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最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典
型
案
例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二〇一五年三月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施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
2013年4月,成都市工程技术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和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选择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学校创新型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予以启动。
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有助于建立一支符合新世纪要求、熟悉网络环境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促进物流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和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示范校在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一系列示范校建设成果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的途径进行推广应用,发挥示范效应,服务社会。【主要目标】
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目标是建成代表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业水平、体现物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本专业最全面、最实用、最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
1.以数据库为支撑,建成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2.以物流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立普适性多媒体教学资源成为当前区域内最优质的物流技术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果。完善专业教学文件与标准,开发6门专业课程资源,形成能为师生服务的普适性资源。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立拓展性多媒体教学资源。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采取自建和共建相结合的办法,不断丰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资源,形成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个性需求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
【实施过程】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物流专业建设成果,围绕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和技术应用,遵循“设计--制作--集成--应用”的技术路线,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和课程普适性资源建设为重点,搭建学校专业网络平台为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持续更新。
以校企为建设主体,以师生为服务对象,紧密结合相关需求,建设专业课程、资源系列、校企对接、社会服务等五大模块内容,实现诸如专业资源检索利用、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库设计如下图所示:
未来资源库发展方向企业学校社会未来资源库发展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校企对接模块物流企业技术资料素材物流企业案例物流企业作业场景物流企业技术专家咨询第三方物电子商务物流基础仓储实务叉车实训流软件实配送实务实训训社会服务模块资源检索利用学习培训咨询图片库教学设计教学标准视频库案例库试题库职业岗位培训资源系列课程和资专业动态行业动态源中心技能鉴定训练标准库微博互动物流企业网站链接法规库就业信息沟通教学素材提供教师指导、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训练电子教学资源一体化平台图1 教学资源库整体设计图
(二)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全方位、多层次”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网络资源平台;五大资源:课程库和资源中心、专业动态、行业动态、法规库以及标准库;三个层级:专业层面、课程层面、素材层面。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1.课程库和资源中心
开发课程库学习的平台,实现网络课程远程访问、在线学习与控制、在线考核评价、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与调用组合等功能。使学生能灵活学习,老师能够灵活使用资源。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理实一体化”物流教学视频课程。利用学校先进实训室,拍摄具有学校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视频课程。
2.专业动态
专业动态模块整合国内物流专业职业教育动态,物流教育最新学术论文、教学理念、最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相关院校专业建设、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优势比较,教育部、人社部教育教学改革文件。使师生了解这些动态走向,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重点。
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收录物流业内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通过学习和浏览该板块,可以获悉国内外物流发展动态,其内容主要包括:
(1)物流业市场供求情况。(2)物流企业的动态。
(3)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对物流行业或企业的影响。(4)国际市场、国际环境等对国内物流业的影响。(5)对物流行业动态分析。4.法规库
法律库要收录国内外最新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案例、新闻解释某项法律的某项条款。此模块具体应包括物流法规、合同范本、经典案例、保险理赔、合同纠纷处理等模块。
5.标准库
收录该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企业、行业、教学与教学管理标准(规范、法规),形成权威性强的专业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标准研究。【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拟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监控实施建设过程,总结建设成果。联合物流协会、企业以及全国物流中职院校的专家、优秀教师,研讨开发方案和开发资源。
(二)制度保障
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相关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课程组两级责任体系,指导小组为项目管理责任人;课程组为项目承建责任人。建立阶段检查与分期验收制度,定期对建设过程进行检查、考核,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
(三)资金保障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共计39.2万元,主要用于论证调研、专家咨询、企业案例、课程开发、素材制作、推广应用六大部分。
【主要成果】
(一)资源库建设成果
图2 教学资源库首页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分为5个主要子项目资源,具体建设成果如下:
1.课程库和资源中心(1)课程库
课程库模块包含仓储实务、配送实务、叉车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第三方软件实训和物流基础六门课程,其中仓储实务课程和叉车实训是优质核心课程资源。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3 课程库1
图4 课程库2(2)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对课程库起到支撑作用。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5 资源中心
(3)物流实训录像
图6 物流实训录像目录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7 实训课程录像样例
利用教学资源库资源,学校专门建设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未来课堂,该课堂建设面积80m2,拥有教学电脑1台,平板电脑30个,教学系统1套。未来课堂能够实现课本知识数字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师可以进行无纸化教学,课外知识点任意拓展,重视师生互动,学习方式从被动式改为互动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无线设备智能平板等小组教学,实现国际化,现代化教学。建成的未来课堂如下图所示:
图8 未来课堂
2.专业动态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专业动态收录物流教育最新动态、物流教育最新学术论文及教学理念,展示最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和相关院校专业建设、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和优势比较。
图9 专业动态
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收录物流企业行业最新动态新闻、物流业内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10 行业动态
4.法规库
