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规划 规范管理
科学规划 规范管理 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名村
郭亮村位于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沙窑乡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万仙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重点园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人,耕地面积120亩,林地10200亩,森林覆盖率90% 郭亮村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有白龙洞、喊泉、鸳鸯石、红岩绝壁大峡谷、郭亮影视村等景点50余处。郭亮村因优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原始的建筑,吸引了众多剧组来此拍摄电影、电视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至今,共有《清凉寺的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等6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曾三上郭亮,赞叹郭亮为“中华影视村”,著名画家张丁称之为“华夏奇观”。“绝壁长廊”郭亮洞被日本名古屋电视台惊叹为“世界第八奇迹”,郭亮村十三勇士开凿郭亮洞的事迹也成了郭亮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象征。郭亮村又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凉爽,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季到此避暑休闲度假的游人络绎不绝。同时,独特的地质地貌,雄奇秀险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全国多所美术院校的师生来此写生,成为国内许多著名美术院校的美术写生基地。
为充分开发利用好郭亮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郭亮村在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科学规划,强化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家庭旅馆,积极从事旅游服务,通过二十多年的有序开发,郭亮村已从昔日闭塞的、默默无闻的太行小山村,发展成为今日的国内闻名的旅游胜地,河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百村万户”示范村。2010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基本步入小康水平,每户村民都尝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每年吸纳周边群众就业1000多人,人均增加收入800多元。郭亮村旅游开发的成功,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坚持科学规划,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
我们始终坚持“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以规划指导开发。从1990年开始,我们陆续参与编制和修编了《万仙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郭亮小景区详细规划》、《郭亮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郭亮景区修建性详规》、《郭亮家庭旅馆规划》、《郭亮村“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以上所有规划的编制,我们都邀请省建设厅、省旅游局、新乡市旅游局、辉县市旅游局、沙窑乡政府等业务部门的专家参与、指导,聘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这些规划,明确了郭亮村当前、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景点开发、家庭旅馆建设、污水
处理、旅游商品开发等各方面提出具体实施办法、步骤,为郭亮旅游开发,打造高端景区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郭亮旅游发展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确保高标准。
二、坚持加大投入、提升旅游景区品位
郭亮村旅游开发伊始,我们按照“规划指导,发展旅游为主”的指导思想,将主要精力,主要财力投到旅游开发上来,坚持量力而行,旅游优先,以旅游业的滚动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我村旅游开发以来,采取自筹资金,集体投入,争取项目资金等多种形式,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功能更加完备,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在郭亮的旅游需求。十多年来,共修建游览步道30多公里,车行道20多公里,将各旅游景点连为一体,方便了游客游览,且不走回头路;逐步开发形成了白龙洞、喊泉、莲花盆、观景台、鸳鸯湖、天池等旅游景点50余处,旅游景观200余个,保证了每个景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建设高中档家庭旅馆50余处,接待床位3000多张,日接待能力提高到6000余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菜品30余种,开发开口杏、山珍、果脯等特色旅游产品60余种,新建商亭20座,满足了游客的食宿和购物需要;开通了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实现了通讯无盲区,娱乐多样化;建设郭亮影视会演中心,展示郭亮村拍摄的影视剧,增强旅游观赏性;修建高标准卫生室一处,及时为旅客提供
医疗救助服务;新建污水处理池一座,垃圾处理场一处,确保景区干净卫生。旅游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使景区品位明显提升,为郭亮村旅游开发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后劲,提供了动力。
三、坚持规范管理,树立旅游服务新形象
郭亮村基本上是农民办旅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旅游发展的日益深入,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显露,游客投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加大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家庭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用规范化管理促进旅游产业的提速。首先,完善了村规民约,参照上级旅游部门精神,出台了《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等,加强对郭亮村家庭旅馆的有效管理,积极开展星级评定,对家庭旅馆管理规范、服务质量高的授予不同星级,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增强了家庭旅馆搞好旅游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积极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参加上级旅游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邀请专家来我村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不定期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工具,集中对村民进行教育培训。去年一年,共举办各类培训五期,培训人员900余人次。通过教育和培训,我村村民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郭亮村对外形象有了全新的改变,现在的郭亮村风清气正,服务热情,民风淳朴,来这里的游客大都有回家的感觉。
郭亮村旅游业的发展,使郭亮村民迅速从温饱不足走向了富裕小康,村民收入大幅攀升,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郭亮人成了许多城里人都艳羡的对象。郭亮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围各村群众致富,周边村庄的菜蔬、果类、禽蛋肉、土特产品等销路不愁,到郭亮村打工、做生意的附近村民比比皆是,可以说一个旅游业带动了其他百业,一个郭亮村带动了周边百村。郭亮旅游正逐步走向成熟,逐步走向辉煌。
通过郭亮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们觉得有以下经验可资借鉴:
第一,科学规划是前提。没有长远的务实的旅游发展规划,郭亮村旅游业就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正因为有了科学的规划,才使郭亮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第二,规范管理是保证。只有使旅游管理步入正轨,才能提高接待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位,树立良好形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是郭亮人始终不变的理念。
第三,加大投入是关键。只有加大投入,不断投入,才能确保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才能确保旅游环境的改观,提升旅游品位,提高旅游质量,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使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示范带动是根本。在旅游业的起步阶段,在家庭旅馆的发展方面,我村的党员干部都能抛却顾虑,带头行动,积累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正因如此,郭亮村的旅游业才能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人人搞旅游,户户搞服务的局面。
虽然郭亮村的旅游产业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无私帮助大力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有了今天的可喜局面,取得了一些荣誉,但我们深知,与今天到会的各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很多地方还应该向各兄弟单位很好学习。
而对新一轮大的旅游开发热潮,要做到不落伍,不停滞,我们深感压力巨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进一步加快郭亮旅游发展步伐,确保郭亮旅游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奋发向前的势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郭亮村情,在规划指导下,建设一批高档农家旅馆,增强接待能力,提升接待服务档次。
二是加强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做到品类多,品种全,制作精,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满足旅客购物需求。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郭亮滑雪场配套设施,扩大规模,打造豫北冬季高山滑雪胜地。同时,继续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景点,营造精品景观,叫响影视、写生、避暑、休闲品牌。
四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整体素质有新提高。加强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营造干净、整洁、舒心、安全的游览环境。全面开展星级家庭旅馆评定活动,增强家庭旅馆的优质服务意识,文明服务意识。
总之,要通过新的一年新的努力,使郭亮村旅游业有新的起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先进典型,为全省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规范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规范
一、总则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职责:
1.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2.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规范涵义: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目标和措施上却有共性。
我把小学科学实验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那些必须共同做好的一般工作综合在一起,规定实施标准,称作管理使用规范。
二、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仪器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 目的:
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
实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布局要合理:
实验室内的各种配套设施要巧安排,做到整齐划一。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 :
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 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
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2.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及计划采购工作 仪器设备的验收
验收人:无论是自购或主管部门调拨的仪器设备都应经过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亲自验收合格才能入库。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有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共同在场方能开箱检查,待判定完好后(并作好验收记录)才能入库保管。验收处理: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填写入库单,仪器入库单和主管部门调拨单是记帐凭证要装订存档。要把入库仪器的说明书及技术资料搜集整理订装成册,统一存放备查。验收不合格或数量有误产品应及时和销部门联系处理。
3.做好仪器设备的登记建帐工作 登记建帐工作要求:
要求: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帐册和实物明细帐卡,定期清点,确保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
建立“三本帐”: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
低值易耗品:是指玻璃仪器、药品、实验材料及单价在15元以下易损易耗仪器。
登记建帐方法:低值易耗品记在“低值易耗品”帐册上。低值易耗品要根据使用情况每学期核一次,一种低值易耗品记一页,除低值易耗品外,其余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同时记在“总帐”和“明细帐”上。
4.做好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工作 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
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分学科、分室存放。
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橱、定位摆放。
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仪器设备一般都要正放。因仪器体高(如人体半身模型等)柜内放不下时,应调整台板高度后入柜正放。生物模型、标本有条件的学校要使用双面玻璃柜存入于一室,透亮美观又能防尘;鸟兽剥制或仿真标本要革新橱柜,依形定位(似展览橱窗)存放室内,供学生参观。挂图、图片资料要制做专用图架或入柜摆放。化学药品要专柜存放;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臵备查。
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
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臵“零位”。
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严格执行《实验室危险品、毒品管理制度》,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腊封口,易挥发而又难于封牢的试剂则要用熟石膏粉封口,再用水封,以阻止挥发。自燃固体白磷应浸在水中存放,遇湿易燃的固体如金属钾、钠、钙等要浸在煤油中存放。
