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

时间:2019-05-13 10: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

第一篇: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

2007年统战理论政策调研文章

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

——方岗乡基督教会现状调研

禹州市方岗乡党委统战委员 郝志罡

基督教活动场所是基督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从事正常宗教活动的场所。作用发挥的好,就能积极维护宗教界的和谐稳定。方岗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不断发挥基督教活动场所在促进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方岗乡位于禹州市西南部,南至三峰山,西抵伏牛山,东部、北部分别与梁北镇、火龙镇为邻。南部、西部与鸿畅镇、文殊镇接壤,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800亩,全乡辖24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200个村民小组,39940口人。

方岗乡现有方东、张村、杨北三个基督教活动场所,东炉村设有一个祷告点。信徒有500余人,分布在昌王、刘屯、帖沟、东炉、西炉、石坑、方东、方北、方南、朱庄、薛庄、黄庄、朱沟、杨南、杨北、徐门、火龙镇刘沟、龙池、火山赵等19个行政村,信徒以中老年人为主,占全部信徒的95% 以上。

二、基本做法

(一)狠抓基督教会的思想、制度建设。近年来我乡基督教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我们着重从思想、制度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基督教会自身建设的能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结合基督教会的特点,指导基督教会加强对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和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使之成为在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人士,始终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支持和维护基督教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搞好自我管理。全乡大多数基督教会已经健全了人员、学习、财务、会计、治安、消防、卫生防疫等七种制度,并上墙公布。使以制度管事管人落到实处。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各基督教会加强作风建设和信德建设,遵守戒律,树立良好形象,要求基督教会的领导成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反映基督教会的要求和呼声。

(二)积极引导基督教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近年来,我乡部署各基督教会认真开展“讲正气、树形象、比奉献、促和谐”系列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基督教会积 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一是开展“方岗发展我有责,发展方岗我有为”活动,教育引导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为发展方岗鼓劲,更好地支持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方岗经济,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开展精神文明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按照“八个有”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即有一台电视机、一台VCD、一个管理班子、一套管理制度、一个宣传栏、一个活动室、一支文艺宣传队、一个慈善领导小组。各基督教活动场所都能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经验,树立典型,不断提升宗教信仰活动场所的精神文明品位。三是把加强人才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关键来抓,近年来,我乡基督教会筹资4000多元把张晓花、李伟伟等八名学生送到青岛、许昌、临颖等地的神学院深造。四是在全乡基督教活动场所内开展“双五好”评比活动。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评选条件: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管理民主、团结友爱、环境美化;五好宗教界人士评选条件: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识较高、管理有方。有力地推动了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

(三)发现和培养各类典型。我乡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各类典型,以典型示范,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刘屯张村基督教会作为规范管理、服务社会、民主办教、神学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典型。同时还将张村基督教会树立为财务规范管理方面的典型,推动全乡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规范化建 设。

(四)积极做好抵御渗透工作。我乡基督教会始终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加强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信教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我们把抵御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首先,加大《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力度,组织教职人员学习《条例》,以他们为骨干并通过他们对信教群众进行广泛教育,提高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其次,深入开展三自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抵御渗透的自觉性,确保基督教内部的纯洁。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乡基督教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教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形成内部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失去了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信赖,失去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教会对人才培养工作比较薄弱,领导层面临青黄不接的现象。从全乡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现状来看,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短缺,年龄老化。

(三)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基督教世俗化、庸俗化现像日益严重,个别教职人员存在着对本宗教教 规教义不遵守,戒律松驰,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

(四)宗教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有增无减。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又处在各种矛盾的“凸现期”。宗教问题十分敏感,比较复杂,抵御渗透工作形势严峻,针对渗透手段的多样化,我们统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营造最宽松的宗教氛围。民族与宗教问题交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会引发矛盾纠纷,涉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各类纠纷时有发生,取缔和打击各类邪教组织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现有经费难以保证教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工作贵在超前防范,工作重心下移,关键在于随时掌握信息,及时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前提要有资金做保证。教会活动场所除刘屯张村教会有完善的教堂外,杨北、方东都是租借临时房屋做为活动场所。信徒年龄老化,无力办经济实体,经费靠信徒乐捐。很难维护工作正常开展。自养问题突出。

