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
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
徐 晨 光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理论只有“翻译”到位,才能传播到位,才能武装党员干部,才能教育群众、掌握群众。党校是传播党的理论的主阵地,当好“理论翻译”无疑是党校教员的天职。党校教员要从改进教风和学风入手,切实提高“翻译”水平。
神圣使命:党的理论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校教员要切实履行好“理论翻译”这一神圣使命,使党的理论大众化。一是彰显“信得过”的品质。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说服人的理论才能“信得过”。党校教员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精通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翻译”使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世界观,而且可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不仅可以获得做事之法,而且可以获得做人之道。这样才能让人感到“信得过”。二是发扬“听得懂”的风格。《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虽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却言简意赅、提纲挈领,119篇文章最短的寥寥十几个字,最长的也才7000余字,人们看得懂、听得懂,表现了邓小平同志阐述重大理论问题的独特文风。党校教员要多学习和发扬这样的风格,力求生动新鲜、朴实无华,力戒言之无物、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坚持以鲜活的典型阐述理论,使受众听得懂、听得进,不断增强党的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增强“记得住”的效果。党校教员传播理论,要让受众听得轻松,深入人心,而不能让受众感到厌烦,感到疲倦。要变居高临下的灌输 1 为平等的互动交流,变我教你学为教学相长,变枯躁为生动,让受众听了以后记得住、忘不掉,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或释疑解惑、受益终生。
看家本领:严肃理论生动化
因为理论是对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的高度抽象,所以理论话题一般都显得比较严肃。严肃理论碰上板起面孔的传播者,再遭遇枯燥呆板的说教,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严肃理论生动化是当好“理论翻译”的看家本领。一要贴近实际。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和体制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党员干部群众忧虑、困惑的实际难题多,需要理论工作者释疑解惑。党的理论本身就来源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30年来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传播党的理论必须联系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联系和研究国情以及省情、市情和县情,注意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并结合社会上的倾向性问题和干部群众中的种种模糊认识,在教学中适时做好释疑解惑的引导工作,维护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二要贴近民生。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代表民心、反映民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亲民性、感召力和震撼力。要自觉地将党的理论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说“大众语”,讲“家常话”,话“百姓事”,解“民生惑”。脱离“三最”问题的“两张皮”式的理论讲解,难免空洞无物,再科学的理论也会“曲高和寡”。三要贴近群众。只有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讲出的话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群众才愿意听、听得懂。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直接关系理论讲解的效果,那种脱离群众理解和认知实际的宣教,是毫无实际效果的。美国规定“政府向公民发布的宣传材料或文件,必须具有最大的可读性,阅读指数不能超过6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水准),因为当一部分选民看不懂政府的材料时,想想政府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结 2 果?”
主要窍门:复杂理论简单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法,即分两步走,“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一般而言,理论大多是抽象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与具体问题或具体现象存在较大的距离。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就必须实现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使复杂理论简单化、具体化。一要坚持以事例诠释理论。事例源于生活,是现实的浓缩。用现实中的事例传播党的理论,以事说理,以理论事,能够拉近理论与受众的距离,调动受众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兴趣,使复杂的理论变成社会生活的自然逻辑,使受众在生动有趣中感受简单化的复杂理论。比如,在科学发展观巡回宣讲中,我们从身边的江河遭受污染,谈到北京的“沙尘暴”,从招商引资拒绝污染企业,讲到省委提出的“四条底线”,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解释生态文明,阐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将理论的种子悄然播到了受众心里。二要坚持以实践诠释理论。无论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结晶,都能通过实践史实加以说明。用史实去诠释理论,能够明确理论原始文本的特定含义,准确把握理论的演进脉络,使理论变得丰满而真实,变得简单明了。我们在讲科学发展观时,就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置于世界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的大视野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阐发,对科学发展观和其他各种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道路”和“苏联模式”、“华盛顿共识”以及“拉美陷阱”进行透视,以史实的雄辩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厚重感和崇高使命感。三要坚持以典型诠释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党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比可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 是理论翻译可以借助的宝贵资源。比如,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在宣讲时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用英模人物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事迹,激励受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践认同,有效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宣讲效果。
基本工夫:传播语言艺术化
传播语言是教员与受众的桥梁,是“理论掌握群众”的纽带。党校教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好,就要坚持思想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的统一,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理论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是勤学善思。作为“理论翻译”,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思得多,才能悟得深;只有悟得深,才能讲得透。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我们的学习就要跟进一步。“理论翻译”好比厨师,要备齐主菜、主料、主食、佐料,精心调制出各种口味、各种风味、各种特色,既要学会做“快餐”,又要擅长做“盛宴”。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吃透精髓,把握要义,摸清实情,贴近群众,敢说而不胡说,适合而不迎合,动情而不煽情。这样传播起来,才能有根有据,有血有肉,左右逢源,信手拈来,雅俗共赏。二是注重特色。小平同志的语言就有这个特点。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著名论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生动活泼,言约意丰,颇具点睛之妙。三是善用比喻。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就把富有哲理性的论辩与漫画式的描绘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谁也不曾见过路易•波拿巴,然而通过马克思的描写,一个“衣冠楚楚的骗子”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马克思还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主义比喻成“徘徊在 4 欧洲上空的幽灵”,更是独具匠心,比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四是创新手段。要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和受众需求,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受训群体,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既继承讲授式教学的优点,又大胆采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做到有序互动、真心交流,达到与受众零距离、无缝隙的传播效果,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2009-6-1 中共中央党校网转载
http:// 5
第二篇:理论教员岗位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培训对象,按时完成讲稿的撰写和授课任务。
2.积极参加理论研究等各项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论文撰写任务。
3.担任培训班班主任,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篇:党校教员小结
党校教师工作总结
闫蕾蕾
回顾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下,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便于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党校姓“党”,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阵地,作为党校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本人在思想上、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和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员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教师要终身学习,自觉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增强自身修养与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除此以外.二、教学方面: 踏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认真钻研与所授专题相关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相关问题的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员,注意信息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只有不断学习、进取、完善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驾驭,才能在教学中渗透符合时代信息的活水,才能常教常新。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与学员相处。
三、科研方面:刻苦专研,完成好每一个课题研究。
科研是党校强校之本。本人充分认识到加强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把科研调研工作放到头等位置,不断深入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认真调研,掌握基层的第一手材料,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今年本人成功申报立项
一个市级课题《文化强市背景下宿州市地域文化建设研究》。目前积极搜寻材料中
四、科室方面:积极思考,努力做好科室工作。
本期负责图书室工作,努力学习计算机操作,借书流程,整理图书。
总结一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有不足:科研方面虽然有一些突破,但今后更加需要注重品质;教学方面虽然有一些进步,但今后更加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仍需努力并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特别需要更多锻炼。在今后工作中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果。
第四篇: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Page101佛经翻译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07年试题考过)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以下介绍三名著名的译师: 1. 释道安:东晋前秦时高僧。在他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他主张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2. 鸠摩罗什:后秦高僧。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共七十四部,对佛经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倾向意译,虽然译法灵活,态度却谨慎。他的译文准确流畅。
3. 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译著很多。他倾向直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4. 我国古代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究竟是应直译多一些,还是意译多一些?罗纳德.诺克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以何为主:文学性的译文,还是逐字翻译。二是译者是否有权选择任何问题与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5.
