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时间:2019-05-13 11: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第一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我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活动设施少的缺陷,尤其是桌面玩具种类更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的室内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玩中学”呢?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浏览、教师讨论等方式,最后决定可以尝试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中的可操作材料,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从03年到现在,我园一直在操作在探索,不断充实和改进我们的区角活动。下面我根据我园这些年来开展区角活动的情况,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开展区角活动?

一、集思广益,共同开发可活动的区角。

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应为孩子创设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和构建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以及能体现班级特色的活动区。首先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其次我们要根据季节和时令来创设区角;我们还要考虑幼儿人数、幼儿活动的空间等等。构思有了,下一步就是充实我们的区角。

二、就地取材,为区角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儿园区角活动的重要支柱,离开了材料,区角活动几乎难以进行。为了给区角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发动家长、幼儿、老师收集丰富多彩活动材料。例:生活中废旧纸盒和日用品:牙膏盒、奶盒、鞋盒、酒盒、毛线、布头、纽扣等;根据季节搜集农作物:玉米皮、地瓜叶、小麦杆、高粱杆、葡萄枝、桃核、杏核、松球、法桐球等;搜集小朋友身边的材料:用完的彩笔筒、喝完的牛奶盒、吸管等…… 总之,大到废旧轮胎、装修边角料,小到纽扣、螺丝,所有这些材料都收集在各班的“百宝箱”内。

其次,我们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和清洗然后再分类。植物类:树叶、蔬菜、豆类、谷类、瓜果、果壳类、野花、野草、稻草等。瓶罐类:易拉罐、雪碧可乐瓶、牛奶瓶、哇哈哈瓶、药瓶。纸盒类:牙膏盒、牛奶盒、塑料盒、鞋盒、香烟盒。生活废旧料:包装袋、包装纸、吊针管、吸管等。其它:泡沫板、纸板、毛线、碎布、纽扣等等。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育经费,更突出了我们的自然资源特色。

另外,各班根据年龄进行选材并进行设计和安排。在小班可以开展树叶粘贴、迎春花、菊花粘贴、图形粘贴、可以用各种颜色纸张进行撕贴;用萝卜、土豆刻上各种图案让幼儿进行印章等;中班可以开展玩泥巴、绕线、手指画、拼图、串珠等活动,如利用毛线和纸板通过绕线装饰相框;在大班开展草编、趣味剪纸、学做食品、刺绣、绕线画、各种图形拼画等等。如大班开展草编活动:我们首先带领教师参观鲁艺工艺品公司,教师们受到启发,一些简单的操作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习。于是我们就开始整理玉米皮,给她上色,造模子,在制造的过程中发现,木制模子费时费工,可以用酒盒鞋盒来代替它…… 在这种过程中,好多材料是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或求得他人帮助获取的,幼儿不仅认识了材料,而且引起了幼儿兴趣。

三、分类利用,创设开放的可选择的活动区

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角活动的保证,我们根据季节和主题活动改变而不断调整活动材料,利用好身边的材料,创设会说话的区角,感染孩子。我们首先用葡萄枝、草绳组成的建构区;用黄泥捏小动物、小人物,用废旧纸盒粘贴房屋等;利用玉米皮、地瓜叶、小麦秆、高粱秆让幼儿进行编制创造;利用细沙子放在盘子里让幼儿尽情的发挥想像;……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比如:小班生活区的目标是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应投放一些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纽扣、喂动物宝宝吃东西等材料,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使材料有效的为目标服务。

三、分类利用,创设开放的可选择的活动区

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了“一物多玩”让幼儿通过操作相同材料,但操作方法不同,幼儿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在科学投放各种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利用效益:

1、一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使用

我们要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利用率,使我们的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来减轻教师准备材料工作量。例如:玉米皮:在美工区作线条表现物体特征、在生活区可进行编织、在益智区可以用编好的小辫组成小鸡、蝴蝶、小鸭等栩栩如生动物;布片:在生活区用于做衣服、在美工区用于做小人、娃娃等工艺品,还可用于制作布贴画……

2、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

挖掘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泥巴:小班用来捏玩具、生活日用品,中班用来捏蔬菜、水果等,大班用来上色;粮食作物:小班用来练习数数、分类,中班幼儿自己调上多彩的颜色,粘贴小动物、各种花草,大班幼儿用来作填充物做工艺娃娃,……

3、一种材料针对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使用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多层次性,能创设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环境,让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玉米杆、高粱秆:巧手孩子用来做工艺品—风铃、眼镜、灯笼,奔放型孩子用来作枪玩 ;土豆、萝卜:男孩用其雕刻,女孩用其做娃娃;葡萄枝、木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光滑有粗糙、有尖有圆,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自由选择材料……

