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 不断开创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 不断开创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 23.67万平方公里,现设14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2012年末总人口52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8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7.94%,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属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全区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按 2300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0年全区有农村贫困人口1012万人,占全区农村户籍人口23.9%,是当时贫困人口超千万的6个省份之一。自201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减幅较大,从2010年的1012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634万人,减少37%。广西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领导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加以设计,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政策帮扶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
首先,及时调整充实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担任组长,13位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53个自治区直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各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也参照进行调整充实。全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规格之高、力量之强前所未有。
其次,加强扶贫考核工作,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一是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对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市、县(市、区)及区直相关单位进行全面考核,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政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扶贫资金分配挂钩。二是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区直各相关部门,强化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实现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其三,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明确扶贫对象和工作重点。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实施办法》、《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以及28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我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扶贫标准和对象范围,识别了贫困人口,确定了新10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点村6540个(其中“十二五”时期有3000个贫困村),从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就业、基础教育、卫生医疗、产业开发、重点区域扶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强化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
其四,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挂钩联系扶贫工作责任制度。自治区四家班子36位省级领导带头挂点联系3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在攻坚启动之初,分赴所挂点联系村参加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启动仪式,共启动项目100余个,开展各类帮扶活动300余项。区、市、县三级共落实定点扶贫帮扶单位7677个,落实3394名区市县领导挂点联系3000个贫困村,所有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有3个以上区直或中直驻桂单位定点帮扶,全区已实现“十二五”时期300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选派3000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力量。
二、围绕工作重心,突出贫困群众增收打牢发展基础
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扶贫产业薄弱、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我区确定了以产业化扶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培训扶贫等为工作重点,把工作着力点和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上,为农民增收打牢发展基础。
(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2011年以来,共安排产业扶贫资金10.44亿元。通过实施扶贫到户产业开发项目、“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以及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经济作物154.86万亩,进行低产改造83.54万亩,养殖家畜39.11万头,饲养家禽776.18万羽,水产养殖1087万公斤,以及发展一些小规模特色项目,为促进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抓手,着重培育产业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以此示范引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积极性。该示范工程自2011年启动以来,全区已经建设示范基地50个,覆盖贫困地区1345个行政村12.9万户农户,项目覆盖区域的农户增收明显,如凌云县2011年实施“十百千”茶叶低产改造项目后,积极打造有机茶园基地,直接带动农户800多户,与2012年同期采茶季节相比,2013年户均增收2600多元。随着“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的推进,其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结合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贫困村屯道路、小型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为3000个建制村修通沥青(水泥路),并在贫困地区修建屯级道路13812条15471公里;解决近100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为3万个已通电的村屯安装近60万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前完成“十二五”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的省区;扶持63.72万贫困农户开展危房改造并全部竣工,其中有4万多户是居住茅草树皮房的特困群众。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大力开展扶贫培训,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能力。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脱贫的内源动力,我们围绕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和“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采取专家承包、农家课堂、学校培训和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培训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1.98万人次,培养出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致富能手和农业土专家;扶持贫困农户家庭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6.8242万人次,支持2000名考上大学(本科)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就读;资助劳动力转移就业短期技能培训72186人,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开展培训,带动大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起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例如,桂林市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村实用技术能手,全市270个贫困村共培养实用技术能手、骨干400多人。同时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2013年全市贫困村共发展产业43000多亩,涌现出了50多个专业村。
