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时间:2019-05-13 11: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篇: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0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8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5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6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1.1名老中医特色方法技术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

研究内容:对100名以上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国家评选公布的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批全国师承指导导师)临床诊疗案例进行系统的收集,在统一规范术语、统一数据采集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循证医学以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与技术,对每位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现代难治病对不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治疗方法、方药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100位名老中医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传承要点、疗效评价的系统研究,提交每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研究报告;系统采集每位名老中医不少于500份的完整诊疗病例。每份病历包括最少3个诊次以上诊疗记录以及疗效评估与离院随访的记录;每位名老中医形成系统研究报告一份,并提炼不少于一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有效方药或特色诊疗技术,录制成可推广应用的视频资料;建立网络化的开放式的现代传承服务平台,并在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不少于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不少于1000名中医医务人员进行推广使用;完成10种以上疾病不同名老中医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申报单位应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组织和实施 — 2 —

过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研究工作,有充分的名老中医资源;鼓励企业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2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2.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气虚证除外),系统梳理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足够样本量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对相关证候临床特征、证候辨证要素和辨证规范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临床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基础上,阐明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建立中医证候辨识的新方法。

考核指标:以临床试验数据为支撑,完成1~2个与对应疾病相关的中医基本证候的核心病机,明确证候的临床特征与演变规律;初步阐明相关疾病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为提高辨证论治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数据支撑,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提供依据。

实施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项

1.3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3.1中药配伍复方治疗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确有疗效、临床长期应用的经典名方,整合多学科方法开展经方配伍治疗理论研究,诠释方剂配伍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建立相关经典名方体外与体内有效组分的解析技术,形成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技术规范,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解析2~3个经典名方的中药配伍治疗理论和量效关系,建立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阐明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体内过程及其作用模式,形成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技术规范,诠释中药组分配伍的现代科学内涵。完成2个源于经典名方组分配伍的新药处方,并提供有效性、安全性、临床适应证的证据。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基于常用腧穴的腧穴特异性和效应机理研究 1.4.1经络学说关键问题的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在系统梳理经络学说源流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成果,利用现代科技的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客观的研究方法,探索和解释经脉系统与气血、脏腑相关、经脉病候以及循经感传等经脉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考核指标:提供若干依据充分、机制创新、可以有效解释经脉现象的研究报告与能够提高针灸临床诊疗能力的新策略或建议 — 4 —

方案。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1.5中医“治未病”理论构建与辨识方法技术研究 1.5.1中医“治未病”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相关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研究,完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研究“治未病”的自我调理与干预的有效方法和中医技术,建立干预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治未病”的服务模式。

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10种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构建并成功实施1~2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治未病”的服务模式。形成8~10种人体健康状态的辨识方法与技术,建立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2.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

2.1.1中风、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医临床优势突出、治疗方案成熟、已经具备一定循证证据的中风、高血压、糖尿病、肺癌等的中医防治,— 5 —

以中医药诊治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明确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优化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的研究,形成高质量、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中医防治某种重大疾病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初步阐明作用规律和可能机制,获得高质量的、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临床方案;在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1~2篇,并纳入高级别中医或西医临床指南。

实施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选择1个病种申报。优先支持牵头单位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曾牵头组织并圆满完成过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发表的项目。项目组织机构完善,包括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高水平基础研究团队。

2.2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优化及循证评价研究 2.2.1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优化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难治性疾病,以及人类不孕症和代谢性综合征等,系统汇聚相关疾病或病证古今文献和临床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明确中医药优势环节,筛选具有疗效优势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遵循国际通行的研究规范,采用公认的评价指标,— 6 —

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形成高级别临床证据;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阐释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某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建立该难治性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具有疗效优势的治疗方案;取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形成或优化临床诊疗指南;基本阐明该病种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选择1个病种申报。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优先支持具备较好研究基础、曾牵头组织过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申报单位。

