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0: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第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

题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动荡不断及新疆暴恐事件的增多,九师公安民警维稳任务和压力不断加剧,理清当前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分析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于提升综合素质,维护新疆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安民警培;培训;问题

前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承担着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其公安民警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是关乎社会治安的骨干力量,因此,梳理基层公安民警的培训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是当前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

1.1培训机构

第九师公安局专门成立了培训工作机构,制定了培训制定,明确了各培训部门职责。特别是对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高度重视。用人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培训需要和培训计划,培训部门根据用人部门的要求制定培训内容,特别是实践课方面,请相关责任领导或者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培训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1.2培训内容及方式

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相关专业技术及理论体系的培训,总体上有政治思想教育、信息化应用、警务业务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在培训方式上根据公安民警工作特点,主要采用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方式,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让培训始终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1.3培训师资

九师公安民警的培训教官主要分为两种,包括警务实战技能教官和兼职业务教官。警务实战技能教官的聘任主要根据个人申请为主,而兼职业务教官则由培训部门指定。近几年,九师公安民警培训逐步向领导干部上台讲课倾斜,进一步扩大了教官师资队伍,提升了培训师资队伍质量。

1.4培训投入

训练经费和装备的投入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根据公安部《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九师公安局党委经上级领导同意后,专门划拨了培训经费,进一步落实培训工作。同时为保证培训效果,为培训教官及专家等发放课时补贴,激发教官队伍工作热情,提高培训效果。2014年举办培训班百余次,投入培训经费65万余元。

1.5培训考核评估

九师公安局根据《新疆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结合自治区公安厅关于教育训练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估工作要求,建立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与奖惩激励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出了评估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将培训成绩及表现与个人评先晋优相挂钩,建立起健全教育训练考核评估与奖惩激励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存在问题

2.1缺少系统性培训计划

由于新疆维稳任务压力,公安民警培训部门通常是安排上级工作安排,被动落实培训工作计划,没有整体规划。另一方面,由于培训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导致培训机构在准备培训内容上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落实培训任务流于形式。

2.2培训时间短、内容多,训练效果不明显

当前,公安民警普遍存在“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问题,为确保问题有效解决,足够的培训时间和必要的培训内容是前提。但由于公安民警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培训时间分散,只能单次培训上扩大培训知识面,更难有针对性,培训时间过短,学员全面消化的难度较大,致使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理想。

2.3培训约束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九师公安局采用了一些正面的培训激励措施,但是却没有确定出一整套的约束机制。对于个别公安民警没有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合格培训课程的现象没有有效处置措施,使得对学员的跟踪管理难以落实。同时,不太理想的培训效果影响了部门学员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2.4培训效果评估作用没有发挥

由于对培训结果的过分重视,培训部门经常有意忽略对培训过程中的评估和对学员的意见的反馈,虽然有些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参数指标,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经常没有严格记录。同时在培训结果也只是通过培训合格率来权衡,培训部门为了追求较好的培训成绩,往往没有真实反映出学员学习过程和衡量培训效果的相关指标,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机会,更不能指导下一步的培训工作。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存在问题成因

3.1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

培训只是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万能武器,很多公安民警将个人素质的提升,寄希望于某一次的培训,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每次培训开始总是虎头蛇尾。

3.2培训内容较多制约培训形式多样化发展

受国际反恐活动及三股势力影响,反恐形势和维稳工作严峻,对九师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培训的项目和内容也较多,使得培训部门为了落实培训内容,而对培训规划缺少整体性和创新性,在培训形式上,也总是一尘不变,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3激励机制不完善

公安民警队伍传统的晋升模式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虽然近几年有较大改善,但是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激励措施没有跟上,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对思政教育的过分持续和偏向说教,公安民警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再次是配套激励和考核不够,使得很多身处基层一线的、业务能力强的公安民警没有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在一定程度了打击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激励约束机制失去作用。

3.4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九师公安局对培训工作评估还是采用传统的问卷或者考试等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对组织结构设置、训练设施标准等硬件条件评估方面比较客观,但是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等方面却难以全面反映出来。由于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的介入,评估结果也只是片面的反映出培训工作的某一方面结果,从而使得公安民警参加培训只是落实上级工作任务,而非真正意义上提升业务技术。

作者简介

张凌鹏.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局.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经侦).