三、攻克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广西石漠化片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集老、少、边、山、库、穷于一体,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交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围绕这些特殊困难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我们加大攻坚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扎实抓好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战略开发,规划先行。我们组织力量完成编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2011―2015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广西)产业扶贫规划(2011―2015)》,并启动了规划的实施。规划实施以来,各类资金对片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在片区规划总投资6612.19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计划投入片区560.8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交通运输主通道逐步完善;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惠及片区县,201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量增加到4.55亿元,比2011年多1.75亿元;推动建立了滇桂黔三省区跨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协调机制;负责联系我区片区扶贫工作的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选派12名同志组成3个扶贫工作组到片区各市开展帮扶工作,为片区扶贫事业增添了新动力。
(二)组织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为加快边境地区发展,我们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共计划投入资金53.26亿元,对8个陆地边境县(市、区)以及德保、天等县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的44个乡镇540个建制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力促边境地区2020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到目前为止,大会战29类项目已有28类开工,累计下达资金计划294038.623万元,资金实际到位271848.79万元,完成投资239376.23万元,分别占总投资额55.23%、51.06%、44.96%。
(三)对革命老区给予特殊政策扶持。一是将84个革命老区县(区)全部纳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综合治理范围,通过全区实施“535”扶贫攻坚工程,扎实推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二是做好老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贺州市钟山县等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三年帮扶行动实施方案》计划总投资6013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341万元,自治区投资938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9808万元),含水利、交通、扶贫等145个项目;《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是将46个革命老区县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纳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规划,给予特殊资金项目支持,明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坚持向西部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四、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
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启动以来,广西各市、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扶贫开发放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中认真谋划、大胆创新,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扶贫开发组织领导方式,加强对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组织领导。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我区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先行、项目统筹、规范运作、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组织领导方式,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全局“一盘棋”。如百色市凌云县成立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扶贫的副职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县扶贫办主任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办公室设9个工作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县大扶贫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扶贫开发攻坚高效统一的指挥中心、协调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和信息中心,有效解决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只管宏观,落实不足的问题,强化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创新扶贫开发推进方式,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区域贫困问题和突出困难。针对当前“整村推进”工作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部门参与少、建设标准不高、产业带动不强等现状,我区各市、县积极探索“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产业大开发、连片大发展”的扶贫开发推进方式,变“零星开发、单户发展”为“连片开发、整体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如河池市选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作为示范区,以“整乡推进”促进整体脱贫,示范区总体规划投资6.4亿元,以实现“6688”(乡六有、村六有、屯八有、户八有)为工作目标,实施“十大工程”(基础升级工程、产业带动工程、能人带领工程、教科引领工程、保障支撑工程、易地发展工程、生态维系工程、连片推进工程、责任保证工程、机制建设工程)。玉林市博白县针对贫困村屯群众行路难问题,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方式,采用大会战的方式,县政府协调拍板,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本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分散在发改、交通、民委、移民、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用于支持具备建设条件的贫困村屯道路项目建设。这些市、县高位推动解决重点区域贫困问题和突出困难,力度大、效果好。
(三)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提高产业扶贫成效。按照“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大投入、重点推进、规模发展”的产业化扶贫工作思路,我区积极探索引导、扶持贫困村群众发展特色优势的高效农业产业,把单家独户的小经营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桂林市兴安县在产业选择上做到“三个立足”即立足本地优势、立足群众意愿、立足市场调查分析;在项目发展上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基地规模化、投入多元化,生产标准化;在项目投入上用活“三项政策”,即用活信贷扶贫政策、整村推进政策、科技扶贫政策;在项目资源整合上,建立“三个机制”,即领导机制、投入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创新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凌云县按照“先行先得”、谁积极性高、谁优先得到扶持的原则,积极创新引入项目竞争机制,对群众积极性高、主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贫困村,优先安排资金项目,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的方式,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村民自建,并逐步形成新的项目管理方式。项目下达后,由村委会组织受益农户开会,民主协商,定出“一组三书”。“一组”即推选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承担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三书”即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承诺书、项目后续养护维修公约,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后续管护公约,一个财务收支制度,确保村民在扶贫项目建设中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方式,拓展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路子。结合工业化、城镇化,探索实践易地扶贫搬迁新的方式。如来宾市创新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是依托工业园区进行搬迁安置。将贫困群众搬到工业园区,就近安置就业。二是依托城镇化建设进行搬迁安置。在有一定条件的县城新区建设安置房,引导限制开发区、生态脆弱区及“三不通”的贫困村屯群众向新区集聚。三是依托旅游产业进行搬迁安置。金秀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围绕打造民俗体验、养生度假、观光探秘为一体的广西特色生态旅游名村目标,将山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公路沿线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四是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搬迁安置。对搬迁地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适用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原居住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落后种养模式。目前,全市通过以上述方式搬迁172个村屯4680户22264人。