2.3中医药潜在优势病种的新治法、新方案的探索性研究 2.3.1针对中医药潜在优势病种的中医药新治法、新方药的探索性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抑郁症、偏头痛、失眠、病毒性疾病、脓毒症和细菌感染性疾病等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的病种或环节,选择有潜在疗效优势的新治法、新方药、新技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其作用机理,优化临床方案。

考核指标:完成相关病种新治法、新方药或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优化或形成疗效明确、安全的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诊疗方案;提供作用机理的研究报告;申报专利2~3项。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6项

相关说明:每个项目针对1个病种,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优先支持有相关基础的研究团队。

2.4中医康复研究

2.4.1常见疾病的中医康复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中风等重大疑难疾病所导致的神经系统、运动肌肉系统的功能与活动能力障碍,开展中医康复理论和临床研究,研发具有可推广性的中医康复共性技术和诊疗方案,优化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并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评定方法、中医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方法。

考核指标:明确1~2种重大疑难疾病的中医康复理论,完成3~5种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形成具有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中医康复技术或方案10~20项,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相关疾病康复结局评价方法。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中药资源保障

3.1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及中药材综合利用 3.1.1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开发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创新资源。遴选民族、民间长期使用、确有疗效的药用植物、或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替代品、或常用中药材的非传统药用部位为研究对象,加强珍稀濒危中药人工繁育或类同品研究;开发新药材或新药用部位。

考核指标:完成6~10种珍稀濒危中药资源及其类同品(新中药材、中药材新药用部位)临床前研究资料,其中3~5种药材申报临床试验。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1.2中药资源合成生物学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来源于大宗常用或者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中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应用分子生药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中药资源“功能基因挖掘—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合成生物学生产”的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模式的研究,包括中药遗传资源挖掘、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以及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活性成分高效生产的微生物工厂的构建等相关研究,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研究及应用转化水平。

考核指标:解析2~3条典型的大宗常用或珍稀濒危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揭示其形成分子机制,进一步构建高产细

胞工厂进行生产,建立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生产新模式,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 4.1中药(材)大健康产品研发 4.1.1中药材大品种开发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布局,选择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从种植(养殖)、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系统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健康产品开发等现代科学研究;明晰药材功效相关功能因子,依据相关功能因子提升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发功能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多学科力量和国内优势单位、涵盖中药材大品种种植(或养殖)、加工、研究、开发、生产的高水平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建立相应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方法,建立中药材大品种核心功效生物学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研究体系1~3个,带动多学科融合发展。每个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 10 —

推广面积不少于5000亩,带动不少于1万户增收(户均增收不少于5000元),每个中药材大品种深度开发不少于10个科技含量高、功效明确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实现上市销售,获批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形成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100亿元。

实施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每个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不超过1种道地大品种,优先考虑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省份(2017年已立项省份不能再推荐种植项目,可以推荐养殖项目,已立项品种不再重复支持),每个品种立项不超过1项。鼓励围绕大品种从种植(养殖)、研发、产业多环节进行集成设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其中地方财政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鼓励不同省份围绕同一道地品种联合申报。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申报单位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可的实施方案。

4.1.2中药复方保健产品评价技术及示范研发

研究内容:建立中医药复方保健产品评价体系及规范,建立复方保健中药产品功效与安全研究和产品研发平台。示范研究具有良好现代研究基础及应用前景的复方保健中药产品的功效成

分、活性组分,阐释其核心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开发功能因子明确、保健功能确切的复方保健中药产品。

考核指标:提出复方保健中药产品功效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建立产品功效研究、安全性评价、新产品研发评价体系和研发平台;阐释3~5种不同保健功能中药复方保健产品核心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完成3~5种中药复方保健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产业化。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2中药生产、制剂关键技术研究

4.2.1中药剂型设计与辅料筛选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临床和工业生产的需求,针对中药大品种,选择常用剂型,开展中药剂型改进、设计和适应性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提高缓控释制剂的载药量、片剂的可压性和注射剂的增溶性等辅料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5~10项中药剂型改进、设计及适宜性评价关键技术规范,提供生产应用资料;筛选出4~8种中药辅料,形成筛选评价技术规范,提供生产应用资料。

