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盐考察美国盐业
中盐考察美国盐业:加快建立我国盐业新机制
考察——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食盐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盐业生产企业,仓储中心、卖场超市、销售网点全面参观考察。美国有莫顿、嘉吉、北美三家规模较大的盐业公司,这次我们重点考察了莫顿盐业集团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盐业企业。借鉴——
美国、加拿大是实行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我们通过对莫顿盐业集团公司等企业的考察了解,亲身感受到发达国家盐业企业在生产,流通、经营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
美国和加拿大盐的品种,按用途分为食盐、调味盐、软水盐、畜牧盐、化雪盐和工业盐等六大类。我们在莫顿公司看到,他们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有660余个品种,按照不同用途、不同口味、不同包装、不同规格、不同颗粒和不同消费习惯细分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美国和加拿大的普通食盐均是750克装的纸筒或纸盒包装,但调味盐的品种和包装应有尽有。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美国、加拿大市场软水盐用量很大。据了解,美国、加拿大90%的居民家都使用软水盐,大体每个家庭一年用量普遍都要在300公斤左右。美国和加拿大盐的品种花式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勇于创新。莫顿公司在1924年就开发出了碘盐,1951年又研发了软水用盐,直到1984年还在为提高软水盐的质量作不断改进。
制盐厂对产品质量控制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对水的净化,还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甚至在包装的所有环节都是全封闭的,为了防止对盐产品有任何污染,所有企业员工包括外来人员除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安全帽外,还必须戴上发套,可见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一丝不苟。
第二,不断优化供应链,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营销服务体系。
美国、加拿大的盐业营销服务体系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贴近市场、贴近用户。
一是按照经济区划组织物流。美国和加拿大盐的运输基本都是依靠陆路运输,这也是他们在不断优化运输半径和运输方式中作出的选择。美国、加拿大幅员辽阔,20世纪70年代以前政府禁止汽车远程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快捷畅通而且,能够直接到点的近距离汽车运输已经成为首选。
莫顿公司汽车运盐的数量已经达到80%,火车、船只的运输仅分别占15%和5%。汽车运输基本是近距离,50公里以内占29%,150公里以内的占51%,150公里以上的只占20%。既有直达用户的,也有运至仓储中心的,仓储中心一般都靠近盐厂,由盐厂将完成包装的盐运至仓储中心,以便于用户就近提货或仓储中心就近送货。莫顿公司有9处仓储设施,其余近30处都是利用第三方的。
二是按照用户需求组织供货。莫顿公司有2.7万家客户,客户群相当广泛,包括超市卖场、批发商、零售商、食品加工用户、农牧用盐户、非食品用盐销售点和政府的市政部门等。
全公司有55人专门负责订单的处理,一年接受的订单有39.5万张左右,订货的方式主要有电话、电传、传真、电子邮件,邮信和上门订货的只占少数。当收到客户订货的信息后就进入客户信息库核实,在确定品种、数量、价格、运送日期和方式之后,通过信用系统保证有足够的信用额度的前提下确定订货编号,并通知盐厂和运输部门,当运输车辆到达盐厂时货已备好,一些相关票据由运输人提供给收货人,整个业务流程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
三是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莫顿公司的内设机构基本都是围绕市场和用户设立的,特别是研发部、市场部、客户服务部、销售部,这些部门都是以“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一切围绕用户和市场转,在满足用户利益和要求的前提下,公司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我们在与莫顿公司一名业务经理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业务经理都是分片负责的,他一个人要负责300多家用户的业务,主要是为这些用户服务,掌握具体业务情况,他一年的销售额要达到750万美元。
第三、重视企业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美国、加拿大的盐业也是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限。里特曼和温莎盐厂都是有着相当长历史的制盐企业,设备都是老设备,但是我们在厂里看到设备管理得很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没有任何跑冒滴漏的现象。
在里特曼盐厂我们得知,该厂的设备维修人员有40人之多,可见他们对设备管理的重视。这些工厂对安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在工厂范围内事事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
公司总部和下属企业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员工相当精干,工作效率高。里特曼盐厂年产量55万吨,全厂员工250人,其中行政人员仅9人。温莎盐厂年产量23万吨,全厂员工74人,其中行政人员仅7人。莫顿公司所属的一个年配送量2万多吨的仓储中心,只有员工5名,人均年销量竟达到4000吨,可见他们人力资源的效率之高。
启示——
在对美国、加拿大盐业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我们启发很大,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盐业企业必将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对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提升盐业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盐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盐业新体制和新机制
我国的盐业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虽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民食盐加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体制陈旧。机制不活、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矛盾长期困扰着盐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快国有盐业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变革束缚盐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体制创新。
通过体制创新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大力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运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薪酬激励的效用。要以资产为纽带,加快经营集团化、产销一体化的步伐,推进盐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增强盐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资源整合,按照经济区划组织盐的流通
盐是低价值、大吨位的物资,运输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竞争力,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半径是优化盐业组织商品流通的关键。因此,美国、加拿大盐业企业在物流配送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食盐流通现代化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样,物流运输半径也决定了销售的区域范围,无论是盐业生产、储运,配送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输半径和销售区域问题,特别是对于食盐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商品来讲,适应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我们现在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盐的商品流通已经与现代流通方式不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区域进行市场分工,解决条块分割,在合理的运输半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区域性的盐业公司。这种区域性的公司实行资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的组织体系运行,实现盐业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盐业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增加盐的品种,提高盐的档次
盐的花式品种少、档次低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盐业的主要差距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品种结构的调整,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拓宽用途,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食盐品种的供应上,既要满足普通食盐的市场需要,保证老百姓吃上合格的碘盐,也要不断推出新品,在品种规格、包装、口味、颗粒上不断推陈出新。
