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

第一篇: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

进入21世纪,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是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材料技术已经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技术对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和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常州新材料产业,既是打造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常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新材料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不具有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材料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它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及材料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其新材料的内涵和水平也不尽相同。近阶段虽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材料出现得不是很多,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现有材料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性能或更多的功能、更宽的应用范围,这类新材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资料表明,新材料的品种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有1.25万种新材料推出,新材料产品的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05年将突破5350亿美元。因此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是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新材料的分类可以多种方法,根据材料属性,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五大领域。上海市有关部门将五大领域细分为35个大类和155个中类。

新型金属材料:纯净度高、组织均匀、尺寸精密、表面与表观质量好是这类新材料的共性。结构类金属新材料除高强高韧化、复合化外,有些还具有耐高温、高压、超低温抗强腐蚀或抗辐射等特性。主要有:高纯金属材料、金属功能材料、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耐热和耐蚀材料、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表面技术材料、复合金属材料、超精细加工技术材料、新型模具材料。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采用合成、复合以及对传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改性,使其更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腐蚀性、抗辐射性、抗冲击性、电绝缘性、尺寸稳定性、韧性,以及光、电、磁等特殊功能。主要有: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改性通用塑料及其专用料、新型合成纤维、新型合成橡胶、新型有机氟和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系列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催化剂和助剂及化学试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这类结构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耐腐蚀和抗氧化等特性;功能材料则具有良好的电、热、声、磁、光、化学及生物等功能。主要有:特种玻璃、新型耐火材料、功能涂层、先进陶瓷、人工晶体。

复合材料:由二种以上不同性质或不同形态的原材料,通过复合工艺而组成的一种具有新性能的多相材料。主要有: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型建材,不仅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还具备节能、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等特性。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特种水泥及混凝土与外加剂、高新技术玻璃、化学建材、新型建筑金属材料和优质金属门窗及高档建筑五金、高档建筑陶瓷和高级卫浴设备。

进入新世纪,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将是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一体化,多种材料复合化,材料制备加工智能化及材料设计的超前化,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的多功能、少污染、低消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

二、发展新材料的重要意义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

近代世界工业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新材料的先导作用,每项重大新技术的产生,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十八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新材料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

新材料不仅为信息、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涉及到每一个传统产业领域。比如用纳米技术改性的人造纤维,可以使纤维具有抗紫外、保温、抗菌等特殊功能;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对电子材料、塑料和陶瓷、精细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的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基本材料的电学、强度、韧性和抗老化等性能。因此,新材料技术的渗透和新材料的运用,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新材料产业是打造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根据其特点和自身优势,确定了到“十五”期末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建立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和关键是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实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群。因此从常州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和入世的机遇,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和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工业和新型材料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构建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其它产业的渗透及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常州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国内外新材料发展的基本情况

鉴于新材料技术和产业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关键所在,因此新材料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借助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如美国政府一直将材料科学与技术列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每年用于材料方面的研究费用高达千亿美元;德国自1994年启动了跨世纪国家级材料研究计划,全称为“用于21世纪关键技术的新材料”,实施周期为1994-2003年,该计划目标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三个方面,确保德国的国际领先地位,确保德国本土的就业机会,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开发新材料和穷尽材料的功能极限,以确保资源和环境;日本视材料技术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材料研究开发计划,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开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其重点领域包括:新型超导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新一代结构材料、仿生材料和环境保护材料。在“21世纪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的全部12个项目中,新材料占了一半。欧共体各国也广泛开展合作,给于新材料以足够的重视。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在各项国家计划中给予了重点支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期间安排材料领域项目69项,投入经费10亿元。在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中安排的新材料项目都在25%左右。这些计划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国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省市也将新材料的发展列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行列,纷纷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江苏和山东,新材料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北京和上海,集聚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势能。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区域性的合作进程也将得到有力的推动,江苏、浙江、上海正积极谋划区域合作发展大计。通过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常州的制造业基地,将不仅是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也将是上海主要工业的后坊。因此上海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技术和实力,将有力地推动常州新材料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四、常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

“九五”以来,常州的材料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整个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1年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统计口径的新材料企业80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占总数的5%;集体企业8家,占总数的10%;股份制企业14家,占总数的17.5%;股份合作制企业26家,占总数的50%;三资企业13家,占总数的16.25%。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4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总额的4.7%。在全市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3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的18.27%,完成工业产值和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26.4%和27.0%。

2.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产品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州的传统材料产业正在加速向新材料产业转移和调整,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正在逐步形成。一是以瓶级聚酯切片和ABS及塑料合金为主的各种工程塑料。瓶级聚酯切片2001年产量8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1500万元。年产5万吨ABS和1.5万吨塑料合金项目年底将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形成6亿元的销售规模。

二是以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钇铕和纳米氧化锌为主的各种稀土纳米材料。2001年稀土氧化物11050吨,稀土金属物100吨,纳米稀土氧化物16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三是以增强骨架材料为主的各种土工和复合材料。2001年增强骨架材料1500万平方米,复合材料100万平方米,土工材料2458吨。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四是以新型高档防火材料、铝板幕墙、陶粒等为主的各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常州建筑装饰新材料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品品种较多,主要有铺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涂料、防水防火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新型建材机械等200余个品种。其中高档防火壁布、塑铝复合装饰板、高档内墙涂料、PVC卷材地板、半硬质地板、铝合金花格网、薄石板铝板复合幕墙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01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

五是以不饱和树脂为原料的各种玻纤和玻璃钢材料。

常州地区2001年不饱和树脂生产能力接近11万吨。除常州二五三厂外,常州牛塘地区发展较快,成为不饱和树脂之乡,2001年达9.5万吨能力。2001年不饱和树脂产量7万吨,其中亚邦2.6万吨,常州二五三厂1.5万吨,牛塘天龙、新龙和南方各1万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左右。

玻璃纤维及制品也是常州地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之一。主要有两大系列产品,一是玻璃纤维产品,如各种中、无碱玻纤布、纱、短切毡、湿法薄毡等,产量达1万吨;二是大、中、小型玻璃钢制品,如玻钢船、大型雷达罩、飞机付油箱、冷却塔、桌椅等,年生产能力近3万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六是聚氯乙烯树酯及各种塑料制品。已形成聚氯乙烯树酯14万吨、铝塑复合板120万平方米、PC中空板和耐力板7000吨以及各种PVC、PE、PP等板、管、棒、带材料5万吨的生产能力,汽车塑料配件和新型包装材料,其中无氟冰箱板材、铝塑复合板、中空容器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之首。2001年销售收入8亿元左右。

七是各种医用材料。主要产品有输液器,医用涤纶薄膜、创口贴、医用胶带等。2001销售收入4.3亿元。

八是各种新型金属材料。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和金属制品业是常州的重要行业。2001年有色金属材料中的铝包钢丝及铝包钢绞线5000吨,低氧光亮铜杆12.6万吨,ACR铜管660吨。2001年销售收入20亿元左右。

3.形成了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一定的技术支撑 一是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一些重点企业拥有了国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先进生产设备,掌握了国际一流的生产技术;二是通过自主开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三是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4.形成了发展新材料的重点骨干企业

一批新材料的重点骨干和行业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形成,重点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我市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

常州华源雷迪斯目前已形成年产12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生产能力,排名国内第三,市场占有率18%,其中热灌装切片的市场占有率为70%。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为远方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能力均为17万吨,并都已取得两乐认证。常州华源雷迪斯目前正在建设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15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线,到2003年形成年生产能力2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瓶级聚酯切片生产厂家。

