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近年新招录司法行政干部使用、管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
关于对近年新招录司法行政干部使用、管理 的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宜宾市南溪区司法局 李强
近年来,南溪区司法局以中央、省、市、县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以及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的整体部署为契机,逐步理顺体制、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保障经费,陆续招录了一定数量的年轻公务员,这些年轻人知识层次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接受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社会阅历浅、工作业务不熟、缺乏实践经验等不足,如何加强对新招录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和使用,使之尽快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独挡一面的开展工作,成为当前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近年新招录政法干警使用、管理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我们对2007年以来全区司法行政新招录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7年以来新招录干部使用、管理现状
2007年以来我局共招录公务员16人(机关人员2人、乡镇司法助理员14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6人;年龄结构上18至25岁3人,25至35岁13人;新招录的16人中,2010年调出司法行政系统2人(司法助理员1人、机关人员1人),目前实有在职人数14人;14人中岗位分布在乡镇司法所13人,机关办公室1人。总体来看,新招录的16名干部特点突出:一是年纪轻,干劲足。大部分是“80后”,平均年龄在29岁,最小的24岁,可谓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年轻有为;二是高学历,有专长。新进人员都有大专以上学历,有10人具有本科学历,7人具有学士学位,都能熟练操作电脑,个人综合素质较高;三是思想活,视野宽。大部分在大城市求学数年,受到良好教育,且接触新生事物较多,视野宽、观念新、思想活。
通过新招录干部,我区基层司法助理员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实现了在全区所有乡镇建立了规范化司法所,并保证了每所至少一名政法专项编制的专职司法助理员。司法行政队伍的知识层次、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优化。在夯实基层基础,充实人员的同时,区司法局按照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对新录用干部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在其公务员初任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先后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三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项制度”建设、“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警民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还针对性地开展了“师徒一帮一”、每周学习例会、片区司法所交流学习以及派出外学等多种类型的业务学习培训活动,使新招录干部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基本能胜任本职工作,完成工作质量较好。今年就有4名同志因综合素质较高,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股级干部。
二、当前新招录干部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新招录干部人员年轻,精力旺盛,思路敏捷,接受新知识快,可塑性强,对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储备各类专业人才,增强队伍活力,推进基层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区司法局也高度重视新录用人员的培养、使用、管理,认真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司法行政系统的骨干精英。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内因”:新招录干部本身存在的不足。一是不能安心工作。新录用的16名干部中有10名是异地就业,除机关2名外,其余全部下基层乡镇司法所但任司法助理员,大部分属“一人所”,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偏僻的乡镇,不便的交通,简陋的宿舍,微薄的工资,再加上同公、检、法等其他政法部门相比,在政治待遇的落实上,工作经费的保障上具有太明显的反差,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总想着“考出去”或“调回去”。二是角色转换较慢。部分人员参加工作后未能及时从应试型学生角色转换为实干型司法行政干部,由于对本科学历的报考没有专业限制,法律专业毕业的偏少,业务基础非常薄弱,再加上自学充电的自觉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进入角色。三是工作经验不足。新进人员都处在20-35岁,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工作经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十分欠缺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更显突出。经验欠缺具体外化的表现就是对社情民情了解程度低、待人处事不够成熟、工作技巧不够娴熟、工作方法不够灵活、思维方式不够缜密等等,这些往往还会产生系列衍生物,如缺乏自信、优柔寡断、固步自封、患得患失等。四是工作主动性不够。新招录干部之前对司法行政了解不多,期望值过高,没有充分估计工作条件的艰苦和工作任务的艰巨,下到基层接触工作后便灰心丧气、牢骚满腹、等待观望,缺乏对司法行政事业的激情,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一种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归宿感、认同感、荣誉感。
(二)“外因”:培养、管理、使用新招录干部的工作机制、环境不完善。
一是招录环节的尴尬。过低的招录要求容易给一些想把或有能力把司法行政岗位作为“跳板”的报考人员提供暂时的栖身之地,进来后,很快就能调出司法行政系统,造成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如果“门槛”设臵过高,相应的待遇又远没其他部门那么吸引人,又造成招不到人,或者招来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二是培训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然区局对新进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业务技能主要依靠工作经验积累的情况,在应知应会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单靠工作实践很难突破,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三是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基层司法行政干部发展空间太小,行政职务晋升非常难,总让新招录干部感觉工作没劲头、政治没奔头、经济没盼头,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四是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横向相比,同属政法系统的公安、检察院、法院在行政级别、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各方面与存在很大差距,全区司法所长享受副科级待遇至今仍未落实,行政职务为股长的干部工资比一般的公安人员或法警还要低。纵向相比,与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或大中城市的司法行政机关也相差悬殊。五是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对新招录干部交流锻炼少,仍然存在思想保守、使用不够大胆等现象。交流和锻炼的形式还停留在一般的下派、上挂阶段,且范围不大,力度较小,满足不了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需要。由于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不够,新招录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总体上得不到提高,不能很好地调动年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新招录干部使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好钢需千锤百炼,好玉要精雕细琢,对这批优势和弱势都同样突出的新招录干部,如何存优去劣,扬长避短,真正让他们早日成为司法行政的骨干精英呢?笔者认为关键要从思想上引导、业务上辅导、机制上疏导、生活上扶导。