相关说明:具有相关研究基础、专业化队伍和中试条件的科研单位、企业优先,具有明确的中药剂型改进、设计、评价与辅料筛选、评价技术研究需求。生产企业须有5种以上剂型产品,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 — 12 —

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3中药饮片与中成药整体质量控制及一致性评价技术 4.3.1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中药材及其加工辅料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解析中药饮片质量识别的要素、关键技术和表征方法,探索与质量相关联的饮片数字化质量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发符合中药饮片整体与专属特点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考核指标:研发5~10项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技术;建立5~10种炮制辅料的质量标准;建立80~100种体现饮片炮制特色的质量标准;建成中药饮片整体性及专属性的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饮片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和临床常用的品种;项目牵头单位具有雄厚的工作基础;鼓励具有相关研究基础的企业承担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4.3.2 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建立

研究内容: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从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变革目前饮片生产模式,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现代化。研制规范

化及过程控制智能化的饮片生产线,开展中药饮片批次间的一致性评价研究,同时研制智能化生产线相关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从而构建智能化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推动饮片产业的快速发展。

考核指标:选择5~6个原料药材资源丰富并具有地区特色的道地产区,建立3~5条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监控),且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并初步建立规模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饮片生产模式,向医疗单位提供优质饮片。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3.3 特色炮制方法的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炮制技术传承不足,工艺装备落后等问题,重点针对炙法、焖煅、九蒸九晒等传统特色炮制技术,选择合适的代表性品种,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方法,开展特色炮制工艺现代化及机理研究,初步阐释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内涵;开展适合传统炮制技术工业化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质量追溯技术、智能化管控等技术和配套设备的研究,推动特色炮制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考核指标:完成至少10种炮制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及工业化设备研制,每种技术研究2~3个品种,并评价工业化设 — 14 —

备与传统手工加工质量的一致性、设备的高效性、生产连续性、工艺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建立饮片符合传统质量的判别标准。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4.3.4中成药整体性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以中成药大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索中成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开展中成药组合质量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建立多指标整体质量控制技术,改变单纯以少数几个成分或少数几个“有效成分”为指标建立中药质控标准的模式,建立中成药中贵细药、毒性或有毒药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探索生物效应指标用于控制中成药质量的技术;研究色谱和光谱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等用于控制中成药质量的技术;探索指纹图谱、中药“溶出曲线”、或DNA身份证等相结合评价中成药批间质量一致性技术。

考核指标:制定20~30种中成药大品种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20~30种中成药品种中贵细药、毒性或有毒药的质量控制技术;完成中成药批间质量一致性评价、多指标整体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并被相关品种的生产企业采用。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4中药临床精准用药及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 4.4.1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10种重大疾病防治中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或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探索并完善以疾病或证候为线索评价的方法技术体系;取得大样本临床循证证据;提出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结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10种经典名方或中成药大品种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取得循证证据,提出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结论;建立2~3项以疾病为线索或以证候为线索进行再评价的方法技术体系。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代表性经典名方不少于3种,优先支持独家品种。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工作基础的研究团队,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联合申报的研究团队。鼓励同一品种的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30家。

4.5中医诊断与数据采集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5.1智能化脉诊仪设备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中医诊断设备,重点 — 16 —

研究其信息采集、识别、处理与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典型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及相应脉诊病例库,构建基于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的现代化中医诊断体系和平台,实现脉诊工程化、智能化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

考核指标:完成新型智能化脉诊仪中医诊断设备新产品研发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建立基于中医脉诊的疾病诊断技术平台,形成中医脉诊设备及其信息采集、识别与处理分析的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不少于5万例的脉诊信息与其相应的病例资料数据库(不少于1万例临床患者病例),形成脉诊现代工程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实施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5.2家庭或个人用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以研发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中医健康检测、监测数据采集设备为目的,开展便携式、自动化、智能化中医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关键技术方法研究,研制家庭或个人用的移动便携式、可穿戴中医健康数据采集产品核心部件和整机设备。基于远程医疗平台等收集并建立中医诊断知识库,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智能化分析,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典型疾

