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与国外央行的比较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与国外央行的比较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主要有外汇资产、其他国外资产、对金融机构债权、对政府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其他资产等科目。其中,外汇资产占比68.09%,对金融机构债权占比12.32%,对政府债权占比9.65%,三个主要科目总计90.06%;其它次要科目总计9.94%。主要科目中,外汇资产占比最高,政府债权占比最低,金融机构债权占比较高。
人民银行的负债构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是人民银行资金的“来龙”,包括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和其他负债等七个项目,储备货币项目下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三个小项。
人民银行的资产构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则体现了对资金的配置使用,是人民银行资金的“去脉”,资产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以及其他资产等六项,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三项。
负债、资产构成的变化特点。
(1)负债、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人民银行资金总量从2001 年末的62401.04 亿元增加到2011 年末的280977.6 亿元,11年年之间增长了350.3%,后5年增长迅速,5年内增长年均增长近120%。与“来龙”的迅速增长情况相同,“去脉”使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11年间扩张迅速。
(2)负债、资产个别构成项目增长幅度大。在负债构成项目中,储备货币、发行债券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储备货币下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幅更是达到了699.7%。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增长幅度大,其中国外资产在2001—2011 年间,金额从19860.4 亿元增长到237898.06 亿元,增幅为1097.85%,外汇从18850.19亿元增长到232388.73亿元,增幅为1132.82%,对政府债权金额则从2821.33亿元增长到15399.73亿元,增幅为445.8%
银行职能变化
调控能力下降:从2001年到2011年,外汇资产占比上升迅速,在2001到2011年11年间,外汇从18850.19亿元直线上升到232388.73亿元,占比从30%上升到80.7%,迫使央行动用充足资金进行对冲,从而造成了对金融机构调控能力下降,“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的占比大幅下降,从31.8%下降到7.4%。存款准备机制大量应用:储备货币从39851.73亿元增加到224641.76亿元,增幅为463.7%,值得注意是,其中“货币发行”占储备货币从42%下降到25%,而金融性公司存款从42%上升到2010年的73.7%。“货币发行”指央行直接投放的现金,金融公司存款指各经融机构依法向缴纳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和超额准备。
公开市场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负债表中的可以看出“发行债券”和“政府存款”增长迅速,从发行债券以来,从2002年的1487.5亿元到2011年的23336.66亿元,增幅达1468.85%,占总负债从1.8%上升到8.3%,同样,“政府存款”从2001年的2850.49亿元到22733.66亿元,增幅达697.53%,占总负债从3.45%到8.09%。
与国外中央银行的比较
支票存款与现金占负债比重最高,2000年甚至达到了88.4%,在子项目中,流通中的现金又独占鳌头,可以看出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靠货币发行机制,特别是次贷危机时期,联邦政府这一项目资金突然增大,可以看出在危机时期,联邦政府对美联储的支持,同时从2008年9-12月,准备金暴增也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美联储的支持。
在10年中,货币发行始终是日本央行负债的重要来源,2007年达到73.04%,2008年下降到66.37%,但依然处于高位,与美联储类似,日本的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赖于货币发放,但于中国相反,日本的准备金比较稳定,在11年内,大约稳定在3%左右,所以日本较少使用准备金机制来调整债务性资金数量。
比较: 从负债结构来看,中国与美,日负债结构表的比较来看,中国“货币发行”在总负债中的比重过低,意味着中国在落实货币政策时可自主选择余地很窄。为了弥补货币发行量的减少,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大幅增加“金融性公司存款”和“发行债券”,虽然解决了负债资金数量问题,但是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利息,调控成本大。另外,按照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负责却大于美联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银行资金来源窘迫的状态,值得深思。
从资产结构表可以看出美国证券股回购和信贷市场工具发展迅速,从1952年225亿美元暴增到10667亿美元,增幅达464.09%。国外资产(黄金与外汇储备,SDR)从占比45.24%下滑到1.67%,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财政货币”上,比重从8.93%下降到1.70%。
日本的总资产增长缓慢,11年内仅增长了34%,相对于其他数据的稳定,贷款和贴现项目出现暴增,最高增幅达到194%,特别是贷款这个项目,从1998年的18618亿日元增加到2008年的265964亿日元,增长了1328.53%,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4%快速上升到20.99%,反映出在这期间日本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状况。
比较: 通过比较可得,在实施货币政策调控中,各国和地区央行的重心不尽相同,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展开,而日本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来展开,而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些方面要明显弱于美,日。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刚刚起步,规模小,而且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调控能力弱。另外,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表中,外汇资产成为比重最高的部分,而在美,日的外汇资产远远低于中国,表现出中国的调控能力减弱的趋势。
第二篇: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
·
基础货币
·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
·
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
·
基础货币 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
又叫做银根或。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M1)。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M0)。
·
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
当局货币投放形式
(一)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
当局货币投放形式
(二)二
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三
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四
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
央行调节货币流通的方式 一 公开市场业务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二 央票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
三 回购业务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 四
外汇掉期业务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
央行资产负债表无限扩大的可能性 ·
基础货币的投放是央行实施相应的资产业务的结果
·
一般经济体资产负债表的创生
·
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
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分析
·
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的匡算方法
·
央行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其他负债”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
2009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
·
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 ·
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
外汇占款
·
财政存款
·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
央行票据的发行
·
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
·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
2009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第三篇: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_财务报表分析
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_财务报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三大主要财务报表之一,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指标来阅读,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对于一个理性的或潜在的投资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
(一)年初数字的填列 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不相一致,则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口径进行调整,填入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
