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爱心楼”辐射作用 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发挥“爱心楼”辐射作用 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5
2000年9月,占地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808平方米,总造价188万元的将乐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县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爱心楼)落成了。该中心如一道亮丽的景观,高耸于金溪河畔,谱写了一曲扶残助残的“爱心之歌”。
一、“爱心楼”建设凝聚县内外人民的爱心
为了让将乐县七千余名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成果。1998年10月县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同意安排288平方米的地皮作为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用地,各种费用按50%优惠。199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兴建县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综合服务设施大楼)列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在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十万元专款投入“爱心楼”建设。1999年3月县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同意以县残工委名义开展“为将乐县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建设献爱心募捐活动”。1999年4月16日县委书记杨光祺带领计划、审计、土地、建设、财政、林业、经济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县残联现场办公,办公会议认为兴建中心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残疾人的关爱,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标准。会议要求,项目招投标可采取议标形式,每平方米造价(含水电)不得高于420元,各项收费暨服务性收费减半征收外,其余收费一律全免。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捐款,并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为残疾人献爱心”募捐活动。为了建好“爱心楼”,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县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抓协调工作。在为“爱心楼”募捐的日子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每人捐款200元,全县副科以上干部每人捐100元,一般干部每人捐50元,企业职工每人捐30元。县残联工作人员每人主动捐200元,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上街头、下乡镇、进厂矿,跑省、跑市争取项目。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广泛向社会动员宣传这次募捐的意义。深入广泛的宣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视将乐为家乡、视人民为父母驻将的人民子弟兵捐款来了;视将乐为第二故乡的福州老知青、将乐工作过的老同志汇款来了;系着红领巾的一八队少先队员省下父母给他们的零用钱也为“爱心楼”建设献上一片爱心。县残联退休干部陈学金不仅发动全家四 个儿女一起捐款1000元,而且还上门发动个体户捐款2000多元。古镛镇肢体残疾人钟英勇,从事个体家电维修,虽挣钱来之不易,仍请家人送来捐款30O元。在短短的二个多月里,全县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4.7万元,超过了全县为长江洪灾捐款和“爱心献功臣”捐款。与此同时,省计委为将乐残联下拨建设资金10万元,三明市财政给“爱心楼”建设补助8万元。为使“爱心楼”建设能适应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我会从大楼的图纸设计到施工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把大楼的无障碍建设纳入总体设计。经过一年9个月的努力,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聋儿、弱智儿童培训班,职业培训教室,康复咨询处,残疾人多功能活动中心、功能训练室、学员培训宿舍及县残联,县残疾人服务社、康复指导站、劳动就业服务站为一体的“爱心楼”如期竣工。将乐县残疾人从此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为使“爱心楼”更加壮观,2002年5月,县政府又将我会列入夜景工程,所需的电费由县统一承担,“爱心楼”又亮了起来。
二、发挥“爱心楼”功能作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爱心楼”的落成,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发挥“爱心楼”的功能,起到辐射多(镇)残联,带动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宣传文体等各项领域业务的拓展,摆到县残联党支部、理事会成员面前。2000年7月,我会向社会招标,引进热心助残有识之上,对一至三层部分场所实行由承包方投资经营管理的办法,借助外力,把盲人保键(足底反射)按摩等项目开展起来,这样既可安排7名残疾人就业,把项目开展起来,又起到以楼养楼的作用。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2001年10月份,在省福彩中心、省刮刮彩发行总部的支持下。在中心一楼设立“福利刮刮彩将乐发行站”安排10名残疾人销售彩票,每人月工资达400多元。2002年2月27田县委书记杨光祺在即将前往中央党校学习之际,对2002年县残联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把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爱心楼)的功能运作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要加大政府行为,依法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及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残联要把残疾人文艺、体育等活动开展好,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四是团结、教育引导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残疾人也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要树立典型,感召社会,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残联可组织一技之长残疾人上街为群众开展各项活动,回报社会;五是应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杨书记的五点要求为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由于指导思想正确,经过近二年多的运作,“爱心楼”的功能运作得到较好的发挥。