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品厂刘林推荐事迹材料
成品厂刘林事迹材料
刘林同志是一名从部队复员分配到成品厂二车间普普通通的检修钳工,平日里他憨厚实诚,在工作中却表现出军人特有的坚毅和雷厉风行的性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上进、作风严谨、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全面、出色地完成了分厂、车间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时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从 1999年进入成品包装厂,一干就是近20年,工作中兢兢业业,从普通的退伍军人到厂里叫得响的缝包机技术“大拿”,这些年来,大家都叫他刘师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因为他以其专注专
一、专业敬业、精益求精、敢于担当、坚守奉献的品格,积极践行着当代“工匠精神”,技艺精湛、刻苦顽强的工作态度,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徒弟。
在工作中,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増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他有一个雷打不动无形的工作“日程表”,那就是每天一上班换好工作服,提上工具包按规定巡检在缝包机、热合机、减速机、分叉溜子等多种设备中,听、摸、看、闻一台不落,精心维护、精心检修。成品厂二车间的9个生产岗位分布面广,皮带栈桥巡检路线长,直接用于生产的动、静设备总数超过170台,但他总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出设备存在的隐患。
在业务上,他常说:“我觉得学技术、钻研技术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每当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或难题解决以后,我发自内心地高兴快乐。”在他的更衣柜里有七八本老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一些设备形状图、零件性能、检修要点等等。他说,每次检修完他都把一些该记的东西记下来,以便以后翻阅。这种良好的习惯和点点滴滴的经验积累,对他技术水平的提高作用非常大。他不但带头干好本职工作,还经常指导其他同事把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和原因做详细的分析,协助他们寻找解决的方法,无论是谁问他问题,他都会有问必答,总会耐心的讲解,直到明白为止。他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着班上的年轻人。“师傅工作认真,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刘林的徒弟王辉、马亚军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于每一个走进单位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师傅,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师傅传授技艺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但师傅对徒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自从维修成立缝包机维修班组后,在刘林的带领下,他的两个徒弟也茁壮成长起来。2016年10月开始,他带领两个徒弟用了两个月时间对11台缝包机进行解体大修,从报废缝包机中挑选主轴、壳体,成功组装出5台缝包机,并把各个车间、班组的缝包机、备机全部都检查调试了一遍。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值班长记录,对反应的缝包机问题第一时间主动带领两个徒弟到现场处理,手把手教,对一些调整间隙更是反复讲解和调试,真正让徒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本领,半年多来,成品厂缝包机使用有了彻底的改变,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缝包机故障造成的停车。
刘林还利用厂党委中心组党课学习或自学形式,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立足奉献岗位,勇于担当作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压力,发展的动力,在自觉躬行实践中砥砺本色,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伴随着集团公司前进的步伐,他愿做公司前进道路上的一粒铺路石,做天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公司的转型跨越发展发挥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刘先林院士事迹
刘先林院士情况简介
刘先林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刘先林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著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首先是因为科学强国的精神早已在他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国精密测绘仪器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仪器一统天下,国家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外汇,但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被刘先林一 1 步步颠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一铮铮誓言一直激励着他。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我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紧密结合测绘生产,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走向,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刘先林院士的精神特质。他深知,真正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地转换成生产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 2 发再到市场化的成功之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不但一步步击退了进口仪器,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科技部高新司曾经与他工作来往较密切的负责同志说,刘先林花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很少,但是他的成果做出一个用一个,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他也是产业化最成功的科学家之一。
不管获得过多种荣誉,不管身份怎么变,刘先林只有一个没有变,就是作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实干苦干,全身心扑到科研工作上。多年来他较少参加各种会议、鉴定会等活动,作为在测绘界有广泛影响的院士,他一直分秒必争地钻研新仪器,依然风尘仆仆地在国内外奔波,为用户解决疑难问题。现在他已年近七十,但是每天自己开着车到单位上班,九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六七点才下班,还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到很晚。当了院士,他依然每隔几年就会取得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地给人们惊喜。就在2007年初,他带领的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对我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航摄仪,而且还有新成果将要问世。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是一位充满平民情结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为用户服务、为科学试验风里雨里的劳作,留给他的是黝黑的面庞、满头的白发、直率朴实的谈吐和一双满是沧桑的手。人们都说他是“测绘界的袁隆平”,始终把根扎在测绘科研的沃土。
