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卫财务发〔2017〕19号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保监局、扶贫办: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部署和健康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核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组织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推动健康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了《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现印发你们(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保监会
国务院扶贫办
2017年4月12日
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部署和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组织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开展分类分批救治,精准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7年-2020年,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下同),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行动措施
(一)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
1.确定定点医院。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确定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原则上设置在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可设置在上级医院。要建立疑难/重症病例的会诊、转诊机制,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巡回医疗、派驻治疗小组、远程会诊等方式做好救治工作。
2.确定诊疗方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的相关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制订符合当地诊疗服务能力、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要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药品和耗材,严格控制费用。定点医院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等候时间,为农村贫困家庭大病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3.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68号)要求,按照“有激励、有约束”的原则,以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参考既往实际发生费用等进行测算,制订病种收费标准。
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指标,组建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开展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价等工作,对定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定点医院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5.加强责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订救治工作方案,指导组织实施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集中救治工作,2018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落实,结合实际,逐步扩大集中救治病种。地市、县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行挂图作战,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集中救治。
(二)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
1.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健康卡,置入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与健康管理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
2.实行签约服务。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签约,鼓励县医院医生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组成医生团队与贫困家庭签约,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对已经核准的慢性疾病患者,签约医生或医生团队负责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签约服务。需住院治疗的,联系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实施有效治疗。
3.开展健康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订统一规范的健康管理指导方案。各地结合实际,制订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细化诊疗流程、明确质量要求,并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级医院指导下,根据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病情安排个性化健康管理,每年按管理规范安排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导。签约医生和团队做好随访记录,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健康卡。
(三)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探索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2.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各地要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实行联动报销,加强综合保障,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3.落实 “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基本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相关医保、救助政策在定点医院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完成“一站式”结算,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未建立统一信息平台的,实行定点医院垫付、定期联审、统一结算的方式,确保减轻贫困患者看病经济负担。
4.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充分发挥慈善医疗救助作用,鼓励支持相关公益慈善组织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开展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依托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精准对接特殊困难家庭,减轻或免除个人费用负担。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每年组织开展督导评估,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纳入各地健康扶贫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作为本地脱贫攻坚和深化医改主要任务,进行重点研究部署。省级卫生计生部门、扶贫办会同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监等部门制订本省(区、市)“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细化方案和政策,明确责任和要求,加强指导考核,推动落实。地市、县两级要结合实际,以县为单位,制订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全面实施。
(二)广泛动员部署,夯实工作基础。要将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明确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今后四年的重要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充分发挥村级计生专干在推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组织乡镇、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基层工作力量,做好人员组织、政策宣讲、工作对接,确保“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三)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要组织安排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或计生专干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台账。在进一步核实核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基础上,组织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患病情况核实核准,及时将其纳入健康扶贫救治范围。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因病致贫返贫情况,实时更新数据。
(四)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深入开展。通过设置宣传栏、广告牌、发放宣传单等各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村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政策和“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知晓度。加强总结交流,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特别是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为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河北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
河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精准推进我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按照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17‟1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7年—2020年,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下同),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行动措施
(一)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
1.确定定点医院。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指定省级定点医院,各市卫
2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
2.实行签约服务。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签约,鼓励县医院医生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组成医生团队与贫困家庭签约,力争2017年底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对已经核准的慢性疾病患者,签约医生或医生团队负责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签约服务。需住院治疗的,联系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实施有效治疗。(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开展健康管理。根据国家健康管理指导方案,各地结合实际,制订相应实施方案,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细化诊疗流程、明确质量要求,并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级医院指导下,根据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病情安排个性化健康管理,每年按管理规范安排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导。签约医生和团队做好随访记录,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健康卡。(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
(三)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实施方案(试行)》(冀政办字„2016‟131号),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探索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保监局、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
2.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加快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建立完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联动报销,加强综合保障,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保监局、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
