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0: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

第一篇: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 柳红星(’%&($),男,江西九江人,硕士。

文章编号: ’”“# $()#%(!”“#)”($ “"!& $ ”* 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柳红星’,刘飞华!(南昌工程学院 ’+ 组织部;!+ 宣传部,江西 南昌 **“"%%)

摘, 要: 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文 化资源,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的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江西经 济、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积极探索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文化;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 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江西红色文化,不仅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也 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 何开发利用好江西红色文化,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 弘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也关系到江 西在中部崛起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

一,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第一,是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 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 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精神支柱,没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高昂精神,就会颓废下 去” [’]。江西红色文化正是这种优秀民族精神的集 中反映和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在 革命战争年代,凭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 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 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更需要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革命需 要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也需要这种精 神。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第二,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需要。当前,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 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江西红色 文化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革命文化。它不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体现了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西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坚定的 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等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 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 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 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全体 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因此在思想文 化多元化的年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大力弘扬江西红色文化。第三,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 需要。党的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 键在我们党。江西红色文化作为党在早期革命斗争 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彻底的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江西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坚定理 想信念、敢闯新路的精神、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等思 想都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的重要内容。因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 建设也需要大力弘扬江西红色文化。

第四,是发展江西经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 崛起的需要。江西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资 第!/ 卷第(期!“"# 年’” 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0123456 17 8549:54;<4=>?>2>@ 17 A@9:4161;B C16+!/ 81+(D9>+!“"#

万方数据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一方面,文化作

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江西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 怕牺牲、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等精神,都是 江西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保障。另一方面,江西 红色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许多地方以红 色文化为媒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利用红色文化搭台,经济唱 戏,大力发展旅游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因此,发 展江西经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就更需要 弘扬江西红色文化 [!]。

二”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西在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的挖掘、红色 文化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以及为经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 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 现在:

第一,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缺 乏前瞻性。一些部门、一些同志还看不到红色文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红色文化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上自觉不自觉地存在 着排不上队、挂不上号、落不了实的问题。第二,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缺 乏整体性。从目前来看,红色文化资源还没有作为 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利用,大多数研究者仅仅 把红色资源单纯地作为旅游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加 以开发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应有 的作用,而且研发机构比较分散,未形成合力,难以 发挥其整体效益。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支撑。江西红色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是红 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还是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建 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从我省红色资 源开发利用来看,主要是单纯地依靠地方政府的财 政投入,缺乏资金保障。这既制约了红色文化开发 与利用的进程,也不利于江西地方经济的发展。第四,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时代性。江西红色文 化是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意 蕴深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研究 开发红色资源时,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历史文化价值 或只重视既得利益的开发利用,没有从发展先进文 化、提供精神动力、做好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功 夫,没有看到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时代价值,开发利用 的深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还远远 没有发挥出来。

第五,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形式单一。当今社 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在经济社 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江西红色文化资 源的开发基本上沿袭过去的传统模式,以静态式、陈 列式为主,形式单一,不能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 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 江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江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 丰富。但在开发利用时又必须结合我省红色文化资 源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本地的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因此,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需 要探索一条适合江西省情的发展道路。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一种先进文 化。文化既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也是推动社会 进步的动力,缺少了文化底蕴,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 乏力。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使红色文化深入 人心,从而为江西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 动力。

其次,加强领导,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既是 红色文化的内在涵义,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协调 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建立以 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实体的联合开发机构,为红色文 化的开发利用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同时,组 建以科研院所、文献研究室、政策研究室、高校、革命 历史博物馆等研究人员为骨干的高素质、专业型的 研发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人员和社会开发力量 的作用,形成联合攻关、各负其责的开发局面 [#]。再次,与时俱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 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 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报告指出: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江西红色文化作

为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命实际相结合事物,不是历史的凝固,而是历史的继 起。由它孕育形成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创业精 神、抗洪精神等,都是对江西红色文化的继承、丰富 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迈入新世纪,我们 所处的时代条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充分挖掘江西红色文 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涵,拓展开发与利用 %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

万方数据的空间,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的优势。第四,加大投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维一体 的立体开发格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大,尤其是在开发的 初期,其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文化的保护挖掘、红色 文化的调研、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较 大的资金投入。由于江西还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因 此,在开发利用时必须贯彻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 人、内资和外资一齐上的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格局。通过多方筹集资 金,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同 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为多种形式筹 集资金、加快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综合利用,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 效应。针对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一方面要对 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资源连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的可以连成片,有的可以连 成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开 发理念和开发思路,把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环境结 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践证明,这种资源整 合、综合利用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把革命遗迹修葺一 新,把红色景点连成一片,开发成新的旅游线路后,吸引了大量游人。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红色旅游景点 的开发,客观存在的红色资源也愈加成为传播先进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塑造美好心灵的场所。这不仅 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还能有效 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 体效应 [!]。