第二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师统计局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2012年,全师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师党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以大力实施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双十主体工程”为抓手,积极抢抓对口援疆机遇,全力加快“三化”建设,努力推进四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职工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204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第一产业279070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415654万元,增长38.1%,(其中工业346193万元,增长39.8%,建筑业69461万元,增长29.3%);第三产业176480万元,增长17.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3:44.3:21.4调整为32.0:47.7:20.3。全师人均生产总值38105元,比上年增长21.8%。全社会缴纳各种税金8.64亿元,实现综合利润70542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镇化建设在团与团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工业发展受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和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建材、化工等重点工业企业效益下滑;第三产业总量不高、层次偏低;困难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其他团场在经济社会发展、职工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职工增收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农业

2012年,全师农业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优势、体现特色”的总体要求和坚持“稳粮、拓棉、强牧、扩园、优特”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农业增效工程为主线,以调

整农业结构、落实好惠农政策和加大科技投入为重点,以特色林果、设施农业和机械采收工程为抓手,实现了四师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全师完成农业总产值575995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373898万元,增长13.6%;林业产值6348万元,增长83.9%;牧业产值162599万元,下降7.0%;渔业产值6238万元,增长1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912万元,增长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结构比为:64.9:1.1:28.2:1.1:4.7。农作物亩产值1693元,比上年增长10.9%。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0.12万亩,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8.39万亩,复种指数104.8%。粮食作物面积94.19万亩,增长9.5%;其中水稻15.47,增长20.1%;小麦35.48万亩,增长4.2%;玉米28.07万亩,增长38.9%;高梁2.74万亩,增长31.7%;大麦0.77万亩,下降60.2%。棉花20.6万亩,增长12.2%;油料34.24万亩,下降6.6%;甜菜8.51万亩,增长7.8%。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总产量

单产

总产量增长

单产增长

(吨)

(公斤/亩)

(%)

(%)

粮食作物

465990

495

#水 稻

100121

647

小 麦

137683

388

玉 米

182594

650

高 粱

12817

467

豆 类

18521

215 棉

28669

42659

#油菜籽

30515 甜

488116 水

185352 万亩。

年末实有园地面积22.35万亩,增长10.2%,年内新增园林面积4.7万亩,增长11.4%。

年末设施农业大棚4459个,面积13429。已种植个数3685个,面积8687

19.4

9.0

26.3

5.2

2.0

-2.3

53.2

10.2

13.6

-13.7

-1.5

22.9

32.6

17.8

125

-39.6

-35.2

-47.4

-45.5

5733

10.4

2.4

47.5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0830亩,比上年下降23.1%。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5.2

2亩;其中蔬菜面积5632亩,瓜果1265亩,花卉苗木24亩,食用菌247亩,其他1519亩。

年末拥有出栏万头以上的养殖场50个,年末存栏能繁母畜52.35万头。年内牛、猪、羊的繁育率分别为80.9%、1346.4%、103.4%;出栏率分别为62.0%、166.6%;85.1%。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年末存栏头数如下。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年末牲畜存栏(万头)

88.09

-7.7

#大牲畜(万头)

8.67

-15.9

羊(万只)

65.97

-8.5

猪(万口)

13.45

3.4 肉类总产量(吨)

43463

-13.2 牛奶总产量(吨)

61047

14.1 绵羊毛总产量(吨)

2467

4.2 禽蛋总产量(吨)

10958

5.3 全年水产品产量5635吨,较上年增长27.7%。

自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总收入23026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118897万元,纯收入96326万元,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5537元。

乡镇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246753万元,同比增长17.6%;完成利税55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31台,小型拖拉机1203台。全年农用化肥(实物量)10.08万吨,比上年增长4.7%;农场用电量954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7%。

三、工业、能源

工业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大力发展煤化工、水电煤电、矿业开发和传统工业,以硅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团场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9115万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轻工业完成466942 万元,同比增长37.3%;重工业完成402173万元,增长49.8%。销售产值862717万元,增长45.0%,产销率99.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2320万元,占全师工业总产值的76.2%,增长32.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136178万元,增长92.0%。个体工业产值70617万元,增长96.2%。