要拓宽思路,开发生活用盐的品种,特别是能够改善水质的软水用盐在我国市场特别是在一些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盐的新品的关键是要加强研发工作,舍得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组织技术攻关,搞好广告宣传和产品促销。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同样重要。
1、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盐业企业管理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加强对人的管理,实施企业全方位的有效管理,因为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2、要重视企业的基础工作,推行严、细、实的岗位责任制。
3、要增强投入产出意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盐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要加强设备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和技术革新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要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引言
现代的观点认为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网链结构,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到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为止的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优化。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一般企业的物流目标为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追求降低物流成本。随着近几年中国物流热的兴起,各行业企业纷纷重视物流系统的改造,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或方法,最近几年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个概念传播的阶段,部分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了供应链再造的有益尝试。本文是某省盐业公司供应链再造的真实案例。
二、企业现状分析
盐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我国自秦始皇时代起就开始实行专营。目前我国采取食盐专营制度,作为一种长期的计划供应制度(“三统”,统购、统销、统运),市场机制对食盐市场基本不起作用。但从流通的角度看,现有盐业流通模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的领导下,我国盐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机制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主要的思路是构建市场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网络,目标包括:①是省、市、县垂直管理,省市一体化,县作为市一级的配送站;②是全省集团化经营;③是集中分装连锁经营。特点就是垂直、集团、连锁。
某省盐业总公司包括下辖四个直属生产企业(盐场)和十九个市级销售公司,以及从多的县公司、代售点、批发点等,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省各市县,担负着全省包括食盐在内各种工需民食用盐的生产和供应任务。企业的核心职能是营销与物流,企业计划在3-5年的时间完成企业的变革,即通过供应链再造来优化企业的运营。
从以上组织结构图看,现有结构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重点和策略,盐业目前的组织体系也从侧面体现了市、县公司为实际经营实体,有权确定自身的经营方向;省公司通过市公司了解市场前端信息,处于建议和间接管理的位置。但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各节点的物流功能,以局部优化而不是以整体优化为目标;物流总成本占销售额比重偏大,其中物流人力成本偏高,仓库空置成本偏高。企业管理架构决定了物流管理是割裂与离散的,总部的管理力度、企业的整体绩效上都无法达到最优。
供应体系目前是一个分散、独立的销售网络,各下属公司基于承包制各自在内部进行优化;从供应链的角度看,总部在整条供应链当中位置不明确,缺少相关核心能力,无法统筹管理各下属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盐业销售及物流网络只经营单一产品,相对其它分销体系成本太高,企业持续发展则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的优化不是局部的最优,而是整条供应链的最优,企业追求效率与获得竞争力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盐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战略:
1、产品研发与品牌战略:以制造产品的差异、建立品牌识别并最终为企业赚得利润,“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两种主要战略,中低端产品基于“形式创新”,如委托国内外著名专业设计公司在款式、特色和包装上进行美化设计。高端产品基于“内容创新”,如广东省盐业公司的盐类日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最终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形式和具体的品牌识别,有更高的定价与更长久的竞争优势;
2、构建高效的物流系统:一是实现物流集中化管理,将分散在各区域公司的物流功能集中成一个统筹全省物流运筹的部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二是在网点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各个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改革以县(市)区划为基点的网点布局模式;根据人口分布、物流走向和经济地理等要素进行优化调整,防止相向运输,提高运营效率;三是要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物流配送中心,使之成为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龙头;
3、集约化、集团化、精细化、标准化经营: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有利于实现盐业资源优化配置,克服目前的模式中企业地域分散、客户众多,而存在的难以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的管理难题,相应提高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集约化经营可实现在资金、设备、技术和先进物流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上统筹,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实现与国际物流接轨;
4、供应链管理:整合采购(供应)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集中采购,获得经济批量优势;实现集团统一资金管理;其于供应链的库存策略,降低库存与存货成本;实现信息共享;
5、信息化战略:管理水平和手段的提升,将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信息化应与集团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相适应,有利于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组织、经营管理体系更为合理和高效;
四、供应链再造
由于盐业行业的特殊性,在政府政策管制、企业内部资源不足、历史遗留问题、人为变革的阻力、习惯思维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到位的变革会对现有业务运作模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采用分期、分步实施的策略。根据时间维度,首先实施不影响现有业务模式及管理的变革内容。同时各变革内容之间存在先后顺序及业务逻辑关系,如信息集中(信息化)是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等业务的基础;统一配送是配送优化的前提,区域配送中心规划是物流产业化的前提。
营销能力为目标,简化其他职能,物流以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为目标,着眼全局,以系统最优为目标,而不是局部的最优化。
长期目标(3-5年内): 长期目标是配合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通过三个分目标来实现:
1、区域配送中心: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是对供应链进行结构性改进,将根本性改进系统效率。区域食盐配送中心的建设,以经济区划、地理特征而不是以行政区域为参照基准,即可利用现有食盐流通资源整合改建,也可以选址新建。区域食盐配送中心的选址必须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节点,是衔接干线运输和区域内配送、集散运输的主要物流节点,并应在土地空间上留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2、集中分装:食盐的分散包装导致管理混乱,包装质量参差不齐,防伪水平差,包装用材不符合食品卫生包装质量要求,不法制假贩假分子也有机可乘机。实现集中分装有利于提升食盐包装档次,增强防伪性能,降低包装成本。集中分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盐场进行分装;二是小包装点向上级(市、区域)配送中心集中;三是建立独立的区域级包装中心;
3、统一配送:由于目前的配送模式是基于行政区域的,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按最优配送半径及选择高效的配送工具来实施,将有效降低配送成本及提高客服水平。
