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故事(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0: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板桥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板桥的故事》。

第一篇: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父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着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给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于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康熙秀才(十九岁)、雍正举人(四十岁)、乾隆进士(四十四岁),

第二篇:名人故事:郑板桥卖画

名人故事:郑板桥卖画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明春再买一头牛。那天卖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了礼账就还我。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有啊,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了。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传闻。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我只要你一头牛钱。你若不信,我可以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啊!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了。

王老实买了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行。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你到城里找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找到了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谋关,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了收据,把他打发走了。雁拔毛还寻思: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雁拔毛惊得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

第三篇:郑板桥的故事:旷世怪杰郑板桥

郑板桥的故事:旷世怪杰郑板桥

郑小泰

故事:戏送“重礼”,讽谏钦差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名pq郑板桥。郑板桥是著名“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他为官清廉,耿介不阿。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他说:“别人都把做官当成乐事,我却深感做官是苦差事。我不愿贪赃枉法,谋取不义之财祸害子孙,但每年俸禄很少,人不敷出,实在清贫。如果不做官,我有许多时间可以用来写字作画,以此为生,收入也许要比俸禄多好几倍。”他对那些以权谋私、鱼肉百姓的官吏很是痛恨,每当遇到贪腐官吏敲诈勒索时,便毫不客气地予以“回敬”。

有一次,朝廷派一位钦差大臣到山东出巡视察。这位钦差大臣是个贪官,每经过一个地方,都要或明或暗地索取贿赂,聚敛钱财。钦差大臣来到郑板桥治下的潍县时,虽知郑板桥为官清廉,但仍心存侥幸,三番五次地向郑板桥暗示,想让郑板桥好好“孝敬”他。郑板桥见钦差一直不死心,心里便暗暗盘算着要给他“好看竹。等钦差快要离开潍县时,郑板桥派人给他送去一个大礼盒。钦差见大礼盒沉甸甸的,里面像是装了不少白银,不由心花怒放。等送礼的人走后,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盒一看,立即懵了。原来礼盒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潍县的特产——大萝卜!礼盒里还附上郑板桥的一首打油诗:

“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顾气。”

钦差大臣受了郑板桥的戏弄,气得牙痒痒,想寻机报复郑板桥,却苦于抓不到把柄,只得忍气吞声,灰溜溜地返回京城。

阿光的思考;

郑板桥这人我听说过,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又十分有个性。我知道他为人耿直,但是没想到他还这么风趣幽默。唔,我还记得他有一句名言叫“难得糊涂”,可我一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书虫的指导。

所谓“难得糊涂”,倒不是他说自己糊涂,更不是他乐意装糊涂,而是郑板桥目睹官场种种黑暗和民间种种疾苦后,心中充满激愤之情而又无可奈何,由衷发出的感叹。郑板桥的一生,时时感到民生多艰,世态炎凉,又常常抱着玩世不恭的心态苦中作乐。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下面我再给你讲一个他智退盗贼的幽默故事。

第四篇:郑板桥故事:联对联姻

郑板桥故事:联对联姻

作者/曲凡杰

郑板桥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书童和一个丫环。书童负责扫地磨墨,丫环主管烧水泡茶。郑板桥喜欢邀文友赋诗联对,书童和丫环就在一边伺候。耳濡目染的,两个小人儿在联对上也有了一些本事。

这一天,郑板桥又邀了一帮朋友欢聚,书童自然忙碌,刚把几幅字画挂起来晾晒,那边又催着说墨池见底,快快研磨。书童忙往墨池里加了水,挽了袖子,抓起墨锭,一圈一罔地磨了起来,只磨得水星飞溅,墨池翻波。一池磨墨好了,那条手臂也弄得黑不溜秋的,跟一只烤猪蹄差不多。

一旁的丫环捂嘴窃笑,并悄声吟出一联: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其实丫环这会儿也挺狼狈,只是她自己不知道就是了。今天的客人多,茶水自然也用得多,丫环就不断往锅里添水,往煤炉里添煤。有时候火不旺,还要用扇子扇,弄得烟灰飞扬,落了满头满脸。因此,书童只打量了她一下,那下联就脱口而出:

丫头添煤,煤爆丫头两眉煤。

过了几年,郑板桥得中进土,被朝廷派往山东潍坊做官,书童丫环也一同前往。一日公务之余,郑板桥带了书童、丫环郊游,被一片湖水吸引了目光。正是初春时节,湖水碧透,小荷才露尖尖角,戏水的游鱼清晰可见。郑板桥驻足湖畔,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书童和丫环则对着镜面似的湖水出神,互相欣赏对方在水面的投影。

看着看着,书童禁不住春心荡漾,轻轻吟道:

湖水涟漪,满怀情意,怎不生莲。

丫环自然听得出,那“莲”是怜爱之“怜”,而自己其实对书童也是早有爱慕之心,愿结连理的。可婚姻大事,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个女孩家怎么敢私定终身呢?恰在这时,书童朝湖里投了一颗石子,水波一圈圈荡开,弄乱了两个人的面日。丫环便借题发挥,红着脸对道:

秋波含笑,一双秀目,何可无眉?

书童当然听得出,那“眉”是媒妁之“媒”。这就是说,丫环答应了自己的求婚。可自己不过是一个书童,出门在外,远离父母,一时间又到哪里寻找媒人牵线搭桥?

郑板桥看到两人的情形,又听到联对,不由暗自“哦“了一声,突然意识到这一对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已经到了思春的年龄。如果把这一对喜欢吟联作对的人撮合在一起,不知道又能够生出怎样的巧联妙对!遂笑吟吟地说道:“中午二位请客,我来做个大媒!”

后来,在郑板桥的撮合下,这对有情人还真的成了夫妻。

第五篇:郑板桥的故事7则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世,系“扬州八怪”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郑板桥的故事7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郑板桥的故事1:下海怪

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及赈济而得罪上司,干脆辞官不做,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故事2:题诗怪

郑板桥最爱画竹,他画的竹枝少而瘦。只要看看他在画间题诗,就明白他的画外之意,他是以竹喻人,以竹喻己。

他在山东当县官时,送过一幅瘦竹图给巡宪,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后来,他因为开仓赈贷受灾难民而得罪上司,辞官归田时,画瘦竹赠潍县绅士,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瘦竹,秋日江上作渔杆。”从这两幅竹,两首诗看出,板桥无论做官或辞官,都比较面对现实,知道民间疾苦,他没有过多的闲情雅致来吟风颂月,只画几杆瘦竹,以写胸中闷气。郑板桥回乡后,以画竹为生计度过了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

郑板桥的故事3:书法怪

郑板桥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体,自称为“六分半书”,世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流传至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喜爱,广泛用于宾馆、办公室、家庭等场所。

郑板桥的故事4:画竹怪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极其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却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他画的竹都少许,没有超过四支的。这些看来简单的竹,他可呕心沥血,勤于观察,他晨看竹、黄昏也看竹、月夜看竹、雨中也看竹、风里也听竹,胸中有竹。所以,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笔夜里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竹,画到生时是熟时。”因此,板桥画竹,是把个人的品格、见地、抱负、爱憎都融合在笔墨之中。

郑板桥的故事5:嗜好怪

话说扬州城有一个大盐商叫甑小泉,此人假充斯文,想求购板桥的字画,屡次遭到拒绝。于是,他转来转去,从别人手里搞到几幅板桥的真迹,可惜没有上款,挂起这种没有上款的画,总觉得不是滋味儿。