定型的成套化学实验装臵要存放于固定橱柜内,以备下次再用。玻璃仪器要根据器皿的形状制做专用放臵架,或横卧,或竖插,10个、20个一组入柜摆放,可避免相互碰撞而损坏,又便于使用。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等要放入原包装盒内存放,以防尘、防潮,等等
5.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保养工作原因:教学仪器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地变化,性能变差,甚至报废。教学仪器的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容易被人忽视。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的保养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清洁除尘工作。
灰尘附着在仪器的表面,不但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发生意外。(如:机械的运动部门有灰会增加机械磨损,金属表面有灰会粘附水汽而生锈,静电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绝缘性能,光学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透光度,使镜头霉变)
仪器本身要定期擦抹或用机械吸尘除灰,特别是精密贵重仪器,如电子仪表,要经常保持洁净,有的要装入原包装盒内存放,有的要加盖防尘罩,定期除尘保养。不要用无门的橱柜摆入仪器、模型标本。要根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
金属器具要防止表面油漆或镀层脱钞而生锈,裸露的金属表面要经常涂抹防锈剂,紧固螺丝及机械转动部门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防生锈结牢,影响使用。
传动式皮带、胶带、弹簧发条使用后要解除形变。
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要注意老化的防护(如橡胶管、塞不用时要洗净放在带盖的容器里,并在其中放一杯清水,以延缓老化)。
模型及剥制、腊制标本要在柜内放些樟脑,防止害虫侵蚀。浸制标本要注意封口的严密性,并及时添加防腐剂。
光学仪器特别是显微镜头要经常保持干操,防止镜面生霉而模糊。冬季要在目镜下套一纸片,以防水汽凝聚,机械转动部分要涂优质机油。
解剖器用后洗干净、涂凡士林,解剖刀放刀架里,刀刃用棉花裹好。电子仪器、仪表一般每季度要通电保养一次(在存放仪表的柜内布设电源插座,不需搬动仪器便能通电保养)。
(2)带内电源的仪器、仪表使用后应取出电池存放。磁铁存放时要使磁路闭合,以防消磁。
要经常检查仪器的附件、零配件是否完整,组合教具用后必须检查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装盒保管,以防失散,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随时保养。
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有关部件复位后才能归位。
保养工作要定期进行,形成制度,每次保养都要作好记录。对于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要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在验收、保管、使用、修理等工作中有关技术资料,建立使用卡片,一机一卡,记载仪器的技术指标、性能、维修、保养等反映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资料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在教学仪器的管理过程中,管是手段,用是目的,管是为了用,而用中又有管。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
使用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1.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实验教师要协同任课教师制订学期或学实验教学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第二课堂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时间要列表张贴,计划排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实验教师要经常督促,定期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覆盖率,并认真作好记录,每完成一次,记载一次。
2.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师要协同任课教师制订学期或学实验教学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第二课堂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时间要列表张贴,计划排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实验教师要经常督促,定期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覆盖率,并认真作好记录,每完成一次,记载一次。
3.做好仪器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做好仪器设备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是搞好使用管理的关键。
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
4.建立实验小组,定组定位定仪器,上好学生实验课 上实验课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组长。上课时,各组对号入座,定组定位定仪器。
学生做实验时,实验教师要下班辅导,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
实验完毕由实验小组分工负责,按“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由组长点交,经实验教师或任课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5.做好损耗仪器的处理工作
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
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消耗品除外)经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单并签名,报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作报废处理;
非正常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并填写仪器损失赔偿单,按章赔偿。
6.开放实验室,搞好开放管理工作
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是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
所有实验室要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要允许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选仪器做实验。
做自行设计有开拓性的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7.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自制教具往往在改进仪器性能或操作方法等方面有所创造,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途径,必须积极开展。
自制教具要紧密结合教学,注重配套,注重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因缺少仪器不能做或原来的实验装臵教学效果差或不容易做成的实验,实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发动师生自制或改进实验装臵做好实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验开出率。
(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保证实施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说实验室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要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
实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
要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实验的师生,人人都能提高警惕。
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臵要牢固,放稳妥; 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
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2.确保用电安全
实验室设总配电盘。装设漏电保护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闸断开。
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
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要定期检修和更换。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安装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
一般情况下(除有特殊注记者外)用电器都应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清洁大扫除时,不能弄湿电源线,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
电线或电器盒盖破损要及时修复,以免高压导线裸露伤人。检修电源线和用电器时必须切断电源,切忌带电操作,所有电工工具应有绝缘良好的手柄。4.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
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如沙箱、沙代、灭火器、消防水管、桶等都要定点布设,做到使用方便。
开学时要全面检查所有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泡沫灭火器的药液要定期(一般一年一次)更换,以免失效。5.做好防盗工作
实验室要加固门窗,管好钥匙,安装防盗设施,做好防盗工作。6.处理好突发事故
实验室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突发事故,要迅速果断处理。并立即报告校领导。事后要查明原因,总结经验,制订防范措施,并把事故发生原因及损失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四)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记录
实验室的工作记录有:实验室的使用登记、演示分组实验记录和学生实验记录、仪器设备借还记录、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和赔偿记录、仪器保养、维修记录、自制教具和改进实验装臵记录,等等。
实验室的工作记录一般由实验教师负责记载,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
学生实验记录由学生负责记载。记录要随做随记养成习惯。实验室管理工作要定期总结,一般期末有小结,年终(学)有总结。总结要反映实验室一年内主要工作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提高。总结材料要报学校和主管部门。
学期或学年末要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及清理盘点后仪器设备变动情况编制报表报学校和主管部门。
第三篇: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科学控制机构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科学控制机构编制增长
许昌市的机构编制工作多年来管理规范,严谨有度,没有出现过机构编制和人员泛滥增长现象。我们在长期实践中体会到,机构编制管理要出成效,就应该既要严格控制,又要动态平衡;既要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又要有各个单位的理解配合;既要发挥编制部门宏观管总的作用,集中管理,又要发挥财政等部门的约束作用,共同管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才能有效管理好机构编制。回顾我市近几的管理经验及成效,我就如何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管理体制上做到“重重把关”。许昌市委、政府领导一直十分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机构编制事宜。许昌市编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其他相关市领导和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是编委成员,使编委会的决策层次更高、权威性更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编委会的“智囊团”作用,坚持集体审议制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强化了编委决策机构的重大作用。对各单位呈报上来的机构编制事项,编办在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后,先要逐层常务副市长、市长汇报,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综合意见,再提交编委会议集体研究。经过编委会议研究的重大机构编制问题还要提交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多重把关,充分民主,防止了机构编制随意增长现象。
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秩序上做到 “井井有条”。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机构编制管理的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上不断地做文章,动脑筋。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最新的机构编制管理精神,以市委、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的通知》、《许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许昌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和《市直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上级精神,将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形成制度,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对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人员编制管理程序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机构编制报告不先送编办便直接呈送市领导,事无巨细都去找主要领导汇报,机构编制事项未经编委会研究便直接上常委会讨论等不规范现象。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在坚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了《机构编制证》管理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信息以证件形式发放到个人,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和个人《机构编制证》“三对照”管理。在推行机构编制证过程中,组织专人对人员信息进行核查,核销在编不在岗人员212名,提高了实名制管理的效果。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在编办单设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关内部管理进行了规范。制订了《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办法》等十五项制度,对办事流程、值班考勤、公文处理、学习制度、财务管理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工作流程,强化了制度约束,明确了人员责任,使编办在人手少,事务多的情况下,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全面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着眼总量,盘活存量,在管理方式上做到机动灵活。近年来,由于长期实行总量控制,一些职能增加、工作量加大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出现较大的人员编制矛盾,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特别迫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管理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动态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结合相关改革,及时对相应的机构和编制进行核销。