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

时间:2019-05-13 11: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

第一篇: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

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设备智能制造”

卢伟强

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既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核电行业对核安全的特殊要求是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的内生动力,核电设备制造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一,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对推动智能制造设备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核电设备行业的特殊性

与一般设备相比,核电设备中核岛的系统和设备除承压外,里面还会有放射性物质,或处于放射性辐射区内,如果在建造中有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没有被处理好,或者在运行中质量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发生如下情况:

1、这些系统和设备产生破裂事故,甚至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危及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污染周围环境甚至跨国的环境(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2、检修或更换运行中损坏的一回路内的系统和设备时,由于有放射性,会使进行检修或更换操作的人员受到过量放射性辐照;

3、更换下来的带有放射性的部件存放困难,有些设备还不允许在长寿期内更换;

4、设备在运行中产生误动作或人为误操作会造成核安全事故。核电安全的特殊性,要求核电设备有高的质量来确保核电的安全性。为确保核电系统和设备(物项)以及活动的质量,从而确保核电的安全性和可利用率,核电承、分包单位、营运单位、营运单位的主管部门、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采取对核电质量保证工作的多层次的、系统的监督检查和监查,以便确信没有核安全隐患。核电要求对核安全设备制造全过程的真实数据作长期保留,从核安全的角度出发,核电用户和监管当局要求核电设备制造过程透明并置于严格的监督管理之下,生产过程产生的所有真实数据得到掌握和保留,做到核电设备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确信没有潜在的质量隐患,从而对核电的安全运行没有隐患。

核电安全的特殊性还要求在全行业推广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总结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被当作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加以推广和实施,用以防止和减少人因错误。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核安全文化对核领域的安全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及其部门、营运单位、核工业企业及其它协作单位,例如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单位等,都必须对核安全文化加以普及和应用。

二、核电设备智能制造对核安全的效用

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结合核电行业的特点,从核安全的维度来分析,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应用至少具有以下这些效用:

1、有助于业主、工程总包单位和国家核安全监管当局获取真实、实时的数据。

智能制造工程对于生产过程信息的采集与大数据的应用对核电设备制造要求对全过程数据的真实获取,以便提供保障核安全的客观证据,用于分析每个质量活动对核安全的潜在风险具有实际的效用。

2、机器换人,有助于减少人因错误。

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的效果,有助于降低人因错误,对于核电行业核安全文化提升的压力可以起到适度缓解的作用。

3、有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核安全理念。

智能制造技术对于人与机器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可以在核电设备制造过程中更好的贯彻预防为主的核安全理念,在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发生前,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大数据的分析,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消除质量隐患,为核电制造出高可靠性的设备,确保核电的安全运行。

三、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设备领域应用的需求开发

核电设备智能制造对核安全的效用是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的内在动力,但是要把这种内在的需要转为为现实的需求还需要对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开展需求开发工作。收集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具体需求,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客户需求收集,最终实现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技术的目标。具体说来:

1、深刻理解核电行业的需求、用户需求,准确把控行业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度。

2、保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是围绕客户需求来展开,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闭门造车。

3、通过需求收集等相关活动,建立跨职能部门、端到端的流程进行需求开发。

需求收集应该收集用户真正面临的问题和业务场景,这样才能够捕获用户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只盯住用户提出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需求收集”不是“需求汇总”。用户要的是产品的“价值”,而非产品的“功能”。只有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这个功能才具有价值,也才真正有“功能”。需求收集既要避免“什么都要做”的冲动,又要避免“只关注当下的需求”,核心根源还是在于战略是否清晰。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要结合核电行业的特殊性要求,要把核电承、分包单位、营运单位、营运单位的主管部门、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需求和要求一并进行系统考量,从而使核电设备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符合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切。

四、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制造领域应用的建议

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目前已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如盾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加工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级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

在我国已完成智能制造产业的前期培育,逐渐进入智能制造产业成长阶段的外部条件下,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对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满足核电行业的独特要求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核电设备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就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1、关于“推进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组织问题 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技术,首先要解决组织保障问题,建议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积聚的省市发挥有行业影响力的机构,如上海市核电办公室的作用,组建“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开展长三角地区核电设备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并根据情况向全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辐射。鉴于核电智能制造涉及到核电全行业,包括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工程总包单位、业主单位、核安全监管当局,以及核电智能制造的软硬件单位,建议成立“核电设备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2、关于“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技术知识”的普及问题