病或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及相应病例库。

考核指标:研发3~5种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集设备(脉诊和舌诊设备除外),申报2~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得3~4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相关产品要取得具有法定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检测报告,提供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项

相关说明: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开展了中医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要求各课题组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工程技术人员。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的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牵头或参与的企业必须具有研发中医诊疗设备的背景,拥有与项目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4.6中医治疗、康复与保健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6.1老年与慢性病中医康复设备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慢性病、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开发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设备,重点研发人体功能状态评定系统、智能化康复养老、传统运动训练系统等康复设备。

考核指标:研发中医康复设备样机不少于6种,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少于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实 — 18 —

用新型专利不少于5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开展了中医康复设备研发与健康数据采集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要求各课题组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工程技术人员。鼓励产学研结合,牵头或参与的单位必须具有生产、研发中医康复设备的背景,拥有与项目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5.中医药国际化 5.1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 5.1.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有广阔国际市场前景的已经开始或计划在欧盟注册的10个中成药大品种,按欧盟传统药物注册的要求开展质量标准的系统研究,为在欧盟或其成员国获得传统药物注册提供支撑。按美国或欧洲药典等国际主流药典和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开展一批常用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推动相关标准被国际主流药典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

考核指标:制定10个拟在欧盟注册的中成药大品种的质量

标准,达到欧盟或其成员国完成传统药物注册的相关技术要求;建立100种常用中药的整体质量标准,其中至少20个以上的标准被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国际主流药典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相关说明:已被国际主流药典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的品种不应在此项目中再次申报。

6.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6.1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研究

6.1.1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研究

研究内容:优选藏医药防治肝硬化腹水、中风后遗症,蒙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病,维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乳腺癌、胃食管反流病,傣医药、壮医药、哈萨克医药、彝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痛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开展病机与病期、方案优化与临床评价、特色技术、制剂与质量控制、诊疗指南制定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的规范诊疗方案及特色诊疗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的防治方 — 20 —

案、诊疗标准与指南、特色技术及有效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等服务包不少于5个。

实施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建立了少数民族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专业研究队伍。

6.1.2藏医、蒙医、维医、苗医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的药物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民族药综合研发平台,围绕重大疾病和优势病种防治,优选民族药品种或少数民族医药经典方药等重点品种,开展示范开发研究,明确其临床定位,开展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制剂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考核指标:构建集成产学研、多学科力量和国内优势单位民族药全产业链的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打造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开发综合研究基地;结合本少数民族药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评价技术体系,完成2~3项方药研究技术;在本少数民族《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民族药品种或民族药经典方剂中,选择1~2个代表性品种,完成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制剂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升、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为少数民族医药研究提供示范。

实施年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4项

有关说明:由各省科技厅(委)组织推荐,各限推荐1个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其中地方财政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具有民族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研究基础的专业队伍。申报单位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可的本地区民族药的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实施方案。

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2家。

2.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个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3.申报单位和项目(含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专项项目的资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4.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3 —

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第二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

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1.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2.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7年6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4.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项目所含单位总数须符合指南要求。

(2)申报单位应符合指南中规定的资质要求。

(3)配套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投入不得低于指南所要求的比例,资金投入方提供有效承诺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4)申报单位须提交补充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涉及人的伦理审查工作,均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程翔林

第三篇:1、2014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4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的部署和要求,围绕《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现予发布《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2014年项目指南》。

2014年重点支持“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现有品种的技术提升和再评价、大品种规模化生产”、“新药、健康新产品的产业化研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研发平台建设”、“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园区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培育建设”六个方向。采取“公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组织实施。

一、2014年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重点支持的领域和方向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1.支持方向

(1)中药材资源利用及地道、特色、大宗中药材地道性研究

支持中药材资源调查、利用评价与保护研究;重要稀缺、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鉴定、保存、繁殖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中药材异地引种、野生变家种(养)研究;主要大宗、地道、特色中药材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及规划,支持地道、特色、大宗中药材地道性和优良性基础研究;支撑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相关基 1