(一)抓好思想教育,让新招录干部心有所属。针对新招录干部在思想上的不安心,工作上的不顺心,生活上的不舒心,考出去、调出去的愿望强烈等心态,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情理结合,润物无声,正确引导,真正使他们自觉将自身的成长进步融入到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之中,做到情系司法行政,心属司法行政,爱岗敬业,自强奋进,树立“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坚定“大有作为”的理想信念。单位领导和政工部门首先要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加强对新招录干部的集体面谈和个别约谈,加强思想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新招录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思想困惑。其次要适时组织收看本系统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电教片或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典型、鲜活的事例引导新招录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以比、学、赶、超的态度,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强业务培训,让新招录干部学有所成。新招录干部有知识有文化,但并不代表学有所用,因为他们大部分专业都不对口,而且司法助理员岗位又是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岗位。因此,要及时引导他们从零开始,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以一种小学生的心态向老同志学,从书本上学,在工作实践中学,扎扎实实重新开始学习司法行政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人民调解方法技能等。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效能的原则,分步分批地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专业讲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案件评查、师徒结对等活动。多让他们参与或主持矛盾纠纷的调处,参与一些带有全局性、多发性、典型性的个案,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他们的党性、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完善相关制度,让新招录干部大有可为。一是完善内部轮岗制度。长时间重复同样工作势必会导致激情的消亡和创新力的稀缺,对于新招录干部而言更是失去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切实保证人才的流动性,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全面成长。目前轮岗制度只在大多数单位的中层干部中进行,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新招录干部,以4-6个月左右时间为一轮在本局内部各部门间进行轮岗。这样新招录干部对全局所有具体工作有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可以实现全方位发展。同时,由于人员的流动,为各部门带来了鲜活的新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进部门间的感情,增强合作的默契。二是建立内部跨局交流制度。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途径和效果却是千差万别的,全市各局在长期的工作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经验,相互派遣新人取经,既可以增长新进人员的见识,也可以通过交流人员撰写学习心得或进行汇报等形式让各局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还可以让新招录干部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找准自我特长的定位,更利于发挥个人的才华,从而激发新招录干部的成就感和归宿感。三是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奋斗热情。新招录干部的学历、年龄等特征使其拥有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为充裕的发展空间,给予新进人员可以预见的希望,这样也能大幅提高积极性。可以引进储备干部概念,选送新招录干部参加省厅、市局举办的各项培训学习,作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此外,还可以地区为单位,定期组织近年来的新招录干部进行练兵、竞赛,对优胜单位、优秀人员给予实质奖励,以此激发奋斗热情,提高各地区、各局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要拓宽用人途径,让新招录干部大有可为,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敢用的思想顾虑,及时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发掘使用有潜力的人。要加快落实司法所长职级待遇参照公安派出所所长职级确定的规定,解决司法所所长的副科级待遇,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确保司法所长这批骨干的稳定,并以司法所所长的稳定带动整个司法助理员队伍以及新招录干部的稳定,让新招录干部看到希望,激发他们和基层司法行政干部奋发向上的活力和热情。四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司法所人员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教育培训经费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经费等,确保办公经费要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逐步解决基层司法所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臵帮教等专项活动开展所需的专项经费。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加大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投入,力争司法所全面达到规范化司法所的达标要求,保证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给新招录干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乡镇司法所全部配齐车辆,达到每个所一辆以上,使其能快速及时处理有关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并彻底解决乡镇司法助理员上班交通难问题。
(四)、实施人文关怀,让新招录干部情有所钟。对新招录干部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分管领导以及政工干部,不仅要从业务工作上帮助他们成长,同时在生活方面也要给予引导关心,在完善基层司法所办公设施,改善住宿值班条件的同时,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消除他们独处异乡的孤独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体育等活动,丰富新招录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新招录干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志愿者服务,增进与其他同志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坚持从优待警,积极为新招录干部办好各种社会保障,争取各种福利,采取多种人文关怀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总之,要多沟通,长相处,在关键的一步扶他们一把,帮助他们渡过新进入系统时的不适应期,营造和谐融洽,温馨如家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领导和同事们如兄如友般的情谊,用情感人,以情暖人,增强司法行政的凝聚力。
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二篇:司法行政如何提高对形势和对策的研究
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研究
