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8: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

第一篇: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

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

3月11号当地时间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发生世纪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这一事件,照成了国际性的轰动,并引起了我国参加两会的代表及高层们的重视,甚至在国民中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因心思不正的分子的扰乱性行为,而造成“盐慌”等等。当这些风暴渐渐开始平息下来,人们不禁产生了各种问题。如,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是否会对我国产生不良反应?我国距离日本如此的近,是否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核能真的值得人类发展利用吗?在核能的开发中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等质疑声此起彼伏。

那么,核能的开发是否值得?日本的核泄漏,又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核能是最安全同时最可靠的能源。但是,由于此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事件让人不得不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置疑。据了解,与常规能源相比,核能主要有三大优势——核能的能量密度非常之大;核能是非常清洁的能源;核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因此,伴随着我国能源的逐渐减少,也就决定了我国核能的开发是趋势所趋。

而在此次照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核裂变产生核反应堆的“剩余发热”照成的。一般为了防止“剩余发热”的危害,对反应堆做了很多可靠的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因“剩余发热”而照成的许多,如地震等问题。然而在此次发生的日本地震,其规模大大超过了预期,从而照成核泄漏事件的发生。而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不仅并未对我国照成很大的损失,反而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敲醒了警钟,并促进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们对核能开发问题的重视及研究。

除此之外,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还推动了我国对核能开发的重视,并建立了相关法案。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了首届原子能法论坛。而这一论坛的举行,也体现了我国核能相关法律建立的开端,这对我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种事实表明,此次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或多或少的震动了不少国民的内心,但,对我国的各项发展却并未带来太多的损失。而且,尽管核能的开发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就总趋势而言,核能的开发对能源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贤齐责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日本福岛核泄露带来四大警示》,中国网,2011年03月13日

朱昂,《日本发生核辐射 对中国将会有什么影响?》,人民网,2011年03月15日 22:52:00 廖恒责任编辑,《我国核电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国防科工委,2008年06月17日16:08 《日本核泄漏事件推动我国首部原子能法立法》,法制晚报,2011年05月21日14:40

第二篇: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日本特大地震伴随海啸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及放射性物质泄漏,触目惊心的核泄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关键词:核泄漏;自然灾害;核能立法;防护措施等。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伴随特大海啸,次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这是自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核泄漏以来,人类发生的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虽然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但这次事件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首先,中国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核电站尽量建在不易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伴随海啸袭来从而引发的,而近几年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灾害丛生地震频发。因此,中国核电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设计的层面上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在当前东部率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

其次,中国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严格禁止这些设施出现超期服役现象,而且不管在怎样的紧急情况下,电站内都必须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据报道,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并且福岛一期核电站原本设计寿命已经到期,但出于成本考量而继续运作,尽管在今年2月份的评估报告中,东京电力认为这种超期服役不存在风险,但由于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目前事态的恶化。中国目前有13座核电站正在运行,虽然已经有严格的监测和维护机制,但仍然马虎不得,尤其是一旦监测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第三,我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核能领域基本法原子能法立法一拖再拖,至今依然没有出台,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问题突出。在核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核安全立法。虽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但这只是属于政府部门规章的范畴,只是涉及核电厂的选址和环境标准问题,法律层级和效力都明显偏低。在原子能法的立法进展缓慢的现实情况下,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出台核安全法,对核能安全监督、核能监管主体及责任、核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

第四, 中国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核电一旦建成,将会接受时间的考验长期运行,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台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

最后,对类似核电这种含有潜在高风险的行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日本作为世界上利用核能最早也最普遍的国家,核能安全领域中的措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更是加大了对核电设施的防护力度,设计了多重应对措施,然而,在这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来袭之后,其既有防护措施却显得捉襟见肘,用于应急启动的电源无法运作,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危机的产生和蔓延。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的预案,对于一些有着潜在危害性的设施,管理者更应当加强事故处理和应对训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更需提上议事日程,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

参考文献:《法制日报》——《日本核泄漏警示:中国还缺一部核安全法》

第三篇: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福岛核泄露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也引起了参加全国两会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有代表对对日本核电站目前的形势表示担忧,也有代表说这一事件给中国核电发展带来了警示,国家需要重新审视我国核电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

关键字:日本核泄漏,自然灾害,核能立法,防护措施等。

正文:

3月11号当地时间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发生世纪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据最新消息,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在13日上午11时,向政府作出紧急通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进入“紧急状态”。这是地震发生以来,日本的核电站第一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日本福岛核泄漏,已证实影响到日本多个地区的饮用水,东京等13个地区的自来水厂,均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引发日本国内民众抢购净水机和瓶装水。据韩国环境研究所实验数据,反渗透净水机可以有效过滤核放射物质,达到饮水安全。截至29日,日本福岛核放射性物质已扩散至全球,亚洲多国政府和美国都报告了来自日本受损核电站的少量辐射。

日本多地自来水被检出放射性物质,核泄漏事件波及全球

天灾人祸很难以预料,这种罕见的、巨大的自然灾害,对任何一种能源项目,比如石油、煤气、风电等等,都是巨大的挑战。不过,此次因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露事件给发展核电的世界各国带来四方面的启示:

第一从规划开始,就严格考虑核电站的布局、选址问题,选址一定要正确,并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同时考虑地质灾害等相关灾害因素;

第二,建设当中要按照标准来规范、经营,管理上要更加严格。近日,首届原子能法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在论坛上,以学者身份带领研究小组为立法起草提供学术支持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威表示,目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已完成了原子能法的立法研究课题。

原子能法起草研究小组还在多方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完善原子能法草案,最终将于年底前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第三,应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需要建立联动应急机制;电站内要必须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据报道,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并且福岛一期核电站原本设计寿命已经到期,但出于成本考量而继续运作,尽管在今年2月份的评估报告中,东京电力认为这种超期服役不存在风险,但由于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目前事态的恶化。

第四,核能经营风险,核能的投资成本非常高,周期长,管理人员需要有更高的管理水平。管理者更应当加强事故处理和应对训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更需提上议事日程,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我国在建和在运核电技术的安全等级高于福岛核电站技术。福岛核电站属于沸水堆,其工作原理是直接用反应堆产生的蒸汽去推动汽轮机发电,蒸汽中可能包含大量放射性物质,由于少了一个环路,其安全性较主流的二代堆技术(即压水堆)低了一个级别,并且如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排放蒸汽,则放射性物质也随之排出,此次事故便是属于这种情况;我国核电站的堆型主要是压水堆,在压水堆中,插入了一个热交换器,冷却水采用两回路系统,用于发电的二回路蒸汽中不会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遇紧急情况需要排放二回路系统的蒸汽,也不会有放射性物质外泄;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等自然力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中国方面已经启动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正在监测日本的核电泄露对中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监测的结果一切正常,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同时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装置有13台。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场内设置了监测装置,环境保护部门在场外设定了监测装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监测结果都表明,13台核电机组排放指标均远低于国际国内的排放标准,运行是安全的,运行状况是良好的。

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核辐射污染预测信息》53期、《日本核电站事故发展动态》40期,每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向相关单位发布核辐射污染预测信息,核事故污染扩散分析预测的应急视频会商进入常态化。同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在开发可提供未来7天放射性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沉降分布的区域大气污染物输送数值预报系统,为放射性污染物漂移扩散模型提供高质量的初始场。

参考文献:《法制日报》——《日本核泄漏警示:中国还缺一部核安全法》

《证券时报》

第四篇:日本核泄漏事件及对我国核能安全发展的启示

日本核泄漏事件及对我国核能安全发展的启示

核能是目前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5.8%,电力供应总量的13.4%。在以中国等亚洲国家大规模核电建设的拉动下,世界核能产业已从停滞期逐渐进入到复苏发展阶段。在核能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是保证其安全性。如何在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发生时确保不发生重大核泄漏事件,是核工业者在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全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世界核能发达国家均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和应对。

事件背景及进展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灾害发生后,日本境内共有4座核电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1座核电机组自动停堆。截至15日,大部分受影响的核电站机组摆脱紧急状态,但仍有机组存在冷却问题。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因冷却系统故障,出现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导致堆芯水蒸气外泄产生的氢气和建筑物内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化学性爆炸,但并非内部核反应堆安全金属外壳发生爆炸,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反应堆安全壳没有受损,不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核电站附近放射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为反应堆减压所排出的放射性蒸汽,而不是核燃料外泄。14日,该电站3号机组也发生类似的氢气爆炸。15日,2号机组现场发生爆炸,导致反应堆用于盛装冷却水和控制内部气压的容器底部压力控制池受损;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失火燃烧,现已扑灭。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2、3号机组冷却注水工作仍在继续,而第二核电站4台机组已全部安全停止了运转。据报道,因福岛核电站爆炸而泄露的放射性污染物正在乘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但日本官方表示,现在检测到的数值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低于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5级)和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7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但预计随着事态发展会对事故等级进行调整。日本在运核反应堆55座,核发电量占该国总电量的30%左右,此次地震也使该国电力供应受到较大影响。