团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062万元,增长87.8%,占全师工业总产值5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万吨)

31.63

-51.9

电(万千瓦小时)

24701

12.9 #水电(万千瓦小时)

14084

20.6 火电(万千瓦小时)

10617

4.0 水

泥(万吨)

320.37

13.3 焦

炭(万吨)

24.49

96.4 砖(万块)

62316

129.7 日用玻璃制品(吨)

30448

43.0 电石(吨)

39800

-60.4

饮料酒(千升)

32553

-1.6 #白酒(千升)

31069

23.7 啤酒(千升)

-100.0

葡萄酒(千升)

1484

32.1 乳制品(吨)

3413

-1.8

成品糖(吨)

43273

14.8

食用植物油(吨)

15659

41.6

小麦粉(万吨)

4.43

65.4 大

米(万吨)

10.65

54.8

料(万吨)9.10 3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3.7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其中按实物量统计,消耗原煤74.12万吨,汽油346.48吨,柴油1756.3吨,电力11.39亿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对口援疆、建筑业

2012,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和对口援疆项目拉动下,全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4907万元,同比增长65.9%。其中一产完成投资63830万元,增长83.6%;二产完成324239亿元,增长51.6%,其中工业完成323700万元;三产完成236838万元,增长85.1%,固定资产投资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0.2:51.9:37.9。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4105万元,同比增长64.7%;50-5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40782万元,同比增长85.1%。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顺利,2012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125713万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投资117930万元,公共租赁住房投资5493万元,经济适用住房1290万元,限价商品住房投资1000万元。保障性住房本年新开工施工面积10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6.5万平方米。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8个,当年完成投资357017万元,其中,63团、73团、64团六个有机硅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58220万元;南岗化工年产12万吨PVC项目完成投资48792万元;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配套动力站项目完成投资32500万元;伊犁河南岸干渠自流灌区一期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7406万元;塔城南岗32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20395万元;66团一和生物氨基酸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6000万元;霍尔果斯热电联产项目完成投资15874万元;中哈联合引水工程完成投资11717万元;卡拉盖里铜矿加工项目和木扎尔特河水电项目完成投资9500万元;伊力特煤化工焦化项目完成投资9300万元;71团60万吨/年煤矿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553万元。粟海电子科技电子铝箔项目完成投资5800万元;荣能新型建材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5700万元。

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大中小型拖拉机388台,联合收割机61台,机引农具276部,造林462公顷,果树定植1667公顷,禽畜棚圈6.2万平方米,水泥晒场10.9万平方米,有效灌溉面积0.49万亩,新挖灌渠和排渠103公里,防渗渠道36公里,住宅57.5万平方米,发电6.1万千瓦,新改扩建公路144.18公里,医院40床位/1410平方米,新增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202公里。

2012年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确定援建项目31项,重点投向民生工

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训及科技、教育等领域。涉及援疆项目的总投资7478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2473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67%,其中15120万元援疆资金全部到位。

2012年,建筑业在投资拉动下,全社会建筑施工产值完成275344万元,同比增长48.6%。其中,法人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建筑施工产值完成249910万元,同比增长54.5%。本年完成竣工产值162816万元,同比增长56.1%。全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4.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6.0%和89.7%。

五、公路运输业

年末拥有各种汽车8304辆,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851辆,个人7453辆。各种载货汽车2509辆、34207吨位;各种载客汽车4698辆、26448客位。

交通运输行业由投资增长推动及新增工业企业原料、产品运输拉动,呈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货运量1671万吨,比上年增长44.1%;货物周转量151134万吨公里,增长49.2%;完成客运量1206万人,增长14.9%,旅客周转量 64492万人公里,增长31.0%。

六、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

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全年社会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销售稳步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83万元,比上年增长24.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873万元,增长22.7%;全社会商业商品销售总额584949万元,增长24.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402876万元,增长14.5%;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182073万元,增长54.5%。年末个体批零贸易业网点3694个。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1986万元,增长35.9%。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4937万元,增长40.4%。在营业额中客房收入10018,增长57.2%;餐费收入30750万元,增长22.2%。年末个体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27050万元,网点1310个。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口17.79亿美元,增长18.0%。