一是促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大发展。我会以“爱心楼”为阵地,开展了“康复”系列活动,据统计,二年多来,我会举办的聋儿、弱智獐培训班二期共接收残疾儿童16人,经培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安仁乡余坑村聋哑女孩郑凤秀经过一年多学习,去年已被我会推荐到三明市特教学校学习。经县残联撮合郑凤秀在三明学习期间由县寿险公司结对子负责资助三年学习,生活费用共计6000元。二年多来,我会在“爱心楼”多次召开卫生系统协调会,与卫生局领导、县医院领导、五官科医生共商残疾人康复工作,形成共识,共同完成康复任务,2001-2002年二年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l例,卫生部门减免医疗费用15.l万元。同时与卫生部门上街开展残疾预防及康复救助活动,为残疾人免费义诊425人次,安装和修配假肢80多例,并在爱心楼举办一期卫生院长及乡镇防疫医生、乡镇残联理事长参加的“将乐县残疾人康复培训班”。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二年来为残疾人供应用品用具443件,开展残疾人康复功能训练26人次。2002年5月16日县委、县政府在政府门口隆重举行康复救助捐赠仪式,为61名特困残疾人发放轮椅、助听器、麻风辅助器具,价值达3.8万元,出现了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杨慎昌在农业学大寨年代因工伤二十多年造成下肢瘫痪,20多年来未出门,当他坐上轮椅时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县领导的手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2002年9月29日在县残联“爱心楼”举行台湾“曹仲植基金会”捐赠仪式,有28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得到赞助轮椅,价值达2万余元。据统计,二年来盲人按摩师为群众服务达1210人次,盲人按摩师良好的技能,为不少患者减轻痛苦,不少三明、顺昌等客人慕名到“爱心楼”,有的电话预约。二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站认真搞好残疾人劳力技能评估、求职登记工作,我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四处为残疾人就业穿针引线,仅2002年我会在“爱心楼”大厅,举办四次残疾人招工面试会,应试残疾人89名,有51名被福利企业和民营企业招工,就业残疾人平均月工资达到500-800元。二年来,在市残联、市劳动局的支持下,我会在“爱心楼”成功地举办了二期(为期三个半月)全市残疾人通讯器材终端维修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共计22人,并通过三明市劳动局职业等级鉴定考试,取得了国家级的初级等级证书。水南镇残疾人邱杨冬经培训已成为一名熟练的修理工,现月收入达一千元以上。据统计二年间残疾人分散就业22人,个体从业41人,集中就业45人,全县3250名残疾人从事农村牧副渔,残疾人就业率从2000年的83.5%,2002年提高到 85.5%。2001-2002年二年收取保障金达79.3万元。三是促进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县残疾人服务社2000-2002年共向省争取到扶贫开发资金80万元(含配套资金共136万元)投入残疾人小额信贷,和扶持经济实体,全县共有289名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福利企业新安置124名残疾人就业,受益人日达1056人,通过实施扶贫工程,全县贫困残疾人人均年纯收入从扶持前不足1000元,增加到2002年2250元;已脱贫301户,脱贫率达81%;余坊乡肢体残疾人张秀莲在扶贫开发中成绩显著,2000年初承包50亩果园,又养1500多尾鱼,2000多只群鸭,实现当年脱贫,2001年底全家四口人年纯收入到一万余元,2002年被授予“三明市自强模范”。四是促进了残疾人组织、体育、法制、信访等各项工作。二年来,县政府残工委每年都在“爱心楼”召开全县残联工作会议,给乡镇颁发年度工作责任书;县直党工委二次在这里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县残联党支部二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政府在这里为两名获奖的(三金、二银、一铜)省第二届特奥残疾人运动员举行庆功座谈会;每逢残疾人节日我会在这时召开县级协会和残疾人代表座谈会,倾听残疾人建议和意见,关心残疾人生活。先后有省外事办、市文明办、关工委、市直党工委等领导在县领导的陪同下,莅临“爱心楼”参观并检查指导工作。每年“六一”儿童节社会各界都到“爱心楼”为聋儿、弱智班残疾儿童捐款,二年共捐资金计10000余元。水南学校少先队员还利用节假日到“爱心楼”开展助残活动。去年五月份,我会与团县委密切配合,开展市级文明单位为残疾儿童捐资助学活动,八个市级文明单位为8名贫困残疾儿童开展结对子活动,捐款达 2400元。2001年我会还组织一千多名助残志愿者、残疾人参加中残联组织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万全乡财政所赵魏华获“二等奖”。为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2000年我会还与县人大、县政协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与视察活动。同时还在县委党校举办了青干、妇于、村干、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开设《残疾人保障法》专题讲座。五是赢得了残疾人的爱戴。为把“爱心楼”办成残疾人之家,我会在“爱心楼”一楼设“残疾人综合活动室”,内设功能训练器械,有象棋、朴克、茶座;“综合服务大厅”设有报刊、杂志,墙上张挂“服务监督台”、“政务公开栏”、“八大服务项目”,为残疾人办证、就业、康复、法律援助、扶贫等提供服务。据统计“爱心楼”建成后,我会共接待残疾人信访132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有151名贫困残疾人被列入城乡低保线,有230名领到政府“两节”慰问金,有21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残疾人由残联出资免费参加省农函大学习,领到绿色证书。万全乡农民张先震上初中二年级时因患内风湿下身瘫痪,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在社会各界和残联组织帮助下,自学成才,在20多省、市刊物发表120多篇10多万字文章,被三明市作协吸收为正式会员,并赢得福州姑娘叶东星的爱情,在遭到女方家长的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我会领导二次下福州积极帮助做通女方家长工作,使他们结成伉俪。今年喜生贵子,全家万分高兴,张先震逢人便说:“残联是我的家,残联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