他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许多人说他不像知识分子,倒像一个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老农。他待人真诚,品德高尚,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多年来,他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一个在测绘技术及相关领域勇于创新的团队。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博学严谨、豁达谦和、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附:刘先林简介
1.简况:
刘先林,男,1939年4月19日生于桂林,籍贯河北省,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2.主要工作经历:
1962年—1969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技术员
1969年—1973年 河南正阳五七干校、石家庄第一汽修厂
1973年—198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82年—1987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87年—199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教授级工程师
1992年—1994年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994年至今 中国工程院 院士
1995年1月—1996年12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院长
1996年12月至今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名誉院长
3.当选情况:
1983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被评为全国测绘系统劳动模范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9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
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4.获奖情况:
1985年 数控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 排名第一
1992年 解析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2001年 数字测绘体系关键技术集成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5.工作业绩:
1963年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1968年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部分占领了国内市场,JX—3解析测图仪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 1998年5月研制成功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国家测绘局1999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2007年5月,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正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研制三维城市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新型车载导航仪。
第三篇:学习刘普林同学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普林同学事迹心得体会
读了2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恐怕很多人都会为之深深的感动,为之长长的感叹:这么好的孩子真是太难得了!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系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90后”的刘普林寒假里既没有睡懒觉,更没有玩游戏。凌晨5点多,当大多市民还在酣睡之时,他就拿着扫帚、铲子和铁簸箕出现在武汉一个叫涵三宫的街道上,代替母亲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春节放鞭炮的人多,鞭炮碎屑每天都装满好几个一米多高的大垃圾桶。而平时,他两周回家一次,只拿200元的生活费,主要还是帮母亲扫大街。
两年来,刘普林在上学之余坚持替在环卫所打工的母亲清扫大街,其孝心感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马路孝子”。
刘普林的父母都在环卫所打工,与别人合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的小屋里。两人打工每月只有3000元收入,而刘普林每年的学费就要一万多元。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在校园里捡拾空饮料瓶,每周可以卖20来块,前年他获得了2000元贫困生补助,立即将其全部交给母亲,以备家中急用。
刘普林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而我们“很多人”是不是也应该将其作为一面镜子反躬自省呢?
如果我们承认刘普林是我们做父母做子女的一面镜子,那在这面镜子面前,我们首先需要自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90后”的年青一代,在物质文明已然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是完全可以传承包括“孝行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的。不仅像刘普林这样的“贫二代”可以,“富二代”、“官二代”同样可以并且有义务传承,他们传承了“孝行”,才有万千父母美好的晚年,才有社会的安宁和谐。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没有孝顺的子女,你的晚年必然黯淡。而孝顺的子女不是一天炼成的,做父母的人对自己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自己的子女。这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因此,做父母的不仅不能放纵子女,还要为孩子做出表率。
说到为孩子做出表率,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前些时候,媒体披露的一些公务员不愿尽孝父母的新闻就是例证。而原开封市市长周以忠大肆贪污受贿,案发后,母亲为其哭瞎了双眼,这不仅谈不上孝行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多少曾经为自己有一个官员子女骄傲的父母,当他们的子女贪贿落马后,(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颜面尽失,心理备受煎熬。这样的事例如今已经举不胜举。这样的贪官在狱中如读到“马路孝子”的新闻,也许会“悔不当初”,但他们现在想到父母面前磕头谢罪的机会都没有了啊。从这个角度讲,除了一些学校邀请“马路孝子”去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外,纪检监察机关也可以借鉴学校的做法,邀请“马路孝子”给官员们讲讲孝道,或许对反腐倡廉有所助益。
人的一生,最不能等待的是孝!
