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

时间:2019-05-13 12:4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

第一篇: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

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

题中期报告

《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

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他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深刻揭示了科技、教育同现代化建设的辨证关系;同时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今时代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它已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将发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作为21世纪的公民,信息技术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生活与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转变。而让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自2007年5月,我校参加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实验研究》,一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 实施思路及现状

1.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创建一流的硬件设施。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并接入校园网,装有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安装了多媒体控制器连接到校园里闭路电视系统,两个微机房,一个机器人设计室,一个普罗米修斯互动电子白板实验室,达到了生机比8:1。每个教师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另外学校还配备了专用的摄像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购置了一流的音像采编系统,实现了在演播室或专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的现场直播或录制、多教室多频道的放像、教室内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网络的任意切换。信息时代“智能化”的新型学校初步形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以科学管理为动力

制度建设求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创出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信息技术课题领导小组,电教装备片。有三位专职电教老师随时为教学第一线服务,每个办公室确定了电教管理员。学校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与应用、开发教育资源。要求教师每周采用电教媒体上课不少于5次,每学期自制多媒体课件1至2个并提供给学校素材库,每学期上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公开课两次。每学期进行一次电教论文评比,期未评选电教先进。把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3. 以师生培训为关键,教学改革求效益 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建设好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全国、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组织了各种校本培训,有青年教师计算应用初级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页制作、博客制作培训等。使教师达到六会:会使用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会微机操作,会使用闭路电视,会上网查阅资料,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制作个人网页。全体青年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8位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40周岁以下教师全都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考试,100%的中青年教师通过了信息技术考核。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般教师、电教骨干、电教专职人员等多层次的电教师资队伍。

学生方面从一年级起开设微机课,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的基础上,五、六年学生能熟练地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部分学生还会制作投影片、动画、网页。每学期开展英文输入比赛、电脑绘画比赛、双语电子小报比赛、电子幻灯片设计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和动画制作比赛等,评选各类电脑操作小能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以课题研究为根本

应用水平求领先

在科研先导、科研兴校、科研促成长的理念指导下,我校以《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为抓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引导教师开展“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网络教学实验”等课题研究课,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信息的触角深入课堂。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开展网络教学的尝试,学生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

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

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

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

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

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

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

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

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

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为了实现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研究局面,我们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语文教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二. 研究阶段成果 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带来的收获也是可喜的。1.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网络交流平台。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先后制作了学校主页、教研组主页、班级主页、教师学生个人主页、教师博客、爱德论坛和教育资源素材库,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步入了信息化的前沿。通过这些可以快速地了解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了解班级动态、学生学习情况。而教育资源素材库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用素材,有课件素材库、课件交流库、教学参考、学科知识博览、教育大观、教研论文库、共享软件、百科知识、图片库、音效库等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供师生检索查询及调用。老师、学生、家长在这里交流、学习,思维碰撞,共同进步。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上,老师们或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经典阅读、收集信息、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提高了审美能力,、集信息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开放、探究、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

