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章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ppt.Convertor
第八章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包装的起源、概念和作用
包装起源于原始人对食物的贮运,到人类社会有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时,包装逐渐成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活离不开包装,而现代包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发达国家,包装业总产值约占GDP的2%,全球的包装工业总产值为3.45亿欧元,在所有的包装产品中,食品类的比例高达50%.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食品质量和卫生,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提高货架期和商品价值。在食品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食品包装已形成集先进技术、材料、设备为一体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食品加工、运输、销售及家庭使用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二、食品包装原料的不安全因素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基本要求
现代食品包装技术无疑可大大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提高食品的美观性和商品价值。但是,由于使用了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如玻璃、陶瓷、搪瓷、金属、纸、橡胶以及塑料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对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基本要求: 除了要适合食品的耐冷冻、耐高温、耐油脂、防渗漏、抗酸碱、防潮、保香、保色、保味等性能外,特别要注意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即不能香食品中释放有害物质,不与食品中营养成分发生反应。
包装对产品的保护性:物理保护,隔、防、阻;化学性防护,抗氧化、变色、老化、腐蚀、污染;生物性保护;其他,防盗、防伪.第二节 纸及其制品
纸或纸基材料构成的包装材料,因其成本低、易获得、易回收等优点,在现代化的包装工业体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纸及其制品作为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用量越来越大。
纸及其制品的主要特定:加工性能良好、印刷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便于复合加工,卫生安全性好,且原料来源广泛,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品种多样、成本低廉、重量较轻、便于运输、废弃物可回收利用,无白色污染鞥等。
一、常用的纸及其纸制品
常用的食品包装用纸有牛皮纸、羊皮纸和防潮纸等。牛皮纸主要用于外包装;羊皮纸可用于奶油、糖果、茶叶等食品的包装;防潮纸又称涂蜡纸,主要用于新鲜蔬菜等食品的包装。
纸板:常用的纸板有黄纸板、箱纸板、瓦楞纸板、白纸板等。
纸容器:指纸袋、纸盒、纸杯、纸箱、纸桶等容器。它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销售包装,另一类用于运输包装。
纸复合罐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食品包装。由于选用了高性能的纸板、金属薄层衬里及树脂薄膜,使复合罐密封性能有所提高,多用于粉状、颗粒状干食品或浓缩果汁、酱类的包装。
二、食品包装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纯净的纸是无毒、无害的,但由于原材料受到污染,或经过加工处理,纸中通常会有一些杂质、细菌和某些化学残留物,从而影响包装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包装纸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造纸原料中的污染物 ;
2、造纸过程中添加的助剂残留,包括施胶剂(防渗),填料,漂白等;
3、包装纸在涂蜡、荧光增白处理过程中,使其含有较多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和荧光增白化学污染物 ;
4、彩色颜料污染 ;
5、成品纸表面的微生物及微尘杂质污染。
三、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包装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制纸原料、添加物、油墨等有关。
1, 制纸原料
制纸原料主要有木浆、草浆、棉浆等。由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等,因此在制纸原料中含有害物质,有的害掺有一定比列的回收废纸,铅、镉、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仍留在纸浆中。
2, 添加物
制纸中所用的添加物有亚硫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碳酸钙,硫酸铝、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松香、防霉剂等,这些物质残留将对食品造成污染,此外,为了使纸增白,在纸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这种增白剂是一种致癌物。
3.油墨
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包装印刷专用油墨,一般工业印刷用油墨所用颜料及溶剂等还缺乏具体的卫生要求。油墨中含有铅、镉等有害元素及甲苯、二甲苯及多氯联苯等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与食品接触,可对食品造成污染。另外,回收纸的再利用和机械设备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第三节 塑料制品
塑料是以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再加入一些用来改善性能的各种添加剂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它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是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包装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物质进行应用,大多数塑料材料可达到食品包装材料对卫生安全性的要求,但仍存在着不少影响食品的不安全因素。
一、塑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塑料中有还物资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树脂本身有一定的毒性; 树脂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 3 塑料包装容器表面的微尘杂质及微生物的污染; 塑料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带来的危害; 5 塑料回收料在利用吸附着的一些污染物和添加的色素可造成食品的污染。
二、塑料制品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聚乙烯(Polyethlene, PE)
聚乙烯是乙烯的聚合物,为半透明和不透明的固体物质。聚乙烯塑料本身是一种无毒材料,其污染物主要包括聚乙烯中的单体乙烯、低分子量聚乙烯、添加剂残留以及回收制品污染物。
2、聚丙烯(Polyropyrene,PP)
聚丙稀由丙烯聚合而成,属于长直链聚烷烃类。一般认为聚丙稀较安全,其安全性高于聚乙烯塑料。聚丙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问题主要使回收再利用品,与聚乙烯塑料类似。
3、聚氯乙稀(PVC)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再加以增塑剂、稳定剂等加工制成。聚氯乙烯树脂本身是一种无毒聚合物,但其原料单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同时还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它在肝脏中可形成氧化氯乙烯,具有强烈的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肿瘤。因此,聚氯乙烯塑料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残留的氯乙烯单体、降解产物以及添加剂的溶出造成的食品污染。工程用PVC常含重金属化合物的稳定剂,如铅、镉、二丁基锡等.4、聚苯乙烯(PS)