础研究。

(2)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支持中药材优质种源筛选、提纯复壮、繁育利用研究;中药材新品种培育研究;主要中药材种子种苗快繁与规范化育苗技术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GAP)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中药材仿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中药材种植模式(养殖条件)研究;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研究;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申请国家GAP认证的前期研究;GAP基地的技术提升及改造研究;主要中药材质量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及品质评价研究;重要中药材栽培生理研究;中药材规范生产技术培训。

(3)中药材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应用

支持中药材采收、初加工、质检、储藏、运输等环节的先进技术研发、引进及应用示范;主要中药饮片炮制技术、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及产业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专用机具研发;支持工业生产用饮片的研究与应用。

2.申报要求

(1)申请单位具备项目实施基础条件(仪器设备、研发团队及配套经费等);

(2)鼓励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申报;

(3)优先支持具有较好前期工作基础的应用研究;

(4)优先支持我省具有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的地道、特色、大宗中药材相关研究及示范推广。

(二)现有品种的技术提升和再评价、大品种规模化生产

1.支持方向

(1)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质量标准的提升、疗效及安全性的再评价等;

(2)重点支持大品种(上亿元销售额的品种)制药生产过程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应用;

(3)重点支持大品种(上亿元销售额的品种)制药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具有该项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及应用基础;(2)

所选关键技术及过程控制必须以合适的品种为研究对象;

(3)项目须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原则,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为目的。

(三)新药、健康新产品的产业化研究

1.支持方向

(1)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

创新品种和健康新产品的产业化研究;

(2)制药及相关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及产业

化转化;

(3)中药材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4)以中药材为原料或主要成分的保健品、食品、日化用品、添加剂等相关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及产业化。

2.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已获得国家临床批件或生产批件;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以中药材为原料或主要成分的保健品、食品、日化用品、添加剂等相关新产品的研发目标为获得生产批文或受理号;

(4)项目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申报。

(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支持方向

(1)中药民族药新制剂研究开发及现有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2)化学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通用名药物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再创新;

(3)支持疗效确切、临床基础较好的医院制剂研发;

(4)支持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先导化合物创制新药、药效物质基础、活性物质筛选、质量控制技术、药物临床评价技术等研究;

(5)支持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及新型释药系统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必须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优先支持研究目标为获得临床批件、生产批件或受理号的项目;

(2)所选品种具有优势特色及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4)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各方需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责权。

(五)研发平台建设

1.支持方向:

(1)整合现有平台资源,重点支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2)培育建设我省中药资源与规范化生产、加工、药物研发等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

(3)支持现有技术平台的能力建设。

(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园区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培育建设

1.支持方向

(1)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园区培育建设

支持医药工业园区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信息等平台建设,开展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培育建设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园区。

(2)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培育建设

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大宗品种的县(市、区),开展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规范化产地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及推广应用等,培育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二、2014年项目申报基本条件和要求

1.产业化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具有较好的产业和市场前景,具备较好的产业化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申报项目目标明确,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创新性明显,技术路线可行,组织方案落实,自筹匹配资金到位,技术力量和科研条件具备,科研队伍结构合理,保障措施有力。

3.申请单位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4.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5.已承担有两项以上(含两项)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未验收的项目主持人不能申报本项目;承担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未验收的项目主持人不能申报本项目。

6.申请者应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项目申报书,保证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项目进行重复申报。

7.项目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定密级,确属保密课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派专人送达。

第四篇:“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

2018项目申报指南

1.多能干细胞的建立与干性维持 1.1干细胞多能性的表观精密调控

研究内容:多能性维持、多能性状态转变及细胞重编程过程中非编码RNA、RNA新型修饰以及新型蛋白修饰对多能性的精密调控。

考核指标:发现5-7种调控人干细胞多能性的lncRNA或其它相关分子,揭示其精确调控干细胞命运的机制;明确上述分子与干细胞状态和质量的关系;建立1-2个lncRNA遗传示踪体系;揭示3-5个lncRNA表观修饰蛋白及蛋白翻译后修饰对人始发态-原始态胚胎干细胞转变的作用和机理。