(六)思想认识未到位,基督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的特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督教工作,把它作为全党、全局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和对待。然而做为基层统战干部对基督教工作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基督教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是西方洋教、是迷信,对基督教怀有不尊重和岐视的态度。二是认为基督教工作思想上敏感,政策上不易把握,对基督教工作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三是认为“宗教无小事”,但也出不了大事,现在经济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基督教的事。四是认为基督教工作是上级的事,是宗教事务部门的事,抓得好无功劳,抓得紧怕信徒有意见,可谓“吃力不讨好”。因此对基督教工作有事应付一下,平时很少管。

四、几点建议

针对我乡基督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基督教会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对教会建设。基督教会要督促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二要牢牢掌握政府对基督教会的领导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二)要切实维护基督教会的合法权益。一要支持教会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自主地开展工作。如:办理教务,组织宗教活动,进行宗教学术文化研究和交流,兴办公益服务事业,只要是符合政策和法规的,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二要维护教会的合法财产。按照2005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第五章31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 活动场所所有的房屋和使用的土地,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所有权、使用权证书”。协调帮助宗教活动场所及时给予办理房地产证书。对因土地规划和重点建设需要拆迁的教会活动场所的问题,要专题研究,妥善安置,切实化解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防止矛盾激化。

(三)加大依法规范管理力度。一要严格执行《宗教事务条例》规定,按照《条例》要求,基督教活动场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有效机制,切实加以落实。二是指导各场所加强财务管理。基督教活动场所要实行财务督导制度,积极帮助并推动场所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把对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四)“积极引导”与“主动适应”相结合,促进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督教于公元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具有较深的隔阂。新中国成立后,敌对势力始终未放弃对我进行渗透,使基督教的工作呈现了特殊的复杂性。中央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各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和宗教界双方共同的事,要在积极引导上下功夫,在主动适应上花力气。而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只能是前者(宗教)适应后者(社会主义社会),后者包容前者。

1、引导基督教积极挖掘教义教规中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并做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阐释,摒弃原有教义教规中消极的、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自觉服从政府部门的宗教事务管理,抵制境外渗透。

2、树立信教群众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观念,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真心实意帮助和引导他们,做到让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在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智慧和力量更多地引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

3、鼓励和支持基督教弘扬荣神益人的精神,强化社会宗教意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当一名好公民,好教徒。

4、帮助基督教活动场所“固本强身”,加强自身建设,消除各教派之间矛盾,搞好团结。加大对教职人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增强对信教群众的凝聚力。

(五)拓宽思路不断创新。一是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要有新思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进宗教活动场所,更好的促进和谐教堂建设,为宗 教和睦和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开展基督教活动场所宗教文化交流要有新思路。在宗教事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基督教活动场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会的自身发展,搞好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经验交流,为维护社会稳定尽力尽责。

(六)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统战干部的宗教工作能力和水平。首先,统战干部要带头学习宗教政策和法规,把握宗教的规律特点,分析新时期本辖区宗教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基督教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要加强基层统战干部学习培训,贾庆林同志在全国宗教会议上强调:“加强宗教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和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这三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把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处理宗教方面的重大问题,结合基督教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解决。

第二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2008年09月09日 08:18:20来源:北京日报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三人谈

丁聪先生以漫画的形式讽刺了我国干部选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买官卖官”现象。

热点话题之一 选拔、淘汰、监督制度不到位、不协调

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是通过组织部门执行的,因此,组织部门的工作对于选拔优秀干部是个关键。20世纪80年代就有个说法:“中国富不富,关键在组织部”。实际上是说:“中国能否选出好干部,关键在组织部”。我国的知识分子经常发牢骚,“碰撞”和“争锋”中也常常表现出许多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满,表明我们的组织人事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和问题。