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南方稀土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拥有国内领先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规模化制备工艺”和“串级萃取一步法稀土分离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年处理南方离子型矿2000吨和年产稀土金属物200吨及纳米稀土氧化物(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钇铕等)30吨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19只微米级产品均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国外主要是日本的索尼(Sony)公司和美国的帕科(Paker)公司,但均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美国的纳米与非晶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但由于成本偏高及质量不稳定,与公司签订了长期采购供货合同。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高纳粉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氧化铈产品,也处于中试阶段。因此企业在纳米氧化物的技术和生产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采用了西北大学的均匀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锌工艺(获国家专利),99年通过中试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形成150吨纳米氧化锌的生产能力。

溧阳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已形成年产10000吨稀土氧化物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年产2000吨铈锆复合氧化物生产线,以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钕铁硼永磁材料等。

常州市宏发土工复合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经编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家,目前已形成经编土工格栅2000万平方米、复合材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企业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产品主要用于基础工程设施及道路交通。经编三维植被网也已形成批量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护坡和防治土地荒漠化。

江苏常州亚邦集团是常州不饱和树脂的重点企业,全国第二,生产规模已超过二五三厂。2001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今年可达8万吨,品种70个左右。包括其它延伸精细化工产品,企业总销售规模已达11.2亿元。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九十年代从德国MDM公司全套引进年产10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产销量最大的低氧光亮铜杆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30%左右。其产品质量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常州兴荣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ACR铜管,是自行开发、拥有专利的产品,年设计能力1万吨.主要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提供材料,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具有相对垄断优势。

常州市塑料集团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工程塑料、多功能包装基材、新型建材、汽车内装饰件、塑料和建材机械六大系列产品。塑料制品产销量10万吨,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主要技经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无氟冰箱板材、塑料包装容器、塑料发泡材料、不饱和树脂、铝塑复合板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在国内位居首位,成为我国塑料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八五”和“九五”期间,从世界知名塑料机械制造公司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使集团公司的生产设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从意大利COLIINES公司引进七层共挤膜生产线;从德国BRUCKNER公司引进德年产1.5万吨BOPS片材生产线;从德国BRTTENFELD公司引进德大口径塑料管挤出线;从德国BREYER公司引进德共挤板材生产线;从日本BE公司引进的注塑机,从意大利OMIPA公司引进的年产4000吨PC板生产线。先后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建立了几个大型合资企业,如天马集团与日本DIC公司,伊藤忠商社合资的年产3万吨不饱和树脂项目;天马集团公司与美国最大的建材公司J.W公司合资建成的年产1亿平方米玻纤薄毡生产线;集团公司与韩国新湖油化株式会社合资的年产5万吨ABS项目;集团公司与奥地利PIPELIFE公司合资的年产1.5万吨聚烯管材项目等。集团已拥有两家研究所,一家省级技术中心,从事产品开发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87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281人,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方面的骨干力量。目前集团公司的产品正从低档到高档、单件向成套、日用的工程、简单制品加工向复合材料的方向发展。

常州二五三厂(天马集团)是国内树脂行业和玻璃钢制品的主要生产企业,其钮扣树脂、钢琴树脂、水晶树脂、腻子树脂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常州舒勒中新天马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从拥有制毡专有技术的德国舒勒公司引进生产设备和“湿法”工艺,生产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薄毡,主要产品有8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缠绕型玻璃钢表面毡、蓄电池隔板毡、管道包覆毡、方块地毯毡和覆铜板毡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各类玻璃纤维薄毡的年生产能力达1亿平方米,产量和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天马集团常州华碧宝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德国九十年代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开发出的玻纤环保防火型壁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生产厂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已形成100万米的生产能力,产品供不应求。

常州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及其应用也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整体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销售在1亿元以下;部门分散,产品的集中度不高;传统产品及其传统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技术创新能力还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较少,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快,新材料的推广运用不够;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能耗、低档次和污染重的产品还存在。

五、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根据常州市“十五”计划的总体框架和思路,从建设特大城市的定位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出发,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常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上海、南京及国内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依托上海的经济、金融、商贸优势,追踪当代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扬长避短,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扩大新材料产业优势,使常州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总体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的销售收入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新材料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配套的新材料,积极发展能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及能吸引外资的新材料,积极发展保护环境的新材料。到“十五”末,形成1-2个新材料产业的全国行业排头兵,形成5个以上超10亿元销售的企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技术创新目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升新材料产业的

整体水平。“十五”期间,要建立新材料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0个以上,新增专利20项以上、产学研成果30个左右,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费用达到和超过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3%。

3.主要任务

——加快用新材料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材料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提高传统材料的质量档次和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的应用面,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加快培育在国际国内有竞争地位的优势领域,充分利用常州现有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产品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增强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集聚优势。

——加大新材料的开发力度,做大规模并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技术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上,有突破性进展,使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在品种、质量、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培养一支新材料的高素质和高技术人才,为新材料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

4.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瓶级聚酯切片及系列产品

加快实施常州华源雷迪斯三期工程,增加二条15万吨生产线,到“十五”末总生产规模达到57万吨,居全国第一。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积极向两头延伸,通过利用外资或其它合资合作方式,在常建立聚酯切片的原料(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基地;利用聚酯切片的原料优势,迅速发展下游产品,如啤酒瓶、薄膜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十五”期末,该重点产品的销售规模要达到45亿元以上(上下游产品除外)。

——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常州是江苏纳米材料“十五”规划中三个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泰州、常州、扬州)。其中纳米氧化物和纳米碳化物是江苏纳米材料发展的重点。

目前常州在稀土纳米粉体材料(或纳米氧化物)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整个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十五”的总体目标是要把常州建成纳米材料的生产及应用研究基地。“十五”期间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稀土分离技术,借助国内外科技力量,开发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如纲米、亚微米、大颗粒、复合化合物等)的稀土分离产品;加快纳米稀土氧化钇、纳米稀土氧化铈、纳米稀土氧化钇铕的产业化生产,形成单个产品二百吨级的生产能力;加快完成氧化钆、氧化钐、氧化钬、氧化镨、氧化铕、氧化钕、氧化铒、氧化镝、氧化铽等产品的中试;加快纳米二氧化锡规模化进程,积极开发生产氮化硅、氮化钛、碳化钨、碳化钛等超细粉体材料,拓展应用市场。到2005年,形成年产稀土氧化物15000吨(卓群3000吨、罗地亚12000吨)、纳米氧化物1500吨(卓群1000吨、五菱500吨)以及铈锆复合氧化物2000吨的生产能力。总销售规模达到10亿左右。

积极推进纳米稀土材料的应用,开发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柴油机电喷阀门,稀土储能合金、钕铁硼永磁材料、高性能磁瓦和磁环、高性能耐磨材料、密封材料及发光材料等。形成3亿元的销售规模。

利用本地方解石矿产资源,开发1250目以上的重钙超细粉体材料,形成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并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到“十五”末,形成3.5亿元的销售规模。

——以ABS为主的工程塑料

加快ABS一期工程和塑料合金项目建设,到2002年底分别形成5万吨和1万吨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扩产5万吨ABS和1.5万吨塑料合金,到“十五”末,分别形成10万吨和2.5万吨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左右。

——有机(塑料)新材料及制品

依托长江三角洲化工原料与化工市场发达的地域优势,以塑料应用领域为发展方向,加快开发抗静电塑料、电磁屏蔽塑料、导电塑料、耐候塑料、耐高温塑料、阻隔塑料、纳米复合型塑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高强度复合材料,扩大在建筑、民用装饰、交通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到“十五”期末,形成20亿元的销售规模。

——增强骨架材料和土工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与大专院校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及目前已初步形成的行业相对垄断优势,扩大经编增强骨架及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到“十五”期末,形成4000万平方米经编增强骨架材料、900万平方米三维植被网和1万吨玻纤增强热塑性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加快以经编增强骨架为原料的深度产品开发,发展风叶板、滑雪板、游艇等后续产品,加快发展各种土工材料,到“十五”末形成3亿元的销售规模。

