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 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 2 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3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 B.27.8% C.72.2% D.29.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A;3.B;4.C;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5 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 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 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 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 B.19.7% C.30.3% D.8.7% 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 【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D;4.D;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A.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 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 D.3728元
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A.16.1% B.8.4% C.10.1% D.11.1% 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A.50.7% B.26.2% C.34.6% D.42.3%
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C;4.A;5.D。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
第2题,13445-8491=4954(元)。第3题,26.2%-16.1%=10.1%。第4题,26.2%+16.1%+8.4%=50.7%。第5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第二节 统计图分析
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
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
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
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
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
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
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一)条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下图是1998-2002年各年年底我国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
请根据上图回答1-3题:
1.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A.1999 B.2000 C.2001 D.2002 2.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截止到2000年底,该市人口数为()。A.37689.9人 B.9508.4人 C.37689900人 D.9508000人 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D。
该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求解,通过比较相邻两年间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2002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2001年。因为统计图中统计单位是“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知2000年底该市人口总数为9508000人。
(二)圆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图回答1—5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A.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
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 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 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A.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 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A.21.4% B.14.3% C.10.5% D.64.3%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 ;2.D;3.D;4.B;5.A。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 14 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
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
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 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
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A.5人 B.7人 C.7% D.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D;3.C;4.B;5.C。
第1题,要求比较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需要借助扇形中所标的数据来进行比较。经比较,很容易地就得出高中生所占比例最大。
第2题,是一个判断分析题,需要在通读完四个选项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3题,是寻找两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去除一个面积最大的,再去除一个面积最小的,剩下的三个无法用肉眼判断具体哪两个相同,因此,再参照各自的数据,很自然的就会得出中专生与初中生的人数相等。
第4题,1000×3%=30,故答案为B。第5题,32%-25%=7%,答案为C。
(三)曲线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1-5题:
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7月 D.9月
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A.200 B.300 C.400 D.450 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A.50 B.100 C.150 D.200 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A.1:1 B.1:2 C.2:1 D.1:6 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
A.200 B.250 C.300 D.350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C;4.A;5.B。第1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3月份开始一直比较到11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数据的运算,在6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将这6组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比较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万公斤,两者相差400万公斤,选出答案C。
第3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1—3月份的曲线变化,因为主要的上升趋势是在这一段上,通过观察和数字比较我们发现,在2月份,销量上升了一个半格,而1月份和3月份都只上升了一个格,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2月份的数据。然后将2月份的曲线左右两端相差,即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第4题,将曲线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加以区分,然后分别数一下上升趋势的月份和下降趋势的月份各有多少个,然后相比,要注意的 19 是,增加的月份数在前面,减少的月份数在后面,一旦搞混,这道题也就容易出错。
第5题,只需稍加比较,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为B,千万不要被曲线一开始的发展趋势所迷惑而误选C。
[例题2]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1.该省人口出生率最高是()。
A.1965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 2.该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是()。
A.1965年 B.1948-1956年 C.1945年 D.1970年 20
3.该省人口出生率在哪一段时间处于增加状态?()A.1955-1970年 B.1960-1970年 C.1970-1980年 D.1960-1980年
4.据该省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增长了11万人,则1955年该省有人口()。
A.2千万人 B.3千万人 C.4千万人 D.5千万人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B.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C.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D.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B;3.A;4.A;5.C。第1题,本题问的是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而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因此,必须首先看明白题意。该图没有具体的数据,又牵涉到两条曲线的比较,所以需靠肉眼去进行直觉的判断,还要结合答案选 21 项进行认真分析。经过仔细比较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生率曲线在1970年的横坐标上达到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因此答案选B。
第2题,需要找出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要使人口处于负增长,必须在这一年中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就是说在该图中,虚线必须在某一个特定横坐标的位置高于实线的位置。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1950—1955年这一段上,及其两边各一小段,虚线的位置是高于实线的,再结合答案选项,很容易选出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题,要求观察实线在四个阶段上的走势,比较和观察得出在哪一个时间段上实线一直呈上升趋势,因为只牵涉到一条曲线,因此这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稍一观察,就可以选出本题答案为A。
第4题,出现了数据运算,需要首先找出横坐标为1995的两条曲线各自的位置,它们的数值已经给出,自然增长率的求法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本题中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所给出的两个数据相差的绝对值,具体做法是11÷(12.5‟0-7‟)=2000(万人),所以选A。
第5题,是判断分析题,我们需要对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及相互间的比较作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在四个答案选项中,一个一个地对照和排除,直到最终选出正确的答案为C。