如何发挥“爱心楼”龙头作用,辐射乡镇残疾人工作,我会借鉴乡镇精神文明片区做法进行有益的尝试。根据我县区域分布状况,以北片万安镇、南片南口乡、中片高唐镇和县城所在地的古镛镇建立四个残疾人工作示范中心乡(镇)(即四个片区);该乡(镇)残联分管领导为该片区的召集人、中心示范乡镇承担组织、指导、联谊协调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以带动片区内其他乡镇的残疾人工作。为使县“爱心楼”成为中心示范乡镇的中心,发挥辐射作用,我会采取以下作法: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县残联领导和工作人员挂包中心示范乡镇工作责任制和县乡残联工作者联系残疾人的制度;二是把负责对中心示范乡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组织、信访等工作列入残联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内容,完成政绩作为评先、评优、入党、晋升等依据之一;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完成任务与年终发放县长资金挂勾,衽全奖全赔;四是对中心示范乡镇在工作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绩突出的评选先进工作者。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有效调动县乡残联工作者及中心示范乡镇作用,县残联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指导工作,深入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了解第一手资料,为县政府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变残疾人上访为下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挂包万安镇的残联干部帮助万安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指导残疾人服务分社工作,为该镇康复、扶贫作了大量的工作,寺许村农民林文英夫妻均是残疾人,通过参加县残联组织的农函大学习科学种烟、种果,成为该村勤劳致富的排头兵,林文英光荣地加入共产党,并被选为镇人大代表。在实施《福建省乡镇建设纲要》中,我会与县委编办、南口乡共同配合抓好机构改革的试点,使残联的职能被列入政府文化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中,作为群团组织也和青年、妇女等群团组织一样单独挂牌,乡镇安排专门办公室,配备专干抓好残联工作,全县推广了南口乡的作法,使乡镇残联工作在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
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爱心接”的建立,为残联树起了一块丰碑,而“爱心楼”功能,运作的日益完善和发挥,又为残联树起了形象。“爱心楼”成为将乐县党建窗口、精神文明建设窗口、残疾人综合服务的窗口。在将乐县委、县政府向省、市文明县检查组汇报我县创建第八届文明县城先进县工作中,将残疾人事业所取得成果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是将乐县创建文明县城的一大特色。二年来,我会先后被评为全省“九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国残疾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殊荣。近日,县残联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明市第八届文明单位”称号。近几年来,县残联机关先后有3名优秀残疾人工作者加入党组织。县残联基本上做到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干部自身也满意”。在县级党政机构改革中,县残联成为人们关注、向往、羡慕的单位。
两年来的实践,也使我们深深感到,“爱心楼”的功能运作还有待于完善、提高,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先进县(区)相比差距很大,如:①大楼门前的无障碍通道(盲道)未铺设,标志未悬挂;②“爱心楼”的经济效益尚不太明显,除了二楼出租年收入近万元外,其余依靠社会赞助,目前仍处于基本持平状况。2月13日上午,将乐县委常委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会议指出:“残联工作很有成绩,得到省、市部门充分肯定。会议原则同意《将乐县2003年残疾人工作要点》,会议要求,要继续努力,积极争创全国先进县(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03]6号)。”我会决心趁这次会议的东风,借鉴兄弟县区的宝贵经验,更好地发挥“爱心楼”的功能作用,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将乐人民的厚望,加倍努力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创新水平、上新档次。
将乐县残疾人联合会
第二篇:发挥劳模辐射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发挥劳模辐射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劳模是什么?劳模是劳动的模范和榜样,是社会遴选出的最好的、鼓励人们仿效的劳动者。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更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在我们电力行业,伴随着企业的跨越发展、改革的全方位推进,劳模这一响亮的名词,不断贯穿于公司的创先实践,它犹如一面面鲜活的旗帜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展现着风采,释放着创业创新的激情。深度挖掘身边劳模榜样的力量,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电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激励员工敬业爱岗
随着企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既是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进性所必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在职工群众心里,劳模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颗螺丝钉,他们办事认真,埋头肯干,踏实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无私地奉献。劳动模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职工群众中,产生于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弘扬劳模精神,释放劳模品牌效应,是保持劳模先进性的需要。劳模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近年来,我们企业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形式,大力研究部署劳模工作室推广、劳模工作室主题传播等相关工作,让劳模工作室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成为传承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劳模工作室”以系统内劳模为负责人,以“劳模敬业示范岗”为核心内容,把企业日常生产、培训、以及应急抢修工作为基本平台,以激励生产一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业务为目标,着力以点带面、强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凝聚员工“精、气、神”,在充分体现劳模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艰苦创业精神的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奉献道德观念,提升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挖掘劳模精湛技能,培养一流员工队伍素质
