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你选择了法官职业
当你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 当你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
时间: 2013-06-18 作者: 区法院 金玉平来源: 区纪委 点击量: 628 当你走进法院大门,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加入法官这个群体;当你穿起法袍,敲起法槌,断起案来,请问你真的作好准备了吗?
法官,是一份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法官,也肩负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很荣幸,我们都能选择法官这个职业作为我们的终身事业。回想踏进这支队伍的过程,那是经历了层层考核和把关才获得的这份殊荣。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干警,在经过笔试、面试到政审、体检,从竞争激烈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这支队伍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精英,那是相当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法官”的头衔。人们常把法官当作公平正义的象征,这无疑肯定了我们的社会地位,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但同时也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承担者,我们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理念、过硬的专业技能、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毕生的清正廉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章第七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这是对法官职业行为的硬性规定,也是每个人民法官忠于党、忠于人民最基本的廉洁准则。可见,当我们选择做人民的法官时,我们就应该做好了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准备。
一、要有一个信念,争做思想上有教养的人
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大意是说只注重品质朴实,而不注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注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的法官要做好本职审判工作,也必须要成为这样一种举止文明、品质进步的人,要做一个思想上、政治上有教养的人。这也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从主观上说,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法院队伍中的腐败案件表明,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法官,一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就抵挡不住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就会身不由己地堕入腐败的泥潭。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吴振汉,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有关诉讼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法院干部职务晋升、机关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妻、其子共收受贿赂607万余元,被依法判处死缓。他在法庭上最后陈述时说,回顾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首先是没有正确把握住自己,放松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曾经为人民、国家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可是进入老年时期后就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与诱惑下,私欲膨胀、贪图钱财,大肆受贿,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后滑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训极为惨痛。
自从人类文明史以来,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进步人们的最高追求。对于法官来说,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当前,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不动摇。要融入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于人民司法事业无私奉献的法官必须不断养成和强化事业的崇高感、自豪感和光荣感,以对事业的信仰和忠诚,抵御形形色色腐朽落后思想和腐朽落后事物的侵蚀,永葆清廉本色。
二、要有一份良知,认真诠释“司法为民”宗旨 如果说法律代表了公正与秩序的话,那么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正义的维护者,就是社会良知的守护神。西方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官点点头给人们带来的得失,都要远比立法机关的任何一项议案所带来的更大!”法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我们都知道人民信任的好法官宋鱼水,这位看起来很柔弱的女性,却在10几年法官生涯中,从一件件不起眼的普通案件做起,以自己的坚毅和信念,守护着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曾经北京市一位人大代表在旁听了宋鱼水审理的一起案件后评价说:不亚于听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尤其让他敬佩的是审判长宋鱼水清晰的思维和对法庭程序节奏的控制。她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更没有严厉的呵斥,依靠充分的说理、准确的判断,使双方当事人信服,显示出法律强大的威力!