五、物流变革推进模式
目前盐业的物流模式为离散式,传统组织架构下,每一个分公司拥有物流组织,分公司的物流组织以实现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比如采取压缩物流成本的策略,寻求最低价位的服务提供商,可能因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而导致市场缺货率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整合物流模式,必须从现代物流管理的思想,以总成本(TOC)的概念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变革,才能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及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
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其出发点是提升并满足客户服务水平和总成本控制,但物流管理毕竟是营销与供应管理的后勤支持职能,流程整合与优化所要实现的目标为,以市场与客户为中心,以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物流成本、准时与完整交货、客户关系管理为目标,实现多产品(产品组)的高效、精益的物流服务功能。
六、组织与职能变革
组织与职能的变革,将以营销为核心职能的营销中心将成为垂直管理的组织,而市公司的营销职能将弱化,强调以建立运营平台为营销提供行政、后勤服务,营销的考核以业绩为导向,而市公司考核,业绩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将物流职能从营销管理中独立出来,建立功能完善的物流中心,实现全省的干线运输、调拨、配送管理,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配送效率。
组织变革可以总结为:
①建立三个平台,即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行政后勤平台支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②建立流畅的资金流、商流通道,实现企业的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③通过矩阵式组织结构,以集中式管理、流程优化来实现企业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集成,是现代化的高效组织的有效模式。
市公司营销职能及经营部是市公司的核心营销职能所在,作好政府关系,完善销售网络,建立销售平台,以业绩考核为导向;总部采购职能以集中采购为主要职能,直接协调与省公司及其他市公司的业务关系(如调拨),采购以销售计划及销售订单为驱动;配送中心以物流配送为核心职能,接受市公司营销职能的配送指令进行配送,按内部市场机制结算;总部财务部的采购结算,由总部物流职能提交相应单据给总部财务部(结算中心)来操作,而不由总部采购职能直接与总部财务部结算,以利用部门间的互相监督机制。
七、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业用盐需求量增大,盐业由专营向市场化转化正在进行中,部分市场竞争(小工业盐、多品种盐)的格局已经出现,开放盐业市场的趋势成为必然,重新审视盐业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根据市场竞争来制定企业战略与深化企业改革,供应链再造是盐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中盐考察美国盐业:加快建立我国盐业新机制
中盐考察美国盐业:加快建立我国盐业新机制
【2005.2.23】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食盐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应美国莫顿盐业公司的邀请,由中国盐业总公司茆庆国总经理率领的中国盐业考察团于2004年10月5日至10月18日赴美国、加拿大进行考察。在考察期间,我们与美国、加拿大盐业同行广泛交谈,深入盐业生产企业,仓储中心、卖场超市、销售网点全面参观考察。
美国有莫顿、嘉吉、北美三家规模较大的盐业公司,这次我们重点考察了莫顿盐业集团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盐业企业。该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东部城市芝加哥,从1848年创立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发展至今,莫顿盐业集团公司已是由莫顿盐业公司、加拿大盐业有限公司和莫顿巴哈马盐业有限公司三部分组成,年销售量1100万吨左右,有9家真空盐生产厂,年产真空盐300万吨。
在莫顿公司总部,我们会见了公司总裁,详细听取了研发部、市场部、客户部。物流部和运输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并实地参观考察了芝加哥以东的克里夫兰市的里特曼盐厂和位于加拿大南部的温莎盐厂。
里特曼盐厂是全美最大的真空盐生产企业,建厂已有106年,目前年生产真空矿盐55万吨,其中高品质盐(氯化钠99.95%)年产9万吨。
温莎盐厂建厂也已70多年,年产真空矿盐23万吨上下,主要品种有食盐,调味盐、软木盐和化雪盐。
由莫顿公司安排,我们还考察了莫顿公司的仓储中心和沃尔玛等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店。
借鉴——
美国、加拿大是实行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我们通过对莫顿盐业集团公司等企业的考察了解,亲身感受到发达国家盐业企业在生产,流通、经营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
美国和加拿大盐的品种,按用途分为食盐、调味盐、软水盐、畜牧盐、化雪盐和工业盐等六大类。我们在莫顿公司看到,他们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有660余个品种,按照不同用途、不同口味、不同包装、不同规格、不同颗粒和不同消费习惯细分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美国和加拿大的普通食盐均是750克装的纸筒或纸盒包装,但调味盐的品种和包装应有
尽有。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美国、加拿大市场软水盐用量很大。据了解,美国、加拿大90%的居民家都使用软水盐,大体每个家庭一年用量普遍都要在300公斤左右。美国和加拿大盐的品种花式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勇于创新。莫顿公司在1924年就开发出了碘盐,1951年又研发了软水用盐,直到1984年还在为提高软水盐的质量作不断改进。制盐厂对产品质量控制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对水的净化,还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甚至在包装的所有环节都是全封闭的,为了防止对盐产品有任何污染,所有企业员工包括外来人员除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安全帽外,还必须戴上发套,可见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一丝不苟。第二,不断优化供应链,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营销服务体系。
美国、加拿大的盐业营销服务体系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贴近市场、贴近用户。一是按照经济区划组织物流。美国和加拿大盐的运输基本都是依靠陆路运输,这也是他们在不断优化运输半径和运输方式中作出的选择。美国、加拿大幅员辽阔,20世纪70年代以前政府禁止汽车远程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快捷畅通而且,能够直接到点的近距离汽车运输已经成为首选。
莫顿公司汽车运盐的数量已经达到80%,火车、船只的运输仅分别占15%和5%。汽车运输基本是近距离,50公里以内占29%,150公里以内的占51%,150公里以上的只占20%。既有直达用户的,也有运至仓储中心的,仓储中心一般都靠近盐厂,由盐厂将完成包装的盐运至仓储中心,以便于用户就近提货或仓储中心就近送货。莫顿公司有9处仓储设施,其余近30处都是利用第三方的。
二是按照用户需求组织供货。莫顿公司有2.7万家客户,客户群相当广泛,包括超市卖场、批发商、零售商、食品加工用户、农牧用盐户、非食品用盐销售点和政府的市政部门等。全公司有55人专门负责订单的处理,一年接受的订单有39.5万张左右,订货的方式主要有电话、电传、传真、电子邮件,邮信和上门订货的只占少数。当收到客户订货的信息后就进入客户信息库核实,在确定品种、数量、价格、运送日期和方式之后,通过信用系统保证有足够的信用额度的前提下确定订货编号,并通知盐厂和运输部门,当运输车辆到达盐厂时货已备好,一些相关票据由运输人提供给收货人,整个业务流程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三是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莫顿公司的内设机构基本都是围绕市场和用户设立的,特别是研发部、市场部、客户服务部、销售部,这些部门都是以“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一切围绕用户和市场转,在满足用户利益和要求的前提下,公司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我们在与莫顿公司一名业务经理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业务经理都是分片负责的,他一个人要负责300多家用户的业务,主要是为这些用户服务,掌握具体业务情况,他一年的销售额要达到750万美元。
第三、重视企业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美国、加拿大的盐业也是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限。里特曼和温莎盐厂都是有着相当长历史的制盐企业,设备都是老设备,但是我们在厂里看到设备管理得很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没有任何跑冒滴漏的现象。
在里特曼盐厂我们得知,该厂的设备维修人员有40人之多,可见他们对设备管理的重视。这些工厂对安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在工厂范围内事事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