4、一种材料的递进延伸使用

材料一次使用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价值,为其它区角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小朋友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中班幼儿用玉米皮编成小辫,大班幼儿做好篮子的径,让中班幼儿用玉米皮进行绕、编;大班幼儿再进行整理装饰编好的篮子,用于环境创设,用于盛放其他材料等等……

5、各种材料的组合使用

自然资源有很广的余地,孩子可以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让各种材料在孩子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小朋友按意愿选择野花、野草、树叶等自然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自由组合,做出各种漂亮的画;用豆类、卵石、泥沙制作出许多造型不一的动物、人物、房子及花草等;用牙签、土豆、地瓜做出的小刺猬可真神气;用香烟盒、火柴盒、易拉罐、树枝条制作成一列列小火车;用果壳、各类树叶、橡皮泥组合成漂亮的小鸟和金鱼……

四、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有些规则在自然活动中形成。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

产生了。

五、区角活动与课程的关系

在经过几年操作中发现区角活动应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将主题活动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让区角活动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区角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在数学区域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巧妙蕴涵教育意图的材料。如“排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仅凭一两次集体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况且由于其操作材料繁多,如果以集体教学形式开展,则很难满足幼儿的材料需求。因此,我们就将它结合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火柴棒、小盒子、易拉罐、酸奶瓶、树叶等。这一寻找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幼儿首先要明确目的,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筛选出可供选择的材料,最后自行设计出材料的玩法。如:他们把收集来的酸奶瓶按大小排列;树叶按颜色深浅排列;易拉罐按高矮排列;毛线按长短排列……多种多样的玩法吸引了幼儿,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在幼儿多次小组合作后,教师可组织幼儿交流各自的玩法和规则,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相关经验。

2、区角活动可以为集体活动做铺垫。

为了让幼儿体验长度守恒规律,我们给幼儿提供了毛线、各种形状的小图形、积木等,带领幼儿玩毛线的游戏。幼儿用同一根毛线随意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从中体验了长度守恒的规律,为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做好了铺垫。对于这种富有挑战性、抽象性的知识,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发挥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3、通过区角活动展现主题情景

与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区域,能让幼儿自然地展现主题情景,产生真实情感、积极的情趣。区角活动中的材料类型丰富,数量充足,给幼儿极大的想像与选择空间,是区角活动情境更丰富、更有趣。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主题墙,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例:大班主题《我的祖国》可以创设祖国地图、家乡特产、祖国的辉煌。如:神舟6号上天、2008奥运会……区角活动是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它发挥着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发展、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早上入园时间、下午室内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对幼儿积极引导,合理安排。通过实践证明,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在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造力和责任心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学会辩别是非,对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例如:

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角活动,使它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

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实施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时,我认为在启蒙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发展与提高。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我们建立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挖掘自然资源蕴涵着丰富而浓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让我们的孩子在散发着农家“味”的环境中,立足实际,快乐学习,收获着未来,让我们拥有新的希望。

第二篇:开展区角活动之我见,11春教研总结

如何开展区角活动之我见

韦琼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区角活动游戏材料,促进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但是在具体的区角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区角活动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中,是活动区活动的一大特点。教师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时,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一种材料可以指向多个目标,同时一个目标也可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动材料,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计算方面的间隔排序。在娃娃家投放给娃娃喂豆、夹纸团、夹玻璃球和花生米等一系列活动材料,来达到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目标。又如我们就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塑料工具以及相关的图示,给幼儿探索做各种点心的机会。配合主题活动,材料的投放更应该体现它的目的性。如主题是《橘子宝宝》,那么在美工区可以提供纸和笔、毛线、碎布、剪刀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来给水果宝宝穿新衣,进行自由创作;图书区收集投放有关水果、蔬菜的图书、挂图,让幼儿阅读欣赏;益智区投放秋天的各种水果、各种大小不同的落叶等,让幼儿给娃娃家做门帘和窗帘。

二、区角活动的开展要以幼儿为主体。

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幼儿自发生成、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自由想象、积极创作和大胆表现的过程,体现在时间、空间、内容、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是开放的、多元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以指导观察了解为主、以鼓励为重,适时的介入,以间接指导为主,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过多的语言提示会对幼儿间的互相交往、合作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环境氛围的暗示作用代替语言指示,如用操作材料自身所隐含、显示的操作方法暗示幼儿如何操作;用物品摆放及图示等暗示幼儿该做什么。而这种暗示并非单一的告诉幼儿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对幼儿的操作、活动的一种启发,我所提到的“操作图示”实际上就起到了这种暗示的作用,即发挥了教育的隐性作用。

