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行检察工作宣传材料
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职责
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
一、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的申诉案件。
三、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或者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四、对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的其他问题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提出监督意见。
五、对提出抗诉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依法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并对再审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六、对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发现的审判人员、执行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查处。
民事行政检察十问十答
1.不服法院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怎么办?
当事人不服法院已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可向法院审判监督部门申
请再审,也可直接向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进行申诉。
2.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受理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经过审查,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符合抗诉条件的,作出抗诉决定或者检察建议使法院进入再审程序予以纠正;若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正确的,作出不提请抗诉或不抗诉决定,并做好息诉工作。
(二)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进行查处。
3.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一审或二审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4.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应符合怎样的条件?
(一)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
5.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监督方式都有哪些?
目前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最主要的监督方式是抗诉和
检察建议。此外,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还在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包括:
(1)促成和解:对法院裁判虽有错误但双方当事人有执行和解意愿的申诉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促成当事人和解;(2)支持起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参加到国家或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诉讼中;
(3)提起民事公诉: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但又无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6.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哪些情况下对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情形:
(一)判决、裁定尚未发生效力的;
(二)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
(三)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四)申诉人对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终止审查和不抗诉决定不服,再次申诉的;
(五)申诉人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
7.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符合检察机关的抗诉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察机关应当抗诉: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8.哪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检察机关不予抗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抗诉决定:
(一)申诉人在原审过程中未尽举证责任的;
(二)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
(三)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未提供的新证据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但处理结果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不大的;
(五)原审违反法定程序,但未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的其他情形。
9.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是否收费? 检察机关审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10.如何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提出申诉?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部门提出申诉,应当提交申诉书(A4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以及证明其申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申诉书要写明申诉请求和事实理由,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民行检察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民行检察工作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行检察科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业务窗口,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办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群众对法律监督机关的信任度,因此,做好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院规范民行检察监督行为,全力推进民行检察工作:一是规范案件受理立案程序。近年来,我院严把受理立案关,实行立案告知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对申诉案件实行集体讨论、严格审查制度,对影响较大、标的额较大、对案件争议较大的案件报主管检察长审查决定,对每一件案件都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提高办案水平和案件质量;二是注重审查公开制。在案件的审查过程中注重公开,对必要案件举行公开听证,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抗前证据开示,公开证据、公开不涉密的事实、公开适用的法律、公开双方意见,让办案人清白,让当事人满意;三是规范办案协调制度。规范内部协调,加强民行和控申、公诉等科室的联系,建立统一登记、案件移送、归口答复、督促起诉线索移送等内部工作制度;规范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与法院的协调机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对调卷阅档、支持起诉、执行 1