例如,按照上级改革精神,先后核销了公路局工程处、公路科研所、科技情报所、勘察设计院、疾控办、房管局等30多家事业单位,收回编制1900多名。二是适应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例如,我们结合教育布局需要,先后将市一中与市十一中、市二中与市五中、市五高与市二高进行了合并,促进了基础教育发展。由于信访工作量逐渐增大,我市信访局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我们给信访局适当增加了编制,并在军转干部中择优选拔分配到信访部门。在2010年的机构改革中,对部分单位人员进行了带编调整,充实了相关部门的力量。三是适应形势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形势发展需要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工作,政府应该加强的工作,坚持该设机构的设机构,该增编制的增编制。例如,为加强城市公用行业管理工作,提高公用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成立了许昌市公用事业监管服务中心。适应城市管理信息化、网络化需要,成立了数字化城管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关精神,对禹州市、长葛市等地的产业聚集区管理机构进行了批复。通过这样控总量、管结构的方式,既保持了编制总量不变,又推进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了相关单位的用编需求,发挥了编制管理的调控作用,真正做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加强协调配合,在部门管理上做到“环环相扣”。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一家之力是难以应付的。部门配合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历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合力。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约束的关系。将人员编制管理与财政经费约束结合起来。经费跟着编制走,财政局依据各单位编制台账编制财政预算,并规定单位超编一名,扣减5000元办公经费。新进人员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编制使用通知单》,财政不予拨付经费。由于财政部门严格执行了这一系列规定,极大地增强了编制部门控制的力度。二是组织、人社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部门严格按照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人社部门依据编办的《编制通知单》办理人员调动,没有编办认可的人员身份就不发放各项保险。特别是在进人方面,机构编制部门与人事部门配合十分融洽。人才引进、军转干部、城镇退伍兵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均由编办先核定是否还有余编,满编或超编单位坚决不许进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须由编办、人社部门共同把关后,方能进行招聘。通过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严格控制,有效杜绝了机构编制和人员的非理性增长,编制龙头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六、加大检查力度,在日常监管上做到“时时提防”。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了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受理制度,加强了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我们每年对市直和县直、乡镇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各单位在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我们还借调研之机经常性到各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大到机构设置、职能履行、人员使用,小到门牌印章,我们都会认真核查,防患于未然。对顶风作案、目无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置,毫不手软。由于监控严密,近年来我市极少出现大的机构编制违规现象。
在这些年的机构编制管理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订了一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工作氛围,成功地控制了总量,盘活了存量。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们将认真接受省编办的指导,虚心学习各兄弟市的做法,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努力把许昌的机构编制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合肥规划规范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2007〕131号)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7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吴存荣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五章 建筑退让
第六章 建筑高度
第七章 绿地
第八章 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九章 建筑景观
第十章 附则
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计算规则
附录三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三条 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R-居住用地;
(二)C-公共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
(四)W-仓储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
(六)S-道路广场用地;
(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
(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 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中小学用地(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寄宿制高级中学等学校用地)、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
第六条 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办公用房、少量非经营性宿舍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不包括职工住宅用地,该用地应归入R。
(一)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二)二类工业用地(M2),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三)三类工业用地(M3),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七条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普通仓库用地(W1),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第八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含构筑物,下同)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供应设施用地(U1),供水、供电、供燃气、供热和加油(气)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煤气厂用地(纳入工业用地);
(二)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冲洗站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三)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等设施用地;
(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水污水中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粪便垃圾集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
(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
(六)殡葬设施用地(U6),指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和墓地等设施用地;
(七)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第九条 绿地(G),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一)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包括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游乐功能为主的归入C3;
(二)生产防护绿地(G2),指用于园林生产、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等的绿化用地。
第十条 对外交通用地(T),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第十一条 道路广场用地(S),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第十二条 特殊用地(D),军事、保密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
(一)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规定;
(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本规定之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表一》)进行适建性划分和使用;
(三)需改变已经批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应编制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获准后方可执行;
(四)成片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用地,应按规范要求首先做好四类用地平衡;
(五)不宜在底层为大型商业、农贸市场的建筑上建设居住建筑。严格限制底部小型商业上部住宅、办公建筑。
第十四条 合肥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批准的总体规划执行。
第十五条 毗邻城市道路、河道两侧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代征、代拆上述道路、河道中心线一侧内的用地和建筑(其中应包括与道路、河道配套的绿化带)。
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十六条 新区建设、旧区改建应成片开发,不宜零星建设。
第十七条 成片开发建设(新区)的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建筑密度、容积率按净指标与用地平衡指标换算。
第十八条 其他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之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执行。
第十九条 单个建筑基地的具体建筑容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现状周边情况、区位、交通、环境和土地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但不应超过控制指标的30%。
第二十条 《表二》适用于类型单一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二十一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应独立建设:
(一)低层居住建筑10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20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3000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条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定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前款规定面积的。
第二十四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除特定必须的公共配套设施外,不宜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第二十五条 建筑基地在核定指标之外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奖励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应不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 │
核定建筑容积率
│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 │
│
FAR
│
积(平方米)
│
├──────────────┼─────────────────────────┤
│
小于2
│
2.0
│
├──────────────┼─────────────────────────┤
│
大于等于2
│
3.0
│
└──────────────┴─────────────────────────┘
核定建筑容积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表二》和本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六条 因公共交通需要,建筑之间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廊道净宽度不宜大于6米、廊道下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5米,城市支路上穿越跨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廊道下,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6米;
(二)廊道内应不设置商业设施。
凡符合前款规定的廊道,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范围。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为旧区改建(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经济适用房等,在满足建筑退让及间距规定的前提下,其建筑容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地环境条件合理确定。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二十八条 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方案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间距、日照等标准。
第二十九条 住宅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通风、采光、抗震、消防等因素确定。多、低层建筑通过正向获得日照,遮挡建筑为多、低层建筑的,应采用间距系数法计算建筑间距且按最不利点确定,不适用日照分析法。
第三十条 受遮挡建筑为违法建设、临时建设,其日照(间距)不予考虑;规划确定待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其日照(间距)可不予考虑。
第三十一条 住宅建筑应确定一面作为主朝向,其他朝向为次要朝向,次要朝向可不考虑其日照要求。在不影响相邻单位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可增加另一主朝向。主朝向的采光窗所在的墙面为日照计算墙面。
有日照需求的建筑不宜东西向布置。