——不饱和树脂及其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彩胶和各类功能胶衣、高性能和食品级树脂,加快开发玻纤表面处理剂和乙烯基脂树脂。到“十五”期末,形成15万吨不饱和树脂的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产品向二极的延伸。一是发展不饱和树脂所需的原料-顺酐,到“十五”末,形成年产5.5万吨顺酐生产能力;二是积极发展玻纤薄毡、大型玻璃钢制品和环保防火型壁布以及各种特色玻纤制品。到“十五”末,形成玻纤薄毡7000万平方米、环保防火型壁布1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左右。

——聚氯乙烯树酯及聚氨脂系列产品

充分利用常州江边化工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促进聚氯乙烯树酯规模化生产,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15万吨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发展中高档食用和医用级聚氯乙烯,加快开发并形成年产5000吨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加快发展聚氨脂及系列产品,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1万吨聚氨脂弹性体(包括各种聚氨脂浆料、防水涂层料鞋底料等)和1万吨聚氨脂铸造合剂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新型涂料

积极发展中高档新型涂料,努力开发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汽车用涂料,开发高性能、高效率、无污染或低污染的重防腐涂料。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中高档3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新型纺织材料

加快开发天然彩色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促进绿色和环保纺织品的发展,开发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新面料,同步进行染整工艺与染料助剂的开发,加快纺织面料升级换代;

利用常州聚酯切片的原料优势,开发高强低伸产业用涤纶纤维,发展轮胎帘子布、消防水龙带、工业帆布、蓬帆布、运输带、传动带等工业制品;

针对市场潜力具大的建筑用纺织品,扩大土工布生产,以及应用于混凝土增强和包括遮篷、租赁帐篷、膜结构等织物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

抓住上海、南京及本地汽车工业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汽车工业配套,开发座椅套及靠背、座垫的衬垫材料、地毯、顶棚、门护垫、车套、汽车安全气袋(囊)等汽车装饰纺织品。“十五”期末,各种纺织新材料销售规模达到10亿元(江苏旷达集团汽车内饰织物3.6亿),占全部纺织品的比重达5%以上。

——新型金属材料

以光亮铜杆为基础,加快发展直经8mm-0.05mm系列裸铜线、各种复合线、汽车工业和IT行业所需的束线和绞线以及各种特种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深加工产品的规模达3万吨左右。

重点掌握大电炉冶炼和精炼技术,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成份的均匀性;开发复合和新型涂镀技术,发展钢材、铜材的深加工产品;掌握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和粉末冶金温压技术,生产国内一流的粉末冶金制品。改善精炼设备,提高钢的纯净度,生产高碳钢、标准件用钢和气体焊热用钢的线材产品、Ⅲ级以上螺纹钢等长型材,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扩大耐热钢管、耐蚀不锈钢管,以及高强度、高抗蚀油井管等专用管材生产。扩大大截面大长度稀土铝包钢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生产能力。“十五”期末,整个金属新材料销售规模达35亿元以上,占金属材料的比重达30%。

——新型建筑材料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节能、节水、节土、节电、减少污染”为原则,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十五”期间,加大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力度,发展粉煤灰加气产品,推广陶料做轻骨料的混凝块衬,“十五”末,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率达到75%;

充分利用本地的页岩矿产资源,进一步做好深加工开发工作。在目前正在初步形成烧胀陶粒产品基础上,开发以陶粒为骨料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和运用于交通道路建设中的高强陶立,到“十五”末,形成4亿元的销售规模。

积极开发光电复合建材。与大专院校联合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高效反射膜”,到“十五”末,形成4000万的销售。

——光电子信息材料

加快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用导电玻璃产业化进程,发展为液晶显示器(STN-LCD)用主要原材料配套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同时,加快建设超薄平板玻璃生产线,为平板显示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提供主要原材料,形成年产700万片导电玻璃及500万片基板的生产能力。总销售达2.5亿元。

六.措施和建议

1.建立常州新材料产业管理体制

(1)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领导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抓手,增强跨部门、跨产业、跨所有制的协调管理能力,加强规划研究、提供政策导向、制订法规、为企业提供服务。(2)培育和建立中介组织机构。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中介组织,加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交往,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维护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利益,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1)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经济等现有优势,寻找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不断拓宽创新途径。一是引进和利用外资,依托外向带动技术创新;二是深化配套协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创新;三是实行产学研结合,依托科研院所加快技术创新。

(2)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组织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3)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观念、机制、体制、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加大R&D投入力度,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和扶植新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新材料产业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孵化机制,加快培育新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背的小水泥、小冶炼、小玻璃等企业实施关闭,或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其退出步伐。

4.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应率先建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产品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的进度,健全质量检测体系,普及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重视ISO14000环保标准的推广,促进产品与国际水平接轨。

5、依托上海新材料技术和产业优势,带动常州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发展

(1)利用上海产业、产品实施梯度转移战略的契机,加快与上海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接轨,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关联度的技术和项目,在改造常州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一批新兴新材料产业。

(2)加强与上海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合作,为常州了解掌握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提供帮助。对常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和项目,依托上海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同研制开发。

6、培育和发展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新材料产业发展资金。

(1)按照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采取知识产权、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对投资风险大,回报率高的研究开发项目,政府应通过财政鼓励办法和项目招投标的市场竞争来分解和分担风险。(2)加强资产运作,把增量资金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投入。培育和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鼓励民营企业家向新材料产业投资。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债低息贷款,加大新材料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企业及周边地区的技术经济合作,吸引国外企业投资常州新材料产业。走出一条互利互惠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途径。

7.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本地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禁止与限制使用的产品目录,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贯彻实施。

(2)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对认定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参照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对列入限禁目录的产品,提高产品税率,增加成本费用,加速其淘汰。

(3)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的新材料专项支持,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配套资金,鼓励银行和投资公司为重点发展国债项目注入启动资金,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第二篇:农村新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沙营发展茭瓜产业调查报告

关键词:发展茭瓜产业,增收致富

内容摘要:位于昆明西北方向约30公里的沙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坝子。改革开放前,该村经济十分落后,农民长期处于少食的贫困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沙营村突破了“以良为钢”单一经济模式的瓶颈,调整产业结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茭瓜产业,该茭瓜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村面貌为之一新。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全村干部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沙营村地理概况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沙营村是富民县散旦镇沙营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是轿子山旅游专线必经之地。全村总面积6.8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14.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包谷、大豆、小麦、蚕豆、豌豆等粮食作物核桃树、梨树、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多年的实践证明,尤其适宜种植茭瓜。

全村有农户322户,人口1174人,青壮劳动力714户。全村耕地面积828亩,人均耕地0.7亩,其中水田497亩,占60%,旱地331亩,占40%。人均水田仅有0.42亩。全村林地8092亩。该村水利资源丰富。小河从村前川流而过,即使大旱之年,河水深深,从未干枯。十分有利水田作物生长,对茭瓜种植尤为有利。

(二)、丰富的物产

沙营村盛产优质稻米、包谷、黄豆、四季豆、小麦、蚕豆、豌豆,品质优良,产量高而稳定,尤其是水田作物更是旱涝保收。

二、沙营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前,由于“左”的思想观念束缚,“以粮为钢”单一经济模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纵然有再好的自然条件,有再好的肥田沃地,守着金三银山,也摆脱不了缺衣少粮的贫困境地。偌大一个自然村,除了耕地种粮以外,仅有8辆马车在昆明跑运输,仅有一座油坊,一座酒坊、一个瓦窑、一个木工组。农户个体每户平均养1.5头猪,2-3只鸡。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累月苦死苦活,每个劳动日分值(即一天的劳动价值)不过贰角左右,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为缺粮犯愁。全村经济一片萧条,毫无生气。直到1980年,还有4户人家住着茅草房。农民无可奈何地调侃:“茅草房里鸡肉香,大瓦房里熬稀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洗荡春风吹绿了沉睡多年的神州大地,给贫穷落后的山村带来了希望。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的沙营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党在历年来连续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在云南巡讲话中的“三个有利于”极大的激发了全村农民大力发展经济,尽快脱贫致富的热情,义无反顾地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迅跑。现在,全村基本实现经济上“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据统计,仅种植业一项,水稻362亩,茭瓜135亩,包谷315亩、小麦157亩、蚕豆351亩、莲藕40亩、经济林木方面,种植核桃390亩,板栗180亩。专业建筑队5个,从业人员200多,其中能工巧匠不下100人。吸收外地来村办企(砖厂)4个。为全村近250名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部分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的已年里,全村经济总收入就过2119.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过7120.00元。