政由人执,人优政强,人庸政弱,人劣政亡。选准一个人才、用好一名干部,治理好一个部门和一方天下。一个优秀人才为执政党所选所用,增强一份甚至多份党的执政能力;而排挤和淘汰一个优秀人才,减少的则不是一份、而是多份党的执政能力。如果庸人和劣才入仕占据高位,优秀人才就会产生对执政党的不满。这种能力和能量如果不能为执政党所使用,就可能被别的组织利用,或者自造组织搞体制外活动,成为执政党的负面力量,蚕食、削弱执政党的能力和地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中国的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应该说有了不少进步,使得不少贤能入仕,提升和壮大了中国的干部队伍和党的执政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严峻问题,主要是选拔优秀人才和监督干部队伍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不规范的人才竞争和不健全的人事制度仍然严峻,好人吃亏,忠诚受挤,庸人和劣才入仕升迁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多年出现的“跑官”、“数字升官”、“虚假政绩升官”问题,以及屡斩不断的腐败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这当然存在着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教育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选拔、淘汰、监督制度问题:是钦定还是民主选拔;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是任人唯庸还是任人唯能;是监督还是放纵;是真监督、硬监督还是假监督、软监督。

怎样避免在人才选拔中的“汰优择劣,逆向淘汰”问题?怎样避免人才选拔中较优秀者容易“夭折”、而较中庸者甚至较劣者容易“胜出”问题?怎样避免优秀人才入仕升迁后劣变问题?首先要能够防范庸人和劣才入仕并升迁;二是要能够为选拔、任用好每一个优秀人才真正发挥有效作用;三是要对领导干部队伍进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对占据了重要岗位的庸人和劣才,以及对优秀人才入仕后变质变异劣化的,都要能够及时发现和清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而我国组织人事制度的设计、执行和完善,任务还相当艰巨。(邹东涛/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

热点话题之二 改革尚未触及“核心”部位

三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的艰难历程。其中,党政领导干部(主要是委任的)选拔任用方式有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规范(不包括监督方面的),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选举的)的选拔任用方式进展不大。

从现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选举类)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一是决定的“主体”还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手中,少数人说了算的机制还未发生

实质性的变化。二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任方式基本上是变相的任命制。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改革的“核心与攻坚”部位。由此,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目标、步骤等必须由现时的“整体推进”,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重点突破”。所谓“重点突破”,主要是指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举上,有一个较大的推动和进展。为此需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十六大确立了“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的改革内容。十七大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一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原有干部选拔任用基础上,增加了干部的管理监督,具有了系统性。但这一重点,仅仅是突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未突出改革的重点对象。因此,实践中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方式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而对选举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本上是处于基层小范围的试点之中。然而,选举类干部却是党政领导干部的中坚,是人民直接授权的主体,理应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对象。但因为实践中,它又是一个难点问题,因而始终未提到“工作思路”上来。对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就是要由重点内容日趋明确、日趋完整,向重点对象日趋明朗转化。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骤。针对改革的重点对象、具体目标,可从上下两方面展开。一是扩大决定的“主体”。将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主体”,由以往的少数人——常委会扩大为全委会。现行常委会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把重要干部的决定权由常委会交与全委会票决制,这意味着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将逐步由常委会向全委会转移。二是改革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度。从基层开始,全面推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做法。具体讲,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由以往的党组织提名为主,改为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最后实行差额选举。

上述改革的重点对象、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就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与攻坚”部位。当然,这一“核心与攻坚”部位的改革,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党内权力结构的设置、权限、运行等密切相连,与社会民主建设密切相连,需要党内外各项改革统筹推进。(梁妍慧/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热点话题之三 要直面干部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基层班子领导成员直接选举和领导职务任期规定等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干部管理工作有了极大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给予关注并加以切实的改进。

1.关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制度的一些问题。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实践中碰到一些新问题,如怎样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候选人能不能公开进行竞选活动等。