1.2 异染色质调控干细胞多能性

研究内容:异染色质组蛋白修饰及端粒异染色质区对干细胞多能性的调控。

考核指标:发现异染色质或转座子等影响多能干细胞命运及调控的规律,阐明2-3条新机制;揭示端粒等异染色质区影响转座子插入及激活的机制,取得3项以上新发现;解析3-4个调控转座子插入及激活基因组的异染色质组蛋白、调控蛋白 1

及复合体的高级结构和功能。

1.3关键亚细胞水平事件调控干细胞多能性

研究内容:多能干细胞命运维持、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器功能变化、组分重塑、代谢变化及相关新型信号。

考核指标:阐明多能干细胞命运调控过程中内涵体/自噬体/线粒体等细胞内膜系统膜转运、线粒体离子信号、能量代谢通路及产物等3种以上关键亚细胞水平事件的特点;发现上述事件调控细胞命运、介导新型核质作用模式的3-5个新机制,明确其生物学意义。

2.组织干细胞的获得、功能和调控 2.1 组织干细胞功能亚群与疗效评估

研究内容: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及功能亚群的分子标记、调控机制、功能特性及疗效评价。

考核指标:鉴定不少于3种干细胞功能亚群的分子标记体系和功能特征;解析不少于3种功能亚群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和机制;建立相应干细胞功能亚群的分离、鉴定与扩增体系;结合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评估上述干细胞功能亚群的治疗效果。

2.2 再生中的干细胞命运调控及意义

研究内容:组织器官损伤及修复过程中,不同细胞类群的属性转换和命运决定机制及其对组织再生的作用。

考核指标:建立1-2项多谱系同步在体示踪技术;建立1-2种人源化动物模型和1-2种可诱导式组织损伤模型,能实现局部以及大面积损伤并诱导细胞属性转换。揭示微环境中细胞及相关因子调控细胞属性转换和干细胞命运的1-2项新机制。阐明细胞应答损伤微环境信号的1-2种分子机制。

2.3 心脏再生和修复的新策略

研究内容:结合心脏再生模型和微器官,揭示心脏再生和修复的机制,建立心脏修复的新策略。

考核指标:筛选5-7个能促进心脏微器官形成、模式动物心脏再生和修复的化学小分子、关键因子和基因,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合非人灵长类模型,建立1-2项以动员心脏干细胞、体内高效转分化或心肌移植为基础的心脏再生修复新策略。

2.4 器官损伤状态下炎症微环境与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及演变特征

研究内容:结合临床标本,研究肝脏、肾脏的纤维化或硬化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与炎症的交互作用及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考核指标:建立2种以上标记和评价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3 的体系,明确间充质干细胞与炎症的交互作用及动态变化特征;揭示6-7种以上微环境组分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演变,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修复的机制;形成3种以上治疗肾脏、肝脏纤维化或硬化的新技术。

3.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 3.1干细胞异质性及命运决定的调控网络

研究内容:干细胞早期分化中单细胞水平异质性及命运调控的关键机制。

考核指标:从单细胞分辨率解析多能干细胞体内外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异质性;结合统计学发现1-2项调控多能干细胞分化和早期胚层发育的新机制;建立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酶、RNA结合蛋白和RNA的互作网络及调控细胞命运的一般性模型。

3.2 原始生殖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控

研究内容:原始生殖细胞的关键调控因素及在生殖细胞特化过程中的作用。

考核指标:建立灵长类和小鼠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分化体系;发掘3-5个以上精确调控灵长类和小鼠原始生殖细胞特化、干性维持、自我更新、分化和命运决定等过程的新转录因子和表观 4