公司总部和下属企业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员工相当精干,工作效率高。里特曼盐厂年产量55万吨,全厂员工250人,其中行政人员仅9人。温莎盐厂年产量23万吨,全厂员工74人,其中行政人员仅7人。莫顿公司所属的一个年配送量2万多吨的仓储中心,只有员工5名,人均年销量竟达到4000吨,可见他们人力资源的效率之高。
启示——
在对美国、加拿大盐业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我们启发很大,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盐业企业必将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对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提升盐业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盐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盐业新体制和新机制
我国的盐业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虽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民食盐加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体制陈旧。机制不活、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矛盾长期困扰着盐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快国有盐业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变革束缚盐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体制创新。
通过体制创新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大力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运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薪酬激励的效用。要以资产为纽带,加快经营集团化、产销一体化的步伐,推进盐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增强盐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资源整合,按照经济区划组织盐的流通
盐是低价值、大吨位的物资,运输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竞争力,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半径是优化盐业组织商品流通的关键。因此,美国、加拿大盐业企业在物流配送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食盐流通现代化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样,物流运输半径也决定了销售的区域范围,无论是盐业生产、储运,配送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输半径和销售区域问题,特别是对于食盐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商品来讲,适应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我们现在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盐的商品流通已经与现代流通方式不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区域进行市场分工,解决条块分割,在合理的运输半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区域性的盐业公司。这种区域性的公司实行资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的组织体系运行,实现盐业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盐业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增加盐的品种,提高盐的档次
盐的花式品种少、档次低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盐业的主要差距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品种结构的调整,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拓宽用途,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食盐品种的供应上,既要满足普通食盐的市场需要,保证老百姓吃上合格的碘盐,也要不断推出新品,在品种规格、包装、口味、颗粒上不断推陈出新。
要拓宽思路,开发生活用盐的品种,特别是能够改善水质的软水用盐在我国市场特别是在一些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盐的新品的关键是要加强研发工作,舍得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组织技术攻关,搞好广告宣传和产品促销。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同样重要。
1、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盐业企业管理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加强对人的管理,实施企业全方位的有效管理,因为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2、要重视企业的基础工作,推行严、细、实的岗位责任制。
3、要增强投入产出意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盐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要加强设备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和技术革新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要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井矿盐信息中心)
第三篇:中国盐业协会领导莅临贵盐集团赤水公司考察指导工作
中国盐业协会领导莅临贵盐集团赤水公司考察指导工作
文章作者:邱平才 发表日期:2012-04-27 17:10:11 点击次数:119 次 文章来源:贵盐网 发布人: 4月25日,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副理事长、重盐集团董事长陈逸根在贵州盐业集团总经理彭建生等的陪同下,莅临贵州盐业(集团)赤水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
中盐协会领导莅临赤水公司考察调研并与公司职工合影留念
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左一)、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左三)、副理事长、重盐集团董事长陈逸根(右四)在贵盐集团总经理
彭建生(左二)的陪同下看望赤水公司一线员工
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右二)、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左二)在贵盐集团总经理彭建生(右一)的陪同下视察赤水公司
董志华理事长、林家骅常务副理事长和陈逸根副理事长等一行认真听取了贵州盐业集团总经理彭建生关于近几年来贵州盐业的发展情况、“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贵州盐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和赤水公司经理夏安平关于赤水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近年来的盐产品购、销、调、存以及非盐产品经营管理的情况汇报等。深入库房察看了赤水公司的盐和非盐仓储管理情况。对赤水盐业的市场管理、盐产品销售、非盐产品经营管理措施和办法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对贵州盐业近几年来的发展、在食盐专营工作上所做努力和贡献以及赤水公司在基础管理、市场管理、盐和非盐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要抓好食盐供应和市场稳定,继续巩固和维护食盐专营阶段成果;二是要进一步探讨非盐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切实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履行工作职责;三是加强与周边省区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食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最后,各位领导还视察了赤水公司办公环境,对赤水公司整洁、明快、规范的办公环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并亲切看望和慰问了赤水公司的干部职工,与赤水公司全体员工合影留念。
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右二)、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右三)听取
贵盐集团总经理彭建生(右一)的情况介绍
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中)、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左)听取
贵盐集团赤水公司经理夏安平(右)介绍非盐经营管理情况
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右二)、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左二)在贵盐集团总经理彭建生(右一)的陪同下视察赤水公司仓储管理工作情况 中盐协会领导莅临赤水公司考察调研,是中盐协会领导对贵州盐业事业、贵州盐业集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对贵州盐业干部职工的关爱。这在赤水盐业公司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使赤水公司全体员工倍受鼓舞,必将转变为无穷的精神动力,激励赤水公司干部职工更加努力工作,创造新的业绩!