(四)网状图分析 [例题1] 22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图示是某省城市、郊区、农村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A代表大学,B代表中专学校,C代表师范学校,D代表普通中学,E代表职业中学,F代表小学,G代表私立学校。
1.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A.小学2.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是(A.私立中学3.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与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之比为(A.)。
B.普通中学,C.师范学校 D.私立中学)。
B.职业中学 C.中专学校 D.大学)。
1:2 B.1:3 C.1:4 D.1:5 4.哪一类学校在城市、郊区、农村的分布率基本相同?()A.师范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职业中学 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私立学校和大学在城市的分配率相同 B.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是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 C.在郊区分布率相同的有大学、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D.师范学校在郊区和农村分布比城市少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D;3.B;4.C;5.D。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网状图形题,它将城市、农村与郊区构成一种三角位置关系,而将7种学校放置其中。尤其是代表小学的F,其位置与另外6个相比,具有不规则性,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分布率,一定要慎重对待F。
第1题,要求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哪种学校。首先,观察图形,农村100%居于最上方的顶角,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F距最上端的顶角最近,也就是说,F在农村的分布率最大,结合题外的说明,我们知道,F代表的是小学,因此答案选A。
第2题,问的是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要素,在图上很容易找出A符合要求,它代表大学,对照答案选项,可知D为正确答案。
第3题,本题需要求两个分布率,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在图中是C,因为七等分,所以在城市的分布率为1/7,同理可以得出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为3/7,两者相比得到本题答案为B。
第4题,纯粹是个观察题,因为F位置特殊,我们首先便注意到它,经过观察,发现F基本上位于大三角形的中心,因此选出F代表的小学。
第5题,是比较复杂一点的判断分析题。通过观察对比可知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代表的师范学校在郊区的分布率是最高的。
第三节 统计表分析
一、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表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
根据统计表的构成情况,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统计表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优点。统计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 单位:%
总标目← 国家 横标目→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工人所得 70 69 59 60
个体业主所得 12 29 22
财产所得 ←纵标目 ←数字 12 18 从外形看,一个统计表至少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部分构成。
1、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2、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
3、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
4、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在数字格中,若出现“„„”符号时,表示暂缺或省略不计;若出现“——”符号时,则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指标 工人数 利润率 计算单位 吉林铁合金厂 湖南铁合金厂 峨眉铁合金厂 贵州铁合金广 西北铁合金厂
人 人 %
6728 4495 4.07
3217 2294 3.24
3958 2625 10.38
8732 5309 8.07
4408 2910 13.33 职工总人数
1.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
A.吉林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 D.贵州铁合金厂
2.蛾眉铁合金厂的全部职工人数为()。A.3217 B.2625 C.3958 D.2910 3.利润率最接近的两个厂是()。A.湖南铁合金厂与贵州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与吉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D.吉林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4.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A.湖南铁合金厂 B.吉林铁合金厂 C.西北铁合金厂 D.不确定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峨眉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数的一半以上B.湖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西北铁合金厂多 C.吉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没有超过5000人 D.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B;4.C;5.B。第1、2、3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直接作出判断。注意,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看懂题目后先不要看答案,而是根据题目去统计表中找答案。如果先看答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扰,可能需要在问题的答案和统计表上来回看几遍。
第4、5题需要简单的计算,尤其是第4题,计算人均利润率,虽然计算原理并不复杂,但因为数字本身比较复杂,可能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仔细认真。
[例题2]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率(%)
2000年 2001年 4.7 2.6 3.4 1.1 4.1 1.3 1.5 - 0.5 3 0.8 3.4 2 2.9 1.8 3.1 2 4.4 2 3.5 1.8 5.8 4.3 8
7.5
全球
七国集团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加拿大 欧元区
发展中国家
中国
2002年 3.5 1.8 2.2 0.2 1.8 2.1 2 2.4 2.2 2.2 5.3 7.1 印度 非洲 拉丁美洲 经济转型国
中欧 俄罗斯 2.8 4.2 6.3 3.8 8.3
4.5 3.8 1.7 4 3.5 4
5.7 4.4 3.6 4.1 4.2 4 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A.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人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 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A.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 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
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A.8.1% B.7.5% C.7.2% D.6.2%
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D;4.B;5.A。第1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1、2002年三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均是正值,且2002年的增速较2001年有所加快,因此说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期是错误的,故选B。
第2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直接查出。
第3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国家的3年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001、2002年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因此,得出其经济 31 形势可能趋于稳定的判断是有些根据的,答案D项表述中用的是“可能”,如用肯定式的判断就不对了。
第4题:通过统计表中可知三年增长不会低于7.1%,也不会高于8%,故A、D可以排除,(8%+7.5%+7.1%)/3=7.5%故B项正确。
第5题:由统计图表可知,2000、2001、2002年全球增长速度分别为4.7%、2.6%、3.5%,故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应是两头高中间低,且开始的值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题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 国家 中国
苏联(前)美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巴西 印度 就业总人数(万人)57314 13088 11244 5911 2128 2099 5544 2586
信息业从业人数(万人)6591.1 5235.2
5565.8 2512.2 925.7 745.1 2106.7 1112.0
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比率(%)
11.5 40.0
49.5 42.5 43.5 35.5 38.0 43.O 1.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2.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
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
A.苏联(前)B.法国 C.印度 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 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A.35.5 B.35.5% C.64.5 D.64.5% 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少?()A.320.5万人 B.330.5万人
C.330.6万人 D.330.4万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A;3.D;4.D;5.C。第1题,这张统计表罗列的是中、美、日等国的就业总人数及信息业从业人数,因为有一个信息业所占比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弄明白,这里面不仅涉及绝对值,更有相对值的比较。从中国到意大利这 33 六个国家的信息业从业人数大体上按一个递减的顺序排列,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题选A中国。
第2题,是相对值的比较,比的是信息业从业人数占本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这个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它给出了具体数字,不需计算直接比较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第3题,解法与第2题相同,只不过问的是比重最大的。第4题,进入了计算环节,它已经不是直接的比较,而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相对值进行简单的一步处理后,得出答案。需要理解的是从事信息业和从事非信息业的比值之和为“1”,这就容易做了。
