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5篇)

时间:2019-05-14 09: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

第一篇: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

关注“核”安全

2011-3-25 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的分析和研究

日本核泄漏事故情况逐步升级,1/2/3/4反应堆先后出现危情,核辐射范围和强度逐步扩大。从当前事故发展情形来看,事故级别将进一步上调。日本首相菅直人25日说,目前核电站的情况仍很难预测。26日东京电力公司原子能本部福岛事务所副所长小山广太表示,由于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非常复杂,目前很难确定事故何时才能处理完毕,此次事故处理可能长期化,影响也将长期存在。再加上受原子弹恶名声的株连,以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后果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核能的各种装置,如核电站、核供热堆等心存余悸,甚至在核电站和核炸弹之间划上等号,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评估和研究,民众更是谈核色变。一时间核能要不要发展?核电技术能否保证安全?成为当前世界主要话题。听了李有祥副教授关于“关注核安全”课后,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日本核泄露的原因及影响 日本核电的安全与技术一直被称为“世界一流”。但形势依然并未明朗化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却暴露了日本核电安全并非像外界印象中或日本宣传的那样“神奇”。这就恰恰说明,日本可能一直“固封于”核电的“安全神话”光环之中,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危机发生的预防意识,以及危机处理的预判意识。

(一)主要原因

一是核电技术和装备成旧是其主要原因。从日本选用的核电技术来看主要为二代沸水堆技术,除了核电站超龄工作、设备陈旧为事故埋下隐患,沸水堆的设计上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根据国际核电协会统计,从全球正在运行的反应堆一共有426个。其中轻压水堆258座占比约为61%,重压水堆约为41座占比10%,沸水堆为92座占比约为22%。沸水堆比例相对较小;从建设期来看,压水堆在80年代后被选用作实施的数量远超过沸水堆技术,体现了其更高的安全性能。

二是自负致使危机升级。日本核电站众多,弹丸之国竟达57座,技术也相当成熟,长期的安全运行让日本政府与国民对核电安全有极强的自信心。若不是此次核泄漏,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会认为自己的核电会受到泄漏威胁。或许正因为对技术的过分自信,才致东京电力一再忽略国际社会希望予以其援助的请求,忽略了危机初期采取更为果断的补救措施,致使核泄漏危机逐步升级。

三是政府与企业协调不力。在这次核危机处理上,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多次说法不一,在人员调遣上也多次出现分歧,都显示了日本政府与企业在应对重大危机时缺乏协调性,暴露了日本在重大危机处理机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二)主要影响

一是日政府面临信任危机。日本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泄漏危机处理的拖沓、不透明,造成对本国和世界相关国家的困扰,让日本首相菅直人地震中处变不惊的正面形象消失殆尽,不得不对其属下和相关企业的危机处理表示罕见的公开震怒;也让素来注重秩序和形象的日本国民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态度感到汗颜。隐瞒和欺瞒造成的恐慌远远大于了事件本身。如何在这次核危机事故上向日本国民交出满意答卷,避免出现切尔诺贝利式的悲剧,正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从目前看,日本民众对日本政府的表现依然是持“中性”立场。目前批评的焦点更多集中于东京电力公司,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核危机处理对菅直人内阁的考验已经开始,如果核危机持续时间过长、局势再出现失控等情况,将对日本政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核危机的不确定性正在考验菅直人政权。目前,日本民众对政府的“容忍度”正在发生变化,不满与指责的声音开始出现。今后对核危机的处理,将直接左右菅直人未来的政治命运。

关注“核”安全

2011-3-25 二是日本的核能发展将受到制约。福岛核电事故对日本民众的心理打击巨大,也对日本政府推动的未来核电开发影响深远。这次核危机从两个方面影响日本核能发展。一方面,在民意与选票决定政权的日本,未来的任何政党或内阁首先都会顺应民意,强化现有核电站的安全,从技术提升与灾难预案上做大量功课,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未来任何的新投资核电项目,必然遭到日本民众的“强烈抵制”,再大力发展核能的战略规划可能性很小。三是可能危及到美日同盟关系发展。这次核危机处理中,美国多次与日本产生分歧。16日,美日就“疏散区”范围产生分歧。此后,美日就辐射量多少、危机援助方式等频频出现分歧。虽然日本福岛核辐射对美国有所影响,但日美同盟关系不会因为核危机而受到大的影响,两国在核危机处理上的分歧更多是细节性的、数据性的不同,还不是两国政府间的不信任,更不会危及美日关系的发展。

四是对中国环境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影响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污染主要是风和雨,风可以影响到核物质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气比较稳定,风速较缓慢,核物质的扩散就会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风速较大,污染物出来后,将随着风向下游扩散。降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将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来,从而减少远程扩散。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入境的风险分析,切实做好口岸核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五是核泄露发展的影响度。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日本官方确定的事故等级为4级,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7级。即便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评估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但从目前情况看,此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绝对不会发展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严重事件。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整个反应堆堆芯碎裂,造成大量核物质外泄。而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就已经停堆。日本已经采取了包括注水在内的很多措施,虽然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但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件。