以人为本始终是党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在我国,司法公正和廉洁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践“司法为民”。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一种人生境界,也彰显了中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法乃公器,民为邦本”,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既然是司法的根本目的,那么司法如何为民、利民、便民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职业的主题。
法官为民是司法为民的基本内容。在人民法官的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保障,为民是主题。法官应当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培养高尚的情操,要克服特权思想、尊重每位当事人,要从大局出发、为人民司法。要明确司法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自当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始终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的根本宗旨,要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为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做到感情上爱民、程序上便民、言行上亲民,秉公执法、一丝不苟,不辞辛劳、勇于奉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彰显司法的人民性。真正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做到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精心排解民忧。
三、要有一种信仰,努力坚持崇法精神和司法公正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的生命力来自于公正。公正是一切程序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裁断纠纷,要以公正为基本属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制度改革也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只有公正的裁断才能使正义得到伸张,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法的价值和目的得以实现。
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关于司法公正,人们不论有多少种解释,法官内心对公正的信仰和尊崇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具有根本性意义。在运用职权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能否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案件各方、严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确地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首先取决于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对公正的信仰。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平正义需要法治保障,在审判活动中坚守公平正义,即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尊崇及重要实践。
第一,要追求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实体公正,是指裁判结果的公正。实体公正的具体要求是:在刑事诉讼中表现为认定事实、罪名准确,罚当其罚;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明辨民事法律关系,依法理清权利义务,合理解决争议;在行政诉讼中则体现为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实体公正是人类在诉讼活动中共同的追求,具有最宝贵的价值。法官应当竭尽所能去追求并实现实体公正。
第二,要保证司法过程的程序公正。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司法过程中的公正,即严格依照诉讼法的规定办案,包括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审判公开、执行合法等内容。程序公正又被称为“看得见的公正”。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切实做到了程序公正,就可以让当事人和公众看见公正的实现过程,就可以让裁判或者执行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和公众感受民主、客观、公正的过程,就可以增强当事人和公众对裁判和执行的认可度。因此,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可以保证实体公正最大限度的实现,又具有独立的价值。为了维护程序公正,法官在履行司法职责时应当切实坚持审判公开原则,应当杜绝单独接触当事人,应当保持中立。
第三,要注意维护“形象公正”。法官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形象公正是存在于公众内心的对法官和人民法院的信任度,其虽然不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但却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并影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一个裁判不公正的案件尽管对司法公信力会造成损害,但毕竟是可以纠正的;而法官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不公正的形象则是很难扭转的。因此,法官应当谨言慎行,凡是可能引起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的话,绝对不说;凡是可能引起公众对司法产生合理怀疑的事,绝对不做。
四、要练就一身“武功”,做个专业的执法者
按照职业主义理论,在现代法治社会,包括法官、检察官、执业律师、大学法律教师等在内的法律职业是一类必须具备特殊品质的专门职业。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官是司法体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维护司法公正。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深厚的法学功底、高超的职业技能和清醒睿智的头脑,职业定位需要法官变得更加专业化、技术化,要求我们的法官拥有转化性思维、平衡性思维。
专业化是指法官职业群体内部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经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法律理论知识。法官的审判活动无一例外地要经历“获得案件事实→择取法律规范→解释法律规范→对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价值和逻辑关系进行内心确信→形成判决”的思维推理过程。法官的司法活动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为司法工作是由法官凭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的,这种专业知识依托于人类长期以来处理纠纷的经验及其理性抽象形态——法律规范。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法制的建构日趋完善,制定法与判例法的迅猛发展,一个结构庞大而又分工细致的宏大法律体系已形成,公正司法要求法官具备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识与丰富发达的法律实践经验。法官的专业化对于司法公正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因为,一个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一个不具有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的法官很难高效率地处理案件;一个没有良好的定向思维的法官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裁决。
