25-4、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