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时间:2019-05-13 11: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第一篇: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随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都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发展核电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认识确保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先决条件,充分认识高标准严要求是核电发展的本质属性,充分认识严格有效的监管是核安全的重要保障,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核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发达国家核能平均占能源总供给的比例在20%左右,法国则达到78%,日本为26%。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核电也将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预计到2020年,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将超过12亿千瓦。如果采用化石能源,仅发电一项大约每年需消耗超过30亿吨标准煤。核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且具有单机容量大、燃料消耗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成为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能源。

同时,发展核电也是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现阶段电力构成中,煤电约占80%的份额。计算表明,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年消耗煤24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588万吨、二氧化硫4.4万吨、氮氧化物2.2万吨。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发展核能的信心普遍受到了冲击,但除个别国家政府因其政治需要宣布放弃核电外,都宣布要继续大力发展核电。5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发展核电的工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核电建设、运行经验,切不可因噎废食而放弃发展核电。

二、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确保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福岛核事故可以充分看到核事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公众对核事故的极度敏感性,二是核事故影响的广泛性,三是核事故后果的难以恢复性,四是核事故处理的艰巨性。

正因核事故具有以上特点,任何核事故都会引发公众的不满、社会的动荡,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核安全关乎公众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关乎政权安危、关乎国家未来。因此,防止核事故,确保核安全是发展核电的先决条件。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核安全,在核电发展之初,就确定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核电标准,实施中央政府直接、独立的核安全监管。几十年来,我国核电一直处于安全状态,未发生过核事故。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迅速研究部署,对核电厂开展了核安全综合检查。结果表明,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容不得半点的麻痹和松懈,必须切实提高对核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核安全要怀有敬畏心理,坚持并发展“认真、严谨、质疑、保守”的核安全文化。

三、遵循规律,高标准严要求是核电发展的本质属性

正如周生贤部长强调的那样:“按规律办事,核就是绵羊,可以为我所用;不按规律办事,它就是出笼猛虎,必然会伤人。”

“核安全没有初级阶段”,高标准、严要求是核电发展的本质属性。高标准就是要求在核电厂设计中贯彻纵深防御的原则,将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件作为设防的基准,在设计中充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www.xiexiebang.com

分考虑,采取多样性、冗余性的设计和配置,确保对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有预防的手段。

高标准就是要求核电厂使用的设备具有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投入运行,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包容或缓解事故的后果。

高标准就是要求在核电厂建造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保证的各项规定,所有建造的物项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任何问题和隐患都能被及早发现和处理。

高标准还体现在核电厂运行的全过程,管理上有系统的、完善的制度程序体系,所有运行人员受到严格的培训考核、具有很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和熟练的核电厂运行技能。

李干杰副部长要求,在整个核行业中要“倡导一种文化、贯彻一项方针、遵循五条原则、坚持四个从严、强化五种能力”,这些要求有机组成了一个整体,是核安全监管工作的行动指南。

四、强化监管,有效监管是核安全重要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核电安全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总要求,加强核电厂安全监管,确保我国的核安全。

一要严格按照核电厂综合安全检查的整改要求,督促各核电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提高核电厂安全水平。虽然综合检查结果表明,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检查中也发现一些核电厂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实施整改。

二要坚持“审评从严”的方针,对所有核电厂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进行严格的审查。要通过核安全审评,进一步提升核电厂设计的安全水平。

三要实施严格的现场核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核电厂运行和建造处于受控状态。把运行核电厂作为重点,加强监督力量,坚持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日常监督。对于建造核电厂,要强化对安装和调试工作的现场监督,严格控制点释放的检查。

四要全面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建立适应我国核电发展的高标准的技术审评方法体系,进一步推动监督检查大纲、监督检查程序的标准化,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核电的发展与核安全

核电的发展与核事故的发生

【摘要】实际上,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安全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核能应该是一个很安全的行业。然而一旦核电站发生事故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像近三十年发生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及刚刚发生不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每一次核电事故的发生多会给人惨痛的教顺,但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每一次核事故的发生都会核电技术上能够有一些新的突破,从而使核电在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中发展。像以上的历史上发生的严重的核事故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啦核电事业的进步。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核事故在核电领域引起的重大突破。

【关键字】美国三厘岛核电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核电安全,教训。

【正文】

美国三哩岛核电事故: 事故发生的过程:

这起事故大约凌晨4:00开始,1979年3月28日,当植物在次要的,非核心部分工厂经历失败。主给水泵停止运行,造成机械或电气故障,清热解毒,阻止蒸汽发生器。首先,涡轮机,然后反应堆自动关闭。随即,在主系统(核电厂部分)的压力开始增加。为了防止这成为过度的压力,先导式溢流阀(位于增压器的顶部的一个阀门)拉开帷幕。一定数额的压力下降时,阀门应关闭,但事实并非如此。未能向运营商提供的信号表明,阀门仍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冷却水泼出去的卡住开阀,导致反应堆堆芯过热。但是这并没有引起这次事故。3月28日晚,出现核心得到充分冷却,反应堆似乎是稳定的。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3月30日(星期五)上午。从植物= S辅助建设的重大释放的辐射,进行主系统,以减轻压力和避免削减冷却液的核心流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惊愕。在日益关注的工厂条件的不确定性的氛围,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理查德L索恩伯格,咨询与NRC疏散工厂附近居民。最终,他和核管理委员会主席约瑟夫亨德里的同意,这将是最易受辐射撤离该地区的社会成员的审慎。索恩伯格宣布,他是孕妇和5英里半径内的工厂提供意见前学龄儿童离开该地区。很短的时间内,在压力容器的圆顶大氢气泡的存在,持有反应堆堆芯容器,激起了新的忧虑。令人担忧的是,氢气泡可能燃烧甚至爆炸和压力容器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核心将陷入遏制的建设,并可能导致违反遏制。氢气泡的严格审查和极大的不安的根源,无论是在政府部门和人口,整个一天,3月31日(星期六)。危机结束时,专家们确定,4月1日(星期日),泡沫不能燃烧或因为没有压力容器中的氧气发生爆炸。此外,到那个时候,已经成功的效用大大减少了气泡的大小。

事故带来的技术上的改进:

升级和加强工厂设计和设备的要求。这包括防火,管道系统,辅助给水  系统,安全壳隔离,各个组件的可靠性(泄压阀和电气断路器),并自动  

 

  

  

   确定为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电厂的安全性能,改造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关闭的工厂的能力;人员配备的要求,改进的仪表和控制为经营污水处理厂,并建立工厂工人的健身值班计划,以防止酗酒或药物滥用;改进的指令,以避免事故发生在困扰运营的混乱信号;包括NRC植物事件和NRC的操作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通知要求立即加强应急准备。现在测试持牌一年几次,而国家和地方机构参与演习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和NRC操练和应急预案;建立一个程序来整合成一个定期,公众报告有关持牌人的表现和管理的有效性NRC的意见,调查结果和结论;NRC的高级经理人找出那些需要额外的监管关注的植物工厂绩效的定期分析;扩大NRC的居民督察计划住在附近,至少有两个督察,并专门在美国工作的每个工厂提供NRC的规定持牌人遵守的日常监控;扩大面向性能以及安全性的检查,并使用风险评估,以确定任何严重事故的工厂中的漏洞;作为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内NRC执法的加强和重组;建立核电运营协会(INPO),行业自身的“治安”集团,并形成什么是现在核能研究所,以一个统一的行业方法通用的核监管问题,以及与核管理委员会和其他政府的互动机构;持牌人安装额外的设备,以减轻事故的条件,监测辐射水平和植物状态;的经验教训可以就业的重大举措,在重要的安全相关问题的早期识别持牌人,并在收集和评估有关数据,以便共享和迅速采取行动后;NRC的国际活动的扩展,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加强核安全知识。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 事故发生的过程:

灾难开始于1986年4月28日(星期六),一个系统测试期间Pyrite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的城市,这是4号反应堆在靠近与行政边界,白俄罗斯和Dipper河。有突然的输出功率激增,并试图紧急关机时,出现一个更极端的尖峰输出功率,这导致了一个反应堆压力容器破裂和和一系列爆炸。这些事件暴露在空气中的石墨主持人反应堆,导致它点燃。造成火灾发出的高放射性的烟柱 辐射到大气中,通过一个广泛的地理区域,包括普里皮亚。羽漂流超过苏联和欧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事故带来的技术上的改进:

该反应堆有危险大的积极无效系数。虚空系数是如何反应器的响应,以增加冷却水蒸汽形成的测量。大多数其他反应堆设计产生较少的能量,因为他们更热,因为如果冷却液中含有蒸汽泡,较少的中子放缓。更快的中子是不太可能分裂铀原子,使反应堆产生的功率少。然而,切尔诺贝利的RBMK反应堆,使用固体石墨作为一个主持人减慢中子的中子,而中子吸收光水来冷却核心。因此,中子放缓,即使蒸汽泡在水中形成。此外,因为蒸汽吸收中子比水更不容易,增加RBMK反应堆的温度意味着更多的中子,分裂铀原子,增加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这使得RBMK设计在低功率水平很不稳定,容易突然增加能源生产,如果温度上升到危险的水平。之后国际上再也没有使用这样类似的核电站设计模式,现在都改用来一些比较成熟的的电站设计模式。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 核电事故发生的过程:

地震后反应堆自动启动停堆程序(但是这个蛋疼的沸水堆控制棒是由下往上插的,意味着无法靠重力自动插入,在停电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插入,或者无法完全插入到位。也就是存在未完全停堆的可能性,实际上从后面的事件进展来看看,反应堆有很大可能未完全停堆)之后,即使完全停堆了,由于U235和短寿命衰变产物,在前3天,大概还有10%的剩余功率,就1号堆来说大概是4万千瓦的功率,这些热量需要通过海水冷却系统散发 出去。但是悲剧的是,好几个地方出问题了导致冷却系统无法工作。出问题的包括有,电网瘫痪,外部电源无法输入,柴油发电机被海啸给吞掉了,但是冷却系统到现在还没有搞定可能是海啸把水循环系统也破坏了。从而就导致了这次核电事故的发生。

这次核电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一,二,三,四,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力度; 加强对核电安全的管理;

努力发展和改进核电技术以提高其安全性; 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

在核电站周围要建核电安全监测站,以检测确定核电对公众的影响在国家标准的允许范围内,同时检测核电站工作是否正常;

六,对于历史上的高发展核电事故,应该分析其原因总结其经验,并把它们化为操作的章程,组织全站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强化认识形成安全生产理念。

七,堆核电站的情况地理位置事故历史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事故的演练,以确保万一事故发生后能尽快的采取有效措施,是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八,在应对突发事故的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保证事故的透明度,以集所有力量,群策群力,共度难关。

我觉得核电安全事故发生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在每一次事故中学到一些知识和教训。只要我们肯反思,积累每一次事故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我相信我们的核电站会越来越安全,暂时的阴霾并不会给我们这个事业长远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只要我们能积攒每一次的教训未来的核电领域肯定会在能源方面一枝独秀。事物总会有两面性的,每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会带来核电技术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只有在一次次的突破后核电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百度

姓名:黄兴忠

学号:u201011738 班级:核电1001班

第三篇:核安全与核发展

核安全与核发展

由于近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并引发国内的抢盐**,大家一度“谈核色变”,我们目前所生存的环境已处在或即将处在核的重重包围之中,核离我们大家已不再遥远和陌生,我认为科学认识核,科学利用核,运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冷静看待核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程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站重大核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以及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都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全球核电建设还是从减缓发展进入复苏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电力消费的增长,全球核能发电也一直同步增长,始终保持占总发电量16%的份额。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的数据:世界核能发电量居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法国和日本。

纵观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程,全球核电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实验示范阶段: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在此期间,世界共有38个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一代”核电站。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全世界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核电经济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减缓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由于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1990年至2004年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年增长率由此前的17%降至2%。开始复苏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世界核电的发展开始进入复苏期,美国、欧洲开发的先进的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取得重大进展。日本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实际是重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是用 1 重水氧化氘(dao)作为慢化剂的核反应堆,重水反应堆可以直接使用未经浓缩的铀,用过的燃料可获取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金属钚。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许多国家都限制或禁止重水的生产和出售。而用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核反应堆,被称为轻水反应堆。轻水也就是一般的水。与重水相比,轻水有廉价的长处,此外其减速效率也很高。轻水反应堆只能使用浓缩铀,所采用的技术相对不容易构成核扩散威胁。)二代核电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 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当今地球能源已经高度匮乏,每一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对核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光能的研究。受日本核泄漏影响,全球核电站建设进程放缓。若核电产业发展放缓,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加速。从发展新能源的角度看,如果核电发展受阻,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虽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成本相对核电高,但并不存在像核泄露那样的潜在危险。这对我市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二、支持核能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全世界能源增长的强劲需求。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球的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导致2030年之前世界电力消费的翻番。其次核能发电的价格优势。由于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高涨,加上世界核能界的不懈努力,核电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保持最低电能价格的优势。再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努力方向。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 2 可以替代化石能源。可是目前新能源的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转化成电能后的成本偏高。当今既能大规模持续生产,又能做到少排放温室气体的替代能源,只有核能。最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政治需要。建立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所有国家关注的共同政治问题。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而言,全世界一年才消耗6万多吨铀燃料,数量少,体积小,很容易运输和储藏。世界天然铀的充沛储量,使核能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看起来更加长期可靠。