解答上述问题,正确开展党内直选,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以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多采用上级党组织经一定组织考察程序,形成了候选人名单,然后交由党员选举的方式。这样的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走过场的选举。今后,候选人的提名,应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建立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联名相结合的提名制度。(2)如果候选人提名过多,可以进行一轮甚至是多轮的预选或初选,直至形成合适的候选人名单。

(3)改进候选人的介绍方式。候选人的介绍有组织介绍和自我介绍两种方式。“组织介绍”方式,由党组织进行人事安排的说明,对候选人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政治履历、以往政绩等方面,进行详细、准确、适当的介绍和宣传;“自我介绍”方式,应允许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即通过举行竞选演说,发放书面材料(包含竞选纲领等),接受质询与提问,增进候选人与选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的参选目的、动机、施政纲领有充分的了解。

2.关于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的一些问题。2006年8月,《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干部在领导职位的任职期数和任职年限作出规定,规定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其他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现在的问题在于,任期制的规定对于选任制干部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彻底终结了职务终身制,不过,它没有明确规定哪些干部是属于选任制的;而对于实行委任制的干部而言,任期制的规定则显得不尽合理。

在公务员的分类上,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分为选任制和委任制,但是,无论是《公务员法》还是《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都未明确哪些公务员属于选任制范围。现有《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把委任制干部也

包含在内,是不妥当的。我国的委任制干部,是指经考试录用、按实绩晋升的公务员。委任制干部在晋升到一定级别不再晋升从而停留在某一层级领导职务上,按照《公务员法》可以对他实行轮岗调换,但不能以15年期限的规定再也不让他任领导职务,而应工作至退休为止。

3.关于对不称职干部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的一些问题。2003年12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针对出现一些不称职的干部,专门设立了“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的制度,作出了相关规定。规定指出,“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称职的委员、常委。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这里所规定的参与者,可以把它简称为“两委”委员,即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把广大党员排除在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的参与者之外是否合理。这样的规定显然不合理,它不仅不符合党规党法的基本规定,也不符合党内民主的主体原则,更不符合干部管理的客观规律。在现实党内生活中,由于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罢免制,党员群众对一些不称职的干部忍无可忍而又无计可施,党员与干部貌合神离,长期下去势必使党员不再关心党内事务,游离于组织之外。显而易见,实行广大党员参与的党内罢免撤换制度,是民主管理干部,更新淘汰干部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将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置身于全体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成为人民公仆。(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第三篇: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就是环节很多,上课像赶时间。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更具体的讲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

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参考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的难点。

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本人深有体会的一个例子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其中有个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在我自己的班级能够理解的人很少,我用了建襄小学上,这个知识点就不成为难点,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并理解。这也就是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的证明。

三、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正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进度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特别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显然,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列为教学重点。而且,有的学科的教学大纲,对于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明确的规定,只需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就行了。因此,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2、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的重点主要决定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例如,如果教材中某一内容是诸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的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二项重要工作。

3、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难点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除了教师本身要有自知之明以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据以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难点。显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不必列为教学难点。因此,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三项重要工作。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要善于总结自己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方面的经验。同时,虚心学习别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地用它们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这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四项重要工作。

四、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清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

保证时间,就是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为此,在备课时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近,听过一篇优雅的请假条,课文的重点部分应该放在理解请假条为什么是优雅的,而教师在课文的一开始,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乐师、公爵、海顿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在这方面花了较长时间,导致后面的课文重要内容来不及上,这就是时间分配的不合理。)

2、着重讲解

着重讲解就是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讲深讲透,使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为此,在备课时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教学重点上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索;上课时要做到有详有略。

3、口头强调

口头强调就是要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每堂课的复习旧课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每堂课的引入新课环节,在指出本次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的同时,口头强调新课的重点。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能够主动地去领会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板书提示

板书提示就是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地板书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总之,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若学生能笔记板书内容,就能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蜗牛的外形和运动一课,如果进行板书设计的话,从课题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是从外形和运动两个方面进行整理与归类,可是在实际中,板书主要呈现的是蜗牛的种类和颜色,那么这样,学生上完课,就很难弄清和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在哪里?)

