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3 10: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将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现就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为例,谈谈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人民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创建全省文明城区这些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乡风文明逐步形成。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沁入人心。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潮迭起。至目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有5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文明村镇。其中,江口镇获得全国第二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现有85个省市级文明单位、49个区级文明单位与134个行政村结成共建对,为结对的村送去资金60多万元,物品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帮助清理垃圾4500多吨。

2、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近3年来,全区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科技文化广场、宫下、涵华休闲广场,改造新区影剧院广场,完善了白塘湖公园建设,开发了瑞云山、尖山寨森林公园和囊山健身公园;有关部门共开展集中性“三下乡”活动11次,部门各自下乡累计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干部认为乡镇财力有限,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文化阵地建设萎缩。目前,阵地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镇一级文化站有办公场所缺专业人才,缺经费,难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村一级文化室形同虚设,设施不齐、设备老化,有的文化室单纯以老人聚集打牌、搓麻将代替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攻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突破。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筑长效管理机制

要将农村文明精神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的目标考核内容,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有效的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农民主体、部门协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层在乡镇,具有推动作用的也在乡镇,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四个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和谐发展;二是组织领导到位。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责任考核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与全年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并列入干部考察、提干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经费保障到位。要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通过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社会荣辱观教育、素质教育,变农村人口压力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农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三是以“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为契机,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四是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开展农民“阳光培训”等多层次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注重创新载体,进一步培育乡风文明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文明小区为单位,以民间民俗文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参与进来,自娱自乐,通过开展广场文化、快乐周末以及国庆、中秋、春节、元宵等民间传统节日,组织玩龙舞狮、书法、绘画、歌咏、车鼓比赛、十音八乐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经常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电影进村镇、文明进家庭活动。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村电影“2131”工程目标,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体站、村级文化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好村民文明学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四)、突出办好实事,不断营造良好环境

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三贴近”,从维护农民利益的具体事情抓起,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农村文明创建中,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用健康向上的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好农村文化阵地入手,引导农民订阅党报党刊,完善村级文化室配套设施,普及村级文化室“八个有”,即有一处经常性休闲活动场所,有阵地管理机构,有一块黑板报,有三种以上报刊杂志,有一台电视,有300册以上藏书,有宣传阅报栏,有一处演出舞台(戏台),同时要求有条件的村要在普及“八个有”的基础上,提升村级文化室内涵,达到“十二个有”的目标,即有一支文艺队伍,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上墙,有“三榜”(功德榜、成才榜、孝敬榜)内容上墙,有宫庙“神像”事迹上墙,使村级文化室成为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好去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整治村容村貌;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清洁乡村”活动,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逐步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五)、开展乡风评议,以乡风文明推动各项创建活动

乡风文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要静下心来抓,常抓不懈,逐步推进,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开展好各类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在村级文化室设立“三榜”,即功德榜、成才榜、孝敬榜,及时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言行,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发现亮点及时弘扬,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评议;二是突出抓好家庭这一细胞工程,把开展好农村文明和谐家庭创建作为各项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家庭”、“文明户”评选活动;三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文明协议、村民公约等方式,解决镇、村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使不良风俗得到了有效遏制,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化特色户、科技示范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充实创建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六)、深化结对共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是新时期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以结对共建、共促文明为主旨,逐步形成城乡结对的共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继续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二是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情况列入文明创建考评内容,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非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工作,通过文明结对共建,整体提升非文明村的争创水平;三是在城市文明的辐射深度、文明结对的内涵延伸、结对形式的拓宽上下功夫,指导、提升和及时推广“民企联村”、“ 村居结对”、“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等成功的结对经验,通过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在广大农村推广,以此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5年创市级卫生镇1个,县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卫生镇2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县315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3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三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马占潮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马占潮,三门峡市文明委主任科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委党校课题调研安排,结合自己平时工作情况,现将当前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辖62个镇乡,1232个村,农业人口23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0400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129个,信用户171623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治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

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市农村共投入28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市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18个,广播电视站150个,村文化活动室280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0个,体育场所1270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我市皮影戏、剪纸、年画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市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三是每年组织市直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市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我市6个县(市)区、62个乡镇、123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治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

近年来,我市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358个与全市189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弓l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一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7年创市级文明村镇20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市1232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62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熟悉不到位

一是一些干部存在熟悉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

目前,阵地建设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熟悉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67.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熟悉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要害

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

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治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治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

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熟悉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熟悉,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本文转载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第五篇: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农村在抓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开展以治“五乱”、刹“三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文明家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二是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解决了一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乡风文明建设在一些地方已初见成效。虽然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生活缺乏,打牌赌博盛行。现在农村打牌赌博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农民把打麻将作为主要的娱乐活动。这往往引发农村打架斗殴、家庭、邻里不和等现象,甚至会导致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隐患。