技术化是指法官职业群体内部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运用程序规则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与技巧、承袭并积累司法经验等方面的一致性。司法活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将法律理论转化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因而需要独特的思考论证方式。正如美国学者昂格尔所述,这种方式及其所谓的自主性的方法论是“法律秩序”的重要特征,它具有一种区别于科学解释以及伦理、政治、经济论证的方法或风格。法官的技术化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法官的技术化对于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一个不能承袭法律传统的法官难以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一个没有熟练的运用程序规则驾驭庭审能力的法官很难正确把握案件争议的焦点以及判断事实;一个不会总结与积累司法经验的法官难以成为一个法律职业家,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实现法官职能的“艺术家”。当前,作为法院的领导要不断地增强司法监督指导能力,作为一名普通法官,则要增强法官“运用法律能力、驾驭庭审能力、司法调解能力、判决说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法官思维的转化性来自于司法的特殊地位与功能。司法具有把一般问题转化为个别问题、把价值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等特殊的性质和手法,因发生争议或矛盾从而可能给政治及社会体系正统性带来的重大冲击却得以分散或缓解。正是由于司法具有这一功能,要求法官的思维具有转化性,并且每个法官都必须掌握转化的技能与技巧。要进行转化性思维,要求法官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要求法官对于无论它们来自何方,无论具体还是抽象,不论是春秋大义还是鸡毛蒜皮,都可以运用法言法语转化为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甚至连不容易转化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完全可能“使之转化为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使之成为法律问题而提交法院解决。平衡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将各种利益维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内,保障安全是司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也是法官思维的一个重要特性。法官在思维方式上会表现为在分析处理法律问题时应当尽可能的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则解释和适用法律,以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而不任意改变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较为稳妥,甚至保守。因为程序是自治的,在其内部的一切活动(包括思维活动)都被视为过去,才可能被认定为是有效的。这是程序自身必要性决定的——对立面的设置以及两造竞争就是为了排斥任意性,促进理性选择,形成法官稳妥结论,因此法官习惯于在两造对簿公堂的状态下听取不同意见,做到兼听则明,而这种兼听则明是指法官从对立的意见当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通过程序中的解释与论证使之成为具有规范效力的共识或决定。这种效果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领会的中庸之道,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形成的作为平衡,而是指只有经过专门职业训练后形成的法律家特有的资质——技术理性。
因此,我们的法官要变得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司法需求,这是对法官职业品质的系统要求,是确保实现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重要条件。
五、要拥有一颗“大心脏”,不断增强抗压能力
在人们心目中,法官的职业是神圣的:可以合法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决定巨额财产的归属,可以决定夫妻关系是否存续等等。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法官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尤其在中国,法官们背负着重重重压:繁重的办案数量,高要求的办案质量,金钱的诱惑,情与法的碰撞,付出与获得不对称的困惑等等,法官被戏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首先是案多人少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各种矛盾纠纷逐渐增多,涌入法院的案件成倍增长,而法官人数却甚少增加,有的甚至还在减少,一线法官正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务,一年要办理上百甚至上千起案件。他们除了平时加班加点之外,还要牺牲周末和假期来处理案件,在审理了80%一审案件的基层法院,更是如此。同时,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不断出现,法官在断案中也经历着挑战。其次是当事人的压力。法院审理的案件,绝大部分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能自我调和的产物。除去调解结案,总有一方当事人是要败诉的。在司法公信力不高和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下,法官稍有闪失,就会被放大;即使没有任何瑕疵,败诉方也可能怀疑法官收受另一方的钱财。于是,指责、谩骂、缠诉、上访、诬告、诽谤、人身威胁、暴力抗法、甚至自杀等。这,都给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三是指数的压力。为了规范司法行为,各级法院都建立了严格的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法官办案的多少,办案质量的高低,社会政治效果的好坏,案件的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息诉率、上访率、发回改判率、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使法官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还有一些规定存在弊端,比如考评机制、错案追究制中的某些内容,一个法官办理的案件被发回重审、被改判,要被定性为错案,那么这个法官不但颜面扫地,同时一年的成绩考核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第四是体制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对法官一直采取行政化管理,法官等同于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等同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录用上,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在级别上,套用行政级别。有专家认为,这种级别不仅意味着政治待遇的差别,而且也显示出一种等级服从的位阶和责任的分布,甚至有时被解释为法官素质的高低。这就造成法官的尴尬:要精于专业,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法官,又要时时考虑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寻求职位的晋升。
