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19-05-13 13: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篇: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谢青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庆竹刻,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国字号”的文化品牌做成全国闻名的竹刻产业,将邵阳打造成“全国竹刻艺术之乡”。

一、宝庆竹刻的历史追溯与现实状况

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国竹刻艺术发展到明朝中叶时,已形成了以嘉定、金陵、宝庆为中心的竹刻派别,宝庆竹刻已名震全国,全盛于清朝乾隆时期。宝庆竹刻兼备嘉定派竹刻“深浮雕”与金陵派竹刻“浅浮雕”二者之美,不仅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且其特有的竹簧工艺与竹簧雕刻,色如象牙,格调高雅,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并定为清皇宫的贡品和外交礼品。宝庆竹刻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出自宝庆竹刻艺人之手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两件旷世稀珍。

追溯宝庆竹刻的历史,无疑是悠久厚重,蜚声中外。然而,宝庆竹刻的发展现状却让人十分揪心。虽然历经战乱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浩劫,宝庆竹刻仍顽强生存了下来。宝庆竹刻在原邵

阳市竹艺厂的支撑下,采用机械制作竹簧器型、手工雕刻书画的方式,批量生产以实用为主的竹簧茶叶盒、烟盒、桌屏、首饰盒、针线盒、钢笔盒、水果盒等与以观赏为主的花瓶、挂瓶、桌瓶等两大类工艺品,产品全部外销,最多时拥有150余名工人,走过了近40年的峥嵘岁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相继破产倒闭,技师流散全国各地,如今为数不多的老艺人亦年事已高,仅几个老艺人还在坚守竹刻,但雕刻作品相当有限,宝庆竹刻一度青黄不接,濒临消亡。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宝庆竹刻绝处逢生。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宝庆竹刻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国家文化部将曾剑潭确定为宝庆竹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宝庆竹刻真正成为官方认证的 “国字号”文化品牌。由于宝庆竹刻再度名声鹊起,少数年轻的美术科班生、美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者看到宝庆竹刻所具有的极大发展前景,就转行拜师学竹刻,使宝庆竹刻后继有人。但是由于宝庆竹刻艺术品产量少,身价高,销路不畅,导致近年来发展极其缓慢。据了解,2011年全市高端竹刻艺术品总产量约350件左右,从竹刻的生产总量和竹刻艺人的生存状况来看,着实让人忧心忡忡,亟待探寻一条振兴宝庆竹刻之路。

二、传承与发展宝庆竹刻的战略定位

传承与发展宝庆竹刻的时代背景。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部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文化建设扬帆起航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11年6月

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部文化领域的重要法律,其颁布实施对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从此,宝庆竹刻发展就有了政策层面的扶持与法律方面的保护,这是宝庆竹刻大发展的首要条件。

传承与发展宝庆竹刻的战略定位。2006年,国家文化部开展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选活动(同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宝庆竹刻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大提振了沉寂已久的宝庆竹刻的人气和名气,宝庆竹刻所拥有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影响,再次得到权威认证。这时提出打造“全国竹刻之乡”的战略目标恰逢其时,既具战略高度又有激励性。“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开放的邵阳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充分借鉴有“中国雕刻之乡”美誉的河北曲阳,有“中国工艺美术之乡”美称的浙江东阳,有“中国木雕之乡、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美名的福建仙游等地的创建经验和成功模式,积极培育全国知名的“宝庆竹刻”地域文化品牌,占领竹刻文化高地,以文化品牌引领竹刻文化产业发展。邵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斥资建立以书市、花鸟、收藏为主体的魏源文化综合大市场,在邵阳大道规划建设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力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特别在宝庆竹刻列入非遗名录后,组建了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并为竹刻艺人在参赛、进修、职 3

称评定、技艺传承等方面作出努力,使宝庆竹刻逐渐得以恢复性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党委和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有行动传承和发展宝庆竹刻,这是成功打造“全国竹刻之乡”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条件。

三、打造“全国竹刻之乡”的路径选择

打造“竹刻之乡”需要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把宝庆竹刻作为我市文化的支柱产业来抓,做好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组建宝庆竹刻博物馆,规划建设竹刻工艺城和民间工艺专业市场。政府要加大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列支宝庆竹刻产业发展基金,组织成立邵阳市工艺美术协会,每三年组织评选一次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竹刻佳作评比表彰活动。政府要大力宣传推介,每年组织举办一届“邵阳民间工艺产品博览展示会暨宝庆竹刻文化艺术节”活动,名扬宝庆竹刻文化;宣传文化部门每年要策划推出以宝庆竹刻为主题的社会宣传及新闻宣传活动,扩大宝庆竹刻的影响力。政府要抓好统筹,宝庆竹刻涵盖雕刻、绘画、书法、文学、器型制作以及竹材供应等多个领域,文化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工作,完善竹刻产业链条,积极吸纳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参与宝庆竹刻的发展,形成发展宝庆竹刻的合力。政府更要大力扶持,将宝庆竹刻产品作为各级党政机关指定的公务礼品、会议纪念品,并依托邵阳旅游市场开发富有本土特色的竹刻旅游产品,开辟宝庆竹刻产品销售网络和绿色通道,这样既销售了竹艺产品,又宣传了邵阳文化。采用现代工艺提升竹刻产业化水平。宝庆竹刻作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能够实现在产业发展中进行活态传承、在活态