第四篇:盐业报告:盐的资源分布情况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盐业报告:盐的资源分布情况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盐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盐的资源较为富足。按资源分为海盐、井矿盐、湖盐三大类。海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沿由北向南的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包括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已形成的海盐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以上,海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井矿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市。湖盐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包括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陕西等省、自治区。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五篇:美国考察体会
考察美国基础教育的点滴体会
我很高兴地参加了2011年2月21日至3月13日华南师范大学 elle项目赴美培训。在美国21天中,我总共参观了23所学校。参
观这23所学校中有公立高中,有公立小学;有特殊教育学校,也
有全纳教育学校。我听了6场讲座,讲座的内容有美国教育史、特
殊儿童教育、公立学校系统教育评估、优才教育等。我还参加了高
中学生社团相关活动、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董事会、中美教育
论坛等;零距离接触到美国的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社区志愿
者,还有中国留学生、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董事会成员和纳什
维市市长等;深入到美国家庭、美籍华人家庭、美籍韩国人家庭中。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与美国教育工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我收益
良多,对中美教育的异同点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简述如下。
一、中美教育的相同点
1.在中国,成绩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命线,在美国也可这么讲。
美国学校的学生、教师、校长都有学生学习成绩的压力,这从我们
与学生、教师、校长的交流中可以体会到。他们每年由州里统一考
试,如果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学区的平均分,那么第一年就由
州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如果第二年还达不到要求,则调派有经验的教师到学校来帮助提高,如果第三年还达不到标准,那么该校的教
师与校长就重新调整,甚至关闭学校。这也是对的,没有学习成绩,何谈教育?因此,成绩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命线并不为过。2.美国学校在课后、在周六日也有各种兴趣班、特色班,十分重
视英才教育。美籍华裔虎妈蔡美儿教授的教育子女的目的和方式在中国很普遍,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最近在美国却掀起了一阵讨
论如何教育子女的热潮。蔡美儿教授著的《虎妈的战歌》出版后,更是把如何教育子女的热点话题推向了高潮。其实,美国早期更加
重视的是英才教育。美国人认为,英才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发展需要大批有能力的英才来支撑。
二、美国教育的侧重点 1.美国很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这体现在许多细节方面:(1)在走廊里、在课室里、在楼梯口到处张贴学生的宣言、理想、目标和
使命。(2)对学生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一旦违反就接受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的方法是教给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不是简单批评学生不能
这么做;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接受惩戒,惩戒的方式有罚站、关
闭思过、停学1至10天不等。超过10天的就召开学生、教师、家
长和社区有关人员的听证会,最重的惩戒是送到工读学校接受一年的教育,等到该生行为有了转变后再回到原学校学习。(3)在课堂
上,在课外活动中,在宣传栏里,在墙壁上,爱国主义教育、时事
教育、感恩教育等无处不存在,无处不渗透。(4)他们关注学生每天的进步,哪怕学生每天的进步是微小的,都给予奖励。奖励方式
有每周之星、有进步奖、特长奖、行为改善奖、与校长共进午餐奖
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及感恩教育等。2.美国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科技、工程等学科的开展。这些从学科课程的设置、教育的法规、法案,以及在教育的过程都能体现出来。美国的学校常常把创新能力、自
主能力整合到阅读课、数学等课程中,像我们现在的综合实验课。
在一堂教学课中把两个学科整合起来,寻找两个学科的结合点,使
英才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使得学生的科技成果显著。比如
在22日参观的head middle magnet学校(磁石学校),该校要求
学生自由组成科技小组,用三个月的时间对身边的某一事物进行研
究。在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提供帮助
和指导。三个月后,各科技小组的学生都能完成了任务。如田纳西
州去年发生了大水灾,有一个小组的学生针对如何解决城市排水问
题进行了研究,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论证结果的全过程,有数据论证、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及方法。3.美国教师特别关注特殊学生,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让人感动。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多民族的国家,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只要进入学校读书,不论是来自非洲的,或者是亚洲的、南美
洲的;不论是健康的、聪明的,还是特殊的,教师都会轻声细语地
关怀,学校都一视同仁来对待、关注和培养。比如在班级里,学习
有障碍的学生由助理教师带着跟正常的学生一起集体上课,课后有
特殊教育的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4.美国对学校教育的定位高。美国人认为:当社会出现了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可见,学校教育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美
国2002年出台了《有教无类法案》,亦叫作《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法案。在这个法案实施的十年间,政府对教育有非常强的管理,不
会让公共教育成为强者越强,不让有障碍的孩子与健康孩子的拉大
差距,不让一个美国学生的成绩与国际教育有差距。政府对教育有
非常强的管理反映在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的法规、法案,教育的过程中。美国教育立足本土,教育多样化,保障每位
学生受关注,保证每位学生天天有进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应
对国际社会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教育反思
1.对于这次跨文化背景的学习之旅,我们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是要跳出跨文化的背景与体制不同的情境来认识美国的教育。在美
国学习期间,王红教授曾告诫我们说:“我们要坚持和发扬我们教
育特色,但及时反思、总结、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提高,才能更
快地走出我们教育的误区。”在美国,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
案下,美国学校教育的压力是存在的,但是,美国的教育既能保证
教学质量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既有严格的惩戒教育,学生又享有
无尽的发展自由和爱。美国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留学生琪琪的感慨:美国学校十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鼓励
学生有自己的发展计划,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美国
学校是服务学生的,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为学生服务,而中国
学校是管理学生,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个性。中国
教育关注总体,而美国教育关注每个群体、每个个体、每个细节。