最后,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在红 色文化资源开发中除了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外,还要 不断创新其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制作更多更好的适 合青少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 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舞、报刊、图书和电子出 版物,各方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形式 活泼、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营造红色文化 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机制,在潜移 默化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设立红色文化资 源网站,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 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这既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又有利于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总之,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积极领导下,在各部门的 通力配合下,在全社会的大力参与下,群策群力,共 同开发。只有这样,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得以充 分利用。参考文献:

[”]毛日清#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 # 求实,%&&%(“%)#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局面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李康平# 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 值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 与扶贫开发 [$] # 老区建

K % 第!期 柳红星,等: 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万方数据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柳红星,刘飞华,LIU Hong-xing,LIU Fei-hua 作者单位: 柳红星,LIU Hong-xing(南昌工程学院,组织部,江西,南昌,330099),刘飞华,LIU Fei-hua(南昌工程学院,宣传部,江西,南昌,330099)刊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6,25(4)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4条)1.毛日清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期刊论文]-求实 2002(12)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3.李康平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5)4.谭冬发.吴小斌 ”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 2002(7)

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黄红春.邱显平论江西红色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的结合-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江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歌谣、革命传说与革命戏曲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地方优势,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汇通江西红

色文化,不仅能拓宽民间文学研究视野,而且能弘扬赣文化,提升爱国主义精神.2.期刊论文 陈少帅.封福霖 江西红色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科教文汇2008(30)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

化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 意义.3.期刊论文 谢爱林 论苏区红色文化的现代教育意义-江西教育科研2007(9)

苏区红色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文学创作、戏剧、音乐歌舞、美术、新闻出版、民间艺术等形式.这些形式具有很好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深厚的精神内涵、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多样的文化特色,对现代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4.期刊论文 艾亚玮.刘爱文 红色文化推动江西休闲农业景观发展研究-农业与技术2009,29(5)

考察江西具体的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资源丰沛是江西值得重视和可资利用的比较优势.当前,推动江西休闲农业是提升江西农业产业升级、促进江西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借助红色文化推动休闲农业不失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途径.而红色旅游将是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两者有机结合的现实选择,也是

红色文化推动休闲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这两个基本要素决定了开展红色旅游当中突出存在的景观问题的解决思路.5.期刊论文 钟华 对新时期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大众文艺2008(11)

江西有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培育具有江西特色的创业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

域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的进程中,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有彤文化与无形文化的关系.6.期刊论文 叶桉.胡云.舒醒.Ye An.Hu Yun.Shu Xing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

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

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7.期刊论文 陈建.李水弟.Chen Jian.Li Shui Di 论江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特区经济2007,216(1)

红色文化产业是集政治、经济和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除具一般文化产业属性外,更具有传播先进理念、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对江西的振兴起着重要

作用.文章从转变观念、把握市场、不断创新、整合优势和区域互动等方面探讨了江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8.期刊论文 黄金发 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问题思考——以江西省为例-科技信息2008(30)

从江西省红色文化发展的形象方面系统的、整体的进行策划及研究,时区域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及利用.从城市的标志性”红色“建筑到城市的形象定位

进行视觉化设计,并对江西人民的”红色观念“与”红色印象“进行非线形的横向武研究及探讨,进一步发展江西省的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推动江西省的

经济发展与建立国内甚至国际形象,弘扬红色文化.9.期刊论文 李长平.刘东皇 浅析提升江西文化资源优势的手段及价值-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江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本文依据江西文化资源优势,分析和总结了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的经验,并提

出其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宣传价值、文化品牌价值、观念创新价值、精神动力价值、制度整合价值五个方面来阐述江西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的价值,进而加

强文化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为构建和谐江西服务.10.学位论文 柳红星 江西红色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江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

历史时期,利用好江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江西红色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引证文献(3条)1.李海波 ”中国红歌会"传播效果分析[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9(3)2.钟秀利.杨艳春.罗春洪 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执政文化的视角[期刊论文]-求实 2007(11)3.曹琳 论苏区文学的特征[期刊论文]-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08)

本文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sz20060400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5日

第二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字号:大 中 小] 2010-07-09

临沂素称沂蒙,生态优美,风光秀丽。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9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不畏强敌、钢铁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藐视困难、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最本质的要素,这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沂蒙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尚处在初步开发与利用阶段。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临沂区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目前现状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临沂播下过革命的种子。1927年春,沂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沂水、苍山、龙须崮等几次较大的武装暴动,进行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尝试。

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6处)。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 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 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 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 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 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 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第三篇:论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09-16,作者: 欧阳斌

自然和文化是旅游资源的两大组成部分。南岳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从自然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她自古以“五岳独秀”而着称于世,她的秀美、神奇,是世人所公认的。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南岳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这却是一个已经争论了很久,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

南岳的佛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佛教圣地”和“道教名山”而着称于世,有人说宗教文化就是南岳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南岳在历史上有“寿岳”之称,相传“寿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岳,因此,也有人认为南岳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应该是寿文化。笔者在南岳工作多年,历来不否认宗教文化和寿文化是南岳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我认为南岳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最大的特色应该是火文化。如果对火文化、宗教文化和寿文化三种资源进行排位的话,我认为火文化应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位。