传承中带动产业发展。竹刻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宝庆竹刻的产业化,必须是在坚持文化性、创新性前提下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控机床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批量生产宝庆竹刻器型、雕刻产品提供条件。宝庆竹刻由于竹簧工艺的发明,使竹子经过竹簧工艺处理可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器型,不仅区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也使得竹刻的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政府要大力扶持艺术大师领办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兴办竹刻企业,并将竹刻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培养体系,提供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人才培训、经济协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要大力整合艺术资源,培植竹刻龙头企业,树立知名竹刻品牌,不断进行艺术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研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出适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与各民族审美习惯的各类竹刻产品,形成宝庆竹刻工艺品、艺术品系列。尽快注册“宝庆竹刻”地域商标和竹刻文化企业商标,申请新产品、新技术专利。加大“宝庆竹刻”商标的推广使用和保护力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与举办产品宣传推介会等手段扩大宣传,让养在深闺、躺在艺术殿堂的竹刻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庭。

“手工雕刻”是打造“竹刻之乡”的文化力量。“手工雕刻”是一种艺术创意、精神情感以及文化力量的唯一表现形式。成批量生产的竹刻工艺品、艺术品,主要突出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而纯手工雕刻主要讲求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也是文化艺术品的魅力所在。而竹刻同其他雕刻艺术相比,材质低廉、技艺古老、手艺纯正,更突显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竹雕艺人培养是当前我市发展宝庆竹刻的最大“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必须采取“传、转、培、引”的方式发展一批雕

刻人员,即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授一批,从相关行业转入一批,从竹刻爱好者中培养一批,从美术科班毕业生中引进一批,大规模扩张竹刻艺人队伍,并着重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竹刻项目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要大力开展宝庆竹刻技艺传承活动,定期举办竹刻技艺培训班,并在大中院校和职教培训学校以及政府组织的劳动就业培训班,开设宝庆竹刻技艺课程,多渠道为宝庆竹刻吸收引进人才。手工雕刻人员要在行业协会与宝庆竹刻研究所的牵头组织下,定期开展技艺和创意交流,达到互促互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传承与发展并举,在活态流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手工雕刻既要传承原有的表现手法和经典题材,更要大胆突破原有的艺术局限,紧扣时代特点,创作雕刻一批影响力大的艺术精品。在技艺表现上,既要传承优势的竹簧雕刻技艺,又要大力发展突破竹青雕刻、留青雕刻、根雕圆雕、透雕微雕等技艺;在器型制作上,既要传承原有的竹簧花瓶、挂屏、桌屏、笔筒与实用盒类等,又要设计制作精美别致、门类齐全的各类竹器;在题材选择上,既要传承原有的经典书画,更要把国内外风景名胜以及地方特色山水搬上竹刻。在要以组织参赛、作品评比、活动展示为载体,大力激发竹刻艺人的创作热情,引导培养风格各异、各有所长的艺术大家,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传承与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 MBA研究生学术报告总结

第 次

XXX

一、学术报告时间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三、学术报告题目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五、本人体会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一、学术报告时间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张应杭教授浙江大学四大名嘴EMBA主讲

董晓宇教授清华大学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杨继瑞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三、学术报告题目

《传承与发展》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张应杭教授《儒、道、禅与管理》

全面阐述了儒、道、禅三种极具代表性的东方哲学理念和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报告从总体上讲述了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特点,然后分门别类地讨论了儒家、道家和禅的理念,中间穿插了教授自己的感悟和海外对儒道禅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一起搭建一个中国管理理念的平台。

董晓宇教授解读《十八大后企业与政府新关系》

概述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东南亚和欧美的政企关系做了对比,并找到了引起这些差异的环境因素。着重介绍了中国特殊环境下存在的特殊的政企关系,揭露了民营企业在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扭曲的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困境。在十八大召开后的大背景下,政企之间的关系有望获得新的突破,教授以国企改革为例,深入剖析国企改革的思路、内容以及期间产生的利益纠葛,引出当下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复杂性和转型期两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突破,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力促企业、政府双转型。

杨继瑞教授《中国经济若干问题及走势》

从五个问题着手深刻剖析中国经济走势。第一个问题:解析2014年中国GDP增幅。

1、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期,或称“第二轮调整型增长期”;