智能制造技术对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而言,有相当部分的企业领导了解不多,理解不深。为此,建议系统地制定智能制造普及培训计划,在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开展普及培训,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开展系统的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工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在核电制造中的运用做好铺垫。

3、关于“核电设备智能制造企业”的分类指导问题

核电设备种类繁多,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小不

一、能力水平不一,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建议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不同深度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4、关于“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投融资问题 核电智能制造改造传统核电制造企业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如果都依赖政府补贴,容易造成投资效率低下问题,浪费社会财富。建议采用联合投资的策略,如国家资金牵引、风险资本参与、企业负担一部分费用的模式。通过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努力提高核电设备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避免出现社会财富巨大浪费的情况。同时,也贯彻了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扶优不扶劣”的原则。

5、关于“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成本控制问题 从智能制造产业供应商的角度,为每个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或许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从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的角度将会提高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总成本,而对制造同类或相似产品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又具有很多共性,为有效降低核电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的总成本和每个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的成本,建议对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制造企业进行集群改造,即在“核电设备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协调下,智能制造方案供应商对多家同类或相似情况的企业同时进行改造,多家核电制造企业分摊成本,集成供应商通过提高效率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国家财政支出,降低风险资金的风险,而且企业也容易迈入智能制造的门槛。

五、展望

智能制造技术对核电设备满足核安全的效用,以及核电行业对设备制造必须满足核安全的特殊要求,为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提供了驱动力,要实现核电设备智能制造客观上还需要在推进工作的组织,投融资机制的形成,降低核电行业应用智能制造的总成本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智能制造和工业4.0有了较深的理解,我相信核电设备制造行业通过本轮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对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改造,有望使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业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制造技术将为我国打造核电设备制造与成套供应的国际新名片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应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应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

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具处 田贵滨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石化能源紧张状况日益突显,同时过量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陷和过量排放导致的气体温室效应对气候、地质等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清洁、高效、低排放、无污染的核能成为中国积极发展的新型能源。但核电站反应器中的放射性物质一旦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和民众造成伤害,引发核事故。因此,要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强化核安全文化理念,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核电站安全不仅仅是核电厂单方面要注重的,作为核电装备制造的企业也应该大力推行以提供能够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

一、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涵义。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是指在核电装备制造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切与保证核电产品质量和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相关的理念、方针和措施,以及这些理念、方针和措施在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程序、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体现的总和。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核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制造和提供出让业主满意、能够保证安全运行的核电产品和服务。其基本要求就是“严格按程序办事”,“ 确保万无一失”,具体体现就是“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和“四个注重”(注重分级管理、注重员工资格、注重质保作用、注重人人有责)。

二、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产品结构的重要战略。

石化能源危机给风能、太阳能、核电等新兴能源大发展、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现有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0月,中国有4座核电站11台机组运行,国内在役核电机组容量为1083.8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约在2%。目前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建设规划与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 年我国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4%,2010年该比重是8.3%。另外,我国政府曾提出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比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预计核电的规模要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

经过前几年井喷式的爆发,国内常规火电市场订货日渐减少,给装备制造企业常规火电装备市场经营带来难度,而随着国家调整核电能源消费比重,国内核电装备市场订单不断增多,虽然受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影响,国家放缓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速度,但长期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国内核电装备市场仍将迎来快速增长,目前这段严格审批调整的时间正给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留下了加强核文化建设、提升自身实力,迎接核电市场高潮的良机。

核电装备制造有严格的市场准入许可制度,只有那些具备常规装备制造能力,同时又获得核电装备生产许可的企业才能在核电装备市场分得一杯羹。但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以核电汽轮机为例,仅国内就有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东方汽轮 机厂三大家具备生产能力,可以说,谁能抓住这个市场良机,在提升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同时建设好、推进好核文化理念,谁就会在日后核电装备市场竞争中获得核电用户青睐,赢得市场主动权。

2、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调适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唤起人们新的追求,激发人们新的创造,优化人际关系,规范和激励人们的创新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制造企业核文化是在新的外部市场环境下对企业已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自身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企业新的竞争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核文化能推广的更深、更广,效果更明显,建设核文化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企业文化的丰富和提升。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秉承“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宗旨,肩负“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目标和 “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的企业愿景而不懈努力。面对国内核电发展形势,无论从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核心利益、企业竞争能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角度出发,都应在本部和下属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中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促进自身企业文化的丰富和提升,提高核电装备市场竞争“软实力”。

