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10: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

第一篇: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解决残疾人问题为重点

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区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辖8个街道、14个镇。残疾人4.91万,占总人口的5.6%。《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宣传、维权信访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扶残助残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彰显。五年来,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白内障无障碍区”和“重庆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区残联两次获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表彰,三次受到市政府表彰,三次获全市残疾人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10年结果未出),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下面,将我们五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制定政策、发展规划、构建机制、营造氛围等方面,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委、区政府把贯彻中央7号、市委27号文件落在实处。经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审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巴南委„2009‟47号),该意见对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改善对残疾人服务、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环境、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区委办、区政府办还联合发文,对巴南委„2009‟47号文件涉及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区各级各部门。今年年底,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各级各部门贯彻实施巴南委„2009‟47号的情况进行了督查。二是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重视和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残疾人就业、扶贫、康复、教育的力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发展目标,残疾人事业的主要指标纳入了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 2 会规划。区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对“十一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措施作了具体明确,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三是区“四大家”领导常抓常议残疾人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调研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区人大开展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区政协围绕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四是区领导关心残疾人率先垂范。凡是重大节日和残疾人重要活动,区领导都要亲自参加宣传咨询及走访慰问,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尤其是区委书记李科和区长段成刚特别强调“要像关心亲人一样帮扶残疾人”、“要切实加大对困难残疾人帮扶力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李科书记在百忙中还亲率3名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残疾人企业开业典礼并剪彩,给残疾人自主创业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段成刚区长与残疾人朋友“结穷亲”,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二、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全区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通过贯彻落实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规定,使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巴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巴南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都把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帮助对象。如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的参保费,重度残疾人全免,其他残疾人给予50%的资助;将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肢残儿童矫治手术、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等病种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相同条件下提高5%报销比例;将精神病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特殊疾病门诊补偿范围,住院治疗在相同条件下提高5%报销比例;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的要求,在执行市低保政策的基础上,对低保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贴;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已成年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可与其父母分户计算享受低保;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一定资助;给予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资 4 助;对城镇残疾人自主创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助;区公证处对低保户残疾人的公证事项,收费额度不超过收费标准的50%。这些政策和扶助措施,较好地保障了残疾人的权益,改善了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通过举办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活动,建立武警官兵、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基地,开展“我和残疾人的一天”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生活,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日益形成,人道主义精神和扶残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得到弘扬。残疾人先进典型发挥了模范作用,区肢协主席余海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热心服务于残疾人,积极协助各级残联开展工作,被中残联评为全国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重庆贝福克特服饰公司总经理沈兴荣获首届全国肢残人自主创业奖,同时获得20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智亲协会主席马话实荣获“2006—2010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

三、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五年来,健全完善了区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调整充实了成员单位,区、镇街残联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达标,出台了《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以镇街和村(社区)5 残疾人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建设,全区镇街、村(社区)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建成率达到100%,镇街、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率达到100%,确定并落实了镇街残疾人专职委员年补助600元、村(社区)专职委员补助500元的待遇,两年累计补助资金近30万元。镇街和村(社区)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定并全部上墙。我区开展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的经验还在全市做了交流。强化残疾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以会代训和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等方式,累计培训基层残联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1800多人次。加大对镇街残联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累计下拨经费100万支持镇街残联工作。五类残疾人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各个协会结合本类残疾特点每年开展不少于5次活动,得到了残疾朋友的好评,实现了“三个活跃”。大力支持残疾人协会工作,为协会提供办公和活动场地,开展协会工作竞赛,评选先进协会,提供20多万元的活动经费,激发了协会工作的积极性,我区协会工作走在了全市协会工作的前列,区四个残疾人协会的主席均进入市肢协、精协、智协、聋协担任领导职务。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15800多个。

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以实施市委、市政府扶残助残民心工程为重点,着 6 力解决残疾人的现实问题。