回首过去的2009年,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职能,扎实工作,顺利实现各项工作目标,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并被司法部记集体一等功。2010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考验,以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犯罪多发频发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压力。从在押在教人员构成情况看,服刑劳教人员数量持续上升,构成日趋复杂,农民、无业人员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服刑劳教人员分别占总数的90%和80%以上,暴力、涉黑、涉恶、涉毒、涉枪、负案在教及“二进宫”以上人员不断增多,教育改造难度大,监管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从社会服刑人员的矫治情况看,犯罪类型多,涉及领域广,教育矫治需求多样性明显,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存在挫折、悲观、易怒、敌对和自我封闭等病态心理,容易导致心理恶性变化和行为失控。从刑释解教人员的安帮情况看,就业形势严峻,安置压力大,生活无着落和经济无来源的人员呈上升趋势,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缺少家庭关爱,有破罐子破摔情绪,容易受人唆使鼓动重新违法犯罪。
——正确认识社会矛盾交织集中给人民调解工作带来的新考验。当前我国正值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测的隐性因素增加。在经济领域,劳资关系、土地征用、拆迁改造以及股市楼市震荡、涉众型经济案件引发的矛盾纠纷可能大幅上升,城市常见矛盾纠纷向农村蔓延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社会领域,基层村居选举、企事业单位改制、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使部分群众经济利益受损,心理预期受到严重冲击,给处置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正确认识群众法律需求变化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我国的法治发展水平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相当的差距。人民群众法律素质仍然不高,法律知识掌握不够,运用能力不足,现有的法律素质与不断增强的法律意识不适应;公民学法用法要求能够用法律指导解决问题、消除现实困难,但是身边却缺少懂法律、会办事的“明白人”,传统的普法方式与日益鲜明的个性化学法用法要求不适应;少数公务人员不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依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约束行为,依法行政的水平与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
——正确认识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给法律服务工作带来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新动力和新机遇。在增长内容上,新的增长源泉可能更多地来自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深化、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城市化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在增长方式上,金融危机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和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被摆上突出位置,“低碳经济”可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在增长手段上,“走出去”战略将加快实施,开发海外市场、进行海外投资将成为再度提升中国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
2010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标准,以“公正执法、诚信服务”为保障,大力推进“法治区市”创建,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和班子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三升三降”:司法行政工作社会评议满意率上升、法律援助覆盖率上升、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率上升,重新犯罪率下降、矛盾纠纷激化案件发案率下
降、法律服务工作者投诉率下降,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在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一)抓好预警、预测、预防三个环节。牢固树立“调解优先,源头治理”的理念,坚持超前预测,充分发挥“三级五层一中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的作用,加强对矛盾纠纷总体态势、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摸清矛盾纠纷的存量,掌握可能激化矛盾的变量,有效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势头;坚持超前预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管理系统”灵敏、快捷、高效的特色,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区分案件性质和轻重缓急,及时准确纳入“红黄绿”三级预警体系,提高重大矛盾纠纷网上交办督办和集体访网上预警率;坚持超前预防,严格落实登记报告、挂牌销号、一调四联等工作制度,开展全方位、无缝隙、滚动式排查,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不漏点、不空面、不断档、不失控。
(二)强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拓展联动工作领域,探索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等新领域;完善联动工作方式,全面推广司法所和基层法庭“所庭联动”、在基层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推荐人民调解员担任陪审员、聘请法官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等经验做法;规范联动工作程序,推广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所所联动”工作模式,以防激化为重点,规范工作范围和流程,开展联合排查调处,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调解资源整合集中、调解机制联动运作和调解职能提升发展。
(三)抓紧落实队伍、资金、机制三项保障。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等级化和专业化问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增加专业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比重。指导各县(市、区)司法局抓紧制定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保障标准,并积极推动将其列入财政预算,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物质保障能力。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二、充分发挥对犯罪高危群体的矫治性作用,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一)深入推进服刑劳教人员的监管改造、技能培训和个别教育一体化。围绕建立健全与“首要标准”相适应的教育改造领导责任、考核、激励、保障机制,推进服刑劳教人员一日规范化管理模式、“5+1+1”改造工作模式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教育模式“三种模式”建设;推进监所内劳动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心理危机干预“三个中心”建设;推进分类教育和个别教育,试点“服刑劳教人员个案矫正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评,系统全面地掌握和评价服刑劳教人员的改造情况。
(二)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规范、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一体化。认真开展“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年”活动,建立区市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非监禁刑人员核查纠正制度和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登记手册制度,做到矫治情况服刑人员心里有数,司法所手里有账。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人格调查、对口衔接、异地托管、危险评估、心理矫治、分级处遇、公益劳动等工作机制,及时将解除社区矫正的人员转为安置帮教对象,确保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失控率为零。加大教育矫治工作力度,分类新建一批社区矫正法制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心理矫治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不断壮大教育矫治力量,提高教育矫正效果。
