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荔县中医医院扶贫工作纪实报道
大医仁爱济苍生 扶贫帮困显真情
——大荔县中医医院扶贫工作纪实
报道:(马竹蕊
孙华山)
10月4日,是大荔县官池镇马一村村民李师全一家最为惊心动魄和最为激动的一天,这一天他们历经了人生中的大喜大悲,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情。
原来是10月4日下午,官池镇马一村贫困户李师全正在家中,忽感到头晕脑胀、呕吐不止,家里急忙把病人送到县中医医院,当天下午刚赶上国庆节假日,值班的医生姬萌和张超见状,很快帮病人家属办好了急诊住院手续,推上病人进行了各项检查,并立即组织对病人进行了会诊,被确诊为脑出血,马上进行了急救治疗,住进了扶贫康复病房,在得知患者家庭困难的情况后,急诊科主任张水萍组织医护人员纷纷解囊相助,为她家捐献了500元救济款,缓解了燃眉之急,一家人激动的直落泪。
李师全老人家有2女1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已经结婚,留下一个小孙子,孙子的花销平时由他和他老伴管,老伴因受过刺激,精神上有些迟钝,生活的重担就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这次得病,让他们家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在院期间,县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予了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并安排人员打水买饭,进行精心诊治和护理,使老人的病情很快得以恢复。
老人的女儿李大燕告诉记者,10月19日,他父亲出院,住院共花了8000多,自付了不到300,这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惊喜。李大燕说,这些天她感受最多是大荔中医人的真心和温情,以及党在扶贫政策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实惠,让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有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这只是大荔县中医医院在开展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大荔县中医院按照卫计局开展“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中,落实包联领导、包联医生、包联护士,实行一站式报销服务,实现救助对象和包联医生面对面无障碍沟通,截止12月1日,已有贫困户2100人得到住院治疗。同时,医院还组织医护人员多次下乡开展大型义诊和咨询活动,义诊咨询达到4000余人次。
近期,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底整县脱贫的目标任务,大荔县中医医院多次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统筹规划,立状树威,坚决打胜扶贫攻坚仗,为国考的顺利通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县中医医院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县中医医院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印发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市、县健康扶贫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我院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认真实施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推动了健康扶贫工程的深入。现将我院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科研、教学、康复、医学鉴定、司法鉴定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分两个院区,老院区占地26亩,医疗用房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新院区占地97亩,已投用医疗用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建的新院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目前实行“一院两址统一管理,同步运行”模式,计划明年年底实行整体搬迁到新院。医院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860张,设有门诊、急诊、内科外科、儿科、骨科等29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和23个行政职能股室及1个中医药特色研究室,设立病区19个。医院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四维彩超等大中型医疗设备400余台件。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186人全国中医技术传承人才1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宣技术推广项目单位。今年1-12月,医院总住院人数30007人次,总出院人数30001人次,门诊总人次170857人次,业务总收入约1.96亿元。
二、医院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行业扶贫(健康扶贫)具体措施及成效
1、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行住院“零押金”制度,医院任何科室不得收取住院押金。贫困患者在我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团患者只需负担自付医疗费用。医院的健康扶贫站式”结算服务启动以来,减免贫困患者费用共计30万元。2019年1-12月,其中共计对贫困人口住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及“一站式”结算人次2377例,住院总费用1048245.75元,报账8890530.19元,自费1557715.56元,报账比例人均达85.1%(要求)85%)。
2、提高贫困户住院保障水平。提高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9种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享受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待遇,不设起付线,县级、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为80%、70%65%。贫困患者在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补偿后,按照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补偿待遇。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救治对象提供救助,对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思者积极引导社会慈善资源予以帮助。
3、推进单病种控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癌、终末期肾病等9个病种,进行单病种控费,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4、设立扶贫病房(病床)。在相应科室设立扶贫专用病房,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相关费用,优化医疗服务。