听完留学生琪琪的感慨,我沉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缺陷呢? 3.结合这次美国之行的所见所闻,再回味王红教授对我们的告诫,我感触甚多。在2010年,我们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学校要把《规划纲要》 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
实践的空间。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规划纲要》重点讲了要树
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
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潜能,不拘一
格培养人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细读《规划纲要》,我感觉与美 国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有许多共同点。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假如用中国的铁血教育加上美式的爱的教 育,严格要求加上美式的宽容创意,注重细节而不拘一格,重视学习成绩但不急功近利,也许是最完美的教育,我们的拔尖人才在不
久的将来也会涌现。
作者简介:篇二:学习美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美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上有世界警察之称,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均领衔全球。美国为何会如此成功,为何在国际上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是我一直以来疑惑的问题。这学期通过学习美国历史,使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对“美国的成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端正了我对当今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由英国统治下的北美13个殖民地发展到现今拥有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其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挑战和风风雨雨。另外虽然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但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间已超过半个世纪。从美国的出身来看,他从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通过自身努力发展成为当今完全独立自强的国际强国,从无国家意识的殖民者通过顽强抗争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意识和国家意识的一国之主,从一个后进的小国家通过致力于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发展成为当今在国际上具有超影响力的霸国。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息息相关,在其过程中,美国人民不畏惧来自英国大军队的攻击,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取得全世界人民的认可,美国人民首先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图书馆处处可见,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建造了快捷方便的国家交通网;还有,美国支持并培养一些突出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和军事;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也应该如此,为自己的追求不断付出努力,不畏惧艰难险阻,坎坷挫折。即使我们知道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当我们选择了远方,就要不顾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在美国历史发展中, 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种族多样性是美国明显的特征之一。这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美国成为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美国的成功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美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功不可没。自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并步入一体化,在这期间经济发展趋于繁荣,直到1929—1932期间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给了其很大的经济打击,导致其大部分人失业;1933开始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虽然它仅拥有世界百分之六的人口和领土,却创造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财富;从美国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美国是一个为财富而生、为财富而战、为财富而生生不息的伟大国家。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水平、社会生 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现在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 但是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毛泽东曾这样称赞美国说: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从美国经济的成功发展来看,首先,在世界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抓住契机,向战争国家出售枪支、武器设备,并与他们保持友好和平关系,几乎将自己置身战争之外,大发战争之财。另外,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有大量石油、黄金原材料。并且,美国人才济济,他们大力发展科技,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机械化、电气化时代的国家。从中国的儒家学派思想来说,它的经济发展的成功兼具天时、地利、人和。这让我深深思考我的人生和人类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人生中有太多的失与得,我们需要做出适当的舍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要三思,再作出决定;要做长远的打算。在人际交往中,人应该本着一颗善良的心,真诚待人。但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在现代美国象征着积极向上,青春活力,尽管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他的世界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这不是关于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问题;因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负,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会创造什么,他都要大胆地去尝试。我们人也应如此,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自己开始进入社会做一些准备,不可好高骛远,懂得积累经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目标,坚持不懈,敢于承担。
姓名: 学号:
班级:篇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若干考察体会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若干考察体会
赵德武
2003年底,教育部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之一— “大学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培训考察团,赴美进行了为期35天的学习考察。其间,我们考察了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参观了美国教育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卫生研究院、美国国会图书馆、ibm全球研发中心、硅谷发源地等。从考察、学习和交流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对美国大学科研组织管理和科研成果转化认识,同时,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及趋势也有了一新认识。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印象
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校园的那种厚重氛围、那种不经意间的点点滴滴,无形之中显露出世界一流大学的霸气!
