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备役部队人才培养资料范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推动预备役部队人才队伍建设 ●四川预高师一团政委 付建文 主任 吴 云
四川预高师一团紧紧围绕新的形势和任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队伍建设服从和服务于部队建设,以部队创新发展支撑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打牢基础、人才先行、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制度激励人,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人,以资源保障人,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岗位锻炼、院校培养为手段,人才队伍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委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人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行业、职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是不同的。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人才队伍,是推动预备役部队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多方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培养选拔人才。
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育人观。“人人都可以成才”蕴含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体现了群众性、平等性、进步性、发展性、实践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现代人才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部队就是做人的工作,贯彻“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这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要求,也是推动预备役部队发展的根本途径。部队转型后,专业种类增多、交流补入人员多、来自不同的单位多,各人经历不一样,素质也参差不齐。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坚持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要成才的思想,利用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培养人才,达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目的。近年来,交流补入团队干部13人,占干部编制的31%,他们工作经历各异,能力素质不同,有的同志工作曾一度出现被动,团党委针对这一情况,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观点,并根据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合理调配工作岗位,给任务压担子定目标,督促他们岗位成才,通过实践锻炼,基本上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6人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晋职定位,有的还走上了团队的重要岗位。
必须牢牢抓住现役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预备役部队中的现役干部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锻造一支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现役干部队伍,对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预备役部队基层人才建设,就要抓住现役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现役干部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不仅对建设好部队起到决定作用,而且还能够影响、带动现役战士和预任官兵的成才积极性。团队在抓人才队伍建设时,以现役干部学历升级和能力培养为突破口,狠抓了岗位成才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团现役干部42人,通过在职学习和院校培训,由中专学历晋升为大专学历8人,由大专学历晋升本科学历16人,由本科学历晋升为研究生的6人,占全团干部总数的75%,现役官兵100%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24人通过了国家二级以上的计算机考试,涌现出了一批学习成才的典型。
必须贯彻“德”和“才”并举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是预备役部队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德”就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对于我们军队来讲就是必须听党指挥、热爱部队、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才”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对我们军队来说就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德”和“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抓预备役部队人才队伍建设时,必须坚持“德”和“才”并举,只重德不重才就会走向平庸,只重才不重德就会迷失方向。团队在培育人才时,就十分重视“德”的建设,利用党员先进性、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教育,组织官兵参观大邑县烈士陵园、建川博物馆等红色资源,让大家受益。每年“八一”节和春节,团党委常委带着现金和物品,慰问驻地失学儿童和贫困家庭。通过积极措施,既增强了大家的政治责任感,也达到全面锻炼人、培育人的目的。
二、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为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争夺”和“抢占”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预备役部队来讲,就是要下大力探索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培养人才的途径、方法和路子,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