Page112 严复与“信、达、雅”
1.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尔雅”用严复自己的话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01年试题考过)
2.从严复的《天演论》来看,他并不十分重视“信”,然而对于“雅”他是十分重视的。3.周煦良教授在“翻译三论”中说,他认为“雅”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4.严复翻译著作:《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05年试题考过)
<< 原富〉〉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the nations.<<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法意〉〉
L‟esprit des Lois.《穆勒名学》System of Logic.Page121 林纾
1. 林纾:用文言文翻译欧美小说,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如:
《巴黎茶花女遗事》 La dame aux camelias
(作者:Alexandre Dumas, file)《鲁滨孙漂流记》
Robinson Crusoe(作者: Daniel Defoe)《海外轩渠录》
Gulliver’s Travels(作者:Jonathan Swift)(06年试题考过)《吟边燕语》
Tales from Shakespeare
《块肉余生述》
David Copperfield(作者:Charles Dickens)《贼史》
Oliver Twist(作者:Charles Dickens)《黑奴吁天录》
Uncle Tom’s Cabin
2.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一条新的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Page 139 鲁迅与瞿秋白
1. 鲁迅在1921---1932年翻译和校订的作品达34种之多,这包括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许多作家的作品。他对翻译工作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
2. 在理论方面,鲁迅曾针对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瞿秋白认为“信”和“顺”不应当对立起来。(04年试题考过)3.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对翻译做了新的概括。他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即翻译既要通顺,又要忠实。(02年试题考过)
Page 150 郭沫若与茅盾
1. 在我国,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到五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大概只有两个人,郭沫若与茅盾。
2. 郭沫若在1923年曾著文谈到理想的翻译。他说:“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 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讲话,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 他还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03年试题曾考过)3. 茅盾认为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而保留“神韵”。
关于直译,他于1922年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来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但是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07年试题考过)Page 160 直译与意译
一. 在二三十年代,反对直译的人所反对的是看不懂或看起来吃力的译文;反对意
译的人所反对的是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译文。这时期代表人物有茅盾与鲁迅:
1. 茅盾认为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2. 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
二. 在四五十年代,人们直译和意译是一回事,二者是无法区分的。1.1946年,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依我看,直译和意译发分别根本不应存在……
2.1953年,林汉达在“翻译的原则”一文中写道:正确的翻译是直译,也就是意译。3.1959年,周建人为《外语教学与翻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直译‘”。他的观点就是直译是指真正的意译。
三. 在七八十年代,人们又对直译和意译分别作了分析。
1.1982年,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第二类是照字面译。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05年试题考过)
2.1978年,许渊冲在“翻译的几对矛盾”一文中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他说:“直译是把忠实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译却是把忠实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3.1979年,王佐良在“词义。文体。翻译”一文中写道: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Page 176 傅雷
1.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中最初提到“重神似不重形似”。(03年试题考过)2.为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文学,傅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翻译的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及《老实人》等。3.傅雷是一位有责任感有见地的翻译家,他认为“翻译重在实践”。(04年试题考过)4.傅雷说:“谈到翻译,我觉得最难应付的倒是原文中最简单最明白而最短的句子”。
Page 190 关于风格(特别指文学作品)
关于风格能不能译,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1. 一种意见认为风格能译。
(1)茅盾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将他的风格翻译出来。(03年试题考过)
(2)刘隆惠认为:风格不是不能译,而是难译。译者需具备两格外条件:一是认识风格的水平;二是表现风格的能力。
2. 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不能译。
(1)周煦良认为一部文学译品的风格由四方面决定的:原作的风格、译者本人的文章风格、译者本国语言的特征、译者所处的时代。所以原文风格是无法转译的。
(2)张中楹坚持这一种意见。
(3)罗新璋认为即使是名家的译作也难免既有原作的风格,又有译者的风格,而不可能是单纯的原作的风格。
Page 200 王佐良
1.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以发挪英诗为主,兼及散文和戏剧。他译的《彭斯诗选》、雪莱的诗、麦克迪儿米德的诗、培根的散文、科贝特的散文以及曹禺的《雷雨》等。2. 对翻译工作的认识。王佐良说:“文学翻译不是机械乏味的事,而是一种创造的努力。” 3.
他认为虽直译与意译之争仍将继续,但是最好的检验标准仍是译文本身的质量。
4. 关于风格,他说适合就是一切。因此从译文来说,严复的“信、达、雅”里的“雅”是没有道理的---原作如不雅,又何雅之可言?