(六)创新金融扶贫方式,解决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贷款难问题。为破解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难问题,百色市探索创建“产业扶贫担保专项资金”,为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扶贫项目贷款提供担保。先是利用香港企业家曾宪梓先生所捐赠的1000万港币作为启动资金,随后有关县财政安排投入,目前产业扶贫担保专项资金本金累计达2500万元。担保资金委托金融公司按担保方向来统一运作,金融部门按担保专项资金本金7-10倍的发放扶贫贷款,把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的“蛋糕”做大。截至目前为止,共为17家扶贫龙头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争取到金融部门对扶贫产业的贷款投入近16000万元,这些扶贫龙头企业经营投向分别为农产品深加工、茶叶、纸业、南菜北运等,带动贫困村发展果蔬、茶叶、油茶、林木、细叶龙竹种植、种桑养蚕等产业。
(七)创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运行安全。为激发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扶贫对象真正实施项目,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我区各地探索出“以奖代补”、“循环使用”等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以奖代补”即由扶贫对象先行实施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再给予资金扶持,并以“一折通”的方式将补助资金拨到扶贫对象账上,较好地解决了种苗价格、运输、交接等一系列问题。“循环使用”即先给扶贫对象户拨付50%的扶持资金用于实施项目,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余下50%的扶持资金。产品生产出来后集中销售,项目实施小组或合作社回收每户不少于3000元的本金,用于实施第二轮项目,实现资金循环使用。这一做法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滚动使用效应,促进了贫困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困难:贫困人口多,贫困面较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发展条件差;扶贫产业培植难度大,贫困农户稳定增收难。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将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努力实现广西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发展。
第二篇: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 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
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 凌源市关工委典型材料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发挥五老人员和社会各界、各相关部门的作用,统一思想,积极参与,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效性是各级关工委组织的重要职责。几年来,凌源市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和凌源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党委重视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
关工委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的支持,2009年,凌源市委为更加深入有效的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关工委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下发了凌委发【2009】10号文件,重新调整了凌源市关工委组织,委员人数由26人增至31人,吸收全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进入关工委,强化了关工委的组织领导力度;驻会人员由4人增至8人,其中退休3人,二线2人,在职事业编制人员3人,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人员结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善了办公条件,办公地点迁至凌源市工会大厦,办公室由2间增加到5间,设立了单独的会议室和档案室。配备了办公用车,为开展工作提供交通方便。在凌源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关工委工作会议和关工委全委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委员和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各乡镇街按照凌源市委的要求,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日程,统一领导、统一规
—1—
划、统一布署,把关工委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民族兴衰、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安排驻会人员,落实相关待遇,在工作实施中与党委各项工作同时检查,同时指导,同时考评,使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迅速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提 关工委组织机构的建立,保证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开展,凌源市关工委自调整以来,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建关工委报告团、关爱团,完善了乡镇街、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关工委组织,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使各基层关工委组织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5月份,我们召开了由关工委委员和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关工委全委会议,研究和制定了凌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和各相关部门协调工作的意见,明确并细化了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使关工委工作有章可循。2010年,我们又重新完善了先进村、先进社区的评比条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先进社区活动,这必将使我市关工委工作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三、典型推动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
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用典型引路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手段,凌源市关工委为全面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到各乡镇街、村、组和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刀尔登镇关工委为典型,推进了全市各乡、镇(街)村(社区)的关工委组织建设,明确了关工委工作职责和各级党委在关工委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并落实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从
—2—