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源远流长

火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现并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肇始。我们的先祖正是因为有了火,才学会了高举起火把来吓退那些入侵者,以巩固自己的领地;我们的祖先也正是有了火,才学会了将生食烤成熟食,不但使自己的食欲大增,也使自己的体格更加健壮,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自然的能力。火,照亮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火,人类那漫长的黑夜该如何度过。

正是因为火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了火的崇拜。在当今发现的一些原始人类的遗址中,不但有火的痕迹,也有关于火的一些岩画及火崇拜的一些器物。我们富于想象的祖先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的,他们称之为“五行”。在自然科学还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五大元素的背后是由五位神所掌管着的,于是,火神便也由他们构思出来了,这个火神就是祝融。我们的祖先在构思神的时候,常常是将人与神合二为一,即对历史上一些确实为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或者具有非凡本事的人将他们赋予神的名号,并为他们构想更大的本事,从而使他们神化。祝融也正是这样一位人神交合的神。

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祝融的来历有多个版本。《史记》、《山海经》、《西游记》、《名胜志》、《南岳志》等书中都有关于祝融的记载。从众多的史籍中,我清理出关于祝融的生长与成神的脉络是:祝融是燧人氏的后代,也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炎帝的后代。燧人氏发现了火,但不会保存火,而祝融带领一个部落在南岳山上过着狩猎的生活,却创造了保存火的方法。祝融既是人也是神,他主管南方事务,以火施政于民,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是它经常的栖息之所。在我国五行中,南方属火,而祝融又正好居南方,因此便有了火神之称,人们便将衡山的最高峰称之为祝融峰。祝融作为一位掌管天下之火的神,是一位好善乐施之神。黄帝南巡到此,曾封他为管火的“火官”,举之为相,并靠他制造的兵器打败了九黎氏族。另据《墨子.非攻》记载,夏桀无道,“日月不时,寒署杂至,五谷焦死”,所以天帝命成汤讨伐夏桀,祝融暗中帮助成汤,隆火于夏城之间西北之隅,致使成汤大胜。祝融升天之后,他又被天帝任命为主管人间福禄寿荫之神,因而更受世人崇敬。不管关于祝融的传说有多少个版本,但有几点是一致的:

一、祝融是燧人氏的后代,也是炎帝的后代,从其居住地来看,1 祝融也可以说是楚人的先祖;

二、祝融是我古代传说中的管火的神;三,祝融的经常栖居地是南岳最高峰——祝融峰;

四、祝融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他心系百姓,是一位以百姓的忧乐为忧乐、令人敬仰的神。

祝融是一位为百姓着想的神,自然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因为先民对祝融的崇拜非常强烈,为了表示对祝融的崇敬,并以此来笼络百姓之心,我国古代帝王们便利用他们手中之权,对祝融进行了多次加封。唐开元时,祝融被封为南岳真君;唐天宝五年,祝融被封为司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祝融被封为司天昭圣帝;元朝时,祝融又被封为司天大化昭圣帝。中国From EMKT.com.cn古代,南岳的管理规格一直很高,象朱熹这样的大人物,都曾做过南岳的庙监。中国古代帝王们或遥祭或亲临,都是为了表达了对这位司火之神的崇敬。

南岳留下了许多关于祝融的传说和遗址。祝融峰、祝融殿、南岳大庙、福严寺等景点更是与祝融有着直接的联系。关于祝融的赞美诗歌和文章更是不胜枚举。“寅宾日出,峻极于天”,这是刻于祝融殿的一副对联;“八卦象离,中正乃成天下化;五行属火,文明大启楚邦材”,这是南岳大庙东便门的一副对联,这些都充满了对火神祝融的崇敬。

因为火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太大了,自古及今,人们对于火神的崇拜代代相传。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这种崇拜仍然没有消减、也不会消减。从历史渊源角度也好,从民间传说的角度也,从现存文化遗址也好,南岳是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是火神的栖居地和火神崇拜的目的地,其地位都是铁定的、无可挑战的,其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二、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

南岳作为我国传说中的火神所在地,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开发火文化旅游资源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从现状来看,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主要表现在:

1、对火文化的开发没有总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南岳建区以来的开发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加快南岳旅游事业的发展,南岳区委、区政府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特别是对宗教文化和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区内有一套总体的思路,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也起到了显着的成效。可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对于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目前为止,区内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思路和规划。

2、对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区内的宣传资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对“五岳独秀”的宣传,是对“佛道并存”的宣传,是对“寿岳”的宣传,却很少看到提及“火文化”三字。正因为这样,使得许多经常去南岳的人也不清楚岳神祝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使得南岳这一本来十分独特的优势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在硬件设施中没有突出火文化。南岳不但有许多文物古迹,而且,南岳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一批文物古迹的同时,新建了许多新的景点,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喜人的。可是,不论是对文物古迹的恢复也好,还是新建的景点也好,南岳在火文化的彰显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到目前为止,区内不但没有一处新建的以突出火文化为中心的景点,就连大庙、祝融殿这样塑有火神祝融之像的地方,在景点介绍中也很少提及火文化,使得这些本身以火文化为依托的景点看起来却缺少火文化的内含。