三、区角活动环境要安静有序。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设置区域时能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区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设5-8个区。(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既不能高高在上进行灌输,也不能自由自在放手不管,对能力差、反应慢的孩子要多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要允许孩子出错,不要急于求成。那种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轻松”“解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师应成为站在幼儿背后的慈爱、沉静的指导者,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注意从“面”和“点”两方面着手。在“面”上,要观察的是幼儿兴趣点(喜欢什么区的游戏、喜欢的游戏内容有哪些、哪些材料是幼儿最喜欢的等等)以及需要帮助、游戏中产生一些有必要老师介入的情况等等。在“点”上,要观察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为指导幼儿作好充分准备。

五、及时的分析和反思。

在开展区角活动时,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在观察和指导的基础上,做好及时的观察纪录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老师这头: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这头: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变化;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创设区角活动要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和表现的良好环境,给幼儿创设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让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学习与人交往,发展个性,同时培养自主、自律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中更为主动的发展。相信真正的开展好区角活动,孩子们也一定能在广阔的天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此外,我们还认为区域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集会,是他们能够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包括利用自己的长项,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树立起信心。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

喜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幼儿园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角色往往难于准确把握,教师指导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发挥出来。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1.指导过程缺乏互动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

2.存在着强制性指导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表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表演,却在表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出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操纵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

3.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

一部分教师把区域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4.对孩子的鼓励不够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气馁;这会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

5.缺乏指导的策略

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对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方法的一些建议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1.指导过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

2.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

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办代替,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可欠缺的辅助者。

区域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须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

如何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3.对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动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打算粘帖的东西,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

具体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不论使用哪种内容的划分方式,评价者在进行幼儿评价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采用动态评价的方式,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持续地观察和评估她们的发展潜能,调整策略、调整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引导幼儿的发展。

5.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 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策略的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参与一些有关指导策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域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水平。

第四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左权一幼 马瑞萍 032600

现在幼儿教育强调“活教育”理论,要求幼儿教育生活化,社会化。因此,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入手,挖掘孩子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孩子感到学习就在身边,并且是鲜活的、可经历的,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亲近社会,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还培养了孩子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表达以及构建自己的想法等多种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培养科学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可供探究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中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我园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的一所县直幼儿园,我们根据本园所处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主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在科学活动中探索他们身边不同材料的性能,利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充分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下面是我园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科学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合理的挖掘自然资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一)利用农村自然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如春天一到,满枝的桃花、梨花争相开放,幼儿虽感兴趣却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组织孩子们到郊外去踏青,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孩子们边欣赏边交谈着:“老师看,小草变绿了,树上开了好多好多花儿,真漂亮。”“你们猜猜这是些什么花儿呢?”我问道。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是桃花,这个是梨花„„”“它们那儿不一样呢?”我紧追着问。有的孩子立刻说:“花儿的颜色不一样。”“还有那儿不一样呢?”“花瓣不一样、花蕊不一样”„„在观察讨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桃花和梨花的各自特征,很轻松的把它们区分开来了。还有孩子难以区分的麦苗、韭菜,我们就带孩子们到种植园地去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看、摸、比较,孩子知道它们的叶子形状不同和手感不同等等不同之处,孩子们在玩中总结了经验,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2、农村孩子虽然经常看见麦子、稻谷及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但却常常不能正确区别。我们在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比较这些农作物的种子的异同处,还将这些种子贴上标签,布置成“种子大聚会”,放置在自然角内,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比较,帮助它们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辨别。通过观察比较,幼儿得出麦子的种子皮薄而光滑,稻谷的种子皮厚而粗糙;黄豆、赤豆、绿豆等豆类的种子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等特点,从而使幼儿明确地得出具体实物的形象概念,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二)在种植活动中引发探究兴趣

有人说: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科学。我们幼儿园的户外活

动场地比较大,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乡土材料,不断刺激他们去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供我们领着孩子们尽情地去探究。

1、开辟了种植园地。

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在种植园地里种上青菜、萝卜、西红柿、玉米、小麦等相应的蔬菜、农作物,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如春天里,我们买来了一包菜种子,带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翻土、施肥,然后撒上许多菜种子,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当一颗颗嫩苗钻出来时,我们又带着孩子们去观察嫩苗,指导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猜一猜这些嫩苗长大了会是什么蔬菜?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关心菜苗的生长,主动参与为菜苗施肥、除草、捉虫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苗苗的生长。当一颗颗小青菜在大家们的期盼中长大时,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些幼小的嫩苗是青菜呀,揭迷的喜悦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关系这些蔬菜生长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这些蔬菜生长变化的过程,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爱护植物,认识和探究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浓了。