据日本专家指出,除去此次地震为日本史上最高等级地震的客观因素之外,发生事故的核电站设备老化和抗震能力不足也难辞其咎。福岛核电站使用的反应堆均为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行,是从美国引进的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冷却水

直接引入海水,只有一条冷却回路。沸水产生的蒸汽用来直接推动涡轮,一旦发生故障,蒸汽里就带有辐射性物质。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在今年2月7日对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该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设备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并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的方案。此外,由于建设期较早,其配套设施的抗震能力偏低(抗震测试强度最高为7.9级),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同时,东京电力公司没有充分考虑核电站应对海啸的能力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此次地震的断层达到400公里,并且产生了大海啸。但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在核电站建设时只设想了断层几十公里、海啸数米左右的情况,导致应急电源因海水浸泡无法启动。

针对日本地震后出现的紧急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紧密跟踪日本发生的海啸对运行核电站和在建核电工程可能的影响,做好运行核电机组监测并重点关注海水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本次地震对我国各核电厂安全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我国境内未发现任何放射性异常。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3月15日权威发布,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近期由于降水发生,有利于放射性污染物质沉降,影响范围缩小。未来三天(16日至18日),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质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

核能发达国家核能安全发展态势

美国:周密的核应急体系

美国是开发核电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大规模将核电推广使用的国家,其核反应堆数量、装机容量以及核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早在1954年就出台了《原子能法》,1974年出台了《能源改组法案》。这些法律为核应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核应急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经费预算明确充足,各级核应急管理部门及单位之间协调运作良好,各类应急预案涉及范围较广,层次清晰。1979年三里岛事故后,美国开始建立联邦、州、地方、核设施营运单位等四级核应急体系,实行属地管理,符合应急工作快速、高效等内在要求,也符合核设施点多面广的客观要求。

美国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集事故监测、评价与事故信息报知于一体的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整合了应急资源,实现技术和信息多方共享;建立了大气扩散模型,适用于核、生、化等事故的后果预测和评价;核设施营运单位与政府共建一套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统一管理、共同监视。

法国:标准化+统一协调管理

法国的核电比例超过本国电力总量的75%,是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其核电规模仅次于美国。法国核电站一直安全运营,迄今未发生过一起核事故,法国人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8座核反应堆也没有感到恐慌。究其原因,标准化的先进技术加上研发、设备制造、生产运营及安全监督的统一协调管理是法国核电产业的特色。法国对核电站采取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法国所建的58座核电机组分三大系列,其中34个为100万千瓦、20个为130万千瓦、4个为150万千瓦,这三大系列均采用同样技术,并采用总体工程管理模式。法国原子能署(CEA)全面负责全国核能战略、整体规划和研究开发;阿海珐集团负责从核燃料的前端提取生产到核电站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直至核废料的后处理和储存等一体化运作;而法国电力公司则作为政府授权的唯一核电运营商专门负责核电站的运营、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立的核管理局除制定核安全规则之外,最重要的是担当核电“警察”,行使监督核设施运行安全的职责。2002年法国在核管理局的基础上又扩建成立了国家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总局,增加了对放射性废料长期监管的职能。每年核安全局对大型核用户作700次-800次核查,采取检查、抽查和民意调查等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一天、一周或半个月的时间,来看运营商组织管理,核安全的文件,执行操作程序的过程。核查不仅涉及核电站的设计、设备,更主要的是对整个核电站人员是否发挥积极性,他们之间是否有协调的团队精神尤为关注。此外,法国的核安全文化高度强调透明化。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及时通报,使公众与政府相信核能发展的安全。核电站内部采取透明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层,从核安全总监、核电顾问、核电站检查组、高级安全顾问到安全工程师,随时对不同的管理层监督,每年定期写检查报告,并直接将结果向国家安全当局汇报。

日本:巨灾难掩强大的防灾抗灾能力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核能规模第三大的国家。虽然在这次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为应对地震灾害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和细致;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建立了应对地震和海啸的最先进的预警系统和基础设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建筑规范;从民间到政府,救灾措施专业细致;同时非