第四篇:向南林事迹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事迹
向南林,1981年9月出生于一个党员家庭,家乡四川省旺苍县是当年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1999年12月,由于家庭困难,还差半年高中毕业的他选择了参军入伍。2001年8月,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65426部队高炮团修理连。入伍8年来,他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兵标兵,1次被集团军树为学习成才标兵,被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和优秀新装备操作手,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2007年被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
他是一名普通士兵,却把伟大理论作为自觉追求,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40余次把理论讲台搬到军师部队和大中小学课堂。
向南林是一名“80后”士兵,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英雄的土地,给他留下了红色的记忆。向南林从小就爱看书,读名人传记,读历史书籍,尤其是近现代史。民族的忧患,先辈的奋斗,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他打下最初的思想根基。入伍后,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第一任指导员曹树林酷爱学习的劲头,钻研理论的精神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养成了剪贴报纸、收集理论文章、积攒学习资料、撰写学习体会的习惯。考入士官学校,他以由战士成长为“第三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的周艳忠教员为榜样,确立了学理论成才、靠素质立身的努力方向,对创新理论的学习更加自觉。
毕业分到团里,每天晚上熄灯后,他都想办法学上一两个小时,有时在连队库房,有时打着手电在被窝里。一段时间,他干脆把连队的第一班哨“承包”下来,被连队干部发现后制止,同时为他这种刻苦精神所感动,专门腾出一间库房作为他的学习室。每次出差、外训、演习,他总是带着两个包,一包是行李,一包是书籍。甚至送修装备,在风吹日晒的平板车上也不忘捧书苦读。2004年,团队在外驻训,晚上没有电,他便点着蜡烛看书,一个半月的时间,用掉了40多根蜡烛、20多瓶风油精。为了提高层次,增加深度,向南林利用各种时机向高手学习。多次同“红九连”指导员交流探讨,给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打过100多次电话进行讨教。一次,向南林去武汉送修火炮,在平板货车上走走停停半个月,停靠在山东聊城货运站。当蓬头垢面的向南林下车打水时,被民警当“盲流”带到车站派出所,怎么解释也不相信他是军人。当时,全国上下正在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车站派出所副所长邴明义和另一位民警写体会文章,对“五个统筹”的内容记不全,急得直挠头。向南林刚在平板车上读过有关资料,便脱口而出:“第二个统筹是城乡统筹„„”两位民警很是吃惊。接着,向南林又从“五个统筹”说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侃侃而谈,尴尬的场面变成了融洽地交流。临行前,两位民警给他买了盒饭,握着向南林的手感慨不已:“部队真是培养人,你简直就是个理论家。”
连队修理维护任务重,自由支配时间少,他就挤时间学习。饭前饭后背记一两个名词,大块时间学一两篇文章,集中上课理解一两个观点,搞好“零存整取”。平时兜里总是揣着小本子,对重要观点、领导讲话、学习心得等随时摘记。学习中,他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联系身边的事理解,把一些具体理论观点按照相关论述、官兵理解、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比如,学习“关于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理论观点,在官兵理解上,他用“骏马迷途难走路,人无思想难进步”等语言进行比喻诠释,联系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历程进行分析。先后整理形成了《基层官兵理论学习基本观点辅导教材》、《科学发展观基层读》等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分别被师团推广。先后有2篇学习感言和体会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是向南林常说的话。他在全团成立了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创办了“理论之窗”小报。他看到一些战友因为文化水平低,学习十分吃力,便主动当好“理论翻译”。有的战友提出,怎么才算可持续发展?他结合连队实际,运用自己的理解,形象地说,抓好修理骨干培养,开展技术革新,把技术一茬一茬传下去,不断提高连队的修理保障能力,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在团里,从团领导到普通战士,包括家属孩子都知道修理连有个学理论的士官,不少连队邀请向南林讲过课,仅去年就6次给全团上课。