新时期下的企业劳模,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老黄牛”。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与企业管理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坚强的电网结构,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蓬勃的电网规模和创一流的管理理念要求广大先进劳模及时纠正那种“劳模只能讲奉献”的片面认识,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摒弃原有的惯性心里,即劳模内涵就是“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苦、脏、累、险、重活劳模就是承担者。劳模既是“愚公”,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劳模还应是“智公”,有着推动发展的聪明才智。
劳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精湛技术技能的沉淀,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劳模不能敝帚自珍,“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历史使命更加折射出建设人才梯队的重要性。通过团结周边同志共同创建“工人先锋号”、“职工创新工作室”,让其成为汇聚优秀党员、优秀安全技术岗位能手,共同组成创新技术技能的传播团队,努力将其发展成为企业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的载体。同时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打造生产一线员工交流学习的平台,积极帮助一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大力开展技术攻关、“QC”活动等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培养员工技能兴趣,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员工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提高一线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三、突出劳模个人核心引领,孕育优秀企业文化
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积极发挥好劳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名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劳模应秉持“务实、创新、团结”的管理理念,结合“准军事化管理”要求,争做企业文化的先行官。
将“劳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努力将“劳模文化”打造成为优秀企业文化,让其成为企业的名片,成为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助推剂。使劳模的个人引领作用成为传播国家电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题材,成为公司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重要载体,大力掀起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的热潮,以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员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平静地干工作,平静地追求业务。
当前企业“三集五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劳模应首先支持改革重组的战略决策,成为联结企业与员工的纽带,积极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使开拓型、奉献型、实干型的劳动模范成为台电新时期的主旋律,全心全意服务于电力建设,为建设台州电力美好家园,成就台州电力辉煌事业作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求新求实 与时俱进
----骨干教师辐射作用
富裕县第一中学
陈海艳
骨干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骨干教师应该作为动力源,把重德、重识、重绩,求新、求实、求深,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情操辐射到身边的每一位教师;把自己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力无私撒向广大教师心田。让骨干教师不只是一花独放,而是引来百花满园。我们骨干教师才无愧于祖国的信任,人们的期待。我先后被评为县、市级骨干教师现将我在工作中发挥的辐射作用汇报如下: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学校领导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
由于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引导作用,我们学校把我选拔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让他们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组织人员对我们教研组工作进行评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评出等次,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践表明,由于我的业务过硬,工作认真,处处能起到模范作用,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学校就选用我担任学科带头人,我校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
近年来,在我校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的锻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师徒结对的方法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开始,学校教务处对全校的骨干教师进行摸底排队,我就成了王丽老师和王坤两位青年教师的师傅,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结对证书。要求徒弟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等诸方面要虚心向师傅请教。平时,徒弟上课速度要比师傅慢一、二节,在听了师傅相应的课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后,自己才能上课。有了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要求师傅要乐于指导徒弟,要不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徒弟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届时全组人员和校领导参与评课,打出等级。对课堂教学效果好、进步幅度大的徒弟予以表彰,学校对我也予以了奖励。这样,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三、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