(三)深入推进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帮困扶助和跟踪考察一体化。深化务农安置、回原单位安置、就学安置、救助安置、帮扶安置、基地安置等6类安置模式,不断拓宽安置渠道,增强安置能力,在资金贷款、项目运作、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刑释解教人员优先帮助和支持。开展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情况调查,对人户分离、无正当职业、无合法收入、无固定住处的刑释解教人员,逐个落实,不留死角,确保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以生活无着刑释解教人员和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为重点,扎实开展“关爱行动”,坚持平时关注、节日走访,帮助其解决好就业、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充分发挥监所监管改造的惩戒性作用,在提高监所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一)强化监管安全管理。继续推进“平安狱所”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监管场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四项机制”,推进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建设,建立监所安全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总结推广狱情、所情三级分析报告制度,全面实行干警当日值班责任制、领导带班责任制和干警六班执勤管理制,构建“思想防线牢固、人防部署严密、物防设施完善、技防手段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监所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二)强化劳动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全面完善服刑劳教人员劳动改造和习艺场所的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安全目标考核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劳动规章规程体系、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突出抓好日常安全检查监督,认真落实重要岗位、重点部位安全防范监控制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管理责任制,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逐项限期整改,逐人逐岗落实责任;突出抓好安全保障处置力量,充实队伍和物资,定期开展预案演练,确保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控得住。
(三)强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着眼于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加强监区、分监区和劳教所大队、中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把服刑劳教人员奖惩、减刑、假释等执法关键环节落实到日常执法工作中,健全完善执法工作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完善干警执法档案,细化每个岗位、每项执法活动的工作流程和执法要求,提高监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树立以公开促公正、用公正树公信、用公信赢权威的理念,深入推进狱务、所务公开,落实执法听证制度、公开信息反 馈和刑罚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阳光执法”,最大限度地让行刑、执法等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稳中的先导性作用,在“法治区市”创建上实现新突破
(一)在提高公众的守法率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机关公务员、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普法教育,建立健全全民学法、考法的长效机制,打造“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开展“法制宣传农村行”活动。突出抓好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犯罪倾向的艾滋病患者和吸毒人员等犯罪高危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城市边缘群体,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法律的震慑力和保护力。
(二)在提高法律的知晓率上下功夫。继续推动“法律六进”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深入推进“法治区市”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逐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细化创建目标责任分解和自测评估体系,推动依法治市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迈进。
(三)在提高法律的普及率上下功夫。着眼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等中心工作,普法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民生、贴近需求,普法方式力求直观、实用、便捷,逐步建立“城市街道一社区一兼职律师,农村镇街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每十户一法律明白人”制度,并不断扩大覆盖面,让广大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走进社区,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
五、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保障性作用,在提高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紧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等发展战略实施,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三保”推进年活动,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主动介入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等经济建设重点项目、重要领域。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建立市级政府法律服务顾问团,试点开展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工作,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搞好法律服务。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法律顾问覆盖面,积极为中小企业办理风险评估、融资引资、债权保全、债务清偿、破产保护等法律事务。
(二)着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农民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组织引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围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等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积极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围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推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均等化法律服务。