5、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使康管理和签约服务。为每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人员免费提供健康体检随访和转诊等服务,健康随访次数每年不少于2次,签约服务分免费包和付费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对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
6、按照国家项目范围和要求,实施贫困地区儿童管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使康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全覆盖。实施失独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7、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在贫困地区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到黄困地区开展义诊服务。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旱诊早治覆盖面。
(二)精准扶贫具体措施及成效
1、着力强化组织宣传
为强化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院成立了以觉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扶贫工作。并抽调2名党员干部驻村扶贫,与32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对象,积极营氛围,印发健康扶贫宣传资料,并设立“贫固人口专 用住院报帐办理窗口,设专人负责住院办理和报送救助资料,为落实各项健康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2、深入实施惠民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每月至少2次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偏僻乡村尤其是贫困村、敬老院等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其中由院领导带队到光华扶贫村义诊咨询共15次,免费发放药品共计1.2万元。
二是完善发展思路。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上,医院聘请土壤专家对光华村的荒山土质进行监测,流转两块土地共投入26万多元,帮扶该村建成了2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品种是黄栀子和积壳有偿聘请2名贫困村民对中药材的生长进行管理:医院又与村委会签订中药材销售合同,以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的15%子以全部回收:2020年可以挂果,2022年进入丰产期,年毛收入在80万元以上,每年纯收入都会突破5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县中医医院先期出资8万元,拓展毛坯路路基,拓宽进村公路,修通2条通组毛坯路:新建村委会活动中心,架设路灯100具”儿童节,院机关党员到扶贫挂钩点光华村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发放价值9000元慰问学习用品。中秋节前,组织党员到光华村开展“以买贷帮,消费扶贫”,购买贫困户滞销农产品1.3万元,深受群众欢迎,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医院经常组织年资高、业务精的专家团队开展扶贫义诊活动,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000余份,免费义诊患者500余人次。
三、下一步扶贫思路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强化责任,全力推动,确保各项政策播施落实到位,使健廉扶贫工作成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努力推动健康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和健康扶黄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三篇:工程报道纪实
为信誉和市场而战
——中国中铁港航局三公司深圳地铁5号线太安站施工纪实
截至2月20日,2011年大运会重点配套工程深圳地铁5号线重点控制工程,也是目前特区在建最大地铁车站——太安站附属工程1号风亭组主体砼完成33%;2号出入口主体全部完工;2号风亭组围护结构、冠梁完成;3号出入口土石方完成68%;3号风亭组主体全部完工;4号出入口土石方完成77%;5号出入口主体砼全部完成;消防通道围护结构、冠梁施工完毕。剩余工程还在昼夜紧张地施工中。这些成绩是中国中铁港航局三公司太安站全体参建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夜以继日奋战施工一线取得的。这些成绩标志着最后胜利的曙光已在前方。
金牌团队 决战决胜太安站
2010年12月31日,对参建深圳地铁太安站的中铁港航局三公司5306标项目部的员工们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他们在太安站施工现场召开了“决战90天 誓保4.20目标誓师动员大会”,标志着太安站附属工程施工“春季攻势”正式启动。
(右)、党工委书记贾云曙(左)、项目常务副经理魏云林(中)在工地现场办公
深圳地铁5号线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重点配套工程,以中国中铁设计、施工总承包形式承建,是目前我国地铁施工领域最大的BT项目。太安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是地铁五号线和地铁七号线的上下换乘站,规模为标准地铁站的3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3亿元,是地铁5号线规模最大、周边环境最复杂、施工条件最艰苦、安全风险最高的车站,被誉为地铁车站施工博物馆,被深圳市政府列为“五星级”重点监管项目,施工难度全国罕见,被业主和专家称作“全线第一难”。
在巨大的工程量和众多的施工难点面前,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三公司组建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金牌”项目团队:项目经理兰国友曾荣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
”称号,党工委书记贾云曙是三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经理魏云林具有丰富基层施工管理经验,总工程师卢胜华具有丰富技术管理经验,副经理陈平长期从事工程技术和安全质量管理。
正是这样一个坚实有力的项目部领导团队带动了项目部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率领精兵强将,于2007年11月进场建点,一场攻坚战就此打响。
2011年1月5日,太安站5号线折返线段砌体完成,实现新年首个节点工期目标,打响了新年第一炮,太安站取得了2010年主体工程完工和实现洞通目标后,在决战决胜附属工程施工中的第一个胜利。
突破堡垒 变焦点为亮点
太安站地处特区繁华地段,车流、人流较大,周边建筑物密集,沿线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对施工组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进场之初,摆在项目部面前的是“交通导改”、“管线改移”、“征地拆迁”等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拆迁、施工难度极大,对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即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拆迁进度缓慢,到2008年3月,施工进度已比总工期滞后了5个月。工程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兰国友等一班人迎难而上、找准重点、强攻硬上、强力推进。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主动出击,组织、协调与深圳市相关单位、部门的关系,四处调查、走访、协商,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使工程顺利开工。