(二)报表其他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其他投资。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5.“坏帐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尚未转销的坏帐准备。
6.“预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7.“应收补贴款”项目,反映企业应收的各种补贴款。
8.“其它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9.“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10.“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的费用。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应在本表“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不包括在该项目数字之内。
1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
12.“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的实际成本。
13.“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长期投资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债券,应在流动资产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14.“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及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产权尚未确定之前,其原价及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并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15.“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16.“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等。
17.“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批准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固定资产盘亏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
18.“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扣除摊销后的净额。
19.“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20.“其它长期资产”项目,反映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21.“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反映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企业,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金额。
22.“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
23.“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24.“应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等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25.“预收收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
26.“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如应付保险费、存入保证金等。
27.“应付工资”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28.“应付福利费”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福利费的期末余额。
29.“未交税金”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各种税金(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以“-”号填列)。
30.“未付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给投资者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多付数以“-”号填列)。
31.“其他未交款”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各种款项(多交数以“-”号填列)。
32.“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交付的各项费用。
33.“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
34.“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本息。
35.“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
36.“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期末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在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尚未归还外商的设备价款;在融资租赁方式下,企业应付未付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及住房周转金等。
37.“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在本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另行反映。
38.“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
39.“资本公积”项目和“盈余公积”项目,分别反映企业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
40.“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1、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质量作出一定的判断。
2、把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或准备转化为现金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债权、短期投资等)与流动负债(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责任)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短期债权人尤为重要。
3、通过对企业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举债能力(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企业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进一步举借债务的潜力也就越大。
4、通过对企业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企业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对不同企业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
5、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作出评价。如可以考察资产利润率,运用资本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
三、阅读资产负债表的几个要点:
(一)游览一下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由此,你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总额及其内部各项目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企业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而它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进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二)对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重要项目,尤其是期初与期末数据变化很大,或出现大额红字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有代价或有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应付票据等)、应收帐款、货币资金以及股东权益中的具体项目等。例如,企业应收帐款过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过高,说明该企业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其增长速度过快,说明该企业可能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或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结算工作的质量有所降低。此外,还应对报表附注说明中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应收帐款的帐龄越长,其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又如,企业年初及年末的负债较多,说明企业每股的利息负担较重,但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说明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较佳、经营能力较强,管理者经营的风险意识较强,魄力较大。再如,在企业股东权益中,如法定的资本公积金大大超过企业的股本总额,这预示着企业将有良好的股利分配政策。但在此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货币资金作保证,预计该企业将会选择送配股增资的分配方案而非采用发放现金股利的分配方案。另外,在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还要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就房地产企业而言,如该企业拥有较多的存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存在着较多的、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基地和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完工,将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三)对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计算,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如净资产比率;直接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取得,如销售利润率;同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如应收帐款周转率;部分来源于企业的帐簿记录,如利息支付能力。