必须规范制度,确保人才脱颖而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验型”人才将逐步向“知识型”人才转变。在抓人才队伍建设时,预备役部队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建立健全起一套完整、规范的人才培育制度,加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团队主要建立和健全了五项制度,一是完善组织计划制度。坚持党委“议”学,把学习成才活动纳入年度党委工作规划。二是坚持学习日制度。每周利用2天时间组织官兵学习高科技、新装备和科学文化等知识,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三是坚持检查评比制度。对开展学习成才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考核讲评。四是奖惩制度。通过表彰学习成才标兵和先进单位,激发官兵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挂钩制度。坚持把学习成才与立功受奖、评比先进挂起钩来,与选改士官、提拔使用、考学进修等挂起钩来。
必须创新方法,进行素质复合。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人才的需求正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是依托院校,送出去学。要依靠院校的教学机制,系统地培养人才。随着部队转型,一批高炮、指挥仪、雷达等新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为让装备形成战斗力,团队先后派出20多名干部战士到部队院校、友邻单位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借助优势,请进来教。我们充分利用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自身优势,坚持请进来教,学写新闻报道、电脑、高科技等知识,丰富官兵的知识结构。三是立足本职,岗位上练。着眼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建设,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机关与基层之间、部门之间、本专业与非专业之间、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全面打造军政互通、战技合一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官兵的工作能力。
必须协调发展,注重层次培养。人才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这就决定了人才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着眼整体,协调发展。一是要着眼部队当前建设,培养懂专业的人才。部队转型后,虽然补入了一些懂专业、会指挥的干部入队,但离部队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全团现役干部42人,高炮专业干部只有18人,占干部总数不到43%,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还较重。二是根据预备役部队的特点,加强干部协调能力的培养。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特点,要求现役干部要与地方人员进行交往,而现役干部年纪较轻、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协调能力不强,要开创好工作局面,能力素质还需要加强提高。三是要着眼部队长远建设,通过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等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现在,我军正在努力进行跨越式发展,要着眼未来,树立“宁可让人等装备、不要让装备等人”的思想,通过院校培训等方式,加速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结合预备役部队特点,努力构建催生人才的良好环境
人才的生成需要德、识、学、才、体等内在因素,但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等外部因素。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努力构建适宜人才生长的外部环境。
营造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成才提供不竭的动力。人不是生来就是人才,而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结合预备役部队的特点,努力创造学习环境,激励广大官兵学习成才。一是要树立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点。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影响和带动广大官兵学习成才。三是要根据部队的任务特点,根据个人的能力特点,优化人员的组合。分配工作时强弱搭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用其所长,各尽其能。
营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人才生成创造条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人才,在人才建设上求实效。根据省军区的人才培养规定,制定出了团队《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收到了实效。优化硬件环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才的生成需要良好的学习条件,结合预备役部队实际,不仅要在内部挖潜,强化学习的硬件环境,而且还要依靠地方资源育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把人才用起来,让人才动起来,使人才香起来。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发挥舆论导向和典型辐射作用。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学习成才的宣传,利用营区广播、开办学习成才专栏、创办《网上学习成才报》、评选读书之星等形式,营造学习的氛围。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召开表彰会、评选学习成才典型等形式,大力宣扬学习成才的先进个人事迹,不断激发官兵学习成才的热情。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官兵成才。制定学习成才奖惩措施,将官兵学习成才与个人的成长进步、精神奖励、物质奖励、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等结合起来。
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扩大部队影响,提高社会地位,组织广大预备役官兵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
第二篇:预备役部队知识
预备役部队知识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的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实行军队与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制度。
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训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支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预备役部(分)队组成的重要后备力量。其中,陆军预备役部队主要由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海防兵、电磁频谱管理等兵种、专业兵组成;海军预备役部队主要由侦察、扫雷布雷、雷达观通等专业兵组成;空军预备役部队主要由地空导弹兵、雷达兵、场站等专业兵组成;第二炮兵预备役部队主要由导弹专用装备保障和特种装备维修专业兵组成。