2、2014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着“换挡期”的下行压力;

3、2014年支持我国经济向上的因素主要是出口状况稍好以及今年的政策效应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第二个问题:中国

2014财政政策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财政货币政策延续“一松一紧”搭配。调整支出结构,扩大减税力度。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减少政府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减税规模,明年财政政策应向减税倾斜,加快营改增改革进程。第三个问题: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抉择。20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促进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稳”字当头 注重风险防控。由于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防范金融风险压力加大,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趋紧压力。同时,潜在的通胀压力也会限制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人民币在2013年高歌猛进,人民币兑美元近期加速升值。预计2014年对人民币继续升值,即期汇率达到5.95。第四个问题:2014年中国改革的重点、热点。

1、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改善投资管理和服务;

2、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

3、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4、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下大气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要坚持绿色低碳清洁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毫不放松抓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6、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7、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8、住房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化,行政手段调控将逐步淡出。第五个问题:中国2014最值得关注的产业投资领域。环保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消费服务业投资;医疗产业投资;养老产

业投资;现代农业投资。

五、本人体会

在听完张应杭教授的报告后,我觉得从儒道禅的层面来看待管理问题,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那点琐碎小事。儒家道德心的三大修持原则(德性立身、以和为贵、中庸为美)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三大法宝,以道德心、和谐心、平衡心为立世之本、处世之道,凡事顺其自然,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自然能美好很多。道家的自然而然、阴阳和谐、虚静守弱和佛家的守持戒律、离相禅定、智慧度愚痴,同儒家的原则归根结底都述说着同一个意思。由此可见,世间道理本出同源,不过是表述方式和传诵方法不一样罢了,只要守住本心,宽容待人,凡事顺势而为,自然能水到渠成。

董晓宇教授精辟地总结了当前中国政企之间的现状与困境:离不开、靠不住,扭曲的主体和扭曲的关系。当前,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调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不但表现在产业的调控方面,同时政府每年将大量的扶持资金花费在扶持项目上,几乎每个部门都掌握了专项资金。由此,政府部门成为了企业争相结交的单位。对政府部门而言,掌握了专项资金,就相当于掌握了权力。企业希望从政府部门获得利益,如土地、扶持资金等,这是双方关系的基础。政府扶持一个企业的方法会很多,决心会很大,同时要破坏一个企业的决心也会很大。利益与破坏并存,使政府与企业进入了一个相互博弈的阶段。政府扶持一个企业,希望企业能多缴税,多用人。而企业则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合作,少缴税,多拿扶持资金。当各地政府大兴建设时,优秀企业奇货可居,是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企业可以坐地喊价,但当企业出不了效益,政府开始采取手段进行清退,这就是所谓的资源优化。

杨继瑞教授分别就2014年中国GDP的可能增幅、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值得关注的投资产业等五个方面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低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大国的宏观政策有可能调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进一步加

大。中国尽管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为世界87位。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以改变,美国量宽政策退出预期增强加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变数,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根据这一背景和中国国内经济态势,2014年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一个“换挡调整期”。2014年重在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的关系。首先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增长是调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与调结构可实现内在辩证统一。从当前的经济工作排序来看,应是调结构第一,稳增长第二。一切为了结构优化升级,稳增长是支撑条件。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第三篇:学校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湘西民族文化是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为主所创造的民族文化,是湘西发展的特色文化。如今,土家族的摆手舞和茅古斯舞、苗族的特色苗语和跳香等湘西民族特色文化正在寻求传承发展之路,它们在湘西青少年一代的身上也鲜有踪迹。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不了解民族文化,又谈何继承与发展文化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湘西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显得格外迫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学校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犹记得第一次接触“摆手舞”是在高一,当时全校举办“摆手舞”比赛,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热情高涨。我才第一次觉得自己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中的一员。后来,上了大学,学习了《民间文学》,才发现湘西还有很多民族特色文化:西普兰卡的传说、土家族的茅古斯、苗族土家族的特色服饰、油粑粑米豆腐等特色小吃„„

如果学校没有进行“摆手舞”比赛,没有进行《民间文学》的课堂学习,我会了解到这些民族特色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传承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举办湘西民族特色文化专业讲座。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齐跳摆手舞,学习民族手工技艺。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传承民族文化意识。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实地考察土司文化,或者对民族文化传承人零距离接触,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深入了解到民族文化的“根”。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第四篇:传承与发展德育工作模式

传承与发展德育工作模式,改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洋湖乡中心小学一直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培养感悟道德情感。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字冠“德、智、体”之首,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我校开发了校本教材《养成教育》,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主题教育。依据当前发展趋势,根据县乡级领导指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起到教育引领、模范先行,争先进取,不断创新的带头作用,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四是科技教育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校园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成立了校广播站、校合唱团、校乐队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六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课堂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我校设立了“留守儿童活动站”,“爱心妈妈”时刻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留守儿童送温暖,让他们在学校也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凸显课堂主阵地,构建“知行统一”的德育。