——开展复明手术,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成效显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依托市爱尔眼科医院、市泰怛眼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区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大力实施“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助老复明工程”等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做到了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手术一例、治愈一例。五年来,累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130例,完成任务的159.6%,其中:475名贫困患者获得了免费白内障手术,2500余名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通过手术,脱残2692例,脱残率达86%;脱盲3005例,脱盲率96%;人工晶体植入2598例,植入率83%,圆满完成“十一五”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2009年,我区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白内障无障碍区”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

——成功创建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便康复。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列入工作目标,纳入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成立了创建领导班子、工作机构和评审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出台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目标考核办法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资料费、场地改造费、辅助器具展示柜。29个社区验收合格,被授予“重庆市康复示范社区”,7 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发放医疗救助卡,爱心温暖贫困精神病患者。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工作常态化,重点开展了新增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对象的筛查、确诊和审核,定期开展随访和上门送药服务活动,及时掌握救助效果,五年来,累计落实配套经费280余万元,对120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先后实施了医疗救助,其中:1135名患者享受了免费服药救助,70名贫困重症患者享受了免费三个月的住院救助,社会反映良好。

——改造农村危旧房,贫困残疾人喜迁新居。五年来,累计落实资金300余万元,对3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旧房进行改造新建,让他们住进了新房。

(二)以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宗旨,各项工作有新突破。

——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新突破。积极探索残疾人康复托养的新路子。2009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首家精神病康复托养(农疗)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托养基地,150多名托养对象通过药物治疗、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和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病情得到了稳定和康复。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完善,镇街均落实了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区77个社区中65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区智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8 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供应站。五年来,累计完成低视力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34名,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8名,完成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33名,完成聋儿康复训练36名,聋儿家长培训20名,完成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2名,完成矫形器装配2名,完成普及型大小腿假肢装配25件,完成肢体残疾康复训练71名,其中: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4名,其他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57名,完成残疾人各类辅助器具33个品种2387件。全区筛查出精神病人5033人,其中:监护精神病人数4857人,监护率达96.5%;显好精神病人数3828人,显好率达76%;肇事率控制在0.1%以下。

——残疾人劳动就业和培训工作有新进展。强化宣传工作,向各单位印发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知识读本5000多册。认真贯彻国家促进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五年来,累计征收残保金 3128万元,与“十五”相比,增幅达 %。广泛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1741名,内容涉及盲人按摩、肢残人电脑、残疾人电工、聋人电脑及花卉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农药使用基础、病虫害防治知识、栽桑养蚕技术、畜禽 9 养殖新技术、沼汽综合新利用、蔬菜嫁接技术等。通过培训,80%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和脱贫,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缩小贫困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作用。鼓励帮扶残疾人自谋职业,对154名自谋职业残疾人每人给予了1000元的一次性资助。通过民政福利企业、实施“新里程〃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依托“爱心亭”等多种就业形式,近3000名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加大对残疾人创业扶助力度,美迪、千模、国匠等三家残疾人企业培育为扶贫示范基地,为残疾人创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爱残疾、扶残助残有新成效。在12个村和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图书室。开展“扶残助学〃圆我大学梦”活动,为169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学提供资助金30万元,投入资金21万对100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实施救助;投入资金10万元,为区特殊教育学校修建律动室,让残疾儿童拥有自己的舞蹈练功房。对进入市级聋儿康复训练中心、脑瘫儿康复训练中心训练的残疾儿童进行了定额补助,争取台湾王永庆先生为2名贫困聋儿捐赠了价值40多万元的人工耳蜗;积极开展“雨露助残行动”,112名残疾人分别获得爱心医院发放的 “爱心医疗卡”和“爱心购药卡”;向239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捐赠了轮椅。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残惠残工程,让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 10 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缓解了贫困残疾人的困难。