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双语作文、电脑绘画等作品在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题贴中展出,增添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信心和恒心。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下,三年级的钱真同学已经在网上写了两万多字的自编故事连载,每天有老师、同学、家长参与作品阅读、点评,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国际融合,提升教育教学国际水平,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国际融合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与澳大利亚达博市南公立学校、惠灵顿学校和新加坡圣特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并进行了互访活动,互访后,结对孩子经常通过网络交流学习、生活,同学们从简单的自我介绍、相互交流两地文化,到专题研习,或向结对同学提问,或回答结对同学的问题,思路越来越广,讨论气氛越来越浓,他们会用i agree我举手同意!i disagree我可不同意啊!i suggest we我建议我们应该,bulid on your idea补充你的意见,这样会更好,我们把工作分为,我们正缺乏等语句在讨论区交流,摆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网络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新天地,因为那里有他们远方的朋友在等待着他们,有新的思想等待着他们去撞击,自己也有新的发现去向同伴倾诉,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修改,或者完善是多么的开心,网络把他们连在一起,他们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双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沈克凡同学在吴江市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中获英文录入一等奖,孙叶楠同学获年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二等奖,吴江市中小学网络科普小报制作比赛中丁芸、孙叶楠同学获二等奖、徐敏姝获三等奖。倪云获苏州市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李俊杰同学参加江苏省机器人大赛在两个项目中分获得了省二等奖、三等奖。苏杭等同学参加第七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获全国一等奖,接着又代表中国到韩国去参加第七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世界赛)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铜牌,为爱德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增强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的意识,提高了多媒体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御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如浦菲老师上的语文课《新型玻璃》,她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玻璃的信息,并将搜索到的资料发在校园网上开辟的专栏里,供同学参考,随后同学们以发帖子的形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变化,受到观摩老师的好评。

教师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李勤华老师执教的《An e-mail to a penfriend》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比赛获得了吴江市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谢雪芳老师在苏州市第二届十大网络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十大网络教学能手”。钮建峰等老师获得苏州市网络团队称号。一些教师的电教论文先后在吴江市、苏州市、江苏省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多媒体课件《动物的身体》获省一等奖,《分数的意义》被收入由江苏省音像出版社录制的《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集锦》中,另有3个课件分别获苏州市二等奖和三等奖。由迮美娟设计、谢雪芳制作的数学课件《认识钟表》经省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定,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课件二等奖;由王娟老师设计、钮剑峰老师制作的数学课件《Number park》经省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定,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谢雪芳老师制作的《蓝鲸》专题学习网站获苏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沈明霞老师的博课获江苏省二等奖。丁钰老师获苏州市英语评优课一等奖,钱玲老师获江苏省“英语之星”称号。三.实验中的不足

在目前来说,考试分数还是最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家长、学科老师放心不下,学生不得不投入到“题海战”。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单词量有限,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有一定困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课件设计制作需要一定专业技术,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缺乏,课件开发速度缓慢,质量不高,要逐步培养。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坚持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发掘潜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以“管理通”为抓手,提升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教学通”为抓手,形成网上教学模式,开辟个性化学习通道,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国际通”为重点,实现国内外的网络交流,建设现代化新学校,为爱德的发展插上一对金翅膀。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心得与体会

宿州十一中 数学组 刘燕舞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的心得体会

宿州十一中 刘燕舞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有数学观,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分层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初中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尤为明显。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明显。智力好的学习知识快,智力差的学习新知识很慢。接受新事物也很吃力。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中学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一样,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成绩好的越学越有兴趣,成绩差的越学越不会,慢慢就没有的自信心。

3、学习品质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二、教学的分层策略

1、学生分层原则。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一般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要求、训练上区别对待。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一般.C层: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差。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方面

虽然十一中还不能班班有多媒体但是各组都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在平时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我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类测试中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教师方面

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特点,经常对我校的非课题组成员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形成一定的整合模式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校组织进行各学科课件制作比赛,充分调动了教室的积极性。

4、现代教学强调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要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出发、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Internet提供的丰富资源又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步聚包括七个环节(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方向(3)小组学习,查找信息(4)交流协作,解难释疑(5)计算数据,问题解决

(6)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7)反思

要求学生回忆探索、协作的过程,反思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化学知识、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选择有用信息、解决该问题用了哪些学科知识、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愉快、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打算以后怎么用这些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等等。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苦、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教师又增加了不少课外作业。大量的作业,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批改,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怪现象。