4、在旅游节会活动中没有张扬火文化。节会活动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景点一个十分重要的促销手段。自1991年开始,南岳恢复了传统庙会,此后,南岳不但每年都要举办传统庙会,而且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旅游购物节,寿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举办了阿迪力走钢丝等惊险刺激的赛事活动。然而,纵观南岳近十年来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却没有一个是围绕火文化这个主题的。

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弘扬火文化与倡导火神崇拜的区别。火神崇拜虽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者,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对神的崇拜与社会主义的道德是相背离的。也正因这样,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受到了束缚,生怕一提出弘扬火文化,就会被人扣上什么帽子,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弘扬文化与宣传迷信历来就是两回事,如果说南岳的火文化不能弘扬,那南岳的宗教文化就更不能得到保护了,这与我们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显然是相违背的。况且,我们弘扬火文化的领域比倡导火神崇拜也要大得多,我们在弘扬火文化这面旗帜下,不但可以使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放出新的光辉,也可以将一现代文明包含进来。

二是将开发火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寿文化旅游资源对立起来了。经过多年来的宣传,现在,人们对南岳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寿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但对于火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同志也看到了其重要性,可一说到要大力宣传,努力弘扬又有些犹豫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怕对火文化的宣传会冲淡南岳宗教文化和寿文化的影响。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从宗教文化来看,不管是哪种宗教,对光明的追求与膜拜却是一致的。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都是以大光明作为美好世界的基本要素,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对于火神都是十分尊重的。也正因为这样,在南岳大庙,东边建的是八个道观,西边建的是八个寺庙,而火神祝融却端坐在大庙的正中位置,接受着佛、道教徒的共同朝拜。从寿文化来看,没有火,人类连熟食都吃不上,哪又还谈得上什么长寿?况且,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祝融本身就是一位被天帝派来专管人间福、禄、寿、荫的神,所以,祝融身上实际上就兼有了火文化与寿文化的双重属性,担心宣传了火文化对寿文化有冲突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三是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研究。火文化虽然是南岳一个十分独特、无可复制、无可挑战的旅游资源,但现在对火文化的研究还很不够,不管是区内还是区外,我们很少看到对南岳火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正因为研究不够,才导致了对涉及火文化的许多事情把握不准,甚至对火文化的理解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误解。

三、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十分重大

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南岳旅游的文化内含。火文化是影响面十分宽广,历史十分悠久的一种文化资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比南岳的宗教文化和寿文化还要久远得多。对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使南岳这座千古名山的历史显得更加厚重,使其旅游文化的内含显得更加丰富。

2、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把南岳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主动与国际接轨。火,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起源,对火的崇拜是人类先祖共同的崇拜,它是不分国度、不分肤色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会是这样。正因为这样,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南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把南岳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是十分有利的。

3、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增强南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南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南岳旅游最大卖点是什么?这是许多南岳人苦苦求索也倍感困惑的问题。从南岳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不同的宗教只对不同的信仰者有吸引力,况且,南岳并不是我国道教的起源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并没有南岳,因此,南岳在对宗教文化的宣传方面不管力度有多大,要想成为中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中第一位的品牌是不可能的。从寿文化的角度来看,现在以寿文化为品牌的远非南岳一家,就连“寿比南山”一词到底指的是哪个“南山”,现在也还有好几个景区在争论不休。可是,南岳是中国传说中的火神所在地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不争的事实,至少在中国是具有绝对的排他性的。从火文化的角度,只有南岳才有绝对的竞争力;只有南岳才具备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品牌甚至世界第一品牌的条件,其它任何地方想争也是不可能的。

4、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增加南岳的旅游人数,提高南岳的旅游收入。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涵盖面非常宽,影响面非常广,大家都不会排斥的雅俗共享、古今通用、国内外都向往的文化资源。我们利用宗教文化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人可能会顾及自己的身份不便参加;利用寿文化组织的一些活动,因为受同类景点的影响,也会影响一些客源。而火文化,它不但包含了有宗教文化和寿文化的一些内容,也暗合了人们希望生意红火、家庭红火、事业红火的愿望,在南岳又是独有的,排他的,因而对人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弘扬火文化,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南岳旅游,通过游客数量的增加,又可以使南岳的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四、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初步构想

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笔者虽然曾经在南岳工作过十多年,平时也还喜欢探讨一些问题,但在这样的课题面前,仍然感到才疏学浅。在此,我只能以自己的思考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以期引起人们对南岳火文化的关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指导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弘扬民族文化,瞄准国际一流,打造国际精品。

2、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彰显南岳火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神奇传说,彰显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影响,把火文化打造成为南岳旅游文化的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之上,将南岳火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同类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第一品牌,促进南岳旅游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考虑的十大举措:

(1)明确将火文化定位为南岳旅游文化的第一品牌,而将宗教文化和寿文化定位为南 4 岳旅游文化的第二品牌,不但在区内统一思想,而且在所有对外宣传中统一口径,高扬起南岳火文化旅游品牌的旗帜;

(2)南岳形似朱鸟,而朱鸟又有火凤凰之称,现在五岳山徽中的南岳衡山的山徽就形似一只红色的朱鸟。91年南岳举办的建国之后首届庙会会徽也是朱鸟和大庙为背景而设计的,得到了区内的一致肯定。建议以火凤凰和大庙为主要形象识别符号,参照91年南岳庙会会徽,突出火文化特色,设计出南岳旅游形象标识,即南岳旅游区的VI系统;

(3)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的历史内含,制作专门的VCD、电视剧,出版专门介绍南岳火文化的书籍,并以南岳火文化为主要题材,兼顾南岳的宗教文化、寿文化及南岳的山水风光,创作一首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的歌曲——《祝融圣火》;

(4)根据南岳火文化的历史渊源,对南岳大庙,祝融殿等与火文化有关联的景点进行完善,充实其火文化的内容;

(5)在祝融峰选址建“中华民族圣火台”,并请国家元首级人物为“国华民族圣火台”题字,每逢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或国家重大庆典,在“中华民族圣火台”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中华民族圣火台”平时也可以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为游客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举行“生命之火”、“平安之火”、“发达之火”、“吉祥之火”、“幸运之火”等主题取火仪式;

(6)在山下选址(最好是现祝融南路的起点天子山)建国际火文化主题公园,名称可以叫做“中华圣火园”,公园含国际火文化广场,国际火文化博物馆,巨型火神雕像(雕塑创意为高举火种的祝融,其手中之火日夜闪光,烛照四方),火文化纪念品一条街等内容,公园设歌舞团,排演《祝融圣火》等大型歌舞;

(7)举办国际火文化旅游节,并形成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国际旅游节会品牌;

(8)围绕火文化,举办一些经常性的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如“火把节”,“圣火晚会”等活动;

(9)创办国际火文化论坛,并将南岳定为论坛永久会址,每年举行一次国际论坛会议,探讨火文化对人类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影响,探讨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开辟南岳火文化旅游专线,形成火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并将“南岳火文化旅游”注册商标,以获得法律保护。

4、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考虑的宣传口号:

(1)红红火火,心愿南岳;

(2)好火好旺好南岳;

(3)南岳,中国最火的旅游景区;

(4)西方有个自由女神,中国有个祝融火神;

(5)祝融圣火,红红火火;

(6)南岳拜火神,越拜越旺盛;

(7)祝融圣火,红遍中国;

(8)今日拜火神,明日更旺盛;

(9)去南岳,再火一把;

(10)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潜力巨大的资源,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宝藏。作为一个曾经在南岳工作过多年的人,我衷心地希望这一资源得到尽早的利用,这一宝藏得到尽快的挖掘。

红红火火,心愿南岳。愿南岳的旅游事业更红火。

第四篇: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州史志办课题组(2013年12月)

【摘 要】 恩施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湘鄂西、湘鄂川黔,又有红色政权旧址,既有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六军团的诞生地,又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文化。对于开发和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精神鼓舞恩施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致力于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恩施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开发与利用

研究

恩施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自由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革命遗址、旧址、遗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不畏强敌、钢铁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藐视困难、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最本质的要素。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保护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恩施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恩施州是湖北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具有光辉的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恩施地区的不少热血青年、仁人志士,走出大山,从政从戎,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大批恩施籍共产党员,受董必武、陈潭秋和湖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本地,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恩施党组织发动了著名的“咸丰龙潭司武装暴动”、“巴东武装起义”,在巴东建立了恩施地区第一个人民政权——巴东县人民委员会,创建了以巴东为中心的“巴(东)归(秭归)兴(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1月至1935年9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周逸群、段德昌、王震、萧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鄂西,组建红军,收编神兵,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以咸丰为中心的“鄂川边革命根据地”,前后斗争达7年之久,使恩施成为全国著名的“湘鄂西”、“湘鄂川黔”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转战恩施一年多,先后在恩施州召开7次重要会议,其中咸丰“大村会议”作出了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决议,被正式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贺龙领导的红军,在鄂西地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解放后授衔的将帅中,有149位曾在恩施战斗过。恩施8县有5个县建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有40个区、243个乡建立了党组织、苏维埃政府和群团组织,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和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全州当时有20多万人投身革命斗争,有近2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在保卫苏区的残酷战斗中,全州有12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列为“重大战役战斗”的“忠堡大捷”、“板栗园伏击战”就发生在这里,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地区是拱卫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的重要屏障以及运送军需物资的重要通道。由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大批军政机关、学校、难民向恩施转移,恩施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激烈斗争的重要阵地,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鄂西各族人民抗日救亡、团结奋战的历史大舞台。其中恩施集中营是全国四大集中营(重庆渣滓洞、贵州息峰、江西上饶)之一,北伐英雄、抗日名将叶挺将军分别于1942年和1944年两次被囚恩施。这些重要的革命史迹,使恩施成为重点革命老区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长达30年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恩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据统计,全州这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共667处,其中有不少属于国家级和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革命先辈留存下来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活生生的“党史教材”。