随着全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现在一眼望去,一座座小洋楼鳞次傑比,村里农贸市场也日越活跃。全村呈现出一派经济蓬勃发展,民生极大改善,农民腰鼓锋满的繁荣景象。

三、沙营村茭瓜产业发展概况

(一)、引进茭瓜产业,试种成功。

1995年以前,全村的497亩水田,几乎全都是栽种水稻,每亩单产900市斤左右,产值仅1000.00元左右,这以后,当地农民从邻近的款庄镇马街办事处了解,款庄不少农民通过种植茭瓜,增加经济收入,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的成功范例,从中吸取出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能死死守住水田上种水稻的传统不放,要想迅速脱贫致富,就得解放思想,就得打破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得跳出“以粮为钢”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就得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地试,放手去做,不仅要做,还要做大做强。既然别的地方通过种茭瓜,打开了增收致富之路,我们为何不能试,不能做呢?别的地方敢于突破水田只能种水稻的禁区,我们为何不能效仿呢?思想解放了,就要付出劳动。起初,有少数农户开始引种茭瓜。他们将原先计划栽种水稻的水田改种茭瓜。头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尚未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因而每亩单产不高,产值与种水稻不相上下。后来,这几家农户便不断探索,到近邻的款庄镇马街、热水登门求教、取经。看出求教者的诚意,马街、热水的茭农也无保留地介绍并传授经验,采用了科学的方法,精心管理。使茭瓜品质和产量有了提高。种出的茭瓜即肥又嫩,且白净无黑心。品质优良,产量增加。一来深受顾客青睐,二来销路大开且通畅。这初种茭瓜的几户农民,每户仅种茭瓜2亩左右,可产值竟达7000元左右,超过种植水稻的3/4倍。

(二)、茭瓜引种成功,农户纷纷效仿

引种茭瓜增加收入,该茭农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激发起大多农户种植茭瓜的积极性。当年,乡(镇)领导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便在引种成功的几户茭农的茭瓜田里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民观摩,让引种成功者交流经验,通过现场观摩交流,许多农户纷纷将原先打算栽种水稻的水田改种茭瓜。一时间出现了茭瓜种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度出现茭瓜种苗价格上涨的的态势。但农户们求富心切,贵就贵吧,只要引种成功了,成本很快就回来了,这样一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茭瓜种植面积就突然破了100亩,之后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到2010年,茭瓜种植面积就达135亩,且一直稳定的保持至今。现在,全村茭瓜种植面积已占水田面积的27.1%。仅以亩产值3000.00元估算,仅茭瓜一项,全村茭瓜收入就达40.5万元之多。迄今为止,茭瓜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镇政府和村委会不满足现状,提出要求,要把沙营村的茭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改进种植技术,提高茭瓜品质

要扩大茭瓜销路,促进销路通畅,稳定茭瓜生产规模,提高茭瓜品质是重要保障。茭瓜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必须不断改进,如果年复一年老套路,茭瓜品质也会退化,一是个小不嫰,二是不白净且有黑心,三是味道不甜。品质退化的茭瓜拿到销售市场,顾客一看现状拒绝购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茭瓜滞销,甚至销不出去,随之而来的就是茭农收入减少。因此,茭农必须随时观摩茭瓜生长情况。发现茭瓜有黑心情况,应及时向农科部反应,共同会诊,找出根治的方法。比如有的茭农为了贪图茭瓜又大又肥,就用废机油施在田里,殊不知,茭瓜外表看去又肥又大,但却出现了黑心。因此施肥用药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且不可滥十滥用。由于茭农注重田间管理,运用科学方法种植茭瓜,沙营村的茭瓜品质一直保持良好,因此,销路通畅,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评价较好,经济效益日趋向好态势。

五、茭瓜流通市场拉动了剩余劳动力,帮助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增收机会。茭瓜通过土生土长的个体运输户兼经销商运营往昆明及贵阳、成都等地批量销售,极大拓展了销售市场,激发茭农发展茭瓜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茭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茭瓜生产和流通前景看好,令茭农欢欣鼓舞。

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要求镇政府、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对茭瓜生产予以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要帮助加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因地因时组织一些现场观摩交流,使茭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茭瓜生产更上一层楼。

(二)、帮助茭农建立冷库储藏茭瓜,使茭瓜在汉季也能卖出好价钱,使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三)、加强对茭瓜经销商的思想教育,防止相互串通,压低收购价格,在中转环节过多地盘茭农的劳动成果。

(四)、帮助和扶持茭农在茭瓜田里养殖谷花鱼,收到一举两得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研究报告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目录

一、研究背景..........................................................................................................................4

二、重大事件..........................................................................................................................6

2.1重大事件一.....................................................................................................................6 2.2重大事件二.....................................................................................................................7 2.3重大事件三.....................................................................................................................8 2.4重大事件四.....................................................................................................................9

三、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分析.........................................................................11

3.1优势分析......................................................................................................................11

3.1.1 产业基础雄厚.....................................................................................................11 3.1.2 地缘优势显著.....................................................................................................11 3.1.3 创业环境优越.....................................................................................................11 3.1.4 专业市场发达.....................................................................................................11 3.1.5 网站企业众多.....................................................................................................11 3.1.6 人才的充足.........................................................................................................12

3.2劣势分析......................................................................................................................12

3.2.1 安全问题.............................................................................................................12 3.2.2 物流方面的不足.................................................................................................13 3.2.3 技术问题.............................................................................................................14 3.2.4 经济与费用问题.................................................................................................14 3.2.5 电信体制问题.....................................................................................................14 3.2.6 法律法规问题.....................................................................................................14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3.2.7 观念问题.............................................................................................................14 3.2.8 隐私权的保护问题.............................................................................................14 3.2.9 普及度.................................................................................................................15

四、典型平台分析..............................................................................................................15

4.1典型平台一:常州化龙巷....................................................................................15

4.1.1平台的概述.........................................................................................................15 4.1.2 化龙巷文化.........................................................................................................16 4.1.3 化龙巷的特点.....................................................................................................16 4.1.4 化龙巷竞争优势.................................................................................................16

4.2典型平台二:淘常州................................................................................................17

4.2.1平台概述.............................................................................................................17 4.2.2 淘常州所处行业竞争情况分析.........................................................................18 4.2.3 淘常州的优势分析.............................................................................................19 4.2.4 淘常州的劣势分析.............................................................................................19 4.2.5 核心竞争力.........................................................................................................20

4.3典型平台三: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21

4.3.1平台概述..............................................................................................................21 4.3.2竞争优势..............................................................................................................21 4.2.3平台分析..............................................................................................................22

4.4典型平台四:案例企业----四海商舟...........................................................23

4.4.1平台概述..............................................................................................................23 4.4.2经营范围..............................................................................................................24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4.4.3核心产品---环球出口易....................................................................................25 4.4.4.商业模式.............................................................................................................27 4.4.5平台分析..............................................................................................................28

五、常州市电子商务主要商业模式分析..............................................................29

5.1 B2B电子商务.............................................................................................................29 5.2 B2C电子商务.............................................................................................................29 5.3 C2C交易模式.............................................................................................................29