七、金融和社会保障业

年末金融业各项本币存款余额7952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241万元,增长25.3%,单位存款余额321353万元,增长17.0%。各项贷款余额238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5.08亿元,发放养老金13.20亿元,实现了五项社会保险费征缴率100%,发放率100%。年末退离休人数53911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80807人,比去年增长1.6%,其中个体21943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08973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6675人。全面完成师“就业培训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目标任务,新增就业5200人,帮助2059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成了各类培训20932人,其中少数民族培训4000人。

健全救灾应急、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四大体系,社会救助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师低保对象5811户、11781人,保障率4.9%,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512.76万元,月人均补助248元。救助低保边缘、暂时性困难家庭5637户、14373人,发放临时救济金164.09万元。医疗救助1479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05.5万元。健全救灾应急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发放灾民救助资金350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1401户次、34203人次,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继续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程,提高帮扶标准,增加帮扶户数,调整挂钩帮扶方案,集中力量解决64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2012年,投入4614万元帮扶1626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脱贫,其中“兴边富民行动”资金3900万元,户均收入2.4万元。

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发放“扶弱助残”工程资金132万元,为1730名残疾人提供补贴;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179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120 万余元。1162名残疾人给予临时救济金65万元。发放第二代残疾人证6337人,其中肢体残疾人3721人,视力残疾人779人,听力残疾人330人,言语残疾人119人,智力残疾人573人,精神残疾人554人,多重残疾人261人。残疾人就业人数1823人。

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八项制度”和“一岗双责”制,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起,受伤8人,未发生死亡事故。

八、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文化事业

全年申报国家级项目4项,申报获批兵团科技项目10项。投入科研计划项目及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240万,其中:科学技术研究27个项目92万元,科技发展专项资金40个项目148万元。继续深入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2期,参加培训189120人次,播放科技录像740场次,观看人数93520人次;举办知识竞赛66场;印发科技资料168种44363册。

2012年,全师拥有普通中小学26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十二年一贯制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15所,独立小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22所。教职员工3652人,其中专任教师2810人。普通中小学在校生33862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682人,初中在校学生10095人,小学在校学生18085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6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8.01%,普通高中入学率63.0%。当年参考普通高考1658人,录取1589人,其中重本227人,普本651人,大专711人,平均上线率96.14%、重点率13.69%。享受国家和兵团“两免一补”政策资金1224.34万元,中央补助公用经费1763.52万元,惠及学生28180人,7416名家庭贫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费724.43万元。2012年继续加大校舍抗震安全建设力度,总投资9135万元,新建校舍23栋,加固7栋,建筑面积50097平方米。

全师拥有卫生机构287 家,其中师团医院22家,师团疾控中心19家,师团卫生监督所5家,连队卫生室212家,个体诊所16家,师直卫生所(室)9家,师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全师拥有病床1347张,卫生技术人员 1421 人。建立团场居民健康档案176342人,建档率99.26%。

文化宣传事业有序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朝气蓬勃。广泛开展了“十八大精神学习”、“团(厂)歌传唱”、“创建学习型四师”和“学习石书江先进事迹”活动。举办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参与职工群众15万多人次。举办了“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江苏文化志愿者四师行”文艺演出。当年获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1个、兵团级文明单位3个,师级文明单位5个。编印制作《四师团(厂)歌汇编》5000册和DVD音乐光碟3000套。出版师、团内部文学刊物19个,200余篇文学作品在国家、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3人出版个人作品集。

全年累计刊稿29257篇,其中中央级463篇,省区级9707篇。《伊犁垦区报》共出版149期,期发行量1.1万份。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西新工程、村村通、团场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师20家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万户。

九、人口、职工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师年末总人口228463人, 下降1.5%,其中常住人口209417人,下降1.2%。在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109183人,女性100234人,性别比108.9:100。在总人口中,汉族182927人,维吾尔族11910人,哈萨克族21475人,回族8283人,蒙古族2106人,其他少数民族1762人。年内出生人口1215人,人口出生率5.31‰;年内死亡人口1203人,死亡率5.26‰;人口自然增长率0.05‰。年底总户数85530户,户均2.67人。