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五 选题的意义

1、在我市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十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了很多年,应该说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前所述的问题还困扰着学校的数学教学。实施课本实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意在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最近我还劝回一位差生回到学校上课,初三的第一次段考150分的试卷他只考4分太少太少,我找他谈话,他很受打击,思想上有了包袱,后来开家长会他也没让家长来,一天都没有上课,我立刻打电话给他家长做他的思想工作,说服了他。针对这样的学生就要分层布置作业,只让他完成书本中的作业就行了,可以通过多媒体让他做一些简单的视图与投影,概率与频率的简单题,减轻他的作业量。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每年都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的网上培训学习,使教师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学生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策略(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六、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对数学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2)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2、研究的操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2)行动+反思,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3)完善教学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

(4)通过典型教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七、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研究,完善教学教研制度,促使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结合,人们关注的重心也逐步由信息技术与资源建设转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教学既是人们长期的追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有效教学的研究。

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通常来说,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由这一概念可知,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的有效教学。借鉴传统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可以将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为: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现代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下面就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纪律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由为突出:从学科地位上来说,和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是不仅是一门小学科,更是一门新学科,先天不足;从学科特点上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是学生的实践和操作,在操作中,学生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会超出教师事先的准备范围,引起课堂的突发事件,产生纪律问题;从学习环境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大部分课时是在计算机房进行,与教室相比,计算机房中干扰因素更多,环境更为复杂,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这就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要缜密;其次,教学反馈的处理要恰当;再次,教学环境的选择与创建要充分;此外,教师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威信要不断提高。

同时,从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让学生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而且老师讲解时一定要学生先安静下来,然后再讲,可以通过语音、屏幕显示或拍手等信号告之学生,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教学技巧,在引发同学想知道“怎么回事”,“如何解决”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讲解。

二、利用电子教室组织教学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方式

与普通的常规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相比,电子教室较之更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它使学生眼、脑、手、耳并用,增加信息输入渠道,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通过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虽然存在了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不易掌握的方面。在教学中尽量弥补其不利因素,从而使电子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学习服务。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直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如黑屏肃静、广播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自主探索。而学生在电脑前听讲时的注意力也只能持续十多分钟,因此,长时间的讲解教学效果也不大。另一方面,任务设置要强调学习的目的性,要对学生提出一明确目标,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从而使学生知道任务的现实意义及与自身水平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教师可以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根据全班情况进行分组,可以让操作熟练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去帮助老师检查其他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随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汇报给老师。

这样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使更多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根本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感兴趣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为要学习一门新技术而高兴,而一部分学生,以为电脑只有游戏才好玩。一旦禁止玩游戏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新城二小 信息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直以来,我校早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现状远不如人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操作的难度,而没有深入的进行。虽然也撰写了一些文章,大多数也只是在理论方面做了研究和推断,少有具体可行的指标性的时间指导,或在研究上不够全面,有失偏颇。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的课题,以期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研究成员:

成员: 丁 莉 薛肖俊 亢亚红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逐步让学生适应和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技能。

3、通过课题研究指导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新观念,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课改实践;初步探索出一些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四、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索发展性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的指导下,本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探索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教学方式。主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策略探讨等方面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的问题。

五、研究思路、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为提高自己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研究活动,有五个相连续的步骤: “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反思后再产生问题,周而复始。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六、预期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地教学既包括多媒体教学,也包含网络教学,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我校青年教师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快,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下的新型课堂模式有较强的适应、学习能力。只有正确的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从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才能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第五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有效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有效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 孔维莉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民主化、多样化、终身化、社会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本文旨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怎样有效教学,学生怎样有效学习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查阅;然后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浅谈;最后对本课题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信息时代 基础教育 小学英语

1.研究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

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小学校如何学与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1“九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全党的意志,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了“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

1.2.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及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就为我国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1.3.“九五”期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卫星电视系统、因特网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合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为扩

大教育规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构建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远程教育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高级应用形式。“十五”期间,需要认真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对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对中小学校教与学过程的影响。

1.4.“九五”期间,为了推动全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在各地遴选的基础上,批准了962所中小学校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启动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示范工程,这类学校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示范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现“校校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完全具备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应该成为贯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研究探索教与学问题的示范学校;成为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按照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的要求,全国实验学校要开展实验研究,并承担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九五”期间,全国实验学校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策略研究》。“九五”课题的开展,推动了