第5题,首先需要将美国与苏联(前)的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找出来,然后进行比较计算。这一过程要求敏锐地搜寻所需数据和进行精确的量化比较。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全攻略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 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A; 3.B ;4.C;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 “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
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
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
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 B.19.7% C.30.3% D.8.7%
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
[答案解析]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B ;3.D ;4.D; 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A.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
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
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 D.3728元
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A.16.1% B.8.4% C.10.1% D、11.1%
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
A.50.7% B.26.2% C.34.6% D;42.3%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C;4.A;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
第2题,13445-8491=4954(元)。
第3题,26.2%-16.1%=10.1%。
第4题,26.2%+16.1%+8.4%=50.7%。
第5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三、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8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1.84%;共批准外商投资4320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0亿美元,占全国13.2%;进出口总额达886亿美元,已占全国的18.7%。
1.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多少亿元?()
A.11.84 B.3109 C.368 D.386
2.2000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为多少亿元?()
A.460 B.3485 C.2167 D.3269
3.假如经济特区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那么全国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A.13478 B.20459 C.17683 D.15496
4.2000年,全国的进出口总额为多少亿元?()
A.1886 B.3246 C.1903 D.4738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5.如果经济特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87亿美元,那么外资的实际利用率为多少?()
A.81.5% B.51.9% C.42.3% D.49.7%
[资料2]
2000年,亚洲总计钢产量达3.2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日本钢产量达106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新日铁的钢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的26%;2000年韩钢产量4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浦项钢产量在2600万吨。
6.1999年,亚洲总计钢产量为多少亿吨?()
A.2.98 B.2.85 C.2.76 D.3.12
7.新日铁的钢总产量为多少万吨?()
A.10644 B.2767.44 C.3214.54 D.4310
8.2000年日本钢产量占亚洲总计钢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A.13.5% B.21.3% C.19.8% D.32.4%
9.1999年,日本钢产量比韩国多多少万吨?()
A.9419 B.5109 C.4105 D.5314
10.2000年,浦项钢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A.13.2% B.27.8% C.60.3% D.61.4%
[资料3]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72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大,1至2月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高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8%,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6%,减亏幅度加大16.6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27.9%。
11.200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A.19895 B.18404 C.17593 D.18692
12.2001年1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多大?()
A.55.1% B.55.2% C.47.8% D.51.6%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3.2000年1至2月工业企业的利润比2001年少多少亿元?()
A.331.3 B.312.7 C.359.6 D.332.1
14.2000年1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在2001年1季度中占多大比重?()
A.27.9% B.2879 C.78.2% D.79.3%
15.2000年1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为多少?()
A.10972 B.10020 C.952 D.9870
[资料4]
金龙泉集团本部逐步达到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年增利税2250万元;扩大葡萄酒生产能力1000吨,年增销售收入4000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开发保健白酒5000吨,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4500万元;同时扩大纯净水和饮料达3万吨,年增销售收入5600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
16.在新增和扩大的酒类生产中,年创利税最多的是什么?()
A.葡萄酒 B.保键白酒 C.啤酒 D.纯净水和饮料
17.保健白洒新增的销售收入比纯净水和饮料新增的销售收入多多少万元?()
A.4000 B.9400 C.5600 D.5500
18.葡萄酒所创利税在其所增加的销售收入中占多大比重:()
A.25% B.30% C.20% D.27%
19.假如销售收入的17%是纯利润的话,那么就材料中所列,金龙泉集团增加的利润为多少万元?()
A.24600 B.7600 C.4182 D.4192
20.假如金龙泉的酒类和非酒类饮料所创利税占其总产值的6.7%,那么金龙泉集团的总产值为多少万元?()
A.6500 B.435.5 C.97115 D.97015
[资料5]
威海电业局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此间,威海市年供电量由建局初的10.6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亿千瓦时;变电量由400兆伏安增长到1506兆伏安。现在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6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19座,威海电网已形成了220千伏双电源供电,35千伏环网,10千伏手拉手的现代化供电模式。
21.建局初威海电业局的年供电量为多少亿千瓦时:()
A.10.6 B.23.8 C.400 D.1506
22.现在威海电业局已拥有35千伏的变电站多少座?()
A.9 B.19 C.6 D.1
23.从建局初到现在威海电业局的变电量增长了多少兆伏安?()
A.400 B.23.8 C.1506 D.1106
24.如果今年青岛市的年供电量比威海电业局高17%,那么今年青岛市的年供电量为多少千瓦时?()
A.27.85亿 B.26.48亿 C.4亿 D.19.8亿
25.威电市电业局一共有各类变电站多少座?()
A.27 B.19 C.26 D.20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A 7.B 8.D 9.D 10.C
11.B 12.A 13.A 14.C 15.B 16.B 17.B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A 25.C
第二节 统计图分析
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
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
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
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
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
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一)、条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下图是1998-2002年各年年底我国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人)
请根据上图回答1-3题:
1.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2.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截止到2000年底,该市人口数为()。
A.37689.9人 B.9508.4人
C.37689900人 D.9508000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D。
该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求解,通过比较相邻两年间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2002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2001年。因为统计图中统计单位是“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知2000年底该市人口总数为9508000人。
(二)、圆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图回答1—5题。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A.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
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
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
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
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A.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