5. 关于诗是否可译?他认为是可译的,不医翻译的是原作的气氛,或者说是力量。
6. 怎样译诗?他认为主要的一点是译诗要像诗。要忠实与原作,但又不必追求每行字数的一律。要把握整篇诗的精神、情调、风格,然后才确定细节的处理。7. 关于比喻。他说:“如果在原诗里有某个比喻,应该把它直译过来,保持它原有的新鲜和气势。”
8. 关于比较。他认为: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04年试题考过)9. 关于怎样提高。他说:“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入观察,不断地深入实践。翻译者是一个永恒的学生。”(06年试题考过)
Page 218(1)Cicero 西塞罗
(2)Saint Jerome 哲罗姆
1. Cicero---西塞罗,他的文体流畅,被誉为拉丁文的典范。他表示没有必要逐字翻译强调保持原作总的风格和力量。Cicero said, “ In doing so(translating), I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I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05年试题考过)
2. Saint Jerome---哲罗姆,早期西方教会中学识最渊博的教父,将《圣经》译成拉丁文,此译本后称通俗拉丁文本。他强调翻译意思,而不是独立的词。Saint Jerome said, “ I have always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06年试题考过)
Page 228 Tytler’s Three Principles(泰特勒三原则)
A.F.Tytler(泰特勒)于17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宣读的论文:“论翻译的原则”(Essay i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Page 237 The Art of Translation(by Theodore Savory)
Theodore Savory(西奥多.萨沃里)1957年发表《翻译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国外翻译界》在介绍这本书时,称之”为“论翻译技巧的最好的著作”。西奥多认为:Faced with a passag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 translator must ask himself : 1.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2.What does he mean? 3.How does he say it?(04年试题考过)
Page 258 不该这样翻译马克思的著作
马克思是当代具有最简洁最有力的风格的作家之一。要翻译马克思的著作,译者必须不仅精通德语,而且精通英语,这样才能确切表达马克思著作的风格。
Page 270 确切翻译的原则(费道罗夫)
1.翻译的确切性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在修辞作用上与原文的完全一致。2.翻译的确切性就是通过复制原文形式的特点(如果语言条件许可的话),或创造在作用上与原文特点相符的东西来表达原文所特有的内容与形式间的相互关系。
3.确切翻译是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一定的均衡为前提的,尤其是以表达作品的一般性质和在表达其个别片断方面接近原文的程度之间的一定的均衡为前提的。
4.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著作的特点是由它决定的。Page 281翻译中的上下文和环境(巴尔胡达罗夫)1.所谓上下文一般是指该语言单位的语言环境。2.就上下文的总概念来说可以分狭义上下文(或称“微观上下文”)和广义上下文(或称“宏观上下文”)。所谓狭义上下文是指句子的上下文,即在一个句子的范围内该单位周围的一些语言单位。所谓广义上下文是指单位的超出句子范围的语言环境,这就是话语上下文。3.狭义上下文又可分为句法上下文和词汇上下文。句法上下文是指该词词组或(从属)句子所属的句法结构。词汇上下文指的是该单位周围具体的词汇单位、词和固定词组的总和。4.上下文在解决语言单位的多义性问题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02年试题考过)5.所谓“环境”,是指:
(1)交际环境,即实现交际行为的环境;
(2)通报主题,即话语中描述的情景(诸事实的总和);(3)交际参与者,即说者(写者)和听者(读者)。
Page 302 A New Concept of Translation(by Eugene A.Nida and Charles R.Taber)1.Each language has its own genius.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特点。(03年试题考过)2.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one must respect the genius of each language.3.To preserve 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 the form must be changed.Page 312 Paraphrase---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by George Steiner)George Steiner said : 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 lies neither through metaphrase(直译)nor imitation.It is that of paraphrase „or translation with latitude(自由), where the author is kept in view by the translator, so as never to be lost, but his words are not so strictly followed as his sense, and that too is admitted to be amplified, but not altered.‟
Page 326 翻译作品犹如“土耳其挂毯的反面”(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
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会见澳大利亚记者肯尼思.亨德森时,说译者应尽量忠实原文的形象,既不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他针对的是文学翻译)(02年试题考过)
杨夫人戴乃迭认为译者应该更富有创造性。对于四字成语的翻译,戴乃迭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办法:一是在文中加上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二是加脚注。
Page 344 The Question of the Part and the Whole
1.In his book entitled Better English G.H.Vallin says that “words cannot be treated in isolation.”(07年试题考过)
2.The whole is made of the part.The meaning of the part is determined by that of the whole.Naturally, the part and the whole are relative terms.Sometimes a phrase or clause or sentence forms the whole.But at other times they often form only a part of the whole in a wider context.Page 351 谈谈外语学习和翻译
1.李赋宁认为,文学翻译贵在忠实于原文的气势和精神。2.李赋宁说,翻译工作者要“信”,要“可靠”,要“忠实”于原文,但不要绝对化,不要要求百分之百地忠实可靠。
Page 362 Guard Against Chinglish(by Sol Adler)Sol Adler 认为:To begin with what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namely Chinglish.小结部分
Unit 1
1.代词: 总的来是说,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有时要用代词避免重复,才符合英语的说法.因此, 汉译英时, 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有写代词可以不译.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替代的人或物.汉语一般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2.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其词义往往随前后搭配而变化,其用法也特别灵活.这两个词类有些共同的特点,而且翻译时往往可以相互转换.Unit 2 1.汉语有汉语的结构,英语有英语的结构.(page53)