全国实验学校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开展“十五”课题的基础。

1.5.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概况与分析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最早开始实施的“基于网络开展跨国界协作学习’,是由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议的,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一网上协作学习。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开展观测地球活动,保护环境为目的,以学校为基础,开设的国际性的环境科学教育课程。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日本全国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日本文部省决定,在2001年将全国所有的学校联网,2005年将全国所有的家庭通过光纤联网,为创造全国性共同学习和由各个地区或学校产生的自发的共同主题学习提供保障。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内,国家级的远程教育传输平台已经建成,经过批准的数十所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网站已经开通,有些省市或地区建立了为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的教育网站,还有一些学校通过合作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办起了教育网站。因此,我国已经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具备了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条件。但是,从目前开展的网上课程和远程教育的课程内容看,“课堂搬

家式”课程内容占多数,即使有些课程内容增加了“即时性”“双方向交流性”,但是,还没有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基于网络的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虚拟情境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学会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因此,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意义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民主化、多样化、终身化、社会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展形式较好,但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出

现了种种不良倾向,如:现代信息技术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装饰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于教学表演形式上,有时一堂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下来,结果学生仍是一片茫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今天,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有效学习真正结合起来,确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策略是传统课堂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互补的最优化表现形式;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策略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革新英语教学。

3.正文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顾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实际运用,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读写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3.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

想感情的能力。

多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呢?

3.1.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反应快,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听力灵敏。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英语教学中扣住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对话情景中,教材中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PartA Let’s talk时课前制作了电脑课件,通过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富有动感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和所要学习的对话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我再教学生学习新句型Can I wear „ ?You can wear„.句型,然后边依次演示动画,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操练,最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表演,每位学生的表演都很精

彩。

3.1.2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学习

常说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掌握。

我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境,弥补图片的枯燥单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空间。如:我在教人教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PartB Let’s learn时,课前我将本课的六幅插图利用PowerPoint系统软件全部制成动画图像,有目的地出现字样: am 6:00 get up;am 7:30 go to school;Am 8:00 classes begin;pm 4:30 clean the classroom;pm 5:00 go home;pm 9:00 go to bed,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精彩的动画和英文提示,我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口述《My School Day》,教室里顿时英语声鹊起,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语言得到了发展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3.1.3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巧说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我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贴近日常学习、生活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运用。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PartB Let’s learn时,设计了几个情景:

情景1: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一个小孩海边在海边玩耍。

情景2: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景3:电闪雷鸣中,地上有很多积水。情景4:浴室中一个小男孩准备洗澡。

我让学生分别观察后,询问他们假如他们是图片中的小朋友,“What do you need?”然后再展示一张鞋店的图片,自己扮演售货员给顾客提供帮助:“Can I help you?”让学生扮演顾客,练习本课四种鞋子的表达。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创设出许多学习英语的语境,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哪个环节,都会起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难为易,化烦为简,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的,但我们目前的条件状况却并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的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在日常授课中,我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我也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觉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反映在课堂回答上比较积极活跃,听力测试通过率较高。但缺点也因之产生:学生易产生松懈和厌倦心理,他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老师讲的每一点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理解,长而久之便想放弃,于是就懒得去仔细听讲了,形成恶性循环,成绩便很难提高了。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具体来说,我用过以下一些操作,提出来请广大老师批评指正。

在复习上节内容上,我采取对话问答或习题巩固等方式,对话辅以图片(pictures)或文章(articles)进行,一般采取集体作答(together)或双人一组

作答(in pairs)。

在教授单词时,我把单词用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跟着音标,相关解释及读音。记住之后,再辅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几个方面得到加强,想记不住都困难。