课堂教学往往是骨干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每学期我都在本学科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在开学初就确定好开课的具体时间及至于教学内容。学校为我们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要的条件,如相关的资料、教学设施等。上完课,主讲教师要与听课人员参加座谈会,由主讲教师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受等,其他教师从不同方面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上课到评课全程都有记录,形成材料,以备其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我每次上课都全力以赴,听课者积极踊跃,可以说每次开课对于上课者、听课者的教学水平都是一个提高的机会,同时学校的知名度也得以提升。
四、骨干教师经验汇报
骨干教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成长的过程展示出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开阔广大教师的眼界,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帮助。因此,我每学期都作一次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报告,在此之前,学校为我们提供资料上、经费上和时间上的支持,以保证我们有较好的研究条件。这样不仅提高了我的研究意识和水平,也形成了我校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日趋明显,我自身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的良好声誉与日俱增。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奋斗、奋斗。
第四篇: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全省农村残疾人工作暨基层残
疾人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市~~自治县残联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根本改善残疾人状况,实现残疾人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在基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给残疾人,使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历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组织建设,切实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的组织细胞,把残疾人事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体现残疾人组织 “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现将我县的基本情况和几点体会向参会的各位领导同志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辖3镇12乡,总人口34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8.1万人,占总人口的58.71%。有各类残疾人9109人,残疾人占总人口的2.8%;其中,听力残疾1578人、视力残疾1674人、智力残疾1388人、肢体残疾2428人、精神残疾62人、多重残疾1979人。近年来,在省、市残疾的帮助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残疾人事业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01年被省残工委评为实施“贵州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先进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县”的光荣称号;2003年被省残联、省体育局被评为“1998-2002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残联、省信访局被评为“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5月我县选送6名残疾运动员参加全省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5枚金牌,3枚铜牌的历史好成绩;同年9月17日我县推荐马厂乡旗山村一级伤残军人陈志坤同志荣获“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唯一奋斗奖的称号,分别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亲自接见和充分肯定。
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建设,是促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础 为了加强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领导,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学习、工作长效机制,把做好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自治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轨道。
~~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至1990年底组建以来,经过15个春秋的艰苦历程,现拥有67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办公大楼,2005年4月县委、县政府为县残联配臵一辆现代越野车,购臵了8台电脑,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为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下发了镇党办通字
[2003]40号文件和镇编办发[2003]02号文件,给予县残联机关内设机构设臵两个职能股(室),即:办公室、综合股;三个直属自收自支正股级事业机构,编制8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为了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于2005年3月在县残联成立党组,下设党支部1个,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今年10月换届选举,县残联党
组书记被选为中共~~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侯补委员,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发展残疾人事业写入~~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