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聚合而成。聚苯乙烯树脂本身无味、无臭、无毒、不易生长霉菌。其安全性问题主要是单体苯乙烯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的残留。
5、复合薄膜
复合薄膜是塑料包装发展的方向。复合薄膜的突出问题是黏合剂,目前采用的黏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改性聚丙烯直接复合,它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另一种是采用黏合剂黏合,大多采用聚氨酯型黏合剂,这种黏合剂中含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这种薄膜经蒸煮会使TDI迁移到食品中并水解产生具有致癌性的2,4-二氨基甲苯。6,其他
如聚偏二氯乙烯(PVDC),丙烯睛共聚塑料,聚碳酸酯树脂(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聚氰胺树脂(热固型)等.三、塑料添加剂的选用
塑料添加剂对于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稳定剂
稳定剂是防止塑料制品在空气中长期受光的作用,或长期在较高温度下降解的一类物质。稳定剂主要有硬脂酸锌盐、铅盐、钡盐、镉盐等,但铅盐、钡盐、镉盐对人体危害较大,食品包装材料一般不用这类稳定剂。锌盐稳定剂在许多国家都允许使用,其用量规定为1%~3%。
2、增塑剂
增塑剂可以增加塑料制品的可塑性。增塑剂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等。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应用最广,毒性较低;磷酸酯类增塑剂中的已二酸二锌酯耐低温性较好。
3、其他
着色剂主要为染料及颜料;润滑剂主要是一些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类或脂肪酸酯类;抗氧化剂一把为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抗静电剂有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等,毒性均较低。第四节 金属制品
金属包装容器十分普遍,入以铁、铝、铜不锈钢等为金属板、片加工成型的桶、罐、管、盘、壶、锅等,以及以金属(主要为铝箔)制作的复合材料容器。此外,还有银制品、铜制品和锌制品等。
与其他材料相比,金属包装材料的容器具有以下优点:
1、优良的阻隔性能;
2、优良的机械性能;
3、方便性好;
4、表面装饰性好;
5、废弃物容易处理;
6、加工技术与设备成熟。它的缺点有以下两方面:
1、化学稳定性差;
2、经济性差。即价格较贵。
一、铁质食品容器
铁质制作的容器在食品中的应用较广,如烘盘及食品机械中的部件。铁质容器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1、白铁皮(俗称铅皮)镀有锌层,接触食品后锌会迁移至食品,国内曾有报道用镀锌铁皮容器盛装饮料而发生食品中毒的事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大部分是黑铁皮。
2、铁质工具不宜长期接触食品。
二、铝制食品容器
铝制品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在于铸铝和回收铝中的杂质。调查表明,精铝食具中金属溶出量明显低于回收铝食具,尤其是回收铝食具中铅的溶出量最大达170mg/L。可见,回收铝中的杂质和金属难以控制,易造成食品的污染。
铝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大脑、肝脏、骨骼、造血系统和细胞的毒性。临床研究证明,透析性脑痴呆症的发生与铝有关。长期接受含铝营养液的病人,可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变性。动物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病理现象。铝中毒是常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三、不锈钢食品容器
不锈钢用途广泛,型号较多,不同型号的不锈钢加入的铬、镍等金属的量有所不同。使用不锈钢食品容器时要注意其在受高温作用时,不锈钢中的镍会使容器表面呈现黑色,同时由于不锈钢食具传热快、温度会短时间升得很高,因而容易使食物中不稳定物质如色素、氨基酸、挥发性物质、淀粉等发生变性现象。同时,注意不能使不锈钢容器与酒精接触,以防镉、镍游离。第五节 玻
璃 玻璃是由硅酸盐、碱性成分(纯碱、石灰石、硼砂等)、金属氧化物等为原料,在1000~1500℃高温下熔融而成的固体物质。玻璃的种类很多,根据所用的原材料和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氧化铝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铅晶体玻璃、膨硅酸玻璃等。玻璃是一种惰性材料,无毒无味、化学性质极稳定、与绝大多内容物不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玻璃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从玻璃中溶出的迁移物。另外,在高档玻璃器皿中,如高脚酒杯往往添加铅化合物,一般可高达玻璃的30%,有可能迁移到酒或饮料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六节 橡胶制品、陶瓷和搪瓷
一、橡胶制品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两大类,橡胶制品常用作奶嘴、瓶盖、高压锅垫圈及输送食品原料、辅料、水的管道等。天然橡胶是以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长链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既不分解也不被人体吸收,一般认为是对人体无害,但由于加工的需要,加入的多种助剂,如促进剂、防老剂、填充剂等,给食品带来了不安全的问题。
合成橡胶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影响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单体和添加剂的残留。
橡胶加工时使用的促进剂有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铝等无机化合物,由于使用量均较少,因而较安全(除含铅的促进剂外)。有机促进剂有醛胺类如乌洛托品,能产生甲醛,对肝脏有毒性;硫脲类如乙撑硫脲有致癌性;秋兰姆类能与锌结合,对人体可产生危害;另外还有胍类、次磺酰胺类等,它们大部分具有毒性。防老剂中主要使用的有酚类和芳香胺类,大多数有毒性,而填充剂也是一类不安全因子。
二、陶瓷、搪瓷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陶瓷、搪瓷容器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制作过程中在坯体上涂的彩釉、瓷釉等引起的。釉料主要是由铅、锌、镉、锑、钡、铜、铬、钴等多种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组成,它们多为有害物质。当用搪瓷、陶瓷容器盛装酸性食品(如醋、果汁等)和酒时,这些物质容易溶出而迁移入食品,造成污染。据甘肃、广西、上海等省市调查,测定了600件搪瓷制品,主要有害金属的溶出量为铅0~1.3mg/L、镉0~2.2mg/L、锑0~1.1mg/L。第七节 容器内壁涂料
食品容器、工具及设备为防止腐蚀、耐浸泡等常需在其表面涂一层涂料。目前,中国允许食用的食品容器内壁涂料有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过氯乙烯涂料、有机硅防粘涂料、环氧酚醛涂料等。
美国杜邦公司不粘锅涂料:全氟辛酸铵
特富龙:氟塑料(塑料王)第八节 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迅猛发展。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食品包装的环保进程却没有跟上,致使许多产品因包装不符合国际标准而无缘参与国际竞争,失掉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因此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的环保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
2、发展绿色包装辅助材料与复合材料;
3、提高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清洁生产技术; 第八节 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方向
4、完善绿色材料与容器的法令法规;
5、制定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规划。
思考题
1,比较纸与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搪瓷制品等食品包装材料之间的安全性.2,谈谈你对塑料包装材料的认识及如何更环保.3.谈谈你对包装材料与容器发展方向的看法.