常重视对国民进行防震教育,民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行为高效有序。此次地震发生后,核电站自动保护系统启动使核反应堆立即停运。首相菅直人立即宣布核安全紧急事态,为了保护福岛县附近居民免受核辐射,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及时有效应对措施:第一,马上疏散核电站附近居民。根据福岛县发出的指示,距离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2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民、距离2号机组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民合共约30万人要马上撤离,以免遭受辐射的危险。日本政府还根据核设施的具体情况和变化,划定和不断调整疏散区半径,15日菅直人鉴于事件趋于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第二,军方立即介入除染。日本自卫队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在首相菅直人的命令下,派遣6辆除染车进入爆炸现场附近开展除染工作。15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已经紧急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第三,政府马上组织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派发碘片等药物,防止身体吸入辐射,并组织医疗力量进行人员辐射检测。此外,日本政府还发布指引,要受影响地区居民避免皮肤裸露在外,关闭所有门窗,停止一切空调系统运作,避免吸入或皮肤受到辐射。第四,对于遭受地震海啸影响的核电站,通过释放反应堆容器内水蒸气以降低反应堆内压力,防止更大破损;同时向反应堆注入海水降低堆内温度,防止积聚的热量继续熔毁燃料棒。

我国核能安全发展态势

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建机组占全球在建核电总规模的40%以上。我国目前在运核电机组共13台,其中除秦山一期核电站采用二代核电外,其余12台在运营核电机组都是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在安全性上都超过此次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机组。核电站的选址均远离断裂带,而且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并且受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审查。在国家核安全局的牵头下,中国的核电安全规范也完全满足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过去20年来,未出现任何导致放射性外泄的安全事故。

但问题和隐患也客观存在:我国核电运营经验还不足,第一个核电机组到1991年才正式并网发电,至今刚刚20年;一些核电站在保养和维护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与外方的技术合作,在个别项目上也出现了衔接不好的情况;大规模建设之下,行业人士可能会产生麻痹松懈的心理,认为技术有保障,就可能不按规范运作;核电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心理可能造成核电站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核电安全的科学普及以及信息公开工作尚显不够。

启示与建议

自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以来,仅经历了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核能发电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在运440多座核反应堆,累计安全运行了13000堆年以上,核电已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世界电力来源的三大支柱,其在缓解世界能源紧缺和保护环境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无法且没有必要完全放弃核能,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性。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需求不断高涨的我国,需要辩证看待核能,从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性产业角度出发,必须要坚持核能发展不动摇的基本原则,不能中断发展。历史上,人类每项技术的发展都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仅飞行了59秒就坠落;航天飞机也经历了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两次失事,使14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已商业运营的民航飞机也常有空难发生,各种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煤矿也时而发生瓦斯爆炸。这些造成的伤亡要远大于核电站事故造成的伤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相反更需要做的是全面汲取几次重大的核电事故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核能的安全发展做好万全准备。基于此,提出建议如下:

(1)从国家能源系统角度出发加强核能规划

需要综合考虑全国能源结构、资源存量、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环境风险等因素,从系统角度进行合理布局。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各层面需要强化安全预案,全面加强核电站安全标准。这次事故后,国际核能界肯定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重新加以评估,例如设计基准地震的考虑、场址的选择、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海啸的影响等。德国总理默克尔即于12日晚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欧盟于1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核能安全紧急会议,将重新审查欧盟各国的核能安全标准以及执行情况,重点是检查各国核电站应对地震的预案,以确保各国核电站的安全;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均表示将重审各自的核电站计划。我国从国家相关部门到企业层面都应不断总结他国经验教训,加强核电站从规划到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工作和核安全的监控,提高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更科学地评估今后核电站(特别是内陆核电站)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2)从法规政策配套措施等层面做好安全发展保障

需要结合国情,在更高层面上架构核电安全机制。尽快出台《原子能法》,以原子能立法为主旨,建立核安全相关技术标准认可机制、管理办法及工作程序;

建立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核辐射安全监管技术能力体系;建立核电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核电工程公司的准入条件;建立全国联网的放射源监管系统及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等。各核电站之间还应加强应急联动机制,目前我国还缺乏这方面机制,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推动。

(3)加强先进核电技术的研发应用

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而以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失效概率低的非能动安全系统,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从而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进而使核电站恢复到安全状态。反应堆堆芯熔化概率(CDF)提升至10的负7次方数量级,远低于目前对二代的10的负5次方的要求。但三代技术的大规模建设必须依赖配套产业链,所以国内企业对AP1000的消化吸收的进度成为了中国核电未来由沿海逐步延伸向内陆的速度。而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快堆、超高温气冷堆、钍基熔盐堆等)具有革命性技术进步,反应堆具有固有安全(非概率安全)特性,无需场外应急。但第四代核能技术目前还在研究阶段,2030年前尚不能投入商业运行,目前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力度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4)建立核电安全应急处理队伍,加强核辐射损伤的防治研究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重点立足软硬件双过硬的积极预防。加强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急性核辐射危重病人抢救、有效抗放射和促排药物等特殊药物研制等。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在这次核电安全处置过程中活跃着一支专业化队伍,我国也应尽快组建一支专业化核电安全应急处理队伍,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核能危机事件。