根据《中国残联章程》和《〈中国残联章程〉贵州省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报经县委组织部同意,15个乡(镇)成立残联组织,于2003年在县残联的指导下,按《残疾人协会章程》各乡(镇)分别召开了残疾人代表大会,选举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残联主席,选举专职理事长,县财政每年拨款8,000元解决15个乡(镇)残联办公经费各600元,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促进各乡(镇)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做好残疾人工作,关键在基层、在农村,因为我们更多的服务对象都居住在边远村寨。为此,我县为了更好地开展残疾人事业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服务面,于2006年初相继成立了城镇4个社区残疾人协会,344个村级残疾人协会,明确专职残疾人委员,县财政捐款85,650元解决了残疾人专职委员每月20元的工作报酬,调动了村级(社区)残疾协会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积极促进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事业心。由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基层组织是保证,经费是开展工作的保障。这一举措,不仅调动了农村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县、乡、村(社区)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2006年初,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动下,各级残疾人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责,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切实转变工作作
风,在乡(镇)残联、村级(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积极配合下,我县残联党组、理事会组织工作人员分别深入15个乡(镇)现场办公,为各村级(社区)组织到乡(镇)人民政府集中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面试简化申办手续,免费为他们办理《残疾人证》。截止今年10月28日,历经七个月的时间,已免费为农村4789名各类贫困残疾人办证。这一行动不仅深受残疾朋友及其亲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而且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和各乡(镇)、村(社区)残疾人的数量、结构、致残原因及康复、就业、教育等状况,同时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残疾人档案,并掌握了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有力地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针对性。例如:根据调查残疾人状况和需求,我县较好地完成了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为全县6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了改造;2006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划拨40000余元为1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继续进行改造;2006年又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划拨50000元为4789名持证贫困残疾人缴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残疾人真正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三、充分发挥种类残疾人协会的职能作用,拓展就业渠道,服务社会 根据邓朴方主席提出的“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中更加活跃”的要求,我县残联按照《残疾人协会章程》,于2006年初分别成立了肢残人、聋人、盲人、智力残疾人亲友、精神残疾人亲友五个专门协会和县残疾人文体协会,并建立健全各协会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协会工作会议,虚心听取各协会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今年4月盲人协会建议由县残联创办一个盲人按摩服务中心,县残联党组、理事会积极采纳建议,并外出考察学习,在省、市残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10
月12日正式成立了~~自治县盲人按摩服务中心。盲人按摩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仅解决了我县历年推荐培养的4名盲人按摩者就业问题,而且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就业服务的平台,让他们参与了社会生活,笑对人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心愿,并为许多病患者解除痛苦。目前该盲人按摩服务中心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不仅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且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然而也提高了残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助残志愿者是扶残助残爱心的使者
今年3月,我县积极协调团县委、妇联等有关部门,共招募了235名扶残助残志愿者,志愿者来自各方,有教师、医生、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法律工作者、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企业员工等,为他们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志愿者已成为我县扶残助残爱心的使者。例如:我县残联在县城超市设臵四个固定“爱心”募捐箱,几个超市经理积极涌跃申请成为“扶残助残”志愿者,自愿管理“爱心”募捐箱,愿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作贡献。例如:今年10月15日第23届国际盲人节供销家电经理郭承林,不仅为我县残联搞庆祝活动支助一切活动经费外,还捐赠3000元作“扶残助学基金”,帮助贫困残疾儿童圆上学之梦;扶残助残志愿者顾友光同志创办了贵州黄果树石木创意残疾人福利厂,他积极主动为残疾人办好事,除免费为10名残疾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石木雕刻技术培训外,还免费解决吃住。值得一提的是,顾经理不仅为马厂乡双下肢重度残疾人苗族青年吴光举免费培训木艺技能外,还热忱接收他到石木创意厂就业,并为他购臵价值500多元的轮椅车赠送给吴光举,以方便行动,发挥他在贵师大学到的电脑技术。当吴光举上班的第一天