二、对发展核电能源的认识和思考

从理论上和技术路线看核电发展是安全的,但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法弥补短期的伤痛。由于日本核泄漏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对核电安全性忧虑正在迅速放大,短期内对核电的悲观情绪不断弥漫,最终有可能影响对政策的预期。目前德国暂停了核电厂使用年限延长的决定;美国已经有议员提议暂缓国内核电站的建设;英国目前新建10座核电站的计划可能也将搁置。此次核电事故对全球的心理冲击可能最终导致核电规划的“大地震”。各国对核电装机规划的压制暂是无法避免,中国对核电规划的谨慎态度也会被进一步加强,此次事故将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结构将发生较大影响,对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的预期将进一步提升。一是核电站主要结构。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热量的核岛(立式状半球形建筑)和利用热量发电的常规岛(烟囱等常规建筑)。核电站分为压水堆核电站、沸水堆核电站、重水堆核电站和快堆核电站,其中压水堆式核电站最为成熟、应用也最广泛,而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早期的核电站。压水堆式核电站的构造来说,一般由反应堆厂房、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电气厂房、连接厂房等组成,这些厂房根据有无核辐射设置在核岛和常规岛里。所有与核辐射有关的部件都装在核岛里。

二是核电站主要安全保障措施。核岛拥有四大安全屏障。第一道安全屏障:核燃料棒的材料uch陶瓷块,它的熔点为2800'C,它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和水产生放热反应。第二道安全屏障采用优质的锆合金,做燃料元件的包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在运行条件下长期保持温和裂变产物的能力。第三道安全屏障为压力壳,厚度约0.2m,将燃料元件棒和一回路的水罩住,,第四道屏障:安全壳。反应堆、稳压罐、循环泵、蒸汽发生器都装在安全壳中。安全

关注“核”安全

2011-3-25 壳是lm厚的钢筋混凝土,内衬厚6cm。如:安全壳巾40 m×70m安全壳是阻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逸散的最后一道屏障。

三是核电反应堆主要设计原理。固有安全性的原理较为复杂,简单说就是类似“不倒翁”的反应原理。反应堆就像一个不倒翁,偶尔碰一碰它,它摇头晃脑地动了一会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反应堆不是花瓶,碰倒后就会不可逆的摔碎。在反应堆的设计中,科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反应堆具有类似不倒翁的特性,即当外界破坏了反应堆的平衡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堆能不靠外界干预可自行回到原来的状态。反应堆的这种特性称作固有安全性。

四是核电与原子弹核燃料裂变方式。核电站和原子弹的反应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核燃料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链式反应放出能量,但原子弹会爆炸,核电站不会。核电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核炸药中的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原子弹形成核爆炸有极其精密的条件,它必须利用高效炸药的聚心爆炸,而在核电站的反应堆内,铀-235通常与与氧原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二氧化铀,化学性状相对稳定。原子弹设计利于爆炸,并且有加快反应的装置,而核电站正好相反,设计思路是减慢其链式反应的速度。五是核电能源的经济和效率。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其他能源能够取代核能的地位,特别是在经济和效率上是无法匹敌。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进展的加快,世界能源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的时代越来越听襟见肋,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要求大量基本投资, 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风力和地热能都只能在今后十到二十年内, 才会有起码的贡献。所以在任何要求工业增长大于零的工业国家内, 核电站别无选择, 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三、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带来的启示

日本政府对福岛核泄漏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在这方面曾经有过连续三十次修改说法的不良记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表示了严重关注,要求日本政府披露真相。三十个小时的连续扯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黄金抢救时间快速流失,反应堆的鋯合金熔毁,渐渐陷入失控。从日本政府和企业福岛核泄漏的危机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启示一:核事故无大小,隐瞒是没有出路的 福岛核泄漏危机昭示政府、企业经营文化和日本国民高素质的反差,特别是福岛核电厂所在的电力企业,之前就曾经有过隐瞒核泄漏事故的先例,导致大量核污染的海水排入大海。同时也昭示了日本信心的逐渐丧失和经济元气的萎靡不振,难以抵挡任何风吹草动,只好依靠隐瞒真相,减少经济损失。更加昭示日本人在核电发展方面自傲的情结,各种数据资讯尽量保密,寄希望自身能够消弭和化解这些事故,羞于寻求外界的援助,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很长一段时间后,日本政府再向美国寻求援助,其傲慢的结果导致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美对其危机处理的不信任。法国建议其远离福岛的东京侨民的撤离,这是最明显的指标。核电事故一旦发生就是世界性的,要充分考虑周边和世界各国的忧虑和关切,在核电设施遍布全球的情况下,无论哪个国家发生核事故,第一时间就应该邀请世界各国核电专家参与,就应该第一时间公布相应的数据,通报最新处理的情况。