第二篇:国局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4月29日以第21号局令颁布了《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为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规定,现将执行中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我局职能分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代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药包材的注册审批(包括药包材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验收)、标准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为充分做好《办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经研究决定:从2000年12月1日起,我局和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按《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受理药包材的注册申请。
(一)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Ⅰ类药包材的注册申请,并按规定完成初审工作,合格后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审,复审合格后由我局核发《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以下简称“药包材注册证”)。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Ⅱ、Ⅲ类药包材注册申请,并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核发《药包材注册证》,并在15日内将完整资料(一份)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二)从2000年12月1日起,我局药品注册司开始受理进口药包材的注册申请(国内合资药品生产企业使用国外原厂家的药包材亦属此列)。申请须由国外药包材生产企业驻国内的办事机构或在中国的注册代理机构(必须是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合法机构)提出,按规定要求将申报资料报我局药品注册司,取得《进口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以下简称《进口药包材注册证》)后方可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港、澳、台地区生产的药包材申请向内地销售、使用的,参照本条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核发《药包材注册证》。
三、自2000年12月1日起,凡新开办药包材生产企业及已取得《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简称《药包材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增加生
产Ⅰ、Ⅱ、Ⅲ类药包材产品的,须按《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申报。获得《药包材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
(一)凡在2000年10月1日前取得《药包材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其《许可证》生产范围内所规定的药包材产品,我局将更换成《药包材注册证》。具体实施时间为:Ⅰ类药包材产品,生产企业应于2001年12月31日前提出换证申请,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初审合格后报我局。Ⅱ、Ⅲ类药包材产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在2002年12月31日底前完成换证工作,具体实施时间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安排。
(二)Ⅰ类药包材中的药用丁基橡胶瓶塞、塑料输液瓶(袋)、药用聚氯乙烯(PVC)硬片、药品包装用铝箔(PTP)产品,生产企业须于2001年3月31日前提出换证申请,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初审合格后报我局。
四、药包材注册按产品核、换发《药包材注册证》,一个产品为一张证书,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符合注册条件的为同一证。《药包材注册证》统一编号格式,Ⅰ类产品编号为:国药包字XXXXXXXX,Ⅱ、Ⅲ产品编号为:X(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简称)药包字XXXXXXXX;《进口药包材注册证》编号为JXXXXXXXX(J为进口的代号,前四位数字为公元年号,后四位数字年内顺序号)。
五、国家鼓励采用优质新型、方便实用的药包材,淘汰落后、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品种。对已经公布淘汰的非易折安瓿、铅锡软膏管、软木塞产品以及粉针剂(包括冷冻干燥粉针剂)的安瓿包装,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依照《办法》规定进行查处。
药用天然胶塞,由于天然橡胶材料成分不纯、化学稳定性差、胶塞易老化;屏蔽性能、密封性能差;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等以及胶塞生产工艺的问题,影响药品质量并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因此,我局将有计划的逐步淘汰天然胶塞。普通铝盖,由于使用时不易开启,尤其是粉针剂及输液铝盖,因医疗机构使用量大,开启时容易致伤医护人员而感染病菌,宜采用铝塑组合盖等易开启盖替代,逐步淘汰普通铝盖。为减少药包材生产企业的重复建设,凡开办在《办法》附件一《实施注册管理的药包材产品分类》中所列产品的生产企业或车间,申请者应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办法》规定的产品分类
申报程序和批准权限进行审批,批准后方可建设。
(一)停止受理新开办天然胶塞生产企业和车间,原有天然胶塞生产企业不得再扩大生产能力;停止受理新建普通铝盖生产企业和车间。
(二)对已经公布禁止使用普通天然胶塞的注射用柱晶白霉素、头孢拉啶、哌拉西啉钠、乳糖酸红霉素、苯唑青霉素钠、核糖霉素、头孢哌酮钠、头孢三嗪钠、羧苄青霉素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阿霉素、头孢唑啉钠等13种抗生素粉针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仍采用普通天然胶塞包装以上药品的,2001年7月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
(三)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冷冻干燥注射用抗生素粉针剂于2002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普通天然胶塞作为包装。各药品生产企业在此之前要做好所选丁基胶塞与药品配伍稳定性试验。
(四)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青霉素钾盐、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粉针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逐步规定淘汰使用天然胶塞的期限。所有药用胶塞(包括输液、口服液等各剂型用胶塞)于2004年底前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胶塞。
六、因《药包材注册证》包含了药包材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凡取得《药包材注册证》的品种,即属合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其生产企业不再核发《药包材生产企业许可证》。
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包材科研检测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药包材质量检测站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药包材检测中心为我局直属药包材检测单位,负责全国药包材质量检测工作,并承担对药包材检测工作的仲裁;国内药包材注册,其产品的质量复核(检测)由省级以上药包材检测机构承担;进口药包材注册,其产品质量复核(检测)工作,统一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包材科研检测中心承担。各药包材检测机构要加强管理,增添必要的仪器设备,以适应《办法》的有关要求。
八、各药品生产企业研制和生产药品时,要选用已取得《药包材注册证》的企业生产的药包材。从2001年7月1日起,未取得《药包材注册证》和《进口药包材注册证》(或《药包材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生产、销售药包材;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取得《药包材注册证》的药包材。违
者,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以上请遵照执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0年十月八日
第三篇:上海包协纸容器包装委员会05年工作总结
2006年纸容器包装委员会在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直接领导下,由庄英杰秘书长直接指导下,我们委员会在正副主任、常委直接关心下,做了以下工作,并向全体会员企业作详细汇报:
一、筹备上海国际瓦楞纸箱纸包装展览会,作为主办方之一,纸委会参与筹备工作,对这次由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上海国际现代展览有限公司、上海格雷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包协纸容器包装委员会四方联合主办,今年上半年举行多次会议,讨论展览会方向和目标及具体事宜进行明确分工,纸委会任务是:
1、协助两家展览公司招商,主要是机械企业和配套企业,为纸箱企业提供买家,参与上海地区招商工作。
2、会同两家展览公司创办《纸包装工业》杂志,作为展览的媒体和平台,初步定为两月一期、纸委会作为创办单位之一,向《纸包装工业》编辑部提供稿件、广告、信息、采访和各种活动资料,希望会员企业大力支持,向《纸包装工业》提供稿件(包装技术交流、新品种、广告包装安全稿件)已出版二期,反响良好。
3、举办第一届长三角地区瓦楞纸箱“东方之星”大奖赛,评选金、银、铜三项奖品,并向长三角评比组委会推荐上海地区瓦楞纸箱最佳优秀奖和优秀奖。
4、组织瓦楞纸箱优秀作品展示,主要在展会时期,展示长三角和上海地区瓦楞纸箱的水平。
5、出版两期瓦楞纸箱专刊,由纸委会负责提供稿件,并出版金、银、铜奖产品专辑。
上述五个方面是纸委会主要任务,展览公司将支付一定的报酬给纸委会。
二、内外交流,学习取经
去年十月组织部分企业朝昌、新通联、复建、福光、长金等九人赴日本参观,回国后取得两项成果。今年内,第一是上海新通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学习如奔日本空间发展,改造成品仓库,取得成效;第二是上海朝昌机械发展国内首创“柔性版橡皮版请法机”。