三、中国核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尽管日本核危机仍在持续,但并未动摇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表示:中国不会因日本核事故因噎废食,将高效发展核电,前提是“确保安全”;吸取日本教训,充分论证核电发展规划和核安全规划,将核电发展规划和核安全规划同步实施。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使用的核电站4个,有7个核电站正在建设中。现在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约1082万千瓦,在建3097万千瓦,2010年核电发电量仅768亿度,核电装机只占国家装机容量的1.1%,相比日本、法国、俄罗斯和美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目前该目标尚无变化。核电的投产,缓解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国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多年来,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水平,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天然本底(安全范围内),核电站运行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中国从事核应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150多亿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核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我国拥有7个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1000多家医院应用核医学技术,核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核能安全

今年8月我国政府预计将出台国家核安全规划,为随后重启核电项目审批做好准备。即将出台的核安全规划将与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核电发展目标相配套,以确保中国能够安全利用核电。

日本核泄漏后,我国已派专家小组对现有核电站和在建核电设施安全进行审查和评估,该专家小组现已完成对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审查,而对其他核电站的评估也将随后展开,最后将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的改进。

如果还要继续利用核能,就必须让公众重树对核电安全的信心,而只有使用最先进牢固的技术,才能使公众恢复对核电的信任。林诚格说,国家新批项目将不再使用老技术,而要使用最新的核电技术。

(一)核泄漏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主要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造成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有牛一样大的鱼儿漫游,也有鸡一样大的马匹在河边散步,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子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生物的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到现在,参加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救援工作的83万人中,已有6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在乌克兰,被认定为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而导致的永久性残疾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孩子)从1991年的2000人增加到1997年的64000 4 人和2001年的90000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然将预算的5%用于补偿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受害者。核辐射的潜伏期长达几十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带来的巨大危害将在10年、15年甚至20年或许更长的时间内通过生态、环境、基因、遗传等途径陆续显现出来,那将是无法想象的人类灾难。

(二)辐射与人类的关系

与辐射相关的国际标准单位是Sv(西弗),1sv(西弗)=1000msv(毫西弗)=1百万μSv(微西弗)。

1、天然本底与电器辐射

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接受来自自然的各种辐射,也就是说,即使你远离城市,不看电视不用电脑,同样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天然辐射,这些辐射来自于宇宙射线、天然放射性元素(例如氡222:它主要从土壤、建筑材料析出和户外空气进入,花岗岩、砖砂、水泥、石膏、釉面砖等建筑装饰材料中都可析出氡222,氡222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空气中含量最高,夏季则较低;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放射性元素,由镭衰变而来,地下空间是氡的污染高发区域,它是一种易导致肺癌的气体。但氡也具有两面性,如果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则可能引起肺癌,但它如果通过水附着人体皮肤,并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则对人体功效又很大,一能抗衰老,二可以美容,三能减肥。温馨提示:冬季居室应经常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在地下超市及地下娱乐会所的停留时间;家居装修中避免大量使用天然石材及各种石膏线条),全球每年人均所受天然本底辐射在2mSv(毫西弗)左右,除了天然本底辐射之外,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电视、电脑等用具,也会产生辐射。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关于辐射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现在的电器产生的辐射实际上非常有限,每天看2个小时的电视,那么一年由此受到的辐射伤害为10μSv(微西弗)。辐射更小的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温馨提示:购买电视、电脑等电器最好为液晶显示器)