年末从业人员106092人,增长6.4%,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67592人,其中在岗职工67417人,下降0.9%;个体从业劳动力26434人,增长4.3%;私营企业3731人,增长27.8%。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52987人,第二产业22148人,第三产业30957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9.9:20.9:29.2。

2012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3412万元,比去年增长22.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29935元,增长2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5%。全师驻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8元,增长17.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6%;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0962元,增长2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5%。

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阳光计生”活动、“少生快富”工程和“幸福工程”,投入救助资金373.7万元。为4481户少生快富家庭的子女投保意外伤害险,3.7万名妇女开展了“两癌”普查工作,普查率87%;2.11万名男性开展了生殖健康检查,检查率56%。全师已婚育龄妇女43336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39614人,综合避孕率91.41%,长效节育率59.93%。少数民族领证人数3834人,领证率39.29%,晚婚率99.53%。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全师征收排污费420万元,比去年增长42﹪。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全师监测覆盖率90%。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数238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0%,“三同时”验收率达到80%。

注: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数均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

第三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滴灌技术发展现状及经济效益研究

新疆滴灌技术发展现状及经济效益研究1

何辉强

(新疆且末县水利局水政监测大队,新疆且末县 841900)

摘要:介绍新疆滴灌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和滴灌技术在提高新疆农业经济效益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优势,再以滴灌技术对新疆农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和节肥效果,尤其是增产效果显著,同时能很大程度提高新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疆地区;滴灌;经济效益;节水农业

Research of Xinjiang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bstract: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was introduced in Xinjiang, and re-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rops of the Xinjiang.The results show that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water saving and saving fertilizer effect obviously, especially yield significant resul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region crops in Xinjiang.Keywords: Xinjiang;drip irrigation;economic benefits;water-saving agriculture 前 言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内陆地区,年降雨量100~200mm,而蒸发量为2000~3000mm,干旱指数达30~50,个别地区在50以上。由此可以说在新疆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在此环境下要提高新疆地区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就得必须依靠先进的灌溉技术,从而实现高效节水型农业。滴灌技术是新疆地区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能有效的从各方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新疆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 2009 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农业节水资金 63.7 亿元,开展了农田节水灌溉、盐碱地改良和坎儿井保护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对各级渠道进行防渗加固,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在全区范围内扩大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截至 2006年底,新疆在灌溉用水总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6100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6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发展到3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800万亩,每亩农田每年的毛灌溉量可节水达46m3。这些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和设施,每年可节水7.5亿m3。

2.滴灌技术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中的优势

2.1提高农作物产量

节水滴灌按照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使水肥供应符合作物生长发育要求,滴灌耕作层土壤疏松,不板结,土壤内通气性良好,地表温度较高,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与地面灌相比,滴灌的作物高产稳产,可增产30%以上。1作者简介:何辉强,(1979,11-)新疆玛纳斯人,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执法等方面的工作。

通讯地址:新疆且末县水利局水政监测大队,邮编:841900, TEL:***,Email:hongming1109@163.com

2.2提高果实品质

滴灌完全按照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与地面灌溉相比,由于地面沟渠杂草丛生,草籽和病虫易随水流传入农田。滴灌断绝了草籽和病、虫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大大减少了杂草和病虫害。特别是温室采用地面灌溉湿度大,病虫害多,易死苗,滴灌温室地表较为干燥,室内湿度低,所以病虫害少,苗全苗壮。农产品质优价高,易于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2.3滴灌技术在农作物灌溉中的作用

滴灌较传统的地面灌溉可节水50%~70%,水的利用率可达97%。滴灌的灌溉设施均埋在地下,与地面漫灌相比,少占用耕地3~5%。滴灌施肥技术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滴灌结合施肥非常方便,将肥液注入管道,随灌溉水施入土壤,因而很容易做到少施、勤施,可提高肥效30~40%,可节省水肥管理人工90%以上。因此滴灌技术能够在农作物灌溉中起到节水、节地、省肥、省工作用。同时滴灌所用的设备,由工厂制造,购买后即可安装,由于滴灌适应性强,无论何种地形和土壤均可使用,对于缺水的丘陵山区尤为适用。沙漠、戈壁、盐碱土壤、荒山荒丘等也可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种植,使边际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

