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德海事迹doc
德海的故事
李德海,1963年6月26日出生于滦县马庄子乡的一个小山村——兰庄。村西的马鞍山和村东的养鱼塘都留下了他童年爬行的影子。父母都是农民。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德海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是弟妹心目中的好三哥。四岁时因患儿麻双下肢残疾。九岁以前小德海一直爬行。他小时候很顽皮,上房爬树样样都行。也是弹弓高手。弹射柳树上的小鸟和知了是他的拿手绝活儿。尽管贪玩,学习成绩却一直很优异。小脑瓜儿特好使。他小时候上的是复式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一个教室。他上一年级,大姐上二年级。放学后在家写作业,大姐不会的语文课文,他却倒背如流。1976年他在全半碑店学片几百名学生中以第一的成绩升入马庄子中学。这所中学距德海家六华里,健康的学生步行半个小时的路程,他拄着双拐却要艰难的走上两三个小时。每天早晨到学校都要累的大汗淋漓。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校主任董凤采找他谈了一次话。这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一次谈话。尽管主任说的很委婉,但德海还是明白了,因为自己双腿残疾,已经不能再参加升高中的考试了。回家后他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痛苦、绝望几乎把他逼上绝路。本指望坚持把学上好,将来能有条生路。没想到这唯一的出路也变成了绝路------。有一天,一向很关爱他的数学老师来家里看望小德海了,这位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一位德艺双磬的好老师。老师鼓励他别灰心,振作起来。学校歧视你,你照样可以自学读书。就这样,德海走上了艰难的自学道路。先是自学英语。在军队服役的大哥给他买了录音机、磁带和有关书籍。后来他又报名参加了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学习。拿到结业证书后,为了生计,他想学习一门技术养活自己。不再依靠家人生存。就去了河南省焦作市安阳城钟表技校,学习修表技术。1984年6月17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德海的太行修表店在滦县老火车站开业了。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是德海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将走向社会,走出自食其力这一步。就这样,干了几年,他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还可贴补家用。白天他精益求精,认真干活。晚上他抓时间看书学习。德海是个热心肠,周围的群众都爱和他相处,他经常帮一位理发的大娘写信读信,去马庄子部队、截瘫疗养院义务修表。他曾多次被滦县工商局评为”五好会员”。市个体私营报评为“通讯报道积极分子”、“优秀通讯员”。
1989年前后,因BP机手机的逐步流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钟表业陷入了低谷。修表店生意萧条。德海面对市场变故,多方考察研究,重新选择,改行做起了修打火机、配眼镜、刻字、照快像、公用电话等业务。后来又开始承接铜字铜牌等广告业务。在当时,承接广告业务的门店还很少,后来的事实证明,德海这次果断改行是正确和明智的。他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诚信经营的思路、和精湛的技术,很快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并占领了本县的大部分广告市场。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挣下第一桶金,他又在本县率先开展水泥雕塑业务,并聘请高端人才做顾问,雕塑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校园小品、孔子塑像、门狮等。同时引进刻字机 喷绘机 雕刻机 写真机等广告先进设备,迅速招兵买马,扩大经营。先后开办德海美术工作室老城店、德海广告胜利路光明花园店、德海广告迁安沙河驿分店、唐山德海广告有限公司兴华路店等。并先后安排了近百名下岗工人就业。
德海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为滦县残疾人联合会免费做铜匾、为残疾人服务社免费做楼顶大字,为母校马庄子中学免费做学校铭牌。非典期间,免费为几个村庄做宣传条幅。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滦县特属教育学校做雕塑、在滦县慈善学会举办的献爱心活动中给贫困生捐款,为县团委组织的滦县首届青年集体婚礼免费做巨幅背景-------。由于德海的努力,赢得了广泛社会好评。他连续三届当选唐山市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自强模范”。滦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09年荣获唐山市“诚信经营示范户”奖牌。同年荣获唐山市“青年文明号”奖牌。-2010年9月30日,在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和省劳动就业厅组织的残疾人职业竞赛海报设计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获全省第一名。省市残联先后给李德海颁发奖金证书。同时拿到2011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竞赛资格。2010年岁末,德海响应县残联的号召,组织了几个事业有成的残疾人团队为贫困残疾人捐款捐物,并冒着严寒把爱心送到二十余户特困残疾人家门。前不久,在滦县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唱响红色经典 献礼伟大祖国”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社区红歌会活动中,又荣获热心公益锦旗一面-------德海喜欢唱一首歌。
希望的曙光在哪里?在哪里?不是在梦中,不是在天际,希望的曙光吆赫吆,就在我心里------虽然病魔把我摧残,生命的鲜花格外鲜丽。虽然困难重重,命运不能使我止息!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奋斗加深着人生的意义-------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奋斗加深着人生的意义-------
第二篇:李德柳优秀少先队干部事迹简介
李德柳优秀少先队干部事迹简介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在少先队活动中尽职尽责的锦屏县河口乡文斗小学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干部李德柳。她做事细心而又极富毅力,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勇于创新。年仅13岁的她,常常是想人之所想。她也是一个称职的班干部,她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创造性的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主题活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在美术、舞蹈、音乐等方面尤为突出,全面发展的她,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楷模。老师、同学、家长都很佩服地说:李德柳的确是个人才!