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A.21.4% B.14.3% C.10.5% D.64.3%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 ;2.D;3.D;4.B;5.A。
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
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
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
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
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A.5人 D.7人 C.7% D.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D;3.C;4.B;5.C。
第1题,要求比较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需要借助扇形中所标的数据来进行比较。经比较,很容易地就得出高中生所占比例最大。
第2题,是一个判断分析题,需要在通读完四个选项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3题,是寻找两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去除一个面积最大的,再去除一个面积最小的,剩下的三个无法用肉眼判断具体哪两个相同,因此,再参照各自的数据,很自然的就会得出中专生与初中生的人数相等。
第4题,1000×3%=30,故答案为B。
第5题,32%-25%=7%,答案为C。
(三)、曲线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1-5题: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7月 D.9月
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
A.200 B.300 C.400 D.450
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
A.50 B.100 C.150 D.200
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
A.1:1 B.1:2 C.2:1 D.1:6
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
A.200 B.250 C.300 D.350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C;4.A;5.B。
第1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3月份开始一直比较到11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数据的运算,在6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将这6组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比较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万公斤,两者相差400万公斤,选出答案C。
第3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1—3月份的曲线变化,因为主要的上升趋势是在这一段上,通过观察和数字比较我们发现,在2月份,销量上升了一个半格,而1月份和3月份都只上升了一个格,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2月份的数据。然后将2月份的曲线左右两端相差,即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第4题,将曲线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加以区分,然后分别数一下上升趋势的月份和下降趋势的月份各有多少个,然后相比,要注意的是,增加的月份数在前面,减少的月份数在后面,一旦搞混,这道题也就容易出错。
第5题,只需稍加比较,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为B,千万不要被曲线一开始的发展趋势所迷惑而误选C。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例题2]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1.该省人口出生率最高是()。
A.1965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
2.该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是()。
A.1965年 B.1948~1956年 C.1945年 D.1970年
3.该省人口出生率在哪一段时间处于增加状态?()
A.1955~1970年 B.1960~1970年 C.1970-1980年 D.1960~1980年
4.据该省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增长了11万人,则1955年该省有人口()。
A.2千万人 B.3千万人 C.4千万人 D.5千万人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B.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C.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D.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B;3.A;4.A;5.C。
第1题,本题问的是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而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因此,必须首先看明白题意。该图没有具体的数据,又牵涉到两条曲线的比较,所以需靠肉眼去进行直觉的判断,还要结合答案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经过仔细比较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生率曲线在1970年的横坐标上达到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因此答案选B。
第2题,需要找出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要使人口处于负增长,必须在这一年中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就是说在该图中,虚线必须在某一个特定横坐标的位臵高于实线的位臵。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1950—1955年这一段上,及其两边各一小段,虚线的位臵是高于实线的,再结合答案选项,很容易选出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题,要求观察实线在四个阶段上的走势,比较和观察得出在哪一个时间段上实线一直呈上升趋势,因为只牵涉到一条曲线,因此这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稍一观察,就可以选出本题答案为A。
第4题,出现了数据运算,需要首先找出横坐标为1995的两条曲线各自的位臵,它们的数值已经给出,自然增长率的求法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本题中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所给出的两个数据相差的绝对值,具体做法是11÷(12.5‰0-7‰)=2000(万人),所以选A。
第5题,是判断分析题,我们需要对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及相互间的比较作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在四个答案选项中,一个一个地对照和排除,直到最终选出正确的答案为C。
(四)、网状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图示是某省城市、郊区、农村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A代表大学,B代表中专学校,C代表师范学校,D代表普通中学,E代表职业中学,F代表小学,G代表私立学校。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
A.小学 B.普通中学,C.师范学校 D.私立中学
2.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是()。
A.私立中学 B.职业中学 C.中专学校 D.大学
3.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与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之比为()。
A.1:2 B.1:3 C.1:4 D.1:5
4.哪一类学校在城市、郊区、农村的分布率基本相同?()
A.师范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职业中学
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私立学校和大学在城市的分配率相同
B.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是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
C.在郊区分布率相同的有大学、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D.师范学校在郊区和农村分布比城市少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D;3.B;4.C;5.D。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网状图形题,它将城市、农村与郊区构成一种三角位臵关系,而将7种学校放臵其中。尤其是代表小学的F,其位臵与另外6个相比,具有不规则性,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分布率,一定要慎重对待F。
第1题,要求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哪种学校。首先,观察图形,农村100%居于最上方的顶角,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F距最上端的顶角最近,也就是说,F在农村的分布率最大,结合题外的说明,我们知道,F代表的是小学,因此答案选A。
第2题,问的是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要素,在图上很容易找出A符合要求,它代表大学,对照答案选项,可知D为正确答案。
第3题,本题需要求两个分布率,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在图中是C,因为七等分,所以在城市的分布率为1/7,同理可以得出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为3/7,两者相比得到本题答案为B。
第4题,纯粹是个观察题,因为F位臵特殊,我们首先便注意到它,经过观察,发现F基本上位于大三角形的中心,因此选出F代表的小学。
第5题,是比较复杂一点的判断分析题。通过观察对比可知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代表的师范学校在郊区的分布率是最高的。
三、统计图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一)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该市场销售额最低的是()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该商场销售额低于进货量的月份是()
A.4月、5月 B.4、5、6月 C.4、5、6、7月 D.5、6、7月
3.该商场赢利最大的两个月是()
A.
2、3月 B.
10、11月 C.
3、12月 D.
2、11月
4.该商场有几个月处于赢利(销售额大于进货量)状态?()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商场亏损(销售额低于进货量)最大的是5月
B.该商场从5月份以后,销售额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C.从六月份起,该商场进货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D.该商场全年整体营业状况可能是赢利的(二)
6.该公司收入最多的是()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1月 B.9月 C.11月 D.12月
7.该公司收入大于支出最多的一个月是()
A.1月 B.9月 C.10月 D.12月
8.该公司收入小于支出的共有几个月?()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9.该公司纯收入大于200万元的有()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0.该公司支出处于上升状态的有几个月?()
A.2个月 B.5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三)下图是全国部分地区20岁青年人的状况。A代表北京,B代表广州,C代表四川,D代表新疆,E代表广西,F代表浙江。