监督等多项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协商探讨,从制度上规范了民行部门与法院关于案件的工作流程。
为推进民行检察工作,我院不断创新、发展并逐步完善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机制。
一是加大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力度。始终坚持把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作为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逐步扩大办案规模,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形成一定的监督规模和态势。
二是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有效监督,始终把抓好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纠正错误裁判;加强再审检察建议工作。认真研究强化再审检察建议的措施,充分发挥好再审检察建议在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强化同级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范适用范围、标准和程序;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把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违法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提出抗诉,又要通过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更换办案人建议书,及时监督纠正法院和法官在诉讼中的违法行为。
三是做好重点领域的监督检察工作。大力推行民事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认真开展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确有问题的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加强对调解的监督,通过抗
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虚假调解、恶意调解以及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调解案件进行监督。
四是加快推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民事行政检察办案的特殊性,决定了上级检察院办案任务重、下级检察院案源不足的现状,要积极创新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强化以办案规则为重点的办案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受理、立案、审查和结案环节的办案程序,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办案责任,严格案件审查期限规定。积极推行立审分离的办案制度。规范案件讨论制度,统一法律文书格式,简化办案程序,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健全上下级检察院协同办案机制,开展巡回办案、交叉办案和集中办案等办案方式,实现民事行政检察一体化工作模式。重视征求人民法院对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和完善听取各方当事人及律师意见等制度。
第三篇:浅论如何实现民行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
如何实现民行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深州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
崔智博
贺雷
【内容摘要】依法抗诉是民行工作最基本、最有效、最有力的法律监督手段,如何牢牢把握住这一工作主线不放松,真正彰显民行检察的监督效能,彰显民行监督的法律权威,笔者就如何实现民行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谈上几点粗浅认识。【关键词】民行抗诉工作、以民为本、科学发展、多元化监督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民行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实现民行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民行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民行检察工作者如何顺应时代需要,落实好会议精神,完成好会议确立的工作目标,成为了每一位民行检察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大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实现民行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谈上几点粗浅认识。
一、紧紧抓住民行抗诉这一工作主线不放松
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依法抗诉是民行工作最基本、最有效、最有力的法律监督手段,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工作主线不放松,才能真正彰显民行检察的监督效能,彰显民行监督的法律权威。但是,在基层检察院面对的是最广大的农民朋友,由于受到观念、环境、教育、素质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民行检察工作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了解,从而使民行检察工作信息渠道不畅,办案案源稀缺,这是制约民行检察工作的一个最突出问题。这使我们在开展民行检察工作之初,首当其冲要把民行检察工作的宣传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要通过各类行之有效的宣传服务活动,使民行检察走入社区、涉足企业、去到寻常百姓人家等,使人民群众认识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法律属性、基本特点和社会意义,并就此项工作的案件受理范围和方式有所了解,期间,还要结合代表性案例以案释法,及时为群众答难解疑。通过群众对民行检察工作的认识、认可,激发其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同法院、律师所、司法所、信访部门等的热络联系,我们的办案信息 1 渠道才能不断通畅,办案规模才能形成较大的态势,抗诉力度才能不断强化,民行检察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大的有效发挥。
二、时刻以人民性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核心价值
我们所从事的民行检察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直接关系到民生、民利、民权。这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根本,必须带着感情切实关注群众诉求,把法律监督与维护人民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民行检察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细致研究制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满腔热情接待好群众来信来访,切实把执法为民体现在执法态度、行为、作风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民行检察工作必须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案件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保持一定办案数量规模的前提下,重点抓好所办案件质量,以取得办案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此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对民行检察工作的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三、始终以促发展的理念统领民行检察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同样,发展也是完善民行检察工作制度的内在要求。民行检察工作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大背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服务大局、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才能更好的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民行检察涉及的主要是民商事、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诉讼法律关系相关的权益纠纷,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关系到行政管理秩序和诉讼秩序,这就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因此,谋划新时期民行检察工作,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树立并坚持执法要想到稳定、办案要考虑发展、监督要促进和谐的观念,有的放矢地发挥好民行检察在公正执法、调节民行法律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四、大力探索民行检察工作多元化监督格局。