2、医疗辐射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员能接受到的较大的辐射,应该来自于医疗辐射,而 5 医疗辐射则以X光胸透,CT,以及放疗化疗为主。X光胸透和CT都是用阴极射线管产生足够强度的X射线,穿透人体成像。胸透和CT的辐射强度比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辐射更大,早期的X光患者接受的辐射最大可到3mSv,也就是世界人均年本底辐射的1.5倍。现在的胸透人所受到的辐射伤害已降低到0.07mSv-0.1mSv。早期的单次全身CT扫描的估计最大剂量大概为40mSv。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新型的CT对患者的辐射伤害也随之大大降低。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20年的本底辐射=照400次X光胸透。(温馨提示:进行相关医学检查,能核磁共振不CT,能CT不X光,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而不是X射线,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

3、建筑材料辐射

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悬浮于室内空气中,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天然大理石会缓慢释放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温馨提示:家居装修无法避免使用天然石材,最好到相关部门检测,看是否符合居室装修)

4、饮用水辐射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谨防饮用水受到核污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中国矿泉水水源丰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若长期饮用这种矿泉水就会危害身体(温馨提示:减少对市场瓶装矿泉水的依赖使用,如使用也应购买著名品牌)

5、燃煤辐射

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尽管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禁止食用煤碳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 6 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温馨提示:不食用与燃煤直接接触的烘烤食物,比如烤羊肉串,提倡使用电烤)

6、首饰辐射

佩戴金银首饰是女士们美容化妆的重要生活内容。殊不知经常佩戴首饰也会患“首饰病”,即皮肤病。一般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掺入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这些首饰制品的材质成分更加复杂,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更大。如果长期佩戴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首饰,就有可能诱发皮肤病或皮癌。(温馨提示: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是纯金(24K)首饰并进行含放射性物质测定)

如何预防核辐射呢? ——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室内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带口罩,并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和空气接触。——关上门窗同时避免换气扇进行与外界的空气交换。

——如果核电站发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服用一定量的碘制剂,可预防核辐射的作用。碘:甲状腺容易吸收碘,而放射性尘埃中有碘141,提前服用碘片(一般是碘化钾),用没有放射性的碘先让甲状腺饱和,这样就不会吸收放射性的碘同位素了。但是放射性同位素不光有碘,还有铯,如此看来前段时间的“抢盐**”意义并不大。

抗核辐射食品有: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脂类含量不宜高.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最好。摄入的蛋白质品质优秀,数量充足,以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机体恢复健康。无机盐供应宜加量,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维生素数量要确保.增加维生素供给对防治辐射损伤及伤后恢复均有效,如VK可减少出血,VP减轻呕吐、恶 7 心,VC使血细胞再生加速等,宜多摄入一些海带、卷心菜、胡萝卜、蜂蜜、枸杞等。

(三)核料的处置

1、乏燃料处理

在市政府大楼背后的花苑酒店门口挂着“中核甘肃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筹建处”的牌子。2010年11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签署协议,在中国西北某地(酒泉金塔以西46公里,嘉峪关以北20公里)建设一座年处理规模达到800吨的乏燃料后处理基地。乏燃料是指在核反应堆内烧过的核燃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提取出来循环使用。多位参与了项目选址论证的专家证实,目前该项目基本选定在甘肃省嘉峪关以北的金塔县内。按照核电项目“工作区与生活区分离”的原则,如果该厂建成,那么专家和工人的生活区将基本划定在距金塔县相对较近,但又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城市——嘉峪关、酒泉或玉门。法国方面表示将此项目作为亚洲核废料回收中心,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证实。这意味着,今后运往甘肃的核废料,不仅来自国内的核电站,还很有可能来自周边国家。

核废料回收确实存在回收安全的问题,因为采用化学方式,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乏燃料后处理成本非常高,对工艺流程、设备以及材料要求非常高。

2、核废料处置

目前,核废料的处理,国际上通常采用海洋和陆地两种方法处理核废料。一般是先经过冷却、干式储存,然后再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于建在地下厚岩石层里的核废料处理库中。

通常所说的核废料包括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两类,前者主要指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废液、废物,占到了所有核废料的99%,后者则是指从核电站反应堆芯中换出来的燃烧后的核燃料,因为其具有高度放射性,俗称为高放废料。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地面开挖深约10—20米的 壕沟,然后建好各种防辐射工程屏障,将密封好 8 的核废料罐放入其中并掩埋,一段时间后,这些废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衰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这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安全性也有保障。目前,中国已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但还没有一座高放射处置库。已建成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分别位于甘肃玉门和广东大亚湾附近的北龙。甘肃玉门西北处置场位于核工业404厂厂区内,该厂为我国最早的核工业基地之一。