2.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
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汉语则不怕重复.所以,汉译英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少代称, 多用实词.在英语里,还可以采取部分重复的办法,或者加以简化,将重复的部分合并,以减少重复.(page 60)3.定语从句.(page62)
Unit 3 1.译初稿时,注意力往往放在每个句子上,而对句子间的联系照顾不到,修改时便可多注意通篇是否连贯,语气是否通顺.2.英语有分词,时态多样,用法灵活.分词引导的短语可放句首,句中,句末.因此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不同层次。汉语没有分词,多用并列动词或并列分句,因此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层次不甚明显.3.汉译英时,应有意识使用分词短语.主要的动作用动词表达,次要的用分词表达.4.汉语的被动式远没有英语里的被动语态用得多.Unit 4(page126-132)
1.经济术语:经济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要想作经济方面的翻译工作。必须熟悉大量的术语,而且要求知晓新的术语,还需要知道它们的用法。
2.经贸文章总要涉及许多数字,而数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一定的说法,有的甚至用不着翻译,抄上就行。但数字特别容易出错,要仔细核对。Unit 5
1.关联词语。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欧化的语法”一章中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和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02年试题考过);西文多用形喝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01年试题考过)。” 因此,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关联词,才能把句子很好地组织起来,切不可因为原文未用关联词,就不敢或想不起在译文里加关联词。2.语序。
(1)英语句子注意突出重点,往往把重要的话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有时态,而且使用分词和从句。遇到内容多的句子,各成分安排比较自由。汉语没有这些手段,叙事多靠并列结构,较多地依靠各成分间的顺序,尤其是逻辑和时间顺序。(page168)
(2)评论与表态:英语是先评论或先表态,然后再说有关的事情或情况;汉语则相反,把评论或表态的话放在最后。(page169)Unit 7 反译: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原文从正面说的,译文可以从反面说。这么做:一是为了行文方便,二是为了掌握分寸。这叫做反译。
例:The conclusion we reached in Britain is that change simply cannot sensibly be put off.我们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大势所趋。Unit 8 1.科技英语的特点:(page287)
陈忠华就科技英语与汉语表达特点归纳出以下五点:
(1)汉语的词汇含义相对单一并且固定,而英语的词汇含义内涵大,一词多义,并且词的形态变化可以引起含义的变化;
(2)汉语中用被动语态表达的句子不多,而科技英语中被态使用广泛;(3)汉语多用单句表达 科技英语则趋向于用多虫复合结构表达;
(4)科技英语中介词短语以及各类非限定动词短语使用频繁,且语法功能很强,汉语则不具备这种特点;
(5)在语序、语句重心以及动词时态、语气等方面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
王平在“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翻译”一文中指出:“科技文章属于严肃的书面语体,一般崇尚严谨周密,要求行文简练,语法正确,重点突出。科学叙述要按逻辑顺序精确地表达出概念的复杂体系,清楚地确定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求叙述开门见山,简短明快,使读者立即抓住问题的重点。”
2.抽象名词:英语有大量的抽象名词。汉语中也有抽象名词,但还没有英语中用得多。因此翻译时,往往把英语的抽象名词译成动词或形容词。(page290)
3.增词与减词:一是范畴词的增减,一是动词的增减。(page292--297)
范畴词指的是“方面”“方式”“问题”“情况”之类的词,它们在句子里没多少实际意义,但很有用,可以是句子流畅。汉译英时,范畴词可以不译,英译汉时,可以酌情使用。Unit 9 1.法律文件的特点:施觉怀在“翻译法律文献的几个特点”一文中指出,法律文件的翻译,最主要的要求应当是“严谨”。可以简单地归纳以下几点:(1)条理清,(2)文字明,(3)意思全
2.主谓搭配(page335)
3.断句与并句:就汉译英而论,断句的情况是很的,而并句的情况是个别的。在翻译法律文件时,注意不呢功能因断句而造成“误导”或“无法援引”的情况。(page337)Unit 10 1.成语翻译:1)英译汉撕,适当地使用成语,译文显得简洁、生动,可以增加文采;
2)汉译英时,往往把成语的基本意思译出来。(page369)2.文化差异:1)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最基本的意思译出来;
2)在译文中略加几个字;
3)加注。(page371)3.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就句子内部而言,英语重形合,句内各成分联系紧密;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更多依赖句内各成分的顺序。就句子间的联系而言,英语不大重视句子之间的联系;汉语则比较重视句子之间的联系。
第五篇:无人机教员考试理论题库
//教员考题
701.由经验的获得引起的行为的改变称之为
A.学习B.知识 C.理解 答案:A
702.一切增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改变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活动,称之为
A.学习B.教学 C.教育
答案:C
703.教学中,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还可学到其它的东西,这种额外的学习可称之为
A.附加学习
B.概念学习C.伴随学习答案:A
704.一个人在自己愿意学习时学习效果最佳,这反应了学习的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效果律 答案:B
705.学习的练习律是
A.实践和训练的基础 B.首因效应的基础 C.理解和运用的基础 答案:A
706.教员教授学生首次执行某项任务,这一事件可视为是
A.效果律的例证 B.首因律的例证
C.强化律的例证 答案:B
707.以学生情绪反应为基础的学习定律叫做
A.效果律 B.准备律 C.强化律 答案:A 708.完整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顺序应该
A.确定学生原有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教材设计、教学、评定 B.分析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原有水平、教材设计、教学、评定 C.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教材设计、教学、评定 答案:C
709.当教员为地面课程或飞行后的讲评工作作出细致的总结时,可把这种情况视为
A.近因律 B.首因律 C.练习律 答案:A
710.经常重复的事物记忆效果最好,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条学习定律的作用
A.效果律 B.首因律 C.练习律 答案:C
711.下列哪条学习定律表明学习效果会因情绪上的不愉快而被削弱
A.效果律 B.首因律 C.强化律 答案:A
712.当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被赋予了某种意义时,可称为
A.感觉 B.知觉
C.理解 答案:B
713.下列哪一个因素对学生的感知范围影响最大
A.基本需要 B.身体状况 C.威胁性刺激 答案:C
714.知觉的产生是由于
A.将各种片断的信息加以分类和综合 B.将感觉信息赋予意义
C.对看到的暗示作出反应,其次是听到的暗示,然后把这些暗示同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联系 答案:B
715.学生不愿接受新知识,拒绝进行额外练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价值观错位造成的 B.基本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造成的 C.消极的自我意识造成的 答案:C
716.下列有关激励价值的阐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A.进行的激励必须十分明确,且是有用的 B.激励可以非常细微.并且难以察觉
C.消极的激励经常同积极的激励一样会产生作用 答案:A