1.巧用学科课程资源,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科学、品社、品生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

二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并积极开发活动课程,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

三是注重整合,不断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我校加强了对品德教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树立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共同发展德育等新理念。把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所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3.改革教学评价,努力渗透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

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学生为主题,注重自主教育。

1.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唤起学生自尊。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我校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

2.课外布置适当的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自律。我校设置成长档案袋,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放进成长档案袋,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班主任定期对成长档案进行查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此外,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与“文明学生”时,我校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四、优化的德育环境,濡染熏陶。1.美化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图片展览、环境布置、歌曲播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2.注重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制定并严格执行《师德考核细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今后,洋湖乡中心小学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把洋湖乡中心小学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洋湖乡中心小学

2012.5

第五篇: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并由此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这是国人为之自豪的一项殊荣。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后来发展的戏剧诸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哺育滋养了众多的戏曲。

于是,如何将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好的在下一代,尤其是在如今特别哈日哈韩的这一代,特别追求非主流的这一代中发展与传承,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所查资料,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青年学生观赏昆曲的热潮。有“昆曲国宝元老”之称的顾笃璜老人站在艺术的角度并不认同这种对昆曲的创新。他觉得,传统《牡丹亭》只要6位演员,6种器乐就可以演下整本剧了,虽然表演不是很隆重,但却是昆曲的精华集中,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而现在的昆曲演出,动辄80多人,前面有主要演员在唱,后面有伴舞,幕后还有十几、几十人的交响乐团在伴奏,视觉和听觉效果是丰富了,可失去了昆曲原本的韵味,也不是我们文化寻根所要的东西了。顾老被喻为昆曲保守派的领军人物,他认为昆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式,不需要现在人再加入市场、时尚等杂交元素,就应该原汁原味。

但我觉得,青春版的牡丹亭主要是要启发青年学生,尤其是80后90后灯对昆曲这一“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兴趣及认识。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仅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几个角色在舞台上唱一些我们听都听不懂的戏曲,青年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而通过这种创新型的青春版,能培养新一代的昆曲观众,就可以进一步保存、传承中国昆曲艺术的完美精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传统艺术经典。

昆曲艺术是人类三大古老的戏剧样式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它与其它古老的文化样式一样承受着通俗文化的冲击。然而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并尽力弘扬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自觉担负起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探索传统文化存活发展之路的重任。

在现代市场 经济的背景下,当一种文化转化为具体的商业价值时,就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商机和昆曲文化的契合点,挖掘昆曲艺术潜在的商业价值,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影响 力。

首先,我想说旅游对经济 发展 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有人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而昆曲与园林的结合正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例如苏州市就已经开辟留园、网师园、山塘等历史文化街区,使之成为众多昆曲演出点。游客的到来有助于刺激旅游消费,也有助于当地昆曲文化品牌的铸造,二者相得益彰。

其次,可以将昆曲与另一种元素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整合传播昆曲艺术文化。我上网查了资料,经过作家黄佳星与艺术家柯军一年的策划,首度推出了多媒体2小时南京版昆曲《牡丹亭》,形成近百年来未曾见过的昆曲园林版舞台形态,让观众感受昆曲600年的原生态之整体魅力。剧情将文学、书画、音乐、舞蹈融为一体,以战争与民族、爱情为文学艺术的母题,体现了东方文化第一范行的昆剧表演形式。在试演60多场过程中,受到了海内外学者、专家和昆迷的好评。这就是昆曲与江南艺术园林的结合,取得不错的效果,大大传播了昆曲文化。

最后,看到时下热播的新《三国》在校园内引起的狂潮,我想说是不是可以通过将昆曲经典剧目例如游园惊梦,长生殿,等翻拍为影视剧的形式传播昆曲。虽然当中有不严肃与不正统的因素,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80,90后等青年群体的注意,激起反响,从另一个视角,另一个高度传播昆曲艺术的精髓。就比如,有的人看完影视剧后想要真正读懂当中表达的内涵,她会选择原汁原味的昆曲戏剧来欣赏,回归它的源头,因为,那个才是真正的昆曲艺术,蕴涵着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

文章的最后,我引用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

下载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端午节的传承与发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

    宜章县传承与发展研究

    宜章县“十三五”历史文化 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10东会计4班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 论文提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

    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致辞

    Print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致辞祝贺宁波家族企业研究院成立,感谢举办者的邀请,在此我与大家作一简短的交流。改革开放之初,有睿智之人就说,宁......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民族在不同情景有不同内涵,但在这里,应是指中国领土上的56个民族的人民,不单指某一具体民族的人。各民族经过五......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 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