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情况中几项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该指标说明股东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业中所具有的价值,即所代表的净资产价值。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与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但是这应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区分,因为,每股净资产比重较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取得较高的溢价所致。
(四)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就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力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相反,如你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他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四篇: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1、总量变动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相比年初有了66.76%的增长,表明企业的创新技术和权利也将会给企业带来部分受益。资产和权益的总量较年初的增幅达到了11.11%,增长的速度是可喜的,如果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发展下去,该企业再用几年就可以实现资产总量环比翻一番。
从资产的项目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都有所增加,流动资产的增幅较大,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资金营运将会更加的顺畅,非流动资产虽然总量的增幅不大,但是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上面,固定资产项目的增长表明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工艺的提高,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相比年初增长了58.73%,企业对外的投资增加,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企业的风险管控较好,也将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
从权益项目来看,负债的总量是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了,表明资产增加的来源全部是通过自有资金增长取得的,不仅如此,通过本期的经营和管理活动,还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降低了财务风险。
2、资产结构及其合理性分析
从资产负债表的垂直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年末的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从31%增长到了35%,表明企业资产流动性在增强,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的,虽然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也占总资产的65%,它是符合一个制造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尤其在建工程比例的下降,固定资产的比重有所增长,表明企业前期的投入的在建工程有部分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了,表明企业未来的生产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自有资本的,在债务资本内部,短期债务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引起自有资本总量增长、比重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实收资本的增长,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总量与比重也同时在增长,表明企业自有资本的实力是雄厚的,对债务资本的保障程度是比较大的。
3、资本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资本总体结构中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风险相对也不大,资本结构较稳定,财务实力有所增长。从负债结构看,年末流动负债比重大于非流动负债比重,表明企业依赖短期资金程度变大,降低负债成本,增加偿债压力,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变大。从所有者结构看,实收资本所占比重比较大,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也在增长,说明企业分配还是合理,有良好的资本结构。
4、偿债能力及其安全性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从营运资金上来看。企业年初运营资金为396,年末未720,说明该企业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较客观,而且年末较于年初运营资金有所增长,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
从流动比率上来看,(国际公认的标准2,我国较好标准为1.5)当流动比率大于2时,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当流动比率小于2时,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弱,当流动比率等于1时,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危险,当流动比率小于1时,表明企业偿债能力非常困难。该企业年初流动比率为1.55,年末则为2.07,结合国际标准和我国情况,该企业偿债能力还是可以,而且,年末较年初流动比率增加至2.07,说明偿债能力在不断增强,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从速动比率上来看,国际公认的标准为1,我国较好标准为0.9,该企业年初速动比率为0.8,年末则为0.88,速动比率有所增长,说明其偿债能力有所增长,虽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但是在我国情况来看算是较好的情况。(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国际公认的标准是不超过60%,保守比率是不超过50%,而该企业年初资产负债率为35%,年末则为31%,已经达到其要求,并且还要低很多,说明企业的偿还能力较强,经营风险较小,且这样的情况还在提高。
从已获利息倍数上来看,该企业年初未13.43,年末为12.48,年末较年初在减小,说明其利润在减少,其偿债能力上也在减小。
5、运营能力极其效率性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
该企业上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7,而本年为42,其应收账款周转率还是较高的,说明其收款速度还是较快,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还是较高。但是,本年较上年要稍微低一点,说明企业的运营能力在减弱,值得注意。(2)存货周转率
该企业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0,本年则为18,本年较上年存货周转率在减小,说明该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存货管理水平在降低,需要改进。
第五篇:加强人民银行党建工作 推动央行工作科学发展
加强人民银行党建工作 推动央行工作科学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人民银行履行职责面临严峻挑战的五年。从2006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从偏快转为过热、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急剧恶化,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快速下滑的巨大压力。2009年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中央银行又面临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并日益多元化。面对极为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人民银行党委坚持“两手抓”,强调大局意识,强调以党建带动并服务于中心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履行央行职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了金融稳定安全运行。
一、加强先进性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科学决策和政策执行水平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党委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继续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中央银行科学决策和政策执行水平。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始终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各项工作、走群众路线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人民银行在全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力量梳理和重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较大的突出问题。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履职促发展,优化服务比贡献”为主要载体的具有中央银行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在这些重大学习实践活动中,人民银行党委着力抓培育党员干部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完善体制机制和依法行政,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转变,抓提高科学决策和执行水平,班子成员在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决策和政策执行能力方面实现了大跨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切实发挥了党员作为业务中坚力量的作用。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破解难题。“十一五”期间,货币政策四次转型,由“稳健”转向“适度从紧”再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再回归到当前“稳健”,人民银行系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力贯彻落实,及时调整思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信贷总量调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战略部署,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正向激励的资金支持政策,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效。以增加县域信贷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等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银行间市场推出新型融资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推动了直接融资发展,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建成了现代化支付体系,推出了大量新型支付工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外地域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境内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试点,积极探索海外人民币回流渠道。