他还注意发挥自己书法、音乐、表演等方面特长,把创新理论观点写成书法作品、编成节目,使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观点的记忆,拉近与理论的距离。他还结合为学生军训、部队野外驻训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担任佳木斯市2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6年9月,按照“村村大学生工程”的要求,佳木斯市依托地方高校为村干部办了一个培训班。开学时,请求部队帮助军训,团里点名向南林完成这项任务。军训第一天,队列稀稀拉拉,打电话、唠嗑、吸烟,干什么的都有,压根没把教官放在眼里。早有准备的向南林平心静气,用行动改变这些村官的看法。夜深人静,外出忙完自己事的村官们回到宿舍准备就寝,却纷纷呆住了:原本像面包的内务,变成了刀削斧刻的豆腐块。好半天,没一个人舍得打开这艺术品般的被子。再走上训练场,向南林一遍又一遍为他们示范,不厌其烦地蹲在地上用双手反复纠正出腿高度和动作,一身汗,一脸灰,让人看上去于心不忍。特别是在训练间隙,向南林还和他们谈起“三农”、“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头头是道,“村官”们叹服不已:比我们搞农村工作的还了解政策。向南林的形象就这样在他们心中逐渐高大起来。原本稀稀拉拉的队列变得整齐了,散漫随意的动作变得规范了,对向南林“老向”、“小向”、“哥们”等五花八门的称呼,也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向教官”。汇报那天,大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博得在场领导一致好评,“这个战士不一般!年龄这么小懂得这么多,和气又不失威严,灵活又不失法度。他代表的当代军人形象让我们崇拜。”
他是一名普通青年,却把平凡生活演绎出了精彩,2次面对人生选择,5次经历挫折考验,取得了32个荣誉证章证书,军区、集团军、师团4级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8年前,向南林走出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参军入伍,目的就是考军校、当军官。向南林的家乡经济十分落后,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学习十分优秀的向南林对考大学一直有着强烈的期盼,但他看到父母为了供兄弟俩读书日夜操劳那个辛苦劲,还差半年就高中毕业的他决心另辟蹊径,而把继续读书、考大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直到今天,已经读大三的弟弟每当说起这事来,眼圈总是红红的。因为他知道,这大学该由哥哥来读。
“大学梦”破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却越燃越旺。军营给向南林这个勇敢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枯燥的新兵生活,向南林过得津津有味。队列、长跑、投弹、射击,几乎所有的新训科目全都是优秀。2001年春天,已是第二年兵的向南林有了报考军校的机会。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考上军校应该是非常有把握的,可轮到他时却阴差阳错地没了名额。由于年底就服役期满,为了在部队长干,当年,他以集团军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录取以后,他把这里当作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舞台,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一切养分。两年的军校生活,向南林从当班长、区队长到模拟连指导员,每个岗位都履职尽责。毕业时,他各门功课除了英语差四分没达到优秀外,其余的门门都90分以上。同时,他的书法、演唱、主持、篮球、乒乓球以及篮球裁判等才艺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前,向南林被学校作为留校对象,却因全军精简调整,愿望又一次落空。留校不成,他想回原部队,结果却被告知,原部队也接到了撤编命令。一位校领导找到向南林,关切地说,“小向,全军许多部队我都熟,你看我帮你分回家乡驻军如何?一来离家近了,二来也可以照顾一下父母”。这在许多人眼里,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向南林觉得,要当兵就不能恋家。再说,如果专业不对口,自己两年军校岂不是白读了!他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好意,正常分回了原驻地的高炮团。
到师里报到,师军务参谋看完了向南林的档案,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哈尔滨市区部队。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他说,“参谋,我是学高炮专业的。”于是,向南林被分到远离省城四百多公里外的高炮团。团里军务股的同志也有意让他选个好连队,向南林却说,我是学指挥仪修理的。就这样,他又来到了修理所。到了新部队,既没有老领导的关照,也没有熟悉的工作环境,可向南林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他一切从头开始,轻装上阵,很快就凭着过硬的素质在团队脱颖而出。毕业不到两年,胸前已经挂上了两枚军功章。2005年4月,士兵提干的指标分到团里,他以绝对优势在全团排名第一。然而,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因是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不能作为提干对象。2006年,团党委依然把他作为头号提干人选向上级推荐,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卡”了下来。