——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硕果累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各项工作在中残联公众信息网、《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重庆晨报》、《重庆残联工作通讯》、重庆市残联网站、《新巴南》、《巴南报》和市区电视台等媒体、报刊杂志进行了报道。建立了区残联公众信息网站,开播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制作了以《关爱〃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残疾人事业宣传画册,举办了“十五”残疾人事业成果展览、北京残奥会知识展览、巴南优秀残疾人运动员风采及残疾人书画展览,举行了“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捐助文艺演出,组织残疾人开展了喜迎重庆直辖十周年参观活动,扩大了残疾人事业影响。组织推荐我区运动员李兵参加第13届北京残奥会,并勇夺男子组举重100公斤以上级铜牌,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荣誉,李兵被评选为200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市政府为区残联记三等功;参加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取得显著成绩,在重庆代表团所获得的7枚金牌中,我区运动员就夺得3枚,区残联受到市政府表彰;组织推荐10名特奥运动员代表重庆市参加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巴南特奥运动员获得8金、11银、14铜的好成绩,区残联被国家体育总局、中残联评为特奥工作先进单位;参加第一届重庆市特奥运动会,获得了5金、5银、11 4铜的好成绩;参加第三届、第四届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共获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6枚,集体和3名运动员分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成功举办了全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8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飞镖、乒乓、跳棋、象棋、轮椅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李家沱合建社区、花溪镇走马梁社区被授予“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参加第四届重庆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取得可喜成绩,我区选送的原创舞蹈《山野梆鼓声声脆》和原创歌曲《把中国举起来》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荣获汇演创作奖及组织奖。

——残疾人维权信访稳定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基层、进协会“三进”活动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建立了理事长接待日制度,认真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残疾人队伍稳定。五年来,建立了区法律援助中心残联工作站,每个镇街建立了残疾人维权工作点,为已办证残疾人发放了“巴南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卡”15000张,累计为46名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服务,残疾人来信43件、来访400余人次,均已办结完毕,办结率为100%,残疾人无到京和到市集访发生。区残联信访稳定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

各位领导、同志们,通过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区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广大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我区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六个巴南”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条件,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阳谷,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完成,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康复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和第三次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很抓落实上下工夫。2002年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了阳谷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50例,完成聋儿语训35人。县残联建立了用品用具供应站,各乡镇成立了供应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器具供应,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同时,市残联拨付的康复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2002年4月份,县残联邀请市中医院眼科专家,组成普查小组,对全县16处乡镇3000余名眼疾患者进行了普查、登记和诊治,受到眼疾患者的一致好评。2003年和2005年,结合李嘉成先生开展的长江新里程工程,我们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对全县2名大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和28名小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假肢安装。

(二)教育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及各乡镇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2004年,县政府对考入大专、本科的特困残疾学生实施救助工程,从慈善一日捐款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资助。三年来,全县共资助特困残疾大学生30名,金额达6万余元;实行了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机制,使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同时,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五年来全县共救助60多名,金额达18000元;2005年全县对初中以下208名残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减免金额达95000元。

就业工作,县政府出台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定。县残联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所,对残疾人培训、就业、发证等实行微机化管理。五年来,全县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280人,没有完成就业比例的单位,也缴纳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西湖皮塑厂、四棚纸箱厂、张秋景阳冈印务有限公司、闫楼凡布厂等福利企业共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4人。2001--2005年,全县培训农村残疾人482人,非农业残疾人80人。在就业上,注重内引外联,积极外派人员考察,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05年8月份,经考察与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用人协议,9月6日,通过目测,有30多名残疾人签定了用工合同,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

(三)社会保障工作

实行了对城镇、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全县城镇非农业残疾人纳入低保40人,发放低保救助金20余万元。同时,为280名残疾职工落实了养老保险;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家庭落实了低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50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

(四)扶贫工作

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制定残疾人扶贫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家庭副业。阳谷县有残疾人3.3万,其中贫困残疾人有3200多人。县残联2001年从上级残联争取康复扶贫贷款160万元,发放给贫困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从2001年开始,县残联先后对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全县已有26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富裕。