11.20岁青年上大学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北京 B.广州 C.广西 D.四川
12.20岁青年工作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广州 B.广西 C.浙江 D.北京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3.20岁青年待业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浙江 B.四川 C.广西 D,北京
14.浙江20岁青年上大学者与参加工作者的比是()
A.2:1 B.1:2 C.3:1 D.1:3
1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州20岁青年上大学者和待业者比例相同
B.四川20岁青年上大学者与参加工作者比例相同
C.新疆20岁青年参加工作者是待业者的4倍
D.北京20岁青年参加工作者比例最低
(四)16.费用支出最多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7.材料成本绝对值最高的企业是()
A.甲和丙 B.甲 C.乙 D.丙
18.支付工资额最少的企业是()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甲 B.乙 C.丙 D.三家相同
19.成本最大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三家相同
20.利润最高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五)21.这个厂在1980年男职工所占比重为多大?()
A.64.7% B.52%
C.46% D.48%
22.1960年女职工所占比重比男职工少多少?()
A.15.4% B.17.4%
C.29.4% D.28.4%
23.假如1980年该厂共有职32400人,那么女职工有多少人?()
A.192 B.208
C.194 D.216
24.假设在1995年,女职工比男职工多160人,那么1995年这个厂有多少男职工?()
A.2000 B.920 C.1080 D.1040
25.假设1980年和1995年职工总数相等,并且在这15年间女职工增长了60人,那么男职工减少了多少人?()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60 B.80 C.120 D.180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C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B 14.C 15.D 16.C 17.D 18.A 19.C 20.D
21.B 22.C 23.A 24.B 25.A
第三节 统计表分析
一、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表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
根据统计表的构成情况,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统计表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优点。统计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 单位:%
总标目← 国家 横标目→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工人所得
69 59 60
个体业主所得 12 29 22
财产所得 ←纵标目 ←数字 12 18
从外形看,一个统计表至少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部分构成。
1、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2、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
3、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4、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在数字格中,若出现“……”符号时,表示暂缺或省略不计;若出现“——”符号时,则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指标 计算单位
吉林 铁合金厂
职工总人数 工人数 利润率 人 人 %
6728 4495 4.07
湖南 铁合金厂 3217 2294 3.24
峨眉 铁合金厂 3958 2625 10.38
贵州 铁合金广 8732 5309 8.07
西北 铁合金厂 4408 2910 13.33
1.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
A.吉林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 D.贵州铁合金厂
2.蛾眉铁合金厂的全部职工人数为()。
A.3217 B.2625 C.3958 D.2910
3.利润率最接近的两个厂是()。
A.湖南铁合金厂与贵州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与吉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D.吉林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4.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
A.湖南铁合金厂 B.吉林铁合金厂 C.西北铁合金厂 D.不确定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峨眉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B.湖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西北铁合金厂多
C.吉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没有超过5000人
D.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B;4.C;5.B。
第1、2、3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直接作出判断。注意,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看懂题目后先不要看答案,而是根据题目去统计表中找答案。如果先看答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扰,可能需要在问题的答案和统计表上来回看几遍。
第4、5题需要简单的计算,尤其是第4题,计算人均利润率,虽然计算原理并不复杂,但因为数字本身比较复杂,可能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仔细认真。
[例题2]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率(%)
全球
七国集团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加拿大 欧元区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印度 非洲 拉丁美洲 经济转型国 2000年 4.7 3.4 4.1 1.5 3 3.4 2.9 3.1 4.4 3.5 5.8 8 6 2.8 4.2 6.3
2001年 2.6 1.1 1.3 - 0.5 0.8 2 1.8 2 2 1.8 4.3 7.5 4.5 3.8 1.7 4
2002年 3.5 1.8 2.2 0.2 1.8 2.1 2 2.4 2.2 2.2 5.3 7.1 5.7 4.4 3.6 4.1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中欧 俄罗斯
3.8 8.3
3.5 4
4.2 4
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A.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人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
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
A.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
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
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A.8.1% B.7.5% C.7.2% D.6.2%
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D;4.B;5.A。
第1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1、2002年三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均是正值,且2002年的增速较2001年有所加快,因此说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期是错误的,故选B。
第2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直接查出。
第3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国家的3年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001、2002年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因此,得出其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的判断是有些根据的,答案D项表述中用的是“可能”,如用肯定式的判断就不对了。
第4题:通过统计表中可知三年增长不会低于7.1%,也不会高于8%,故A、D可以排除,(8%+7.5%+7.1%)/3=7.5%故B项正确。
第5题:由统计图表可知,2000、2001、2002年全球增长速度分别为4.7%、2.6%、3.5%,故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应是两头高中间低,且开始的值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题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
国家 中国 苏联(前)美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巴西 印度 就业总人数(万人)57314 13088 11244 5911 2128 2099 5544 2586
信息业从业人数(万人)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比率(%)
6591.1 5235.2 5565.8 2512.2 925.7 745.1 2106.7 1112.0
11.5 40.0 49.5 42.5 43.5 35.5 38.0 43.O
1.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2.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
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
A.苏联(前)B.法国 C.印度 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
A.35.5 B.35.5% C.64.5 D.64.5%
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少?()
A.320.5万人 B.330.5万人 C.330.6万人 D.330.4万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A;3.D;4.D;5.C。
第1题,这张统计表罗列的是中、美、日等国的就业总人数及信息业从业人数,因为有一个信息业所占比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弄明白,这里面不仅涉及绝对值,更有相对值的比较。从中国到意大利这六个国家的信息业从业人数大体上按一个递减的顺序排列,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题选A中国。
第2题,是相对值的比较,比的是信息业从业人数占本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这个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它给出了具体数字,不需计算直接比较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第3题,解法与第2题相同,只不过问的是比重最大的。
第4题,进入了计算环节,它已经不是直接的比较,而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相对值进行简单的一步处理后,得出答案。需要理解的是从事信息业和从事非信息业的比值之和为“1”,这就容易做了。
第5题,首先需要将美国与苏联(前)的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找出来,然后进行比较计算。这一过程要求敏锐地搜寻所需数据和进行精确的量化比较。
三、统计表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一)××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单位:个)
卫生机构数