如果说,以前的一些曲折对向南林还是一种历练的话,这两次提干不成却意味着“军官梦”的破灭。军官、士官,虽然一字之差,但却是许多优秀士兵跨越人生的梦想。熟悉他的领导、战友为他惋惜,更担心他“扛不住”。团政委孙殿文经常找他谈心,每一次都由担心变成了放心。
今年春节,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向南林面前。探家时,未来的岳父,一位很有实力的矿主,为他和女朋友在宜昌买了16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他年底复员帮助打点生意。一边是自己相恋4年的女友,一边是自己奉献了8年的军营,哪一头都让他难以割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向南林诚恳地说:“在部队这么多年,有我放不下的事业,我要对得起各级组织的培养。”最终得到了家人的谅解。
面对希望一次次破灭,向南林从没有发过一句牢骚,说过一句怨言,在任何人面前没有表现过一丝消沉。相反,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让理想一次次地升腾,也在感染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是一名普通的修理技师,却带起团队装备修理的四梁八柱,掌握了6种专业的修理技能,培训了6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发表了9篇学术文章,参与4次重大演习,累计维修50余台次大型装备。
向南林是全团公认的“钻研精神最强、知识技术最全面、维修经验最丰富、学术成果最多”的战士。
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向南林学的是指挥仪修理专业。高尚华教授是全军指挥仪方面的权威,四川口音很重,一些学员上课听不懂,向南林便主动当“翻译”,每次上完课,他都要给同学们再讲一遍。高教授年龄大,腿脚不好,上下指挥仪不方便,通常是高教授坐着讲,向南林在上面操作。大家都称他“教员助理”。
指挥仪结构复杂,电路图就一尺多高,线路像头发丝一样多。向南林主动要求负责教室打扫,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偷偷去学,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高教授。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高教授很感动,经常给他“吃小灶”。在高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向南林总结出了“听声判断、观表定位、按图推演、实地解难”四步排除故障法,成为学校专业尖子。2004年8月,集团军组织装备专业比武。向南林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以领先第二名20多分钟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
按理说,一名士兵,把本专业搞得如此精通就很了不起了,可他却并不满足,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机会向修理高手请教。在团里四处拜师,先后掌握了57高炮机械电路修理、油机修理、汽车修理和红缨—5导弹检测等技能。利用驻训时机,向地方老师傅求教车工技术,掌握了车床基本操作,并能独立加工简单零部件。每年团里都有一些装备送到厂家维修,押运是一件很苦的差事,特别是冬天,在平板车上用稻草围个窝儿当帐篷,经常是喝结冰的矿泉水,啃带冰茬的方便面,但他每次都主动请缨。用向南林的话说,这“差事”很划算。送修时他带着平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向师傅们当面请教,有用的资料能复制的就用移动硬盘存下来,能带走的资料就装进手提包里,每次都满载而归。2004年夏天,向南林押运送修火炮时,顺便带上了一组中央配电箱准备大修。厂家的工人师傅检查后,认为维修难度太大,提出收取一定费用。向南林心想,团里也没有给我拿钱修设备,再说已经拿来了,也不能就这样扛回去。他决定自己动手,白天跑到学校图书馆查资料,找过去教过自己的老师帮助指点,晚上利用工人休息时检修装备,一干就是一夜。“这个士官真不简单!”工人们被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仅主动帮忙,还送给他一套工具和零配件。
2005年初,某型雷达就要列装,指挥仪淘汰的消息传到了团里,向南林的指挥仪修理专业马上面临无用武之地。他频频给母校、工厂、友邻部队打电话求教,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同时他还利用去送修装备之机,到母校向教授们请教新装备的使用知识。同年4月,新装备列装,他已经对该型雷达有了基本了解。团里成立攻关小组,由他负责编写教案,培养操作手。为尽快熟悉性能、掌握要领,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到训练场,对照说明书,逐个部件、逐个位置、逐个动作研究。为了测算程控联动数据,他连续3天在雪地反复接线记录,手被撸开了好几个口子,疼得晚上编写教案笔都拿不住。两个多月下来,他瘦了10多斤,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制作出6部教学课件,培训出15名操作手。