717.学员通过多次反复的摸索,最终获得某种技能或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称之为
A.机械学习
B.“尝试与改正”学习C.意义学习答案:B
718.以下哪一种方法更有利于教员激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A.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
B.通过许诺或奖励给予积极的鼓励
C.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强化他们的自信
答案:C
719.对以下哪一种学生,教员可进行谴责或进行威胁
A.消极沮丧的学生 B.兴趣不浓的学生
C.过于自负的学生
答案:C
720.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A.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B.学习条件、职业酬金、生活条件、人际关系 C.人际关系、线索、反应和强化 答案:C
721.按“搭积木”学习理论,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A.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B.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新颖性 C.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答案:A
722.在学习过程中,恐惧或威胁性刺激将会
A.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B.使学生知觉范围缩小 C.减少相关反应的比率 答案:B
723.促进学生领悟能力是教员的重要责任之一,以下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领悟能力
A.对学生进行分析
B.将所教授的知识或技能加以群集,并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C.学生对所学原理的掌握 答案:B
724.所有学习的共同基础是
A.领悟 B.动机
C.积极的自我意识 答案:B
725.在学习的各阶段中,以下哪一种顺序是正确的 A.记忆、理解、联系、运用 B.记忆、理解、运用、联系 C.记忆、运用、理解、联系 答案:B
726.在学习的某一阶段,学生开始逐步能够将所学的东西同其它的学习片断相联系,这个阶段属于
A.运用阶段 B.联想阶段 C.彼此关联阶段 答案:C
727.学员为达到某一目标所具有的内部驱力,属于
A.成就动机 B.个人收获动机 C.个人安慰动机 答案:A
728.当准备让学生执行一项任务时,最好的办法是
A.为他们提供明白的、循序渐进的实例 B.给学生一个所要执行任务的提纲
C.慢慢地带领学生完成任务 答案:B
729.在一张典型的学习曲线图上,表示学习的进步停滞不前甚至稍有下降的曲线部分,称作
A.学习逆转区 B.学习高原区
C.学习稳定区 答案:B
730.教员为学生执行任务制订计划时,首先应考虑到的因素是
A.学生的动机水平B.学生的原有水平C.练习时间的长短 答案:B
731.当进行某项练习后,干扰了学生对另一项内容的学习,这种情况属于
A.逆向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答案:C
732.完成直角航线飞行有助于学生对起飞和着陆动作的学习,这一现象可称之为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伴随迁移 答案:B
733.一些确切的数据几年后会从有意记忆中消失,这是因为
A.没有使用 B.时间间隔 C.干扰 答案:A
734.会带来令人愉快的反馈,称之为
A.奖励 B.表扬 C.正反馈 答案:C
735.以下哪项学生的需要,是教员最难解决的 A.归属及爱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C
736.当人们的基本生活已有保障,并且不再为安全问题而担忧时,下列哪一种人类自身的需要就会成为他们急需得到满足的 A.社会性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A 737在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于学习之前,下列哪一项人类的需要应首先得到满足
A.社会性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生理需要 答案:C
738.尽管防御机制对人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们也可能成为一种消极因素,主要原因在于
A.有可能使人产生自负的态度 B.有可能掩盖产生问题的原因
C.有可能产生自欺性行为和扭曲事实 答案:C
739.当一个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或拒绝参加班级活动时,这通常意味着该学生产生了以下哪一种防御机制
A.逃避 B.攻击 C.屈从 答案:B
740.当学生找借口为他们的不良表现辩解时,这通常表现以下哪一种防御机制
A.逃避 B.攻击 C.文饰 答案:C
741.当学生下意识地使用文饰防御机制时,他们
A.是在找借口为自认为可被人们接受的行为辩解 B.是在解释不能接受自身行为的真正原因 C.是在编造为自己从挫折中脱身的合理借口 答案:C
742.当学生为挫折所困扰,不相信所学之益,甚至不相信自己能继续学下去时,他们通常会显示出以下哪一种防御机制
A.攻击 B.放弃 C.合理化 答案:B
743.当学生在完成前阶段的训练后没有掌握好有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训练的高级阶段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时,他们的防御机制通常表现为
A.倒退 B.放弃 C.文饰 答案:B
744.当学生使用“攻击”防御机制时,他们的表现是
A.变得脾气不好、富有挑衅性,有时还要寻找“出气筒”,将怒气宣泄到不相干的人或物身上
B.可能会拒绝参加班级活动
C.企图为在某些方面不能令人接受的行为而辩解 答案:A
745.下列哪种情况更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过于随便地表扬学生
B.告诉学生他们的工作不令人满意,并解释原因
C.当教员不懂,却又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或欺骗学生时 答案:C
746.经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学员,在飞行中容易出现
A.屈从态度
B.冲动性态度 C.侥幸心理态度 答案:A
747.当学生认识不到一堂课的益处或其目的时,他们会
A.变得灰心和沮丧 B.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 C.进一步受到激励 答案:A
748.如果教员总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标准时,通常会降低学生的 A.不安全感 B.学习动机 C.进取心 答案:A
749.学生的信心往往会因为教员以下哪一种行为而受到打击
A.当教员对某些教学内容拿不准却又欺骗学生时 B.指出学生的错误或失败时 C.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予以指导时 答案:A
750.那些仅把思维局限于学生整体,却忽视学生整体中个体差异的教员是在 A.采用一种很好的授课技巧 B.采用一种极佳的省时手断 C.假定所有学生的水平相近答案:C 751.教员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效果是由以下哪一种因素来衡量的 A.学生所表现出的求知欲程度
B.教员所表达的概念与学生所接受到概念之间的相近程度 C.课堂上学生对教员注意的程度 答案:B
752.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员必须做到
A.具有高度的语言组织能力 B.具有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威信
C.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时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具有信任感的态度 答案:C
753.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有效交流的条件通常是
A.有效的信息传递和被学生接受 B.学生能够重复所接收到的信息
C.信息以能够改变学生行为的方式进行传递 答案:A
754.衡量师生之间沟通效果的四个主要指标是
A.注意信息的程度、信息被理解的程度、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以及付诸行动的程度 B.情感交流的程度、信息传送的清晰度、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的实用性 C.注意信息发出者的程度、信息被分享的程度、情感交流的程度以及付诸行动的程度 答案:A
755.接收信息者在接收信息时,有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
A.“过滤” B.“误解” C.“歪曲” 答案:A
756.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口若悬河”,但与教员或领导交往时却显得非常拘谨和紧张,这种现象可称之为