今年我会组织一行1人赴香港、广东学习考察,受到热情接待,到香港受到香港瓦通协会、香港瓦协正副会长、秘书长五人接待,互相交流瓦楞纸箱行情,交流经验,建立关系。
赴广东参观深圳华力、肇庆波特曼机械公司、天龙油墨集团,广东海南参观东方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富利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广东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广东中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与同行领导交流经验,学到不少东西(包括新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纸委会写出了考察学习专题报告,刊登在《上海包装》上。
三、2006年第四届纸箱行业产品成量评优活动
今年评优要求较高,必须是三色以上网点印刷和三色以上套色,申报12家企业15只产品,经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物理性能检测后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合格后进行评选。今年七月份,由纸委会组织行业评比小组在上海复建包装有限公司由评委参加评选,得到复建公司大力支持,评委们分二个组,即申报纸箱编号(不写厂名)分组逐个逐项按照打分条件进行评分,然后二个小组汇总,评委们重新复核打出总分,最后确定上海华励、盛兴、胜柏、新庆、新通联五家企业评为最佳优秀产品,另上海华励等企业的八只产品为优秀产品。上海汇联玉米金龙鱼,在上届由上海华励申报评上最佳优秀产品,评委们讨论意见,记联金龙鱼有一定水平,但评分没有超过华励,同样产品不作重点评比。某些厂由于分数过低,存在印刷、装订很多问题,没有评上。希望继续努力,下次参加评选。
评委们讨论认为评选四届,有的厂坚持参加取得一定成效,总水平有一定提高,以资鼓励,经讨论最佳优秀奖两次以上企业评上‘质量信得过企业”,华励、胜柏、新通联三家企业,三次以上评上优秀奖企业,包括一次最佳优秀奖企业,评上“质量标兵企业”,福门、白玉兰、新庆、长金、胜宝、国佳、纸箱厂七家企业。
评委们一致认为济丰、盛兴、复建等三家企业取得一定成绩给予表扬。
四、评估“星级包装”企业,经企业提出申请,专家评估。
2006填报,送审有关资料,经纸委会审核后,提交专家评估。
今年7月底在上海昌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召开评估会议,评委专家按标准逐条审核,最后意见上海民新包装材料厂2004年为四星级包装企业,今年申报五星级包装企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对车间、食堂、民新花园、办公室进行改造,销售上升20%,利润、税金、人均利润、销售利润率等都有较大提高,第一家达到三项认证,技术改造走在行业前列,评委一致认为上海民新包装材料厂应提升为“五星级包装企业”,评委对上海朝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评估为“四星级包装企业”,对上海昌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巨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定胜印刷有限公司评估为“三星级包装企业”。
五、专题会议
纸委会今年5月20日在奉贤区奉新镇溢丽顿大酒店召开纸箱行业改革和发展研讨会,有七个企业介绍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参加会议有37个单位,50多人,对上海民新、鼎龙、新庆、胜柏、华励、新通联、定胜等七个单位在会上的介绍给予高度评价。会议发了七个单位的资料,会后根据企业要求以发文的形式介绍七个单位发言材料,发给每个会员企业组织学习。会前我们召开正副秘书长和发言单位会议,讨论总结提纲,给一个多月的准备总结,上海民新、新庆、鼎龙三家企业发言受到与会代表好评。
评优工作结束后,在上海鼎龙召开技术交流合作会议,请优秀产品纸箱厂和造纸、油墨机械设备厂参加座谈交流合作会,取得一定效果,加强了双方合作和探讨,把产品质量搞得更好。
六、价格协调
改革和发展研讨会期间,召开价格协调研讨座谈会,许多代表发表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许多问题(l)行业价格协调要不要再搞;(2)对行业价格协调多作宣传。
大家一致认为,行业价格协调一定要搞下去,搞比不搞好,协会价格和下发文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至少行业协会给各企业有依据可和用户商量,用户是认可的。
对行业中目前存在的三大困扰,价格、消耗、应收款,前两项纸委会已在《中国包装报》、《上海包装》、《纸包装工业》、《纸业周刊》已作宣传。对价格发表三篇文章。上海纸容器行业信息刊物发布多篇文章宣传,引起企业重视,对价格过低的企业不指名举例,提出批评。
会后上海包协纸委会发出2006年第七号文调整瓦楞纸箱和纸制品价格文件。
七、领导机构调整
今年7月20日召开正副主任常委会议,传达市包协指示,讨论调整领导机构方案,会前召开秘书长会议讨论调整方案,提交主任会议讨论。
老的正副主任,根据市包协的指示,原则不动外,新增补支持协会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企业总经理,由秘书组提出增补方案。
会议决定通过:
增补上海民新包装材料厂 厂长 张惠根为副主任委员;
增补上海胜柏包装工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德政为副主任委员;
增补上海新通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曹文洁为副主任委员;
增补上海福门纸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赖雪卿为副主任委员(台湾企业)。
调整常委(由于调动工作、退休、不起作用等原因):
1、保留老常委9人,张伟国、庄建能、陈亚军、陆荣忠、张荣彪、徐锡昌、倪锡章、傅荣华、朱忠康。
2、委员提升常委7人(不设委员)冯建豫、朱明发、许世才、陆岳、胡建业、郑伊雄、施栋梁。
3、新增补常委14人,龚志明(巨民)、汪妙祖(汪洋)、刘小秋(金安)、黄国德(汇联)、徐关忠(飞雷)、徐龙平(龙尔达)、许健(昌晶)、杨义昆(金海)、高小兵(定胜)、陈建平(朝昌)、瞿建林(今昌)、夏才新(泰日)、吴小峰(大松)、赵永(企望)。
老常委、委员提升常委,新增补常委共25人。
上海包协纸容器包装委员会共37人组成,占会员企业30%,这次调整后领导班子,基本达到老中青三结合,体现有经验、有活力,新班子领导成员是协会工作积极支持者,是搞好协会工作强有力的力量,使协会工作开展更好,是上海包协一支有生命力的专业委员会。
关于调整行业专业小组力量:
纸委会秘书组,仍保留正副秘书长,因老副秘书长单礼荣同志对协会作出一定的贡献,但因退休本人要求退出副秘书长,我代表纸委会表示感谢,希望以后继续为企业服务。
单礼荣副秘书长名额暂时空缺,今后再补。
纸委会价格协调组
组长:马爱军(副秘书长兼任),副组长:徐雅丽
组员:沈承光、丁为民、徐东东、胡民强(增补)
纸委会质量评优小组
组长:杨国新(副秘书长兼任)、副组长:王海明
组员;邹一民、欧阳航、张强荣、龚彩霞(增补)、顾华、金德森、盛永浩。
纸委会专家小组
组长:董伟英(副秘书长兼任)、副组长:单礼荣
组员:丁根龙、唐树伟、周纪明(增补)、盛永浩(增补)。
要求在工程师以上职称。
上海纸容器行业信息发布主任、常委会议,关于纸容器包装委员会调整机构信息报导第十期,增补副主任、常委名单听取会员企业意见,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一家企业提出意见,表示同意纸委会意见,大会一致通过增补名单。
八、纸委会宣传媒体报导
①今年内部上海纸容器行业信息出版26期,深受企业和外地协会的欢迎,外省市协会发给我会有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广州、四川、九江、重庆、大连、温州、长春、扬州、宁波等十三个省市交流行业经验信息,有关行业共性进行转登。
②《中国包装报》选登稿件15篇,介绍民新、新庆经验以及行业活动信息,并向《上海包装》、(纸业周刊)、《印刷杂志》、《纸包装工业》投稿24篇,介绍有关企业信息和活动,选登宣传报导,起到互相交流,了解行业情况,推动行业进步的作用。
九、财务收支情况汇报(另附)
今年协会工作得到广大企业的支持,大部分会员企业积仅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特别要表彰的是上海复建包装有限公司、上海联合包装装潢有限公司、上海超裕彩印有限公司、上海昌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鼎龙机械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协会的大力支持,我代表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秘书组工作得到上海华励、上海长金、上海联合、上海复建、上海福门的总经理们的大力支持。今年秘书组召开三次秘书长会议无一人缺席,都认真研究协会工作,对总经理和副秘书长认真对待协会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另外,我代表个人对市包协庄英杰秘书长、宋文仙主任在我身体患病期间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我患病期间部分企业领导来家和电话慰问、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2006年计划安排十项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发展团体会员和品牌产品商标做得差一点。
第四篇: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
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 总则
1.1 为了做好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1.2 本通则适用于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2 工作机构
2.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工作。
2.2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审查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
2.3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审查机构负责组织或配合组织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企业生产许可实地核查、审查人员培训、汇总审查上报材料等工作。具体承担单位另文发布。2.4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负责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强制检验、与企业的检验能力比对及相应的质量安全评价工作。具体承担单位另文发布。
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生产许可管理工作。
2.6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3 生产许可程序 3.1 申请与受理