总计 4344 3363 10579 6053 7471 7792
城市 3596 2987 4487 2360 5155 5685
农村 748 376 6092 3693 2316 2107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上海 吉林
其中医院小计
445 285 3374 2551 444 1918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上述几个地区中,卫生机构总数最多的地区是()。
A.北京 B.河北 C.山西 D.上海
2.下列几个地区中,城市卫生机构比农村卫生机构少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河北
3.下面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A,上述几个地区医院个数最多是山西
B.上述几个地区总的卫生机构最少的是天津
C.上述几个地区城市卫生机构都比农村卫生机构多
D.以上三个结论都不对
4.下列几个地区中,城市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机构相差最多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吉林
5.下列几个地区中医院占总计卫生机构比例最多的是()。
A.北京 B.天津 C.山西 D.吉林
(二)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的股权结构
国家股 法人股 个人股 合计
股本额(万元)17795.86 1994.43 6828.4 26618.69
比重% 66.86 7.49 25.65 100.00
6.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股本总额为()。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17795.86万元 B.26618.69万元 C.6828.4万元 D.26618.69万元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法人股股本额为1994.43万元
B.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由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3种构成 C.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一半以上
D.以上3种说法均不对
8.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中,国家股所占比重比法人股多多少?()
A.59.37个百分点 B.59.37% C.7.49% D.无法确定
9.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
A.1/4弱 B.1/4强 C.1/2弱 D.1/2强
10.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国家股占1/2强
B.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法人股所占比重最小
C.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25.65%
D.以上判断均是错误的(三)
某些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年份 1960—1980 1960—1980 1960—1980 1960—1980
第一产业 7—2 10—2 22—8 33—12
第二产业 36—32 48—42 39—39 30—39
第三产业 57—66 49—66 39—53 37—49
11.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所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2.1960年英国从事第二产业人数所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48% B.42% C.10% D.2%
13.从事第一产业人数所占比重下降最快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4.法国1980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所占比重比1960年增加了多少?()
A.13% B.14% C.15% D.16%
1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四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B.四国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C.法国1960~1980年间第二产业保持着同样的发展速度
D.英国1980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重比196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
(四)国库券发行之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买卖)。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计算时交易佣金不计。另外,根据我国银行系统计息方法,不计复息,即第一年所得利息不作为第二年计息的本金)。
上海证券交易所 100元国库券价格 1994年4月1日 1994年6月1日 101.20元 109.30元 108.40元 108.70元
105.00元 113.00元 113.00元 112.80元 券 种 发行日期 总付日期 年利率
92五年期国库券 1992年4月1日 1997年4月1日 10.5% 92三年期国库券 1992年7月1日 1995年7月1日 9.5% 93五年期国库券 1993年3月1日 1998年3月1日 15.86% 93三年期国库券 1993年3月1日 1996年3月1日 13.96%
16.如果1993年3月1日买入93三年期国库券100元,到1996年3月1日兑付,本息合计可得多少元?()
A.128.5 B.141.88 C.152.5 D.179.3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17.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按当日价格买入92三年期国库券1万元,到1995年7月1日兑现时,可得利润多少元?()
A.1920 B.930 C.1860 D.1900
18.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买入92五年期国库券1万元,又于1994年6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全部卖出,这笔投资所得到的月收益率是多少?()
A.1.9% B.1.877% C.1.810% D.1.458%
19.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买入92五年期国库券1万元,持券到1997年4月1日兑付,这笔投资所得到的利润是多少元?()
A.4500 B.4762 C.4980 D.5130
20.如果1993年3月1日买入93五年期国库券12500元并于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卖出,用所得全部利润于1994年6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购买92五年期国库券,可买下多少元?()
A.1000 B.1050 C.1150 D.1200
(五)泰国木材生产情况(单位:万立方米)
年 份 1954 1966 1977 1978 1979 柚木 35.9 15.1 13.8 11.4 12.1
央木 29.1 53.5 98 47
其他 96 135.6 221.2 170.2 335.8
薪柴 106.3 129.6 105.7 77.4 53.8
合计 267.3 333.8 438.7 306 401.7
21.合计产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54 B.1966 C.1977 D.1978
22.1978年的薪柴比1966年的央木产量()。
A.减少了不到30万立方米 B.增加了30多万立方米
C.增加了20多万立方米 D.减少了约50万立方米
23.1977年产量比1954年产量有所增加的是()。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gdgwy.net
A.薪柴和央木 B.柚木和其他 C.央木和薪柴 D.央木和其他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9年薪柴产量为58.3立方米
B.1977年的央木产量比1954年的薪柴产量略少
C.柚木产量逐年减少
D.央木产量逐年增加
25.1954年产量最大的是()。
A.薪柴 B.柚木 C.央木 D.其他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D 7.B 8.A 9.B 10.D
11.A 12.A 13.D 14.B 15.B 16.B 17.A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B 25.A
第三篇:例题分析
在识别题型之后,可以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解题思路,下面结合几个例题来介绍解材料分析题的一些思路。
【例1】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 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 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 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解析】B。这题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的关键在于要概括全面、准确、有重点。这段材料的主要讲了儿童图书作家发挥自身创作特长,将创作定位进一步精确,因此B选项概括最为准确。A选项中的“目的性”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中的根据读者来定位创作方向不等于写作的目的性增强。C选项也不符合材料,材料中没有讲到定位准确的儿童读书是否更适合儿童阅读,这是推理过当。D选项将“儿童图书作家”的范围扩大到“作家”,因此也不能选择。
【例2】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 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 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解析】A。这题是一道意图推断题,问考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什么。意图推断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描述来推断作者的意图,主要做题原则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描述来看意图,推理把握好准确性和适当性。这段材料将的是古城墙的各种重要性,因此作者意在说明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故A选项最为合适。B选项推理的方向不准确,材料并不是意在说明古城墙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比较。C选项属于推理过当,根据材料只能推理到“予以重视”,而不是“保护和研究”。D选项属于没有推理,虽然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材料第一句话已经表明了,不属于“意在说明”的范畴。
第四篇:经典例题分析
〖经典例题分析〗
例1:(2005年,台州)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ji ng)挺立的一种树。
B、“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h)着。
C、现在是昏暗的傍晚,一辆福特轿车孤独地驶向一幢小别墅(y)。
D、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憩息于纤(xi n)细的电线上。
例2:(2005年,兰州)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l nsh n的样子。
⑵桥在河上,位置较低,ku 情du 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⑶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ku w!
⑶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 chu。
〖分析〗这是识字写字方面的题目,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里这一项没有作为单独一项内容与“阅读”“写作”相并列,这方面的要求只有一条“认识 3500个常用字”。而《课程标准》把褒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读写、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识字写字的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例1答案:C。例2答案:⑴阑珊⑵揆、度⑶魁梧⑷阔绰
〖过关演练〗