启示二,核电是最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核电安全是世界共同的,应加强技术共享

核电虽然是最有效的清洁能源,但并不应该被看做最廉价的能源,他与世界安全息息相关,要加强核电项目的审核和安全评估,提高核电的安全系数。既然各国都在义无反顾地建设核电设施,发达国家就不能搞核电技术壁垒。应将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贡献出来与世界共享。要知道核电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和事故,很可能造成整个人类的灾难。

启示三,要加强对核能发展规划和控制,不能被具有战争风险的人利用 核电的发展有可能给那些战争狂人带来再次,核电站也是一颗颗被动的核子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敌对方即便没有核武器,丧心病狂地对核电设施的攻击,仍然会造成核武器所带来的灾难。对日本右翼分子极力暗中发展核武器极得关注,们的基地,有可能就在遍布日本的57坐核电站里,几天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极力鼓噪,也是日本政府一直隐瞒事态,关注“核”安全

2011-3-25 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原因。

启示四,核是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把利剑,把握和利用好核能给人类带来的福音需要各国一起努力

一个封闭严密、安全系数超高的核电设施都有他的风险性,都可能因政策、人为的造成周边乃至大半个世界的不安。深藏在世界核武库中的数万枚杀伤力远大于此的核能事故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在国家利益至上、恐怖分子今天,能否正确和平利用核能,这将成为世界各国正视的现实问题,实现世界无核化应成为各国认真思考的问题,世界和平才是人类的大同。

第二篇:日本核电泄露相关分析

世界核电历史与现状

发生在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事故和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两次事故,事故引发人们对于核电的忧虑,此前已经“狂飙突进”了将近20年的全球核电发展也很快来了个“急刹车”。

数据显示,两次事故后的20多年间,全球新投运的核电机组仅110多台,而同期关闭的核电机组却高达80台以上,实际等于20年间新增核电机组30台左右。作为对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高达417台,其中大约有350台至今仍在服役。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8月的报告,2008年和2009年是全球核电有着转折意义的两年。自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以来,全球核事业发展逐渐减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建的核电机组更是降到了冰点。

2008年全球没有任何新反应堆并网,从而成为自1955年以来惟一没有新反应堆投入运行的一年。然而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中,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息,而且核电核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对未来增长的预测却一直在上调。核反应堆开工建设的数量2008年为10座(是1987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2009年为12座,从而再度延续了2003年开始的连续上升趋势。

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至福岛核危机之前的近25年间,全球未发生一起类似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这也令公众对核电的信心略有改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0年8月的报告称,“在一些国家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人们提高了对核电的接受度。”

这份报告显示,在当时已拥有核电站的29个国家中,只有2个国家打算在当前的核电厂达到其寿期或达到商定的累积功率输出时逐步取消核电厂;有5个国家正在审查能源需求并将核能列为潜在方案;有4个国家允许提出新电厂申请,但不采取鼓励措施。而支持建造新电厂的国家有5个,正在建造新电厂的国家高达13个。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都有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兴建核电站成了许多国家认真考虑的选择。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此前并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计划今后十年内兴建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有高达31个国家有兴趣引入核电站。

不过,此次福岛核电站危机给刚刚复苏的全球核电业浇了一盆冷水,发达国家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核浪潮。公众内心对于日本恐怖画面的反应,将掩盖许多细微的差别,例如冗余反应堆技术、现代安全机制或核电站所处地点的地质构造稳定性,将一次新兴的行业复兴扼杀在萌芽状态。“核”再一次成为了禁忌字眼。

德国目前共有17个核反应堆。德国将对8座核电站临时关闭。

同时,默克尔称,暂停去年通过的 “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所有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底检查。法国将对全国58座核电机组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美国目前有104个核反应堆在运行,分析人士预计有4到8个新反应堆即将建设。2008年时,美国计划新建超过30个反应堆,后来多数因经济低迷而搁置。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在2010年,俄罗斯是全球在建核电站第二多的国家,共有11个反应堆,仅次于中国的28个。

印度也是此轮核电复苏的积极推动者。印度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国装机总发电容量的10%。

应该客观看到过去的20年全球近500台核电机组为全球提供了大约15%的电力,且无事故发生。

中国现状

至去年为止,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已达到55%左右,煤炭消费与生产也均是全球第一大国,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煤炭更是高达70%。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十二五”末要达到11.4%。

与此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下降17%。

要实现这两项目标,就必须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增加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的比重。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田锦尘表示,“十二五”期间核电还会发展。中国正计划大幅提高其核电比例。

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核准核电机组32台,装机容量3486万千瓦。其中,已开工25台,装机容量2773万千瓦。已运营和核准的核电机组达4393万千瓦,超过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核电4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

截至去年9月,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装机容量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两次事故也引发核电人员在设计开发核电站时更加注重安全性能,以中国正在建设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为例,这种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从而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进而使核电站恢复到安全状态。