第三十二条 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且受遮挡建筑为住宅时,应对受遮挡的住宅进行日照分析,并应结合本章相关规定确定建筑间距。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见附录三。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当对提供的日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相关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两幢建筑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建筑间距控制;大于6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两幢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布置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
第三十四条 多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南北向或南偏东(西)15度(含15度)范围内的平行布置住宅,且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建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为1.2倍);南侧建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6倍(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为1.23倍)。
2、南北向的南偏东(西)15度至45度(含45度)范围的平行布置住宅,其建筑间距可按第一款规定进行方位间距折减,折减系数为0.9。
3、东西向(含东偏南、偏北45度范围内)平行布置且东西向采取日照的住宅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4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
1、南北向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且应不小于13米;
2、东西向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最小处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9倍,且应不小于13米。
第三十五条 高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朝向为南北向或南偏东(西)45度(含45度)范围内的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30米(旧区改建为24米),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为30米(含30米)以内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为30-40米(含40米)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
建筑正向重叠长度大于40米的,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
2、东西向或南偏东(西)45度至90度范围内的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
1、两幢建筑南北方向垂直布置时(T型或倒T型),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2、两幢建筑东西方向垂直布置时(H型或半H型),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25倍,且应不小于18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可按正向投影平均距离计算间距,最小处间距不宜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24米。
第三十六条 低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平行布置时:
1、南北向或南偏东(西)45度(含45度)范围内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35倍,且应不小于8米;
2、东西向或南偏东(西)45度至90度范围内平行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6米。
(二)垂直布置时(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4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南北向间距应不小于8米且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东西向间距应不小于6米。
(三)即非平行又非垂直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应不小于8米。
第三十七条 低层住宅与多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遮挡建筑为低层建筑的按低层住宅间距执行;
(二)遮挡建筑为多层建筑的按多层住宅间距执行;
(三)低层住宅与其东、西侧多层住宅垂直布置时,间距应不小于6米,相对墙面均开窗间距应不小于8米。
第三十八条 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遮挡建筑为高层建筑的按高层住宅间距执行;
(二)遮挡建筑为多层建筑的按多层住宅间距执行;
(三)高层住宅与南侧多、低层建筑的间距应不小于13米;
(四)两幢建筑互为遮挡建筑时,分别计算间距,取较大值。
第三十九条 住宅建筑山墙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多层住宅之间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满足消防间距要求,不宜小于13米,不得小于9米;
(三)高层与高层之间应不小于13米。
第四十条 非住宅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层非住宅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应不小于18米;东西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的0.25倍,且应不小于13米;
(二)高层非住宅建筑与多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间距应不小于13米;
(三)多层非住宅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时,其间距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0米;多层非住宅建筑东西向平行布置时,其间距应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0米;
(四)低层非住宅建筑与高、多、低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按消防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不宜小于6米;
(五)其它形式布置的非住宅建筑间距,非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规定控制。
第四十一条 非住宅建筑与住宅之间的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非住宅建筑位于南北向(偏南北)布置住宅南侧,或位于东西向(偏东西)布置住宅东西侧的,其间距按住宅间距执行;
(二)非住宅建筑位于南北向(偏南北)布置的住宅东、西侧的:
1、建设多层建筑时,应满足消防间距,且应不小于6米;
2、建设高层建筑时,除应满足住宅规定日照要求外,且应不小于13米。
(三)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北侧的,按非住宅建筑间距执行。
第四十二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校教学楼、老年公寓,与相邻建筑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建筑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少于2小时(南北向平行布置的多层建筑不宜小于南侧多层建筑高度的1.5倍)。
第四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贴建的,必须满足居住建筑规定日照要求,其建筑按整体建筑综合考虑,且与居住建筑贴建的墙面离住宅窗户8米范围内不应开窗。
第四十四条 受遮挡含居住的综合楼之间的建筑间距,按住宅的建筑间距执行,受遮挡部分在计算与遮挡建筑间距时,可扣除非住宅部分层高度,但扣除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四十五条 上述建筑间距系数适用于无地形高差布置的建筑,对有地形高差的建筑间距,应将其地形高差计入建筑高度。
第四十六条 高、多、低层、退台等组合建筑间距分别按各类别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已注明不能满足规定日照要求的房屋,不宜作为商品住宅出售(分配)。确需出售(分配)的,建设单位在销售(分配)时应向购房户(分配的住户)书面说明。
第五章 建筑退让
第四十八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及电力线保护范围等边侧的民用建筑,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文物保护、风景旅游、市政管线、消防环保、抗震、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有关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四十九条 相邻东西边界处,不宜布置东西向建筑。
由高、多、低层等组合建筑及退台建筑的退让,分别按各类别有关规定执行,但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时按最高类别执行。
第五十条 多(低)层建筑退让用地南北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满足相邻用地现状建筑和已批准的规划建筑规定日照间距。
(二)南北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北侧多(低)层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二,且应不小于8(3)米;
退让南界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南侧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一,且应不小于4(2)米。
(三)南北向的南偏东(西)15度至45度(含45度)范围内布置的住宅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按退让建筑物中心线取平均退让值满足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二,且平均退让值应不小于8(3);
退让南界距离按退让建筑物中心线取平均退让值满足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一,且平均退让值应不小于4(2)。
(四)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退让北界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0.5倍;且应不小于6(3)米,居住建筑应不小于8(3)米;
退让南界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0.25倍;且应不小于3(1.5)米,居住建筑应不小于4(2)米。
第五十一条 多(低)层建筑退让用地东、西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南北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应不小于该建筑与其东、西侧建筑规定间距的二分之一,且应不小于5(3)米;
(二)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非居住建筑,距其东、西边界距离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6倍,且应不小于12(6)米;相邻单位为现状永久性非居住、教育、卫生建筑时,最小值可为6(3)米;
(三)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居住建筑,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8倍,且应不小于12(8)米。
第五十二条 高层建筑及锅炉房、变电所、加油站、厂房等特殊功能的建筑(构筑)物在退让其用地边界时,除应退让规定间距外,还必须承担由其产生的规定间距。
加油站周边无现状建筑物时,退让用地边界可按三级站油灌区不小于6米,二级站油灌区不小于9米执行。
第五十三条 南北向布置的高层建筑退让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边界外侧有现状(规划)建筑的退让,按现状(规划)相关间距执行,且满足第五十二条规定,且平均值如下:
退让北界应不小于20米;
退让南界应不小于10米,旧区改建应不小于8米;
退让东、西界应不小于8米,旧区改建应不小于6.5米。
(二)边界外侧尚无现状(规划)建筑的退让,除满足前款要求外,还应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确定。
(三)日照分析的北影响线按下列规定控制:
1、北界外侧现状和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教育、卫生的,根据现状和规划居住、教育、卫生建筑位置确定;
2、北界外侧尚无现状建筑且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教育、卫生的,应按平均距边界10米执行;
3、北界外侧规划用地性质为非居住、教育、卫生的,宜按平均距边界20米执行,对采光通风无要求的可不限;
4、与北界外侧用地同步规划的可按规划方案执行。
第五十四条 东西向布置的高层(非)居住建筑退东西边界平均距离应不小于自身建筑高度的0.15倍,且应不小于15(10)米;边界外侧为非居住、教育、卫生建筑用地的,可不小于10(7)米,但均应满足第三十五条和消防间距规定要求。
第五十五条 建筑退让边界特殊情况下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与用地边界退让距离不规则时,高(多)层建筑退让边界平均距离应达到规定值要求,但最窄处的最小值不得小于5(3)米;
(二)用地边界既非东西又非南北的,用地边界走向小于45度的,参照南北向退让标准执行,大于等于45度的,参照东西向退让标准执行,但正向退让距离应不小于南北与东西向退让距离要求;
(三)在不影响边界外侧用地单位使用功能和退让距离满足最小值前提下,建筑退让距离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五十六条 地下建筑离用地边界距离不宜小于地下建筑埋置深度(自室外地平面至地下建筑底板的距离)的0.7倍。按上述距离要求退让相邻用地边界确有困难的,其距离可适当缩小,但应不小于3米,且围护桩和自用管线不得超过基地界限。
沿城市道路两侧,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应不小于8米。沿路地下建筑退让小于主体建筑退让的,其顶面标高应设在地面正负零以下。
第五十七条 建筑退让道路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下表所列值: ┌────────────────────┬─────┬─────┬───────┐
│
道 路│
支路
│ 次干道 │
主干道
│
│
宽度后退距离(米)│
│
│ 及以上道路 │
│
建筑高度│
│
│
│
├────────────────────┼─────┼─────┼───────┤
│h≦24米
│
│ │
│
├────────────────────┼─────┼─────┼───────┤
│24﹤h≦60米
│ │ │
│
├────────────────────┼─────┼─────┼───────┤
│60﹤h≦100米
│ │ │
│
├────────────────────┼─────┼─────┼───────┤
│h﹥100米
│ │ │
│
└────────────────────┴─────┴─────┴───────┘
注:h--建筑高度。
(二)后退计算点为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最外墙面线。
(三)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业设施(单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总营业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及以上的)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30米;红线外有绿线控制的,且后退绿线距离应不小于20米。
(四)主次干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后退道路切角线的距离应按主要道路要求,并宜增加5米执行。
(五)高、多、低层组合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必须按主体(最高类别)建筑退让标准执行。
(六)旧区改建,在满足消防和交通要求前提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下一级的退线要求。
(七)建筑与城市道路非平行布置的,退让距离可采用平均值,但最小处应不小于下一级退线要求。
(八)商业步行街、小街巷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但不得逾越道路红线。
(九)严禁建筑的雨蓬、基础、台阶、围墙及其附属设施逾越道路红线。
第五十八条 建筑后退铁路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速铁路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50米;
(二)铁路干线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20米;