这两个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场,附近还要设置几十平方公里的安全屏障。西北处置厂位于地表之下,距离地表有10-20米;北龙处置场建于地表之上,形成一个方盒子样子的封闭处。这个封闭处土埋之后形成山包,上面将种上植被,进行绿化。一个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场,一般需要与外界300-500年的隔离期。

目前我国核电站每年产生150吨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废料,到2010年这些核废料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吨。由于高度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采取深地质处置法成为最佳选择。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因此核废料处置库选址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根据中国核电发展规划,我国大约会在2015年至2020年左右,确定永久性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库的库址。目前全国库址勘查共有六大片,即华东、华南、西南、内蒙、新疆、甘肃。

西北地区甘肃敦煌北山的条件非常优越,这里位于敦煌莫高窟东南约25公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到1.2万人,甘肃北山是我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重点候选地之一,北山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七八十公里。此外北 9 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 ‘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这些核废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被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人们将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半衰期从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在选择处置库时必须确保其地质条件能够保障处置库至少能在10万年内安全。

五、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

4月20日至22日期间,“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国际峰会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讨论世界核能的未来发展。在为期一天的峰会上,与会代表呼吁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和平安全利用核能领域加深合作,共同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并在医学、农业和其他领域运用高新科技。加强彼此协作,共同预防核危险成为各国在任何形式的核能开发活动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当前国际社会应当高度关注核安全问题,各国应共谋核能发展,共商促进核安全。25年前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最近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带来的灾难令人痛心,也再一次警示人们:开发利用核电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促进核能安全发展:一是健全制度,提高能力;二是依靠科技,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合作,共促安全;四是认真履约,防范风险。

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今后,应继续采取更加有效的安全措施,严格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义务,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核能的安全发展。

第四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通知》出台的意义和《通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通知》的出台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订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规章,不断强化监管措施,连续多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国蔬菜、畜禽、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9.7%和96.9%。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产品生产小、散、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形形色色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对此还不满意。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知》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通知》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影响深远,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印发《通知》是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

今年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食药两部门负责,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对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划转、机构改革、能力建设、责任落实等提出了统一要求。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生产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很大,而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相对薄弱。此次印发《通知》,就是要在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同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部门间无缝衔接工作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三、《通知》再次强调了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属地管理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否抓好,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高度重视,监管责任能否真正逐级落实,只有政府重视了,责任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为此,《通知》再次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同时,为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地方政府要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依法依纪进行查处。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机制

我国农产品品种多、种类丰富,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运用技术复杂,加之农产品品质和规格不易统一,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必须找准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形成全程监管链条。《通知》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出发,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从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要认真贯彻《通知》要求,强化关键点的监管。对产地环境加强监测和普查,实施污染治理,在重污染区要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对农业投入品严格管控,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把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档案、包装标识、产地准出、索证索票等信息全部串联衔接起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全链条质量跟踪。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安全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必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五、《通知》强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要从生产抓起。多年来,农业部门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的工作予以推动。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600多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2200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18000多项,基本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万多个,在591个县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支持建设果菜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288个,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源头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知》对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的印发,有利于推动各地、有关部门树立绿色生产理念,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力度,将安全控制措施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强化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建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这些“治本之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和谐,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通知》明确要求加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

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农业部门的新增职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通知》着重强调了做好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同时,为做好新增职能和旧有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好生猪定点屠宰的行业管理、屠宰检疫、品质检验监管、卫生检验监管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职责,强化巡查和抽检,抓紧研究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督促屠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这些具体要求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定了重点,为职能的顺利调整和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通知》强调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

2008年以来,农业部门在全国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为重点,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农违法案件。以2013年为例,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10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274万家,查处问题5.1万起,可以说成效显著。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问题始终没有禁绝,一些问题还很容易死灰复燃,必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把专项整治坚持下去。对此,《通知》着重强调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认真贯彻“两高”司法解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集中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我们相信,通过不遗余力的打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必将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也将得到切实保障。

八、《通知》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越往基层力量越弱。新的职能调整后,现有监管能力与监管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更突出。《通知》对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还清欠账,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指明了方向。

《通知》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尽快配齐必要设施设备。特别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知》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各环节检测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通知》提出要落实责任,做好农民培训、质量安全技术推广、督导巡查、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通知》各项要求