在巩固了新课、熟悉了单词之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现代技术更显出了它的无穷魅力,你可以用简明的图片(或从剪辑库中提取或手工制作)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图标式的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软件可以利用,学校音像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关课文的磁盘和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成组片插件,链接控制播放,真的是方便极了。剩下的习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从不同的优越性,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这对于素质教

育的推行,学生及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不会或还不太会的单词、句子,从而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对话。

3.3.1两两对话。“两两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可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对话内容可以是学过的对话、改编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自编的对话。对话长短不限,可以两句、四句„„甚至几十句,让学生量力而行。通过“两两对话”,学生能人人动脑、动耳、动眼、动口,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对话,更重要的是连那些胆小、内向的、基础差的学生也得到锻炼,从而调动了班级里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3.2巧记单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小学生一开始遗忘最快,随后

遗忘趋于稳定。对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及时巩固,才能降低遗忘率。小学阶段需记忆的单词有百来个,数量不多,但记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如果单纯地用对中学生一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小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从而抑制他们的记忆。利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来刺激他们的大脑神经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给一些单词的拼写添上了自己合情合理的想象。3.3.3“实地”活动。外语的习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学习外语的任务是进行交际,学习外语的根本途径是使用外语。只要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活动,自然会产生习得目的的结果。有人说“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生操练和使用英语是真实的,也是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应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以“活动”促说,以“活动”促用,使英语从学生嘴里“流”出来。比如在学习Go Shopping时,让学生来扮演售货员、顾客,允许用即兴英语进行交流,进行实地买卖。通过这样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学生都能尝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较好的掌握Can I help you? What do you want? How much is it? 等最基本的买卖用语。

3.3.4英语时间。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到水里去。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乐在其中。由于小学生英语词汇量较少,用英语交流有一定困难,教师只能根据学生

特点,精心设计口语内容、提供每天十五分钟左右的“英语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会话交流。如课本中学了bedroom,会话主题定为Talk about your bedroom;课本中学了apple, banana等水果后,主题定为Talk about the fruits.英语时间可开展的活动很多,不仅有会话交流,还可以是朗诵、说绕口令、唱儿歌等,由学生自己主持,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

3.3.5学生作业。英语学习是个积累过程,学生须为掌握而学习。小学生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很难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课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是不可少的。传统的作业都由教师布置,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可以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自给自做”的作业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完成英语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第二次机会”。学生相互布置的作业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口味,对教师设计作业也有一定的启发。

3.3.6竞争机制。小学生一般都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还特别容易激动。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课堂上搞小组纪律竞赛,学生必然为集体荣誉而增强自控能力,上课能专心听讲、用心思考,也会自觉地监督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纪律。活动课上也可以搞一些单词合作拼写竞赛。由于拼一个单词需全体参与,势必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拼写才行。否则竞赛时,经常拼错或不会拼的学生就会受到同组学生的排斥和不满。所以竞争机制的导入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同时,在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

3.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兴趣,增强能力,独立地完成课堂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会在英语练习课上设计简单的连线,选择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练习。在电脑普及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使用电脑做课堂练习的确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欲望,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另外,让学生用电脑作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一个手段,因为学好了英语,玩电脑也会轻松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无庸质疑的。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4.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十分的广阔,还有待教育工作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发掘,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鲜活。

参考书目:

[1]陈少敏.小学英语教学全书[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李艺.小学英语的情景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1年第四期。[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孙西朝.区域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2)[5] 马晓娟.青海农牧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02)[6] 董玉琦,李馨,郑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7] 简讯[J].中国电化教育.2005(06)[8]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4)[9] 陈臻.现代化教学与课程整合[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6(04)[10] 孙培香.教育信息化中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11]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8月18日在长春举行[J].电化教育研究.2005(09)

[12]刘美凤,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判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3]王春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14] 孙艳,解月光,曾水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5] 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01)[16] 余长营,周桂莲,刁海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引入教育游戏的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

下载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