(三)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15米;
(四)铁路两侧围墙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10米,围墙高度应不大于3米。
第五十九条 建筑后退电力线的距离应满足电力设施保护有关规定,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一)在电力线保护区(高压走廊)范围内不应新建建筑;
(二)建筑距各级电压架空线路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小于以下规定:
1-10KV
5米;
35-110KV
10米;
150-220KV 15米;
330-500KV
20米。
第六十条 建筑后退蓝线、绿线的距离,除退红线距离应大于第五十七条规定要求,且满足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在24M(含)以下的,后退距离应不小于5米;
(二)建筑高度在24M-100M(含)的,后退距离应不小于10米;
(三)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的,宜适当加大后退距离,具体标准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酌情确定。
第六十一条 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高速路、国道两侧各不宜小于50米;
(二)一级公路两侧各不宜小于20米;
(三)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不宜小于10米;
(四)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应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但可耕种或绿化。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五)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后退公路隔离带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
第六章 建筑高度
第六十二条 建筑的高度必须符合建筑间距退让、日照、消防、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 机场、气象台等设施周围、微波通道范围内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等规定。
第六十四条 在文物、建筑保护单位、风景区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暂无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做视线分析,确定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
第六十五条 鼓励沿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两侧建设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应保证建筑型体比例协调,保持良好的城市天际线。沿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除满足有关规定外,其控制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宜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上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宜按下式控制:A≤L(W+S)。
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即45度)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设用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
第六十六条 建筑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直接临接广场、河道的,其高度可适当提高。
第七章 绿地
第六十七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区绿地率应不小于40%;
(二)工业、商业、金融、仓储、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20%;对有大气、噪音污染的厂矿企业单位,绿地率应不小于30%;
(三)机关团体、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卫生、科研院所、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宜小于35%;
(四)属于旧区改建,绿地率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5个百分点。属于风景区周边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应提高5个百分点。
第六十八条 产生有害性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及垃圾处理厂,应按相应的专业规范要求设置卫生防护林带。
古树名木周边宜留出应不小于20米的保护绿地。
滨临水体的绿带应结合地形与岸线设计,形成有滨水特色的景观绿带,并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有机地组织水体、绿带景观。
第六十九条 新建居住区的公共绿地,采用分级设置的原则。
(一)组团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4%,且应不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级(含组团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7%,且应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级(含组团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用地面积的10%,且应不小于1.5平方米/人;
(二)每块集中绿地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宽度不得低于8米,且必须满足应不小于三分之一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总绿地面积的70%;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应不低于相应指标的70%;
(三)鼓励居住区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
(四)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或绿化隔离带,不在建筑基地范围内的,不应作为小区集中绿地计算。
第七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应严格控制,不应挪作他用。确因特殊需要,需要改变其用地性质的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报批。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应建设与绿地规划无关的项目。配套附属建筑应以低层为主,管线工程必须埋地建设。
第七十一条 鼓励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垂直与平面相结合的绿化。
(一)屋面(含架空层、半地下库房)绿化面积(每块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可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计入绿地率。其折算公式:F=M×N。公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下表)
┌────────────────────┬───────────────────┐
│
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的高差h
│
有效系数(N)
│
│
(单位:米)
│
│
├────────────────────┼───────────────────┤
│
h≤1.5
│
1.0
│
├────────────────────┼───────────────────┤
│
h>1.5
│
0.30
│
└────────────────────┴───────────────────┘
环城公园范围内可适当放宽要求。
(二)确能保证公众可达性的屋顶绿化,可酌情提高核算指标,h≤1.5且具有可达性的屋顶绿化可计入公共绿地面积。
(三)地面停车位应增加树阵式绿化,必须设置雨水渗透设施。
(四)绿地内不透水硬地不得超过10%,透水绿地式停车并有树阵式绿化的可计入绿地率。
第八章 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七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及居住区,必须配置相应的停车位。
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按本规定之《表三》执行(本表停车位指标不包括单位拥有的专业车队所需机动车停车位)。
廉租房不配置停车位指标,在廉租房小区主入口处宜安排适当的访客临时停车位。
综合建筑的停车位指标按本规定之《表三》所列不同性质类别的建筑分项累计计算。统一规划建设的建筑群,各建筑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标准必须与其规模、性质相对应。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的前提下,可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以1个计算。
第七十三条 停车位面积应按以下确定:
小型汽车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车位;
小型汽车室内停车库
30~35平方米/车位;
小型汽车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车位;
多层机械式停车应按产品样本和设计图纸核算;
摩托车停车位
3~3.6平方米/车位
自行车停车位
1.5~1.8平方米/车位
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按下表换算:
┌───────┬──────┬──────┬──────┬──────┬───────┐
│
车型
│ 微型汽车 │ 小型汽车 │ 中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
│
换算系数
│
0.7
│
1.0
│
2.0
│
2.5
│
3.5
│
└───────┴──────┴──────┴──────┴──────┴───────┘
第七十四条 鼓励地下停车及立体停车。
居住区应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鼓励采用居住区内外环停车方式。
办公停车应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5%,鼓励结合绿化采用树阵式停车。
第七十五条 建筑的使用性质发生变化时,必须按其使用功能,依照本规定重新配置停车位。
第七十六条 停车场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和城市道路,宜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交角不宜小于75度。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宜右进右出。
第七十七条 建筑基地应向次干道、支路设置开口,不宜向主干道设置开口,禁止向快速路设置开口。
第七十八条 各类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距相邻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红线交点,不宜小于50米,距桥、隧道的起坡线距离不宜小于50米(交口视距切角线控制要求见附录二)。
第七十九条 地下空间利用应与地面建筑、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管网、地下文物及其它地下构筑物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鼓励同一街区内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按规划进行互通设计。
地下通道的设计应与地上、地下建筑密切配合,出入口应安排人流集散用地,其面积应不小于50平方米。
第八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一)铁路客货站场、公路客货站场、客货运码头、公共汽车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型加油站、公交枢纽、大型城市交通设施等;
(二)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施工并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市政工程项目;
(三)各类需封闭道路的工程项目;
(四)各类大型市场、商场、物流中心;
(五)在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路两侧、主次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出入口道路等道路交通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
(六)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含高层居住)或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居住区;
(七)其他对城市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九章 建筑景观
第八十一条 鼓励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场、绿地、通道、核定指标以外停车场(库)等供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其奖励标准参照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八十二条 市区主次干道两侧、沿河湖水系、风景区周围建筑(含新建及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主干道两侧不宜建设居住建筑,确需建设的,其立面按公共建筑要求处理,不设置外凸式阳台(包括外封闭式),阳台、雨篷、凸形封窗不宜突出建筑控制线;
(二)沿路建筑空调器室外机及附属设施必须统一隐蔽设置;
(三)太阳能热水器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四)沿路建筑附着商业招牌、广告必须统一设置;
(五)建筑色彩的主色调应符合规划要求,鼓励使用原质材料色彩。
第八十三条 建筑与城市道路红线之间不应设置锅炉房、厨房间、污水池等有碍城市景观、市容卫生的附属设施。
配、变电室、泵房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底层,确需独立设置的,要根据消防、噪音、间距等规定进行布置,其外部形象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围墙应采用透空式设计。
第八十四条 鼓励建筑群体组合空间环境设计。
新建低、多层住宅应采用坡顶屋面,高层建筑顶部必须对视景与夜景作重点设计。鼓励屋顶绿化。
第八十五条 限制沿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建设小型商业设施,大型商业设施除外。鼓励沿支路建设商业设施,鼓励建设商业内街。
(一)带状商业设施(总体长度与平均进深比大于3:1的)允许建设长度占其所临道路长度的比例,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根据该道路的性质分别控制为: ┌───────┬──────┬──────┬──────┬──────┬──────┐
│
项目│ 对外公路 │
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
比例│
│
│
│
│
│
├───────┼──────┼──────┼──────┼──────┼──────┤
│
│
10%
│
10%
│
30%
│
40%
│
70%
│
└───────┴──────┴──────┴──────┴──────┴──────┘
(二)沿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的商业设施为内街形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酌情提高其长度占其所临道路的比例;
(三)沿街商业设施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大于规定距离2倍以上的,可不纳入上述计算范围。
第八十六条 沿街建筑室外装修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应满足城市色彩控制要求,不应为突出自身而使用刺激性色彩或擅自改变原有建筑色彩;
(二)沿街建筑立面装修不应增设突出建筑的立柱、台阶等;
(三)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上不应作悬挑装修;
(四)室外装修不应增加使用面积,屋顶装修应符合有关间距、景观等的规定。
第八十七条 设置城市雕塑应按照城市规划实施,雕塑选址不应影响城市交通和交通视线,方便公众观赏。交通性广场不宜设置城市雕塑。
雕塑和小品设计应考虑设置环境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尺度、色彩、质感等因素。