遗传调控因素;结合新发现,优化人工配子的体外获得方案,结合生殖系统疾病模型验证人工配子功能。

3.3 人血液系统细胞分化图谱

研究内容:人正常及病变血液系统的干细胞分化图谱。考核指标:结合多谱系标记和单细胞分析等,构建人正常造血系统及2种以上恶性血液肿瘤干细胞的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与功能组学分化图谱;揭示3种以上分化节点细胞亚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建立正常及病变血液细胞的单细胞水平鉴定标准。

4.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 4.1 干细胞的示踪及评价

研究内容:大动物干细胞多模示踪技术及动态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建立3种以上可用于大动物活体多模示踪的人多能干细胞系;开发能示踪外源性和内源性干细胞及评价细胞功能的新技术各2-3项,至少各1项可用于临床;结合大动物模型,明确2-3种细胞移植后的存活、迁移、体内分布和功能重建情况,以及1-2种内源性干细胞的调控和动员机制;新发现影响细胞治疗效果的因素3-4项。

4.2 人特定神经元亚型获得及移植

研究内容:特定谱系人神经元亚型获得及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考核指标:结合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特定神经元亚型及其关键调控因子,建立3种以上神经谱系报告系统和谱系示踪系统;建立人多能干细胞向3种以上特定功能神经细胞亚型的高效分化体系及质控标准;结合灵长类模型,揭示特定神经元亚型对神经修复和重建的意义。

5.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修复 5.1基于干细胞的器官芯片

研究内容:基于干细胞的肝、肾或胰等人器官芯片及应用。考核指标:基于干细胞,建立2种以上具备生物传感和关键功能的重要人体类器官;建立2种以上的单个人体器官芯片系统,实现类器官仿生3D动态培养和多维度、高通量筛选;建立1-2种复合性人体器官芯片系统,模拟人体器官相互作用,并进行验证。

5.2基于工程化微环境的干细胞规模化培养系统

研究内容:结合微环境仿生建立干细胞规模化扩增和分化体系,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制备功能细胞。

考核指标:遴选适合干细胞培养的新型材料,针对造血干 6

等3类干细胞,确定干细胞规模化扩增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条件;明确干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多能干细胞的性状及其特点,揭示胞外信号感应体系、转录、表观遗传、代谢和功能等至少4个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及调控机制;建立2-3类干细胞规模化扩增的技术参数、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扩增干细胞,满足临床应用要求;建立一体化实现规模化诱导分化和功能细胞获取的技术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3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控重要组织及器官功能修复 研究内容:干细胞外泌体对溃疡创面、脑与脊髓等的修复及机制。

考核指标:分析3类以上干细胞外泌体的成分,揭示外泌体形成与分泌的机制;发现2-3种外泌体在体内作用的靶细胞及靶细胞的应答机制,阐明其促进组织细胞再生、逆转细胞衰老的机制;评价其用于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模化生产性能稳定的干细胞外泌体的技术体系,形成行业标准规范;获得1-2个临床研究备案批件。

6.干细胞资源库

6.1 干细胞制剂及应用的标准化

研究内容:依托临床级人多能干细胞资源库建立干细胞制

剂关键技术及标准。

考核指标:建立快速获得HLA单倍型纯合多能干细胞的新技术;建立临床级多能干细胞分化及其他途径获得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血液细胞等4类细胞的标准化方案和质控标准,能为临床研究及多中心试验提供具有可比性的所需细胞类型;实现规模化扩增,形成4种干细胞制剂;针对神经、生殖系统的2-3种疾病,建立干细胞治疗这些疾病的标准化方案;按国际ISO规范建立细胞存储、生产和应用的相关标准,完成细胞存储及制备的国家标准5-10项。

7.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干细胞临床前评估 7.1干细胞的质量及评价

研究内容: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及其对神经干细胞质量和功能的影响。利用基因编辑及修饰提升干细胞质量。

考核指标:结合灵长类模型和人多能干细胞分化,发现5种以上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应答的关键因子;阐明3种以上神经干细胞特异的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机制和应答特征;揭示1-3个关于基因组稳定性影响干细胞质量和分化的新机制,并通过调控基因组稳定性获得临床级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建立系列基因敲除、敲入等基因编辑及修饰的人多能干细胞系。结合脑卒中、中枢神经创伤、神经退行性变等3类人的重大神经