《通知》为下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细化任务分工,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履行职能,主动作为,切实加强监管,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农业部也将召开视频会议专题学习贯彻《通知》要求,出台配套指导意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通知》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政府网)

第五篇: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如何确保核电站安全

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如何确保核电站安全

原标题:《非能动安全试验平台:国产三代核电站的安全基石》

核电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清洁能源。但人类在核能利用方面,曾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案例,远有切尔诺贝利,近有福岛核事故,安全成为核电的生命线。

目前我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核电建设“必须绝对保证安全”,这是我国对核电建设开发明确提出的顶层要求。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试验装置(ACME)

很多人都担心核电站的辐射威胁,实际上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天然辐射,而一旦发生事故,其专设的安全系统通过多道安全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避免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尤其是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站CAP1400,采用了先进的非能动安全设计技术,是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商用压水堆核电站。

据了解,CAP1400采用的三道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在事故情况下,仅利用自然力和过程就可以依次保障各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部环境释放,确保核电站安全。

那么,当核电站在现实中真的发生事故后,这些安全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呢?可靠性又如何呢?又如何去验证它们的安全性能?

“我们针对保障核电站安全的非能动系统,设计出一套较完整的安全验证系统与实验平台,并形成了一套安全试验验证体系。”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常华健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常华健所带领的团队针对CAP1400的各道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并建成了由两个大型整体试验台架和5个单项试验台架组成的非能动安全试验验证平台。相比国际同类台架,实现了较为完整的事故模拟和关键现象试验研究,试验模拟更为准确,失真度小,试验数据及结果更为完整和可靠,在非能动系统特性及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了我国核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为相关核能技术开发提供了支持。在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一等奖。

不需外部能量的“非能动安全系统”

防止反应堆堆芯过热,是保护反应堆安全的重中之重。常华健告诉记者,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反应堆已经紧急停堆,正常的链式核反应已经停止,但堆芯衰变热仍在不断产生,这时在正常情况下,核电站会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和外部电网供电对反应堆进行冷却,但是随后而来的海啸却摧毁了这些设备,导致核反应堆得不到冷却,造成堆芯温度升高和过热,进而引发了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

而所谓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依靠重力、温差和压缩空气等自然力来驱动的安全系统,通过蒸发、冷凝、对流、自然循环等这些自然过程来带走热量,因此它无需依赖泵等这些依靠外部电源的能动部件。

“发生事故之后,如果有电的情况优先使用能动的安全设备。即使像福岛事故那样的事情发生,即使动力电没了,只要非能动系统正常启动,依靠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载热能力,就可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常华健说。

据了解,CAP1400有三道非能动安全防线。第一道是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它设置实现系统可控降压的自动降压系统,以及多个不同压力下对堆芯进行注水和冷却的安注系统,确保堆芯充分冷却、燃料组件始终被水淹没,不会发生过热烧毁。

核电站采用“纵深防御”的设计理念,即使第一道防线失效,仍有第二道防线。堆内熔融物滞留措施是非能动压水堆独特的设计,通过淹没压力容器底部,用压力容器外部水的沸腾换热带走热量的方式,将高达2000多摄氏度的熔融物保持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防止放射性的泄漏。

为保证核电站安全的万无一失,即使前面两道防线失效,仍有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确保核电站的最后一道防线。与传统的二代核电站安全壳内的冷却喷淋相比,三代非能动核电站的反应堆厂房不再是半球体,或是长方体,而是类似酒瓶状——拱形圆柱体上叠加了一个直径稍小的圆柱体结构。

“第三代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由金属壳体和混凝土壳两层组成,安全壳上面稍小的圆柱体是重力排水水箱,储存有至少保障72小时冷却的水,它可以利用重力对金属安全壳外表面进行洒水降温。”常华健介绍说。

在发生核电站安全事故的情况下,通过向金属壳外部自动提供冷却水来使安全壳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降低下来,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达到将放射性物质保留在安全壳内的目的。

“有这三道非能动防护屏障,三代核电站的安全水平相比第二代提高了约100倍。”常华健说。

非能动实验台架挑战重重

“相对于现有商用核电机组所采用的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原理发生了根本变化,事故进程和物理现象与原二代核电有较大区别。因此,CAP1400 安全评审要求对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全面开展试验验证。”常华健表示。