她聪明能干,勤劳朴实,作为班队干部,她热心为集体尽职,热心为伙伴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以身作则,品学兼优,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在抓好自己学习的同时主动帮助后进同学提高成绩。凭着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热心为伙伴服务,经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讲解难题,组织队员向孤寡老人献爱心,关爱小朋友等有意义的活动。她积极配合学校大队委、红领巾监督岗队员管理好各个班级;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有较高的管理才能,管理班级,她都是行家里的能手,协助班主任开展班队活动。她依然自信、阳光,优异,她的所得与她的付出是划等号的,她从小就博览群书,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贪婪地吸取知识的甘露。她是全班同学的知心朋友,无论哪个同学有了烦恼、伤心事,都愿与她诉说,跟她聊天,交流自己的看法。她总是能解开同学心中的疙瘩和疑团,抚慰他们的忧伤。她总是那么健康向上。她就是这样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课堂上不搞小动作的,只要她瞪一眼,就会乖乖坐好;纪律差、爱上游戏厅的同学,她就经常让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这些同学在她的帮助下都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出黑板报是班级中最累的活,既要绘画,还要书写。每次要出黑板报,同学们都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而每次,她都主动请缨,经老师准许后,她就会马上组织几位同学,找出板报的资料,然后合理排版,并安排好几位同学的任务,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自己去完成。黑板报是她展现才华的园地。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是爸爸的好帮手。因此,小小年纪的她有着同龄人并不具备的较宽知识面,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她的作文水平,而且在学校少先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生,她在思想行为上,积极要求进步,平时能以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班集体的荣誉放在第一位,踊跃参加校内外组织部署的各项活动。现已成为老师的好帮手,班主任不在时,能代替班主任独挡一面,认真负责地管理班级,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做到了正课、自习一个样,有无老师一个样。组织上听
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行动上以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她永远是乐观的,总是带着笑面对生活,面对学习成长之路。哪怕是成长的路泥泞难走,蜿蜒崎岖;哪怕在行走的过程中磕磕碰碰,屡遭挫折。她总是怀着他的开朗的胸怀,在一次次的困难过后依然坚持不懈地向着他所向往的目标进发。她永远不会服输,仿佛在她厚厚的人生字典根本就没有“服输” 两字。在每一次困难面前她不会放弃,更不会退缩,她总有办法到最后解决问题,她一般不求助与别人,而是力争于独自面对难题。
她永远是那么合群,总能和伙伴们打成一团。她注重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注重之间彼此的信任,她拥有一大帮的朋友,一帮没有猜疑,没有隔膜的朋友。这是因为他与同学之间的一份默契,其实友谊只需有一份默契就够了
她永远没有秘密,她爱述说。她的心事都说给她的朋友们听,她是公开化的,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每个人都能看穿她的心,因为她藏不住秘密。
她永远为班级尽心尽职,每次的班级活动她冲在前列,每次遇到班级麻烦她总会出些好想法,金点子。班级离不了她,因为她在其中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她永远那么幽默,她能将全班的同学逗得前俯后仰,连老师也忍俊不禁,而她则只是微微的笑一下。
她永远那么活泼,体育场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她永远那么机灵,复杂的题目在她手上马上变的简单明了。她永远是那么宽容,允许朋友以“豪猪”戏称,后来竟自然而然地把“豪猪”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名字。
这就是她,一个我们心中共同的人物,也是我们文斗小学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她普通而又平凡,但就是她让我看到一个阳光积极的形象……
文斗中心小学
2012年5月15日
第三篇:李海平事迹
李海平:梦圆故乡
初见李海平是在新组建的五烈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为年纪最小的一名人大代表,他在选举的间隙,为大家献上了一首《朋友》,他说,他要和在场所有的人大代表,和家乡人民做朋友。
江苏茉织华总经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归、五烈镇团委副书记、五烈镇第一届人大代表,这一个个身份和光环让李海平走进了大众视野。6月29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年仅23岁的“小帅哥”。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海平阳光、帅气,一口地道的东台话。李海平说,自小父母就用东台话和他交流,东台话是他接触的第一种语言。1988年,父母离开五烈镇谢庄村南下浙江闯荡。游子在外,思乡情浓。父亲经常会给李海平讲故乡的往事,在他的讲述中谢庄的故事就是一部《三国演义》。李海平说,他的思想、观念里烙着父亲和家乡的印痕,也算是一种传承。从浙江回东台,李海平心里有过疑惑,这是离乡还是归乡?但是踏上东台的土地,说着和家人一样的方言时,李海平说,我就是个东台人。面对记者,李海平还如数家珍