(三)着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法律服务。深化“一镇一站、一村一员、一户一卡”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降低援助门槛,扩大覆盖面,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探索建立电话申请、邮寄申请、网上申请综合服务体系,尽力提供“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服务。延伸法律援助领域,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法律援助异地受理协作机制和法律援助与信访、劳动部门联动机制,争取案件受理数量不断扩大。充分发挥“12348”法律服务专线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平台、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
六、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一线的前沿性作用,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进一步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抓住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这个关键,加快建立司法局和镇街党委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的司法所垂直管理体制,认真研究理顺管理体制后人员管理、业务指导、运行机制等问题,尽快建立司法所目标考核、绩效评价、经费保障、乡镇协管等制度机制,打好统筹县域司法行政工作有效开展和深化发展的基础。按照部、省的要求,管好用好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任务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将司法所打造成司法行政一线工作实体。另外,认真落实公证处法人管理,开展司法鉴定认证认可试点,调整基层法律服务所布局,加强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服务管理体制。
(二)进一步强化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适应城镇化和村并居的新情况,跟踪建好人民调解组织、安置帮教组织和社区矫正组织。依托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建立人民调解室,专门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社区安帮矫正室,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效能;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司法工作室或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履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职能,真正将司法行政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化建设。以“职能更细化、目标全量化、流程规范化、考核标准化、部门协同化、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机关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
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平台、人民调解网络工作平台、“12348”法律服务专线工作平台、公证网络工作平台和司法行政政务工作平台“五大”平台;深入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建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绩效导向的机关文化,塑造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机关文化品牌。
七、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主导性作用,在激发队伍工作热情上实现新突破
(一)加大基层党建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搞好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广大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争做科学发展观的信仰者和践行者,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工作激情干事创业,切实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律在心中、正义在心 中。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按照应训必训的要求,在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岗位练功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切实做到不讲外行话、不做外行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业务的思路、改进工作的措施、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执法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三)加大纪律约束力度。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强化监督制约,培育执业操守,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治庸治懒行动,深入推进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五查五改五强化”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和“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不断降低投诉率,确保队伍的纯洁性。
2010年,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干实事、抓落实、求创新为切入点,做到带着感情做工作,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未来发展负责;把实干作为一种崇高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使实干成为全系统每名干部职工最硬的功夫;将创新精神体现到工作指导转变上来,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大胆借鉴、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雅安市司法行政系统新招录干警的调研报告
雅安市司法行政系统2007年以来新招录干警的调研
雅安市司法局 黄齐府
[摘要]:新招录干警是补充司法行政机关新鲜血液、提升机关活力的必备条件。近年来,雅安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省司法厅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坚持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着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招录了84名干警,进一步加强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质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本市司法行政系统2007年以来新招录的干警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做简要分析。
2007年来,雅安市司法行政机关招录的干警主要以司法助理员为主,共招录了84名干警,通过初任培训、年终考核、转正述职、实地调研等一系列方式,取得了关于新招录干警的基本状况资料,从中发现新招录干警存在的问题。
一、2007年以来新招录干警的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雅安市司法行政机关共招录84名干警,其中2008年招录46名,2009年招录38名,除市司法局招录的两名及提拔任职的领导外全部充实在基层一线。新招录的干警全部参加了初任、专门业务、在职等培训,取得了相应的结业证书。新招录的干警以高学历的年轻干警为主,其中获得本科文凭有46名,其余均获得大专文凭。新招录干警调离政法系统的有5名,调出人中1人调往其他县任
司法助理员,提拔副科级4人,其中1人担任县司法局副局长。
二、司法行政机关对新招录干警的管理状况。
(一)坚持能力导向,切实把好公务员队伍“入口”。认真执行“凡进必考”规定,根据市上统一部署开展干警录用、提拔工作,将年纪轻、学历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在录用工作中重视能力导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认真研究设置报考资格、条件,强调素质、能力、专业和岗位需求相匹配,坚持把合适的人录用到合适的职位。
(二)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司法行政干警队伍能力素质。组织新招录的84名干警进行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鼓励干警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对参加司法考试等业务相关的能力考试提供专门的复习时间,对通过考试的进行奖励。鼓励干警参加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市司法局建立完善了新录用司法助理员岗前培训制度、司法助理员专题培训制度。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全部由市司法局统一组织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制宣传、评估机制建设等专题培训。