全州革命遗址共计667处。其中: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76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41.4%。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81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42.1%。③革命领导人故居36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5.4%。④烈士墓36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5.4%。⑤纪念设施38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5.7%。从保存状况来看,全州667处革命遗址中,已完全损毁的有287处,占全州革命遗址总数的43%;不同程度损毁的有159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24%。恩施州革命遗址主要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这两类占革命遗址总数的83.5%;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纪念设施仅38个,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5.7%。全州革命遗址损毁情况严重,已完全损毁和不同程度损毁的占全州革命遗址总数的67%。

全州革命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99处121个(其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鹤峰县五里坪革命旧址群1处登记为23个革命遗址),只占革命遗址总处数的15.3%(占总个数的18.1%)。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只占革命遗址总个数的0.29%;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只占革命遗址总个数的2.4%;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只占革命遗址总个数的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4个,也只占革命遗址总个数的11.1%。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损毁情况严重,大部分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或完全损毁。

全州革命遗址667个中,被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仅1个,被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个,被作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22个。部分位于城镇、人口居住集中地和学校附近的革命烈士墓、烈士陵园或革命遗址,每逢重大节日,当地党团组织、机关、学校都以不同方式,来到这些地方,瞻仰革命遗址,参观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各族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先烈革命精神。但全州的绝大多数革命遗址未得到有效利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建筑损毁情况严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全州已完全损毁和不同程度损毁的革命遗址共有446处,占全州革命遗址总数的67%,保护形势严峻。损毁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原遗址被改建作他用;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活动需要,原有房屋被翻修、改建和迁建;三是缺乏革命遗址保护资金,遗址无人看管,也得不到必要的维修,被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保存较好的部分遗址建筑也面临着受损或难以保存的局面,有的居住人年龄偏大,有的地处偏远,随时都有拆迁或损坏的可能。

(二)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保护机制不健全。全州少数革命遗址,分别由文物、民政、教育等部门管理,多数革命遗址归居民或村民自主管理。一是由于管理单位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保护到什么程度,缺乏相应的文件及制度规定,更缺乏有力的督导检查。州、县、乡、村各级都缺少对革命遗址专门管理保护的机构和人员,难以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二是缺乏维护资金,上级没有拨付专门的资金,州、县、乡级财政比较困难,对革命遗址保护缺少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缺乏日常管护。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全州大多数革命遗址,没有挂牌或立碑,也没有书写或粘贴文字简介,年轻一代对发生在自己家乡的革命活动事迹和革命战争情况知之甚少。如不加强宣传,设立保护标志,利用文字简介,向人们介绍遗址情况和革命事迹,遗址将会进一步加快损毁,许多革命事迹和历史文化将会被民众淡忘,许多青少年甚至会毫无所知。

(四)红色文化精神挖掘不够。革命先辈和先烈遗留下来的红色精神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但在改革开放时期挖掘、提炼不够,没有凝练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恩施精神,红色精神的价值利用还远远不够。恩施州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地方党委和政府应该大力传承红色文化,积极打造时代精神,武装恩施广大干部群众,引领他们克难攻坚、脱贫致富,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全国最先进的自治州,努力把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民族团结模范区。

(五)红色文化精品不多。一些继承与发扬恩施红色文化传统的文艺作品极为罕见,仅仅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部长篇小说即马识途的《清江壮歌》、王英先的《枫香树》以及改编的电视剧《天池山血泪》和《血誓》,另外还有州史志办编写的《红二、六军团战鄂西》以及胡飞扬编写的《神兵》等。这个因素除开没有优秀的文艺创作队伍和文化产业策划人才外,还有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

(六)红色文化阵地功能不全。由于只对少数重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必要保护,大部分资源没有落实好保护措施,许多重大事件的遗址和旧址至今没有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功能,一些不可再现的革命历史文物遭到破坏。同时,长期以来,受财政困难、投入不足、交通瓶颈制约等因素影响,恩施红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滞后,没有真正形成红色文化产业。有点名气的红色旅游景点“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配套设施量小质差,红色旅游业发展缓慢,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低。

(七)红色文化研究人才不足。目前,恩施州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年龄偏大,多数是一些文史委员、党史办工作人员和老促会的老同志,人才匮乏,使得恩施红色文化的研究、建设、继承与发扬等工作较为困难。

(八)红色文化品牌知名度不高。恩施州红色资源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与宣传该地区的绿色生态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相比,明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如井冈山、瑞金、大别山等相比差距甚大。红色文化对外宣传缺乏宣传意识和整体规划,缺乏有效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这里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外界的影响不大,认同度不高,这与有着中国第三大红色根据地、诞生第三大红军主力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的革命老区地位极不匹配。