尽管困难重重,但兰国友等项目部成员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成立了组织、技术、安质、维稳、后勤等5个小组,采取“设备物资占满空间、施工安排挤满时间、灵活机动见缝插
针”的施工方法,将太安站划分为一、二、三、四区段,分头施工并进。
在赶工期的同时,项目部也不忘加强工地标准化建设和安全质量、文明环保等施工管控,确保大运会工程施工的文明性。同时各个节点工期目标按期或提前实现,满足了业主要求。
在决战决胜太安站附属工程施工中,项目部根据剩余量和有效工期,倒排工期,按非常规方法组织人员和机械施工,实行一天24小时连续施工作业制。项目部广大干部带头,主动放弃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吃住在施工现场。为确保施工力量,中铁港航局三公司成立了由兰国友任组长,安质部、工程部、宣传部等部长任组员的专项工作组入住施工现场,同时从外项目调遣4名技术干部、6名骨干施工员增援太安站。并加大了宣传攻势和奖罚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参战人员的积极性,工地施工高潮迭起,大干氛围浓厚,迅速扭转了前期因拆迁影响施工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一个个节点目标,向最后的胜利步步逼近。
因工作成绩突出,项目部在历次全线综合评比中,均位居前列。在兰国友等项目部一班人的精心打造下,太安站成功地将焦点变成了亮点。
耀满光环 铸三公司品牌
太安站这个深圳地铁“第一难”的堡垒被三公司成功突破了。在突破堡垒过程中,各级领导倾注了巨大心血,关注和指导太安站。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长进曾千里迢迢奔赴现场指导工作;中铁南方公司各级领导常跑现场,协助解决和指导工作;中铁五局总经理张回家多次在太安站现场办公;
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深圳市轨道交通办公室主任李筱毅多次到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征迁难题;中铁港航局总经理郭秀春,副总经理罗超群、金德成等主要领导先后到太安站检查指导工作,要求项目部将太安站作为“天字号”工程来对待,严格履行对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承诺,为中铁港航局的信誉和下一步市场拓展而战;中铁港航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柯松林,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建,总经理李尚琰,工会主席张宝生,总经济师杨恒等在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长住太安站,现场解疑难。
领导们的关怀,鼓舞了参战员工的劳动干劲和热情,激励他们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使太安站曙光尽显、荣誉尽显:
——太安站项目部(主力)代表中铁五局深圳地铁5306标项目部在深圳地铁公司和中铁南方公司三季度、四季度劳动竞赛综合评比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三名;
——被深圳市政府授予“2009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3月,太安站项目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太安站QC科技攻关小组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妇女联合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2010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同时被湖南省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荣获湖南省“白沙尚品杯”QC成果竞赛二等奖。
这些荣誉和光环,使太安站由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众人瞩目的亮点。仅2010年7月,太安站便迎来了4次大型观摩会:7月16日,深圳市2010年地铁工程管理现场交流会在太安站现场召开;7月21日,参加全国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现场会的100多名与会代表和专家现场观摩了太安站;7月24日,深圳市2010年第二次地铁工程管理现场交流会再度在太安站召开;7月31日,参加深圳地铁5号线轨通庆典仪式的各级领导、专家和会议代表亲临太安站观摩。每一次观摩会上,太安站都以其施工质量和攻难克险的精神受到交口称赞,极大地提升了三公司的知名度。
施工中的太安站
《中国建设报》、《人民铁道报》、《国际商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深圳卫视、《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中国中铁报》、《铁道开发报》、中青网、新浪网等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及网站对太安站的建设进行了跟踪报道,使太安站成为三公司向外界展示业绩和品牌的重要窗口。
根据深圳地铁5号线将于2011年4月27日全线整体移交深圳地铁公司的目标,太安站主体结构及附属工程也将于2011年4月20日前完成装修与设备安装调试,确保4月27日政府验收。
在太安站施工中,项目部充分展示了中铁港航局三公司地铁工程项目形象建设的个性特征,达到了传播“中国中铁”和“中铁港航局三公司”品牌、营造市场效应的目的。在最后的决战决胜施工中,他们必定能再打一个漂亮仗,向特区人民交上一分圆满的答卷。太安站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吸引大运会世界各国人民的眼光,成为传递和平与友好的见证。
第四篇:县中医医院义诊报道
县中医医院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暨“三万”活动下乡义诊
为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促进医患和谐,增强群众健康意识,4月22日,县中医医院在杨芳林乡遂庄村开展了“送医、送药、送健康、扶贫济困送温暖”大型义诊活动。
本次义诊活动,该院选派了医院专业技术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10余人组成义诊工作队,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季节性传染病、妇科病、高血压等常发、多发病,并配以B超、妇科、测量血糖、血压等辅助检查。在义诊现场,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医务人员认真地查看村民病情,并按照不同病情提出治疗建议,发放免费治疗药品,同时也接受群众咨询,向群众宣传各种防病健康知识。
据了解,此次义诊活动共接诊365人次,开展B超体检52人次,血糖监测158人次,为村民节省检查费3580元,免费发放药物 3600余元,健康咨询300人次,看望慰问因病致困群众3名,送慰问金1000元。本次活动得到村干部及群众的高度赞誉,取得了实效。
(郑宗敬)
第五篇: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篇一】