同年10月,军区所属高炮部队全部被拉到了科尔沁草原集中“亮剑”。结果,新雷达一“亮相”,便创造了骄人战绩。一次考核,全团击落14具拖靶,创造了军区历史上防空兵射击之最。团领导深情地说,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向南林功不可没。团里规定,凡是打掉拖靶的连队,奖励全羊。喝羊汤那天,全团好几个连队都争着抢着来请向南林。2006年,他培训的操作手参加军区雷达站比武,获得了4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名。三年来,团里共击落命中拖靶23具,某型雷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修理专业向南林是“大拿”,搞学术在团里也很有名气。三年前,团副参谋长周常学还是作训参谋时,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在团里影响很大,因为当时团里搞学术研究的人很少,有时一年都发表不了一篇。文章发表后没几天,向南林拿着自己写的一篇关于指挥仪维护保养的学术文章,三番五次上门求教,小战士的执着劲,让周参谋很受感动,认真帮他改了几遍,最后在《军械理论与实践》杂志发了出来。有一就有二,向南林后来又与人合作撰写了《CHN-10综合测试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部队应急输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9篇学术文章,分别在《军械士官》《军械理论与实践》等杂志上发表。“小战士能写学术文章”,这事在全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激活了其他人学术研究的热情。去年全团共发表40多篇学术文章,位列全师第一,并被《军事学术》杂志评为学术研究先进单位。
向南林的钻研精神源于他无时不在的危机感。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美军在本土遥控指挥伊拉克战场上的士兵进行装备修理,使他萌发了研制“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的念头。他的想法与团领导不谋而合。当时,虽已立项,但由于缺少技术革新人才,研制工作一度不畅,向南林的加入,很快使这一成果有了新进展。那段日子,他先后查阅了《车载电子系统原理与操作》、《无线电通信原理》、《微波传输技术》等40余种专业书籍,找专家、跑院校,最后将系统确定为数据库、图像采集、信号传输、信息处理四个模块,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灵敏度高、性能稳定、符合实战需要的“新型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是一名普通的文艺骨干,却用自己的如火激情展示了当代士兵的青春风采,精通6种乐器,参与军地演出100余场次,10余幅书法作品在军内外获奖。
向南林是一个勇于刷新自我的人,谁有点优长,他都千方百计地学到手,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战友们称他为“可怕的向南林”。
参军前,他就喜欢唱歌,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参军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一次,佳木斯市歌舞团团长战斗来团里慰问演出,战斗团长那浑厚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了他。向南林找到战斗团长要求拜师,为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战团长欣然收下了他这个徒弟。
向南林的书法小有名气,先后10余次,在“腾龙杯”、“北海杯”等各层次的书法大赛中获奖。可他不满足,一有时间他就到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常贵家里求教。
从山东泰山入伍的战士李波,是唢呐世家。7岁时,就开始学习唢呐,除此,他还会许多乐器。到部队后,很快便让向南林盯上了,一有时间,向南林就与他切磋技艺。
一次,向南林看到团里的乐器堆放在仓库里闲置没用,就建议团里成立个小乐队。缺架子鼓手,请人教需花钱,恰好李波又有些这方面的知识,但他是键盘手,向南林就决心自己上,弄不懂就问李波。刚开始,点敲不准,影响了别人排练,他就敲自己的大腿。一个月后,李波在礼堂外面听到架子鼓声,以为是请了专业老师,结果进屋一看,是向南林在打架子鼓,这让李波难以置信。李波与向南林相处三年,他发现,原本密不外传的看家本领,向班长全学会了。
在团里,办晚会、每周的影前小舞台,他是团里不可或缺的“台柱子”。在佳木斯市每年的双拥晚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能当导演主持、搞舞美策划,还能唱歌、演小品、编舞蹈,笛子、葫芦丝、架子鼓等6种乐器,他件件拿得起。三任宣传股长感受最深,少了向南林,团里的舞台要塌掉一半。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期间,总装系统搞文艺调演,由向南林执导参演的歌伴舞《当兵的哥们》获得了二等奖。
向南林来到连队之前,连队的文化工作始终在全团“垫底”,在团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从来都没有“露过脸”。向南林来到连队后,这些活动变得活跃了,战士们的精、气、神也变得大不一样了,连队的各项工作也都上来了。