地列举起他知道的东台名品、名人、名景:鱼汤面、陈皮酒、海鲜、范仲淹、董永与七仙女、海春轩塔……
幼时的李海平也经常随父母回到家乡,但就像是走亲戚一样,李海平说,他第一次对家乡有感觉是在2006年,还在澳洲求学的他,应父亲要求参加了父亲在家乡五烈镇创办的江苏光明置业有限公司奠基仪式。那天,他听到了很多的人在说东台话,那天,他见识了东台人的豪爽和质朴,那天,东台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2009年的11月,李海平辞去了浙江一家光伏科技企业副总经理的职位,放弃了丰厚的薪酬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回到东台,呼唤他的是父亲的殷殷期盼,是浓浓的家乡情结,是一颗为梦想奋斗的心。
2010年4月2日,由江苏光明置业与日本松岗株式会社合作成立的江苏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李海平作为总经理主持了开业典礼。从此开始了“小老板”(“小”意为年纪小)的生涯。
与日本松岗株式会社的合作始于2009年,李海平参与了与日方公司的合作商谈,他利用调查数据让日本合作方对投资东台产生了很大的信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1月15日,300名员工在江苏茉织华的厂房
内正式投入生产。2月7日,首批产品一万两千件西裤顺利发往日本。仅仅三个月时间,李海平凭借其个人的魅力,与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创造了被称之为茉织华速度的奇迹。
作为总经理,要处理和解决的事情很多,对于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人来说,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李海平说,自己对于这样的工作还是挺得心应手的。在澳洲悉尼大学学习的是管理学专业,也在外工作过一段时间,如何处理公司事务,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件无从下手的事情。国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拓展了他的思维,他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了自己公司的管理中。在国外留学期间,李海平曾在世界汽车业巨头——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工作学习,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一家百年企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企业的活力,即用普遍的价值观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来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李海平说,看到自己职工笑脸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公司现有职工900人,一半左右是本五烈镇人,还有部分是外地人,对于外地人,李海平全部安排他们住宿,8人一间的公寓,空调、卫生间等设施齐全。职工上下班,公司有班车接送。所有员工都在公司食堂免费就餐。每个月公司还组织当月生日的员工外出旅游。逢年过节,公司更是以各种形式慰问。去年春节前,李海平亲自策划并主持了一场联欢会,在东台宾馆的大厅内,300名员工用酒杯
拂去了一年的辛劳,用歌声表达着新年的祝福,一场晚会,一餐年夜饭,一个温暖的家庭凝结了300个来自五湖四海、同聚茉织华的员工。
很多同龄人是带着仰视的目光看李海平的,在他们眼中李海平是富二代,他们和他的生活相距太遥远。李海平并不避讳谈及“富二代”,他说,单凭自己的能力,也是可以创出一翻事业的,但是既然父辈已经为自己垫起了一定的高度,可以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当然更好,也能够让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李海平说,富二代的身份,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小心,别人对他的要求比其他人要高,他站在这样的高度,唯有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更好地走向更高处。今年“五四”,他光荣当选为“东台市十佳创业青年”,他捐资80万元,成立了江苏茉织华〃李海平青少年成长基金。
十佳文明新事”得主又献义举张华国、方圣贵捐资解寒门学子燃眉之急
因连续四年为村民缴纳新型合作医疗资金而荣获2009“十佳文明新事”的东台市华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国、方正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圣贵近日又献义举,两人共同捐资2000元,帮助本镇张岳村贫困学生王长晖渡过难关。
王长晖是五烈镇张岳村八组人,十岁时生父患重病去世,留下高额的债务。母亲改嫁后,善良而体弱多病的继父倾心尽责,咬紧牙关供王长晖上学。王长晖从小刻苦学习,三年前被江苏省盐城中学录取,今年又考上本科。正当一家人为上大学高额的学费发愁时,邻村的华坤公司董事长张华国、方正公司董事长方圣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王长晖取得联系,决定捐资2000元为王长晖解燃眉之急。张华国、方圣贵两位企业主多年来一直关注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每年都捐资数万元为本村修路建桥,二位老板表示,将以荣获东台市“十佳文明新事”表彰为新的起点,加快企业发展,全力回报社会,努力塑造文明企业家新形象。
东台福彩销售员姚龙官献爱心捐款千元