第八十八条 设置广告、招牌、指示牌应当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并应符合建筑交通、消防、通风、采光安全等要求,空间造型应与环境相宜。
(一)道路红线内悬挑的灯箱、广告、招牌与人行道的净空应不小于3米;
(二)与人行道垂直方向立柱布置的,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5米,总高度不大于3.7米;不应侵入车道;立柱不应影响行人交通;
(三)沿道路布置的落地灯箱、广告、指示牌,宜沿道路侧面平行布置,并压缩占道路横断面的宽度;
(四)在道路交叉口和绿化隔离带内不应设置影响交通视线的灯箱、广告、招牌、指示牌,主、次干道两侧严禁设置影响行车安全的闪烁照明;
(五)城市纪念性建筑、教育设施、政府行政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应设置商业性广告,住宅建筑上不应设置广告牌。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九条 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满足相关设施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宜考虑相对集中设置。
第九十条 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国家规范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按30平方米/百户、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社区机构用房(不足1000户的小区,其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置于内)。
(二)除专项规划规定外,超过3000人-5000人的小区应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最小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5000人-10000人的小区,最小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10000人-20000人的小区,最小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
(三)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166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不低于280平方米/千人的标准配置幼儿园(托儿所),按千人指标核算规模小于三个班的幼儿园不单独设置,应结合周边小区统一考虑。
(四)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按200平方米/千人、最小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标准配置室内文体活动中心;按40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室外文体活动场地;按2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老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应布置在社区机构用房内。
(五)按照不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三的标准配置物业服务用房。房屋总建筑面积不足2万平方米时,按不低于60平方米配置。
(六)除专项规划规定外,超过3万-5万人的住宅区应设基层公安(派出所)用房,其最小建筑面积不低于700平方米,并应有单独院落;按500米左右服务半径标准配置治安亭,并在规划总平面图中标注。
(七)除专项规划规定外,每0.7-1.0平方公里应按10平方米/千人,最小建设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标准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按不大于70米服务半径标准配置垃圾分类投放站。
(八)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千人、最小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公厕,每一公厕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公厕宜布置于其他建筑内。
(九)除专项规划规定外,人口规模2万人以上住宅区应预留公交首末站用地,用地规模不小于2000平方米,具体应结合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予以确定。首末站位置宜设在小区主出入口附近,同时方便公交车辆进出。
第九十一条 在本规定发布施行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合规〔2006〕139号)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或审批的规划方案,仍可按原规划设计条件或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
第九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对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九十三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就相关问题制定实施细则。
第九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附件
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
│ 序 │
用地类别│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
工业用地
│
仓储
│市政│ 绿地 │
│
│
│
│
地
│
│
用地
│公用│
│
│ 号 │
├──┬──┬──┼──┬──┼──┬──┬──┼──┬──┤设施├─┬─┤
│
│
│第一│第二│第三│商 │教 │第一│第二│第三│普通│危险│用地│G1│G2│
│
│
│类 │类 │类 │贸 │科 │类 │类 │类 │W1 │品 │ U │ │ │
│
│
│R1 │R2 │R3 │办 │文 │M1 │M2 │M3 │
│W2 │
│ │ │
│
│
│
│
│
│公 │卫 │
│
│
│
│
│
│ │ │
│
│
建设项目│
│
│
│C1C2│C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6 │
│
│
│
│
│
│ │ │
├──┼────────┼──┼──┼──┼──┼──┼──┼──┼──┼──┼──┼──┼─┼─┤
│ 1 │低层独立式住宅 │√ │○ │○ │× │○ │× │× │× │× │× │× │ │×│
├──┼────────┼──┼──┼──┼──┼──┼──┼──┼──┼──┼──┼──┼─┼─┤
│ 2 │其他低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3 │多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4 │高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5 │单身宿舍
│× │√ │√ │× │√ │√ │○ │× │○ │× │○ │×│×│
├──┼────────┼──┼──┼──┼──┼──┼──┼──┼──┼──┼──┼──┼─┼─┤
│ 6 │居住小区教育设施│√ │√ │√ │× │√ │○ │× │× │× │× │× │×│×│
│
│(中小学、幼托机│
│
│
│
│
│
│
│
│
│
│
│ │ │
│
│构)
│
│
│
│
│
│
│
│
│
│
│
│ │ │
├──┼────────┼──┼──┼──┼──┼──┼──┼──┼──┼──┼──┼──┼─┼─┤
│ 7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 │√ │√ │√ │√ │√ │○ │× │○ │× │× │×│×│
│
│设施
│
│
│
│
│
│
│
│
│
│
│
│ │ │
├──┼────────┼──┼──┼──┼──┼──┼──┼──┼──┼──┼──┼──┼─┼─┤
│ 8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 │√ │√ │√ │√ │○ │× │× │× │× │× │×│×│
│
│(青少年和老年活│
│
│
│
│
│
│
│
│
│
│
│ │ │
│
│动室、文化馆等)│
│
│
│
│
│
│
│
│
│
│
│ │ │
├──┼────────┼──┼──┼──┼──┼──┼──┼──┼──┼──┼──┼──┼─┼─┤
│ 9 │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 │√ │× │√ │○ │× │× │× │× │× │×│○│
├──┼────────┼──┼──┼──┼──┼──┼──┼──┼──┼──┼──┼──┼─┼─┤
│ 10 │居住小区医疗卫生│√ │√ │√ │× │√ │○ │× │× │× │× │× │×│×│
│
│设施(卫生站、街│
│
│
│
│
│
│
│
│
│
│
│ │ │
│
│道医院、养老院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居住小区市政公用│√ │√ │√ │√ │√ │√ │√ │○ │√ │○ │√ │×│○│
│
│设施(含出租汽车│
│
│
│
│
│
│
│
│
│
│
│ │ │
│
│站)
│
│
│
│
│
│
│
│
│
│
│
│ │ │
├──┼────────┼──┼──┼──┼──┼──┼──┼──┼──┼──┼──┼──┼─┼─┤
│ 12 │居住小区行政管理│√ │√ │√ │○ │√ │√ │○ │× │○ │× │○ │×│×│
│
│设施(派出所、居│
│
│
│
│
│
│
│
│
│
│
│ │ │
│
│委会等)
│
│
│
│
│
│
│
│
│
│
│
│ │ │
├──┼────────┼──┼──┼──┼──┼──┼──┼──┼──┼──┼──┼──┼─┼─┤
│ 13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 │√ │○ │○ │○ │√ │○ │× │○ │× │× │×│×│
│
│理、加工场
│
│
│
│
│
│
│
│
│
│
│
│ │ │
├──┼────────┼──┼──┼──┼──┼──┼──┼──┼──┼──┼──┼──┼─┼─┤
│ 14 │小型农贸市场
│× │√ │○ │× │× │√ │○ │× │○ │× │× │×│○│
├──┼────────┼──┼──┼──┼──┼──┼──┼──┼──┼──┼──┼──┼─┼─┤
│ 15 │小商品市场
│× │√ │○ │○ │○ │√ │○ │× │○ │× │× │×│○│
├──┼────────┼──┼──┼──┼──┼──┼──┼──┼──┼──┼──┼──┼─┼─┤
│ 16 │居住区级以上(含│× │√ │√ │√ │√ │√ │○ │× │× │× │× │×│×│
│
│居住区级、下同)│
│
│
│
│
│
│
│
│
│
│
│ │ │
│
│行政办公建筑
│
│
│
│
│
│
│
│
│
│
│
│ │ │
├──┼────────┼──┼──┼──┼──┼──┼──┼──┼──┼──┼──┼──┼─┼─┤
│ 17 │居住区级以上商业│× │√ │√ │√ │× │○ │○ │× │○ │× │× │×│×│
│
│服务设施
│
│
│
│
│
│
│
│
│
│
│
│ │ │
├──┼────────┼──┼──┼──┼──┼──┼──┼──┼──┼──┼──┼──┼─┼─┤
│ 18 │居住区级以上文化│× │○ │○ │○ │√ │× │× │× │× │× │× │×│×│
│
│设施(图书馆、博│
│
│
│
│
│
│
│
│
│
│
│ │ │
│
│物馆、美术馆、音│
│
│
│
│
│
│
│
│
│ │
│ │ │
│
│乐厅、纪念性建筑│
│
│
│
│
│
│
│
│
│
│
│ │ │
│
│等)
│
│
│
│
│
│
│
│
│
│
│
│ │ │
├──┼────────┼──┼──┼──┼──┼──┼──┼──┼──┼──┼──┼──┼─┼─┤
│ 19 │居住区级以上娱乐│× │○ │○ │√ │× │○ │× │× │○ │× │× │×│×│
│
│设施(影剧院、游│
│
│
│
│
│
│
│
│
│
│
│ │ │
│
│乐场、俱乐部、舞│
│
│
│
│
│
│
│
│
│
│
│ │ │
│
│厅、夜总会)
│
│
│
│
│
│
│
│
│
│
│
│ │ │
├──┼────────┼──┼──┼──┼──┼──┼──┼──┼──┼──┼──┼──┼─┼─┤
│ 20 │居住区级以上体育│× │○ │× │× │√ │√ │× │× │× │× │× │×│○│
│
│设施
│
│
│
│
│
│
│
│
│
│
│
│ │ │
├──┼────────┼──┼──┼──┼──┼──┼──┼──┼──┼──┼──┼──┼─┼─┤
│ 21 │居住区级以上医疗│× │○ │○ │× │√ │○ │× │× │× │× │× │×│×│
│
│卫生设施
│
│
│
│
│
│
│
│
│
│
│
│ │ │
├──┼────────┼──┼──┼──┼──┼──┼──┼──┼──┼──┼──┼──┼─┼─┤
│ 22 │特殊病院(精神病│× │× │× │× │○ │× │× │× │× │× │× │×│○│
│
│院、传染病院)-│
│
│
│
│
│
│
│
│
│
│
│ │ │
│
│-需单独选址
│
│
│
│
│
│
│
│
│
│
│
│ │ │
├──┼────────┼──┼──┼──┼──┼──┼──┼──┼──┼──┼──┼──┼─┼─┤
│ 23 │办公建筑、商办综│× │○ │○ │√ │○ │○ │× │× │○ │× │× │×│×│
│
│合楼
│
│
│
│
│
│
│
│
│
│
│
│ │ │
├──┼────────┼──┼──┼──┼──┼──┼──┼──┼──┼──┼──┼──┼─┼─┤
│ 24 │一般旅馆
│× │○ │○ │√ │○ │√ │× │× │○ │× │× │×│×│
├──┼────────┼──┼──┼──┼──┼──┼──┼──┼──┼──┼──┼──┼─┼─┤
│ 25 │旅游宾馆
│× │○ │○ │√ │○ │○ │× │× │× │× │× │×│×│
├──┼────────┼──┼──┼──┼──┼──┼──┼──┼──┼──┼──┼──┼─┼─┤
│ 26 │商住综合楼
│× │√ │√ │√ │○ │○ │× │× │× │× │× │×│×│
├──┼────────┼──┼──┼──┼──┼──┼──┼──┼──┼──┼──┼──┼─┼─┤
│ 27 │高等院校、中等专│× │× │× │× │√ │√ │× │× │× │× │× │×│×│
│
│业学校
│
│
│
│
│
│
│
│
│
│
│
│ │ │
├──┼────────┼──┼──┼──┼──┼──┼──┼──┼──┼──┼──┼──┼─┼─┤
│ 28 │职业学校、技工学│× │○ │○ │○ │√ │√ │○ │× │○ │× │× │×│×│
│
│校、成人学校和业│
│
│
│
│
│
│
│
│
│
│
│ │ │
│
│余学校
│
│
│
│
│
│
│
│
│
│
│
│ │ │
├──┼────────┼──┼──┼──┼──┼──┼──┼──┼──┼──┼──┼──┼─┼─┤
│ 29 │科研设计机构
│× │○ │○ │○ │√ │√ │× │× │× │× │× │×│×│
├──┼────────┼──┼──┼──┼──┼──┼──┼──┼──┼──┼──┼──┼─┼─┤
│ 30 │对环境基本无干扰│× │○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
│
│
│
│
│
│ │ │
├──┼────────┼──┼──┼──┼──┼──┼──┼──┼──┼──┼──┼──┼─┼─┤
│ 31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 │×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
│
│
│
│
│
│ │ │
├──┼────────┼──┼──┼──┼──┼──┼──┼──┼──┼──┼──┼──┼─┼─┤
│ 32 │对环境有严重干扰│× │× │× │× │× │× │× │√ │× │× │× │×│×│
│
│、污染的工厂
│
│
│
│
│
│
│
│
│
│
│
│ │ │
├──┼────────┼──┼──┼──┼──┼──┼──┼──┼──┼──┼──┼──┼─┼─┤
│ 33 │普通储运仓库
│× │× │× │× │× │√ │○ │× │√ │× │○ │×│×│
├──┼────────┼──┼──┼──┼──┼──┼──┼──┼──┼──┼──┼──┼─┼─┤
│ 34 │危险品仓库
│× │× │× │× │× │× │× │× │× │√ │× │×│×│
├──┼────────┼──┼──┼──┼──┼──┼──┼──┼──┼──┼──┼──┼─┼─┤
│ 35 │农、副、水产品批│× │× │× │× │× │√ │○ │× │√ │× │× │×│×│
│
│发市场
│
│
│
│
│
│
│
│
│
│
│
│ │ │
├──┼────────┼──┼──┼──┼──┼──┼──┼──┼──┼──┼──┼──┼─┼─┤
│ 36 │社会停车场、库 │× │○ │○ │√ │○ │√ │√ │○ │√ │× │√ │×│○│
├──┼────────┼──┼──┼──┼──┼──┼──┼──┼──┼──┼──┼──┼─┼─┤
│ 37 │加油站
│× │○ │○ │○ │○ │√ │√ │× │√ │× │√ │×│○│
├──┼────────┼──┼──┼──┼──┼──┼──┼──┼──┼──┼──┼──┼─┼─┤
│ 38 │汽车修理、专业保│× │× │× │× │× │√ │√ │× │√ │× │√ │×│×│
│
│养场和机动车训练│
│
│
│
│
│
│
│
│
│
│
│ │ │
│
│场
│
│
│
│
│
│
│
│
│
│
│
│ │ │
├──┼────────┼──┼──┼──┼──┼──┼──┼──┼──┼──┼──┼──┼─┼─┤
│ 39 │客、货运公司站场│× │× │× │× │× │√ │√ │× │√ │× │√ │×│×│
├──┼────────┼──┼──┼──┼──┼──┼──┼──┼──┼──┼──┼──┼─┼─┤
│ 40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 │× │× │× │× │√ │√ │× │√ │× │○ │×│×│
│
│品场
│
│
│
│
│
│
│
│
│
│
│
│ │ │
├──┼────────┼──┼──┼──┼──┼──┼──┼──┼──┼──┼──┼──┼─┼─┤