这与此次出现故障的日本第二代核电压水堆技术,需要启动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才能冷却停机形成区别。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目前上马的核电机组中有不少是二代改进型,而非安全性能更高的第三代核电。为此,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范必在瞭望新闻周刊中称,应高度重视约束条件和安全性,合理把握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厂大多采用第三代技术,已运行的400余座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将在未来的20年左右陆续退役。只有中国还在大量批准新上二代机组,容易带来长期风险。

在该文中,范必更是强调,“为了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过多、过快开工核电项目,国家应当通过规划调整国内外各方面对未来的预期,将2020年的运行装机容量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下,加上在建机组,总规模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在规划期内,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实事求是地安排建设规模和开工节奏,尤其要控制近期核电建设规模。” 国家发改委:未来5年我国还会有序合理发展核电

田锦尘:我们要编制核安全的规划,要对现在的所有核电站,包括对准备上马的项目进行审查。在“十二五”期间,核电站应该在有序、合理的情况下发展,但是前提是要确保安全。

此次事件问题

1核电站的超期服役是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

德国 去年通过 “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

日本 3月2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将迎来运营40周年。早在今年2月,一号反应堆又得以延寿20年,预计到2031年正式退役。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进行了分析,并上交了报告。根据报告,一号反应堆已出现系列性老化。但报告中同时也称,对于这些系列性的老化,已针对性地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方案。日本最大的华文报纸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存在安全隐患,而修复这些缺陷将需要大量投入。在对关东大地震后对核电影响评估时,这个公司都是尽量在不多投入的情况下,修缮核电。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高达417台,其中大约有350台至今仍在服役。

核电站退役 这场灾难又迅速将“是否应该延长已经老旧的核反应堆寿命”的激烈辩论提上了日程。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要求一个延长核电站法定寿命的法规暂停生效,希望给相关人员更多时间来重新评估安全性问题。瑞士也已经相应暂停了延长核电站寿命的计划。

这是一个必须从规划之初就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2核电站的建设对抵御风险的标准太低

抗震不力、低估海啸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08年曾指出,日本的核电站不足以抵挡大地震的破坏,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然而,这一问题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视。

东京电力2009年和2010年的“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最新安全措施”相关文件显示,东京电力上一次对第一核电站所作的安全测试,是依据该公司认为可能出现的最强地震强度进行的,但这一强度远低于上周五地震的实际强度。此次地震的断层达到400公里,并且产生了大海啸,但东京电力公司只设想了断层几十公里、海啸数米左右的情况。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大的海啸。

据芬兰工业电力公司15年前做出的地震风险评估,其运营的奥尔基洛托核电站可经受芬兰十万年一遇的地震考验。此外,只有在海平面上升3.5米的情况下海水才会灌入核电站,从而导致其运行发生问题。但芬兰所濒临的波罗的海海水较浅,发生大规模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也表示:“我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更加保守、安全,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并且受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审查。”

3对于我国以及美国,俄罗斯,印度等类似能源需求大国在对抗温室气体与能源短缺方面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已达到55%左右,煤炭消费与生产也均是全球第一大国,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煤炭更是高达70%。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十二五”末要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下降17%。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都有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5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核电设施造成破坏,并不意味着应当放弃包括核电在内的和平利用核能项目。“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治疗癌症的可能,提供了廉价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综上所述

1日本核危机造成不可估量损失,则人类能源运用历史改写,核能源死亡。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此种情况概率很小。

2维持现在损失水平,世界各国也维持现在表示的对于核电的态度,即全面检查,自省。以更高标准来进行核电开发。此种可能最大

就中国现在核电情况来看,已经投产的可能要进行全面检查,修缮,升级。在建的,直接以跟高标准要求,暂停审批的可能下马,而用第三代技术代替,3损失水平降低,可能性极小。

第三篇: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

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东方网)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月14日上午3号反应堆机组发生了氢气爆炸,福岛核电事故已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如何在确保核设施安全性与满足能源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中国核电大发展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综合媒体3月14日报道,相比地震和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少量伤亡吸引了全球密切的关注,它更能触及公众意识深处的恐惧。3月14日上午3号反应堆机组发生了和1号反应堆类似的氢气爆炸,外围建筑被摧毁,而美军直升机在距离核电站100多公里处发现了放射性物质,这令紧急事态进一步升级。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14日报道,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至少有过一次不太引人关注的“彩排”。2007年7月,一场当时听来已属骇人的里氏6.8级地震袭击了距日本北部新泻县不远的超大型柏崎刈羽核电站(Kashiwazaki-Kariwa)。随后爆出消息,这座规模位于全球前列的核电站,设计的抗震级别却远远低于那次地震的震级。其中一座反应堆所受到的震动,竟然超过其抗震能力近2.5倍。

可以说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全球核电行业的安全记录还算不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更好的设计和监测。在这方面取得改进的同时,各方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日益加剧,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已促使西方各国政府再次考虑建造核电站。在实现能源安全的渴求推动下,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核电。