5、实践应用

在这里,实践应用是指利用实践应用这类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例如,针对教学重点布置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作业,上练习课等这类方式方法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训练和掌握基本技能。

6、考查考试

在这里,考查考试是指通过考查考试环节去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它主要是指针对教学重点进行考查考试的命题和考题的分值分配。应用这种方式方法来突出重点,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并且能够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以利于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五、突破教学难点,就是对教学难点内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弄懂和会做。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一般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突破教学难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化难

与突出教学重点一样,突破教学难点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2、慢速化难

慢速化难是指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放慢讲解速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边听、边思考、边记忆、边消化吸收。(不能赶时间)

3、直观教学化难

对于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这种方法去加以突破。直观性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以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表、音象教材以及模拟和现场的实验等。当然,在给学生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思维。

4、分解难点化难

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将一个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型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以大大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型难点,从而达到突破整个大型难点的目的。对于综合性强的大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课题,采用这种方式方法突破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5、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使学生难于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既是针对本门学科,又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的。

六、为了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应对以下几点给予足够的重视: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的难点不一定是重点。然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具有“同一性”。例如,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另外,就每一堂课或每一课时而言,是否有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否同时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有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在以上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中,有的既适用于突出重点,也适用于突破难点。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有灵活性。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而应立即增加教学内容或布置课堂作业。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要在课堂上讲请楚,因而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时,教师应精减一些教学内容,或把部分课堂作业改为课外作业。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3、对于由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加以解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习和进修

(1)加强本学科或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2)加强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

(3)加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拆迁安置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报告

拆迁安置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

近来,我镇的市重点工程项目众多,拆迁安置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由此引起的民间纠纷和群体上访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镇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镇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我镇拆迁安置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规范政府行为,使之在以后的拆迁安置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切实维护拆迁群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利益,有现实意义。本人通过领导的开会总结、同动迁户谈话、下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动迁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我一些肤浅的意见汇报如下,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情况

达道湾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是城乡结合地区。我镇牢牢抓住鞍钢西扩、达道湾工业园区全面启动等机遇,围绕鞍山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举全镇之力抓园区建设,合万众之心建经济强镇”的发展战略。全镇24个村屯中的17个均有城建开发任务,共开发征用土地××多亩,累计拆除房屋约××万平方米,拆迁群众××户,其中农民××户××人,农村拆迁安置量大任务重。我镇拆迁安置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拆迁户的理解支持下,总的来说进展顺利,并市级拆迁工作的好典型。

二、我镇开展拆迁安置工作中主要经验

拆迁安置工作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任务繁重。在工作中,我镇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挠,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1、领导重视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保证。拆迁安置工作牵涉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作保障,工作很难开展,为加强领导力量,强化保障措施。一是镇级领导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对各个项目的拆迁安置全权负责。二是建立了镇机关干部联系村屯制。由于村屯的拆迁安置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矛盾较多,为减轻村屯的压力,镇里向每个拆迁村屯派出了1至2名镇级机关干部协调指导拆迁安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镇领导处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镇领导负责对全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进行全面处理。我镇大部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的处理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为以后的开发建设和拆迁安置工作扫清了障碍,夯实了基础。

2、宣传到位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基础。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拆迁安置工作有关政策,正确对待拆迁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必要。在工作中,我镇注重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做好有关政策法律和宣传工作和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3、依法办事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关键。拆迁安置工作事关每一位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只有严格依法律办事,才能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按政策补偿,带感情、带政策、带拆迁方案,去同拆迁居民谈。

4、妥善安置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重点。我镇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全力促进农民安置用地的落实和农民安置房的落实。全镇共核定安置用地总指标()万平,目前,已搬进拆迁户的农民安置小区达()个,正在建设的农民安置小区的()个。

在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我镇实际拆迁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透,或者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由于缺乏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渠道,作为拆迁主体一方的干部对群众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甚至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引起群众的不满。