A.“微妙失能” B.“性格内向” C.“变态心理” 答案:A
757.以下有关个别学生对集体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不会影响其它学生 B.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会对其它学生构成影响 C.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会激励其它学生更好地学习答案:B
758.良好的学生集体使某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变,该学生的变化可称之为
A.“众从行为” B.“从众行为” C.“无主见行为” 答案:B
759.若某个学生集体“一盘散沙”,教员应该
A.经常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
B.想方设法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 C.对个别学生进行严厉的处罚 答案:B
76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抽象语言的危险在于
A.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B.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印象和不同的理解 C.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有条理性的知识框架 答案:B
761.最有可能影响有效交流的因素是
A.教员采用抽象化语言
B.使用不准确的描述
C.教员与学生之间缺乏共同的经历 答案:C
762.以下哪一项因素会对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构成不良影响
A.对教员的的尊敬程度
B.教员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程度 C.教员的学识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 答案:C
763.以下哪一种情况将影响教员的语言传递达不到应有的传递信息的目的 A.语言含混不清和使用抽象术语
B.语言表达不出学生头脑中所需的含义 C.学生不具有语言所指事物或概念的经历 答案:C
764.在教学过程中,教员采用下列四个基本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解释、试验和练习、讲评与复习B.解释、示范、练习、评估
C.准备、呈现、应用、复习与讲评 答案:B
765.在教学过程中,下列哪一种呈现方式对呈现新材料,概括新思想或陈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较为适合 A.讲座的方式 B.整体教学方式 C.示范与演示方式 答案:A
766.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及完成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是
A.学生的个人背景及过去经验 B.本课涉及的内容及目的
C.学生的实际表现与既定标准之间的差异 答案:C
767.为了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员应该
A.始终让学生认识到他自己存在的不足 B.不断地激励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动机 C.确定一个稍高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学习标准 答案:C
768.以下有关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是客观的
B.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每一次课不可缺少的部分
C.如果学生出现了于本课无关的错误或不足,这些错误与不足可不予重视,稍后再加以改正 答案:A
769.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过去到现在,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能够
A.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 B.显示本课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C.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予课堂教学 答案:B
770.在教授从已知到未知的东西时,教员应利用学生的 A.焦虑和不安全感 B.以前的经验和知识
C.以前所有的有用或无用观点 答案:B
771.在组织教学材料时,以下哪一步骤可把材料的覆盖面同整个教学过程相联系
A.概括 B.总结 C.引入 答案:A
77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逻辑清晰地进行解释和示范,以帮助学生
A.从整体上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B.理解本课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C.熟记学习内容,使操作程序自动化 答案:A
773.备课的第一个步骤是
A.研究主题
B.确立中心思想及重点 C.确立目标及预期结果 答案:C
774.在教学过程中,以下什么行为将会降低教员的威信,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A.采用过于抽象教学的教学方法 B.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C.语无伦次及用语粗俗 答案:C
775.讲座的优点之一是
A.能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B.能在短时间内呈现较多的内容
C.教员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准确的监控 答案:B
776.经过教员的指导,如果学生已对所呈现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那么教员所能使用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是
A.系列的口头测验
B.对所讨论内容进行书面测验
C.对学生在此期间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答案:A
777.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时,最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A.为什么 B.是什么 C.什么时间 答案:B
778.以下关于指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方法,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学生不需要知道本次课学习的目的
B.那些没有学科背景知识的学生应参加讨论
C.如果学生不具备同他人交流的知识和经验,他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答案:C
779.学生在教员指导下讨论力矩问题时,最好从下列哪个问题开始
A.力矩会对飞机产生影响吗 B.力矩是怎样对飞机产生影响的 C.是力矩引起飞机转弯吗 答案:A
780.在为指导学生讨论而准备问题时,教员应记住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评价和分级
C.讨论的主题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答案:C
781.在教员指导下的讨论活动中,学生是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获得进步的 A.灵活地运用提问手段 B.解释和示范
C.对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的课题进行讨论 答案:A
782.在采用示范与练习教学法时,哪两项单独的活动应同时进行
A.教员的示范和讲评
B.学生的操作和教员的监控 C.教员的解释和学生的练习答案:B
783.在采用示范与练习教学法时,最后的一个步骤是
A.讲评 B.示范
C.学生的操作 答案:A
784.示范与练习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 A.示范、练习、讲评 B.解释、学生操作、讲评
C.解释、示范、学生操作、教官监督、讲评 答案:C
785.在非正式的授课中,教员可通过以下哪一种措施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与
A.提问 B.直观教具 C.消极动机 答案:A
786.非正式授课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使用直观教具 B.学生的参与
C.要求作详细的笔记
答案:B
787.在介绍一个课题时,下列哪种方法在所需时间内呈现一定量的材料时最省时
A.讲座 B.简介 C.示范 答案:A
788.下列关于教员讲评工作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综合讲评必须详尽地覆盖学生操作的每一方面