3月12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率先表态,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称,核电安全事关重大,有关方面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日本核电事故经验教训,确保中国核电事业安全发展。上述两位官员的公开表态均表明,中国发展核电的总体安排预计不会改变,但福岛核电事故已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

核事故不会去理会什么国界。日本也远不是利用核技术的唯一地震高发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核世界。我们必须确保核设施安全运转,无论它们建在何处。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首例重大核电事故,这对正在大规模建设核电站的中国有哪些启示?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是否有保障?让我们抽丝剥茧,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

对于核电站受损会产生何种影响,现在评估还为时过早,但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注定将是现代史上第三起重大核电站事故。前两起事故分别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核电站反应堆熔毁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两起事故都导致了人们对核电的支持率大幅下滑。

自从核电站问世以来,在工业上成熟的发电堆主要有以下三种:轻水堆、重水堆和石墨汽冷堆。它们相应地被用到三种不同的核电站中,形成了现代核发电的主体。轻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常用的反应堆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和改进型气冷堆以及快堆等,但用的最广泛的是压水反应堆。而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福岛核电站,10台机组采用美国引进的BWR沸水堆技术。

福岛核电站位于东京北部的福岛工业区,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本次发生主要事故的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1976年3月投入运营。

由于建设期较早,其配套设施的抗震能力偏低,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福岛第一核电站之所以出现核泄漏,原因在于“堆芯熔化”。主要问题是,部分反应堆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无法正常启动,影响了冷却水循环,致使堆内余热无法正常排出,存在温度过高可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甚至熔堆爆炸的危险。之所以会有冷却水循环问题,与其沸水堆的技术设计有关。沸水堆技术拥有一个回路,一旦冷却水循环不奏效,其必须要通过降压、使用海水冷却、其他水冷却等外部冷却方法才行。也就是说,沸水堆在不发电的时候,其燃料仍然在裂变,这将会加剧核物质的释放。

截至1996年底为止,全世界已运行的沸水堆有94座,总功率78285MW,占全世界已运行核电厂反应堆总数的21.7%和总功率的22.7%,仅次于压水堆。沸水堆最大优点是结构和运行都比较简单,尺寸较小,造价也低廉,燃料也比较经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缺点是必须使用低浓铀,目前采用轻水堆的国家,在核燃料供应上大多依赖美国和独联体。此外,最重要的是堆内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汽轮机,汽轮机会受到放射性的沾污,而且只有一个回路。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对于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丧失关键能源供给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几近病态,但又并非完全缺乏理性。目前日报三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依赖核电,此次事故让日本政府放弃核电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过日本可以重新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核工业。

福岛第一核电站已经运行了40年,整座电站未来非常有可能被停用。如果日本必须拥有核反应堆,就必须建造现代化的反应堆,能够经受住的地震级别要远远超过几十年前过度乐观的规划者的设想。后备发电机组,以及核电站的其他“周边”设施几乎与核心反应堆本身同样重要,应该相应地进行建造或重建。

而截至2010年10月已经并网的中国大陆核电项目共计8个,13台机组,分别是秦山一期、二期和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田湾和秦山二期扩建项目,总额定功率为1083万千瓦,技术类型分为CNP300、M310、CPR1000等等。除了秦山三期核电站是“重水堆”方向之外,在建只有山东荣成的是高温气冷堆,其他核电站都是压水堆。2010年5月23日发生轻微泄漏的大亚湾核电站机组采用就是压水堆(当时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中国目前主流“二代加”技术的CNP1000(中广核主导)和CPR1000(中核主导)压水堆均有两套回路系统,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其冷却的循环回路是与正常反应回路分开的,只要冷却回路没有问题,仍可以将整个反应堆冷却下来,以防止其热量上升,造成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问题。此外,中国的一系列新机组在安全方面也有多重保护。比如

CNP1000有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排放系统、稳定器卸压系统、堆坑淹没系统、安全壳内氢气控制系统等等,可应对严重的安全事故。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介绍,中国在建核电站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比福岛核电站的二代技术更安全,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的问题。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挂牌成立,代表国家正式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

所谓“三代”技术,是指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AP1000核电技术以及法国阿海珐公司开发的EPR核电技术。陆启洲介绍说,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AP1000的压水堆技术,相比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沸水堆技术,更加安全一些。”一位从事核电站建设的工程师表示,“不会出现堆芯熔化。”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包括红沿河、宁德、阳江、广西防城港以及田湾5、6号机组,岭澳二期2号机等项目将采用“二代加”核电技术;广东台山核电站将采用法国阿海珐公司提供的EPR技术;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将采用AP1000技术。未来,中国核电将出现AP1000、法国EPR、中国自主研发的“二代加”等三类技术并存的情况。