第五是世俗的压力。中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重关系的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基层法院,辖区内往往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一个案件进入法院,就会遇到来自上级领导、亲友、同事、同学、战友等各方关系的干扰。如何处理好这些人情世故关系,以及伴随而来的金钱、名利甚至色情等方面的诱惑,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使法官倍感头痛、疲惫。
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我们的法官一定要把自己锻炼地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不断增强抗压能力,才能毫不畏惧地克服这些难题,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调控。
一要正确面对压力。必须认识到,在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难度不断增强的审判新形势下,压力是不得不面临和无法躲避的一个问题,现实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左右,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态,去增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并努力增强内在实力,让压力变成推动力。
二要换角度看问题。当遭到当事人的误解和无端指责时,我们确实会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志说希望有部门能出面为我们讨回公道,或者对那些投诉不实的当事人采取措施。但当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时就会理解当事人激烈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因为每个当事人都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判决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结果或着执行不到位,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异常愤怒和冲动,尽管并不是法官的责任,但他们仍会把所有积压的不满全部投射至法官。当我们理解了当事人,心情也会变得平静。
三要热爱本职工作。有的同志觉得整天和当事人打交道,没有意思。由于被动地看待所从事的工作,对工作也产生了无意义和无价值感,同时也会产生浮躁心理。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所需,也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时,工作就会有动力,压力也可能就便成了动力。
四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如果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底气就会不足,就难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难以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打交道,案件迟迟处理不掉或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当事人的误解,都会使我们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压力就更大。因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无疑有助于减压。
五要适当宣泄情绪。每个人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挫折,还会面临上下级、同事之间等人际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在自我实现方面还会遇到许多不尽如意的问题,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多。如果懂得适当宣泄情绪,这对处身于压力包围之中的我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心理减压,也有助于我们尽快走出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挫折带来的阴影,摆脱苦闷和抑郁情绪。
六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多锻炼。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挑战和满足的活动,既能扩大人际交往,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调整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当你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时,你会感到很自信,感到自己能够适应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竞争和来自于其他方面的一切压力,你会感受工作带来的正面感觉,会感到工作的成就带给你的快乐。
七要正确评价自我。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有较强的事业心,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被组织认可,然而在我们的前进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晋升审判员和司法考试。此时我们尤其需要正确评价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自己的局限,同时也要看到暂时的失利并不说明什么,从容、正确地面对得失。
六、要形成一层“保护膜”,坚决抵御各种风险
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郝银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忧虑地说,“法官正在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这有可能造成大量优秀法律人才的流失,以致于威胁到司法队伍的建设。”是的,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法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点。我们的法官面临着被伤害的风险。司法工作的特性决定了法官职业本身具有潜在的风险。基层法院审理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直接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同时,基层法院往往由于财政紧张,安全防范设施不够健全,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反应力度不够,法官很易成为侵害对象。当事人想当然地把希望寄托于法官“包青天”式的明察秋毫上,认为法院无所不能。一旦审判结果与当事人预期的不一致,往往会迁怒于法院和法官。于是,法官轻则被投诉、辱骂,重则人身受到攻击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最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大量的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点是指审判、执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点。