xx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7年,xx县教育科技局根据“教育扶持脱贫一批”的目标要求,以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指导,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思路,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素质,公开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遏制了因学致贫、因择校返贫现象,确保了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一、以夯实教育基础为抓手,着力创优贫困生就学条件。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幼儿园两所,有效解决了贫困幼儿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0%。投资662万元,完成了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厕所和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浴室改造,改建卫生间391间,改建面积5865㎡;
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1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寄宿生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认真组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截止目前,全县按3元/生/天、每学期按125天的标准,共下达2017年营养改善补助资金937062.50元,3613名农村寄宿生受益。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食堂、餐厅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两员”管理办法》,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重新登记、聘用和岗前培训,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二、以城乡联盟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组建了以xx二中等优质资源校为牵头学校,涵盖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的7个教育盟区,以盟区为单位组建了工作机构,建立了学科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研讨、结对提高、送教下乡、回城跟师等活动,形成了横向辐射、纵向贯通、互帮互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质互补,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避免了一大部分贫困户因择校返贫。
三、以加强贫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贫困区域学校教学水平。
努力优化贫困村所在地教师学历及年龄结构,在教师招聘补充配置时重点向贫困农村学校倾斜。2017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48名,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招聘幼儿教师30名,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招聘“三支一扶”教师11名;
安排47名城镇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2017年秋学期共安排78名校长、教师进行城乡间、校际间交流轮岗。注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广泛开展“国培”、“省培”、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组织110名省市骨干教师进行了四次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活动,送教586节。同时,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在实施乡村教师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标准为乡村学校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尽可能吸引县域内优秀教师到贫困农村任教,尽可能让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优质教育。
四、以落实普惠性教育资助政策为抓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制定了《xx县教育资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程序,强化监管,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中贫困生免学费和助学金以及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不失学。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到位: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二是帮扶措施到位,三是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截至目前,2017年已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09.3万元,受惠学生4929人;
为37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共计2268.4万元,有力地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因学致贫问题。
五、以实施县级教育资助为补充,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教育资助全覆盖。从2016年秋学期起,县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本县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且在本县范围内就读的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园)学生和幼儿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学前幼儿资助课本费200元/生/年;
小学生资助教辅用书费、寒暑假作业费440元/生/年;
初中生资助教辅用书费、寒暑假作业费660元/生/年。2017年共下达县级教育资助金161.6万余元,资助学生6777人次。弥补了国家教育资助覆盖不到的空白,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生教育资助全覆盖。
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让贫困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长。一是由科技股牵头,组织开展了以科技扶贫为主题的科技下基层活动、大型义诊活动、专家讲座、技能培训、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为贫困村赠送农资、物品价值达1万余元,培训农牧民5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二是县职业中学对贫困家庭子女免划分数线、免学费、免住宿费,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收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为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生产技能,掌握发家致富本领提供了智力支撑,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七、以兜底包扶为抓手,保障深度贫困适龄人口顺利完成学业。xx全县有19个深度贫困村、889户2350名深度贫困人口,19个深度贫困村全部没有学校和幼儿园,共有75名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园)学生。为确保深度贫困村适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我局制定了《xx县深度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方案》,由县教科局领导干部、校级领导、党员教师三级重叠包扶深度贫困学生,用资助兜底的办法解决其上学的后顾之忧,保障75名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学生全部顺利完成学业。