3.1.1 申请生产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3.1.1.1 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应当覆盖所申请生产或加工的产品; 3.1.1.2 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1.1.3 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手段(具体要求见审查细则); 3.1.1.4 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3.1.1.5 具有健全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3.1.1.6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具体要求见审查细则); 3.1.1.7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具体要求见审查细则); 3.1.1.8 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3.1.2 企业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除特别规定外,均为一式三份,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存一份,审查机构存一份,审查中心存一份): 3.1.2.1《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书》(附件1); 3.1.2.2 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3.1.2.3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的符合要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3.1.2.4 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安全卫生要求的《企业自我声明》(附件2);
3.1.2.5 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种类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提交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
3.1.2.6 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清单;
3.1.2.7 产品型式检验报告(也可在企业实地核查时提交); 3.1.2.8 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
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产品使用环境、使用温度、使用的原辅材料类型等文字、图示及警示内容; 3.1.2.9 产品审查细则中规定需要补充的其他材料。3.1.3 申请受理
3.1.3.1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到企业申请后,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且可通过补正达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补正的内容,并于当场或者在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逾期未告知企业的,视为受理申请。
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要求的,不予受理申请,并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补正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3.1.3.2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寄(送)审查机构。3.2 试生产 3.2.1 申请企业自收到《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之日起,可以对申请取证的产品组织小批量试生产;
3.2.2 企业试生产的产品,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依据相应的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批批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在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明“试制品”后,方可销售;
3.2.3 国家质检总局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企业应当自收到《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之日起停止试生产。3.3 实地核查
3.3.1 审查机构应当于收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寄(送)的企业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制定企业实地核查计划,组织审查组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3.3.2 审查组由2至4名审查员组成。其中,必须包括熟悉相关产品生产、检验的专业人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派观察员参加。审查机构应当填写《企业实地核查通知书》(附件3),在实地核查前5日内通知企业。企业应当配合审查人员的工作;
3.3.3 审查组应当按照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审查组如实填写《企业实地核查记录》(附件4),企业负责人应当在《企业实地核查记录》上签字认可。企业实地核查时间一般为1-3天,审查组对实地核查结果负责,并实行组长负责制。具体核查内容见审查细则; 3.3.4审查组应当在完成实地核查工作后3日内向审查机构提交《企业实地核查报告》(附件5); 3.3.5审查机构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企业实地核查和抽封样品,并向企业发出《企业实地核查结果通知书》(附件6),同时告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3.3.6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的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审查机构应当终止企业审查工作。3.4 产品抽样与检验
3.4.1 企业实地核查合格的,审查组应当按照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抽样封样,填写《生产许可发证检验抽样单》(附件7),告知企业所有承担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告知企业在封存样品之日起7日内送达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4.2 检验机构收到企业送达的样品后,应当按照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完成检验工作,并向审查机构和企业出具《检验报告》(附件8);
3.4.3企业产品检验不合格的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审查机构应当终止企业审查工作。3.5 审定与发证
3.5.1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申请书及申请材料、《企业实地核查记录》、《企业实地核查报告》和《检验报告》等材料进行汇总、复核;
3.5.2 审查机构根据每家企业所有上报材料的复核结果填写《审查意见书》(附件9)。3.5.3 审查机构将同批企业材料汇总复核的结果填写《审查报告书》(附件10)。审查机构应当自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报告书》、《审查意见书》、《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书》、《企业实地核查报告》、《检验报告》各一份报送审查中心; 审查机构应当将企业的申请书及申请材料、《企业实地核查记录》、《企业实地核查报告》和《检验报告》等原始材料存档备查,保存期限为3年;
3.5.4审查中心自收到审查机构上报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对上报材料的复核,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国家质检总局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做出是否准予生产的决定,准予生产的,应当自做出准予生产的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书》正、副本;不准予生产的,应当自做出不准予生产决定之日起10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5.5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布获证企业名录。4 生产许可证书
4.1《生产许可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生产许可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印制。
4.2《生产许可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
4.3《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重新申请办理生产许可的,其申请、审批程序按照本通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企业拟增加产品单元、产品规格或者产品升级的,拟增加部分的产品的生产许可按照本通则和审查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符合条件的,换发《生产许可证书》,但有效期不变。
4.5 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发生较大改变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情况,另文公布实地核查补充要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证书变更要求等规定。4.6 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迁移、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应当按照本通则的有关规定,重新申请生产许可。
4.7 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而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未发生变化的,企业《生产许可证书》遗失或者毁损的,企业应当在变更名称、遗失或者毁损后1个月内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变更或补领证书申请。