有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原来,郑板桥有个嗜好---喜欢吃狗肉。有一天,郑板桥散步到一个竹林中,远远传来悠扬的琴声。他循声来到一个馆阁,见雅静的阁中,香烟环绕,一老者正在抚琴。见郑板桥来,老者起身让座,寒暄一番,说话甚是投机。正谈得有趣,隔壁飘来一阵阵狗肉香味。老者问:“敢问先生也吃犬肉否?”郑板桥说:“倒是嗜吃”。老者热情相请,于是,郑板桥也就毫不客气地大啖其狗肉。吃完,见四面白壁空空如也,于是,相问道:“老丈,室内何不挂些字画?”老者渭然叹道:“俗画不想挂,板桥字画虽佳,却难购到,所以让他空着。”郑板桥说:“鄙人郑板桥,有负重望,不敢,不敢。”老者愈加喜欢,摆出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郑板桥欣然命笔,画完问老者:“敢问老丈尊姓大名?”老者说:“甑小泉”。郑板桥一惊,说:“怎么,和大盐商同名同姓?”老者说:“什么大盐商?老丈取名字时,盐商只怕还未出世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关盐商的事。”板桥想想也有道理,世上同名同姓者多,再说又吃了人家的狗肉,只好落了甑小泉的上款,告辞而去。

过了不久,盐商甑小泉大宴宾客,中堂挂起了有上款的板桥字画。消息传开后,板桥不信,也挤在人群中去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傻了眼,可不是吗?正是自己的手笔哩。再一细看,原来正是在竹林中吃狗肉后画的,方知中计。再一想脸就红了,谁叫你中了人家的狗肉计呢?郑板桥吃了哑巴亏,对此事只好心照不宣了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

郑板桥的故事6:广告怪

他在卖画的厅堂里,大书一篇“笔榜小卷”,也可以说是他卖画的商业性广告:“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五益语言也。”告示之末又附诗一首:“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幅长达百余字的“广告”,满纸言钱。不晓得的人还以为郑板桥是个贪利之人。谁知道他的苦衷?他是正面文章反面做,此广告借以讽刺两种人:一种是假名士,口中不言钱,心中想厚酬,索取重礼;另一种是打秋风,利用手中权势来强取豪夺。郑板桥看透人世,敢说真话,打破旧习礼仪,公开自己的想法,使那些伪君子哑口无言,哭笑不得。

郑板桥的故事7:

郑板桥送贼诗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十分尴尬。

“奉旨革职”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狗肉计郑板桥酷爱吃狗肉,凡乡邻朋友将狗肉送他,刻即挥毫作画奉谢。然而富商大贾以千金求索,却从不见诺。当时,有个叫甄小泉的盐商日夜苦思冥想,终于使出一计。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循声寻找,原来一个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桥闻到狗肉的香味,顿时眉开眼笑地问:“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你若喜欢,就请吃吧。”于是板桥就大嚼起来。他发现粉墙上空空荡荡的,就问“为何不挂些字画?”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给你画两张怎么样?”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狗肉计”。

郑板桥断案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郑板桥以罪予以重处。郑板桥一见那个小贩,便知是个可怜的穷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他贩盐卖,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郑板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

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大家都知道郑板桥不仅是个办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个着名的大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他画的竹子和兰花,名扬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迹。

那位小贩子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画,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不多一会儿,观画的人纷涌而至,把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一点生意也做不成了。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去哀求郑板桥把那个小贩放了。

郑板桥画扇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下载郑板桥的故事(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板桥的故事(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板桥经典语录

    郑板桥经典语录 郑板桥经典语录1 1、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郑板桥教子的历史故事(共5则)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

    郑板桥竹子赏析

    丛竹图赏析 梅兰竹菊一直以来均是画家们所喜爱的画中之物,又因其各自具备不同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国画四君子。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对竹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加体会到画家所画竹......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1、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2、本文主要写了郑板桥诗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做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列举的三个事迹是: 一、 二、 三、 3、中国古人诗词中有许多赞颂梅、......

    《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郑板桥爱子原文余......

    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书画家,有“康熙秀才、雍正单人、乾隆进士”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原文】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

    郑板桥小院杂文随笔

    一片蝉声晚唱中来到镇江焦山北侧别峰庵附近,终于在一棵银杏树下找到了郑板桥读书的小院,暮霭中突然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瓦檐上,敲打出几分独特而难以言说的清寂,郑板桥在这里给郑......

    翻译练习17郑板桥[大全5篇]

    涪陵电视报 名人故事郑板桥吟诗退贼 Zheng Banqiao’s thief-beating poem 传说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唯有黄犬一条,兰花一盆。某夜,天冷月朦,凄风苦雨。板桥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