曹建明检察长在其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2 是对传统监督观念的一次转变,拓宽了监督思路和监督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倒三角”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提高监督能力,解决基层院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重点是完善保障机制、拓展监督方式和监督范围。
在机制建设上,一要积极争取人大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大案件办理,特别是对新出台的监督举措要及时向人大报告,为民行检察监督方式的多元化拓展、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加强同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赢得理解、支持。多元化监督格局的构建离不开法院的大力支持,通过建立信息交流、案件协调、调阅卷宗、联合研讨等方式的有效沟通、配合,才能凝聚两院共识,形成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的强大合力。三是要优化上下级之间的分工。新的时期,民行检察工作实行上下一体化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能发挥整体最大效能。在此过程中,上下级的职能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同时又必须强调彼此的有机配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最佳民行检察监督效果。
在构建手段上,要多样、中心突出、互为依托。科学合理的构建监督新格局,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好再审检察建议。立足监督效果的最大化,使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两种手段形成优势互补,对法院乐于采纳再审检察建议,而抗诉实效相近的案件尽可能多地采用再审检察建议。二要把民行检察监督触角覆盖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全过程。一方面积极探索更换办案人、违法行为调查等诉讼监督新方式,另一方面又要把对审判过程的监督延伸至执行过程监督,通过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探索开展监督。三要进一步做好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工作,不断完善支持起诉、监督起诉监督方式,确保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国有资产免受损失。期间,重点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结合对审判监督中发现执法不公以至犯罪的线索,为职务犯罪的查处提供更多的案源。
第四篇:浅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
浅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大量的民事纠纷以民事行政案件的形式在司法领域中体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与公平的呼声愈发高涨,但现实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现实司法效果存在差距,当事人不服民事行政裁决,民事行政判决执行困难,造成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冲击,损害了司法权威。本文从现阶段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现状出发,对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民行检察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今后民行检察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关键词]:民行检察 监督方式 监督理念
一、当前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现状
(一)民事行政案件总量大,增速快。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地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总数急剧上升,在案件较多的地区法院,一线法官更是年均办理案件达到200多件,这对法院民事审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当前法院审判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法官为追求办案效率,节约司法成本,大量适用调解制度和简易程序,而由于一些法官在适用上述程序时对如何平衡速判、速调与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关系存在疑惑,难免会发生实际操作与法定程序相脱节和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不充分等问题,从而影响判决在当事人心中的可接受性,引发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服,从而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
(二)民事行政案件类型新,领域宽。
当前民商事案件从传统的婚姻家庭纠纷、债务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人身、财产纠纷拓展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环境、知识产权等领域,同时,涉及公司内部治理及退出机制的案件逐年上升,股权转让、小股东权益保障、公司破产清算等新类型的民商事案件逐年递增。由于当前法院法官知识结构老化,一些法官对于这些案件一筹莫展,举手无措,案件办理质量不高。
(三)案件涉及面广、审理难度大。大量民事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处理难度大。如房地产案件涉及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参建联建、工程承包、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劳动争议案件政策性强,涉及政府协调、职工安置等诸多因素,即便是普通的离婚案件也可能因共同财产分割涉及公司股份、合伙企业股权而导致法律关系更加复杂。审理这些案件就需要收集各方面证据,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有限,各地法院在主动调取证据的做法上又不统一,很多证据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法提供,所以法官在举证责任既定的情况下,让当事人承担败诉的风险,使得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不
信服,从而导致“案结事不了”,损害司法权威。
二、当前民行检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尚存在诸多可纠正之处,这也正是民行检察制度存在之所,可以说,只要民行检察能及时介入法院的审判工作,当前民行检察被动局面就可以进行扭转,可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乐观,民行检察针对司法审判的时候还是一筹莫展。这就与我们民行检察当前所存在的一系列制度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关,这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行检察警力不足,法律监督水平不高。