4.7.1申请变更或补领证书的企业,应当填写《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变更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件11)或《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补领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件12)。申请变更证书的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变更前、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原件。申请补领证书的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企业在省级以上主要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和营业执照复印件。4.7.2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到企业申请后,应当按照本通则3.1.3.1的规定执行。4.7.3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对企业变更或补领证书申请材料的审查结果填写《变更(补领)生产许可证审查意见书》(附件13),并在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和《变更(补领)生产许可证审查意见书》上报审查中心,并抄报相关产品审查机构。
4.7.4 审查中心自收到企业变更或补领证书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批。符合规定的,国家质检总局在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准予变更或补领,颁发新的《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不变。不符合规定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向企业发出《不予变更(补领)生产许可证通知书》(附件14)告知企业,并说明理由。4.8 《生产许可证书》的注销
企业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不再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应当按规定到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注销手续。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收回企业《生产许可证书》正、副本,以书面形式报审查中心备案,并抄报审查机构。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布注销企业名录。5 标志和编号
5.1 生产许可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QS标志由企业自行加印,具体要求见审查细则。QS标志可以按照规定放大或者缩小。
5.2 生产许可证编号由英文字母QS和1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QS ** ***** *****。QS表示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12位阿拉伯数字的前2位为受理省局编号,中间5位为产品编号,后5位为企业序号。
生产许可证编号由企业自行加印(贴)在产品外包装、说明书或产品上。
5.3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自许可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加印(贴)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编号。
5.4 对注销生产许可证证书的企业,其编号在规定期限内不得再次使用。6 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
6.1 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简称所属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可以单独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不能以所属单位名义单独办理生产许可证。6.2 各所属单位无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均可以与集团公司一起提出办理生产许可申请。6.3 集团公司与所属单位一起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时,应当向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企业审查和审批程序按照本通则有关规定执行。
6.4 其他经济联合体及所属单位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参照集团公司办理。6.5集团公司取得《生产许可证书》后,新增所属单位申请生产许可且需要与集团公司一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新增所属单位按本通则和审查细则的规定审查合格后,将集团公司原《生产许可证书》收回,换发新的《生产许可证书》,生产许可有效期不变。
6.6 具有法人资格的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单独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其产品外包装、说明书或产品上应当标注所属单位的名称、住所和生产许可证编号。
6.7 所属单位和集团公司一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在其产品外包装、说明书或产品上分别标注集团公司和所属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住所和生产许可证编号。
6.8 集团公司和所属单位QS标志的标注办法根据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执行。
6.9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生产许可证书》、标志和编号;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生产许可证书》和标志。7 监督检查
7.1 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后,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应当严格按照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产品未经出厂检验或者出厂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7.2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后,应当对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关键控制检验项目进行检验。企业具备关键控制检验项目检验能力的,定期自行检验,并每年与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比对1次,检验机构应当向企业出具《检验比对报告》;企业不具备关键控制检验项目检验能力的,应当每3个月送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1次,检验机构应当向企业出具《检验报告》。
7.3企业自获证之日起,每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企业自查报告。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7.3.1 获证产品生产以及生产条件的保持情况;
7.3.2 获证产品出厂检验检验记录、关键控制检验项目检验记录以及检验比对情况(应同时提交出厂检验报告、关键控制检验项目检验报告和检验比对报告); 7.3.3 《生产许可证书》、标志和编号使用情况;
7.3.4 国家监督抽查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 7.3.5 其他相关情况。
获证未满一年的企业,可以下一提交自查报告。
7.4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对企业自查报告和相关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企业《生产许可证书》副本中签署年审合格意见。未提交自查报告或提交的自查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企业在2个月内改正。逾期未改正或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进行处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撤回企业《生产许可证书》正、副本,以书面形式报审查中心备案,并抄报审查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布撤回《生产许可证书》企业名录。
7.5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企业的自查报告抽查并进行实地核查时,被抽查的企业数量应当控制在获证企业总数的10%以内。
7.6企业在抽查、监督检查或其质量有被投诉时产品检验有不合格项目,在以上情形发生后的本内,企业必须到有资质的省级或省级以上或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至少3次连续检验,且应检验合格。检验项目限于不合格项目。8 违法处理
获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组织生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执法中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的行为,将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9 收费
9.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及财政、价格部门的有关规定,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应向有关部门缴纳费用。
9.2 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产品检验费和公告费。
9.3 审查费:每个企业2200元,同一次审查时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加收审查费440元。审查费由企业在申请时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交付。
9.4 公告费:每家企业400元。公告费由获证企业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交付。
9.5 费用的收取方式按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19号文《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精神执行。9.6 产品检验费:由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向检验机构交付。
9.7 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出台新的收费办法或调整收费标准时,按物价管理部门的文件执行。10 工作人员守则
10.1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经济建设大局。10.2 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0.3 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10.4恪尽职守,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10.5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业务素质。10.6廉洁正直,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赃枉法;不刁难企业、妨碍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借办事之机,吃、拿、卡、要、报。