六、常州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31

6.1常州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意义....................................................................31 6.2常州旅游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32 6.3地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完全融合.............................................................................33 6.4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化结合.............................................................................33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随着新的划时代变革,同时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展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和高速发展。从20世纪 60—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到简单的计算机联接、内部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升级状态,其普及、推广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因此,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传统的品牌营销战术,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随着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却正在飞速崛起,已经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传统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力成本不断飙升、融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租金上涨、网商不断侵袭传统渠道等一系列难题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最主流的经营模式之一,也是广大传统企业突破经营瓶颈,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所以说,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营销补充渠道,而是一个全新的超级大市场。2013年,面对8亿中国网民和10万亿网络超级大市场,新一轮的商海搏杀惨烈无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蜕变,成长,这是企业家们的集体困惑。

在最近的两三年中,电子商务有了迅速地发展,在2009年我国全国的网购总额达到了2500亿,而到了2010年翻了大概一番达到了5231亿,而到了今年的上半年就大到了3500亿的总额,去年我国的网购总额占全世界的14%,而今年估计将达到20%。其次,在中国目前的主要的电子商务经营公司大多集中于全国性的业务,比如阿里巴巴、易趣或淘宝,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电子商务,例如浙江中化网准备集中精力做浙江的B2C,Google和Yahoo等多家搜索引擎也在开始推广地区搜索(local search)。

常州位于中国电子商务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拥有消费者上网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2008年年底常州的人口总额达到了440.71万人,由此可见常州的电子商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常州最近几年除了网上消费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投资热点地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随着常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正越来越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常州同城电子商务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随着常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地区先进城市调结构的主要方向。常州在如今面临着区域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背景下,正在逐步考虑走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小组相信,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网民的网络购物行为以及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易总量逐年攀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光明。常州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网络基础、产业基础、技术支撑以及物流等各项基础条件,如果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并给予较大的政策扶持,常州电子商务将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二、重大事件

2.1重大事件一

常州首届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营销总裁论坛成功开幕

2013年1月15日,“常州首届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营销总裁论坛”在常州红梅公园听松楼成功开幕,来自常州各大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经营盈利的新模式。本次论坛有常州市经信委、常州市总商会、常州市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新闻社长常州支社、分众传媒常州分公司共同主办。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林型新首先上台致辞,他认为目前中国正快速进入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营销方式,在新的营销模式下,企业需要有更好的营销思路,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大家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随后中国新闻社常州支社社长孔建中上台致辞,他以一些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为大家分析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后,来自牛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首席顾问,i时代商学院首席导师张英首先为大家授课,张英老师首先从宏观方面为大家分析了大家在网络营销中的错误观念,往往很多宏观方面的错误观念会让企业的诸多努力白费。随后,在为大家阐述了更与时俱进的网络营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销概念之后,张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客户的成功案例,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原因分析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阐述,让在场的听课来宾收益匪浅,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据悉,本次论坛共设课程2天,从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为大家讲解如何更好地实行网络营销,成为商场新榜样。

2.2重大事件二

地方门户网站—化龙巷的成立

常州化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互动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新媒体公司,旗下化龙巷网站是为400多万常州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2006年成立的化龙巷,在短短的五年间,成为常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位列“中国互联网创业先锋”榜单。作为拥有80多万注册用户,日均访问人数超过22万的常州地区的社区网站,化龙巷为400多万常州人提供着生活信息、日常消费指导等实用服务。它已经随着其提供的常州城区的房产、家居、汽车、美食、婚嫁等信息,日益融入常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龙巷正是常州同城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文化传播和实践者。它锁定的为常州地区的18~45岁社会主流人群,在常州同城电子商务消费的传播链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截止2011年12月,化龙巷注册用户突破100万人,超过本地其他网站用户总和,化龙巷旗下论坛每日发贴量十多万,是一个主要服务于常州的本地网站,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本地民生和社交,包括婚恋、老乡、业务、车友、以及分类信息。化龙巷非常侧重本地的消费经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验分享,即常说的美食、买房、买车、装修、结婚还有母婴和旅游,另一主要内容是本地的电子商务,如小商品的团购和大宗商品的导购等。它每日的PV(页面浏览量)超380万,平均每秒同时在线用户6000人以上。化龙巷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向前发展,每月的访问量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被称为常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之一。

2.3重大事件三

电子商务下的跨界融合----江苏常州太湖湾的“环球动漫嬉戏谷”

“环球动漫嬉戏谷”推崇“虚实互动”的产业创意及电子商务下的跨界融合,其创意特点是 :虚中体实,实中验虚,虚实联动,构建奇幻。江苏常州·武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位于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武进,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内;一座国际动漫游戏体验博览园,颠覆传统,突破创新,定位鲜明,以满足逾4亿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庞大娱乐需求为目标,以更适合未来前往的体验型公园为前瞻,与世纪品牌“迪斯尼”以及“环球影城”形成差异,注重现代数字文化互动体验,给世界一个全新主题。

2011年4月29日,2011花都水城 “浪漫武进”旅游节开幕式暨环球动漫嬉戏谷开园盛典,在嬉戏谷梦幻广场隆重举行。投资总额20亿元的环球动漫嬉戏谷,首次将互联网技术全面运用于主题乐园,首次将“虚实互动”模式融入游乐项目,首次将线上线下两个互动娱乐平台进行有机整合,200多项动漫游乐项目中,1/3属于全球首创。开园仪式还创造了1530人的“角色扮演”(cosplay)人数集结最多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2.4重大事件四

常州本地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诞生----淘常州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淘常州”由常州买东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是常州本土的综合性网上购物商城和市民一站式城市消费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2011年5月10日,“淘常州”正式上线。作为一个集网上销售、信息交流、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网站。它不仅是专业的网络超市,还是常州最新最时尚的消费资讯平台,让您足不出户便可成为淘江湖的“百晓生”!

“淘常州”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原则,为商家提供品牌宣传机会同时,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以及更便捷的商品购买服务。

“淘常州”建立了完善的采购、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系统,让顾客每次网购都能享受VIP待遇,保证所购商品会高效率、无损坏的呈现在您面前。公司坚持以安全诚信的交易环境和服务平台、高品质的商品、优质的售后服务,全方位地服务于每一位常州市民,力争成为常州本土电子商务的航母。

据统计,淘常州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服务消费者超过823000次,其中送货上门服务超过554000次,横山桥、湟里、横林、金坛、溧阳等偏远地区配送次数超过186000次。以淘常州为代表的本土电子商务,正在逐渐融入常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满足常州市民“衣食住行”等基础物质需求的便捷供应。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三、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产业基础雄厚

一方面,常州已经以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特别是近年来,常州市启动了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等五大产业的行动计划。

同时,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步伐,获得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常州市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信息产业、软件业、物流业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常州互联网宽带出口达到150G,宽带用户数达到86万户。2009年常州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8亿元,创意产业实现销售63亿元。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1.2 地缘优势显著

常州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与南京上海等距相望,已经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京沪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等4条铁路线通过常州。长江常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码头6个,可直接停靠外轮;常州机场是上海和南京之间的第三大机场,目前已经开通了20多条国内航线。

3.1.3 创业环境优越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各企业吸引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队伍,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来看,该行业高端人才一般云集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从常州科教城、创意产业基地近年的发展来看,已经有一些电子商务人才陆续来常安家落户,这主要得益于常州实施的创业环境优化等一系列措施,为海内外人才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将累计引进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420家、研发人才8000人,其中2010年即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0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100名、海外人才500名;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新增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5家,创业环境很优越。

3.1.4 专业市场发达

由于常州区位优势独特以及多年来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市成交额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超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10家,超百亿元的大市场达到3家。大型商品集散基地凌家塘蔬菜市场、长江塑化城、横林国际地板城等在华东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还要建成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中心一期、亚邦食品医药物流中心等4个物流园区,开工建设苏浙皖边界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大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3.1.5 网站企业众多