3.落实“一站式”结算。落实《河北省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冀卫发„2017‟7号),对我省贫困人口凭相关身份证明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免押金直接住院治疗院。推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基本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相关医保、救助政策在定点医院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完成“一站式”即时结算,出院时贫困患者只需支付按规定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未建立统一信息平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扶贫行动计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扶贫行动计划
(2017年—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25号)等要求,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脱贫攻坚力度,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7年—2020年,全区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行动措施
(一)强化政策倾斜,实行综合保障。
1.建立“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体系。一免: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患者(以下简称贫困患者)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并免缴住院预付金。(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一降:贫困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提高: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2017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32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7元。(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的报销比例。贫困患者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并对患有20个特殊病种的贫困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将贫困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与我区城乡低保对象享受同等医疗救助政策,罹患重特大疾病的,最高救助金额由现行的8万元提高到16万元,并在现行报销政策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牵头单位:自治区民政厅,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高“扶贫保”保障层次。2017年,对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责任进行拓展,保险金额提高到10万元/人。取消赔付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费用,目录内报销70%,目录外报销50%,限额2万元/人。同时,22周岁至60周岁的妇女,如患有原发性卵巢癌、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原发性宫颈癌、原发性输卵管癌、原发性阴道癌、子宫肉瘤、乳腺癌七种特定疾病,目录内报销100%,目录外报销50%,限额2万元/人。(牵— 2 —
头单位:自治区扶贫办,宁夏保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一兜底:贫困患者内在自治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个人自负合规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扶贫保、社会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报销后,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超过1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超过5000元时,超过部分由县级政府予以兜底保障。(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宁夏保监局)
2.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和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调整全区医保药品目录,扩大贫困患者用药保障范围。(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规定逐步将重大疾病纳入特殊疾病范围,享受特殊疾病报销政策。(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牵头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残联)
(二)开展精准识别,实施分类救治。
3.实行贫困患者医疗服务优惠证制度。进一步核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病人数及情况,制定统一口径的界定标准和确认流程,对经过县级核实确认的贫困患者登记发放《贫困患者医疗服务优惠证》,并实行动态管理。贫
困患者可持证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精准医疗服务,并可优先接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服务咨询、康复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从而提升贫困患者获得感,同时为健康扶贫实绩考评提供依据。(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扶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推行“一站式”结算。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依托自治区公共云平台现有的网络及配套设备资源,有效整合卫生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扶贫云贫困人口信息、社保云医保信息、民政云救助对象信息等数据资源,加快立项与项目实施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建设“健康宁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医保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接口数据指标、与全区基层服务系统接口数据指标,补充完善优化综合医保核心算法,最终实现健康扶贫医疗保障“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确保救治对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待遇。(牵头单位: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计生委、民政厅、信建办、扶贫办,宁夏保监局,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5.深入推进分类精准救治。以县(市、区)为单位,依靠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针对精准医疗救助对象,制定常见病、慢性病在不同等级医院转诊指标、规范和流程,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4 —
对一次性能治愈的大病,除先天性心脏病等集中到自治区三甲医院治疗外,其他患者集中到市级医院治疗;对于确有困难的可约请北京、福建等省市及自治区级对口帮扶医院派专家协助开展救治活动,或者实行逐级转诊;需要维持治疗的,由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定期治疗和康复管理。(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扶贫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加强市级、县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与当地医疗机构有效衔接、协调配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残联、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6.强化诊疗行为监管。按照《宁夏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分级诊疗办法(试行)》,严格县域外诊治条件,规范就医秩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约束,严格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药品和耗材,严格控制费用。(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物价局)
(三)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健康水平。
7.加大疾病防控倾斜力度。强化落实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布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规划,加大对传染病、地
方病高发地区综合防治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减少传染病、地方病危害。开展因病致(返)贫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发病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增量。实施贫困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脑卒中等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协同干预措施,规范高血压、糖尿病贫困患者从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全程管理,减少患者再住院人次数,降低各类合并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强贫困人群致残疾病的防控,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对艾滋病、结核病等特殊困难人群药物免费供给。(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残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扶贫办)
8.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贫困县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加强贫困县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孕妇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落实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政策。(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完善残疾儿童筛查制度,对0岁—6岁儿童残疾初筛给予免费,建立贫困疑似残疾儿童诊断补贴制度,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儿童口腔疾病— 6 —
干预。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免费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残联,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9.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不懈抓好健康促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素养。积极推进贫困地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化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维护残疾人健康。(牵头单位:自治区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关注贫困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服务,使其形成正向情绪,防止贫困代际传播。(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强化对贫困村镇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卫生厕所建设,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深度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卫生健康村镇建设,保障贫困农户住房安全和基本卫生条件。(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农牧厅、环境保护厅,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医疗服务。