一是在行政管理环节,主要有在非工作场合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以及接受他们以任何名义赠送的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让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友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单位报销应当由自己支付的各种费用,或为个人谋取私利等等风险点。
二是在行政业务工作环节,主要有不加强修养,不严格自律;不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维护法官形象;接受任何有违清正廉洁的吃请、礼品、礼金和赞助;在纠纷解决中利用法官身份寻求额外照顾,损害法官形象等等风险点。
三是在审判管理环节,主要有审判人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因过失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的,因过失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等等风险点。
四是在执行管理环节,主要有违反相关规定,擅自超标准或者超范围收取执行费用;对具有执行条件的案件,故意拖延执行或者不执行;在强制执行时,不依法出示法院工作人员的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造成严重后果等等风险点。
面对这些廉政风险点,我们唯有“慎独”,让自己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膜”,才能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审理案件,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审判实现了公平正义,法官才算当好了法律的“守门人”。
一要慎始。万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终,当慎始。任何行为的发生,无不与当初不慎而湿了“第一脚”有直接关系。第一道“闸门”一旦被冲开、第一道“防线”一旦被攻破,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法官的审判只有忠实于宪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维护,人民才能信赖司法,判决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同样地法官也必须具备“作为法官的道德”,也就是法官应当具备履行法官职责所要求的个人良知、理性以及合乎道德的情感。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义的最终保障。
二要慎微。人之常情,多重大而忽小。古人云:祸患常发于细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慎习惯、慎嗜好。习惯与嗜好虽说是一些小事小节,但小事小节却是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良好的习惯和嗜好是存放在人们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慎用,可以让人一生受益;滥用,小则祸及自身,大则祸害一方。
三要慎欲。人皆有七情六欲,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也是人,既不能远离尘世,也没有仙风道骨,更不可能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精神,其合法正当的私人利益也是受法律保护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公私之分的尺度。因法官是行使公权力之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非分之欲不可有。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祸患莫大于私欲。所以,身为法官之人,在满足个人欲望这个问题上必须慎重。
四要慎权。权力,具有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公正者能明察秋毫,廉洁者能威信四海。党的威信,法律的权威,决不是倚仗法官手中掌握的审判和执行权力建立的,而是来自于法官究竟为人民做了些什么,来自于清正廉明,来自于公道正派,来自于以德服人,来自于以公正服人。法官要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筑牢堤坝;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筑起思想防线。慎独的日子会让法官感到生活平淡无奈,但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育着高尚的节操。
五要慎言。西方有句谚语说:“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就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法官慎言主要是指法官在法庭上不随意发表对于该案的意见和观点,以防误导当事人;在制作法律文书中,对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内容要慎重书写,防止泄密和产生意外后果。历史和现实中,一些案件案结事不了,当事人反复申诉上访,往往与法官不注意言语有关。因此,对法官来讲,出语一定要三思慎言。这是因为法官这一职业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其言行就被赋予了公众化的意义。法官的言行是否得体适当,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官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应慎独,不应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强词夺理或站在其中一方立场上说话,而应时刻警觉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以,法官应当随时注重态度庄重、衣冠整洁、仪表端正、仪态和善、行为审慎廉洁。六要慎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不可以没有朋友,交友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工作关系,总能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圈子”,如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朋友圈等等,即大家常讲的社交圈。法官作为执行公权力人物,掌握和行使着国家审判与执行公共权力,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官队伍的评价。在社会交往中法官一定要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友在明处交,话在明处说,事在明处办。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清不白的礼,不去不干不净的场所,更不能做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违法乱纪的事,要依法独立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从而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七、要学会一份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康德曾说,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3月14日晚上7点多钟,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双层巴士的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的力气拉起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请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辆与行人安全。