5月21日早晨,东台市五烈镇福利彩票电脑投注站业主姚龙官来到市民政局福彩中心,捐出1000元现金,向灾区献上了一个福彩销售员的爱心。姚龙官经营福利彩票才两年多,虽然每年销售的发行收入不多,但每年年底他都要拿出3、4千元买上实物食品去镇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姚龙官在捐款时这样说:“我的捐款微不足道,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心里感觉好受些,因为销售福利彩票本身就是做善事的”。
第四篇:王殿海事迹
话剧《王殿海》观后感
“要用一生有限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发自一名肢残老人的心声,虽然不是豪言壮语,却让人为之震撼。在老党员王殿海的生命中,这一点已融入他的血脉中。话剧《王殿海》观看过后,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还一直萦绕在我耳畔。
王殿海是哈市道里区抚顺街道办事处抚安社区党委委员、地工街党支部书记。25岁时在一场意外事故中使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这一晴天霹雳让他一度意志消沉,悲观失望,两年后,在单位和大家的鼓励下,王殿海才彻底从阴影里走出来,坚定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的生命好似经历了一次蜕变,为社区居民巡逻守夜,帮教“问题”少年、资助困难群体。他真情奉献,为百姓服务至真至诚,无怨无悔„„王殿海找到了自己残疾后人生价值,甘于吃苦耐劳、助人为乐,肢体残疾但内心却充满阳光。做一时一刻的好事容易,最难能可贵的是王殿海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基础排忧解难,他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共产党员的价值标准,用点滴奉献汇聚成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大爱,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楷模。
他做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最令我感动的是两件事,其一是20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带领3名联防队员在街道上巡视,走到铁路小学校附近,听到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喊声,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一名女青年的背包被歹徒抢走,他马上吩咐其他队员追赶歹徒。不熟悉地形的歹徒钻进当时唯一一栋三层楼的楼道里,只见歹徒手持一把尖刀,王
用左侧假臂作掩护,一步步走向歹徒,在歹徒将尖刀刺向他的左臂的一刹那,在场的联防队员迅速将其制服。他遇见歹徒毫不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其二是他看到“地包小市”天真的孩子因教育不到位而走上犯罪时,主动承担起抚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并提出“五心帮教法”,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说服、用诚心帮助、用热心教育、用关心体贴。20多年来,王殿海与大家共同帮教80多名失足青少年,使他们走上正路,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革命的人永远是年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而要我们焕发青春,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这句话真正道出了王殿海这位老党员厚情为民的奉献情怀。我要向他学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百姓服务。
第五篇:俞震海事迹
俞震海事迹
俞震海是一名压出主手,能操作6条压出线的主手岗位,技能全面,也曾出任重庆公司的压出员工的带教、培训工作。
10年7月份,根据党委支部深入班组的要求,工区了解到现在超过半数以上的主手是新手或劳务工;一段时间以来人员偏紧张,学习并独立上岗的时间在提前,再加上带教师傅的差异造成操作中执行SOP后的结果有差异,体现在回炉的控制,部件精度的控制、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制约了三大工程的推进。行政高度重视,从所有压出主手中进行分析,选中了俞震海同志。
从8月初起,安排俞震海,对现有的操作主手进行技能操作“纠偏”活动,目的是提高操作主手的岗位综合技能,推进精品工程——部件精度控制的提升,降本增效工程——回炉料的控制。俞震海深感身上的担子,以前作为压出主手,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控制回炉方面也有心得,但是对于培训那些有一定经验的主手,是一个新的挑战,他把领导对我的信任,作为对他工作经验的认可,新的学习、工作的起点,他制定了一套方案和个案,目的是使回炉明显减少下来。他结合许多操作主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了许多年,也有自己的工作经验的特点,从和他们一起探讨,取长补短出发,从压出的电流高低,压力的大小,挤出温度的高低,来判断压出部件的拉伸大小,来设定标准的米重范围,并强调细节:时刻注意荡丝拉伸变化,掌握规律,了解荡丝拉伸对米重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胶料不稳定的状态下,最大限度的控制回炉的产生,培养他们的信心;在回炉失控的情况下,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并分析原因,是否设备原因,胶料原因,弄清楚,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他们体会到压出回炉的有效控制是一种乐趣,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俞震海的努力,例如,甲班L3#压出主手张海波,从1-7月平均回炉13条/把,到8月回炉9.6条/把,10月份回炉达8.5条/把,现在连续2个月回炉平均7.4条/把。俞震海同志在完成工区的回炉控制目标,做出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