而使我市关工委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市已建关工委组织519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达到1316人,占社会“五老”的30%,形成了以“五老”人员为主体,覆盖全市各乡村、街道、社区的关工委组织,为全面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拓宽广大青少年就业渠道,提高致富技能,结合农村“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我们在凌源市职教中心和凌源市现代职业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技能培训,为青少年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东城街道以辛杖子村为重点,抓住花卉产业特色,协调组织青年农民开展花卉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授课,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掌握技能,促进了本区域并辐射带动了周边花卉产业生产;三家子乡根据本乡实际成立青年农民培训基地,不定期请专家授课,对青年农民进行培训,推进本乡保护地产业发展;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刀尔登镇北营子、头道河子村、兴源街道庙西村、北街街道铁北社区等基层关工委组织,利用村文化广场、图书室为青年农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思想观念,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充分发挥关工委关爱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心救助、扶贫帮困活动。在“五老”人员走进特困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中,我市参加结对帮扶的“五老”人员813人,帮扶特困儿童1468人,使特困学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经济上、生活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市关工委关爱团团长吕福恒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贫困学生和学校进
—3—
行帮扶,仅2009用于帮扶救助的资金就有2万余元,今年他又同圣一坊文化体育用品商行一起为四官营子中心小学的困难学生送去部分学习和现金总值一万多元,他结对救助四官营子两家村的特困学生王皓,从08年开始每年送去生活费500元,而且要帮助其完成全部小学到大学的学业。今年六〃一前,他得知凌源逸夫小学6年级同学邱丽颖早年丧母,家庭极为困难,面临辍学时,再次为她伸出援手,送去500元钱和部分学习用品,鼓励她好好学习并承诺帮助完成全部学业。在对贫困生开展经济救助的同时,我们对青少年开展了义务心理咨询服务,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吕鸿闻已经为18名青少年解除心理障碍,使他们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凌源市关工委根据“五老”不同特点,积极组织“五老”报告团,为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五老”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在各乡镇、社区建立网吧监督小组,社区支部书记任组长,83名“五老”人员从事网吧义务监督活动,2009年在全体监督员的共同努力下,查处问题网吧14家,都得到了及时处理;动员老干部、老战士奉献爱心、回馈社会,正大造价公司董事长、老干部吕福恒、凌源市自来水公司董事长、部队转业干部、老劳模王占义等不但在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还在企业中建立了关工委组织,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今年六〃一前夕,市关工委组织的迎“六〃一”“捐资助学”活动中,自来水公司关工委为东城中心小学送去价值近万元的学习用品的现金,为该校特困、病残、单亲儿童送去了关爱;北街街道铁北社
—4—
区关工委老年文艺演出队深入学校,自编自演感恩教育节目,为青少年送去精神食粮。
积极开展英雄中队、英雄团支部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2010年5月,我市又有9个中队和5个团支部被命名为英雄团队,至此,全市英雄中队和英雄团支部总数达到39个,实现了朝阳市提出的三年内城镇小学,农村中心校,校校都有一个“英雄中队”,城镇中学、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要积极创建“英雄团支部”的目标。在抓好英雄中队、英雄团支部建设的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英雄中队城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今年3月,在凌钢小学“方志敏英雄中队”开展的“传递爱心、传递快乐、情系青山小学”主题活动中,中队41名少先队员以与三家子乡青山小学的41名少先队员结成了一对一“手拉手”互助帮扶对子,用自己的压岁钱及零花钱购买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并送去现金每人100元钱。仪式上结对学生互留书信、互赠礼品,表达互帮互助的情谊。同时,凌钢小学师生捐款为青山小学购买一台办公电脑。活动中凌钢小学师生捐赠资金总额达1.2万元。凌源市回民小学“赵一曼英雄中队”的21名爱心小天使同四合当镇张涵杖子小学开展“手拉手,共撑一片蓝天”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中,回民小学“赵一曼英雄中队”的少先队员们为21名小学生送去书包、文具及部分现金,同时为该校捐赠一套语音教学设备。通过此项活动,拉近了城乡小学生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有效推动了关心、关爱工作的开展。
四、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保证
—5—
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有效发挥关工委组织的平台作用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凌源市委调整关工委组织机构后,关工委成立了党支部,在工作中关工委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制上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让全社会知道、理解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关工委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增强关工委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发现和了解关工委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改进工作方式提供可靠依据,2010年,为配合朝阳市关工委搞好纪念朝阳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创建“六好”关工委活动,我市提出打造“五型”关工委,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群众满意型关工委。实现“六好”的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凌源市关工委将在凌源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市关工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朝阳市关工委六届四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健全机构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教育实效,在继续加强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农村和企事业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2010年5月
—6—
第三篇: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模版)
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太空县地球乡党委书记阿尔法同志先进事迹
太空县地球乡党委书记阿尔法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和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增收难、产业发展难为重点,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新思路
自他担任太空县地球乡党委书记以来,为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优势产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黄庄、束庄、中王庄、张庄等重点村调查研究,进行认真梳理、把握第一手资料,全乡偏远村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并使自己对乡村农业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地球乡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许多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及时调整完善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目标,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地球乡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乡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帮扶工作 他确立了我局产业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坚持做到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考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部门和人员,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54人次深入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14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实施农牧业重点工程项目,加快产业扶贫步伐