八、以“五帮联动”为抓手,凝聚教育扶贫力量。按照xx县委、县扶贫开发中心安排,我局帮扶监漳镇5个行政村,为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确立了局领导带头包村帮扶、股室组建工作队驻村帮扶、党员干部到户帮扶、学区学校包村帮扶、第一书记任职帮扶的“五帮联动”工作机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名,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5支,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校级领导全部到户结对帮扶贫困户。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常年驻村帮扶,帮扶责任人经常进村入户,结合“五道五治”、环境治理、十九大精神宣传等工作,宣传扶贫政策、发放教育资助明白卡,协助贫困村、贫困户整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制定实施脱贫计划、脱贫措施等。组织系统党员干部为贫困村植树2000余株,其中为帮扶的姚家庄村种植“玉露香”梨树100余亩,聘请专家为他们进行了种植指导和技术培训,切实助力脱贫攻坚。对贫困户进行春节慰问,送去大米、白面、油、春联、挂历等,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大提高。
党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生活多年,对于贫困有着深切的感悟,对于处在贫困中的人民有着最深切的感情。老乡能过上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是他心底最朴素的中国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而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既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以广大党员干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只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既是扶贫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的有力支撑。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必须突出重点、特殊扶持,必须体现精准,将教育扶贫的政策精准落实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让贫困地区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以有效激发贫困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如教育扶贫专项资金不足、历史原因造成的学校占地面积不够、现行体制下教师编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扶贫资金管理有待加强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公平优质的教育脱离贫困,走向幸福。
“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在不断地发挥出来,在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共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新起点线上,xx县教育扶贫工作将再接再厉、奋力前行,让县域内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免费教育,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再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
扶贫路上,教育先行。今年以来,xx县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建工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促进教育均衡为主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扎实围绕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两项重点任务,探索创新“12345”工作举措,有效盘活全县教育资源。
“第一责任”明确到位——各中小学校建立“控辍保学”报告制度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首要工作。为此,xx县建立“双线”目标责任制,明确并落实县政府、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控辍保学的法律责任,全面健全完善“县区—乡镇—村组”控辍管理的长效机制。
xx县还详细制订了“控辍保学”实施方案,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控辍保学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岗到人;
各中小学校建立“控辍保学”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辍学学生情况;
县教体局、各级各类学校均设立了教育扶贫办公室,成立了以局长、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真正做到了思路新、底子清、情况熟、措施实,成效好。
与此同时,xx县不断强化教育扶贫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召开教育扶贫专题工作会议10次,组织专题学习11次,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4期。
“两个结合”提升实效——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了有效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xx县不断强化“两个结合”来提升教育扶贫工作出实效。
该县做到政策宣传和教育资助紧密结合,针对教育资助政策知晓率不高的情况,精准实行一名教师帮扶一户建档立卡学生,采取送政策到村、到户、到人、到脑的方式,人盯人、一对一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和讲解。同时,成立县级督查考核小组,定期进行电话抽查,发现政策不清、标准不熟等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帮扶教师并督促进行“补课”,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贫困人口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丹丹是xx县石咀驿镇二郎岔村村民,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不能下地行走,加上家庭贫困,去学校读书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望。针对这一情况,xx县通过教师结对帮扶,指定石咀驿镇中心小学教师韩婵成为丹丹的送教老师,同时密切对接乡镇卫生院,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短短一年多时间,让这个不幸的孩子从心理和生理健康上都有了极大改善,学习生活也有了质的转变。