(五)法制建设工作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全县及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认真搞好费改税中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衔接,继续落实减免政策,实行税前减免。五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减免税费100多万元,在2002年全省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经验交流会上,阳谷县做了典型发言并介绍了经验。为了搞好税费减免的落实,每年有县人大牵头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及税费减免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县残联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授助联络站。五年来,共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351人次,律师免费服务23件次,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信访案件处理上,认真落实残疾人来信来访,信访案件处结率、办

第三篇: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200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2007年,我区德育工作继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德育创新为突破口,以完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整合德育资源为重要抓手,认真落实重庆市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重庆市2005-201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划‣,扎实推进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德育制度建设

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一是建立巴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调查研究制度,依托区教科所,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每两年开展一次全面深入的德育工作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建立巴南区德育工作报告制度,从2007年起,学校每学年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报告,向区教委报送,并作为评选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巴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区教委要定期组织开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督导评

― 1 ― 估情况作为评选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四是健全巴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评选表彰制度,区教委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区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五是健全巴南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会议制度。区教委每年要组织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各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相关制度,如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德育干部例会制、德育工作调研制、德育工作考核评估表彰制、德育工作月报制和突发事件快报制及应急预案等。学校每学月要召开一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两次以上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期至少两次校级德育工作专项调研,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渝教基﹝2006﹞62号)精神。一是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干部和德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基﹝2006﹞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6﹞3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渝教师﹝2006﹞21号)精神,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007春开始启动区级中

― 2 ― 小学班主任集中培训,各学校同时开展校级班主任培训。举行我区第三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展示班主任队伍建设成果。

三、抓好德育课程建设

牢固树立课程育德的德育观,通过课程育德凸现德育首位,增强德育实效。一是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各类课程,积极挖掘、利用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二是抓好德育课程实施,加强对德育课程的过程指导和管理,重点抓好以传承重庆优秀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评选优秀德育课例活动,区教委将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探索和总结课程育德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抓好“直辖十年看家乡”教育活动,密切结合•重庆生活‣、•重庆社会‣等地方课程的实施,举办中小学德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庆直辖爱家乡”的主题教育,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围绕主题,广泛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和德育剧创编、表演活动。

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 3 ― 各学校要在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营造和谐、优美、舒适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上下功夫,切实发挥校史室、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板报橱窗、阅报栏等阵地的育人功能。努力办好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快乐成长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性地做好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和学生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宣誓仪式等教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和实验教室等场所。开设校园“绿色网吧”,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络,文明上网。大力抓好班级文化建设,重视指导、检查、考核、展示和激励,开展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评比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奋发上进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并逐步形成各校校园文化的亮点和特色。

五、继续搞好市、区两级德育示范学校的争创和评估验收工作

根据市、区教委的工作部署,按照•重庆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渝教基„2003‟37号)的要求,继续实施市、区两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建德育示范学校重要意义,进一步规范德育管理,加大对德育工作人、财、物的投入,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具有特色的德

― 4 ― 育工作体系。区教委还将定期对已经挂牌的区级德育示范学校进行复查,对申报创建的区级德育示范校进行检查验收、命名。

六、主要活动

(一)开展“直辖十年看家乡”主题教育。3月中下旬启动全区中小学“直辖十年看家乡”主题教育,4月20日前各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庆直辖爱家乡”征文活动,并将优秀征文选送到区教委(镇街学校由各教育管理中心统一选送,其余学校直接选送,中小学各一篇);5月举办中小学德育优质课评选活动。

(二)举办班主任培训班。拟订本举办两期区级班主任培训班。

(三)举办区第三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6月前完成区级选拔赛,10月参加全市总决赛。

(四)开展“知荣明耻”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认真组织好读书征文、演讲活动。

(五)开展市、区两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条件基本成熟并有创建意向的学校于4月初将创建规划交区教委德体艺卫科。