2、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歪风愈演愈烈。有的农民有病不求医住院,而是去求神拜佛,弄神弄鬼,劳命伤财,甚至上当受骗。有的地方违规建寺庙,集资收钱,损害了农民利益。一些地方老人祝寿、小孩过生日、盖新房开工、上梁、搬家时都要请客。每年送礼户均开支占家庭纯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一半,一些农民已不堪重负。

3、建房无规划,村容村貌脏、乱、差。建房随意选址,村组无统一规划。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猪牛粪便和污水坑,环境污染严重,无人管理。一些农民的生活陋习根深蒂固,不讲卫生,“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4、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依然存在。政府现有社会低保体系以及有关部门各类相关活动和载体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穷。农村一些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

5、农民的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地方,热爱集体、勤劳致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有所丢失。特别是在公益事业和孝敬老人上显得

尤其突出。有些人不讲诚信,过去因困难欠缴或借支村集体的款,现在有了偿还能力却长期不还,负面影响很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地从事农业活动,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卫生难以治理;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发展不够,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以外,从工作上看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是认识偏差。一些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搞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要“先富口袋,再富脑袋”;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乡风就会自然文明。过去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发展上,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往往满足于一般的号召,靠部门去抓,因而效果甚微。二是投入不够。从调研的情况看,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不够,许多村自身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上级的转移支付经费维持工作运转,无法为农村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各级财政对这一块的经费投入也相对偏少。农村文体设施建设滞后,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一些农民群众是“白天忙田头,晚上靠铺头”,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看电视也大多看的是电视剧,文化、科技频道的节目看得很少。三是工作乏力。由于精神文明建设在干部群众中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真正形成合力抓落实不够。乡镇文化站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低,大多数人做与文化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农村体育组织是空白,“三下乡”活动也是多年难遇一回。特别是对农村出现的一些丑恶现象打击不力。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第一,围绕中心的原则。抓“乡风文明”,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个中心,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所想、所盼、所急之事,发展村级经济,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第二,落实政策的原则。党的惠农政策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中,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第三,引导教育的原则。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以引导教育农民为重点,通过耐心的、经常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第四,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要注重实效,不耍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四、对策及建议

1、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实践证明,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就发展得好;反之,不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不仅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而且社会治

安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一样重视、一起布置、一并检查、一同抓落实。

2、紧贴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在农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同时,鼓励和支持城镇文明单位与村(社区)开展合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良好局面。二是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文艺院团送文化产品到农村,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挖掘和传承特色民间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贴近农民群众、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文化队伍。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优秀民间艺术团队的支持和资助力度,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三是认真制订和完善农村的村规民约。建议各主管部门积极指导各地制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对农村抹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问题,以村民自治的程序和形式,作出相应规定,并成立相关自治组织,以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是重点支持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要积极支持农户改厕、改圈,大力推广沼气的使用,加大对建设沼气池和改厕、改圈的资金扶持。新农村集居点,必须统一规划房屋、卫生厕所、猪圈、牛栏、禽舍、沼气池、垃圾箱及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以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切实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

3、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里都加大了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要积极争取实施“村级宣传文化中心”项目,继续争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用好专项配套资金,抓好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体育场所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和农民,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对居住相对集中的村要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组要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户,努力使每个村组都有固定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阵地;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村组,要重点加大有线电视建设力度,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县电视台要增加新农村建设栏目,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适合农民群众口味的电视节目。

4、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眼下,农民素质偏低,农村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被称之为“386199部队”,已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以民为本,从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措施解决在乡农民素质偏低问题。一是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点内容,在农村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同时,不断丰富农闲时的文化生活,开展通俗易懂、丰富多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比如戏曲、舞蹈、歌唱比赛、各种棋类比赛、各种技能大比武等。防止黄、赌、毒对农民文化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教育引导农民从一些不良行为中走出来,积极参加到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当中。三是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夜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对敢于负责任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在农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5、突出重点,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是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着力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公安机关对农村聚众赌博、盗窃、邪教活动等问题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通过扎实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各级司法机关要针对农民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及早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6、完善机制,形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合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改变过去单靠某一个部门抓的局面,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本系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和工作日程,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定期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整合资金,不断增加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下载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低保现状问题及建议对策

    近日我就农村低保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农村低保现状1、基本情况2008年我们把农村低保标准800元,并在一年内进行两次调整,从年初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定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主要抓手。正确......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思考

    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思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12-15 23:35: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新洲区......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