10.7 精神饱满、热情服务、谦虚谨慎、文明待人,不推诿、扯皮、拖沓、应付,树立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良好的形象。
10.8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守秘密。11 对许可工作的监督
从事企业实地核查的审查员、从事生产许可产品检验的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开展工作,或向企业索贿受贿、刁难企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或向司法机关举报。12 附则
12.1 本通则下列术语的含义:
12.1.1食品:指用于人食用或者饮用的经加工、半加工或者未经加工的物质,包括饮料、口香糖和已经添加、残留于食品中的物质,但不包括只作为药品使用的物质。
12.1.2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1.3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指用于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塑料、纸、金属、竹木、搪瓷、陶瓷、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以及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容器、用具、餐具等制品。
12.1.4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指用于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塑料制品和塑料复合制品以及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塑料容器、用具、餐具等制品。
12.1.5关键控制检验项目:指产品审查细则中具体规定的,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在每年的监督检查中应重点监控的检验项目。12.2本通则自2006年7月18日起实施。
12.3本通则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解释。
第五篇: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须知.
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须知
编者按: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后,食品用纸包装、容器也有了市场准入“门槛”,必须加贴“QS”标志才能来到消费者的手中。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6〕24号)的精神,实施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自2007年6月18日起实施。根据相关规定,第一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包括2类21个产品,有关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市场准入审查后方能生产,通过审查的企业将授权在产品包装上使用“QS”标志。同时,国家质检总局下发文件指定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7家检验机构为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检验机构,承担发证检验、强制检验、检验比对工作。为促进相关企业及时顺利地开展工作,本期栏目介绍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的生产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须知的相关要求、程序等内容,期待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产品种类和工作机构
《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适用于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纸制品和复合纸制品,以及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纸容器、用具、餐具等制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列入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第一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包括2类21个产品,其中食品用纸包装制品包括非热封型茶叶滤纸、热封型茶叶滤纸、鸡皮纸、食品羊皮纸、半透明纸、玻璃纸、食品包装纸和食品包装纸板;食品用纸容器制品包括纸袋、纸罐、纸杯、纸餐具和纸盒,增补品种时将另行发布目录。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工作。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审查机构负责组织或配合组织起草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跟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要求的变化,及时提出修订、补充实施细则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培训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企业宣贯师资、生产许可审查员和审查组长;配合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生产企业进行实施细则的宣贯;生产许可工作的抽查;汇总审查上报材料等工作。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负责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强制检验、与企业的检验能力比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在审查机构的配合下对企业进行实施细则宣贯;组织企业实地核查;汇总企业申请及审查材料;生产许可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
生产许可程序
一、申请条件及受理
申请生产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应当覆盖所申请生产或加工的产品;
2.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手段;
4.有与所申请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5.具有健全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6.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7.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8.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企业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除特别规定外,均为一式三份,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存一份,审查机构存一份,审查中心存一份):
1.《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2.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申请时需携带原件);
3.企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安全卫生要求的《企业自我声明》;
4.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清单;
5.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标签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使用环境、使用温度等文字、图示及警示内容;
6.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到企业申请后,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且可通过补正达到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补正的内容,并于当场或者在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逾期未告知企业的,视为受理申请。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要求的,不予受理申请,并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补正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企业发出《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二、试生产
申请企业自收到《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之日起,可以对申请取证的产品组织小批量试生产。企业试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承担生产许可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依据实施细则规定批批检验合格,并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标明“试制品”后,方可销售。国家质检总局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企业应当自收到《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之日起停止试生产该产品。同时,根据国务院国发[2005]40号文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要求,不予受理1.7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和3.4万吨/年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的企业申请,2005年12月2日后建设的低档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申请时必须提供齐全的项目建设审批手续。
三、实地核查与抽样检验