但是我们仍然担心的是本次事件会产生心理层面影响-在众媒体的聚焦下,对核安全的担忧将被放大,或将最终影响国家核电规划目标的制定:从历史上看,大级别的核电事故都会引起对核电安全的社会性忧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此次事故发生前4个月,也就是2010年10月22日,英国、法国、芬兰的核安全局在各自对法国阿海珐第三代核电技术EPR反应堆进行评估之后,非常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指出EPR反应堆的仪控系统在确保安全系统的充分性,以及安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独立性方面存在问题;阿海珐最初提交的EPR设计不符合独立性原则,其控制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有高度的复杂串联,二者则有可能同时失效。

尤其牵动中国神经的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广东台山核电站正是采用了阿海珐公司的该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而第一个采用EPR核电技术建造的芬兰奥尔基洛托3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工期一拖再拖,已比原定完工日期晚了257天,可能于2012年6月完工,这将比原定完工日期整整推迟三年多。

EPR是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一种。第三代核电技术较第二代更安全、更经济。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座第三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第三代EPR技术实际上还处于工程实践阶段。阿海珐EPR仪控系统在欧洲出现的问题牵动着中国核电的神经。一位专家称,“仪控系统独立性不够,可能导致产生共模故障,核电站就有可能失控。但是很难断定一定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对于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现在人们已经考虑得比较充分,不会出现。但是几次大的故障,如美国三里岛、乌克兰切尔诺贝利,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极端的、概率很低的事件所引起的大事故。”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已经造成欧洲核电业近20年的停滞,美国甚至在三里河核电事故后30年几乎没有建造过新核电站。

“安全性”成为笼罩在核电产业头上的最大的阴影。如何在确保核设施安全性与满足能源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中国核电大发展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是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但是,之后“中国即将提高核电比例至5%(7000万千瓦)”,“中国或将再次提高核电目标至8600万千瓦”的消息不绝于耳。目前中国正处于核电规划的制定期,本次福岛泄漏事件很有可能在心理层面影响最终核电规划的目标。不能排除在担忧情绪膨胀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对核电装机目标采取更为保守的规划。当前中国的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日本这几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即使与1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目前,中国核电发展存在隐患——一些核电站在保养和维护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而与外方的技术合作,在个别项目上也出现了衔接不好的情况。国家要为核电发展留有余地,能让监管者或者经营者、建设者,有疲于奔命的的感觉。要做好核电安全的科学普及,以及信息公开工作。此外,核电站的退役,也是一个必须从规划之初就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第四篇: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写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年之际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 孙 勤

从1954年6月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首次实现了核能和平利用以来,世界核电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全世界有442台核电机组在运行,装机容量超过3.68亿千瓦,核发电已连续18年稳定在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6%。世界核电12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有力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清洁的新能源。

核电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前景令人鼓舞。同时,核电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也是不应忘记的。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启迪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由于反应堆设计缺陷、运行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规程、有关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文化、缺乏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综合原因,最终酿成了核电发展史上的一次最严重的事故,造成了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和较多人员受到超剂量限值的辐射照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从这起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又是促进核安全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事实上,此后的二十年中,国际上加强了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了核电厂新的安全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安全要求,如:在设计上强调了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强调概率安全评价技术的使用等。各有核国家也进一步完善了核安全法规和标准,积极改进核电站的设备和系统,努力完善运行规程和各种运行文件,更加重视人员教育培训和核安全文化,核电站的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核电的安全性也已经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到核电将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替代能源。

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使世界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各国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工作。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时,我国的核电发展正处于起步的关键阶段。国务院领导在听取了有关事故汇报后,在迅速研究有关情况后明确指示:我国继续发展核电的方针不变;要建立一套社会应急措施,以应对万一可能发生的核事故,把事故后果减到最小程度,确保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在我国,为切实做好核事故预防工作,国务院于1986至1987年先后颁布了《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核材料管制条例》,确立了我国的民用核安全责任制度、核安全许可和监督制度及核材料许可证制度。使我国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逐步纳入了依法严格监管的轨道。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正式确立了我国核应急准备制度。为加强对核事故预防和救援工作的领导,1991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核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近二十年来,由国家、地方和核电站运营单位组成的三级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作,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促进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要科学地认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

1996年4月8日至12日,在维也纳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来自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845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报告就事故对居民健康、环境及人群的长期健康学效应给出了实事求是的权威性意见。

继而,在2000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得出结论:对499名病人进行住院观察,诊断为急性放射病者的为134人。没有公众受到足以产生急性放射病的高剂量。约60万以上的应急和恢复工作人员和500万生活在三国污染区的居民绝大多数只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总活度为14×1018贝可,欧洲受污染的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两周之内,反应堆附近的松树林中,一些对辐射敏感的当地生态系统,如针叶树和反应堆周围10公里之内的某些小哺乳动物,达到致死剂量,产生致死效应。1988—1989年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开始恢复;在随后的2-2.5年内,种群得到了恢复。未发现有关物种的局部种群由于辐照而灭绝的报告,而只观察到一些辐射诱发现象。