做完了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职业无高下,公交司机是一种职业,法官也是一种职业。任何职业的高下区分之处在于从业者对职业赋予的责任如何承担。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审判体系尤为重要!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法院与法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法官要坚持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努力承担、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第一,要坚持能动司法。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选择。法官在履行好审判职能的同时必须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做好审判延伸工作,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合理的边界。要正确处理好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去维护和实现实体公正;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司法服务与坚持公正廉洁司法的关系,把握好力度和尺度,守好公正廉洁司法这条底线,维护好法官的职业尊荣。第二,要深入推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法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用最适宜最高效的方式来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结合工作实际,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法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调解艺术和调解方法,在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种案件中贯彻调解思路,在诉前、庭前、执行前等各个环节做好调解工作,从而从根本上履行和延伸好审判职能,切实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革使社会主体利益高度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大量矛盾纠纷以诉讼的形式进入人民法院,人民群众对于公正廉洁司法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法官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和期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法官要切实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廉洁司法,坚持公正裁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维护司法权威。
***书记曾在全国政法系统专题研讨班上讲到,作为执法者,只有党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坚定、旗帜鲜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权思想,杜绝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恶劣作风,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只有正义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本文选
第二篇: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廖世兵 大家都知道,作为教师,既没有社会地位,待遇也不是很优厚。我从小学乃至大三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讲台上,会当上一名人民教师。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呢?这还得从大四去龙里二小实习和在福建打工时说起。
当时,我们班和理本班被分到龙里二小实习。我和三位同学又被分到四(1)班实习。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五十多双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时,我突然觉得原来当老师是一件多么自豪和神圣的事啊!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就要完了,龙里二小为了欢送我们,同时也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了一次“卡拉OK”大比赛。这一天早上,我们班的几个学生早早的就来到了我的住处。在交谈中,班上的一位女生就说:“老师,你们要走了,我心里面很难过,就是哭不出来。”我就说,没事的。当天大家都在高兴的气氛中度过。第二天早上,我起得特别早,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就是我们离开龙里二小的日子。同学们也知道今天是我们离开的日子,所以他们也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还有许多同学送了一些小礼物给我们。如:小玩具、照片、小纸片等,大部分东西至今我都还保存着,因为它是我的第一批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啊!上课的钟声响了,可是同学们还是不肯离去,我就说:你们先回去吧,待会儿我们会来看你们 1的。在我的劝说下,他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等到早自习下了之后,我们就到教师去看学生,我们刚走进教室,就看到有几个学生眼睛红红的,班主任老师刚对学生们说完老师们来看你们时,许多人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我心里一酸,转身就出了教室,拿着东西打了个的士就冲火车站而去。回到学校后,班上的一个学生打电话来和我说:“老师,我想你们,你什么时候回来叫我们啊!”听着这句话,我心里酸酸的,我怎么回答她呢?我现在还没有毕业啊!我想了想,就说:你好好学习,以后老师会回来看你的。自此之后,我在心里发誓:今生,我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大学毕业后,我曾参加龙里县的教师招考,可惜没有考上。我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也参加了两次教师招考,可惜数学太差,最终也没有考上,就到我们县的一个乡政府去当“西部志愿者”,在党政办当秘书。在政府里面当了三个月的党政办秘书,由于我不适应这种争权夺利的工作环境,我毅然辞职,买了一张火车票,悠哉悠哉的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在打工的期间里,我去过江西的萍乡、江苏的无锡,最后辗转来到福建南安的一个鞋厂里面当生管。第一个月的工资是800元,第二个月升到了10300元。但是其间的酸甜苦辣是没有人知道的,总而言之,打工的滋味不好受。这些都不算什么?再苦再累,我都不怕。有一次,和一个女同事的谈话,就更加坚定了我回家的念头。有一天,我在和我的一个女同事聊天,说着说着,她就说:“廖世兵,你想过没有,当初我考了将近500分,没有考上大学,你只考了300多分,你却上了大学,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一样的。”我听了之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在想:她还没有说,你的工资还没有我的高。自此之后,我每晚上躺在床上我都会想:我读这17年的书真是白读了,我这个大学真是白读了,我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啊!他们辛辛苦苦的供我上大学,我不好好的考份工作,却来外面打工。这个时候,我回家的念头就显得非常的强烈,当初发誓当老师的誓言又在我的耳边回旋不去。哎!看来我是该回去了,就这样,在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之后,我就毅然而然的背上行李,坐上火车,承载着打工的辛酸苦辣回到了家乡。我回家不久,毕节地区招考特钢教师,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我毅然决然去报名参加考试,并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威宁县录取,工作岗位签在草海镇赵山学。自此,我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就这样,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我不后悔,因为我在教师这一工作中实现了自我,找到了快乐。我想以后我也不会后悔,无论刮风下雨,我将在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走到最后,因为我深爱着教师这一职业和我的学生。