预备役部队根据军队建制实行统一的编制,编有预备役师、旅、团,并建有相应的领导机关。主要按地域进行编组,以省建师、以地(州、市)建旅(团)或跨地(州、市)建师(旅)、跨县(市、区)建团。现役军人主要编配各级军政主官、部门主要领导、部分机关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预备役军官主要从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地方干部、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中选配;预备役士兵主要从符合服士兵预备役条件的退伍士兵、经过训练的基干民兵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人员中选编。预备役官兵每年一般进行240小时的军政训练。
此外,预备役官兵中还有部分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战时动员后跟随现役部队遂行军事任务。
记 事
中国最早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部队。按照国防部发布的《关于组织预备役师命令》,先后在成都、武汉、昆明、兰州等军区组建了一批预备役部队,接受预编了十几万预备役士兵。1957年预备役师被取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中央军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军情,决定恢复预备役制度,在全国有计划地组建了一批预备役师、团。从1983年起,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等单位开始着手组建预备役部队。1983年5月,总参谋部发出通知,明确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有关师、团均授予相应的军旗一面,并授予番号、按规定刻制印章。从此,中国预备役部队开始了全面建设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预备役部队已由当初的单一步兵发展成为拥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在内的诸兵种合成的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1995年9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共和国第一部《预备役军官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已走上了法制轨道。
1996年4月,根据《预备役军官法》的规定,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评定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指示》,决定于当年为全国预备役军官评授军衔。之后,第一批预备役军官授衔工作在全国陆续展开,数万名预备役军官被授予军衔。
2002年9月2日新华社报道,我军近日首次举行预备役部队配属现役部队实兵对抗演练。由北京军区组织的这次演练,是围绕战时快速动员、摩托化远程机动、实兵对抗演练展开的。预备役某团接到上级快速动员的命令后,分散在5个县市48个乡镇的1500多名预备役官兵迅速按规定时间收拢集结,转服现役,配发了现役军服和武器装备,经过临战训练后,向演练地域开进,先后辗转3个省,摩托化行军730多公里,途中演练了防空袭、防侦察、改变机动路线、快速隐蔽集结等多种战斗行动。到达战区后,预备役部队立即编入现役部队,与“蓝军”展开了实兵对抗。在连续20多天的演练中,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起练谋略、练战法、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为全军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战联训探索了路子。演练结果表明,我军预备役部队训练实现了重大突破,参演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摩托化远程机动和配合现役部队作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011年,自5月1日起,预备役官兵换着07式预备役军服,通过标志服饰与现役部队有所区别。
第三篇:八一慰问预备役部队
“八一”送温暖,欢聚唱和谐
随着八一建军节的到来,中石化三门峡分公司为纪念建军84周年,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预备役高炮五团,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7月31日,三门峡分公司走访慰问公司20多位军转干部,为他们带去了太空被等慰问品,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军转干部胡建良,是公司的政工科长,长期以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企业党建连年在全省系统位居前列。公司领导对胡建良的努力表示赞赏,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扬军人作风,继续努力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再添新功。在退休老干部黄灼起家中,公司领导详细询问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好好生活,继续发挥余热,多向公司建言献策。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的纪念日。这天上午,三门峡分公司一行人冒着瓢泼大雨,带着慰问品来到预备役高炮五团驻地,向驻地官兵送上浓浓的节日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在驻地,公司慰问团成员与部队官兵亲切座谈,共话鱼水情,共话新发展。
据悉,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始终坚持“送温暖”活动。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组织人员对军转干部、驻地官兵进行慰问。至今,该活动已有十余年的光荣传统了。
第四篇: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材料
强化“四个意识”依法按纲推进基层建设创新发展
部队组建以来,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有关指示和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特点规律,注重依法打基础、抓落实、求过硬,全面建设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团连续两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预备役团、先进团党委,有4个营、连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个连被省军区树为“实弹战术演练标兵连”,2个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强化使命意识,明确依法按纲建设思路