3.滴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3.1三种灌溉方式经济效益比较

3.1.1滴灌与地面灌溉比较

滴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省水20%~30%,对地面的适宜性强,特别是丘陵和坡地,并且可以防旱、增产、增效,单位面积可增产20%~30%[1]。滴灌比不灌处理增加纯效益1.686万元/hm2、单方水纯效益14.05元。垄台平铺式滴灌节水增收效果显著,每公顷节水1200~1350m3、增收3750~4500元,且比垄下埋管式渗灌操作方便、节水显著、经济实惠,易于推广应用。

3.1.2滴灌与沟灌比较

研究表明[2],滴灌比沟灌节水50%~82.5%,烟叶产量增加20%,产值提高30%~40%。滴灌与喷灌相比,对产量、品质、内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滴灌以其低廉的成本,在烟草移栽时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来代替喷灌。

对于烤烟、棉花、茄子等经济作物而言,滴灌较沟灌更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但是滴灌设施灌水方式成本要高于沟灌7~8倍,用工量和耗水量远低于沟灌,综合比较,采用滴灌比沟灌获取的效益更多[3]。

3.2滴灌技术对新疆农作物产生经济效益

3.2.1棉花产生的经济效益

膜下滴灌技术对棉花产生的良好经济效益有以下三个结论[4]:(1)膜下滴灌棉花与常规沟灌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公顷年均纯收入为2921.55元,比常规沟灌1835.91元增

收1085.64元。从规模效益来看,膜下滴灌棉花生产一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值为19487.03元,是常规沟灌的5.31倍。(2)膜下滴灌棉花生产的NPV=5780.67>0,IRR=67%>12%,投资收益率为91.5%,投资回收期为2.1年。说明膜下滴灌棉花生产的盈利能力较强。(3)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可知,单产或单价或经营成本是影响膜下滴灌棉花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因素,而滴灌设备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3.2.2番茄产生的经济效益

膜下滴灌技术对番茄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以下五个结论[5]:(1)膜下滴灌番茄的生产与常规灌溉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膜下滴灌纯收入在折旧后为5223.45元/hm2,比常规沟灌2556.45元增收2667元/hm2。从规模效益来看,膜下滴灌番茄生产一个劳动力所获得的实际纯收入为24393.51元,是常规灌溉的5.71倍。(2)膜下滴灌番茄生产的净现值为NPV=9 935.72>0,内部收益收益率IRR=64%>10%,投资收益率为51.54%,投资回收期为

1.94 年,说明膜下滴灌番茄生产的盈利能力较强。(3)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节水、省人工、增产增效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膜下滴灌比常规沟灌节约水费510.00元/hm2,节约45.33%;节约人工费367.50元/hm2,节约25.73%;增产8550 kg/hm2,增产率为12.23%。

(4)通过盈亏平衡分析,膜下滴灌番茄达到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38653.85 kg/hm2,单位产品价格为0.17元/kg,单位可变成本为0.18元/kg。(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可知,单产量或单价和经营成本是影响膜下滴灌番茄投资效益的敏感性因素,而投资额(即滴灌设备投入)不是敏感因素。

3.2.3加压滴灌技术对小麦产生的经济效益

采用加压滴灌技术,不仅在经济作物棉花上效益显著,在粮食作物小麦上也切实可行[6]。通过应用加压滴灌技术,可较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滴灌技术在目前新疆发展存在的问题

4.1投资问题

实施膜下滴灌种植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多,这对于一般性家庭农场或承包户来说难度较大[7],目前团场家庭农场实施膜下滴灌种植,团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政策优惠,使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否则将会影响到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各级政府及团场在实施这一种植技术中,应制定合理的投融资政策,使膜下滴灌节水农业顺利发展,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4.2农作物根系变浅