2、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对补偿标准的尺度掌握出现偏差。尽管政府部门按照拆迁政策,制定了统一补偿标准,但由于对同类房屋的结构、装修、价格等问题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对居民建在集体土地上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估价混同;甚至存在个别讲人情、论亲疏,对拆迁地面积的丈量、拆迁标的物的估价不统一,出现个别超面积丈量、超值估价等现象,致使被拆迁人之间相互攀比,引发矛盾。

3、由于现行的有关拆迁安置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较差,有些村组制定的村规民约,有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且在发放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侵犯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拆迁安置工作较为滞后,超期过渡现象严重。

1、拆迁安置工作体制理顺不畅。对拆迁安置工作重视不够,思想不够统一;相当多的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政策存在较大的偏差;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欠佳,导致很多项目前期工作难以落实;部分拆迁单位及拆迁户对拆迁工作不配合,漫天要价,导致有些项目的拆迁工作难以推进。

2、农民安置工作落实欠佳,超期过渡现象存在。由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农民拆迁大多是先拆迁后安置或边拆迁边安置的情况下开展的,加之部分安置用地、安置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大批拆迁农民住户安置难以到位,长期处于过渡状态。目前全区尚有 *户*人在外过渡,占总拆迁人数的*%,且存在部分是超期过渡。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难以解决。被拆迁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且绝大部分农民除农活外无别的一技之长,较难找到工作,安置补偿费又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资本开展经营活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拆迁安置法律政策宣传的力度

在多年来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拆迁安置法律政策的宣传。在每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征用地之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宣传动迁形势和动迁政策,是一项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为此,在进行重点工程拆迁工作的时候,我们除了开好动员会外,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工作。对参与拆迁安置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尤其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更深层次安置补偿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他们的幅射作用,教育和提高全体被拆迁安置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现和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认真负责地解释和说明。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及时做好拆迁安置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矛盾都可得到预防和解决。

2、坚持拆迁调查、安置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由于当前重点工程的拆迁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拆迁安置工作时间紧,且工作量大,为了追求工作效率,政府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实行大兵团作战,这往往是要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也成为产生安置拆迁纠纷的原因之一。为此建议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保稳定。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主管部门对土地征用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补偿依据以及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地点、期限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告;对拆迁补偿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拆迁数量、补偿依据、补偿费数额、被安置农业人员数量、农业人员安置方式、房屋安置方式、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布,接受被拆迁地群众的监督,防止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特别是安置对象和房屋拆迁等补偿安置到人到户的,更要十分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成立核查组,掌握统一补偿标准,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复核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确保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安置不公而引发矛盾。

3、完善拆迁安置工作中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镇安置拆迁补偿依据主要是《鞍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但该条例原则性强,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困难,由此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较多。在我国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安置拆迁补偿工作,使安置拆迁补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安置拆迁补偿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宪法精神和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计划生育法以及《鞍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农业人口数的统计应严守政府通告之日的底线,对前不溯及,对后不顺延。

(二)服义务兵役(含超期服役的)的现役军人应参与安置分配;未随军迁出、其户口在拆迁地的军人家属(包括其配偶和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三)拆迁地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其户口虽已迁出,但未分配安排正式工作的,凭在读学校证明和学生证,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四)具有拆迁地户口,正在劳改劳教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五)享受五保优待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补偿费由村组代管。

(六)拆迁地已出嫁妇女,离婚后因生活无着落而回迁的人员(含已回村落户、法定抚养的小孩,)和婚嫁到拆迁地妇女而离婚后其户口仍在拆迁地的人员(含再婚随迁、法定抚养的小孩),应当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婚嫁农村的出嫁女,其户口未迁出的人员,只能一次性享受一方安置补偿,已在男方参与安置补偿的人员,不参与本地安置补偿分配;未参与男方所在地安置的人员,应当参加户口所在地的安置补偿分配。如户口回迁或者未迁出的上述人员与村组另有书面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男到女方落户的可参照执行。