加强对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参考。2008年,人民银行党委成员分别牵头完成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五个重点课题,包括金融支持扩大内需、“三农”、环境保护、服务业、文化产业,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以及有关行业、产业振兴规划献计献策。2010年,人民银行深入研究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形成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政策性金融改革、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等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人民银行党委注重班子成员自身的理论学习,严格坚持按季度组织学习。以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主要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和中心发言,使学习理论与思考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注重加强对系统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督导,制定系统党委中心组学习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改进学习的思路和措施。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人民银行实际,制定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委班子成员加强对分支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督导,并带头为全系统干部职工就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作专题辅导报告。在全系统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召开全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座谈会,交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竞赛、“我与央行共奋进”、诵读中华经典、青年论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分支行建立了地中支领导班子成员履职能力测试制度,测试结果与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培训等挂钩,有效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人民银行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和人民银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集中培训、出国学习、选派青年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金融机构实习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宏观意识、国际视野、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坚持举办全行性学术讲座,并通过电视会议系统向分支行干部开放。注重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从总行到县支行的职工都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方便地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各项规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原则,推行处级干部和副厅局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培养好、使用好现有人员的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到领导岗位工作。
经过五年的努力,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内容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银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改善,一大批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正派、业务精良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部署上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在破解金融宏观调控、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难题方面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在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中努力维护和拓展我国核心利益。人民银行党委在2005年提出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中央银行干部队伍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人民银行党建工作制度。人民银行党委着眼于有效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强化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党务工作部门季度例会制度,有效整合了党务工作部门资源,加强了党建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实绩考核和结果运用。建立了分支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制度、分支行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巡视制度,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把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督办制度。
加强对基层行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适应人民银行系统管理的特点,每年初制定下发人民银行系统党建工作要点,增强党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建立了党委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指导联系点先行一步,鼓励大胆创新,发挥“试验田”作用,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适时在系统内推广。在人民银行部分直属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组织形式,把董事会党组和公司党委分开,既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又确保董事会的重大决策责任和对企业经理层监督制约。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开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系统,提升了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以“学习、创造、奉献”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成长成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赏析、“身边的榜样”等活动。
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实推进人民银行行风建设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中央银行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党委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会、行务会、行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涉及跨部门事项或者中央银行业务方面的重大决策,行党委成员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稳步推行决策过程公开。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预公开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意见征集、采纳情况。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总行党委成员充分利用出差、出国、参加会议等机会进行调研。近年来,行党委成员每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上百人次,重点围绕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等重大政策性课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的专题调研。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总行党委班子成员及时深入一线,了解金融运行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金融服务安全平稳运行。建立了分支行领导干部调研报告制度,为总行领导决策和各司局开展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以建为主”的方针,扎实推进人民银行系统行风建设。