他表示:一定努力工作,发挥特长,愿与顾经理一起艰苦创业,感激顾经理的恩情;残疾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乐观进取,笑对人生,立志“四自”精神。例如:我县马厂乡旗山村一等伤残军人陈志坤发扬身残志坚、奋力拼搏的精神,经过了17年的资本积累,自筹资金50余万元,从贵阳回到家乡旗山村建了2000平方米的“荣军养殖场”,养猪300多头,还成立了养殖协会,并吸收部分残疾人到协会中来,帮助他们致富。陈志坤这一举动,不仅将带动当地残疾人自强不息,寻找致富道路外,还为健全人树立了发家致富的楷模。为此,今年10月17日陈志坤同志被国家评选为“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唯一获得者,得到中央、省、市残联领导的亲自接见和颁奖。
以上是我县在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的几点体会。显然,我县残联历经15个艰苦春秋,取得历史性的成绩,也曾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殊荣,但离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如此,我们坚信,在中残联、省残联、市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资源,残疾人事业发展得会更快更好,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活跃残疾人事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活跃残疾人事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东莞市现有残疾人5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其中肢体残疾7169人,听力语言残疾16967人,视力残疾8687人,智力残疾8310人,精神残疾2154人,综合残疾5582人,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活跃残疾人事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东莞市残联有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弱智人士亲友会,于1998年成立,每个协会配备了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均由残疾人担任,现设有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多人,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大楼二楼,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五个协会每年的活动经费共35万元。东莞市残联各专门协会遵循“三个活跃”的宗旨,在代表本类残疾人、密切残联与残疾人的关系、团结教育残疾人、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生活、协助残联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履行了“代表、服务、维权”职能,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参政议政意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有利于强化和提高残疾人参政议政意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真听取各协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协会围绕残联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积极出谋献策,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参谋助手的作用,成为残联不可缺少的助手。“十五”期间,协会主动配合市政府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专门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参观了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和广州新机场和广州大学城的无障碍设施及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义务督察员工作。同时还与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发起“关爱残疾,无障碍设施行动”倡议,呼吁各单位完善无障碍设施,为东莞建造无障碍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二、组织开展活动,唤起社会关注与支持
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总想以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类专门协会经常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残疾人,不拘一格地开展各种活动。在市残联的指导下,我市各专门协会重视在重大节日里组织残疾人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去宣传残疾人事业,去体现残疾人自身的价值。一是利用残疾人节日组织活动。2004年,盲人协会利用盲人节组织50多名盲人参观爱国英雄袁崇焕纪念馆,培养残疾人的爱国情操。2005年,聋人协会在“全国爱耳日”以“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主题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举行咨询及演出活动,掀起社会关注语言康复的热潮;在助残日期间五个专门协会举行了一场“健残同乐”文艺晚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年助残期间,举办了聋人手语规范培训班、盲人电脑培训班和东莞市首届残疾人卡拉ok歌唱比赛;此外,还举办了东莞市首届残疾人计算机打字比赛,一共有200多残疾人参加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了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二是组织各类助残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了市政府发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贫困人群捐赠衣物。2006年春节前夕,协会组织人员到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免费为患病的残疾人送去医药。近几年,各专门协会共发放救助金30万多元,临时救助400余名外地来莞的无生活来源、流浪和求职残疾人,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关爱。
三、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