像丹丹一样通过送教受益的孩子在xx不是个例,xx做到送教与送医紧密结合,严格按照“能教则教、能医则医、医教并重”的原则,出台了《xx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送医工作方案》,针对全县53名残疾儿童少年,制定了“一生一目标、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计划,将教育和医疗专业人员搭配,有效提高了送教送医的实效性。
“三类排查”掌握信息——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xx县针对外出就读学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现状,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xx县深入开展“三类排查”。
一是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公安、残联、学校、村组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含残疾)入学就读情况、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摸排外出适龄人口就读情况,并健全6—15岁适龄儿童少年花名册;
二是由各学校排查入学情况,比对6—15周岁适龄人口花名册和在校学生信息,对服务区域内适龄人口和外来人口入学状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能按时入校的区域内适龄人口,及时报告当地乡镇政府和县级教育部门;
三是由县教体局依据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核查,准确掌握入学和享受资助情况。
此外,今年,xx县分别从省教育厅调取了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库,从扶贫大数据库中调取了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人口信息数据,通过学籍库、资助信息库和扶贫数据库三大信息比对,有效核准了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信息数据。
在此基础上,xx县还聚焦控辍保学、助学扶智基本任务,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基本制度和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学前到高中阶段县内就读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四项工作”兜牢底线——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今年,xx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多层次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并研究制定了《xx县家庭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实施办法》全面规范学生资助管理,确保不拔高标准、不扩大范围,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此,xx县紧盯控辍保学对象,重点做好“四项”关键工作,兜牢教育扶贫任务底线。
一是做好评估认定,对全县199名残疾儿童少年开展残疾程度认定,并指导受教育方式,保障每一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目前,已对涉及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的3107户3869人完成了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工作,其中包括2019年退出户827户、1009人,达标率为100%;
二是做实教育资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免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教材、学具、作业本和校服,免收寄宿生住宿费,为建档立卡学生、残疾学生免费提供营养早餐。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三是做精结对帮扶,全面开展以“关心学习、关照生活、关注成长”为主线的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从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悲、学习动力缺失、经济困难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扶志”“扶智”、“扶贫”“扶困”、“扶心”“扶行”活动,老师无微不至用爱心抚慰着孩子的心灵,有效解决了“稳得住”的问题;
四是做强办学条件,举全县之力推进城区学校建设和农村学校改薄项目。目前,已先后高标准、高水平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和“双高双普”省级验收,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五一方法”传递关爱——强化家校合作
形成育人合力
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才能把精准扶贫做到紧要处、细微处,做到“节骨眼”上。为了进一步精准施策,xx县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创新推行“五一办法”,即“一生一袋、一师一帮、一生一案、一周一谈、一月一访”。
“一生一袋”是指,为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印制教育扶贫档案袋,实行“一生一袋、袋随人走”的跟踪管理制度;
“一师一帮”是指,每一名专任教师固定帮扶一名建档立卡学生,切实保障帮扶贫困学生全覆盖;
“一生一案”是指,在对送教上门、结对帮扶、辍学劝返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个贫困学生制订适用的方案,真正做到上学路上一个也不少;
“一周一谈”是指,每名专任教师每月当一次“代理爸爸”或“代理妈妈”,每周对678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谈话,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一月一访”是指,每名教师每月要进行一次家访活动,结合xx县“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强化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篇三】
“每个贫困家庭,如果能培养出一个高中生或中职生,家庭脱贫可能性达80%左右;
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脱贫可能性达95%以上。因此,我们要通过争取各类资助、改善办学条件等系列惠民工程,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让教育成为‘脱贫致富’的长远抓手。”这是xx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xx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近年来,该局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底线,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精准施策,精心安排部署,科学研判形势,精准施策帮扶,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成为现实,教育扶贫工作犹如三月春风,温暖了千万学子,滋润了千家万户。