此外,2003年建立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论坛也于2005年9月5日公布了一份长达600页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遗留问题——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报告,客观地反映了事故的真实情况,科学地分析了对人类后果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事故发生后的20年间,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对这起事故的报告是客观的,但也有少部分为追求轰动效应,进行新闻炒作,作了不实报道。事实表明,诸如“事故死亡3万人、受辐射后变异的老鼠比猪大”之类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及其后果应科学地认识,要化消极为积极,变坏事为好事。

三、“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中国发展核电的一贯方针

1991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建成投产至今,已有9台核电机组陆续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加上即将建成投运的田湾核电站,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900万千瓦。与此同时,我国在核电技术的研发、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生产管理和核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能力。另外,我国还把成熟的核电技术成功运用于国际合作,成为少数几个可以出口核电的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前进,不断趋于成熟,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贯彻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发展方针是分不开的。我国核电发展充分吸取了国际上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注意引进成熟技术和比较先进的核电堆型。在管理方面,建立了国家核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建立了核安全许可制度,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标准,实施了现代化的管理,增强国际国内的信心。核电站选址、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均严格受控。核电企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建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沸腾管式石墨沸水堆不同,我国核电站采用压水、重水反应堆,从设计原理、结构到安全措施,在安全上是有保证的。我国核电的安全业绩是值得骄傲的:没有发生过二级或者二级以上的运行事件;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照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核电站的环境辐射监测数据基本保持在本底水平。核电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使公众和政府决策部门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核电发展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会议指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发展核电,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继续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要努力营造核安全文化氛围,狠抓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全过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核安全监督,切实做好核应急准备工作。

积极发展核电,要加强规划,科学论证,统筹安排,促进我国核电技术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要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现有基础,推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核电标准体系的建设,选用成熟、安全、经济、先进的技术方案,并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力争在2015年前后,形成自主设计建造第三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中国的核电事业大有可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第五篇:日本典型核电事故案例

日本核电站事故

1、安全是前提

核电站的充分安全问题并非是不能解决的。

不可否认,切尔诺贝利事故对核电发展带来某些消极作用。然而,这并不能否定核电的优点。回顾核电的发展史,尤其是从世界性能源发展的长远观点看,核电站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随着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必将给核电工业带来新的生机。

我们不妨再就日本的情况来说,这个国家非但没有停止发展核电,而且还着手制定了21世纪的核电长期战略计划,并以每年投产两座核反应堆的速度增建新的核电站。原因就在于日本已拥有一整套安全防护对策。

日本的安全对策是在“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原子能利用”的前提下,从原子能发电设备的多重保护设计、国家制定严格的发展原子能发电的安全规则、原子能发电企业采取万全的运营措施、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减少人为的失误、加强地方居民对核电站安全运转的监督和关注为内容,构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日本在技术上把核反应堆运转过程中在堆内产生和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全部密封起来,以免有害气体外泄。即使在运转过程中发生事故,也能把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而不影响周围居民的安全。

2、近年来日本核电站事故

2004年8月9日下午,日本一家核电站发生蒸汽泄漏事故,迄今为止已有4名工人死亡,10余人负伤,其中一些伤员仍然处于危险状态。不过日本官方表示,此次事故没有导致放射物泄漏。据悉,这是今年以来日本发生的第二起核设施工业事故。

据路透社报道,这次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8月9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地点是位于东京西北方向320公里处的关西电力美浜核能发电站。日本共同社的消息称,该核电站3号机(水加压型、82.6万千瓦)的涡轮机房内发生了蒸汽泄漏,事故发生以后,核反应堆自动停止运作。

日本经济产业省核能安全与保安院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辐射物质向外部泄漏的情况,周围环境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会下达疏散的命令。日本官方表示,工作人员已经进驻出事的核电站展开调查。

核能安全与保安院称,有11名工人在事故中受伤并被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另据当地消防部门透露,其中有5人出现了心脏和肺功能衰竭。日本NHK电视台和共同社报道说,到目前为止共有4名工人因严重烫伤而医治无效死亡。此外还有一些工人被蒸汽灼伤,伤势也较为严重。核电站所在的三原地方官员表示,受伤的总人数可能达到了18人。

2004年2月21日,东京附近的滨冈核电站曾突然发生火灾。日本能源匮乏,核电站提供着该国1/3的电力,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核安全问题也一次次地威胁到日本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当天上午11时36分,2号机组一个涡轮机房的屋顶起火。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展开扑救工作,一个小时以后火苗被扑灭。消防专家认为,用于冷却涡轮机的氢气通过屋顶的输送管道泄漏,因此导致橡胶防水墙起火。

2号机组共有两个反应堆,万幸的是,由于要进行常规检修,所以工人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关闭了这两个反应堆,因此这次火灾没有造成核泄漏事故。不过令人感到后怕的是,就在火灾现场数百米之外,另外两个核反应堆当时正在继续运转着。