3、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稳固和提升市场地位的需要。

2002年初至2008年底金融危机前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常规电力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特别是火力发电市场,因制造能力有限,装备制造企业顾客盈门,有的业主往往是怀揣现金在制造厂家等待机组,早一日投产发电,业主就早一日受益。相对质量,业主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工期上。企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一段时间出现了为了保进度而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

2009年初开始,电力装备市场从卖方主导向买方主导转变,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质量代替工期成为业主首先关注的对象。已投运机组运行质量成为业主挑选装备制造商的重要条件,机组存在质量问题甚至为业主扣押尾款和质量保证金提供了充分理由,回款情况不好,也给企业自身带来资金流转不利等困难。而在制品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出产机组运行质量,导致新的质量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未公开报道的与核能利用有关的事故也对核能装备制造企业提出高于常规机组的质量要求。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推行核文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核电无小事,严格按核电质保体系办事,杜绝私下处理质量问题,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等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保证核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于企业其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一个在顾客看来比竞争对手更注重利用文化力量推动质量控制的企业,必然会留下更好、更深的印象,企业的形象得到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也必定会得到提高。

4、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忠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的理论,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的建议,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涵盖以下八个方面:明礼诚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文化建设、发展慈善事业、保护职工健康和发展科技。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推行核文化,是其保证核电产品质量,保证核电站运行安全的举措,是企业对社会环境负责任态度的体现,是赢得业主和其他社会群体信任的行为。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核电装备,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相对石化能源更清洁、高效、环保、先进的新型能源设备,能够促进我国制造科技的提升,促进能源产业和社会整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装备制造企业进军核电装备生产领域,推行核文化,可以扩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企业进一步回报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常规装备制造企业要想顺利进军核电装备制造领域,适应市场需求,丰富企业文化内容,提升“软实力”,最终生产合格核电装备产品,履行好自身社会责任,必须要大力推行以制造出和提供出让业主满意、能够保证安全运行的核电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核文化理念。

三、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应逐步推进核文化建设。

首先,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核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要在公司内部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对“核电无小事”这一意识形成高度统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以制造合格核电产品和提供合格服务为目标,先通过制度管事管人,伴随着核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过渡到既有制度约束流程,又有文化约束行为,达到制度与文化并行,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其次,贯彻核文化理念,按照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对现有规章制 度、管理体系文件等进行系统地修订。与核文化要求相悖的要删改,与核文化要求一致的要保留和细化,符合核文化要求但没有具体规定的要进行制定,做到凡事有章可循。要对整个制度和文件的运行过程、控制过程等环节做好记录,做到凡事有据可查;对具体执行人和监督人的职责进行具体详尽的规定,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此外还要在制度和文件中具体规定:

1、职务不同,裁决权限不同,体现注重分级管理;

2、资质不同,职责范围不同,体现注重员工资格;

3、质量问题的解决以质保大纲和质保手册为依据,严格按程序办事,否则要按体系文件进行处理,体现注重质保作用;

4、制度和文件要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体现注重人人有责。

再次,普及推广核文化理念,使核文化理念扎根于执行部门和广大职工心中。普及推广内容包括对制定的制度文件进行培训和宣贯,对核电知识、企业当前所面对核电市场情况、核文化理念具体要求等内容的普及,促使执行部门和广大职工树立“核电无小事”的思想意识,从而理解、接受、执行与核电装备制造相关的制度文件。最终,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从一开始只是对制度文件的被动执行者,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将制度文件的要求固化于自身思想中的自觉行动者以及核文化理念的维护者、实施者。在这个阶段,作为核文化理念“第一推手”的企业领导者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体员工树立学习遵守推行核文化理念的典范。企业也应通过例如业绩考核,质量曝光等各种活动对落实核文化理念效果好的个人和部门进行表彰,对落实核文化效果不好的个人和部门进行揭露和批评,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最后,对前一阶段核文化推广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下一步的推广落实措施,开始新一轮的计划、执行、检查、重复的PDCA循环,不断强化和提升核文化理念的效用,最终使核文化理念真正融入部门和职工日常工作当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推广落实核文化的核心目标。

第三篇: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

应用于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智能制造装备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研制能力显著增强。

标签:电磁振动给料机,电机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给料机,筛分设备

第四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机电在线讯】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1、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2、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3、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非金属成型设备;新材料制备装备;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5、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6、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第五篇: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