(六)开展评优表彰活动。一是市级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表彰;二是区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

― 5 ― 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表彰。

― 6

二○○七年三月七日

第四篇:县残联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自查报告

普安县2011年残疾人工作自查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在县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和全县社会各界及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支持配合下,经过我县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县残联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州残联下达的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着力于“抓重点、带全面;抓基础、强根本;抓创新、上水平;抓作风、促廉政;抓制度、建长效”,2011年残疾人事业各项任务目标顺利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县委、县政府重视残疾人工作

历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始终把残疾人事业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有分管残联的副书记(常委)和副县长,县人大、县政协有联系残联工作的副主任和副主席,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残联工作汇报,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我县残疾人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发展,具体表现是:

1、转发了上级残联《关于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普安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利用召开第三届残疾人代表大会的机会,表彰了30个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57名助残先进个人,37名残疾人自强模范。

(二)乡、镇(街道)残联组织成立,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十一五”期间,成立了14个乡(镇)残联及89个村委会(社区)残协,努力实现了“三个活跃”,把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成真正“代表、服务、管理”于残疾人的组织,使全县残疾人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按照上级残联的要求,按时完成了县、乡镇(村、社区)残联自上而下的换届选举工作,配备了残疾人干部充实残联队伍。14个乡(镇)残联有14名兼职理事长,89个村(社区)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了相应的工作报酬。

(三)康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认真组织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上级残联的安排下,加强与州、市医院沟通,让州市医疗队实施白内障复明工作,五年来,共筛查出白内障患者756例,实施复明手术405例,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98%;免费为17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免费为12名聋儿进行语言训练及16名聋儿家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8名、智力残疾儿童家长训练15名,免费为32名残疾人安装假肢;免费为残疾人赠送轮椅和提供辅助用品用具610件。帮助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组织“助残日”、“爱耳日”宣传活动,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提高了市民防残意识。

(四)教育就业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将残疾少年儿童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残疾少年儿童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五年来,全县有适龄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350人,现已入学301人,入学率达86%。

二是我会借助《残疾人就业条例》的颁布实施和《贵州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及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机会,向各用人单位大力宣传,并不断强化残疾人就业手段。抓就业工作,要求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现在已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0人。

三是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开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培训,使230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就业,并为他们争取了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四是投入培训资金5.1万元,培训各类残疾人1201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5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0人。

(五)残疾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普安的要求,把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列入政府扶贫计划,同步部署,同等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通过帮扶,使5850名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共有12195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

三是医疗卫生体系范围,全县有217名残疾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15099名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六)残疾人维权工作富有成效

一是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知识宣传,将残疾人法律知识宣传纳入普法教育内容。印制《残疾人保障法》小册子、挂历和残疾人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8001余份,组织残疾人工作者或残疾人广泛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成立普安县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地址在县司法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三是认真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五年共接待(到)残疾人信件81人次,变残疾人上访为残疾人工作者下访。认真办理,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七)残疾人文体工作形式多样

我会紧跟时代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促进了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利用双休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纪念日”等重大节假日,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五年来,累计发表各类新闻稿件54篇,出刊《贵州残联》5期、《工作简报》20期;订阅《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等残疾人刊物110本。二是积 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我县2名残疾人参加全省特奥运动员选拔。三是积极组织城区100余名残疾人观看(收听)残奥会开幕及比赛实况。

(八)残疾人危房改造进程顺利

几年来我会把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当做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一是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的调查、审批、施工、验收各个环节,由专人负责,理事长负总责,确保将残疾人安居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让残疾人住有所居;二是将残疾人安居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和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7年—2010年共争取资金25.5万元,为110户(人)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

(九)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完好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残联的关心支持下,自2006年以来,我县在城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中,都按照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将电梯、盲道、缘石坡道等纳入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到2010年止,全县已修建盲道4500米,缘石坡道12处,电梯3座,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老龄(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出行。