东莞市残联非常重视指导协会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一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长见识。为了使残疾人懂法、守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协会以“遵纪守法,共享社会文明”为主题举办了一期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东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以实际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并现场解答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一方面邀请市交警支队民警对残疾人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了残疾人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各种参观和交流活动,开阔残疾人的视野。其一是举行了“齐心协力,美化东莞”的植树交流活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赞助单位代表与残疾人共100多人参加活动,通过植树联谊活动让肢残、盲人、聋人、弱智人士与健全人有了一次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强了各协会的凝聚力与残疾人的归属感,范文《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活跃残疾人事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其二是与市交警支队共同组织200多名残疾人参观东莞市新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等场所,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体验东莞的新文化,见证快速发展的东莞风貌。三是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协会与东莞市南博学院联系,将其设为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长期为残疾人提供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种植养殖、理发、广告设计、盲人按摩、计算机等9大类培训项目,使部分残疾人通过技能培训后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了解基层情况,帮助残疾
·人实现价值
各专门协会作为与残疾人密切联系的直接组织,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其人生价值。一是走访残疾人家庭,解决问题。2005年协会走访500余户残疾人家庭,其中肢残220户,盲人160户,聋人106户,精神残疾人20户,弱智人士12户,在走访中为他们解决了困难和问题。如谢岗镇的谢耘文(高位截瘫残疾人),自营的毛织品加工厂因各种因素营业执照没有及时取得,被断水断电,无法正常开工。协会马上将情况汇报给残联,通过协调处理,一个星期内工厂恢复了水电,半个月内办好了营业执照。又如莞城区低视力残疾人何婉爱,家人为了面子反对她参加盲人按摩学习班。协会多次跟她的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后来终于说服了她的家人让她参加盲人按摩学习。二是寻求多种途径,帮助残疾人就业。其一,多次举办就业招聘会。2005、2006年共举办了6次就业招聘会,共有340多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250多名残疾人在现场招聘会上成功就业。其二,鼓励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在我市个体创业已成为残疾人就业的首选方式,如东莞文成(助残)供水站是双下肢残疾人创办,在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现发展为四家分店,近50名员工,其中残疾人有9个;大岭山镇金洋布艺店、谢岗镇佳迅家电维修、谢岗镇谊信毛织品加工厂等都是在协会的鼓励下由残疾人自主创办的企业,它不但解决了一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为残疾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三,丰富文化生活,挖掘个人文体才能。让残疾人自立展能,体现和认识自身的价值。如:肢残协会余劲忠参加广东省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有奖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盲人协会李见平论文《盲用电脑软件--盲人的最佳助手》已被入选到全国盲用科技研讨会,盲人何月贤的征文《关爱残疾人,构建和谐社会》、盲人古志华论文《论如何拓宽盲人就业渠道》入选到省盲协。此外,由我市残疾运动员组成的举重、羽毛球、田径组参加了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盲人协会何婉爱获得全省粤剧大赛第一名。各项文体活动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带动了一批爱好文艺的残疾人纷纷出来献才献艺。
·人实现价值
各专门协会作为与残疾人密切联系的直接组织,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其人生价值。一是走访残疾人家庭,解决问题。2005年协会走访500余户残疾人家庭,其中肢残220户,盲人160户,聋人106户,精神残疾人20户,弱智人士12户,在走访中为他们解决了困难和问题。如谢岗镇的谢耘文(高位截瘫残疾人),自营的毛织品加工厂因各种因素营业执照没有及时取得,被断水断电,无法正常开工。协会马上将情况汇报给残联,通过协调处理,一个星期内工厂恢复了水电,半个月内办好了营业执照。又如莞城区低视力残疾人何婉爱,家人为了面子反对她参加盲人按摩学习班。协会多次跟她的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后来终于说服了她的家人让她参加盲人按摩学习。二是寻求多种途径,帮助残疾人就业。其一,多次举办就业招聘会。2005、2006年共举办了6次就业招聘会,共有340多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250多名残疾人在现场招聘会上成功就业。其二,鼓励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在我市个体创业已成为残疾人就业的首选方式,如东莞文成(助残)供水站是双下肢残疾人创办,在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现发展为四家分店,近50名员工,其中残疾人有9个;大岭山镇金洋布艺店、谢岗镇佳迅家电维修、谢岗镇谊信毛织品加工厂等都是在协会的鼓励下由残疾人自主创办的企业,它不但解决了一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为残疾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三,丰富文化生活,挖掘个人文体才能。让残疾人自立展能,体现和认识自身的价值。如:肢残协会余劲忠参加广东省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有奖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盲人协会李见平论文《盲用电脑软件--盲人的最佳助手》已被入选到全国盲用科技研讨会,盲人何月贤的征文《关爱残疾人,构建和谐社会》、盲人古志华论文《论如何拓宽盲人就业渠道》入选到省盲协。此外,由我市残疾运动员组成的举重、羽毛球、田径组参加了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盲人协会何婉爱获得全省粤剧大赛第一名。各项文体活动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带动了一批爱好文艺的残疾人纷纷出来献才献艺。
《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活跃残疾人事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