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评价细胞质量以及体内功能重建。

8.干细胞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脑外伤、心血管、肾的某一种重大疾病,利用临床级干细胞产品进行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

考核指标:针对每种疾病,研制不少于1项干细胞产品并通过国家认可的机构认证;针对每种疾病进行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并获得可支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在通过伦理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示范性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建立干细胞、前体细胞或功能细胞移植治疗重大疾病的3种以上标准化方案。

特别要求: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备案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中开展。

8.1 脑外伤后的干细胞精准移植治疗临床研究 8.2 心血管系统某种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8.3 某种肾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第五篇:宁夏2019 对外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申报重点领域指南

附件1:

自治区对外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申报重点领域指南

1、先进制造新产品及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新技术引进。采矿机械配套和智能控制技术;大型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发与引进;装备制造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软件优化;高速动车组配件制造工艺优化;高档电工电气、专用轴承、起重机械的研发。

2、煤化工关键技术联合研究。煤炭多联产技术;煤制油、煤制烯烃催发剂、添加剂的研发及其对产品性能影响;工艺模型建立及工艺技术优化;清洁生产技术的探索;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副产物加工利用;煤化工核心装置设计研发。

3、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及新产品研发。催化剂、试剂、石油添加剂及炼制助剂、铸造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及新产品的研发。

4、稀有金属材料和碳基材料新产品研发及优化工艺。铝、镁、铍冶炼新工艺及新产品研发;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及产品研发;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工艺;高纯钛及低氧高纯钛制备技术研究;高比容钽粉、细径钽丝、钽电容器、铌粉、钽铌合金及其化合物、铍铝合金粉末、铍 1 铜铸轧辊套、铍青铜管棒带材、钽铌基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研发关键技术。

5、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煤化工及发电废渣、冶金行业工业废弃物、有害气体、粉尘的收集处理技术;钢渣、镁渣、锰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含汞废弃物回收技术;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新技术。

6、大数据平台研发与设计。智慧城市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研发与设计、云计算大数据双创孵化平台设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联合创新研发。

7、现代纺织及制品后整理关键技术。羊绒分梳、纺纱、染色、除脂、后整理过程新助剂、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羊绒与毛、麻、棉、化纤混纺高档精纺面料新工艺、新技术引进;现代纺织加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8、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智能仪表(化工、电工、冶金)的研发;超临界机组汽机系统调节阀研发、阀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研究;高温、高压差、强腐蚀等条件下阀门性能研究;阀门先进密封结构及材料研究;阀门焊接成型工艺及缺陷处理技术。

9、光伏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储能材料、高纯多晶硅生产关键技术;高效光伏材料电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光伏发电材料及组件的研发与优化;光伏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光伏发电电平衡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10、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大关键技术。优质粮食、现代畜牧、酿酒葡萄、枸杞、瓜菜等产业重大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与技术引进;农作物、果蔬、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畜禽品种引进及健康养殖技术;绿色有机栽培技术,省力节本机械,农业智能装备引进与研发;专用复合肥开发,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节水装备与技术;酒庄葡萄酒工艺及特色葡萄酒开发、葡萄酒质量提升与皮渣综合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11、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枸杞、粮油、畜(禽)产品、果蔬、现代中药、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农产品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脱水蔬菜加工技术。

12、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引黄灌区盐碱地治理及开发利用技术;宁南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水土保持、沙化治理、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大气污染防止关键技术。

13、重大多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测新技术及重点新药创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肝炎等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早期预警诊断、干预治疗和检测康复技术;生物制药为主的新药创制、疫苗研发、靶标发现等关键技术研究。

14、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先进实用技术及装备输出。适宜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中医药、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控、节水技术及装备、农业物联网、马铃薯、荒漠 3 化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石油化工装备、新能源、高铁、北斗卫星等高新技术及装备的转移输出。

下载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