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壤中[8],较常规灌小麦浅,如管理不慎,会造成其抗旱性、抗倒伏性减弱,从而不利于根系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料,易造成后期叶片功能期缩短,影响籽粒的发育质量。

4.3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可以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学沉凝物等。因此,滴灌时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

结论

本文通过对滴灌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可知滴灌技术近几年在新疆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阐述滴灌技术在提高新疆农业经济效益中所发挥的优势,对新疆地区农作物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滴灌技术在新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

在新疆地区结合地域特点发展滴灌技术,实现节约高产性农业的发展。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种植模式,有利于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途径,节水灌溉是推进新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途径,也是提高新疆农业产量的重要灌溉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忠波,娄桂兰,王成忠,崔成哲,刘继续.浅谈节水灌溉在烤烟栽培中的可行性[J].黑龙江水利科

技,1998,(02):83-84.[2] 杨金楼,计中孚,奚振邦,周德兴,罗庆祥,李明.滴灌对烤烟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

学,2001,(01):21-23.[3] 王晓.新疆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0):165-166+168.[4] 汪希成,汤莉,严以绥.膜下滴灌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

究,2004,(02):112-117.[5] 岳丕昌,丁建国,王晓伟,郭杰.加压滴灌技术在棉花、小麦上应用的经济效益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

境,2011,(05):229-232.[6] 李豫新,汤莉.棉花膜下滴灌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1,(05):37-40.[7] 王冀川,高山,徐雅丽,王洪仁.新疆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节水灌溉,2011,(09):25-29.[8] 朱美玲,何继武,董新光,王秀强.棉花智能化膜下滴灌技术示范经济效果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

济,2010,(09):1035-1038.

第四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前经济形势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前经济研究

摘要: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着力促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兵团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兵团经济呈现出一幅经济发展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三化”建设齐头并进、结构调整进度加快、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的生动局面。但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不容忽视。本文着力于兵团当前经济形势,将对兵团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兵团 经济

一、近年来兵团经济发展成就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兵团经济同比保持加快发展态势,经初步核算,全年经济增速增长18.4%,增速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97.21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区比重的15.9%,人均生产总值45501元,比上年增长17.1%。2013上半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455.58亿元,同比增长19.6%。

(二)农业生产形势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产品价格形势总体较好,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2013年上半年种植规模扩大,粮棉大幅增长。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突破1700万亩,达到1709.88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4.6%。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优势大宗农作物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

(三)团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职工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较上年同期加快8.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增长14.9%,较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兵团团场农工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141元,增长19.1%。

(四)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一是工业生产高位运行。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27.6%,高出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2013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44亿元,同比增长23.4%。二是建筑业生产高位运行。012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6.5%。三是投资高位运行。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7.2亿元,同比增长53.7%。2013上半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99.15亿元,同比增长52.0%,增速较上年回落28.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215.43亿元,占投资总量43.2%,增长58.5%。

(五)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果。新能源高科技工业上升、建筑业比重提升、轻工业生产回升、小微企业效益回升、第三产业比重扩大。

(六)第三产业增长快速。发展传统商贸市场运行平稳,现代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商品零售市场大幅增长,对外贸易逆势增长,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兵团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主要指标增长呈趋缓势头。宏观经济形势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疲软交织,兵团受市场影响凸显。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速由2月份39.7%持续回落到6月份23.4%,较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固定资投资累计增速,较同期回落28.9个百分点。

(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从产业结构看,兵团产业层次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六成,而高新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所占比重不足1.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实现程度低,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有限。

(三)工业部分行业不景气,生产和效益呈下行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6月,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价格双双持续下降,反映了市场需求疲弱。

(四)生产要素趋紧,保障难度加大。一是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电力规划和建设日益显得滞后,难以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需要。二是人力资源短缺与用工成本上升并存,据兵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对二、三产业2981家企业调查显示,全年用工需求达8.82万人,普通工人需求占总需求62.1%,技术工人需求占24.8%,用工紧缺形势依然严峻,且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三是铁路运力不足,运价上涨,大宗农产品和工业品出疆困难。

(五)、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追求过高的速度,必然要大规模地增加资源和要素投入。2012年,兵团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1.0%,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89.1%。2000-2011年兵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而同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2.4%,经济呈现高投入、高消耗的特点。