全程帮扶,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该局始终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前提,逐步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资助体系。在县扶贫办、乡镇政府配合下,该局采取教育局包联贫困村、机关干部职工包联贫困户、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包联贫困学生等“三联”办法,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合力,深入学校、村组、农户,对全县62个贫困村14345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48318人贫困人口,进行重新摸排,采集数据、填写教育信息表。对乡镇扶贫办采集填写的教育信息对照中职、高职、大学录取花名册和学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资助系统逐人进行审核,做到精准识别,逐户逐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412名。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普高、中职、学前等国家助学金360.42万元,资助贫困生4255人次;
即将发放助学金271.565万元,资助贫困生3618人次。继续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采取企业配餐方式,即课间“奶+x模式”,惠及全县90所学校2万多名农村学生。争取了澳门汇才慈善会等爱心机构资助款47.23万元,资助贫困高中学生368人。今年5月,县里又拿出284.75万元教育扶贫专项经费,按每人500元的标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就读学生5695名,为助学“买单”。
政策宣传,确保教育扶贫全覆盖
该局重视教育惠民政策宣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结合教育实际,制定并印发了《2017年xx县教育助学便民惠民政策宣传手册》15000份,教育助学宣传画500张,以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活动为契机,发动全县县直单位、乡镇干部、村级干部积极开展了教育惠民政策宣传活动,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贫困学生,将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申报程序、领钱方式列出清单,由帮扶干部负责协调落实,消除了群众不懂政策、不会申报等诸多麻烦,实现措施落到关键处,帮助帮到点子上,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各中小学校还通过教师会、家长会、学生集会、班会、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家访等方式,广泛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提高群众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度,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无盲区”“无死角”,贫困家庭(家长及学生)知晓率达100%。与此同时,还通过报刊、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突出正面宣传,加大主流声音,大力宣传教育扶贫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积极传导正能量。今年以来,已在xx日报发表10篇,xx电视台刊播2条,红网、xx教育新闻网、xx教育网、科教新报等其他媒体发表130余篇。
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教育扶贫,关键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该局先后精准实施了“六大工程”,逐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一是实施城乡学位工程。近三年投入1.2亿元,对学位紧缺的城镇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累计增加城乡学位8000个。今年,又启动了城区学位三年攻坚计划,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7.2亿元,在城区完成5所学校提质扩容,新建3所幼儿园、4所学校,新增城区学位17000个。二是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近三年投入资金近2亿元,建成了19所合格学校和5所乡镇幼儿园,改造薄弱学校15所。今年,计划投入4000多万元,重点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建设农村中心幼儿园,年内将完成桃川中心校教学楼等7个项目,启动锦江完小等2个项目。三是实施温暖安心工程。2014年,投入400万元,实施教室温暖工程,全面更换农村学校破损的课桌椅、黑板和讲台,改善课堂教学条件。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938万元,新建738套教师公租房和90套教师周转房,优先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四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2252.72万元,为农村学校配备计算机2319台、多媒体教室644间,完小以上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五是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标准校车全覆盖。全县专用校车共有165辆4292座,接送中小学生及幼儿10000余人;
开通校车运行线路86条,开通校车的行政村190个。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完善校车运营线路设施,发放校车奖补资金400多万元,学生校车搭乘率逐年提高。六是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定向培养毕业生、人才引进等形式补充农村教师226名,轮岗交流校长、教师100余名;
共选派了1.2万人次校长和教师参加省内外培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定点帮扶,助力贫困村脱贫
去年,该局对口帮扶小古源村,通过详细调研,采取产业扶持、政策帮扶等多种形式,投入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种子、化肥、药物、慰问品等生产生活物资。主动向县里争取了资金,利用该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支持贫困户办起了10余家农家乐。年终还对困难家庭及五保户给予了适当物质或现金救助。如今,该村的贫困户种了红薯、养了蜜蜂、喂了畜禽、有了药卡……去年年底,该村47户困难家庭平均增收近4000元,全部脱贫。
今年,该局又对口帮扶桃川镇大地坪村,选派一名副局长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抽调3名业务骨干组建扶贫工作队。针对大地坪村因夏橙等果树黄龙病害严重影响村民经济收入这一现状,驻村工作队在深入了解村里生产、生活及产业发展前景等情况后,因地制宜,动员贫困户转产种植烤烟、南瓜、红薯等农作物,并为每个贫困家庭发放产业扶持资金600元,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组织动员结对帮扶责任人摸清联系户家底,帮助每一户贫困户选准、选好增收效果明显的种养项目,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为贫困户致富增收出谋划策。目前,已投入3万多元,为村里硬化了村公所前面的坪子,并修建了一条通往500亩农田的水渠路护坡;
筹集资金15万元修建一条水泥路,农户运输烤烟更加快捷、方便;
为村里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开通网线;
走访129户贫困户,累计发放慰问金2.58万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