│ 41 │污水处理厂、殡仪│× │× │× │× │× │× │× │√ │○ │○ │√ │×│○│
│
│馆、火葬场
│
│
│
│
│
│
│
│
│
│
│
│ │ │
├──┼────────┼──┼──┼──┼──┼──┼──┼──┼──┼──┼──┼──┼─┼─┤
│ 42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 │× │× │× │√ │○ │○ │√ │○ │√ │×│○│
└──┴────────┴──┴──┴──┴──┴──┴──┴──┴──┴──┴──┴──┴─┴─┘
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
│
区位│
城 区 内
│
城 区 外
│
│
├───────┬───────┼──────────┤
│
建筑容量│
一环
│
一环
│
乡镇
│
│
│
以内地区
│
以外地区
│
│
│
类型├───┬───┼───┬───┼────┬─────┤
│
│ D │ FAR │ D │ FAR │ D │
FAR │
├──────────────┼───┼───┼───┼───┼────┼─────┤
│低层独立式住宅
│ │ │ 20% │
0.40 │
├──────────────┼───┼───┼───┼───┼────┼─────┤
│低层连排式住宅
│ │ 35% │ 0.9 │ 30% │
0.8 │
├──────────┬───┼───┼───┼───┼───┼────┼─────┤
│居住建筑
│多层 │ 28% │ 1.65 │ 25% │ 1.6 │ 24% │
1.6 │
│(含酒店式公寓)
├───┼───┼───┼───┼───┼────┼─────┤
│
│高层 │ 24% │ 4.0 │ 22% │ 3.5 │ 21% │
3.0 │
├──────────┼───┼───┼───┼───┼───┼────┼─────┤
│商贸、办公(含旅馆、│多层 │ 40% │ 2.5 │ 35% │ 2.2 │ 35% │ 2.0 │
│公寓式办公)
├───┼───┼───┼───┼───┼────┼─────┤
│
│高层 │ 35% │ 6.0 │ 32% │ 5.5 │ 30% │
5.0 │
├──────────┼───┼───┼───┼───┼───┼────┼─────┤
│大型超市
│-
│ 50% │ 3.0 │ 45% │ 2.5 │ 45% │
2.2 │
├──────────┼───┼───┼───┼───┼───┼────┼─────┤
│工业建筑
│低层 │ │ 35% │ 0.5 │ 30% │
0.4 │
│(一般通用厂房)仓储├───┼───┼───┼───┼───┼────┼─────┤
│建筑
│多层 │ │ 30% │ 0.8 │ 30% │
0.8 │
│
├───┼───┼───┼───┼───┼────┼─────┤
│
│高层 │ │ 25% │ 1.0 │ 25% │
1.0 │
├──────────┼───┴───┴───┴───┴───┴────┴─────┤
│公共绿地
│按照建设部《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
│
└──────────┴──────────────────────────────┘
注:
1、D--建筑密度,FAR-建筑容积率,两者不宜同时取最大值;
2、本表仅适用于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单一基地;
3、本表规定的指标为上限,但工业建筑为下限。
表三:
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
│
建筑类型
│
计算单位
│ 自行车 │
小型汽车
│
├─────┬──────────┼───────────┼─────┼───────┤
│旅馆
│三星及以上星级
│车位/客房
│0.3
│0.5
│
│
├──────────┼───────────┼─────┼───────┤
│
│其他星级宾馆
│车位/客房
│0.2
│0.4
│
│
├──────────┼───────────┼─────┼───────┤
│
│普通旅馆
│车位/客房
│0.1
│0.3
│
├─────┼──────────┼───────────┼─────┼───────┤
│办公
│行政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2
│1.2
│
│建筑
├──────────┼───────────┼─────┼───────┤
│
│商务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1
│0.8
│
│
├──────────┼───────────┼─────┼───────┤
│
│工业类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0.5
│0.5
│
├─────┴──────────┼───────────┼─────┼───────┤
│商业零售
│车位/100㎡建筑面积
│4
│0.8
│
├────────────────┼───────────┼─────┼───────┤ │餐饮、娱乐
│车位/100㎡建筑面积
│2
│3
│
├─────┬──────────┼───────────┼─────┼───────┤
│市场
│批发交易市场
│车位/100㎡建筑面积
│6
│0.6
│
│
├──────────┼───────────┼─────┼───────┤
│
│超市(农贸市场)
│车位/100㎡建筑面积
│10
│1
│
├─────┴──────────┼───────────┼─────┼───────┤
│医院
│车位/100㎡建筑面积
│1.2
│0.8
│
├────────────────┼───────────┼─────┼───────┤
│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
│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5~1
│
├─────┬──────────┼───────────┼─────┼───────┤
│体育
│一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20
│4
│
│场馆
├──────────┼───────────┼─────┼───────┤
│
│二类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
│12
│2.5
│
├─────┴──────────┼───────────┼─────┼───────┤
│电影院
│车位/100座
│10
│4
│
├────────────────┼───────────┼─────┼───────┤
│公园、风景区、游览场所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5
│10
│
├────────────────┼───────────┼─────┼───────┤
│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
│车位/1000高峰旅客数
│30
│25
│
├─────┬──────────┼───────────┼─────┼───────┤
│学校
│中小学校
│车位/100名师生
│50(中学)│0.4
│ │
│
│
│15(小学)│
│
│
├──────────┼───────────┼─────┼───────┤
│
│大专院校
│车位/100名师生
│50
│5
│
├─────┼──────────┼───────────┼─────┼───────┤
│工业
│单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建筑面积
│
│0.1
│
│
├──────────┼───────────┼─────┼───────┤
│
│多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建筑面积
│
│0.2
│
├─────┼──────────┼───────────┼─────┼───┬───┤
│住宅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户
│1
│1
│铜陵路│
│
├──────────┼───────────┼─────┼───┤、临泉│
│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2
│0.25 │路、潜│
│
├──────────┼───────────┼─────┼───┤山路、│
│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户
│2
│0.5 │望江路│
│
│村民)
│
│
│
│合围范│
│
│
│
│
│
│围内 │
│
├──────────┼───────────┼─────┼───┼───┤
│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120㎡
│1
│1
│铜陵路│
│
├──────────┼───────────┼─────┼───┤、临泉│
│
│经济适用房
│车位/120㎡
│2
│0.25 │路、潜│
│
├──────────┼───────────┼─────┼───┤山路、│
│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120㎡
│2
│0.5 │望江路│ │
│村民)
│
│
│
│合围范│
│
├──────────┼───────────┼─────┼───┤围以外│
│
│别墅
│车位/120㎡
│1
│1.5 │
│
│
├──────────┼───────────┼─────┼───┼───┤
│
│普通住宅(含公寓)│车位/户
│1
│1
│新区(│
│
├──────────┼───────────┼─────┼───┤滨湖新│
│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2
│0.25 │区、政│
│
├──────────┼───────────┼─────┼───┤务区、│
│
│拆迁恢复房(市政工程│车位/户
│2
│0.5 │三大开│
│
│村民)
│
│
│
│发区)│
│
├──────────┼───────────┼─────┼───┤
│
│
│别墅
│车位/户
│1
│1.5 │
│
└─────┴──────────┴───────────┴─────┴───┴───┘
上述各项指标均为下限。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建筑容积率(容积率)
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
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3、低层建筑
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4、多层建筑
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
5、高层建筑
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6、公寓式办公建筑
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有独立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7、办公建筑
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8、商业建筑
指综合百货商店、商场、经营各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和批发商店,以及饮食等服务业的建筑。
9、商住综合楼
指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建筑。
10、商办综合楼
指商业和办公混合的建筑。
11、汽车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2、公寓式酒店
指按公寓式(单元式)分隔出租的酒店,按旅馆建筑处理。
13、酒店式公寓
指按酒店式管理,可按单元式出租、出售的公寓,满足公共建筑的消防要求,允许少量(30%以内)单元降低日照要求,可按居住建筑处理。
14、居室
卧室、起居室(俗称厅)。
15、道路红线
一般指城市支路以上的道路边界线。
16、绿线
指城市各类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红线外防护或景观绿地、生态廊道等边界线。
17、蓝线
指河流、湖泊等水域与防护设施用地边界线。
18、主朝向
条式建筑以垂直长边的方向为主要朝向,点式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南北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内(不含45度)】
19、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等)。
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A、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B、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8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C、向公众开放绿地、广场,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D、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E、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性质。
附录二: 计算规则
1、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计算。对高度在2.2米以下(含2.2米)的设备层,可不计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
2、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5米的不计。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办公建筑层高不宜超过3.9米。超出部分在核算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时按其层高折算增加面积指标,但发证面积不计其增加值。住宅局部共享空间及办公共享空间不计增加面积指标。
(3)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5米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A’=K×A
式中:A’-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4)市政设施用地选址确有困难的,可在一环以内的建筑基地内,设置为地区服务的市政公用设施(如变电站、电话局等)。设置在拟建建筑物内的,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的建筑面积;单独设置的,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但在计算建筑密度时,必须计入该设施占地面积。
(5)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按照表二中商业、办公建筑的建筑密度指标规定执行。高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应至少占总建筑面积的10%,不足10%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按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多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多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6)高、多层民用建筑底层设架空层用作通道、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设施等公共用途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但应计入总建筑面积。架空层不应围合封闭改作他用或出售、出租。
(7)建设基地范围内,有部分用地被划入规划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且上述道路用地是建设单位负责拆迁并无偿提供作城市道路用地的,则可适当增加允许建造的建筑面积。
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已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建设基地,如后来因规划道路红线调整造成建设基地面积缩小的,其已批准的建筑面积允许不变。
3、建筑基地面积计算
(1)建筑基地边界
建筑基地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限定在单个街坊范围以内。建筑基地四至边界应以城市道路、河流等自然边界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界为界限。
街坊内建设用地性质不同类的,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细分地块。
(2)建筑基地面积
建筑基地面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划定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
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的用地,主要包括: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和居住小区以上级公共绿地;独立的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如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独立的市政设施用地,如10KV以上变电站、污水泵站等;城市规划划定的有关控制线范围内的用地;城市道路用地。
中心城范围内,由开发单位实施的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总面积的50%可以纳入建筑基地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应不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原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20%。