我市已发展了一批成功运营的垂直行业网站企业。目前成长或落户于常州的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行中成功的垂直行业网站有:依托常州花木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园艺网(www.xiexiebang.com/ 依托常州花木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园艺网(www.xiexiebang.com)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四大门户网站之一;CO土木在线(www.xiexiebang.com等。

5.2 B2C电子商务

直接向顾客进行网上宣传和网上交易。比如:向顾客宣传产品信息;顾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预定门票、房间、餐馆等等。地方的淘常州、以及58同城团购等平台。

5.3 C2C电子商务

主要指各团购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六、常州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1常州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意义

1.发展电子商务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方式。我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围绕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制药、创意、光伏、新材料、新能源车辆、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力求通过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建立面向全球、引领常州未来发展的新经济体。创新型产业需要创新的企业营销经营管理模式,电子商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电子商务是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初,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之间是携手合作的关系。目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化解危机的一剂良方,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开始在传统行业中寻觅更多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的结合,将彻底改变产品同质化的现状,在电子商务行业内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同样,电子商务也将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使数字化定制生产变成可能,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外,两者之间的结合,也将最大程度减少横跨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类中间环节,缩短企业与用户需求距离,可以实现企业梦寐以求的“零库存”目标。当前阿里巴巴、慧聪等企业纷纷将开发新产品、新市场的重心转移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上,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推出了各种类型的采购、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帮助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起供应链协同平台,使采购透明、跟单轻松、送货准时、对账清晰、权责明确,从而大幅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各传统行业的采购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出现了MFG纺织采购网、中国钢铁采购网、诚信交易联盟、中国金融设备采购网等知名行业网站。

3.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培育企业现代经营理念。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信用理念才能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因为在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完全凭借对产品的功能、性能、价格的描述,电子商务帐号与密码开展运营,整个订货过程当中的企业观念要转变。过去是见货数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下,过去的那种眼见为实的商务活动观念就必须转变。因此,现代电子商务活动和谈判活动中的信用背景、信用支撑实际上发挥了一种独特的资本作用。而且,由于不能直接看到货物,只是在网上把货物的品种、规格、报价、需求量报出来,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商品的质量、商品的标准以及以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所谓标准合约方式的很多新标准必须要建立起来,需要有新的适用于电子商务企业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经营的标准。可见,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整个管理岗位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流程,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6.2常州旅游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

常州作为一个电子商务的先驱城市,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发挥常州的地域和网络的便捷优势,同时发展常州物流产业和配套机制,使得旅游电子商务为常州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常州的众多旅游景区,不少都开始尝试着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常州旅游电子商务在不断的改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并带动整个常州经济的发展。

一、数量上:常州市旅游网站已初具规模且发展迅速。近年来,名目繁多的旅游网站层出不穷,综合性网站中旅游频道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家具有一定资讯服务实力的旅游网站,这其中包括了旅游专业门户网站、各旅游网络公司、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游行政部门及各大综合门户网站。其中许多是专门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站。另外,在互联网上,除新闻类信息外,旅游类信息日益变得热门和抢手,成为第二大信息,人们愈来愈多地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目的地的情况,并安排自己的旅行。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电子商务接轨,从根本上将改变旅游企业小作坊式的手工操作方式。以常州旅游网站为例,商务版网站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资源信息库在线查询系统网上预定系统用户注册管理系统网上分销系统网上支付系统。这一历史性变革,将使旅游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运作效率的最优化成为可能。

2011年5月26-27日,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暨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论坛在常州召开。此次旅游电子商务大会由专业从事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研究的智旅动力发起,秉承“旅游融合电子商务”的宗旨,通过高峰论坛、专家演讲和现场讨论等形式,交流旅游行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实战经验,以务实的内容成为业内知名的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信息化成果分享交流平台。会议专注探讨旅游服务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并邀请了数十位行业专家现场演讲,分享他们在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信息化工作上的经验和心得。

今年,常州市还结合国家旅游局“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定制了属于自身城市特色的旅游电子商务规划。常州市政府提出发展以人的流动为基础、以人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必须依靠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和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发展旅游信息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要在32

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调查

旅游消费、旅游服务管理的全过程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签证和电子票务等服务,为旅游消费提供便利,实现旅游业的适时管理、动态管理、精确管理,并要努力提高员工掌握现代科技的本领。

6.3地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完全融合

环境在动荡中迅速变化模式在混沌中不断创新无论在思想、理念还是实践上都已不在一个层次上了。“网商”、“实客”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概念,它们反映了一类新的事实,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电子商务特别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新的变化和新的方向。基于B2C、B2B、C2C的模式分界开始消融,新的电子商务更加开放、融合;更加秉持以人为本、商务为本的理念;商业生态特征日益突出。综合与垂直两种电子商务模式未来将趋于融合,一体化网上交易及传统业务电子化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现在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交易双方的供求信息匹配阶段,而相关的信息服务并没有实现整合。如双方在线上达成交易之后包括支付、物流、税务登记、保险等相关服务还普遍在线下通过传统手段完成。软件和网络的结合能将零售企业的多种需求动态传达到下游,并可能实现长期的B2B业务关系。电子商务和ERP整合是趋势。在几年前,就有人预言“各种电子商务形态在未来都将融合,结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运行”。事实上,“网商”正在成为互联网世界新的主题,并将在今后若干年里引导和影响中国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世界的主题也从网民、网友渐次跃变到了网商信息匹配阶段,而相关的信息服务并没有实现整合,如双方在线上达成交易之后,包括支付、物流、税务登记、保险等相关服务还普遍在线下通过传统手段完成。软件和网络的结合能将零售企业的多种需求动态传达到下游并可能实现长期的B2B业务关系,电子商务和ERP整合是趋势。

6.4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化结合

目前,常州市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第三方平台将成为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主体,二是个性化服务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三是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会大大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每个实体企业都会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中介商务平台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少,而且企业间的信息差异化将会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技术已不再成为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

第四篇:常州市航道网规划

常州市航道网规划

二○○八年二月

水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对于常州这样一个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位于我国沿江沿海经济带、苏锡常都市圈三个中心城市之一的城市来说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常州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对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促进常州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水运不仅是常州传承文明和弘扬文化的历史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生态常州的需要。

一、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基本情况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北倚长江天堑,南与安徽省交界,东濒太湖与无锡市相连,西与南京、镇江两市接壤。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长荡湖、涌湖、太湖三大天然湖泊与沙河(天目湖)、大溪两大人工水库形成江河相通,三湖相连的水系网络。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常州是江苏省内河航运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常州市航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1997年完成苏南运河的整治后,按五级标准整治了芜太运河深阳改线段9.21公里、锡溧漕河戴溪一欢塘桥段航道5.88公里,并改建了芜太运河、丹金溧槽河、锡溧漕河部分桥梁。此外,京杭运河常州改线段(26公里)工程于2004年底开工,2008年1月已竣工。

至2006年底,常州市境内共有航道144条,总里程为1247.06 公里。根据1994年航道定级标准,市域共有等级航道33条,计611.66 公里,由于航道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航道淤积等原因,目前达 到六级及以上等级的航道里程168.95公里,达到七级以上等级航道 里程267.55公里,分别占航道总里程的13.5 %和21.45%a