(三)加强业务指导,注重管理。一是完善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对新招录的干警坚持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突出日常考核。县(区)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基层司法所和基层司法助理员考核办法,对基层司法助理员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出勤等情况逐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发挥
乡镇(街道)协管作用。基层司法所每月至少向乡镇党委政府书面汇报工作一次,注重汇报司法所履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协助基层人民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等各项职能。三是加强队伍管理,确保队伍稳定。加强对新录用司法助理员到岗到位的督促检查和管理,基层司法助员调离司法助理员工作岗位的,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新录用司法助理员管理要求,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四)加大培养力度,大胆提拔使用。市司法局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市、县司法局干警对新录司法助理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做好“传、帮、带”,逐步增加工作压力,2011年1-5月,雨城区、宝兴县司法局先后任命了7名新录司法助理员担任副所(股)长,待条件成熟时,将向县(区)党委推荐任命一批副科级司法所长。新录用的干警迅速成长,勇挑重担,已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截止2011年5月,已有4名新录司法助理员被县(区)党委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任务重,编制少。目前,市司法局共有9个职能科室,编制只有32个编制,其中还包括7个领导职数。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司法所共153个,现有编制139个。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全市共需配备专职司法助理员497 人,一个所1名都不到,差距较大。
(二)管理不够规范。某些县(区)存在随意调新录用司法助理员到机关工作,少数单位长期抽调新录用司法助理员帮助工作,存在
工作调动把关不严、管理上“人岗分离”、“混岗”的现象,致使基层司法行政工怍开展不力、司法助理员队伍不稳,影响了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发挥。同时存在管人与管事脱节的问题,司法所的人员、经费都在乡镇,司法局对基层司法所的业务指导、业务管理难以到位、司法所作为司法局派出机构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等问题。
(三)干警待遇较低。一是未完全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司法所所长基本由乡镇党委政府副职兼任,专职司法所长均未落实副科级实职待遇。二是长期在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年龄较大的干警解决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困难较大。三是全市专职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除汉源县、石棉县已按人事部、财政部的人社发[2009]172号文件落实外,其他县(区)均未落实。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新招录干警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司法助理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雅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雅委发〔2010〕9号)文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确保司法行政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一是大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宗旨意识。重点进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的政治理论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突出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解决好司法行政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为谁执法、为谁服务”问题放在教育的首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着
力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广泛开展素质培训、技能练兵和作风转变活动,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强化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的法律素质、业务能力等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强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建设。
(二)努力增加、落实人员编制。积极争取,大幅度增加司法行政专项编制,调整充实司法行政队伍。第一步力争在2011年底使全市153个司法所中每个所至少配备1名司法专项编制的司法助理员;第二步积极争取编制,使每个司法所配备3—5名司法专项编制的专职司法助理员。此外,要对国家下达的司法行政编制中用于配备司法助理员的编制进行清理,确保专编专用。要按照“现有编制满员运行”规定,对司法专项编制的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将空编补员列入当地公开考试录用计划,及时予以补充。
(三)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雅委办〔2007〕30 号)“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区)司法局主管和乡镇(街道)协管的双重管理体制”的要求,做到基层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理顺与乡镇(街道)的工作关系,切实为基层司法助理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规范司法助理员管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推动司法助理员队伍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省人事厅、省司法厅“新录用的公
务员须在基层司法所最低服务满五年,否则不能辞职,未经单位同意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调离”的要求,严肃干部管理纪律,稳定基层司法助理员队伍。
(五)建立健全关爱机制。落实雅委发〔2010〕9号关于司法所所长的职级待遇。落实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大力开展有益于司法助理员身心健康的活动,逐步改善司法助理员的办公、生活条件,竭力解决司法助理员的后顾之忧。坚持对司法助理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司法助理员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心理压力。搞好工作安排,尽可能让司法助理员按政策享受休假,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第四篇: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研究