把“依法行政、高效履职、优质服务、求真务实”作为行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定了人民银行行风建设标准化体系,建立了以岗位标准化管理为主线、行为规范化管理为形式、绩效考核和外部监督为保障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主动接受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民银行地中心支行以规范管理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阳光央行”建设,不断提升中央银行公信力。把面向市场、服务公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大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发布和解读货币和金融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定期公布业务信息、统计数据和重要报告,对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说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预期。推进人民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利用贴近市场、贴近金融机构和办理具体业务的优势,提供信息查询、行政审批和金融业务办理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常年开展以“学理论、抓实践、树典型”为主要内容的“我与央行共奋进”主题实践活动,以“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为重点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中央银行文化建设活动,并取得明显效果。2006-2010年,全系统有15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全社会反腐败提供支持和服务
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贴近业务、制度反腐、从严治行”,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紧围绕“权、钱、人”三个环节,加强纪检监察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认真落实标本兼治、抓本治源的措施,在横向层面上形成了纪检监察、巡视、内审、事后监督、组织人事、会计财务等共同参与的“大监督”格局,在纵向层面上形成了总行、分行“两级”巡视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内部审计、县支行的监督机制,适应了人民银行系统垂直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反腐败工作重点,着力治理在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电子化建设、金融服务、产权交易和利用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索贿受贿的行为,把查办国库、会计、发行、外汇及后勤服务等重要岗位发生的案件作为重点。建立了人民银行巡视制度,重点加强对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执行政策、用人、廉政等方面的监督。
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发挥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将债券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银行行政许可项目操作规程,及时向社会公开人民银行5大类行政许可项目和9大类执法检查项目的全部信息。规范行使各项行政权力,明确了行政许可审批、执法检查权限的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等内容,并编制了相应的流程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
在抓好自身惩防体系建设的同时,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反洗钱和国库经理职能的作用,为全社会反腐败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账户管理系统信息与公安部的人口数据库和质检总局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数据库的联网,丰富了惩治商业贿赂的手段,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水平。反洗钱监测分析在协助有关部门破获涉嫌洗钱案件和腐败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牵头召开了26家金融机构治理商业贿赂联席会议。2010年牵头组织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
回顾“十一五”时期,面对我国金融调控、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银行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传统、经验和模式的束缚,积累了不少成熟做法和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提高人民银行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这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行,努力造就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这是中央银行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三是坚持结合人民银行实际,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好、实现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这是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是中央银行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望“十二五”,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些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难度,履行中央银行职责面临重大挑战。人民银行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刘红兵
2011年3月23日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和政治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作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履行好央行的各项职能,是对人民银行机关各级党组织的严峻考验。人民银行机关党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行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领导下,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动创先争优等重大教育活动,为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金融改革发展,全面履行央行职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按照党中央发出的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号召,总行机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做好教育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坚持一手抓先进性教育,一手抓金融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两手抓,两手都不误,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抓规章制度建设、抓金融市场扩容,确立了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发行一般性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解决债券远期交易问题、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外币买卖业务等7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切入点。各项工作的推出和落实,对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机关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建的有关决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讲话精神,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总行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推进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成果阶段,总行机关各司局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针对174项整改内容共制定了37个整改方案、503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件件得到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各项措施任务的落实率达到了100%,实现了既定目标任务。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水平。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的意见》,建立并实行机关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部门党建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分支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制度和党建工作督查督办制度。专门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防腐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52项任务分解到总行24个部门,并及时督促落实。各单位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评制度,成立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巡察工作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促进了人民银行系统和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近年来,机关党委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总行机关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注重理论武装,突出实践特色,发动广泛参与,坚持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学习活动期间,恰逢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实践活动和应对金融危机结合起来,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金融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践活动载体,积极研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以实际行动抗击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人民银行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密切监测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全面排查国内潜在金融风险,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市场危机应对工作,保证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抗击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金融支持抗灾救灾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切实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总行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分不开的。