(二)总体评价

常州市内河航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航运的地位十分突出,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内河航运已成为推进常州市、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促进了沿河产业带的形成常州市经济发展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头在外”,能源缺乏、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大批适合于水运的煤炭、建筑材料及原材料等大宗物资需跨区域运输。京杭运河、芜申线等跨省市航道还承担着大量的过境货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外贸物资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内河航运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还形成了沿河城镇和产业带,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沿河经济和内河航运已进入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运河效应”全面显现。内河航运已成为推进常州市、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整体优势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内河航运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等优势,是综合运输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运输方式,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挖航道,可以扩大过水断面,增强行洪排涝能力;修建驳岸,可以提高防洪标准;两岸植树绿化,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净化水质。航道整治过程中,通过拆迁房屋、新建居民住宅区、改建桥梁、道路,实施航道绿化、景观工程,大大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3.内河航道网络初具规模,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目前常州境内航道已初具规模、渐成网络。常州市航道总体上的布局是以京杭运河、芜太运河、丹金深潜河、锡深潜河构成“井”字形主骨架,沟通苏锡常地区主要的城市和沿江港口。德胜河、新孟河、常深线、常宜线、通尧线等航道沟通周边城市和乡镇。薛埠河、戴埠河、上沛河、上兴河、上黄河、深梅线、周城河等航道沟通全市各个主要矿点和工矿企业。这样基本形成了常州市江、河、湖衔接,省、市、县贯通,通江达海的航道网。

但长期以来,内河航运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和规模严重滞后,水运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八五”、“九五”期间,常州用于航道整治的投资不足,不到公路建设投资的5%,影响了内河航运运输能力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常州内河航道的投资已远远不能适应常州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常州市内河航运的资金需求一直大于资金供给,困惑着常州市内河航运的发展,使内河航运成为五种运输方式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4.航道等级较低、技术状况较差,航运安全得不到保障,内河航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常州市航道等级总体水平较低,全市现状所有航道都在五级以下,现状达到等级标准的航道仅占21.4S0/o,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三级以上航道比重高达75%相比,相去甚远。近几年,常州市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量中始终占有相当比重,在现有条件下,常州市内河航运负担如此巨大的运输量,致使_内河航道一直处于极限运输状态。航道等级低是影响常州市内河航运发展的根本因素,低等级的航道和落后的通航环境客观上限制了内河航运企业用技术性能好、劳动生产率高的大吨位现代化船舶来更新船队,已成为制约内河运输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障碍。

由于内河航道总体呈现出技术状况较差,航道等级较低的问题,造成航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几条国省干线航道如京杭运河、锡深潜河、丹金深潜河、德胜河等整体的技术状况都较差,在跨河桥梁、航道尺度、航道水深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薄弱环节,受水位和船舶的影响较大,没有形成安全、快捷的水上快速通道。而由于航道建设养护投资不足,航道水深不足、桥梁安全性差的问题广泛存在,航道整体状况较差,使得内河航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5.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缺乏统筹考虑

常州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是水利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部门之间在开发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在实际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随着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逐步实施,一方面为内河航运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联合治水,依法处理好内河航运与水利工程之间可能产生的问题。

(三)必要性和紧迫性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发展对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市水、陆、空各种交通方式齐全。近年来其它运输方式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相比而言,常州市水路运输,近年来行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却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发展比较滞后。

对于综合交通而言,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全社会所共识的交通发展趋势。由此要求各交通运输方式更加紧密衔接,组成优势互补、层次分明、通畅有序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常州市内河航运来说,一方面要尽快改变目前发展滞后的现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网络的衔接上,为发展多式联运和物流产业奠定基础。

2.区域经济发展赋予内河航运新的历史使命,对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在常州市内河货运量中,44.1%是过境量,49.4%是内外交流量,6.5%是境内交流量,说明常州市内河航运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目前上海、浙江、苏州无锡等周边地区已进行了航道网的规划,为充分发挥整个区域航道网的效益,要求常州市内河航道与邻市航道网有效衔接,形成通畅、通达的航道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另外,随着常州经济的发展,常州与长三角以及其他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内河航运将进一步融入沿江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当中。常州现状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及配件制造和新型纺织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并拥有软件、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三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六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的发展在对内河航运带来运输需求的同时,也对内河航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传统的内河航运必须尽快实现结构升级,在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并与沿江港口更好的配套衔接,更好的实现江河联运。3.发展内河航运是改善常州投资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发展内河航运可以给常州市工业生产带来“沿河经济”效应。整治内河航道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在客观上也改善了投资环境。航道整治提高了航道等级,降低了运输成本,为沿线城镇企业生产提供了几乎门到门的运输之便。内河航运已成为常州市建设和生产的有力保障,对产业带的形成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运河两岸0.5公里范围内,大中型厂矿企业就有近两百家,涉及的行业有电力、机械、纺织、冶金、钢铁、酿酒、造船、医药、石化、化肥等,构成了常州市工业经济的主骨架。大运河整治后,过水断面骤增,通过能力成倍增长,为企业提供了经济可靠的运输条件,为常州地方经济的发带来新的机遇。戚墅堰发电厂以及常州炼焦制气厂等许多企业沿河扩建或兴建,都是看重了常州运河整治后水运条件的改善。因此,发展内河航运是常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4.发展内河航运是综合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目前,常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注重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新时期,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切要求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运资源,规划建设航道网,发挥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交通生态环境,为常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以交通率先基本现代化统揽全局,立足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航道网建设,推进航道的高等级化与景观化,港口的集约化与现代化,船舶的标准化和大型化,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策应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发挥常州内河航运优势,提升常州内河航运水平,强化内河航运对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撑作用。

(二)规划原则

常州市航道网规划服从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性原则

将内河航运作为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统筹规划布局航道网,合理开发水运资源,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实现跨区域的资源配臵和资源共享,促进常州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满足产业经济带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2.协调性原则

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航道网规划布局要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供矿建材料运输;进一步加强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同时,在水利部门治理主干河道、扩大泄洪和灌溉能力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团结治水,形成标准统一的航道网,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3.通畅性原则

提高航道网的覆盖密度,延伸航道的服务范围,与区域内主要港口相联接。尽量考虑与主要工矿基地、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连接和沟通,通过航道连接资源产出地和消耗地,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区域内主要港口依托内河航道的集疏运要求,适应港口吞吐量增长的需要。4.合理性原则

充分考虑河道的自然条件,正确处理运输发展需要和航运开发可能的关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布局规划

(一)规划目标

构筑以三级高等级航道为主干,五、六级航道为基础的干支相通、层次分明、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与常州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综合运输体系相协调的航道网络。

到Zoio年,常州市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全面改善,实现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高等级沟通,内河航道基本适应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到2020年,常州市内河航道结构进一步优化,较高等级航道的通达度进一步提高,并提高重要内河通道的安全保障度,干线航道网密度与常州市在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和通道地位相适应,航道设施适度超前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化内河航运格局。

(二)布局方案

常州市航道网分层次布局规划包括国省干线航道、市域干线航道和市域联络线三个层次。其规划方案为:以京杭运河等干线高等级航道为核心,联络线航道为基础,形成约512公里、由26条航道构成的六级以上常州市内河干线航道网。

国省及市域干线航道包括京杭运河、芜申线、丹金深潜河、锡深潜河、德胜河、通尧线、常宜线、常深线、三山港、西流河共10条。规划干线航道321.41公里,占总规划里程的62.8%,其中三级航道183.18公里,五级航道138.03公里。结合长三角及江苏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次工作对内河集装箱的分析,常州市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包括京杭运河、芜申线、锡深潜河和德胜河。联络线包括新武宜运河、扁担河等16条航道,共计190.21 公里。

此外,由于城市的发展迅速,原有的一些航道由于处于市区,航道两侧居民区密布,不适应作为通航功能,规划逐步取消苏南运河市区段、常宜线城区段、新藻港河南段三段航道的货运功能。另外还有一部分航道条件较差,基本散失通航功能的航道,故规划取消丁塘港、大湾洪、白荡河、横塘河、老藻港河、东村河、潞横河、龙游河、关河、鹤童河、大通河等十一条航道的航运功能。规划取消航道里程91.65公里。