11.重点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贫困县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每个贫困县建成1所二级甲等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力争达到三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每个乡镇建成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支持固原市建设固原地区区域医疗中心,各贫困县县级医疗机构均建设1个—3个特色专科、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重点专科。(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12.着力推进新型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县域内各类公立医院采取“1+1”或“1+n”的形式与乡镇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建立规范的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通过托管、联办、协作等方式,以科室对口扶持、医师多点执业、业务指导培训、区域信息联网、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举措,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有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贫困地区居民就近享受满意、方便、连续性的诊疗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切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面向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等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制定健康指导方案,促进健康干预和个性化的中医调养,促进贫困患者健康水平。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师承、优秀人才研修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壮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 8 —
人员队伍,从而达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14.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符合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贫困地区艰边津贴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补贴标准,提升贫困地区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使医务人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招聘制度,允许面向长期编外聘用人员和本地考生定向招聘一批医务人员。按需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充分发挥其服务基层的主力军作用。加强贫困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60岁以上村医全部离岗,大专学历村医比例达到70%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
15.全面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建立健全京宁、闽宁、军地健康扶贫1+X帮扶模式,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吴忠、固原、中卫3市,中南部9县(区)与北京市的12所、福建省和军队14所三级医院、区内7所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分别签订并落实帮扶合作协议,以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口支援,全面实现贫困地区县级医院至少有3所大医院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确保按期达到“二级甲
等”水平;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提升对口帮扶成效。建立定期巡回医疗机制,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集中诊疗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化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建设。加强对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建成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就医档案精准标识,在医院建立绿色就诊通道。加大人口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在贫困县的推广力度,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推进贫困地区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三级医院与被帮扶贫困县县医院全面建立远程医疗网络,三级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能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教学和培训等服务,基本实现全区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心电、检验等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培训、远程医疗咨询等功能全覆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利用可及性,提升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按照中央统筹、自治区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并纳入领导责任制,强化各地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健康扶贫工— 10 —
作的统筹协调,做好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推进措施,确定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做到定责定时定人。
(二)加强协作配合,明确部门职责。自治区各牵头部门要主动抓好工作推进和政策衔接落实,及时制定有关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保障政策落地。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沟通,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健康扶贫工作合力;建立健康扶贫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医保信息、救助信息、就医信息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健康扶贫各项任务统筹推进,精准有效。
(三)加强资金监管,落实投入保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统筹资金安排,落实资金保障。自治区、市两级财政安排健康扶贫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扶贫开发重点县要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有关财政资金,加大健康扶贫投入,推动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各类企业进行社会捐赠、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造福贫困群众。自治区相关部门要加强健康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和审计,确保健康扶贫资金科学使用、安全有效。
(四)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根据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贫困患者享受以上综合医疗保障和服务的基础上,各类项目、资金要对我区“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五县:红寺堡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原州区,一片:中部干旱带西部片)予以重点倾斜,力争深度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程,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公民个人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慈善救助。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全面正确把握政策,科学就医,理性就医。组织开展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宣传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宣传健康扶贫工程为群众解除病痛的生动事迹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理解支持健康扶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
(六)严格督导考核,助推工作落实。将健康扶贫工程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任务要求,严格考核标准,实行定期督查考核机制,通过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工作。针对考核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以整改促工作,推动进一步完善— 12 —
健康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考核评估和明察暗访力度,建立严肃的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主要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对扶贫数据弄虚作假的,要约谈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让脱贫实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第四篇:河北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河北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近日,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年至2020年,我省将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
根据方案,省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定省级定点医院,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符合当地诊疗服务能力、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药品和耗材,严格控制费用。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有关要求,以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参考既往实际发生费用等进行测算,制订病种收费标准。定点医院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据介绍,我省对农村贫困人口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大病实施集中救治工作。2017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8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及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全覆盖。
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
方案提出,我省将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健康卡,置入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与健康管理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
实行签约服务。要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签约,鼓励县医院医生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组成医生团队与贫困家庭签约,力争2017年底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
开展健康管理。各地结合实际,制订相应实施方案,并要求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级医院指导下,根据农村贫困家庭慢病患者病情安排个性化健康管理,每年按管理规范安排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导。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方案明确提出,将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探索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加快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建立完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联动报销,加强综合保障,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落实“一站式”结算,对我省贫困人口凭相关身份证明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免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推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基本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相关医保、救助政策在定点医院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完成“一站式”即时结算,出院时贫困患者只需支付按规定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
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充分发挥慈善医疗救助作用,鼓励支持相关公益慈善组织开展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依托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精准对接特殊困难家庭,减轻或免除个人费用负担。
第五篇:关于印发《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通字[20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公安厅、局:
根据中央文明委2010年工作安排,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现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央文明办 公安部
二○一○年一月五日
主题词:交通管理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方案
抄送: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宣部,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中央文明办有关部门。
公安部党委,部属局级单位。
(存档3份 共印700份)
公 安 部 办 公 厅 2010年1月5日 印发
承办人:刘 艳
校对:张 明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在全国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努力提高公民文明交通素质为主线,以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为抓手,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活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精细管理,严格规范执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执法更加规范,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具体目标 1、2010年,全面启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日常交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文明执法和科学管理,促进交通参与者知法、守法,努力实现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明显提高,机动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及危险驾驶行为进一步减少,道路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公务人员进一步发挥文明交通表率作用,执法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活动首先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一批重要中等城市取得明显实效。2、2011年,大力解决交通行为中的痼疾。通过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工作落实,促进交通参与者身体力行文明礼让,努力实现安全带、头盔使用率明显提高,机动车停放规范有序,路口、路段人行横道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酒后、超速、疲劳等危险驾驶行为引发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道路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隐患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执法效率和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活动在全国中小城市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3、2012年,巩固前两年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成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扩大活动实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全社会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的形成,努力实现交通参与者守法出行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机动车交通违法率、事故率显著下降,城市和公路建成一批交通秩序好、事故少的“示范路”,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感以及对交通环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执法形象、执法公信力大大提升。活动向全国各县城和中心镇全面铺开,取得明显成效。
三、活动内容
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这一活动主题,重点组织开展以下四项活动:一是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二是“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三是“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四是“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即进一步完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道路车速控制设施、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施工道路交通组织与安全防护设施。
四、主要措施
(一)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为教育。组织力量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征文、演讲、座谈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明交通知识教育培训,使广大公民增强“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意识,明确文明安全出行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交通行为习惯。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教育力度,将文明交通常识教育纳入驾校培训及记满12分驾驶人再培训内容。加强营运驾驶人安全行车责任意识教育,落实违法、事故信息抄告和通报制度。发挥车友会、汽车俱乐部、汽车安全组织等团体和组织的作用,对私家车驾驶人进行文明交通教育引导。抓好《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联系卡制度,推进交通安全“进学校”活动。深入劳务市场、建筑工地等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场所,开展交通安全巡讲活动。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开展安全常识普及等公益宣传活动。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和管理设施。结合实际,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隐患,为文明出行创造良好道路通行条件。重点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行人过街通行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以及残疾人驾车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路口、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门前路段警示、提示标志和减速设施的设置。优化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完善道路车速控制、防护设施、施工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以及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对一些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公路、城市道路等,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加大科技投入,科学设置电子监控设备,规范使用非现场执法装备,提高科技应用与管理水平。
(三)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以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目标,开展严重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以创造良好通行秩序为目标,对公路交通秩序混乱、易阻塞路段,城市非机动车、摩托车交通违法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优化路口交通渠化、信号管控方式,合理分配通行权,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
(四)努力提升执法水平。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契机,强化交通执法技能、公共关系建设培训,提高交通秩序管理、事故处理执法水平。细化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管理,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交警队伍执法形象。深化警营开放、警务公开、值日警官制度,创新服务模式,继续推出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五)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广开展“排队日”、“让座日”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引导人们从规范自身交通行为做起,自觉遵章守纪,文明礼让。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学生、社区居民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交通违法劝导活动。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文明交通常识和基本要求。聘请热心公益、社会形象好的知名人士担任文明交通形象大使、交通安全宣传员,参与公益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楼宇、地铁、公交车、长途客运车辆安置的媒体电视、道路电子显示屏播放交通安全宣传提示语、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在街道社区设置交通法规宣传栏,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家喻户晓,在全社会营造践行交通文明,告别交通陋习的浓厚氛围。
(六)切实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监管,制定公务车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日常管理、考核、抄告制度。完善群众举报制度,选聘文明交通监督员并赋予其相应权限,通过照相、摄像等方式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批评曝光。探索将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良记录纳入征信系统,建立机动车保险浮动费率机制。
五、工作要求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愿望,直接面向公众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各地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健康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文明办和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道路通行秩序、缓解交通拥堵、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创建文明和谐道路交通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实施计划,做出周密部署。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成立“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各地要对“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在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强化社会监督等方面,各司其职,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各地文明办、公安机关要与教育、交通运输、城建、司法、保险监管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明确驾驶人所在单位、运输企业、出租车管理公司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中的职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文明交通行动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民参与、上下衔接、群策群力、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三)分类指导,务求实效。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群众文明交通素质、交通出行需求、交通方式、交通行为表现、导致或诱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特征等,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要求,分类分步逐年推进。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起,确保“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以社会反响和群众评价检验活动成效,不搞形式主义。中央文明办将把“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内容。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及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要率先开展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要及时总结“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推出一批“文明交通示范路”、“文明执法示范岗”、“文明行车标兵”等先进典型,并适时通过召开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推广。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文明交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