第三篇:法官职业漫谈
武陵区法院“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征文
法官职业漫谈
行政审判庭 戴成龙
说到法官这个职业,有人认为:当前法院案子多,事情杂,法官工作辛苦,待遇差,社会形象也不怎么好,法官不是什么好职业;也有人认为:法院是个好单位,“吃了原告吃被告”,油水足,当法官好,堂上一坐,法槌一敲,好不威风。这或许是现世对法官职业两种极端的功利性评价,我想每个法官都可能听到过上述类似的言辞,当时的反应不外乎一笑了之,亦或愤然驳之,事后细想,忿忿不平者有,心安理得者有,忿忿不平而后心安理得者亦有。其实,不管外界评价如何,法官心里总有杆秤,度量着法官这个职业的成败得失、荣辱兴衰。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来解读法官职业的起源、职业要求、职业良知,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有所裨益。
法官者,司法之官也。司者,主管、主持、经办之意也;法者,定分止争也。法官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具体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国家、法律的出现和私力救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禁止,纠纷的解决渐渐依赖于法律的规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这需要第三 人依据法律来裁判(即司法),于是,法官职业诞生了。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身着白袍,眼蒙丝带,左手提天平,右手持利剑,象征着纯洁、理智、公平及正义,此可谓西方社会最早的司法图腾,至今有些西方国家的法院仍立有正义女神的塑像,奉她为“裁判之神”。中国最早的法官应该是皋陶(gāo yáo,又作皋繇),他与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皋陶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传说,皋陶使用一种叫獬豸的怪兽来决狱,獬豸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据史料记载,皋陶为大理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这些关于法官的美好传说,无不在表达法官职业被赋予的社会功能——解决纠纷,惩恶扬善,以及其彰显的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秩序,等等。
法官职业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大概是说,仅有法律还不能达到治理社会的效果,法律的实施需要法官的“司法”。西颜有云: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这句话表明法律和法官相辅相成,法官因法律而生,法律有法官而活。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在其《法学导论》一书中说:法官就是法律由精神王国 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尘世。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法官职业最富有诗意的表述,法官通过组织、主持一系列的司法活动,让原本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在一个又一个案件中变成活生生的法律教案,展现在当事人面前,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在历史面前,最终让法律“降临尘世”。
作为专业人士,法官每天都要与法律打交道,法律关系的认定,诉争焦点的归纳,证据的采信,事实的确认,文书的撰写,无一不需要法律知识的支撑,所以,法官必须熟知法律、精研法理。我国法官职业化的途径之一是以通过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作为法官职业准入的“门槛”,使法官具有相同的法律知识背景,从而提升司法权威,促进司法统一。这一制度的出台表明法官必须是拥有丰富法律知识、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法官职业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经验的积累。“法律的生命不在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每一位法律人熟知的格言。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是复杂的,呈现在法官面前的每一个案件都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反光镜,更多的时候,法官需要借助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去剖析,以探求案件的来龙去脉,去伪存真,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形成法律真实。经验来自于法官的个人生活与社会交往,比如走入婚姻生活几十年的老法官办理婚姻家庭类案件 时,往往能对当事人的想法表示理解,迅速找到案件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纠纷;而未婚的年轻法官,由于涉世未深,更由于缺乏对婚姻和家庭深刻的认识,办理此类案件自然会逊色不少。经验也来自于工作中业务上的不断积累,法官对于所接触的每一起案件,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当案件数量到了一定程度时,大脑中将会形成一个“案例数据库”,在将来遇到某个似曾相似的案件时,法官会找出既往案例进行比较,以帮助处理当前的案件。这个数据库的利用效果会非常好,利用率也非常之高,而且具有法官自己的个性。根据“经验”这一法官职业的必备要素,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初任法官选拔对象应该是年龄较大,并且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的饱学之士。
法官职业是讲求职业良知的。司法裁判权的行使涉及到公民的财产、身份、自由,甚至是生命,而当事人一生中可能只到法院打一次官司,这唯一的一次诉讼经历将形成他对法官、法院甚至是整个国家司法现状的固有看法,因此,掌握此权力的法官必须慎言慎行、不偏不倚。法官的职业良知在于常怀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当事人的责任之心,公正高效的处理所承办的案件,廉洁文明的履行各项司法职责。
法官从上古走来,积淀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法官于专家中产生,汇聚了几十载的精修细研与人生阅历; 法官在良知中生存,体现了独特的道德力量与道德勇气。作为法官,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职业的肇始,也有必要了解从事这个职业必备的条件,更有必要了解这个职业蕴含的道德要求。总之,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断提升我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才能于纷繁复杂的外界评价中保持自身清醒的头脑,才能于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保全自身高贵的品格,才能于前辈们开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创造辉煌!