当年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读书时,向南林就通过了湖北省体委的篮球二级裁判考核。团长王志恒是个“球迷”,只要是他上场,每次都要拉上向南林当裁判。
连队有个2002年入伍的浙江战士刘元彰,家里很有钱,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入伍后,他依旧老毛病不改,临来时,从家里带来了几十套袜子和内衣裤,穿完就扔,训练时也不刻苦。连队不允许战士用手机,为防止连队检查,他一次就买了3个。向南林就把他的故事编成了小品《款兵》,借以讽刺那些平时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现象。稿子写好后,向南林就让他去演,从此以后,小刘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而且进步很大,转了士官、入了党、当了班长。
2005年春天,团里组织了一台晚会,向南林特意把家属院的小朋友组织起来排练了一个叫《母亲》的歌伴舞。当这些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少感知父母辛劳的孩子们,随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的优美旋律响起时,那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坐在台下的孩子家长们都被感动得哭了。一个小小的节目却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感恩父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承担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先后拿出2万余元接济父母生活、供弟弟上大学,连续3年资助福利院儿童,帮带的战友有13人立功。
向南林的女友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他并不时尚,但责任与执着让他充满了魅力。”
向南林的父亲是乡政府的一名干部,家里虽不算富足,但也说得过去。前几年,因母亲的一场车祸,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生活上陷入了困境。高中时,为了给父母省点钱,住宿,哥俩挤在一张床上;吃饭,他每次都是挑些辣椒、青菜吃。弟弟心里清楚,是哥哥想让自己多吃点肉。有时哥俩吃饭没有钱了,向南林也不轻易向父母张口,身材瘦小的他则是利用晚上时间偷偷跑到工地上去筛沙子、搬砖挣钱,手磨破了,鲜血浸透了纱布,可他从不在弟弟面前表现出来。
向南林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发津贴费,他除了买些牙膏、香皂等生活必需品外,都把钱存起来。2005年,弟弟向秋林考入了河北工程大学,父母高兴之中也多了一分愁绪,因为供一个大学生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此时的向南林也已士官院校毕业,转上了士官,也挣了工资。他十分理解父母的苦衷和处境,写信给父母说:“你们二老为了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已挣工资了,弟弟上学的费用,你们就放心吧。”打这以后,向南林定期给弟弟寄钱,经常写信询问弟弟的学习情况,叮嘱他有了困难不要告诉家里,跟自己说。这些年,向南林给弟弟和家里的钱达两万多元。
向南林对钱有着特殊的敏感。原宣传股长、现任二营教导员卢炳光讲述了一件至今让他无法忘怀的一幕。那年春节,团里搞了一台晚会,向南林担负了整台晚会的导演、策划、主持。演出结束时,卢股长特意买了几罐饮料给向南林。令卢股长不解的是,小向拿着易拉罐,像小孩子欣赏一件新奇的玩具一样,迟迟不喝,他告诉卢股长,这是他长这么大头一回喝。此情此景,卢股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他非常理解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的心情。一次,向南林去街里办事,路过佳木斯市儿童福利院,这使他一下子联系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径直走了过去,找到了福利院的领导,说什么也要捐50元钱,他告诉院领导,没有特殊情况,他每个月都要捐50元钱。几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间断对儿童福利院的捐助。
一次,向南林随连队进行冬季野营拉练,住在一户姓秦的大爷家里。通过了解,向南林得知秦大爷的儿子遇车祸身亡,留下了儿子秦云东和爷爷相依为命。听说孙子因交不起学费失学时,掏出身上仅有的218元钱塞到了秦大爷的手中。从这时起,每月都要从工资里拿出100元,资助小云东上学。
当战友遇见困难时,向南林总会伸出热情之手。去年春天,黑龙江省方正县遭遇了一场少有的旱灾,庄稼地的秧苗旱得打了蔫,探家回来的姜宝成回到连队,始终像霜打的茄子,也蔫了。向南林一猜肯定是遇到难事了,姜宝成就一五一十地和向南林说了,向南林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就给姜宝成家寄去了4000元钱,解了姜家的燃眉之急。后来,姜宝成才知道,向南林不仅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还从战友那借了1000元,姜宝成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来信说,如果不嫌弃,他们真想认向南林为干儿子。
这些年,向南林尽管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从不向组织和战友提及家中情况。前年,团里了解到他家中的实际情况后,准备给他3000元困难补助,被他婉言谢绝了。