(七)婚嫁城镇、未随迁的拆迁地半边户及其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分配;但一方已享有国家福利分房的,可不考虑宅基地和住房的政策性优待。

(八)原籍在拆迁地,因生活所迫或历史上的政治原因被迫外迁,后其户口又回迁原籍,并分有责任田土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外地回迁户与村组另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九)返乡居住的离退休人员,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配偶系再婚的农村户口,经村组集体研究和村民会议通过,准许其迁入的,应当给予安置补偿,但与村组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十)无正当理由迁入的农业人口(含空挂户),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十一)欠有国家税费、集体公益事业折价款以及其他集体欠款的人员,其安置补偿可以折扣欠款后按实发放。

4、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重点工程建设利国富民,对加速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同时,拆迁安置补偿费的发放到位,涉及到被拆迁群众的直接利益,也是被拆迁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焦点问题,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工作,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好坏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就会得到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序推进;反之就会遭到部分拆迁群众的抵触,使重点工程建设受到阻滞。为此我们要牢记五心,转变作风,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即在拆迁安置工作中,接待群众咨询要热心;调查补偿情况要细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核实安置补偿标准要公心;善后安置要关心。此外,要保持拆迁安置工作的延续性,切实落实对被拆迁群众的承诺,勤政为民,真正做好被拆迁群众的公仆,从而树立起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5、统筹项目建设与拆迁安置,促进安置小区建设社区化。一是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坚持对所有工程严格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采用“项目安置”的办法,将农民安置地与建设项目一并办理手续,一同报建。二是要实行集中留地,统一安置,即:一是集中统一重建安置。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报建、统一建设、统一质监、统一物业管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安置好农民,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使农民安置小区联体成片功能完善、设施齐备、适宜居住。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农民生产安置用地,采用土地入股、自主开发等方式,大力发展后勤服务业和商贸业,使农民变股民,从经营中分红获利,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多途径安排农民就业。安排拆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积极与征地建设单位协调,在用工上优先考虑当地农民,鼓励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和兴办企业,并提供一定的优惠。

6、加强农民安置小区的统一规划,尽快制定好全区农民安置整体规划。一是规划要统一。与市、区总体规划统一协调,农民安置小区建成后直接成为现代化城区的组成部分。二是规划要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供地计划,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强化规划约束力,明确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一律按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三是规划要科学。按照有利于土地综合利用、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科学规划农民安置小区。四是规划要实用。按照农民生产安置一律作二、三产业规划建设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好、预留好生产用地。把规划、预留生产用地与项目开发、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使生产用地成为失地农民获得长久收益的主要来源。

7、创新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市场化。一是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培训重点主要是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对失地农民开展基地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在充分尊重失地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家政服务、餐饮、保健、制造、建筑等行业和知识的技能培训。二是结合项目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与合作,在建设进从建筑工程中找岗位,建设后中牧业管理和卫生保洁中找岗位。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将失地农民就业与下岗工作再就业统筹考虑。

(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失地农民养老社会化。一是实现失地农民身份的转换。在子女就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策待遇。二是坚持“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参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新人”办法进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确定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降低门槛,因地制宜、秩序渐进。三是采取“个人责任和社会互济相结合”的办法。失地农民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坚持以个人和村集体为主,政府支持为辅。

一是要加快安置小区居委会的建设。对新建成的农民安置小区,要加快建设社区居委会,按照城市社区的规范和要求,不断完善社区日常管理,促进社区管理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二是要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失地农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方式中有许多不适宜城市生活习惯。今后,要以城乡文明融合为目标,通过开办夜校、培训班,组织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尽快促进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城市化转变。