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审查组,制定《企业实地核查计划》和《企业实地核查通知书》,在实地核查前5日内通知企业。审查组按照《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进行实地核查,并填写《企业实地核查记录》和《企业实地核查报告》,企业负责人应当在《企业实地核查报告》上签字认可。核查时间一般为1~3天。审查组在实地核查结束后向企业报告核查情况,并核实企业名称、住所及生产场地;如能当场确定核查结论的,审查组应以书面形式当场告知核查结论(核查记录和核查报告),留存企业备案(复印件),并向企业说明:该企业被准予生产许可后,企业所取证书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申请单元名称、产品品种等证书明细的内容);不能当场确定核查结论的,审查组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向企业发出《企业实地核查结果通知书》,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核查结论。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部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企业实地核查和抽封样品。对于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受理的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实地核查工作,如无正当理由拒绝实地核查的,按企业审查不合格处理。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的,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不再进行产品抽样检验,审查工作终止,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实地核查的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管理职责、企业环境与场所要求、生产资料提供、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生产安全防护7个部分,共7章41个核查内容。分为否决项目和非否决项目。非否决项目结论为“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三种。其中“一般不合格”是指企业出现的不合格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是性质一般的问题;“严重不合格”是指企业出现了区域性的或系统性的不合格,或是性质严重的不合格。否决项目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企业实地核查合格的,审查组根据《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抽样方法》抽、封样品,填写《生产许可发证检验抽样单》一式四份,告知企业所有承担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并告知企业在封存样品之日起7日内送达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抽样方法为:从生产企业成品库房中抽取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以相同原料、同一工艺条件生产的同一规格的成品为一个检验批次。同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应按产品品种分别抽样,抽样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抽样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样品,并用清洁塑料袋密封。将所抽样品分成2份(3组/份),一份送检验机构,一份留生产企业。审查组抽样人员与所抽查企业陪同人员对所抽样品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抽样单上签字,企业加盖公章,并当场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字、企业人员签字、企业盖章和抽样日期。
检验机构应当在收到企业样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一式三份(审查机构、企业、审查中心各一份)。产品检验时间不计入规定的期限。对于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受理的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产品抽封样品和检验工作,如无正当理由拒绝产品抽封样品和检验的,按企业审查不合格处理。企业产品检验不合格的,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并由国家质检总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四、审定和发证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申请书等申请材料、《企业实地核查记录》、《企业实地核查报告》和《检验报告》等材料进行汇总和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5个工作日(不包括产品检验时间)内将申报材料寄(送)审查机构。审查机构根据每家企业所有上报材料的复核结果填写《审查意见书》,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不包括产品检验时间)内将企业申请材料、《企业实地核查报告》、《检验报告》、《审查意见书》、《审查报告书》原件各一份报送审查中心,审查中心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0个工作日(不包括产品检验时间)内完成对上报材料的审查,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国家质检总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不包括产品检验时间)内做出是否准予生产的决定,准予生产的,应当自做出准予生产的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书》正副本;不准予生产的,应当自做出不准予生产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时,国家质检总局统一以公告、网络方式向社会公布获证企业名录。
根据有关规定,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市场准入审查机构由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连)承担。审查机构负责汇总审查材料分工为: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连)负责汇总审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内蒙古、福建、浙江、湖南、甘肃、青海、宁夏、重庆、四川、贵州、海南等省的企业申报材料。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汇总审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广东、安徽、广西、云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山西、新疆、西藏等省的企业申报材料。
生产许可证书
生产许可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QS标志由企业自行加印。QS标志可以按照规定放大或者缩小。生产许可证编号由英文字母QS和1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QS表示生产许可,12位阿拉伯数字的前2位为受理省局编号,中间5位为产品编号,后5位为企业序号。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自许可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标志和编号。对注销生产许可证证书的企业,其编号在规定期限内不得再次使用。
《生产许可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印制,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证书上载明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其中,生产许可证副本中载明产品明细,包括产品品种、型号、规格。当企业实地核查确定的范围与产品抽样检验确定的范围不一致时,最终发证范围按同时满足企业实地核查确定的范围和产品抽样检验确定的范围确定。《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重新申请办理生产许可的,其申请、审批程序按照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企业拟增加产品单元、产品规格或者产品升级的,拟增加部分产品生产许可按照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符合条件的,换发《生产许可证书》,但有效期不变。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发生较大改变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情况,另文公布实地核查补充要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证书变更要求等规定。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迁移、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重新申请生产许可。
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而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未发生变化的,企业《生产许可证书》遗失或者毁损的,企业应当在变更名称、遗失或者毁损证书后1个月内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变更或补领证书申请。申请变更或补领证书的企业,应当填写《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变更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或《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补领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申请变更证书的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变更前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原件。申请补领证书的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企业在省级以上主要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企业在《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不再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应当按规定到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注销手续。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收回企业《生产许可证书》正副本,以书面形式报审查中心备案,并抄报审查机构。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布注销企业名录。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