2、创造可供探究的条件。

为了使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我们还在种植方法上翻花样。在我园的探究区里我们开辟了一块“比比谁先发芽?”的种植实验场地。在那儿我们提供了泥土、沙子、石子、水等材料供幼儿种植,在种植中让幼儿比较发现同样的职务种子种在不同的材料(泥土、水、沙子、石子)中,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以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结果。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仅懂得了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手段,也了解了种植生长的过

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还通过观察懂得种子发芽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别、花的叶子有很多的形状、植物是先开花还是先结果等许多自然科学常识,粗浅地了解种子、幼苗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了解人与植物、自然的关系等等。可见这些特制的场所能让幼儿得到探索的满足,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多提供这些有趣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感受到大自然奇妙的变化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支持和引导,从而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旧物品是孩子进行探索活动的宝贵资源,玉米片、玉米秸、麦秸、树叶、种子、羽毛、石头、沙子、泥土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就利用这些资源,让孩子学习创造、学习探究,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二、通过饲养动物丰富科学知识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孩子主动去观察、去探究。在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有孩子们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小乌龟、小鱼、小虾.......孩子们常常在游戏活动时去给它们喂食,和他们说话。通过饲养一些小动物,使幼儿更进一步接近动物,与动物建立起有好的感情和行为。而这些小动物,也常常会给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天不知是谁喊了起来:“快来看呀,小蝌蚪长腿了”。孩子们一窝蜂的跑了去看,“老师,小蝌蚪怎么就涨了两条腿呢?”“小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退?”......从孩子们的问话中我发现他们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还是似懂非懂,于是我就边带领幼儿每天观察记录蝌蚪的变化,边生成了新的活动《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在观察和交流中幼儿知道小蝌蚪不容易捉住,又滑又软,没有骨头;掌握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头前腿——尾巴没了——变成青蛙。我们在观察饲养的后期还组织孩子把蝌蚪送回家,这样不仅让孩子知道了蝌蚪生存的最佳地点,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作出结论。我们在教学中让儿童“先试后讲”,目的就在于让儿童去探索、发现。发我们在教“有趣的根”时,要了解根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我们就提供葱、菠菜、胡萝卜、小麦等几种植物的根让小朋友观察、比较,让幼儿去发现,葱和小麦的根像胡须,菠菜的根直直的,而胡萝卜的根一块一块的,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须根、直根和块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真知,记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儿童在活动中“试做一做”,“试说一说”,这非常有利于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

四、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在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适时地把握时机,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和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方向,时刻鼓励幼儿直到探索成功。

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对被风吹起的塑料袋产生了兴趣,在追逐之后,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它像飞舞的蝴蝶忽高低?讨论的结果是风大飞得高,风小飞得底。虽然幼儿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这只是直觉体验,而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风从哪里来的"实验活动,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之后,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制作了“转动的小花”、“风铃”等小玩具。可见,教师的适时引导,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领域,满足和发展了幼儿的求知欲。

又如为了使幼儿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首先引导幼儿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年糕进行观察,然后适时地引导他们试着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通过摆弄并进行比较,这时幼儿的发现是丰富而零散的。因此,在让幼儿充分感知后,须通过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幼儿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使幼儿认识更加清晰正确。

五、在大自然中发现,探索科学的奥秘

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优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探索,获得科学知识。比如春天和孩子一起去田野里捉蝴蝶,去草地上捉西瓜虫......。这些仅凭几张图片很难介绍明白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地观察中去发现蝴蝶的特征、西瓜虫的长相等,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幼儿的直接经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从中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我们深深体会到:利用农村自然优势进行科学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挖掘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刘占兰.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克文.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研究,7

2007年6月

第五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活动实施方案

悦庄镇中心幼儿园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及户外活动”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乡村中的一条小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等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材料,一切的大自然都是幼儿区域活动的乐园。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构建适合农村幼儿活动的区域,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园积极响应新《纲要》精神,把“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展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抓,立足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了以“民间编织”、“民间布艺”、“民间童谣”、“民间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手脑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形成了一套具有农村自然特色和乡土文化风味的园本课程,特制定“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及户外活动”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活动口号:

低成本、变废为宝、因地制宜。

三、活动目标: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不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2、自制教玩具,激发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充当孩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活动兴趣,3、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开放性”自然教育环境。倡导积极、和谐的师幼关系,健康、亲和的家园关系,通过环境布置、专板展览、小制作比赛展览等形式进行定期展示,平行班教师之间也能够共商互探,通过互助的形式提高课题组教师的资源意识、课程意识、教育研究能力。

4、顺应幼儿兴趣特点,打造“自制性”农村特色玩具。围绕一物多用、多物组合、合理利用和不断创新的原则,组织幼儿积极探索各种自然物的多种用途。

四、活动具体内容:

1、将开展的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晨间活动中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区角活动一组进行户外活动。午餐后组织幼儿到户外玩教师制作的户外玩具。

2、将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与民间童谣相结合,引导幼儿将民间游戏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童谣意趣盎然,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3、根据教育目标结合领域目标要求及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根据幼儿的需求对活动环境进行调整,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创设出一个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互动环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及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发挥,积极参与活动。计算区:投放松果、石头、贝壳、豆类、果壳果核、竹片,让幼儿进行数数、分类、排序等,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表演区:投放竹筒,在竹筒上挖一个小洞,然后放进黄豆,做成响筒;投放小竹板、小竹墩做成竹响板、竹管沙球、竹串铃等,让幼儿随音乐自由演奏;投放树叶、稻草、贝壳、豆类等做的服饰等供幼儿表演,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

表现。

(2)每周三周五开展户外活动及区角活动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每学期组织一次“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及户外活动”的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幼儿的一日在园活动,开展亲子制作及亲子游戏活动。

(4)开展与活动相关的研讨、制作活动。通过上网查看及阅读相关的图书,让老师们重视此项活动,对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了解。

(5)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献计献策。把本项活动搞的有声有色。

五、活动实施步骤:

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威发动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各阶段分别承担着以下任务:

(一)发动准备阶段(2011年9月)

1、制定活动方案,成立方案实施领导及指导小组。

2、搜集所需材料,明确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一是广泛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大到废旧轮胎、装修边角料,小到纽扣、螺丝,所有这些材料都是我们收集的对象。二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幼儿体验活动乐趣。区角活动的宗旨应该是关注孩子需要的和喜欢的,我们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合理设计活动,创设了丰富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区域活动。

3、发动教师及家长参与,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广泛收集,并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和归类,分装入盒。比如收集到的麦秸秆,先剥掉皮,用水洗干净,再根据需要剪成长短相同或长短不一的小段,放在盒中备用。再如玉米秆,剥皮清洗后,长的用来做扁担

挑着玩、当枪扛着玩、当马骑着玩,短的二三十厘米左右的放在建构区里用来搭建、拼摆,再短一些的剪成一厘米长的小段、染色后做成风铃、眼镜、灯笼等。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对照目标实施各项内容,并及时发现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反思、学习和研讨,不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2、将收集的材料分类摆放,并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对活动不断反思,力争将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3、对个班进行的户外活动及区角活动,将组织教师参观。

(三)活动总结阶段:(2012年元月)

对各项活动进行评价汇总,撰写活动总结。对开展活动好的班级及个人进行表彰,对支持本项活动的家长发放感谢信等。

六、保障措施:

1、幼儿园制定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家长会,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广泛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

2、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幼儿体验活动乐趣。巧妙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在设计活动时中尽量挖掘材料的利用价值,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操作相同的材料,获得不同的体验与经验。

3、资源共享,多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使用。可以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工作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其次是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使用。低结构的材料可以留给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材料的认识和思考不同,玩的方法也就不同。

4、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常规习惯,如玩完玩具及区角材料后要

放回原处,不乱扔垃圾,不浪费资源等。户外游戏时不打闹、不推小伙伴。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5、幼儿园加大过程管理力度,通过不定期检查,组织教师参观打分等办法,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意见,做好过程调控。

6、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实践和研究,改变农村材料缺乏的情况,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游戏活动材料。

7、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展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悦庄镇中心幼儿园

2011年9月

下载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和读图,运用交流、分析的方法,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99更新时间:2009-10-2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运动与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创建区角活动一

    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创建区角活动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

    关于开展区教育系统书记微型党课竞赛活动的

    关于开展区教育系统书记微型党课竞赛 活动的通知各党支部(总支): 为进一步提高支部书记的业务素质,推动我区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工作上新台阶,根据教育局党委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精神......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无私地为人类奉献着各种资源,地球上的许多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

    幼儿园区角《开汽车》活动总结(精选5篇)

    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四部用纸盒箱制作的汽车,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开始时,一些男孩主动要求开汽车,于是,我点了嘉义、南南、辉辉、子羽和俞渝五个小男孩,故意多点一个人。他们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