针对团组建时间短,基层建设基础弱、头绪多、任务重的实际,我们着眼部队使命任务,深化思想教育,积极探索规律,依据法规制度抓基层,保证了基层建设的正确方向。一是深化教育,统一思想。部队组建之初,官兵思想活跃,有的同志认为,预备役部队基层人员虚编、组织虚设,抓基层是“务虚”的工作;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团里的现役干部又多数来自野战部队,缺乏抓预备役基层工作的经验。针对这些思想反映,团党委专题例会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在基层建设上,存在的“摆不上位”、“顾不过来”、“抓不出名堂”等消极畏难情绪,其思想根源是对基层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抓基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团党委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广泛开展“端正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基层建设”专题教育,利用召开全委会、组织大项活动等时机,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军委、总部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重要指示,并结合形势任务,强化职能教育,消除了官兵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逐步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依法按纲加强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上来。二是把握特点,理清思路。团党委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双重领导、双重任务、双重保障等特征,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编兵单位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依据《纲要》、《要则》,制定了《领导机关抓基层工作规范》、《按纲建连工作规范》,明确了领导机关工作到一线、服务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的指导基层建设思路,基层各营连按照“党团组织坚强、政治合格可靠,官兵素质优良、管理秩序正规、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原则,注重打基础,依法抓落实,基层全面建设水平逐年提高。三是适应形势,探索规律。部队组建之初,我们团32名现役干部27人来自野战部队,面对预备役部队基层工作新特点,大部分同志感到无从下手。为了使大家对预备役部队基层工作有个直观认识,我们组成两个调研组,走遍全团17个基层单位,围绕党团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训练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发动现役、预备役官兵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特点规律,人人动笔撰写研讨文章,先后有36篇学术文章和经验做法被上级转发。我们把这些文章整理成《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资料汇编》下发部队,为依法建设基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强化法规意识,靠建章立制促稳步发展
建立制度,规范工作,形成机制是抓好基层建设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新特点,依法规范基层建设秩序。一是完善基层建设规章制度。对照《基层建设纲要》和预备役基层建设的有关文件,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围绕优化编组、科学组训、加强预建党组织建设等问题,制定完善了《营(连)长驻营若干规定》、《预建党支部建设意见》和《营(连)战备物资储备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基层建设的指导原则、建设标准和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试点先行、检查督导、开展“双争”活动,调动了各级依法抓基层建设的积极性。几年来,先后有7个基层单位、80余名基层官兵受到团以上表彰。二是落实党委机关抓基层责任制。在坚持机关各部门、各股对口指导基层建设的基础上,落实了领导承包责任制。团党委每年至少两次例会,听取基层工作汇报,分析建设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团领导机关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把落实基层工作任务作为现役干部述职和政绩考评的基本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形成了“镜子两面照,责任上下找”的有效机制。为了强化预任干部抓基层的责任意识,建立了预任领导包连制度,明确了基层各职级预任干部的工作职责。主动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把基层预任军官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地方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内容,调动了预任干部参与基层建设的自觉性。先后有17名基层预任干部得到提升使用,12人走上处级领导岗位。三是改进和创造良好的基层环境。几年来,我们注重把改进和创造良好的基层环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为基层营、连长开展工作排除障碍,协调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议军、走访、现场办公等制度,出台有关预备役基层建设的政策规定。经过我们积极协调,驻地党政领导、各编兵单位的负责人都到演练阵地慰问官兵,当场宣布参训官兵不下岗、不分流,落实误工补贴,稳定了参训人员思想。同时,在全团范围内选树和宣扬了营长金学哲,预任教导员尉力、沙波、刘恕波,连长刘兵等各类典型,有效地激发了各级争先创优的主动性。我们还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编兵单位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先后解决了11名基层官兵子女入学,7名军属重新上岗的问题,解除了基层官兵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基础意识,软件和硬件一起抓