“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是向南林常说的一句话。这对他来说,既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也是向战友捧出的一颗诚心。
从小受父母溺爱,花钱大手大脚的浙江籍新兵徐斌,在向南林的帮带下,学会了洗衣服、缝被子,还给家庭困难的战友捐了款;团卫生队的“常客”,体质较差的战士朴锦雪,在向南林的训练和陪同治疗下,入了党,当上了副班长;凡事信奉“操作”的战士李伟,在向南林的点拨下,自觉地参加函授、学习电脑,退伍回家当上了老板;战士刘志宇,父母闹离婚,他一边给他出主意,一边帮助做工作,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灭的家庭。每当战友有事想不开时,“个别人”工作做不通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向南林帮助开导开导。
向南林在团队有一群崇拜者,在地方也有一群“粉丝”。这些年,他先后20余次为大中小学军训,每次都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并用自己的素质、用自己的学识、用自己的人品,感染带动了众多师生。
2006年8月,又是一年大学开学,向南林受命承担了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的军训。一个多月的军训生活使这些大学骄子们对当初他们眼中黑不溜秋的向教官多了几分敬佩,临别时,一些女大学生要求向南林留下部队番号、地址和联系方式。几位一直对向南林有“意思”的女生故意问他:向教官,你有女朋友吗?向南林就骗她们说,已经结婚,孩子都半岁了。明知这么做有些于心不忍,可他还是吃完午饭就悄悄地离开了学校。一位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大学生竟在之后的一年里,骑着自行车到处打听向南林所在部队。直到前不久为了宣传向南林,组织他当年军训过的学生座谈,这些一直苦苦追寻他的女学生们才得以见到向南林,这才知道向教官当初只是有了女朋友。她们并没有怨恨向教官当初的欺骗,相反为他献上了深深的祝福。
第五篇:刘翔事迹
刘翔事迹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获得金牌。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课文以这样饱含感情的文字来向上海的学生们介绍公众心目中的明星刘翔。
这篇课文出现在最新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试验本)的第10册第6课,取名《跨越新纪录》,属于新闻特写题材。在900字长的篇幅里,特写讲述了刘翔创造世界纪录的故事,并且还附上了刘翔“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另外,课后还给学生留出2道关于刘翔的特别问题。
大约40所学校首批采用这一新教材
“太出人意料了。”一名小学老师昨天回忆起同孩子们一起在课本上看到刘翔那一刻的感受时说。
据了解,虽然有刘翔课文的五年级新教材目前还只是在首批40所左右的学校使用,但是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铺开,它作为每一名上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已成为定局。
“刘翔的课文是后来才考虑加的。”教材编写组成员诸建敏向记者透露,早在2004年的暑假,新版教材的编写就启动了,当时奥运会还都没有开幕,按原计划刘翔不会出现在课文里。
然而,刘翔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给国人带来的巨大鼓舞改变了教材编写者的原计划。经过修改与审查,一篇新闻特写最终得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修改审查时教育专家都表示赞同
“审查组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教育专家,他们都表示赞同。”市教委的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
不过,教材编写者们不曾想到的是,随着新教材的正式问世,争论也随之产生,各方说法不一。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昨天给予新教材以褒奖。他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英雄,而刘翔的确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让课文及时地去反映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值得鼓励的。
“励志,可能更多的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市教委资深小学教研员陈裖则认为,虽然刘翔是形象健康积极的公众人物,语文课也需要考虑对学生励志,但是,不能忘记前提必须是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否则同样也是失败的。因此,陈裖表示,选择公众人物进教材要非常慎重。
还有专家表示,公众人物一旦进入课文,势必成为未成年人未来生活中的榜样,这对于那些同样年轻的公众人物也许是不可承受之重。
面对来自各方的讨论,王厥轩昨天表示,刘翔特写收入小学教材不失为一次积极的探索,当然教材选文的确需要稳定性,上海市教委会密切地给予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