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带领农牧系统干部职工,五年来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中稻-再生稻产业基地、酿酒高粱-再生高粱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大棚生姜、优质甜橙基地、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白鹅养殖小区建设、黑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现代农业蛋鸡养殖小区建设以及80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28个,总投资达2.6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产业规模和质量安全水平,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同志现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资金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04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落实资金,累计投入扶贫建设资金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等单位。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贫建设资金26.7万元,扶持***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随着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农村乡镇、村屯通行条件,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带动了附近乡镇经济的发展,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运输商贸迅猛发展;矿产、林果、旅游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沿线农民通过地产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了直接经济收入;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了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壮大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小城镇就业
男,现年4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自XX年从事专职扶贫开发工作至今,现任**乡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各级扶贫部门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发挥优势,注重服务,科学运作,使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成功转移970多人,年均劳务收入达1940万元。
一、深入调查,摸清农村剩余劳动力底数。他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进行普查登记,把拟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联系电话、专业选择等情况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准确培训对象情况,可随时为学校提供生源。
二、强化宣传,努力做到“四个覆盖”。政策宣传是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先导,为使劳动转移培训这一富民、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他从每年初开始,深入各村、中小学校发招生简单、办墙报、送传单,积极宣传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宣
传扶贫学校的特点、办学方向。做到“四覆盖”,即宣传内容覆盖到每一个村、每一所中小学校、每一个村民组、每一个农户。这样做既让全乡中青年农民知道参加农村劳动力转多培训的好处,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农村青年自愿参加培训,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的信心。
三、落实目标,确保培训任务按期完成。每年春秋两季,他根据《县农开(扶贫)办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自己掌握的动态培训对象,提前与各村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达到村村有责任,人人有指标,对完成培训的村建议乡政府奖励,否则在年终考评中扣除此项分值,以此促进各村完成任务。
四、服务热情,做培训对象的热心人。**乡是个深山区贫困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路费、生活费不足是经常的事,不管是谁,只要他知道,他都会买帐。有时为了找一个学员,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山路,反复做对象的思想工作,不招来不罢休。有的学员找不到市、县培训学校,他亲自陪送。为了帮助学员选好一个专业,他深入务工地、学校考察再作决定。正因为大家信得过他,他连续三年被县农开(扶贫)办评为先进个人。
五、抓安置就业,不断提高转移培训实效。他认为,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该乡是劳务大乡,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型城市都有本乡籍农民工创大业的优势,在学生尚未结业之前,他主动与培训学校联系,对那些不愿由集体输出的学员,他采取亲人带、朋友领的办法,将他们推介出去。在推介中,他对安置对象、安置时间、安置岗位、工资待遇进行严格监督,安置后要求用工单位对学员做工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分段反馈。同时,加强网点维权、合同维权、组织维权的服务工作,使安置各个环节有效链接,大大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培训脱贫致富的步伐,达到了转移培训的真正目的。另外,他还开辟了扶贫开发工作网站,收集劳务需求信息,经过整理向学员发布。同时,将学员的专业情况上网发布、积极推介,效果十分明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了让全乡贫困农民有技术、能外出、可挣钱,他耗费了大量心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转移培训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而**干劲还是很足,脚步仍很稳健。
第四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专题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依托载体,示范带动。继续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突出“平安家庭”这一细胞工程,达到典型带动的目的,并把平安建设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镇乡街和单位,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示范带动的作用,使全县平安建设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是加强协调,整体推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平安创建活动分析会,乡镇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定期分析了解在平安创建、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收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及工作中的困难等,切实提高平安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突出重点,总结提高。以“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以创建平安小区为拉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扎实落实平安建设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平安创建工作自查自评,严格按照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平安家庭评选,每半年进行一次平安单位、村、学校的评选,扩大了平安创建的知晓率,深化了平安创建效果。
第五篇:建设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建设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三讲三提升”活动
为扎实推进“三讲三提升”活动,建设局党委,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将活动推向深入。
一是围绕锤炼党性,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围绕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局党委计划由党委书记赵鹏带头上党课,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同时,邀请离休老干部作优良传统报告会,弘扬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政治品格。
二是围绕提升能力,进一步深化学习培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采取选派组工干部带班外出参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丰富组工干部阅历。通过业务知识辅导、专题导论等形式,提高组工干部业务水平,努力做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
三是围绕完善机制,进一步规范化机关管理。建立局机关管理制度,对组织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四是围绕查摆问题,进一步优化组工队伍。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立信箱、召开民主生活 1
会、谈心交心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刻查摆问题,着力解决在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组工干部落实“三勤三实三高”要求(即:勤学习、勤思考、勤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真正把建设系统的组工干部队伍打造成为一只经得起考验的党的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