(5)建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消除因不了解带来的盲目担忧。本次日本核泄漏事件产生的心理层面影响要远大于实质性影响,在众媒体的聚焦下,对核安全的担忧将被放大,或将在短期内影响全球核电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大级别的核事故都会引起对核电安全的社会性忧虑。美国在三里岛事故、欧洲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核电的发展陷入停滞。针对公众核能与核辐射基本知识的缺乏,需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编写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科普知识和公众心理

健康宣传资料,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效应的防治。同时掌握核辐射及自我保护基本常识,学会核辐射的自救,能提高救援效果。

第五篇: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核电发展的影响

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核电发展的影响

[摘要] 随着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飞速增长,由于核电不排放温室气体,核能成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但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而且也对世界核电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 核泄漏核电发展影响

伴随着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飞速增长,为避免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文明和地球上的生命带来灾难性影响,核能是最现实的大规模替代能源。各国从本国国情出发,积极发展核电站建设,已成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25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对人类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治愈,今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再次把核能的利用推向了风口浪尖。

1.核电站的发电原理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时释放巨大能量,再通过发动机转变为电能。核电站发电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合理结构应该是:核燃料+慢化剂+热载体+控制设施+防护装置。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因此核电站都设有安全系统和危急冷却系统等。

2.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及其反思

目前日本正在运营的核电站数量在亚洲名列第一,严格说,日本位于全球最集中的地震、火山带上,对于核电站的建设应非常谨慎,但由于日本是一个能源紧缺国家,并且核电不排放温室气体,对环境有利,发电成本优于其他能源等,因此发展核能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九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发生核泄漏事故并逐步升级,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测算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活度达到62万万亿贝克勒尔,过去一个月间,放射性物质泄漏最严重时一度达到每小时1万万亿贝克勒尔,且持续数小时,总量已经超过核泄漏事故7级对应的“数万万亿贝克勒尔”。

日本首相菅直人称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核泄漏使日本政府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把核电站用“石棺”封堆,则日本将变为象切尔诺贝利一样的死城无人区,日本从地理上被拦腰截断,经济随之瘫痪,将面临沦为“二流国家”的危险;若不封堆,一旦放泄物大量外泄,则首度东京及附近经济圈(占日本经济80%)不保,经济面临崩溃,并且会遭到世界各国谴责。曾经让日本引以为豪的核电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25年前的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全球的绝大多数核电站都改建成了能动式的,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有冷却水自动灌注下来,而东京电力公司却没有把福岛核电站改建,给这次事故留下了隐患,并且部分机组已经出现了老化现象,这座核电站本应在2010年2月报废,却被延长使用,并且没有改建,上世纪该公司就存在“隐瞒事实及提交虚假报告”问题。

核电站从理论上和设计上,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9.0级的大地震是设计者预料未及的,但比9.0级大地震更可怕的是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不到位,这次事故中的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就是人为疏忽造成的,据报道,3月14日,2号机组冷却装置注水泵停止注水,导致水位下降,核燃料棒露出,造成如此重大事故的原因是东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作业时走神,忘记了确认注水泵的燃料量,燃料用完,注水泵才停止工作的。这个疏忽,可能只是暴漏东电管理混乱的冰山一角。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前,多数核电运营商没有就长时间断电做好准备。还有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监管不到位,会导致核技术、核材料的丢失,一旦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将会给人类造成另一种核灾难。

3.我国的核电现状

中国核电装机量仅占全球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发展潜力很大,不应因一次事故否定核电的重要性。