从全省检察系统来看,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存在民行检察干警不足,检察人员缺乏民事行政法律素养,办案质量不高等问题。当前,民行检察业务涉及的范围和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况且法院的审判分工越来越细,民行检察部门需要履行对法院多个业务庭(局)诉讼业务的法律监督职责,要做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需要民事行政检察干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可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基层检察机关民行科都缺乏民商事或行政法学专业干警,民行检察工作举步维艰。
(二)民事行政申诉案源缺少,民事行政检察局面被动。就从我院近几年的民行检察实际来看,大多数案件来自于律师以及司法界同仁的引荐,很少有当事人主动上门求助,当然这与当前民行检察提抗机制有关,当事人对民行检察没有足够信心,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民行检察宣传不到位,检察院抗诉机制没有深入人心,民行检察无发挥之平台。
(三)监督程序不规范, 效果不理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具体办案程序不健全, 《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于检察机关如何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对各类民事申诉案件如何分类管理和审查、法律文书撰写,相关报告审批等都缺乏明确依据,虽然2010年以来,两高会签文件、高检院相关文件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民行检察无法律依据的不足,但是要把相关文件落实到办案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解决。
(四).监督手段单一, 效率低下。近几年高检院、两高三部、以及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规定和意见,可以说这些文件的出台能够弥补当前民行检察手段单
一、效率低下的不足,可是由于受传统民行监督理念的影响,很多内容都无法实施,指使这些文件成为一纸空文。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的对策建议
今后的民行检察工作任重而道远,法律监督要义在民行,法律监督出路在民行,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寻求对策,赋予民行检察新的时代精神。我们认为当前民行检察的发展不仅要在大力宣传和人才招录上下功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检察机制和更新检察理念,在此我就我省以后的民行检察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交流和学习。民行检察工作现尚处于探索阶段,诸多做法和经验不成熟,需要加强调研和论证,因此有必要组织民行部门干警到给各先进单位进行调研和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和吸取,以便更好的服务本院的民行检察工作。
(二)民行干警要从自身做起,要树立三个主义
1.法定主义。法定主义在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民行检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法律职责,我们有权力也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法检冲突在制度层面上已不复存在,我们民行检察干警应昂首阔步干工作,不应存在心理负担。第二,民行监督要符合法律之规定,民行检察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之规定,不做无法律依据之事,办案不能靠感觉和经验。第三,当前民行检察在制度层面上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民行干警应开动思维,集思广益,多做调研和研讨,寻求民行检察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让这些新理论新做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并用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共同推进民行检察的深入发展。
2.程序主义。当前民行检察工作主要还是以实体纠错为主,对于法院的诉讼程序监督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法院的错误行为,造成当事人诉讼利益的个别扭曲,增加了诉讼成本,影响了司法权威。因此,今后的民行监督要加强对诉中和诉前的监督,充分运用督促起诉、纠正违法通知、检察建议等手段,保障法院诉讼程序的健康运行,减少司法成本,提高司法公信力。
3.协同主义。协同主义就是要求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既要有对立,又要有统一,与诉权也要既要对立也要有一,与社会参与权也要形成这样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检察监督和审判权在制度价值层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公正,而所谓的法检冲突只存在于机制运行上,因此我们要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当中,要以统一性的关系构建为立足点、为出发点、为最终的归属;要消除检察监督制度运行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所伴随着的、所可能形成的种种摩擦和程序的差异;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司法环境,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司法文化。
(三)民行干警还需树立三个理念
1.全面监督的理念。所谓全面监督,是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应当从立
案到执行全部领域内的监督。其基本内涵在于:哪里有审判权(含执行权)运行,哪里就应有检察院的监督,检察监督的触角应当分布于民事、行政诉讼的全过程。
2.多元监督的理念。监督方式的多元化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诉讼阶段,需要不同的监督方式。也即根据检察监督所作用的程序阶段,确定监督方式。检察监督制度是由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的,其触角覆盖于整个诉讼过程,就民事检察监督而论,有所谓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之分。这三大监督领域所需要的监督方式是有差别的。事前监督的主要方式有直接提起民事公诉、督促起诉、支持起诉以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事中监督有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等方式;事后监督除抗诉外,还有检察和解、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可见,不同的监督领域,所需要的监督方式是不同的,由此所产生的监督效果也有差异。二是,不同的监督对象,需要不同的监督方式。针对不同的诉讼参加人应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针对法院可以采取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建议等方式;针对诉讼当事人可以采取督促起诉意见书、检察和解、检察建议等方式。
3和谐监督的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司法的概念也脱颖而出,其中基于检察监督行为所产生的监督法律关系也出现了和谐化趋势,和谐监督渐渐成强劲的主流话语。监督关系的和谐化是与监督关系的不和谐性或相冲突性相对而语的,通常所谓检法摩擦乃是与监督关系和谐化趋势背道而驰的。检察权的合理介入是司法二元化的体现,这是中国特色司法权的应有之意,脱离了监督的审判就是独裁,而脱离了审判的监督就是形式,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司法公信力丧失,司法权威受损,因此,法院的审判和检察监督应合理配置,审判权自觉接受检察权的监督,检察权主动监督审判权,使得两者进行良性循环,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和谐司法的目的。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
2.曹建明.《坚持法律监督属性,准确把握工作规律努力,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3.汤维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当代趋势》.载于司法高端论坛,第5期;
4.杨宇坚.《浅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几点认识》.载于法治与社会,2011年第6期.