第五篇:工会工作难点问题调研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后,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样,在教育系统,教育工会的作用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但是,从目前各地教育工会的运行情况来看,教育工会要真正把职责履行到位,尚有不少难点亟待克服。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工会的组织建设仍显薄弱和滞后。一是机构编制没有权威文件认定,造成相当部分基层工会没有人员编制,一些教育工会干部长期是编外人员,而县(市)级及其以下的教育工会组织机构更是难以得到落实。二是不少工会干部政治待遇没有兑现,经济待遇遭歧视。三是干部队伍不稳定,调整、调动随意。四是工会干部担子重,不少县(市、区)是单兵作战,有的甚至没有一个专职工会干部。

其二,教育工会经费严重短缺,“无米之炊”直接制约了工作开展。造成经费短缺的原因,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但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尤其是经费缴却难度较大,以致地方总工会自身活动经费困难,没能按全总有关文件回拨市、县教育工会8~10%;二是一些地方由于财政吃紧,有时连机关班干部的工资都无法及时足额发放,拨交工会经费更成为“侈谈”;三是一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由于对“收支两条线”的误解,取消了市、县教育工会的户头,使教育工会经费更无着落。

其三,教育工会作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尽管转变工会作风的口号已喊了很多年,但不少工会仍没有摆脱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有的热衷于搞无益的检查评比、无效的系列活动;有的呆在机关津津乐施“衙门作风”,不愿深入基层、深入教职工群众,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愿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也不愿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显然,教育工会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必须疑攻克这些“难点”。这些难点的解决,要靠工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提高对工会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职工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驱动者,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加入世贸,工会参与各种利益矛盾调节和解决任务日益突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保持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紧迫,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会的地位加强和作用发挥事关大局。

1、大力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各级党委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工会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2、积极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在机构改革中,要从源头上解决地方教育工会缺编问题,保证教育系统有人干工会工作,不再停留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随意撤并工会组织机构”的领导讲话和口号上。

3、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有责任感、事业心强、密切联系群众、受教职工信赖和拥戴的年富力强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理顺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把工会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和交流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序列,切实落实工会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坚决杜绝把工会组织作为“老同志安置”、“下岗干部再就业”的场所的现象。

二,以学习宣传贯彻修改后的《工会法》为契机,加大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的力度。工会经费是工会开展工作和工运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各地都在宣传修改后的《工会法》的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支持,为经费收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教育工会自身也要主动出击,一方面加强工会财务、经审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的实践能力,加大计拨工会经费专项审计力度;另一方面,注重抓好民办学校工会组建和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并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努力培植工会经费新的增长点。

此外,积极争取地方总工会的支持,如尽量保留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工会的经费户头,以解决教育工会活动经费长期紧缺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保持工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工会是职工群众信赖的组织,群众化是工会的基本性质,也是工会的立身之本。为此,各级教育工会必须坚决克服工会机关行政化、官僚化作风,加强工会机关全面效能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教育和激励工会干部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培育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适应当前工会工作的形势,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职工利益而奋斗,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工运路线、方针和政策。

下载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督教重点、难点问题调研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教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浅谈幼教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关于“热点问题”中国幼教界,喜欢跟风。“早期阅读热”、“双语热”、“蒙台梭利热”、“瑞吉欧热”、“多元智能热”、“建构式活动课程热”......

    离任审计重点 难点问题探析[本站推荐]

    离任审计重点 难点问题探析 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也称任期审计。 1998年1月1日,国家局发布《烟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试行)》,对离任审计的组织与分工、范围与内容......

    宁夏石嘴山市基督教问题调研(共5则)

    宁夏石嘴山市基督教问题调研 宁夏石嘴山市基督教问题调研 寇天福 王金成 杨 琦基督教是宁夏石嘴山市发展最快、影响较大的宗教之一。为认真总结《宗教事务条例》颁布近五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

    重点、难点——《知识产权法》

    重点、难点汇编——《知识产权法》之商标权 www.xiexiebang.com 日期:2006-9-8 【字号 大 中 小】 第一节 商标概述一、商标的分类 (一)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无论是集体商标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A、能够正确转述他人话语,会报告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单。 B、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意义、功能和用法。 C、进一步熟练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2......

    城镇住户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自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渠道和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个人隐私......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是指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