1999年9月30日,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一家核燃料加工公司--JCO东海事业所的试验楼内发生一起重大核泄漏事故。该事业所3名工作人员直接受到核辐射伤害,其中两人因受害严重而导致神志不清。该次核事故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发生的核裂变临界状态下严重事故。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事故发生约一小时后,紧靠该核设施的道路上,泄漏出的放射线量数值比通常状态下高出1.6万倍。在两公里之外的测定地点,几分钟内测出的数值比通常状态约高出10倍。

当天下午4时以后,由于试验楼内再次发生了核裂变临界事故,JCO东海事业所周边地区放射线量再次急剧上升。因事态严重,当地政府通知东海村方圆10公里以内的居民采取紧急避难措施,令大家尽快关闭门窗,并在10月1日早晨之前不要出门。距东海村较近的常盘高速公路一座休息站也被迫关闭。原定于10月1日小渊组建新内阁之事,也由于此次重大核事故而不得不延期。

3、日本核电站事故三大警示

日本中部福井县美滨核电站3号反应堆9日发生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虽然核辐射物质没有泄漏,但这次核电站事故在日本国内造成巨大冲击。有关专家认为,针对日本的核电站运营和电力供应,这次事故有三大警示作用。

警示一:老化核反应堆安全不容忽视。日本全国共有52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运转超过25年,这次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就是1976年投入使用的。人们普遍认为核反应堆的寿命为30至40年,因此老反应堆设备老化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次泄漏蒸气的配水管道本来管壁厚度为1厘米,经过长年的腐蚀出现破洞。事故发生后检查发现,破洞周围的管壁厚度仅有1.4毫米。按照日本国内标准,厚度小于4.7毫米必须更换。

据此,日本技术评论家樱井淳认为,美滨核电站3号核反应堆涡轮机房配水管道蒸气泄漏,并非突发事故。他认为,随着设备老化,核电站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次事故以后,日益老化的核反应堆安全问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警示二:日本核电站安全检查体制有漏洞。美滨核电站27年多来涡轮机房的配水管道从未更换过,主要原因是二次循环系统一般被认为没有核泄漏的危险,相对比较安全,因此这次泄漏的配水管道部分不属于核安全保安院“核反应堆限制法”规定的定期检查对象。负责美滨核电站运营的关西电力公司在此之前也没进行过认真检查,只不过看看管道是否漏水。本来有关方面预定于本月14日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检查就发生了事故。

东京工业大学破坏力学专家小林英男认为,碳素钢管管壁经腐蚀容易变薄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这些地方自认为比较安全,忽视检查,没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是这次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专家认为,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沉痛的,为了保证电站安全运转,所有电力公司必须对发电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警示三:不重视安全损失巨大。这次事故不仅引起人员伤亡,而且其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核电站存在的这类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威胁日本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能力。美滨核电站3号反应堆发电功率为82.6万千瓦,占关西电力公司总发电量的3%。事故发生后,这座核反应堆已经停止运转。虽然目前关西电力公司的供电能力暂时不成问题,但由于这家公司的高滨核电站1号、2号反应堆是和美滨核电站3号反应堆同时投入使用的,因此它们的安全情况也令人担忧。关西电力公司负责人松村洋9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检查发现这两座反应堆也存在同类事故隐患的话,将不得不停止发电。这3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占关西电力公司总发电量的8%,万一它们同时停止发电,关西电力公司的供电能力就将捉襟见肘,难以应付目前的用电高峰。

下载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核电发展的影响[推荐5篇]

    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核电发展的影响 [摘要] 随着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飞速增长,由于核电不排放温室气体,核能成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核电的发展与核安全

    核电的发展与核事故的发生 【摘要】实际上,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安全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核能应该是一个很安全的行业。然而一旦核电站发生事故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像近三十年发......

    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随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都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发展......

    从日本动漫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从日本动漫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摘 要:众所周知,日本对动漫文化的重视与开发由来已久,在发展动漫产业同时,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向世界推广。提......

    从日本企业文化看情商

    从日本企业文化看情商之重要 观《日本企业 创业200年以上 3000中 9 台7 印3 美14荷200德800 100年 50000以上 对不景气的抵抗力 逆商aq 22.9降 47.5平29.6升 二十万倒闭平......

    从日本人才派遣业发展看上海的人才派遣业

    从日本人才派遣业发展看上海的人才派遣业 王振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构认可人才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加上WTO后过渡期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上海的人才派遣业将进......

    从日本配网建设看我国配电网的发展

    从日本配网建设看我国配电网的发展 刘勇 韩文 摘要:讨论了日本电网供电可靠性及配电网的建设情况,推广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九州在提高配电设备质量的同时,通过......

    从丰田危机看日本危机管理能力

    日本有句谚语:“要是闻着发臭,那就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似乎就在以这种方式处理其日益凸现的汽车安全问题。对于不能刹车的刹车以及颇有“主见”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