第五篇:加强新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的思考
描述:
2012年通过的民诉法修正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需求,在认真研究人大代表议案和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挈是完善调解与诉讼相市衔接的机制。二是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民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检权利。三是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四是完善简张易程序。五是强化法律监督。六是完善审判监银督程序。七是完善执行程序。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此次民诉法在检察监督方面做了重大修缮,修正案六十个条文中,就民行检察占九个条文,就其内容来讲涉及民行检察的范围、民行检察的调查取证权、民行监督方式、民事案件监督机制等方面,可以说,修改后民诉法赋予了民行检察广泛的监督权力,同时也交付了繁重的责任,民行检察工作任重道远,因此,作为民行检察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认真做好修改后民诉法的实施工作,认真研究修改后民诉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以及对以后如何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多做思考,以便把民行检察推向更深入的发展,发挥民行检察的时代作用。
一、修改后民诉法给民行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一)增加了民行检察的监督内容
修订后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活动列为检察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根据修改前民诉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将其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并在第二百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了法律监督范畴,拓宽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范围。近年来,民事执行工作普遍存在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执行效率而且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为此,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机制。检察机关近年受理大量有关执行的申诉,但由于没有明确法律支持,办理这类案件时无法可依。此次修正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法律监督,有助于整顿执行秩序,遏制执行乱,缓解执行难。此外修正案将调解书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调解书若是存在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检察机关也应抗诉或提出检察建议。实践中,强迫调解、诱导调解、虚假调解等并不罕见。原来民诉法将调解排除在民事检察范围之外。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修改为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也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书列入监督范围,有利于监督对象体系的完善。
(二)拓展了民行检察的监督手段 修订后民事诉讼法将检察建议规定为检察机关监督手段之一,增加了检察监督方式。按照修改前民诉法的规定,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唯一法定方式。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将检察建议列为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另一法定方式。第二百零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第一百八十七条也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近年来涉及民事审判的申诉、上访数量明显增多,需要监督的对象复杂多样,单靠抗诉一种手段根本不可能监督纠正所有的错误裁判和违法行为。为了解决监督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探索了许多监督方式,如检察建议、检察和解、发出纠正违法通知等,尤其是检察建议,成为民事检察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监督手段和固定的工作内容。但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常常不被法院所认可,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有了法律依据,检察建议的作用将充分得以发挥。另外,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强化了监督手段,赋予民行检察人员调查核实权。办案实践中,许多抗诉案件需要查证,没有调查权,不可避免会遇到不配合,这就给查清事实造成很大的阻碍,有些案件就只能作不抗诉处理。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调查核实权的赋予在一定程度上给办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三)对法院审判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
修改后民诉法进一步完善了法院审判程序,对于法院审理案件权限、审判人员回避制度、判决书制作、小额诉讼制度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检察监督权在此种修改下将会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势必会对民行检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二、修改后民诉法给民行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一)民行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修改后民诉法虽然赋予民行检察更多的监督权力,但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完善而导致诸多内容无法实施,如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运用问题、违法行为调查案件中检察机关调查措施的保障以及诉讼卷宗的调取等问题、执行监督案件的办理流程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模糊直接导致现阶段民行检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高检院相关办案规则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上述问题就是摆在各级民行检察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民行检察工作压力剧增