B.教员应依靠自身所处的地位作出能为学生接受的讲评
C.在学生愿意接受教员的讲评之前,他们首先应接纳教员本人 答案:A
789.讲评工作的目的是
A.仅仅为了找出学生的错误和弱点 B.给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估
C.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提供方向和指导 答案:C
790.当教员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
A.私下进行
B.主观而非客观地进行
C.在学生操作结束后立即进行 答案:C
791.教员对学生的操作作出评价时,应该
A.详尽地涉及学生操作的每一方面 B.私下进行,以不使学生感到难堪
C.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供方向和指导 答案:C
792.以下有关教员对学生操作进行评价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为表扬而进行的表扬是极其重要的 B.评价具有建设性并且是客观的
C.评价应详尽涉及学生操作的每一方面 答案:B
793.以下哪一项是论文式考题的主要缺点
A.它们的高度客观性
B.它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判优劣 C.它们有可能靠猜测回答 答案:B
794.书面测试有一个特点能够衡量学生成绩的细微差别,这一特点是
A.准确性
B.可靠性 C.差别性 答案:A
795.在以下哪一种情况下,书面测试才具有效度
A.产生前后一致的结果 B.能够测试随机样本
C.能够测试所要测试的知识或技能 答案:C
796.在编制正误判断题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在问题中包含复杂的叙述 B.避免使用诸如“所有”、“每个”、“只有”之类的绝对语气
C.在对问题的叙述中包含一个或更多的概念
答案:C
797.当书面测试显示出较高的鉴别力时,它将
A.适合于对随机样本施测
B.包含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目标样本 C.能够鉴别出成就较高和成就较低的学生 答案:C
798.书面测试只有在以下哪一种情况时才能说具有综合性
A.包含了所有难度层次的题目 B.适用于一切随机抽样
C.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主题知识进行进行测量 答案:A
799.一份具有“信度”的书面测试应该是
A.测量具有前后一致的结果
B.能够测量出学生成绩的细微差别 C.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 答案:A
800.多项选择型试题胜过命题论文的优点之一在于选择题
A.能够测量学生对一个课题的普遍理解力 B.评分标准客观,与学生或阅卷人无关 C.无法对不同教员教出的学生进行比较 答案:B
801.下列有关多项选择题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不需对否定词或短语进行强调 B.选项应该要求有抽象的背景知识 C.所有选项长度应大致相当 答案:C
802.在出多项选择题时,以下哪一项是出题者会遇到的主要困难
A.使每题都适用于项目的统计分析 B.使所有选择项的长度大致一致
C.编制能够吸引那些缺乏知识和理解力学生的干扰题 答案:C
803.以下关于测量学生较高水平学业成就的选择题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选择项的号码是随机安排的
B.某些或所有选择都应接近正确,但只允许一项是完全正确的 C.用常见的错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正确答案上分散开是无效的 答案:B
804.在一份笔试题中,哪种题型更容易在同班或不同班学生之间进行成绩比较
A.命题式作文题 B.选择题型 C.正误判断题型 答案:B
805.在对包含有操作、程序或进程的训练进行评估时,以下哪一种类型的测试是适宜的 A.口试 B.笔试 C.实际操作 答案:C
806.以下有关使用直观教具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直观教具有利于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B.直观教具可用于强调课文中的要点 C.不应因使用了直观教具而减少授课时间 答案:A
807.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辅助设备应该是
A.具有自明性,不需什么解释说明 B.能够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吻合
C.在准备和组织教学计划之前就应选定 答案:B
808.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辅助设备不应该是
A.意在强调要点
B.成为教员教学的拐杖 C.成为节省时间的工具 答案:B
809.使用教学辅助设备的目的应该建立在它们能够有助于理解课堂教学的特定内容。教员想决定何时何地采用这些辅助设备时,他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把主题材料组织成框架或教学计划
B.决定在课堂教学的哪一点或何时采用这些设备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明确授课目的,并确定必须与学生交流的信息 答案:C
810.以下哪一种情况会降低教员的职业威信
A.没有获得他应有的报酬
B.镇定、有思想,且受过良好训练 C.干了任何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 答案:C
811.教员与学生之间的职业关系应该建立在 A.忽视学生个人缺点、兴趣或问题
B.把学习目标定得非常高,以便使学生不断接受挑战
C.对彼此都非常重要的共同认识,且双方都在为同一目标而努力 答案:C
812.为了能更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在最佳状态,教员必须
A.使每次课都成为愉快的体验
B.制订等级曲线,使大多数学员都能完成课程 C.不断激励学生去达到最高训练目标 答案:A
813.对于那些认为纠正错误并不重要的学生,教员应该
A.将复杂的飞行操纵动作划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B.降低学生的过分自负以减少事故率
C.提高每节课的达标标准,以便使其需要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 答案:C
814.如果学生进步缓慢是因灰心丧气和缺乏自信造成的,教员应该
A.提供大量的帮助与鼓励
B.布置一些比常规学习目标更易达到的次要目标
C.提高达标标准,以便使学生在面对高标准时获得益处 答案:B
815.对首次参加飞行训练、且没有任何飞行经验的学生进行训练时,以下哪一种方法是适宜的A.一系列的模拟迫降
B.往返于附近机场的正常飞行 C.对飞机滑行进行详细介绍 答案:C
816.教员是否应该关心那些聪明且几乎不犯错误的学员
A.不应该,因为有的学员天生就是飞行的料 B.应该,因为学员的过分自信会导致错误
C.应该,如果教员不能在学员的行为中发现缺点,学员就会对教员失去信心 答案:B
817.学员由于过分自信导致的操作错误,应通过以下哪一种方法进行纠正
A.提高每次授课的达标标准
B.只有当学员取得圆满成绩才加以奖励
C.每次授课完毕之后,进行消极并且苛刻的评价 答案:A
818.学员正确理解了处境,并且懂得了正常的操作程序,但却不能在恰当的时机执行时,可能的原因是
A.缺乏自信
B.不重视或兴趣淡然
C.认为教员对操作和成绩有不合理的要求 答案:A
819.执行任务时,如果学员能正确执行,但却不能完全理解原理,此时教员应该
A.不要求学员改变操作
B.要求学员运用同样的要素执行其他任务 C.让学生停止操作并对操作原理进行示范 答案:C
820.处在应激状态下时,学生的通常反应是
A.情绪变化快,对教员或其它人感到愤怒
B.在飞行经验与训练有限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化和迅速准确的反应
C.不恰当的行为,如过分的合作、过分的自我控制和小心谨慎,不合时令的大笑和歌唱 答案:C
821.学员对应激的异常反应之一可能表现为
A.行为上犹豫不决 B.极端的合作
C.情绪变化非常缓慢 答案:B
822.教员可以通过以下哪一种方法以减轻学员的焦虑
A.将学员的恐惧视为正常反应
B.不再继续会引起学生焦虑的教学内容
C.允许学生自己决定何时开始对新的操纵动作的练习答案:C
823.示范与练习教学方法的几个基本步骤及其顺序是
A.教员发出指令学员执行;学员发出指令教员执行;学员操练教员评价 B.教员发出指令教员执行;学员发出指令教员执行;学员操练教员评价 C.教员发出指令教员执行;学员发出指令学员执行;学员操练教员评价 答案:C
824.综合飞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形成牢固的目视观察和依靠飞行仪表的行为模式 B.区分目视飞行与仪表飞行条件下的飞行控制
C.养成偶尔对自己进行监控和对飞机性能进行监控的习惯 答案:A
825.当使用综合飞行教学法时,以下哪一种程序是可以被接受的 A—完全使用仪表飞行或目视飞行
B—首次飞行前,详细解释在模拟仪表飞行条件下和使用外部参照飞行条件下飞行的区别 C—对学生首次讲授有关飞行控制时,应包括飞行操纵所对应的仪表示读数和用于姿态控制中的外界参照 答案:C
826.判断学员综合飞行的主要依据是
A.形成对外观察的习惯
B.在借助外界参照操纵飞机时能依靠飞行仪表 C.在外界参照消失后自己能继续控制飞机 答案:C
827.以下哪一种因素对学生掌握飞行技能的影响会更大