我国核电从1985年开始起步,目前我国运行的核反应堆有11座,总功率约为900万千瓦,自这些反应堆建成发电以来,总的平均负荷因子高达86.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们主要位于广东、浙江和江苏。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有26座核电反应堆,总功率约28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和工程院正在研究的目标是:2020年核电发展到7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 5亿千瓦,核电将逐步发展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的核电技术包括成熟的二代改进型及先进的三代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且核应急工作实施国家、省市自治区和核电厂三级管理体制。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厂在装料运行前必须制定全面的应急响应计划和进行应急演习,在核电厂运行之后,还要以一定的时间频度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以发现应急响应准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总体来说,中国现有和在建核电站还是足够安全的,在各种事故条件下,能够保证将核物质封闭在耐压容器里、混凝土安全壳里。我国目前在运行的核电机组,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第二代改进型或革新性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更加保守、安全。如我国最早1985年3月20日开工的秦山核电站,机组分别为压水堆和重水堆,比日本核事故中的沸水堆技术安全性更高,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密闭的反应堆安全壳也能把绝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质都控制起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也基本没有任何影响。此外,我国目前在建的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将使用最先进的新一代核电站AP1000并实现国产化,属于第三代反应堆设计―AP1000技术。AP1000技术为美国西屋公司设计,采用了“非能动”安全系统,紧急情况下,无需电源,只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便可驱动安全降温。例如在停堆散热的问题上,在反应堆顶部就建有一个数千吨的硼酸水箱,一旦发生像福岛这样备用电源全部丧失的极端事故,仍可让可终止核反应的硼酸水直接倾斜而下,浸没核燃料棒,实现停止核反应的降温目的。

我国正在试验并逐步推广应用的快中子堆(简称快堆)技术,是当今唯一现实的易裂变燃料增殖堆,目前投入使用的核电站都是非增殖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也只有1%―2%,但在快堆中,铀-238原则上都能转换成钚-239而得以使用,快堆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它既能消除核燃料匮乏之虞,又能避免高放射性废物的后顾之忧,是我国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堆型。

4.日本核泄漏事故对世界的影响。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到自然中无所不在的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辐射,还有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炭以及全球核试验带来的放射性沉降灰,人体对辐射是有一定适应性和恢复能力的。目前福岛核电站泄漏常见产物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大部分将会一个月内消失应对措施也较简单,服用碘片;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不过在体内不会久存,大部分会在一年之内排出;放射性钚在高温下生成,且非常重,不会轻易飞散。对于并非核电站抢修人员的广大公众,高能核辐射的风险是几乎不存在的。目前,日本福岛核电站积水处理困难重重,冷却与防漏工作陷两难,这不免让人更为担心。福岛核电站将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受污染水排入海中,这些污水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是法定限度的约100倍,专家推测,30年后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整个太平洋,但浓度已被稀释的非常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有可能经食物链在鱼类和贝类体内积聚。

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专家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的状态属于“低烧不退”。不过,出现大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瞬间喷出的可能性不大,可随风或海水远程传播的放射性元素也有限,并非所有放射性物质都能远程传播,只有碘和铯等极少数放射性元素会借风势和海水传播,大气或海水对稀释放射性物质作用很明显。鉴于这些原因判断,核泄漏对周边国家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日本核泄漏事故既不能谈核色变,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要关注着事故的发展,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2011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对现有的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并暂停对核电站建设项目的审批。这说明我国核电站的建设脚步可能暂时放缓,并更加注重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涛;李精精;侯周森:《中国核电发展的安全性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期,2011年.[2]程刚:《走进核污染危机下的日本福岛》《新闻战线》第四期,2011年.[3]马武松:《日本核泄漏事件背景下的中国核电》《中国科技产业》第四期,2011年.“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下载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核泄漏事件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核泄漏引担忧 无碍中国核电发展计划大全

    日本核泄漏引担忧 无碍中国核电发展计划 稿件来源:每经记者 胡廷鸿 李泽民发自深圳、北京 每经记者 胡廷鸿 李泽民发自深圳、北京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12日,日本福岛......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摘要】 论文通过建立核污染物的大气传播扩散的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ADMS模型和海洋环流扩散模型,从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两个方面都说明了日本......

    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日本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问题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此次自然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大地震......

    我国核电发展的“代际”之争

    我国核电发展的“代际”之争 本报记者 朱学蕊 《 中国能源报 》( 2011年01月17日 第 19 版) 编者按 面对我国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二代、三代技术路线之争又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 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摘要】:源于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露事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如何看待核电在我国的发展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论文题目 如何看待核电在我国的发展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 电气122 指导老师 职 称 教授 二O一五年十一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

    浅谈我国高速事业发展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养护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高速公路快捷、安全、舒适,达到“畅通、平整、洁净、美观”的行驶质量的重要......

    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5篇)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近8700人死于这场灾难,近1.3万人失踪。地震引发了另一场灾难——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遭到损坏,发生爆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