1.(2005年,徐州)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债券(ju n)亲昵(n)侃侃(k n)而谈
B.静谧(m)饶恕(sh)蹉(cu 跎良莠(xi)不齐
C.炽(zh)热栖(q)息摩挲(su)拈(zh n轻怕重
D.匀称(ch n)造诣(y)湮(y n)没危言耸(s ng)听
2.(2005年,盐城)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zh n:玷污粘贴拈轻怕重B.qi n:迁就忏悔合成纤维
C.x ng:归省反省不省人事D.qi ng:翔实倔强风行绿墙
3.(2005年,临沂)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门楣倒霉媒体春光明媚
B.咫尺旗帜滞留无可置疑
C.滑稽畸型羁绊汲取经验
D.伫立铸造贮蓄青春永驻
4.(2005年,资阳)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当它戛(g)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会有一天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ch)。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ni 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D.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2005年,广东)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慰馨香薪水辛苦B.娴熟和弦头衔嫌疑
C.起哄洪水拱桥烘托D.阴谋殷切音讯原因
6.(2005年,四川)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不久,布谷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严冬。
A.孕育(r n)B.销声匿迹(n)C.衰草(shu i)D.风雪载途(z i)
7.(2005年,临沂)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伦理经纶囫囵论辩
B.孺子嗫嚅怯懦蠕动
C.踉跄创伤悲怆疮痍
D.揣摩惴惴湍急喘气
8.(2005年,黄冈)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 n()下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 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9.(2005年,荆州)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常用字词。
①如果要ji nsh ng()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zh uw n()。
③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 y ngd ncu()的话来。④商店和饭馆的门w j ngd c i()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
10.(2005年,扬州)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005年春节晚会上,精美绝(l 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嵌()着一千多只手的金(b)()辉煌的拱()门下,用翩跹()的舞姿和斑(l 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11.(2005年,武汉)抄写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hu()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s()而愧疚。
12.(2005年,随州)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无垠(y n)坦荡如砥(d)心旷神怡(t i)
B.绽(d ng)出打折(zh)了腿怪癖(p)
C.嗟(ji)偃(y n)旗息鼓揆(ku)情度理
D.阴晦(hu)惘(w n)然一蹶(ju)不振
13.(2005年,襄樊)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做人应有责任心,因此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敷衍塞(s)责。
B.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干部,才是称(ch n)职的人民公仆。
C.襄樊市公安局对全市治安实行纵横(h ng)交错的网络化管理。
D.我拿着入场券(ju n)兴高采烈地向科技馆跑去。
经典试题:
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鲜(xi n)鲜艳新鲜寡廉鲜耻
B、解(ji)解散押解解甲归田
C、强(qi ng)强求牵强强词夺理
D、宁(n ng)宁静宁愿息事宁人(广州市)
思维启迪:这道题考查了语音的基本知识及其灵活运用。四个选的词语中字音均选自课文,是阅读过程中常见的多音多义字,这些字容易读错。A项中“寡廉鲜耻”的“鲜”应读xi n,与其他三个不同,B项中“押解”的“解”应读ji,D项中“宁愿”的“宁”应读n ng,C为正确答案。此题好在将字音放在词语环境中灵活考查。
例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风和熙,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落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夏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思维启迪: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词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的熟悉程度。A项中“和熙”的“熙”,“缭亮”的“缭”都是错误的,B项中“夏然而止”的“夏”,C项中“缈小”的“缈”,D项中“以身恂职”的“恂”都是常见的错别字。考生在判断用字是否准确时,应根据所在词语的词义来判断,否则易造成别字。还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所以,A为正确答案。
实战演练:
1.(2004盐城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裨益(b)沁园春(x n)脍炙人口(ku i)
B、瞻仰(zh n)八卦阵(gu)万籁俱寂(l i)
C、谦逊(x n)一霎时(shi)玉树琼枝(qi ng)
D、跌宕(d ng)淳朴(ch n)坦荡如砥(d)
2.(2004安徽省)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反省(sh ng)剽悍(pi o)义愤填膺(y ng)
B、粗糙(c o)恬静(ti n)妄自菲薄(b)
C、抖擞(s u)纤维(qi n)安然无恙(y ng)
D、酝酿(ni ng)肖像(xi o)面面相觑(x)
3.(2004年宾州市)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不屑()置辩②杳()无消息
③锲()而不舍④中流d()柱
⑤s()夜忧叹⑥气势磅b()
4.(2004年株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茸抖擞错手不及B.开拓抑制持之以衡
C.哀悼缀学惟妙惟消D、玄虚衰落辨伪去妄
5.(2004年四川省)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不计其数热枕恬静
B.小心翼翼行云流水敬佩魅力
C.抑扬顿错精益求精淘汰祈祷
D.锐不可当可歌可泣侧隐辍学
6.(2004年苏州)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忍俊不禁耐人寻味销声匿迹稍纵既逝
寻根究底同舟共际杳无消息海枯石烂
嘎然而止锐不可当根深底固岿然不动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⑴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⑵她洗完手,就舀水和面,做起窝窝头来。
B、⑴我军歼灭了抵抗之敌,控制了南下要塞。
⑵环卫工人及时疏通了堵塞的下水道。
C、⑴凡是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它,这个说法让他心里发慌。
⑵这座大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D、⑴大家得小心提防,千万不要让这些小东西溜出来撒欢。
⑵他从剩余的资金中提留了一部分,作为今后的活动基金。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坚r n()j ng旗()ji o健()分外妖娆()惟妙惟肖()
10.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⑴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⑵两人见面,非常亲热,拉着手寒喧()了好一阵子。
⑶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q)()一下,给屋顶加点草。
⑷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c i)(),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11.根据拼音写汉字。
刚刚闭(m)()的我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我市今后五年“跨越发展实现率先(ju)()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总体目标。
12.你知道哪一句的注音是全对的?请选出来。()
A、老爷爷告诫我:“摘(z i)桃容易栽(zh i)桃难。”
B、院长说:“一个国家落(lu)后的原因之一,是科研落(l)在别人后面。”
C、我提着这灵(l ng)巧的小橘(j)灯,慢慢地走。
D、刘老师书法造诣(zh)高,大家都佩(p i)服他。
13.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⑴淋浴器——随心所浴()
⑵咳嗽药——咳不容缓()
⑶洗衣机——爱不湿手()
⑷蚊香——默默无蚊()
14.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和字义有错的一项是()
A、更多(g ng)(越发,愈加)更衣(g ng)(换)
B、附和(h)(声音相应)书和笔(h)(连词,同)
C、自称(ch ng)(叫,叫做)相称(ch ng)(相连)
D、圈定(qu n)(画环形)猪圈(ju n)(养家畜等的栅栏)
1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听了她的深情倾诉,老李也禁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B、既使你有出众的才华,也不能这样张狂的炫耀自己。
C、这首诗饱含着真情实感,让那些苍白的口号诗相形见绌。
D、快意同舒适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16.下列各句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但在那风雨如诲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
B、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我简至弄的神精错乱,不知所错。
D、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杰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和刚强。
17.找出并改正下面语段中的三个错别字,书写在方格内。
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他们怨天由人,则备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感慨生不逢时,这样的人除了报怨,只会消极等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积极的心态则是他成功的起点。
18.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密蜂,蠕蠕地爬动。蜂王是黑
蝎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彩来的花粉供养它。
上文中共有个错别字?
19.下列短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直接了当不拘一格眼急手快忘自菲薄
B、群策群力沉默寡言百无聊懒截长补短
C、事倍功半不修边副金城汤池大名鼎鼎
D、百步穿杨不甘示弱初出矛庐力举千钧
20.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B、独立党党员们,请看你们这位侯选人,请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
C、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D、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园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都好了!”