4、建筑间距计算
(1)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的最小的垂直距离。
(2)计算日照间距的建筑外墙面应该是建筑的主墙面。建筑北侧允许有每处不超过3.6米宽的、1.5米进深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阳台等),但凸出部分累计总长度不超过主墙面总长度的1/4。建筑南侧有两个居室以上的户型,允许的一个房间突出主墙面(含封闭式阳台),但凸出部分不得超过1.5米。
(3)坡度大于36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应分别自屋脊线与屋檐取最不利点计算。
(4)建筑后退基地边界地距离和建筑间距应同时符合规定。因基地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符合规定的,经与相邻地块产权人协议并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在确保满足建筑间距的条件下,可适当缩减基地边界后退距离,但必须符合消防规定。
5、建筑高度计算
(1)本规则仅适用于确定建筑间距、退界距离和后退道路时的建筑高度计算。其他规定对建筑高度有限制的(如机场、气象台、微波通道、安全保密、视线分析等),按建筑物的最高点计算。
(2)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其计算建筑间距后应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6度(含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其计算建筑间距后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
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3)间距系数法在计算中,室内、外高差采用0.45米。如实际室内、外高差小于或大于0.45米,计算间距时应对其差值作相应加、减。
(4)建筑退让距离:本规定所指退让距离为建筑计算建筑面积部分最外侧墙面至道路红线或相邻边界线的距离。
6、城市道路交口视距按下表确定切角线道路视距切角线控制表
┌─────┬────────┬────────┬────────┬────────┐
│
│
快
│
主
│
次
│
支
│
├─────┼────────┼────────┼────────┼────────┤
│
快
│
立交
│
立交(25)
│
│
│
├─────┼────────┼────────┼────────┼────────┤
│
主
│
立交(25)
│
立交(20)
│
│
│
├─────┼────────┼────────┼────────┼────────┤
│
次
│
│
│
│
│
├─────┼────────┼────────┼────────┼────────┤
│
支
│
│
│
│
│
└─────┴────────┴────────┴────────┴────────┘
当交角≤30°时,切角线增加5m。
附录三: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1、日照分析是指: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高层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建筑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而委托设计单位对拟建高层建筑进行日照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日照分析报告》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规划设计方案调整导致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改变的,应随调整方案重新报送《日照分析报告》。
2、《日照分析报告》应当由具备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日照分析应当采用通过建设部鉴定的日照分析软件或行业标准方法。
3、日照分析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教学楼、宿舍等建筑(以下简称文教卫生建筑)。
4、日照分析应当保证受遮挡建筑主要朝向窗户的日照有效时间,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做日照分析。
条式建筑以垂直长边的方向为主要朝向,点式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南北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内(不含45度)〕。
居住建筑一户住宅的主要朝向有两个以上居室受遮挡的,最少应有一个居室满足日照有效时间规定;一个居室有几个朝向的窗户的,其主要朝向的窗户应满足日照有效时间规定,其他朝向的窗户不做日照分析。
休(疗)养院的病房、疗养室和幼儿园、托儿所的活动室、卧室以及中、小学的教室,保证日照时间的窗户是指主要朝向的窗户。
5、计算基准面按以下规则确定:(见附图一、二)
(一)一般窗户以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
(二)转角直角窗户、转角弧形窗户;凸窗等,一般以居室窗洞开口为计算基准面。
(三)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也未封窗的凸阳台,以居室窗户的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对阳台顶板所产生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
(四)两侧或一侧有分户隔板的凸阳台,凹阳台以及半凹半凸阳台,以阳台栏杆面与外墙相交的墙洞口为计算基准面。
6、相邻建筑日照分析范围的确定
(一)日照分析范围分为:遮挡建筑(指拟建高层建筑)的影响范围(位于遮挡建筑的北侧)和影响被遮挡建筑的分析范围(位于被遮挡建筑的南侧)。
1、拟建高层建筑的影响范围和被遮挡建筑的确定:
⑴南面界线为与拟建高层建筑平面外截的大寒日8时及16时太阳方位角(57°)控制线,北面界线为拟建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最大不超过100米;东面、西面界线为遮挡建筑高度的0.5倍,最大不超过50米,最小不小于30米。
⑵在上述阴影范围内,确定须进行日照分析的被遮挡建筑(指日照标准所规定的居住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当被遮挡建筑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界线内时,界线内的各套住宅需考虑。见附图三)。
⑶上述阴影范围以外的建筑不进行日照分析。
2、遮挡建筑的范围和遮挡建筑的确定:
⑴以已经确定的被遮挡建筑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可能对其产生遮挡的建筑。北面界线为与被遮挡建筑平面外截的大寒日8时及16时的太阳方位角(57°)控制线,南面界线为最高遮挡建筑高度的1.0倍,最大不超过100米;东面、西面界线为最高遮挡建筑高度的0.5倍,最大不超过50米,最小不小于30米;当南侧遮挡建筑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界限内时,需考虑(见附图四)。
⑵在上述范围内,采用本款第1条提出的规则,对于高层建筑按照各自影响范围排除对被遮挡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遮挡建筑的具体对象;多层、低层建筑通过正向获得日照,按照规划已审批的间距(间距不规则时取最小值)为半径的扇形阴影范围排除对被遮挡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遮挡建筑的具体对象。
(二)在日照分析范围内,为维护相邻地块业主的开发权益,拟建建筑(小区)周边为尚未进行规划的地块时,应进行模拟叠加分析。
1、拟建建筑(小区)北侧为规划居住、教育、卫生用地时,应当对规划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2、拟建建筑(小区)东、西两侧为规划居住用地且无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可对该地块采用镜向布置或按规划布置对拟建建筑进行综合日照分析;
3、分析范围内的在建建筑、已批待建建筑、应纳入日照分析范围。
7、分析要求
(一)日照分析建模的主体建筑为该建筑的主体框架。其屋顶的附属构筑物如构架、挑檐、屋顶电梯机房(截面小于8×8米、高度在6米以内)、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6度)等均不参与建模。
(二)建筑自身阳台、隔板、遮阳板、分户隔板等对窗户的日照遮挡属建筑自身遮挡,不属于其它建筑的日照遮挡,可忽略不计。
(三)除高度大于等于4米的旧建筑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它围墙不作为遮挡建筑;
(四)违法建设不纳入日照分析范围。
(五)日照分析时,应先分析被遮挡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再分析拟建高尽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以便作出对比,明确遮挡影响,并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六)现状已不满足日照标准的窗户,无须再分析拟建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
(七)日照的有效时间是指累计日照时间。
(八)日照分析结果误差在6分钟以内视为合理误差。
8、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日照分析资料
(一)覆盖所有遮挡、被遮挡建筑范围的测绘电子地形图。
(二)拟建建筑的总平面图和平、立、剖面图的CAD电子文件(附有建筑坐标、±0标高和屋顶标高)。
(三)已确定的遮挡、被遮挡建筑的平面图(附有详细的窗位尺寸)、±0标高、各层层高等。
9、日照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基本情况(委托方、受托方、项目名称等)。
(二)计算出被遮挡建筑每一个分析窗位在拟建建筑(小区)建设前和建设后的日照时间,列出日照时间表。
(三)日照分析图、表及说明。
(四)相关资料。
(五)资料来源及提供资料的单位应在日照分析报告中注明。
10、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对报送的日照分析结果及其附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否则,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后果。
11、拟建建筑影响现状建筑,并导致少数住户日照标准低于规定要求时,建设单位可以采用补偿或置换的方式与受影响住户达成协议,并将其作为方案报审的附加材料,否则应当修改规划设计方案。
第五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如果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大专)
“几多欣喜几多梦,几多失落几多愁”。来到了大学后,我才真正发现,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12年寒窗苦读的终结。而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欣喜,因为我来到了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我的大学梦。我失落因为我并没有体验到理想中大学的生活。大学,没有让我感受到无忧无虑,却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匆匆忙忙。所以,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却有被沉浸在思考之中。
将来会怎样:“将来会怎样,我将如何度过我的大学生活?”同时,还必须睁大自己的眼睛,审视现实的大学与专业。
大学里,我们需要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培养和建立独立生活的能力:更需要明确和巩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最直观的就是要为毕业后自己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大学生活中,如何能切实有效地去实现以上要求呢?这就需要我们尽早为自己作一个系统的规划。一下就是我对自己的规划:
在大学三年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们都说:“优秀的人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良好的习惯而已”。可见,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能使我们的学习和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李开复先生说过:“不要把花钱泡吧,逛街,谈恋爱当成大学的主题,除非你的家庭非常阔绰,不过尚有普通家庭的学子,如果你也把这当成你大学生活的主要方式,那你就真的玩完了。”来到大学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在校期间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如图书馆,图书馆里面藏的不是书,而是一书架一书架的金砖。图书馆或许会有一本书会改变你的择业方向。甚至改变你预备将来拿死工资的糊涂人生,这不是玩笑。无论怎样的大学。绝不会拿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闲书来滥竽充数,一本书一实物价值计算大概是3-100元,而里面的知识积累用起来绝对比这多得多。一般图书馆藏书至少也有几十万册,你经常泡在图书馆,几年下来,你就赚大了。
在我们刚进入大学时,由于生活时空闲发生了很大心态变化,由见识,交往,活动较为狭窄的天地进入了一个见识较为广博,交往范围较为宽阔的天地;由上课,作业,考试i均为老师统一安排的环境转化为需要自己来设计和安排的自觉空间。,此时我们有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有着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彷徨及迷惑。这时,尽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目标。为了配合专业学习和丰富生活,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
在大学,不仅要好好学习,有必要的话最好去尝试干兼职,你所换来的不仅仅是老板扣扣索索的几十元、几百元。最重要的是你尝试到了这个社会有多么的残酷,想赚钱是多么的幸苦。但学业是最重要的,参加这些活动和社会实践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在大一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之后,大二时,大学的概念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具体,我们也已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这时是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全面展开和深化的时期。这时我们不再像大一时那样盲目和不适应,自己的未来目标也开始渐渐形成,这是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分水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合理的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读啊保证学习态度,明确专业方向后积极进行职业定向,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多学一些其他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规律,讲究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科学的运筹学习时间发挥它的最佳效用。在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上,分清主次,优先掌握基础的,带规律性的,应用价值大的专业知识,兼顾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上注意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制定自学、复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有条有理,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初次之外,还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替自己未来的工作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提高自己应付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三是大学三年的最后一年,是大学时期的准不也阶段。这时我们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上有了一定提升,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生观大致定型。个体基本稳定下来。这时应该及时调整自我适应社会,善于抓住信息。
为了在大学期间能更好的完成学业,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我们现在就应该为以后三年的大学生活作一个总体规划,并去实现这个规划中的每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