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我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之时,作为主要的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人民银行处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前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行党委的领导下,为切实履行好央行职能,机关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了及时监测到国际金融形势的最新动态,建立全球市场24小时值班制度。由于美国、欧洲与我国存在时差,全行上下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机关一线的党员同志白天认真工作,下班后仍然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线干部职工的节假日和周末都在办公室度过。有的单位建立了由司领导牵头、各处处长和主要业务骨干参与的应急工作机制,坚持每日完成分析报告制度。有的单位调动全体人员的力量,充分挖掘潜力,集中研究资源,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为亚欧首脑会议和全球金融峰会准备了大量综合性的汇报材料,仅仅几个月,就报送有关国际金融最新情况信息505期,涉及民生工程、“三农”、灾后重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等各个方面,为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行党委的领导下,经过总行机关各基层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总行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学习研讨,转变思想观念,极大地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认真分析检查,查找存在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努力创新机制体制,保障和促进提高央行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力的推动了央行的科学发展。
三、扎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同志针对创先争优活动专门作出批示:“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人民银行全面认真履行职责,搞好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安全,做好金融服务十分必要,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和全系统都要认真学习,深入落实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结合中央银行的中心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加丰硕成果”。机关党委认真落实,坚持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辐射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运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充实和丰富机关党建工作的内涵。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人民银行机关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力争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上取得实效。各级党组织在坚持“五个好”、“五带头”的前提下,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提出了创先争优的具体目标。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经济金融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立足岗位比奉献、课题项目攻关比成果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提升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将业务相关专题研讨、专题调研等方式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文明机关”、“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各方面开展“岗位奉献、岗位创新、岗位创效”活动,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要求党员带头转变机关作风,带头实践求真务实之风、亲民为民之风、敬岗爱业之风、艰苦奋斗之风。
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恢复较快增长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有上升的苗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平稳运行,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在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信贷政策结构调整和加大金融服务民生、扶贫扶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持创新,扩大规模,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积极研究拓宽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能力,从而助推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稳步推进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为人民币“走出去”奠定基础。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对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以及做好房地产金融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加强调控,服务民生,促进信贷结构优化。重点做好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督促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推进金融标准化,构建“全面、统一、协调、敏锐”的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正确研判经济形势,有效引导政策预期。金融法制工作扎实推进,认真研究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修改意见。会计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编制金融信息化规划,首次发布《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货币金银管理进一步加强,科学调度发行基金,反假货币宣传明显加强。国库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覆盖全国33个省(区、市),发挥国库服务社会民生作用。金融研究工作作用显著增强,启动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征信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上海数据中心建设,成功实现征信系统切换。反洗钱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协助有关部门破获一批洗钱、涉恐、腐败等重大案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央行间货币合作。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国内金融改革奠定基础。
2010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对人民银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人民银行党委对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货币政策司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明确、主题突出、措施扎实、氛围良好、效果明显”。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目标和工作,人民银行机关将继续扎实稳步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央行履职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证,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政治动力。
四、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总行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机关党委负责人民银行定点扶贫工作。按照国务院定点扶贫工作要求,人民银行定点扶贫工作紧紧围绕“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重点做好项目扶持,突出技能培训,强化政策宣传,继续深化探索扶贫,不断加大扶贫济困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十一五”期间,我行在定点扶贫县区共完成各类投资684.6万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行党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为更好地完成中央银行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