21.用正楷字将下列诗句的后半句写在方格内,要求准确、美观。
沉舟侧畔千帆过
拼音与汉字答案
1.A 2.B 3.①xi ②y o③q ④砥⑤夙⑥礴 4.D 5.B 6.既——即;际——济;嘎——戛;底——蒂
7、第一个图中“那里”改为“哪里”,第二个图中“五州”改为“五洲” 8.C 9.韧、旌、矫、r o、xi o 10.⑴qi n⑵xu n⑶葺⑷裁 11.幕、崛 12.B
13.浴——欲;咳——刻;湿——释;蚊——闻 14.C 15.B 16.C 17.怨天由人——怨天尤人;则备——责备;报怨——抱怨 18.三个 19.A 20.C 21.书写内容: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五篇:案例分析例题
案例分析例题
一、欣欣花园小区是一个全部一户90-11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中档楼盘,前期物业管理到期后,新成立的业主大会选聘了天祥物业公司接替原有发展商的物业公司管理小区,并与其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小区共有业主850户,其中23户业主以未出席业主大会、未投票选择该公司、也未与新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以及新公司服务水平尚不及老公司为由,一直拒交物业服务费。试分析这些业主的理由是否成立,并作出解释。
参考答案:
业主的理由不能成立。
因为:
(1)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一类事项业主大会的决定只要2/3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同意即可生效,毋需每一位业主都同意。
(2)少数业主不出席业主大会,不赞成业主大会的决定,并不影响业主大会决定的效力,业主大会通过的决议、决定,每一位业主都有义务遵守、执行。
(3)少数业主也不能以未签物业服务合同为由拒交物业服务费。
因为,第一,物业服务合同属于集体合同,是物业管理公司与代表业主的业主委员会签订,法律法规并未规定要与每一位业主签订。
第二,物业公司为小区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提供维修养护以及提供安全、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已与欠费业主形成了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欠费业主理当履行交纳管理服务费的义务,并应承担欠费利息、滞纳金等费用。
(4)少数业主也不能以新公司服务水平不及老公司为由拒绝交费。因为不能以少数人的主观判断,作为否定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依据。若物业公司的服务确实有严重问题,这些业主应联合其他业主共同提议物业公司改进或提请业主大会解聘不能提供合格服务的物业公司,但不交物业服务费的做法是错误的。
二、业主王某在入住装修时,提出二次装修申请,物业公司经审查认为符合安全等要求,予以批复。后王某在装修厕所时擅自改动供暖管道位置,被物业公司检查时及时发现,责令王某停止施工、限期恢复。王某认为不影响物业使用,迟迟不予理睬。于是物业公司向主管部门报告,但主管部门迟迟不予处理。于是物业公司在要王某写出一份“出现安全事故责任自负”的保证书后,向王某收取2000元罚款,未作其他处置。试就以上描述的情况对本案做出评析。参考答案:
按《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对业主装饰装修活动进行管理。本案业主王某应按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装修,物业公司王某装修时应将注意事项与禁止行为告诉他,王某应当遵守。
王某必须提交供暖管理单位的批准文件,方可改动供暖管道位置。
王某不能提交供暖管理单位的批准文件,物业公司应当制止装修继续进行,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按装修管理协议追究王某违约责任。
物业公司向主管部门报告后,主管部门迟迟不做处理,其他业主和物业公司可以催促或告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
物业公司的装修管理不是行政管理,不能向业主收取罚款,本案物业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三、王大妈周六上午去小区会所健身,在会所门口台阶上摔了一跤,腿部摔伤。同伴扶其到医院检查医治共花去医药费1950元,并且有近一个月时间只能在家小心行走。王大妈的儿子认为其母在会所门口台阶摔倒是因为台阶湿滑所致,故与管理会所的物业公司交涉,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医药费。试分析(1)物业公司应不应该负担付这笔医药费?(2)物业公司如何才能防范此类风险?
参考答案:
(1)物业公司该不该赔偿该笔医药费应视情况而定。
①如果王大妈摔倒是因为物业公司做保洁时造成台阶湿滑而致,物业公司未给出明显的提示、警示,也无采取必要、适当的防范措施,就应该给王大妈以赔偿。
②如果确有湿滑,物业公司给出提示、警示不清,防范措施不得力,应给予王大妈部分赔偿。
③如果物业公司给出的提示、警示清晰,防范措施得力,王大妈是因为自己不慎摔倒或其他人碰撞摔倒,物业公司则不用作出赔偿。
(2)物业公司要避免此类风险
①一要认真对照服务合同,严格依约服务,妥尽注意义务,及时提醒防范;②二应投保公众责任险,将此类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案例分析题
6、某住宅楼业主全部入住已经4年多了。半年前,其物业管理者敏达物业管理公司接到了顶层601单元业主的投诉,认为601单元在下雨时屋顶渗漏是物业管理公司对房屋维修养护管理不当所致,要求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维修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请分析:
(1)敏达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应负责维修,并给予601单元业主一定的经济赔偿?
(2)为了给业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业主的物业保值增值,物业管理公司应从哪
些方面做好房屋的维修养护技术管理工作?
6、答案要点:
(1)敏达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自己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①屋顶漏雨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在遭到破坏而造成的。为了查明责任,必须进行技术鉴定。
②如果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因其尚在5年保修期内,所以应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责任,物业管理公司不须为此承担责任,但应积极协助业主联系建设单位及时解决问题。
③如果是物业管理公司在房屋维修养护管理工作中失职所造成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承担责任,负责修复并赔偿损失。
(2)房屋的维修养护技术管理工作包括:
①配备专业人员督促指导房屋的合理使用,防止房屋结构、设备的过早损坏和损耗。
②定期对房屋进行查勘鉴定,制定维修养护技术方案。
③建立房屋维修技术档案,掌握房屋完损状况。
④制定技术管理制度,确定责任人。
⑤监督房屋维修养护施工过程的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⑥监督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情况。
润新住宅小区实行业主用燃气卡买气的消费方式。2005年2月16日上午,两名业主到物业管理公司购买天然气。因这两名业主长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物业管理公司拒绝向这两名业主出售天然气,双方发生了争执。在争执中,业主损坏了物业管理公司的办公用品。物业管理公司最终也没有卖给业主天然气,而且要求业主赔偿损坏的物品。
请分析:(1)物业管理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 为什么?
(2)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怎样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答案要点:
(1)物业管理公司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①业主不交物业服务费的问题与其到物业管理公司购买燃气的行为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②物业管理公司拒绝向这两位业主出售燃气的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错误的,应向业主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
③物业管理公司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双方之间的其他矛盾,物业公司未给两位业主购买燃气提供服务,致使矛盾激化,物业公司是有责任的。
(2)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如下妥善解决问题:
①根据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约定,业主购买燃气,应当到物业公司购买,物业公司应该按照约定向业主出售燃气。
②如果物业管理公司要追究业主损坏自己办公用品的责任,要求其赔偿损失,则必须保留足够的证据。若没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有财产损失,则不能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
③物业管理公司要向业主追讨拖欠的物业服务费,可以采取协商、请业主委会督促催交、请街道、居委会调解,提请仲裁或起诉等方式。
④为了起诉欠费的业主,物业公司应为诉讼准备充足的证据,包括物业服务合同、收费依据和对方欠费的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