首先民行抗诉案件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修正后的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根据这一规定,民诉法在检察机关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前设置了法院再审的前置程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错误裁判能够在法院内部通过再审得以解决,这对于节约司法成本,维护当事人权益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样一来,最后到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就比较复杂,一般而言,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当事人闹访、缠访案件就会比较多。另外,将检察机关抗诉案件办案期限改为从受理之日起的三个月,检察机关抗诉案件的办案难度加大。可以看出,民诉法修改带给我们民行检察工作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承担着纠正法院错误判决的使命,而且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和做好正确判决的息诉罢访的重任。
(三)民行检察力量严重不足
从全国检察系统来看,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存在民行检察干警不足,检察人员缺乏民事行政法律素养,办案质量不高等问题。当前,民行检察业务涉及的范围和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况且法院的审判分工越来越细,民行检察部门需要履行对法院多个业务庭(局)诉讼业务的法律监督职责,要做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需要民事行政检察干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工程统计源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可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基层检察机关民行科都缺乏民商事或行政法学专业干警,民行检察工作举步维艰。
三、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的对策建议(一)加强理论调研、交流和学习
准确理解修改后民事诉讼法有关民事检察工作的新规定。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检察工作意义重大,既解决了长期困扰民事检察工作的一些问题,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行干警对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应反复集中学习。将新旧法条进行对比,争取对民诉法的新变化有个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应对修改后民诉法实施对民行检察工作的新挑战。民行检察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诸多做法和经验不成熟,需要加强调研和论证,因此有必要组织民行部门干警到各先进单位进行调研和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和吸取,以便更好服务民行检察工作。
(二)民行干警要从自身做起,要树立三个主义
1.法定主义。法定主义在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民行检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法律职责,我们有权力也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法检冲突在制度层面上已不复存在,我们民行检察干警应昂首阔步干工作,不应存在心理负担。第二,民行监督要符合法律规定,民行检察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做无法律依据之事,办案不能靠感觉和经验。第三,当前民行检察在制度层面上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民行干警应开动思维,集思广益,多做调研和研讨,寻求民行检察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让这些新理论新做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并用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共同推进民行检察的深人发展。
2.程序主义。当前民行检察工作主要还是以实体纠错为主,对于法院的诉讼程序监督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法院的错误行为,造成当事人诉讼利益的个别扭曲,增加了诉讼成本,影响了司法权威。因此,今后的民行监督要加强对诉中和诉前的监督,充分运用督促起诉、纠正违法通知、检察建议等手段,保障法院诉讼程序的健康运行,减少司法成本,提高司法公信力。
3.协同主义。协同主义就是要求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既要有对立,又要有统一,与诉权也要既对立又统一,与社会参与权也要形成这样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检察监督和审判权在制度价值层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公正,而所谓的法检冲突只存在于机制运行上,因此我们要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当中,要以统一性的关系构建为立足点、为出发点、为最终的归属;要消除检察监督制度运行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所伴随着的、所可能形成的种种摩擦和程序的差异;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司法环境,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司法文化。
(三)民行干警还需树立三个理念
1.全面监督的理念。所谓全面监督,是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应当从立案到执行全部领域内的监督。其基本内涵在于:哪里有审判权(含执行权)运行,哪里就应有检察监督,检察监督的触角应当分布于民事、行政诉讼的全过程。
2.多元监督的理念。监督方式的多元化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诉讼阶段,需要不同的监督方式。也即根据检察监督所作用的程序阶段,确定监督方式。检察监督制度是由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的,其触角覆盖于整个诉讼过程,就民事检察监督而论,有所谓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之分。这三大监督领域所需要的监督方式是有差别的。事前监督的主要方式有直接提起民事公诉、督促起诉、支持起诉以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事中监督有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等方式;事后监督除抗诉外,还有检察和解、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可见,不同的监督领域,所需要的监督方式是不同的,由此所产生的监督效果也有差异。二是不同的监督对象,需要不同的监督方式。针对不同的诉讼参加人应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针对法院可以采取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建议等方式;针对诉讼当事人可以采取督促起诉意见书、检察和解、检察建议等方式。
3.和谐监督的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司法的概念也脱颖而出,其中基于检察监督行为所产生的监督法律关系也出现了和谐化趋势,和谐监督渐渐成强劲的主流话语。监督关系的和谐化是与监督关系的不和谐性或相冲突性相对而语的,通常所谓检法摩擦乃是与监督关系和谐化趋势背道而驰的。检察权的合理介入是司法二元化的体现,这是中国特色司法权的应有之意,脱离了监督的审判就是独裁,而脱离了审判的监督就是形式,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司法公信力丧失,司法权威受损,因此,法院的审判和检察监督应合理配置,审判权自觉接受检察权的监督,检察权主动监督审判权,使得两者进行良性循环,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和谐司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