基层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软硬”兼治,努力打造过硬的战斗力生成平台。一是着力抓好基层政治建设。参照《政治工作条例》,规范了基层党组织的组成、权限、任务和日常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基层建设中的把关定向、组织领导、模范带头作用。几年来,先后有2个预建营党委和6个预建党支部被上级评为先进。为了落实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充分利用驻地资源,结合召开职代会、厂庆、集中训练等时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职能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稳定了官兵思想。57高炮营在教导员尉力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国防教育进社区”的做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以“国防教育涌春潮”为题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们结合完成重点任务,积极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龙预-0408”演习,机动距离远、动用人员及武器装备多、官兵心理压力大,我们及时组织开展立功创模和各种挑应战竞赛,使参演官兵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我们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骨干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岗位轮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骨干的军政素质。二是高标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精编出精兵”的理念,坚持“三便于、三优先”的原则,根据高炮分队专业要求,采取全方位布局、大范围扩编、小兵种抽编等不同方法实施分类编组,加大了专业技术人才、军地兼容人才的编配比例,提高了兵员质量,“三率”分别达到51%、87%和91.5%。三是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团党委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编兵单位的领导和支持,带领基层官兵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协调经费600多万元,完善了训练基地、车炮库、荣誉室。去年底,在团第一政委不在位的情况下,市委副书记李承兰同志,统筹兼顾驻佳木斯两个预备役团的工作,积极为团队排忧解难。今年年初,佳木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团第一政委马国钧同志上任后,先后5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团现场办公。经李书记和马部长的大力协调,确定了食堂新建、国防教育基地拓展、军交道路维修等10项建设工程,改善了基层分队基地化训练条件。在营连部建设上,我们按照有利于战备训练,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狠抓软硬件建设。全团17个营(连)部全部达到了“十有”标准。双37高炮一营预任教导员沙波同志,主动协调区委、区政府和编兵单位出资10多万元,重新粉刷了营连部,喷绘了图板,购买了办公桌椅和资料盒,完成了一个连的冬季物资储备任务。
四、强化中心意识,突出重点带动全面
抓住主要矛盾,在涉及长远、牵动全局、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是推进基层建设水平整体提高的科学方法。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军事训练这个中心,狠抓战备、管理和参建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基层战斗力的提升。一是加强战备训练。按照总参《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检查验收标准》,指导基层营连制定了“应急应战”行动方案和保障计划,完善了营(连)部战备物资储备库,落实了军需给养器材、个人随行生活物资、土木工具等战备物资。在今年师组织的团首长机关考核中,装备和人员出动率达到了100%。同时,依据《预备役部队训练大纲》,采取在岗自训、巡回分训、基地轮训、到编兵单位驻训、复杂专业统训和挂钩带训的方法,定期选送预任干部骨干到69师高炮团进行小兵种专业训练,到第一巡逻艇大队参观见学,促进了训练任务的完成。组织“多器多法空中遮障”成果展示,受到省军区首长的好评。组织团规模的快速动员集结、营规模的转服现役、连规模的实弹射击,探索了预备役部队成建制动员集结的新路子。《中国国防报》、《前进报》进行了报道。参加省军区“龙预-0408演习”,双37高炮一营二连实弹考核取得了第一名,被省军区树为“实弹射击标兵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是强化基层正规化管理。针对预备役官兵寓军于民、高度分散的特点,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走访联系、定期活动等制度,坚持党管与行管相结合、平时与集中相结合、现役与预任相结合、军队与地方相结合,及时掌握官兵的动态,并把军地管理工作“双向考评反馈卡”转送编兵单位。在集中训练、点验拉动和成建制参加军事活动期间,认真落实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保持了正规秩序。几年来,先后多次成建制参加训练或各类活动,始终保持了安全稳定。三是积极开展“参建振兴”活动。佳木斯市是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城,有着拥军
第五篇:民兵预备役部队简介
民兵预备役部队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现役。
我国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制度。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5条规定,“编入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称预备役人员”。
由此可见,预备役是指国防后备兵员。它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退出现役应服预备役的军人;二是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公民。预备役是区别于现役的一种兵役义务,是兵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基本形式,是战时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我国的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3月。分军种和兵种预备役师、团,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授予军旗和番号,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例、条令。基本任务是: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作战能力;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预备役师、团实行统一编制,通常按地区编组,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配备一定数量的现役军人作骨干,建有精干的师、团机关,负责组织计划、训练和武器装备管理工作。除配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武器装备外,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有计划地储存在就近的国防仓库。建有各项规章制度,每年进行一次组织整顿和人员调整,并建有训练基地。军事训练,由军区、省军区、军种、兵种按照总参谋部制定的训练大纲组织实施。
1995年5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预备役军官军衔设3等8级(在军衔前冠以“预备役”),预备役军官最高军衔为预备役少将。第一批预备役军官于1996年8月1日起佩带军衔肩章、符号,其军衔肩章使用现役军官肩章外形式样、底面颜色和衔级标识,外端加缀代表预备役的“Y”字型标志。预备役士兵则不授予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