通过试验来验证核电站安全性是最为可靠的手段,但在真实核电站上直接进行事故研究是不现实的。因此,通常采用缩小比例的整体试验台架来研究系统级过程,而针对重要物理过程研究则采用单项试验台架。

“试验验证对于核电安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已有广泛研究,但对全面采用非能动理念的核电站而言,试验研究难度依旧很大。”常华健表示。安全壳穹顶水发配试验装置

首先,对于全新的非能动电站设计,事故现象的试验研究是一个新领域,各道非能动安全系统作用于不同事故或事故的不同阶段,设计各不相同,研究内容非常复杂,需要进行大跨度的系统性和局部性的试验研究,需要优化组合后采用不同的整体和单项试验台架相互配合,从而确立可行的试验方案。

其次,各研发机构对于热工水力试验具有各自的专长领域,往往只是针对某个系统甚至某个现象进行试验研究。在 AP600 的开发过程中,对于非能动堆芯冷却整体性能的验证采用了世界上的三个综合试验台架,由于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三个台架仅能分别研究事故的某些特定阶段。对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各试验台架之间的比例、参数、模拟工况范围等,都不能很好的统筹考虑台架试验的完整性、充分性和匹配性。

“而我国在商用压水堆安全试验技术上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复杂非能动系统事故瞬态过程的试验研究方面,在引进 AP1000 技术时仍基本处于空白。”常华健说。

国际首个完整的核电安全试验平台

为了对 CAP1400 的安全特性进行全面可信的验证,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研究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并建设全面的试验验证平台,包括用于研究主回路及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两大整体试验台架 ACME(Advanced Core-cooling Mechanism Experiment)和 CERT(Containment Safety Verification via Integral Test),研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关键物理过程(壳外水分配、壳内冷凝、冷凝水膜耦合)以及严重事故下熔融物滞留系统关键传热过程(金属层传热、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五个单项台架。

“我们总共搭建了七个台架,形成了具备对各道非能动安全系统进行全面验证能力的试验平台。”常华健说。

为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核电站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性能,科研团队在大型综合实验设计等技术上多年攻关,建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整体性试验台架ACME,验证了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压力容器的外部冷却是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的核心技术,这个试验具有工况恶劣,模拟实际情况技术难度大等特点。研究团队通过对于真实物理过程模拟技术的研究,采用与实际反应堆压力容器相同的表面材料,完成了两个单项试验台架的设计与建设,并验证了堆内熔融物滞留技术的有效性。

由于非能动安全壳整体冷却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多且复杂,需要分别开展整体以及单项实验研究。国际上原有实验的技术条件与实际条件有明显差距,为了达到验证的目的,科研团队大胆创新,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安全壳整体性能试验台架CERT及三个高参数的单项试验台架,充分验证了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这七个试验平台功能互补、相互配合,构成了国际首个完整的核电非能动安全试验平台,大幅提高了非能动核电站整体安全性能的验证水平。”常华健说,通过这些试验模拟和对数据的研究分析,全面验证了CAP1400核电站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为我国自主化核电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试验验证技术基础。

下载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写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年之际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 孙 勤 从1954年6月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首次实现了核能和平利用......

    加强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工作,确保株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6月21日至22日,工会主席王佑云带领工作组赴炎陵、茶陵、攸县进行实......

    核电安全及三代核电

    核电安全与三代核电 郑 岩 核电是人类利用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在石化能源探明储量有限、环保要求严格的今天,显得核电发展尤为需要。 核电是五大能源的载体,在可控状态的核电工......

    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

    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设备智能制造” 卢伟强 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既符合我国制造......

    简述核安全文化与核电建设的结合(精选5篇)

    简述核安全文化与核电建设的结合王雷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摘要:自从1986年,前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核电厂在设计、建设和管......

    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5篇)

    关注“核”安全 2011-3-25 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的分析和研究 日本核泄漏事故情况逐步升级,1/2/3/4反应堆先后出现危情,核辐射范围和强度逐步扩大。从当前事故发展情形来看,事故级......

    毕业论文--中国核电发展

    核科学概论论文 中国核电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校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班级:核工四班 学号:201020401419 姓名:苏冠豪2012.5.17 1 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

    2014中国核电发展报告

    利好齐聚核电板块 大单围猎龙头股 2014年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将于7月29至7月31日举行,同期还将召开2014年中国核电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第二,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