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

(讨论稿)

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国家、省市政府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区域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需求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2013年产值达到571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93家。但总体看,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领军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有待培育。为进一步引导我市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拳头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春高新区联合市工信局、长春光机所经过两年深入论证、广泛调研,拟在高新北区建设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制定初步规划如下:

一、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

1、总体情况。高新区自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以打造全市、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和核心载体为目标,以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发展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配套能力建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园区化、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格局,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截至2013年末,43%。新产业光电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蓝光激光器产业化企业,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电视,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研发生产商,产品出口率达到95%,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的30%以上;禹衡光学是我国第一台光学仪器和第一台光电编码器研制和生产企业,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第一,市场占有率达55%。公司拥有1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所生产的光电编码器曾参与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发射;希达电子生产的高清晰LED全彩色显示器,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ED显示器高端产品。“全彩色LED模块三合一显示屏”、“全彩色LED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系列的LED显示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大正博凯是专门从事汽车制造生产线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陪伴生产,产品主要应用机器人滚边压合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其中机器人滚边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汽车行业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调结构、促集聚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一规划、逐户报建、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以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在我市打造一个重点领域突出、高端要素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协作配套紧密、育一批等方式,促进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重点引进优质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5个。

产业集聚阶段(2017—2019年)。把握国内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引进产业化项目不少于25个。

三、产业导向和产业链设计

1、产业导向

(1)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激光制造和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在激光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激光“全产业链”布局。以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带动上游激光材料及材料加工设备的发展,拉动下游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淬火设备、激光精密雕刻设备、激光测距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等一系列激光器件和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促进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军事、显示等方面的应用。

(2)以光传感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仪器产业。依托光电传感长度、角度测试的核心技术,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角位移编码器、光栅线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加快绝对编码光栅尺在数控机床上示范应用,推进数控型光栅测量系统国产化进程。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推进CMOS芯片及红外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带动智能仪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3)以光栅技术为核心的光谱仪器产业。加快红外光栅、中阶梯光栅、大功率激光光栅、IV型全息凹面光栅、平像场全息凹

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AGV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推进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型与加工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标志性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示范和应用。

2、核心产业链及产品。

(1)激光产业链。按照“芯—器—设备”开展研发和全产业链布局,重点放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和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核心材料制备为源头,以大功率激光产业化为重点,以先进激光加工装备等为切入点,尽快突破大功率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工艺,不断向激光医疗、激光照明和激光军事装备等产业化领域拓展。形成激光器芯片、激光材料、激光光源、激光电源、激光表面处理设备、激光标记设备、激光医疗及美容设备和激光加工设备等众多领域、紧密联系、完整齐全的激光产业链条。

(2)光通信产业链。重点组织实施无线光通信关重元器件研发生产、系列化无线光通信整机开发生产,不断开发市场,扩大无线光通信应用领域。一是发展光通信整机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不同应用需求,重点突破高速、高功率、高效率激情光通信光源、复杂信道下高灵敏度弱信号探测、高精度视轴稳定、高增益光学天线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产业化。二是光通信模块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整机产业,大力开展核心模块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高稳频窄线激光器、高速率调制器、高功率、高效率放大器、高精度稳瞄转台、高带宽带光轴校正振镜、多路

造装备、锂动力电池化成套设备、滚压分切设备、恒流源设计制造技术等为主导产品。二是开发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重点开发AGVS、RGVS、堆垛机、码拆垛机器人、物流自动输送和自动作业设备、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等产品。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应用AGV的各种输送线和检测线和汽车的总装生产线,AGV在汽车的总装生产线上的应用,具备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能力。

四、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为原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25万平方米,包括核心产业区、研发拓展区、配套服务区三个部分。

1、核心产业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产业化主导区。主要由光显示产业基地、光通信产业基地、激光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光电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及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组成。

2、研发拓展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企业孵化集聚区。主要以长春光机所建设包括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组成。

3、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结合园区产业特点,构建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会议中心、金融通讯、市政公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通过采取集中且适当分散的布局模式,进一步将城市生活、工作、休闲等多元化活动融入园区,激发园区活力,促进园区的繁荣发展。

五、管理及运营模式

组 长:白绪贵 长春市副市长

杨俊良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副 组 长:

郝晶祥 市工信局局长 车仁义 市工信局副局长 ****** 市发改局副局长 ****** 市科技局副局长 石 威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成福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宣 明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 宋志义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

成 员: 王晓东 市工信局光电处处长

柳 涛 高新区招商办(外资一局副局长)刘 庶 高新区发改工信局局长 周 彬 高新区中元规划设计院院长 李文杰 光机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耿 辉 高新区规划局局长 巴贻南 高新区国土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设在招商局或组建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方案的研究制定及全面统筹实施。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的具体事宜。

2、强化招商引资,提高项目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引进和落位

宣传,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一是在园区内建立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全方位展示区内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及主要产品。二是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种国内外会议、展会活动,广泛推介园区企业产品。

1、关于地块选择。园区总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出于启用时间和费用的考虑,拟选择光机平台旁38万平方米中的25万平方米作为项目一期,该地块属于国有农用地,征收工作不牵扯农民问题,所以启动较快。38万平方米中的其他13万平方米属于集体农用地,征收较慢,暂作为后期考虑。除38万平方米以外的两个地块,目前都已抵押,其中25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5年6月,抵押金额为5亿元,该地块可作为园区二期考虑;另外11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8年8月,抵押金额为2亿8千万元。

2、一期25万平方米土地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转性问题。该项工作应该于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前完成,否则土地性质仍然为科研,不能达到工业出让目的。管委会已于2014年4月下发会议纪要,要求高新规划局争取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经了解,规划转性需提交市规划专家评审会通过,目前正在进行评审前的评估等工作。客观的说,此项工作进展还是相对缓慢,原因是规划部门对该地块土地转性工作存在分歧,一方面认为该地块属于长东北核心区的核心位置,在此位置上搞工业,从规划学院派角度不是很认同。另一方面,怕担责任,由于调整为工业带来的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责任,或者过几年该地块还得从工业调整回商住的风险责

3的档次,包括园区内的园区路、绿化、配套生活服务等,涉及的资金也较大,不建议分摊到入区企业,但企业自身建设的风格档次要与园区整体相一致。

4、园区企业可享受扶持政策

1、按照购地面积给予2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并按建筑面积给予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具体参照长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长高开字〔2012〕28号)第6条第一款;

2、优先享受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长府发〔2013〕2号);

3、符合标准的项目享受《长春高新区关于鼓励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试行)》(长高开字〔2009〕76号)、《长春高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长高党字〔2011〕34号)等扶持政策。

5、关于评审机构。建议采用高新区目前采用的专家评审制度,评审专家以市工信局、光机所、高新区相关领导、专家和龙头企业代表为主组成。因该项目政府和高新区都投入较大,建议要严把入园关,全面考察项目的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团队等要素,务求项目质量高,建设资金有保障。

6、关于园区名称。建议采用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同时加挂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基地牌子。一个园区两个牌子。孵化器可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7、关于高新区与光机所历史问题。光机所领导已表示,对原来2009年双方签订的每平方米50元的框架协议不方便实施表示理解,也同意通过专家评审制度积极引进项目入园,同时积极支持园区的

能产业办公室)正在积极落实招商项目。四是市工信局统筹整个工作进度。

11、关于园区运营。园区建成后以高新中元设计院为主体组建园区运营机构,提供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与企业经营服务两项内容,经营部分采取市场化,先期可由政府投入一部分必须的启动资金,后期运营市场化,原则上政府财政不再补贴。

12、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园区公共设施配套费用。建议市财政和高新区财政承担。市里的政策支持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可由市政府、高新区、中元国际高新设计院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运作模式、入园标准、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为园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三是一期企业集聚积极推进的同时,趁热打铁,建议尽快启动二期项目,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保持园区发展后劲。

下载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从核安全的维度驱动核电装备智能制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000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3、形成一批具......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年第11期 2013年10月10日,由陕西省科协、省工信厅、省国资委,西北工业......

    核电的发展与核安全

    核电的发展与核事故的发生 【摘要】实际上,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安全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核能应该是一个很安全的行业。然而一旦核电站发生事故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像近三十年发......

    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

    加强核安全监管 确保核电安全发展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随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都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发展......

    《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读后感

    《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读后感近日,在繁忙的工作中有幸读到了由李杰、倪军和王安正三位教授联袂著作的《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这本书,该书以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关系为视角,系......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 ——写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年之际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 孙 勤 从1954年6月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首次实现了核能和平利用......

    2017-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