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司法行政机关是法制建设的职能部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服务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但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叙述公正廉洁执法、意义、挑战、司法行政队伍现状、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的联系来突出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性,以此来对我们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公正廉洁执法 意义 挑战 现状 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2009年12月18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出了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笔者认为“公正廉洁执法”是实现前两项的保障,“公正廉洁执法”始终引领着司法行政正确的前进方向,司法行政工作者牢固树立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才能使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公正廉洁执法”与司法行政队伍所开展的若干端正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保障司法行政队伍的纯洁性的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公正廉洁执法
(一)公正廉洁执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度重视、科学分析、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至关重要。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赖于公正廉洁执法机制.(二)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公正地解决社会矛盾及涉法冲突。
执法不公,不仅不可能平息纠纷,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公正意味着公正无私且不怀偏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观点给予同等的关注。例如,在审查案件时,既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有罪的材料,又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无罪的材料。司法机关不仅自己在执法活动中坚持公正执法,而且,要监督其他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公正执法,文明办案,实现公平与正义,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公正因素。
(三)公正廉洁执法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律屏障。公正廉洁执法原则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所赋予自己的崇高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社会正义,以自己的良心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以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处理各种法律事务,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二、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意义
(一)公正廉洁执法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
正人先正己,政法机关只有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进行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等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制约检察机关自身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强化检察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执法公信力。
(二)公正廉洁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
执法公正是指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实现了公平和正义的目标。执法公正廉洁是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是执法机关追求的最高目标。执法公正是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企望和普遍追求,没有执法公正,就没有社会稳定可言。执法公正与社会稳定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稳定是以公正为前提的。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保障,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就是执法,并且核心、关键就是要执法公正、执法严明。只有执法公正和廉洁,才能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和法制秩序。
(三)公正廉洁执法有利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只有当法律得到公正的、规范的执行,当执法者对于法律表现出了足够的尊崇,当法律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时,人们才会对法治产生信心,进而尊重和服从法律。因此,执法机关的工作,对于宣传法治,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人们通过执法机关的执法实践来树立法治理念确实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执法机关的公正执法就是最好的法治宣传。所以,政法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廉洁奉公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公正廉洁执法面临的挑战
公正廉洁执法是人心所向,理所应当,然而,目前政法机关在公正廉洁执法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却不容乐观,甚至是十分严峻的。
(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越来越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有了极大的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给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期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实现共赢、双赢和多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因此,摆在政法机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和强烈愿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
(二)人民群众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自身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试图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同工同酬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愈来愈重视;对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愈来愈重视;对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社会政治权利愈来愈重视;对公正执法能否实现愈来愈关注。政法机关必须注重全面认识和深刻分析当前人民群众对保障合法权益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正确运用法律途径,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各项权益。
(三)人民群众监督政法机关的方式日益多元和普遍。
当前,除了传统的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方式外,网络正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监督载体或途径,并得到迅速发展。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不断增强,频繁地通过网络举报腐败现象或提供反腐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也在积极推行网络举报,就说明了网络的力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执法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执法必须正确面对来自群众监督的这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实现和提高司法行政工作高效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各类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执法能力提出挑战。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安全。当前的群体性事件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如首先是社会矛盾已形成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然后一旦有适当的导火索,往往迅速爆发,呈现出冲突升级快,对抗激烈,社会破坏力强,因而处臵难度大。因此,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是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司法行政队伍现状