三、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政府管理的主导地位。各级政府要明确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主体,建立专门机构,成立由史志、文化(文物)、民政、教育、旅游、国土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小组,科学指导革命遗址的管理和保护。要制定出台专门文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及时有效地开展革命遗址维修和保护工作。

(二)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教育。党领导恩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下的这些珍贵革命遗址,铭刻着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革命遗址,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革命遗址历史文化传播教育,意义重大,是加强全州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涉及宣传、史志、文化、广播电视、教育、旅游、民宗等部门,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如将革命遗址汇编成书,编印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开展党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的学习教育活动;将革命遗址图片、革命事迹在网上或报纸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或举办展览;将重要领导人故居、旧居、革命活动地、重要战场等拍摄成专题片,在电视上播放;将重要的革命遗址进行综合规划,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修建通行道路,开辟活动场地或场所,设立简介专栏和必要的安全设施,适时开放参观,重点组织青少年在“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缅怀先烈、扫墓、宣誓、上革命传统教育课等各种活动,教育青少年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党的历史。同时,注重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媒体深入宣传恩施州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促进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向纵深和品牌发展;组织专家编撰一批有影响力的、以湘鄂西“红色文化遗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形式传承、多渠道传播革命遗址历史文化,来彰显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革命遗址是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要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到全州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当前,州及各县市应全方位地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科学制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确定一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或对外招商引资,在全州兴建一批红色旅游景点,以展现我州独特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魅力,进一步增强我州旅游业发展特色,从而大力提升我州旅游文化品位,使我州革命遗址在维护和保护中得到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一是“红红结合”打好“湘鄂西牌”,对接其他红色景点,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如鹤峰县可形成“满山红烈士陵园—屏山—五里坪”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也可主动与周边省市的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建红色旅游专线,实现友情连接,互动发展。二是“红绿结合”打好“生态旅游牌”。恩施州山色秀丽,风景独特,自然、人文、历史景观多达百余处,都可以与红色旅游捆绑经营,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经典线路。如巴东“金果坪红三军驻地及红军标语墙”可作为“清江画廊”的旅游景点之一;咸丰“忠堡大捷纪念园”、“大村会议旧址”“黑洞神兵”可作为坪坝营、黄金洞旅游线路的景点之一。三是“红古结合”打好“历史文化名城牌”。把历史古迹与红色景点串连起来,共同推介。恩施州有历史文化名城恩施市,辖区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可将“叶挺纪念馆、鄂西特委旧址、方家坝烈士陵园”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让游客参观完红色景区后再探古访旧,置身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历史。为了便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推行联票制,设立旅游专线,开通旅游专车,进行旅游整体宣传推介等。

(四)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全面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一是根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法》和《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应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对成片红色文化资源的规划保护,避免在红色文化区域内再建新建筑。二是对已消亡的革命文物史迹或建筑,原则上不宜再进行复建,即使复建也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三是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在对红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做好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维修保护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维修。四是通过新建陈列馆,全面反映红色景点的历史与精神内涵。为此,当务之急是认真做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申报维修或新建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立项,以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完善红色文化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五是采取有效措施,对现存红色文化资源抓紧进行保护。组织相关部门对革命遗址保护价值进一步论证确认。对全州具有保护价值的重点革命遗址,及时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申报州、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抓紧修葺、挂牌或立碑加以保护,条件较好的或将几个革命遗址整合后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党史教育基地。对一般性的革命遗址,采取简易挂牌或立碑纪念。

(五)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区的支持力度。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但有许多革命遗址所在地存在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经济落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从政策、项目、资金上向革命遗址所在地倾斜,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现状,采取各种办法,出台有关政策,吸收社会资金,加快旧址、旧居或纪念地的建设速度,使之成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发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建设项目和其他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项目,如旧址、旧居附近的宾馆、饭店、商铺、旅游产品的开发、土特产品的经营,以及对总体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等,完全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争取集体资金和个人资金投入。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又可以让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减少国有资产的风险。要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各级地方的“五年”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的产业战略,不断推进革命老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红色旅游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要安排落实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抢救维护濒临倒塌的革命遗址,以防止这些极其珍贵的红色资源的损毁与消失。

(执笔:谭华)

第五篇:张家界市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

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张家界市红色资源,更好的弘扬红色精神,我们特利用两周的时间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以及询问当地专家的方式对张家界市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不仅对张家界市的红色资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更加体会到了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含义:

国家旅游局认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期间所保留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地域范围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

二、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具体情况:

据调查,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红二、六军团在张家界市展开过重大战斗、策划过重要行动的旧址、遗址共20处;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时留下的战场遗址、纪念地10余处;与贺龙元帅及其亲属参加革命活动有关的纪念地、故居7处。此外,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这些红色资源大部分品味较高,且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