第四篇:法官职业调查报告
法官职业调查报告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据本专业的相关就业信息并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现针对法官这一职业做了相对应的调查,以期对自身未来职业选择及就业拥有充分认识,取得最大成果。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调查对象: 律师、法院人员、群众、学者等。
调查过程:对上述对象在工作日休息时间做问卷调查,并作出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整理所得的数据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
一、法官职业简介。法官是拥有娴熟法律技艺、具有强烈民族精神
和丰富知识在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大公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日本的法官称为判事,台湾的法官以前称为推事,后来改为法官。在中国大陆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
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二、法官职业道德。应当拥有正义、廉洁等品质,保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把握法律的天平。
三、法官前景。法官作为一个国家力量的组成部分,本身便具
有稳定性,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大多数人对其职业前景
看好。作为法学专业人才从事这一职业更是相对应。
四、专业水平要求。随着当前法律专业人才的日趋增多,从事
法官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应的,这一职业的竞争力也相对提高,法官职位对人才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不等。由此可见,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是当前大学毕业生所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只有良好的甚至是优秀的专业素养,才能培育出对国家、人民有帮助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要务,只有以专业的只是武装自己,以高尚的素养培育自己,以不竭的精神磨练自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抉择和难题,才能从事一个既对国家人民有益的,又是自己所喜爱的职业。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再也不是一句空谈,不再是高悬空中的阁楼,而是一件实事,而且是重头戏。
五、实践能力。通过对众多社会工作者的详尽调查,发现,机
关单位在择人是面对相同的知识文化水平的就业者,她们往往更会倾向于拥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再招录过程中,面试者常常会被问及一些情境设置题。光有专业知识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力量。
附1:
法官职业调查问卷
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所调查内容未经同意将不予散播。
1.您认为法官所需的职业内涵最重要的是:
A.正直B.廉洁C.忠诚D.独立
2.法官的入职条件有哪些:(可多选)
A.法律专业B.通过司法考试C.本科以上学历D.党员
3.法官招录程序要求:
A.统招B.个别招
4.是否需要法学专业学生:
A.是B.否
5.是否录用过法学专业学生:
A.是B.否
6.对法学专业学生入职的具体要求:(可多选)
A.研究生学历以上B.通过司法考试C.发表过法学专著D.拥有良好的法学素养
7.法官的职业前景如何:
A.很好B.还行C.一般D.不看好
第五篇:既然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
既然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当好一个老师。经常不断的学习、总结,我领悟出了以下六点:
1.学会学习
这里的学习既包括对人的研究,也包括对事的学习。老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会做得得心应手些。
2.学会分享
与学生分享知识,并且善于表达知识。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文化知识,老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应该“授之与渔”。
3.学会宽容
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这里包含了对人对事的宽容。老师对优等生有偏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能不能分一点给后进生呢?或许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老师在学校里也要注重自身的愉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学生好比尚未着色的布料。投入了不同颜色的染缸中,染出来的布必定是不同的。
4.学会选择
选择学习的对象,合作的对象,处事的方法。我认为老师这个岗位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因此,作为年轻老师,就必须虚心谨慎地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5.学会合作
老师其实是处在一个巨大体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其父母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合作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
6.学会创新
我认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老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堂。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后。
除了以上六点,好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爱心与责任感。做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更是认识肤浅。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向之迈进一步。老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那么就让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努力做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