(一)制度不能有效落实,积极性不能激发。
司法行政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进入渠道只有公务员考入,机会少。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司法行政队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二)观念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还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模式上;司法行政工作科技含量低,科技意识不高;司法行政工作的财务、装备、通讯及其他行政事务管理的手段、方法落后,工作效率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技人才等各种专业人才。
(三)执法思想有偏差。
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主观认识层面上。有的司法行政人员对规范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深,把握不透,存在抵触思想、厌烦情绪;有的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疑罪从有,只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的证据;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配合与监督”,“数量与质量”,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只顾埋头办案,不考虑大局稳定和社会影响。
(四)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司法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有的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作风粗暴,漠视甚至侵犯群众利益。部分人员执法能力不适应形势和工作发展的要求,办案基本功不扎实,甄别证据能力不强,适用法律不当;有的应变能力不强,部分行政人员不能独立办案。导致部分工作处于落后状态。
五、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执业对策
(一)加强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惩防司法腐败,首先必须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点。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三个至上”武装干警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化“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加强法官队伍的作风建设。
狠抓纪律作风、审判作风、执行工作作风建设。纠正和克服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坚决杜绝衙门习气,克服官僚作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取得群众的信任。推进司法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克服司法神秘主义、形式主义,增强群众观念,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加强法官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更好地司法为民,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四)加强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
认真落实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政治培训、任前培训、预备法官培训、续职培训、晋职晋级培训、专门知识培训等培训制度,加强庭审观摩等实战训练和基层锻炼,不断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业务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准入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后续法官的培养,鼓励符合条件的书记员以及其他在职人员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并给予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员一定的复习时间,提高考试通过率,以保证法官队伍的衔接,使法官队伍后继有人;强化法院现有人员的学历教育,要积极发动和组织法官参加专科升本科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提高现有法官的学历层次,使之能够达到法官法规定的学历条件要求;同时对现任职的法官,加强继续教育,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方法更新的教育,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开展审判、执行和后勤服务保障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水平。
(五)认真查办司法腐败案件,绝不姑息。
要坚决把***书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对审判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严查严办,既不让“鱼”漏网,也决不“手下留情”,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真正通过公正廉洁司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法院队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参考文献:
[1]***同志在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3]***同志2009年12月18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4]任建明.杜治洲《公正廉洁执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制度创新》[J],法学研究。
第五篇:司法行政“高调”参与社会管理新
司法行政“高调”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27日,全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在鄞州区举行。省司法厅要求,全省各级司法机关要借鉴宁波等地的做法,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统一接待窗口、凸显便民性,注重社会效果、凸显公益性,规范服务方式、凸显专业性,努力把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市委常委、鄞州区区委书记寿永年参加会议。
宁波市和全省其他4个县(市)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目前我市十一个县(市)区实现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建设、管理、运行等各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象山县、北仑区、鄞州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全省领先,窗口设置、服务功能均较为完善,受到国家司法部、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
从全省情况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率刚达到60%,有的地方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仅仅是对原法律援助中心的“翻牌”。这次省司法厅把推进会放在宁波举行,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宁波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做法,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7日下午,与会同志参观考察了鄞州区、北仑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