据初步论证,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计有32处(含已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如下:1.贺龙故居1896年3月22日,贺龙元帅诞生于此。位于桑植县洪家关西端,由贺龙祖父贺良仕修建。2.贺龙纪念馆、贺龙桥贺龙纪念馆、贺龙桥都位于桑植县洪家关贺龙故居对面。3.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刘家坪又名珠玑塔。距桑植县城13公里。4.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纪念馆位于永定城区解放路。5.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龙堰峪。位于桑植县刘家坪,距县城14公里。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上流域“红军路”,红军纪念碑。7.贺龙刀劈芭茅溪盐局旧址。芭茅溪距桑植县城75公里,是毗邻湖北鹤峰的小镇。8.桑植起义遗址澧源镇9.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县政府院内。10.中华苏维埃六县联合政府旧址。位于桑植县城北80公里的白竹坪马家新屋,毗邻湖北鹤峰。11.中华苏维埃慈桑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桑植县城东38公里的空壳树乡普慈塔彭氏庄院内。12.桑植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县城澧源镇东正街92号,原是一栋商绅大府第。13.红军学校遗址。位于桑植县城今桑植一中校园内。占地4公顷。14.红军医院遗址。位于桑植县城北17公里的洪家关乡鱼鳞寨北麓“民家”村落。15.红四军“罗峪整编”遗址谷罗山。位于桑植县城20多公里。16.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桑植县瑞塔铺

镇王家巷南侧,距县城11公里。17.桑植农军总指挥部遗址。位于桑植县城北1公里处的澧水东岸。18.红军洞遗址。位于桑植县廖家村镇莫家塔、冲天溪两村间的庆垭山腰,距县城30公里。19.红军战斗南岔、赤溪河遗址。南岔位于桑植县城5公里。20.红军战斗教字垭遗址。位于市城区32公里。21.红军战斗江垭遗址。位于市城区70公里。22.红军战斗棉花山遗址。位于慈利县溪口的棉花山。23.红军战斗鸡公垭遗址。位于永定区后坪镇的鸡公垭,距市城区17公里。24.红军战斗陈家河遗址.位于桑植县城30多公里的陈家河一带。25.红军抢渡澧水渡口遗址。位于市城区东20多公里长的澧水沿河上的流溪排、杨林铺、沙湾、磨滩、田家台等多个渡口。26.丁家溶会议遗址。位于永定区枫香岗乡丁家溶村(开会的遗址已不存在),距城区12公里。27.日军侵孑巳慈利遗址、段家湾“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28.贺龙公园。位于天子山景区的石家檐东侧,园内立有贺龙元帅的铜像。29.纪念贺满姑烈士的永生亭。座落在桑植县城和平街头的教场坪北沿。是贺龙胞妹贺满姑烈士殉难处。30.桑植县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桑植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座落在桑植县新城区朱家台长征路北端。31.梅家山公园。位于桑植县城北门桥头的澧水河畔。32.永定回龙关烈士陵园。位于市城区东面的回龙关山上。

以上都是已经开发和利用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在2005年3月入选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据初步调查,张家界保留的革命纪念物这类红色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存放在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此外,张家界市还保存有大量的红军时期的革命文化史资料。内容主要是拥护红军、欢呼革命胜利的革命歌谣及革命烈士留下的革命诗词等作品。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三、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承载的革命精神:

张家界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鲜明的特点:有高品位的元帅故里、有集中成片的并记载着闻名党史学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景点、红色资源保护较好。张家界市市已开发并列人全国、全省红色旅游精晶线路和经典景区的六大景点,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长征经过地金鞭溪、贺龙公园,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这六大景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都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扩建。有原址的尽量保护、开发利用好原址(如现湘鄂川黔纪念馆内保存有3栋房屋旧址)。桑植县贺龙纪念馆的修建,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贺龙生前部队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贺龙同志的夫人薜明给纪念馆赠送了一些珍贵的文献和贺龙用过的遗物。

张家界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承载着深刻的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贺龙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对共产主义事业怀有坚定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

精神;二是红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对张家界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调查,我们不仅对红色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魅力所在。红军官兵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值得每一个中华子孙传承和发扬下去。张家界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下载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1期)辛锐 【摘要】红色文化形成于我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

    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

    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一.选题来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全国掀起唱红歌,歌颂红色文化的高潮。使外媒也高度关注,并称其为红色文化的复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

    关于绍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调查[精选合集]

    关于绍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调查 您好!十分感谢您能接受这次的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居民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相关景点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我们......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非遗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交流,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利用与开发卓尼县 “非遗”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其次,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政......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数学教学资源还存在总量不足、形式较为单一、......

    论雷波县旅游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

    论雷波县旅游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 在祖国大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具有得天独厚、绚丽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具有总量大、品位高、垄断性强、类......

    惠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精)(最终定稿)

    惠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潘海涛 惠州市地属珠江三角洲的东端,属于广东的客家地区。目前,在惠州的三县三区中,除博罗县西部靠东莞一带的石湾、九潭、园洲和龙门的......

    浅议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

    档案工作的着力点是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档案利用者,我们往往是坐等到上门。工作人员能做到“热情、细致辞、准确、迅速”就可算尽心尽责,很少重视档案利用信息的反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