由于取消了部分航道的航运功能,以及增加部分航道,规划后的常州市航道总里程为1191公里。此次规划等级航道里程共计511.62公里,占全市航道总里程的43%。其中规划三级航道183.18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35.8%;规划五级航道250.46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49.0%;规划六级航道77.98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15.2/00规划的航道网涵盖了绝大多数常州的等级航道,对于其它未被纳入本次规划的,按照《江苏省内河技术等级批复文件》中确定的航道等级,应保证现有的航道状况不恶化,在航道上建设跨河建筑物时,应按上述批复文件严格控制。

(三)规划标准

常州市航道网的规划标准为三一六级,各等级航道最低标准尺度及两岸蓝线控制范围如下:

三级航道尺度的最低标准为:水深3.2米,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桥梁净高7.0米、净宽60米;蓝线控制带宽度不宜小于120米,同时两岸控制线离水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四级航道尺度的最低标准为:水深2.5米,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桥梁净高7.0米、净宽SS米;蓝线控制带宽度不宜小于110米,同时两岸控制线离水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五级航道尺度的最低标准为:水深2.5米,底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桥梁净高5.0米、净宽45米;蓝线控制带宽度不宜小于100米,同时两岸控制线离水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六级航道尺度的最低标准为:水深2.0米,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桥梁净高4.5米、净宽 22米;蓝线控制带宽度不宜小于80米,同时两岸控制线离水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四、实施安排

(一)投资估算

根据估算,规划航道总投资约119.S亿元,整治航道约512公里,改建桥梁346座。其中三级航道投资73.S亿元,五级航道投资38.6亿元,六级航道投资7.4亿元。

(二)分期实施

2沮O年前,重点建设常州境内的国省干线航道,根据《江苏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前,常州市重点建设京杭运河常州段、芜申线、锡溧漕河、丹金深潜河金坛市区改线段等三级干线航道。2011一2015年,继续建设三级干线航道,并开工建设市域干线航道,2015年前建设常宜线、常深线、通尧线等市域干线航道。

2016一2020年继续建设市域干线航道,并开工建设联络线航道,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常州航道网体系。

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资金筹措

筹措建设资金是保证常州市航道网规划实现的关键,也关系内河航运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内河航道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本规划内的省干线航道,以部、省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市级干线航道,以地方投资为主,积极争取部省补助。常州市航道网规划建设资金筹措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内河航道建设的资金投入常州市航道建设的重点是省干线航道,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能否顺利实现。对这部分航道建设,争取在现有基

础上,提高部、省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对其它市级干线航道建设,对其他市级航道建设,积极争取部省补助。

—建立市级航道建设专项基金内河航运是常州市一大优势交通产业,内河航运基础建设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目前内河航运效益有待提高,内河航运收费不可能大幅提高,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亚需预算内资金予以支持。建议建立常州市内河航道建设专项基金,对于实施航道规划乃至于今后更长远的内河航道建设都十分关键。同时,这也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充分调动并发挥市县地方政府及水利、城建等部门联合建设内河航道的积极性。

内河航道建设促进了市县交通运输的发展,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行洪排涝能力,提高了防洪标准,因此市县政府及水利、城建等部门给予航道建设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

—施行以地补水、以地补港政策吸收社会资金由于内河航运基础建设、沿河、近港、两岸部分用地将大幅度增值。同时,政府也不可能全部用财政资金支持内河航运基础建设。

建议在航道网相对成熟的市域,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前后,政府划拨或以优惠价给投资方部分土地,建设港站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产业园区或其它服务设施。建成后,让投资方从出租上述土地上的各种设施取得租金,获得因基础建设而增值的部分级差地租。让内河航运基础建设取得新的资金来源。

(二)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

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针,逐步完善相关的协调机制,联合治水,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土地使用、水利和铁路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三)强化行业管理

强化航政管理,对临跨河设施严格实施蓝线控制,为常州市航运发展拓展出应有的空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现有航道的潜力,适应运输发展需求;同时,依法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航运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内河航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范文)

附件3: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

概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

再生产来获得,资源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受冲击较为严重、经营状况不佳的,正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

和企业。面对金融危机,企业要确保资金链畅通、找准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切入点和地方经

济发展的结合点,就必须了解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主要产业的主导作用、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不同类型区域产业的发展因素、格局、模式,以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规律,还必须关注经济的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重视规划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调控作用。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是中国政策的方向性项目,以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研

究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在各类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的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构成,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特色,是反映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产业发展和规划最系统最全

面的研究报告。

本报告包括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第二部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三部分总论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以及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的趋势、各地区产业空间集聚形态和发展方向。第四部分重点归纳和

总结了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各种传统和最新理论,以及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常用分析方法。第五

部分是研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布局问题。第六部分是大区域产业发

展与规划布局。第七部分是地区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第八部分是产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

本报告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参考教材,也是企业家决策发展方向和投资策略的指导工具,对指导国家和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中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

第一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 中国产业集群缺陷与金融危机

第二篇 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三篇 中国产业发展与规划总论

第三章 中国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研究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行业规划的理念和核心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内容

第五节 行业规划与产业链、产业集群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产业发展态势

第二节 四大产业集聚带发展导向

第三节 三大产业引领去发展导向

第四节 三大产业先导区发展导向

第五节 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第六节 其他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第四篇 研究基础

第五章 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产业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新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 特定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五节 各种因素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第六章 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七章 产业分工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分工的内涵和性质

第二节 主要产业分工研究

第三节 新兴古典分工研究及新近研究进展

第四节 产业分工研究评述

第八章 产业区位论

第一节 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节 市场的空间竞争

第四节 服务业区位

第五节 住宅区位论

第九章 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研究基础

第三节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效应

第十章 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第一节 产业空间结构内涵

第二节 产业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十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

第一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研究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因子分析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不同职能的区位选择

第四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区位选择对东道国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产业基本面分析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产业集中和集聚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 产业规划模型

第五节 主导产业选择与确定方法

第六节 产业集群辩识

第五篇 重点行业发展与布局

第十三章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的演化特点

第三节 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态势 第十四章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历程及空间演化

第二节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及空间分布现状

第三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机制及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时间变化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六章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也及住房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四节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附录:我国房地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汇总

第六篇 大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十七章 京津冀产业发展和空间引导

第一节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的确定与划分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的引导

第十八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空间调整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四节 产业空间调整

第十九章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四节 产业空间调整

第二十章 东北地区产业振兴与空间发展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第三节 工业发展重点

第四节 农业发展与基地建设

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第六节 产业空间组织

第二十一章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现状评价与分析

第二节 日韩相邻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启示

第三节 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四节 空间发展和引导

第五节 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十二章 西部大开发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分析

第二节 特色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四节 空间发展和引导

第七篇 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二十三章 长吉平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三节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二十四章 银川市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区域产业竞争力判断

第二节 核心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与规划导向 第二十五章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整体评价

第二节 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战略

第四节 烟台市制造业空间组织与引导

第八篇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

第二十六章 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钢铁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石化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二十七章 区域产业政策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重点

第二节 重点区域产业政策

下载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浅谈磨削发展与应用

    浅谈高速强力磨削的发展与应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高速强力磨削的发展与应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

    工业设计发展与规划

    学院工业设计发展规划 在全球现代经济体系中,工业设计产业的巨大价值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工业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

    职业发展与规划

    职业发展与规划 个人资料 姓名:陈月性别:女政治身份:团员年级:大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20135769宿舍:420二.自我评价 1.待人真诚,看重感情,做人行事以善为本 2.个性温和,但有时想......

    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座谈会召开

    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0日】 【来源:电子信息司】 【字体:大 中 小】 为推动数字家庭的应用及数字家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数字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及其应用研究报告2011(最终5篇)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及其应用研究报告2011正文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 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3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 1.4 移......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8年)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8年) 报告目录 第1章旅游业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与发展情况概述1.2......

    中国电动汽车地方发展政策和规划研究报告

    近期,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的论战日趋炽热。但早在5月31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补贴试点通知》)的一纸文件,就已经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