(十)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县政府多次组织残联、财政、地税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保障金征收工作。五年共征收保障金302.82万元,超额完成97.82 万元。

(十一)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残联交办的其它工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按照“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我县积极开展残联的日常工作,努力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学习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对各项专项资 金,做到专款专用;对上级残联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残疾人营运、办证、扶贫、信访等临时工作,我会马上派人办理,对残疾人进行解释、说服、教育等,让其满意而归,分解了上级残联和县委、县政府的负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县残疾人工作离州残联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与广大残疾人及家属和全市社会各界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县残联无综合服务设施用房,这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换发残疾人证件等服务方面带来不便。

(二)保障金征收工作还有一定难度,部分企业和单位不够理解和配合。

(三)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保障依然严峻,管理难度加大。

(四)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五)残疾人的维权工作和社会地位有待提高,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理解与关爱。

普安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0年7月20日

第五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aa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发展纲要。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县政府批转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残疾人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了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将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县建设的内容。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残疾人的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在不同领域奋发有为,展示了自强风采,xxx评为“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xxxx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各项业务工作逐年拓展。我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参与、协调动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创新工作,真诚奉献,有力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社县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有哪些国家或省市级政府表彰)。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全县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重还比较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与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还不能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构建和谐xx、平安xx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残疾人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我县“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省、市、县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突出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良,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本原则

──坚持更快更好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要求,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城市与农村、兼顾残疾人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努力创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法制环境,使残疾人事业与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融入相关事业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有关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责范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完善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形成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重点保障范围,每年投入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同步增长。

──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制定和落实扶持措施,分类指导,扎实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各项残疾人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社会参与、融入全局的工作方式。依据残疾人事业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使残疾人工作融入社会方方面面,得到广泛的重视与支持,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和倡导各类组织、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

──坚持以社县为重心的工作思路。在加快社县建设的进程中,立足社县,建立适应残疾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城市社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和各类协会建设,使残疾人能够得到就地就近有效的服务,使各类残疾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体系、机制、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使残疾人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轨道。在坚持统一目标和基本要求前提下,鼓励创新,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全县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全面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残疾人,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有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有相对充分的就业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有各类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标准;残疾人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残疾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县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级中等、高等以及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向社县普及,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保持市县领先水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增强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

──全面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状况。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类帮扶助残活动蓬勃开展,残疾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把尊重、理解、关心扶助残疾人更好地纳入新时期思想和道德建设之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思想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事业的舆论宣传,使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残为荣成为社会风尚;热心助残的各类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扶残助残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社县无障碍环境建设显著改善。

──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残联和社县(村)残协建设,建立专兼职、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指导、服务、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各类残疾人得到贴近、贴心的服务。

三、“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1、扩大就业保障。保证残疾人充分就业,是残疾人跟上“两个率先”步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有力组织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在城市社县积极推行残疾人灵活就业,使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安排50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主要措施:

──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保障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的权利。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按比例就业途径,安排200名残疾人就业;对拒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采取行政和法律约束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民政、税务和残联组织要强化对福利企业办厂方向的监管,保证残疾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十一五”期间,安排30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要保证残疾职工在岗在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优先解决残疾职工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积极创造残疾人劳动和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2、提升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建立以多种形式扶持与最低生活保障及各类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其基本生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时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并提高残疾人生活和福利保障水平,绝大多数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按照“降低门槛、提高标准”的原则,进一步实施重残分级施保优惠政策,并在新的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15%;适当提高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扶贫力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行单位结对为特困残疾人排忧解难,有条件的社县建立扶残助残的“爱心超市”。建立和完善社会求助制度,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帮、包、带、扶”等形式结对帮扶解困,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取措施帮助城镇残疾职工和农村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3、完善教育保障。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完善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主要措施: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考核的力度;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和全面普及残疾人职业培训。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给予指导,在职业技能考试、领取资质证书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资助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将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4、强化康复保障。“十一五”期间,围绕2012年全省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加强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业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康复实施建设;开展康复工作宣传和康复知识的普及;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全面普及社县(村)康复工作,对贫困残疾人实施救助,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措施:

──健全完善社县(村)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社县(村)康复工作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社县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县(村)卫生医疗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康复业务技术的培训。有计划地为社县(村)医疗机构和社县(村)活动场所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建立适合残疾人需求的社县(村)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县康复示范县、农村残疾人社县康复先进县和省级先进县培育活动,推进“康复进社县、服务到家庭”,使示范县成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典范。

──将残疾人康复列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残疾人医疗康复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县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费支持,“十一五”期间,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

──组织实施视力康复服务项目。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年手术量达到200例以上;对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治,逐步完善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完成省、市下达的康复实施项目任务。

──组织实施肢体残疾、聋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完成省、市下达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装配大小腿假肢、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聋儿家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和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等康复工作任务。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在全县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必须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

──加强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康复医疗救助工作。继续推进贫困残疾人“助行、助视、助听”和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给药等救助工作,开展以贫困家庭聋儿、脑瘫、智障和孤独症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共享明天”专项康复救助工程,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节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使全县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早期康复干预。

(二)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服务载体建设,全面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1、完善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和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教育、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和残联密切配合,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层次和质量,确保城镇90%以上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取得资格证书并实现就业。

2、完善社会化、综合性的康复服务体系。利用公共及社会资源,大力兴办延伸到社县的各种类型的康复机构;加强对康复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与康复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残疾预防意识。加强残疾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抢救性早期干预,巩固和扩大预防药物致聋和缺碘致残成果。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和心理卫生知识,防止精神疾病导致精神残疾。

3、完善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服务体系。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建立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机构,成为集收养、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残疾人庇护场所,为生活自理有困难,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保障。立足社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民办公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安养院、精神病人工疗站和智力残疾人日托站。

4、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活跃残疾人文体生活,愉悦身心,提高素质。县残疾人活动中心向残疾人开放,整合社县资源,建立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满足残疾人休闲、娱乐、健身、训练、竞赛等文化体育的需要。经常性地开展社县残疾人文体活动,使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切实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帮扶助残环境建设,全面优化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环境

1、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宣传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增强全社会帮扶助残意识,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观点指导工作、影响社会,使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关心和支持;丰富、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推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促进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活动,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3、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社县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与社县建设同步实施;积极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推进信息无障碍进程,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1、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加强街道(乡镇)残联组织建设,街道(乡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和社县(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聘用,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和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县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活跃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在团结、教育残疾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街道(乡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及社县(村)残疾人协会规范化管理,开展好社县(村)残疾人各项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残联组织要密切联系残疾人,当好残疾人共同利益的代表。

2、加强残疾人工作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残联队伍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3、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志愿者助残行动”,在全社会开展“助残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各社县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等活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保证本纲要的实施,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应安排与本纲要任务相应的专项经费。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级残疾人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协调、统筹安排,采取强有力措施,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完成本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更好更快地发展。>>>>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下载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汇报材料[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5篇)

    文章标题: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残疾人,认真履行“服务、代表、管理”三项职责,真......

    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大全五篇)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aa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XX市交通运输局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工作总结

    XX市交通运输局“十一五” 期间残疾人事业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领导下,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配合市残联等部门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安徽省残疾人事业

    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为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安徽省国民经......

    残疾人事业演讲稿

    残疾人事业演讲稿(精选多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 当吹面不寒杨柳风,碧波万里惹人醉的时候,当一切都沉浸在一种安详平和的气氛中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

    残疾人事业讲义(精选)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 残疾人事业 主讲 朱春林 中国残联组联部调研员 第一节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66年,残......

    肇州县残疾人事业

    肇州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我县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事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 当吹面不寒杨柳风,碧波万里惹人醉的时候,当一切都沉浸在一种安详平和的气氛中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