在这两所学校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形成了我对美国究型大学的一些总体印象:一是大学组织的分权性。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分权性很强,弹性很大,一般没有权力高度集中的机构,学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管理不是行政性的,而是学术性和生产性的,管理有序而且有效。二是大学之间的高度竞争性。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美国研究型大学通常被称为“市场驱动型大学”。各大学之间在生源与就业、教师水平、研究经费乃至校园面积等方面都充满着激励的竟争。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大学承担着专业性很强的基础研究,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物理学转向了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每周上6小时课,其余时间要用于研究。四是对产业需求的高度敏感性。大学虽然承着大量的基础研究,但对产业需求仍然保持高度的敏感。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尽管研究目的并不是商业化。在研究成果商业化过程中,风险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研究生教育的多元性。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借鉴德国模式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多元化培养之路。
二、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
注重创新研究、注重成果转化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点。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研究机构构成了国家科学研究的三大集团,它们之间优势互补,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在国家科学研究体系中,大学开展的研究是真正富于发现、富于创造的研究,并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中坚,甚至可以说,美国的基础研究一直以来主要是由大学完成的。一位教授告诉我们,大学开展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在于好奇心,在于成果能够付诸应用,在于培养新一代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队伍。当然,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学研究也朝着应用性方向发展,但这种应用研究决不是仅仅盯着钱,而是着眼于究研将成果付诸应用,着眼于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
美国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学校自筹和工业界。近年来,来自工业界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政府投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在增加。这实际上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特别是大学自我发展能力已经得到增强。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基础研究离不开跨学科交叉研究,但跨学科研究应建立在加强单一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那种不分学科强弱,片面强调跨学科研究,实际上起不到凝聚学科力量、实现扬长避短的综合作用。因此,他们认为,首先要建设好单一学科,形成强优势学科,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研究,才能产出真正的创新研究成果。
三、大学与工业界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美国政府实行向大学倾斜的科技政策在促进大学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与企业界互相需要,已成为双方共同的理念。一方面,企业需要大学提供优秀人才和创新技术,甚至需要大学的品牌;另一方面,大学同样需要与企业合作,因为企业可以给大学提供生产实践基地,提供社会需求信息,提供
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用部分盈利支持学校发展。在美国,许多大学的实验室都是与企业界合作建立的,直接从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既赚取比纯粹出卖科研专利更高的利润,又锻炼大学的科研队伍,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推动了产业界的发展。据了解,利用科研专利筹措经费和校企合作获取资金的收入,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21%。
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就是大学智力与工业界财力有机结合的典范。工业界尊重大学的学术目标,又要利用大学的智力。斯坦福研究园区不仅从事基础研究,还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活动。基础研究不仅在大学实验室进行,也在企业的研究室进行。合作形式包括为大学提供研究资金、以应用为背景的基础研究以及企业界对研究进展进行跟踪。在大学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从事的应用研究通常由大学教师和工业研究人员共同参加,开发活动则集中在工业实验室。大学参加开发活动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当企业顾问,二是企业吸收优秀学生。斯坦福大学有80多位教师和大约400名学生参加了集成电路系统研究中心的工作。
此外,斯坦福大学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如开设专业课程,担任公司顾问、董事,共用研究设施,联合进行研究,研究生参加非全日制工作,聘请企业家当兼职教师或当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等等。斯坦福大学还采用闭路电视,把生动形象的电视课程传送到坐落在研究园区的高技术企业,企业员工可以在不离开工作的情况下获得学位,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员工采取灵活措施,不一定要求住校学习,甚至不要求写论文。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一方面,对公司来说,技术转移的速度十分惊人,教师的实验成果和革新计划能马上付诸实践,为企业带来效益;另一方面,大学可以从企业那里获得更多的经费,用于奖励学生、增聘教师和购置设备。在硅谷,有许多公司对斯坦福大学怀有感激之情,正是这些公司资助着斯坦福大学开展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
四、大学经费筹措:多种渠道与多种方式 美国高等教育建立在国家主体投资的基础之上,公立学校一半以上的经费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性拨款。政府采用合同拨款方式,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拟定课题,由各单位自行申报,然后政府再与相关学科研究水平最高、条件最好者签订科研合同。这种做法有助于大学之间开展竞争,提高科研水平,使科研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渠道和筹措方法与公立大学大致相同,但是所占比例不一样。私立大学从非政府渠道筹措的经费约占75%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费,约占50%。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对私立大学不过多干预,费用由学校自行筹措。
除了政府拨款外,来自于社会团体、校友等的捐赠,约占大学经费的8%。美国大学建立相应的筹款机构,由专职人员来执行,以使学校的筹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许多大学建立了由副校长负责的发展部,作为学校筹集资金的专门机构。学校接受捐赠的多少取决于学校的声誉、校长、发展规划以及大众观念与社会支持。在某种意义上,筹资不单纯是钱的问题,筹资的多少更是校长的业绩、学校知名度和声望的重要反映。为鼓励更多的企业、组织与个人把巨额财富捐赠给高等教育,美国政府提出免税等优惠政策。教育捐赠逐渐成为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的经费来源,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此外,招收外国留学生、专利转让、大学与企业合作等,也是大学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在美国,“戴帽”经费也是存在的,但必须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下。