A.焦虑 B.急躁 C.身体不适 答案:A
828.在决定飞行训练周期的长度和频率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A.焦虑 B.疲劳
C.心理敏锐度 答案:C
829.在以下哪一种情况下,学员很快就会显得情绪淡漠
A.需要达到的目标很难,但有可能达到 B.理解了他们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后 C.意识到教员未作充分准备 答案:C
830.恐惧或焦虑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
A.焦虑会影响学生在学习时的知觉广度
B.如果教员能对学生的焦虑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指导,焦虑将提高学员的学习进度 C.焦虑将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于较大的范围内,从而干扰学生的正常反应 答案:A
831.以下有关训练过程中客观教学单元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它们通常是总体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 B.它们通常会妨碍最终目标的圆满完成 C.它们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答案:A
832.对教学内容各部分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教、学双方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B.通过逐渐扩大学习单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C.能使学生分步骤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使各个部分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答案:C
833.在计划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确定总体目标和标准
B.建立教员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基础 C.鉴别出构成总体目标的学习单元 答案:A
834.训练大纲中的每一课都应包括
A.注意、动机和概览 B.引言、正文和总结 C.目的、内容和完成标准 答案:C
835.在计划教学活动时的第二个步骤应该是
A.确定总体目标和标准
B.制订阶段教学计划或教学单元
C.鉴别出构成总体目标的必然组成部分和学习单元 答案:C
836.当不能实施已计划的课程时,教员应该
A.修改课程目标
B.先进入下一个计划内容,如这也不行时便应取消这次课 C.在该课程延后期间,随机选择一项技能课来上 答案:B
837.以下关于教案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对所有学生都应严格按已准备好的教案进行教学,这样的效果将是最佳 B.教案的目的不应该指向课程的最终目标,而只应该针对本次课的目的
C.教案不仅有助于教员不断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检查他们的学生 答案:C
838.关于高质量备课的特点是每次课都应包括
A.某个简单原理、程序或技能的最基本的要素 B.与前次课内容相衔接的新材料和新内容 C.每一个信息点都是训练大纲的目标所要求的 答案:C
839.在制订地表罗盘领航飞行课教学计划时,以下哪一种描述能反映这类课的目的 A.为了体现有计划的原则和按计划实施的原则 B.为了培养学生制订计划和按计划实施的技能
C.为了解释和示范制订计划的原则和按计划实施的行为模式 答案:B
840.以下关于教案的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A.一个行之有效的教案可能仅仅是一个思维框架
B.经过严格准备的课堂教学教案应该适用于飞行教学训练
C.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与前一次课相联系的新事实、新程序或新技能 答案:C
841.如果以适宜的方式对教案进行了结构化的处理,这些教案将为以下哪一项提供框架
A.体现从不知到已知
B.学习单元的范围将逐步扩大
C.体现某一教学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步骤 答案:C
842.在未理解的情况下,某人可能反复做某件事,这一水平上的学习可称之为
A.机械学习B.基本学习法 C.随机学习法 答案:A
843.学生逐渐能够将已经获得的知识要素与其它知识群相联系的学习水平,我们可把它称之为
A.运用水平B.联系水平C.相互关系水平答案:B
844.在飞行训练阶段,为确保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正确的技术,飞行教员应该
A.绝不重复已讲授过的内容
B.教学中使用类似“搭积木”的技术
C.引入难度较大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答案:B
845.飞行学员能够进行良好注意分配和转移的条件是
A.对飞行仪表、飞行程序和各个飞行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 B.注意力高度集中时 C.重视飞行训练时 答案:A
846.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输入阶段,教员应该
A.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基础,并与当前的新知识、新信息相匹配
B.不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难、新知识的教学有助于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C.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反复强化和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A
847航空理论和飞行教学过程中,教员需要尽可能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觉通道来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多种感觉通道主要是指
A.充分利用学生的视、听、触以及动觉等感觉通道 B.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C.嗅觉、前庭觉以及味觉等感觉通道 答案:A
848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同化阶段是指
A.输入的新知识被原有认知结构加工改造的过程 B.运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去达成问题解决的过程 C.学员从教员那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答案:A
849.在飞行训练的中、后期,有的学员的飞行训练成绩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甚至有些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可称之为
A.高原现象 B.停滞现象 C.起伏现象 答案:A
850.正迁移是指
A.先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对学习另一种新知识或新技能起促进作用 B.先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对学习另一种新知识或新技能起阻碍作用 C.纵向升高,由低到高、由简到繁 答案:A
851.影响新旧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新旧知识和技能是否
A.具有共同要素、进行了系统概括、对相互关系有所领悟 B.有足够的区别、学习方法得当、心理素质良好
C.经常进行复习、学习方法得当、对相互关系有所领悟 答案:A
852.学员自己把学习和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定得过高的现象,往往是由于
A.学习或训练动机过高造成的 B.学习或训练动机过低造成的
C.中等强度的学习或训练动机造成的 答案:A
853.学员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遭受挫折时,教员应启发学员进行自我强化和自我肯定,主要目的是
A.增强学员学习和训练的自信心
B.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增强其防御心理 答案:A
854.在学习和飞行训练中,学员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有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反复遭受挫折 B.情绪紧张、学习和训练动机过低、身体素质差 C.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素质不好、身体状况差 答案:A
855.引起应激的原因,我们可把它称之为
A.应激源 B.应激 C.情绪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