三、对兵团经济发展的建议

兵团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紧紧抓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兵团实际,积极应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要加强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实现农业丰产丰收。切实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最大可能地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发挥好集团化、组织化优势,积极开拓棉花、林果等大宗农产品市场。有效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和示范团场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处理好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关系,在节水示范、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统筹规划好各类园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强化专业分工和产能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近期国家批准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阿拉尔、五家渠两个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以对口援疆和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开发区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矿产资源,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资源保障。促进建筑业持

续健康发展,全方位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建设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转换两大基地,坚持将资金、人才、土地、矿产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重点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服务业是兵团的“短板”产业,需要挖掘潜力,促其加快发展。不断扩大和提升以商业、旅游、运输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城镇市场体系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团场城镇社区商贸、文化、居民服务业的发展,引进新型产业和现代运营方式,促进兵团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储备、开工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抓好连队居住区调整工作。加快2012年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工作和2013年保障性住房计划申报、小区规划评审等工作。注重加强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参考资料: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员会《2013上半年年兵团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分析》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经济研究所《兵团经济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当前经济形势研究

2012金融2班

成永

2012517070

第五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简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

八一中学简史

(第二师36团 夏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的二军步兵六师。六师创办学校,在进疆部队中是为数不多的领先者之一。1950 年,六师进驻焉耆、库尔勒地区,师部设在焉耆。为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的号召,履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使命,全师指战员在剿匪肃特、建政反霸、安定社会秩序的同时,立即掀起大生产运动。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社会治安状况大大好转,部队粮食可以自给8个月,可谓初战告捷。

六师党委高瞻远瞩,在号召指战员安心边疆、扎根边疆、把内地的子女接到部队来的同时,将创办学校教育也及时纳入议事日程。1952 年3月,大地回春,步兵六师子弟学校开学了,它创建于焉耆县城东关军分区,没有校舍,就借用当时师部左侧原国民党焉耆医院的旧病房。第一批教师中有部队文化教员潘艳冰、段平东,有1951 年湖南入伍进疆的女青年曾光琴、苏正苗、黄厚瑜。80 多名学生全部住校,按部队班长待遇实行供给制。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按实际文化程度分为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十几个人,以复式班形式教课。学校办起来了,对全师指战员来说,是一大喜讯、一大鼓舞,是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屯垦戍边、扎根新疆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不能没有校舍,六师党委决定,在师部大院后边为学校建造3 排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第二学期,学校正式校舍落成,这是六师在百废待举情况下修建的第一批建筑。1954 年,部队集体转业,六师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1954年该校迁入现址(焉耆县开都河南岸的永宁镇下岔河村),校园占地150.7亩,。此时,学校已有学生200 余人,随着形势发展,将有更多的子弟涌进这所子弟学校,三排校舍远不能满足需要。1954 年夏,农二师党委决定,在开都河南岸140亩戈壁荒滩上,建造一所可供今后若干年需要的上规模的学校,集中力量,两年建成。第二年春天,学校即搬入已经部分建成的新校址。1956 年,7000 多平方米的高质量校舍全部完工,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礼堂、图书馆、食堂、托儿所等一应俱全。从此,“农二师八一子弟学校”的旗帜,在开都河南岸迎风飘扬。1957 年秋季,“农二师八一子女中学”正式挂牌,第一个初中班开办了。虽然取消了学生供给制,但家长也只负担很少费用。1960年定名为“农二师八一中学”。2012年11月学校更名为“第二师八一中学”。三易校名,正是第二师八一中学发展成长的历史标志。至今八一中学已走过了63个春秋,成为开都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农二师基础教育的发祥地,也是农二师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农二师及兵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63年高六三班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李善忠同学考取清华大学起,至今,共为国家培养了14000余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其中有8200余名优秀学子考上了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八一中学也曾被誉为农二师、巴州地区的“黄埔军校”。1997年、1999年先后被评为“兵团级文明单位”和“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0年7月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兵团首批“重点高级中学”。2006年9月,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命名为兵团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11年经验收被评为“兵团德育示范校”,同年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和谐校园”。

下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