五、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才观 斯坦福大学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显得非常独特:技术与人文两大基础学科相互交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大学与工业界密切合作,相得益彰,而其独特的实用教育观、人才观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实用教育。斯坦福大学从创办起就融入了“实用教育”的理念。作为斯坦福大学的创办者leland stanford先生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是作为一个实业家进入社会、进入大学的。因此,他懂得教育对实业的重要性以及实业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在斯坦福大学首次开学典礼上,leland stanford先生告诫学生:“请记住,生活归根到底指向实用,你们到此应该是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但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另一位重要人物、斯坦福研究园区创建者特曼教授同样坚持这一信念,他反对把大学办成一个远离实际的“象牙之塔”。实用教育观影响着人一代又一代斯坦福人,并成为斯坦福大学的重要文化精神支柱,激励着斯坦福人勇敢地面对实践,学以创业,学以致用。高瞻远瞩的大学发展规划。20世纪40年代以前,斯坦福大学无非是一所乡村学校。特曼任副校长后,凭借其敏锐的思维预见到,50至60年代联邦政府将重新关注高等教育,增加对大学的资助。于是,1944年,他领导制定了学校未来20年发展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依托斯坦福大学的尖端学科,建设斯坦福大学工业研究和开发中心,为高科技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集中学校的财力和物力,用以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通过组建前沿性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培育“引导世界”的尖端科系;重视大学基础教育,在教学和科研上,把大学的二级学科视为潜在的“成长工业”的技术储备;制定和实施一套加强教师与工业联系的激励制度,鼓励有助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企业进入研究园区。正是这个规划,使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大学变成了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学府。
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学术尖端”构想。正如特曼教授预见的那样,从40年代后期开始,联邦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教育开始复苏。当时的斯坦福大学由于地处西部,人才流失严重,与东部名牌大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特曼教授认为,大学不仅是求知的处所,它们对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布局、人口的密度和所在地区的声望,都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影响。要成为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教授,高校的未来在于人才。于是,他提出了“学术尖端”的构想。这个构想的核心,一是吸引顶尖人才。因为“只要有好的教授,他们就会吸引政府的投资,吸引研究生和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使学校兴旺发达”。其实,这也是特曼教授的一个预见:努力提高斯坦福的声誉和实力,以在未来不远的政府投资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教育经费。二是树立若干学术上的顶尖科系,他把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作为突破口。至今,物理和电子工程仍然是使斯坦福大学享誉海内外的两大优势学科。为了使招揽出色人才和造就尖端科系的“学术尖端”构想得以实现,特曼教授和当时的校长wallace sterling决定把斯坦福的土地变成金钱,于是,他们划出了 7.5%的校园土地,出租给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企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园区———斯坦福工业园区,特曼教授因此被誉为“研究园区之父”。
创业者的摇篮。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我们真切感到实用教育观的体现,更加感受到研究型大学同样也是创业者的摇篮。与斯坦福大学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50年代起,商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与哈佛大学商学院一样成为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商学院认为,创业精神不是在课堂上教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的。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商学院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把面向实践、学以创业、学以致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取向。一是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应用于生产、营销、金融和会计领域,培育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硅谷形成以后,硅谷成为风险资本投资的中心,风险资本便成为商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的重要方向,1979年商学院就开设了风险资本方面的课程。二是建立面向实践的“课程建设中心”,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课程建设中心”一般由学院教授与企业界人士共同组成,负责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邀请已毕业的mba学生参加撰写案例和进行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企业界人士到学校讲授课程并非仅仅作专题讲座,而是与教授一起共同完成一门课
程的全部教学活动。企业家到学校上课不由学校或学院聘请,而是由上课教授直接与企业人士直接联系。尽管学院不给他们支付报酬,但企业家仍然非常乐意到学校上课,因为能够登上大学讲台是他们的荣幸,在上课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特别是发现人才,为企业寻求人才储备。三是开展团队性教学活动,把商业计划“变成”公司。就在我们考察中的一个星期四下午,5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3小时内形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intel的一位副总裁和google的一个部门经理参加了讨论,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很高的评价,并从操作层面对商业计划书提出了修改意见。一位教授告诉我们,这类教学活动在商学院十分流行。商学院一直引以自豪的是:学院已经有1631名研究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有379名mba学生获得了其他学位。显然,这种骄人的业绩与商学院坚持实用教育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六、研究生生源的国际化与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2期)篇四:美国考察报告 由于受到公司发展的需要,我司于2013年12月决定去派我陪同总经理一起去美国洛杉矶对当地的地板市场进行考察。顺便去拜访我厂已有的nexter trading inc等老客户。我司2人于12月5日乘飞机到洛杉矶,然后对美国西部等一些地板销往网点进行考察。自从2008年以来,纵观欧美各国,美国经济第一个开始回暖,而且2013年继续回暖,美国夺多地楼市销量提高:2013年后半年,美国大部分地区经济继续扩张。美联储根据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报告称,美国住宅楼市继续回暖,尽管有几个地区的房屋销售或建筑活动近几个月有所下滑,但大部分地区房价上升,房屋销量增长,楼市建筑活动增强。业内人士对楼市前景看法乐观,但对房屋库存趋紧和利率波动的风险有所担忧。全美多数地区商业地产销售和租赁增长。
以上信息对我们一个以出口型为主的生产建材资料的工厂来说,是一个契机。而且美国西部近年来是美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所以,我司绝对对美国西部的地板市场进行考察。再来到洛杉矶之后,我们先是去了我们老客户nexter trading inc进行拜访,nex的采购主管peter先生,也是我厂的老朋友。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先是去了nex的仓库进行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产品,放在最外面,说是过完圣诞节后马上就要出货,是一个工程,用于一个商场的建设的地面铺设。后来我们去了nex的总部,在那里我们见到了nex的主管jorn先生,据jorn介绍,现在美国市场时开始变好,不过竞争也很激烈,需要大量的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地板,因为价格比较低廉,为了抢占市场,还需要不断更新新产品。所以离开时,我们带回来几款他们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样板,经过一下午的商谈,由于考虑到中国明年黑龙江木材禁采,中国原材料会上涨,所以nex的决定下了一笔100万的订单。以应付未来的变化。晚上我们一行6人在愉快的完餐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之后的几天,我们奔波在美国西部的各大城市,去当地的地板零售商进行考察,察看是否有新的产品和一些人气产品,以及零售价格。我们了解到:美国人对山核桃,色木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还有加色的产品。最后我们在洛杉矶的一家销售网店了解到,一种仿古锯痕的产品刚刚上市,非常抢手,后来我们也联系了一些其他我们的美国客户。确实需求很大。我们在当地就和工厂联系,说到我们看到的产品,我们把一些照片发回到工厂,技术工人进行研究。这次考察,实际收获是得到了一笔订单。更大的收获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美国市场,而且找到了我们的卖点。借此我们会扩大出口,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