法律库收录国内外最新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案例、新闻解释某项法律的某项条款。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11 物流法规库
5.标准库
标准库收录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企业、行业、教学与教学管理标准(规范、法规)。
图12 物流标准库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6.特色趣味模块
特色趣味模块包括:微博互动和益智天地。通过发布微博与回复微博的形式互相学习;通过休闲游戏进行学习。
图13 部分益智资源图
(二)素材资源建设成果 1.案例库
每门课程完成至少18个企业真实事故案例及案例分析,使学习者能够进行相关物流行业企业问题的分析与预防。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14 部分课程案例库
2.图片库
包含企业现场、课程涉及设备、工具、流程等图片,并附有文字描述和说明。
图15 部分课程图片库
3.视频动画库
包括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的2D、3D动画。2D、3D动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设备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的了解。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16 3D动画资源
4.试题库
每门课程配套相应试题,搭建网上测试平台。
图17 部分课程试题库
5.趣味游戏库
搜集制作5个与课程有关的趣味游戏,通过游戏参与,加深对物流相关内容的认识。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图18 趣味专业设备游戏资源
【影响与评价】
(一)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教学资源库可实现开放管理、远程共享,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可进入平台学习和共享,极大地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二)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支持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体会及思考】
虽然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伴随着信息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我校需要持续加强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
1.完善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库内容的持续更新。在今后三年内新增资源数量每年保持在10%以上。
2.建立定期用户调查评价机制,依据用户调查评价结果,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提高不同用户的使用效果和满意度。
/ 17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资料
3.建立资源库应用与运行机制,制定鼓励同行教师和企业人员上传教学资源的奖励政策,保证教学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 17
第二篇: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定稿)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
实现三赢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一、问题分析
在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是整个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检验职业成果的标准之一,所以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成为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可是,在职业教育中普遍会出现实践教学工作和理论教育之间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当前双导师制度的影响下,加强改革实践教学活动,调整工作思路,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职教模式,有序地推进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拉近企业、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搭建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平台,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三者所面临的问题。
1、企业的现状
对于中国的饭店企业来说,现在的饭店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激烈,不断的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经营活动中会面临淡、旺季的困扰,一边是劳动用工成本的压力、一边是旺季用工的短缺,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春节前后火爆的餐饮市场。饭店企业本身就是属于一个员工流动性较大的行业,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但是在春节前后饭店企业有比较明显高的员工的流失率,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就需要在特殊的时期给内部增加新的血液。
2、学校的现状
学校受自身场地和经费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训。学校的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生产性的实践活动,又缺乏像企业一线员工的直接经验,往往在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达不到企业在生产一线的要求,所以难于做到和企业的衔接,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适应能力不强,无法快速达到企业用工需求,往往还需要企业又单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才能够上岗。
3、学生的问题
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课程中的学习还是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缺乏实践经验。另外在校期间不了解就业的压力,不熟悉社会环境,往往会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二、实施依据和过程
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的经验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分析了多种实践学习和管理模式后,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实行“双导师”来管理学生的实践学习,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双导师”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指有两位导师,学生除了有学校的老师之外,还有校外的导师,校外的导师一般是由在本行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担任,使课堂教学和活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教学中加入“双导师”制度对于传统的教学有着明显的补充作用,不但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中。
“现代学徒制”在英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很多西方国家,这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它和传统的学徒制在教授人员、学习身份、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图: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如图所示,学生不是跟着一位老师学习,而是有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学习的地点也不是单一的学校,还包括一线的企业生产线,学习模式也不再是单一的经验和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工学交替。这样的模式,给学校节约了经济成本,给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为学生节约了磨合的事件。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两者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让学生快速的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在这两个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会在每年寒假前2周组织酒店专业二年级学生前往企业参加为期2个月的生产性实践活动。学校和多家星级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培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本专业的实践实习,尽全力给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实习条件,营造和谐的实习气氛,争取合理的待遇,而且在每次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就业处的领导以及负责的校级领导,都会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就是为了确保学生实习的环境和安全。学校所确定的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位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去接受和学习酒店行业最新的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体现在:
1、宣传阶段:在活动开展前,要对学生以及家长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让大家明白活动的意义所在,对于确定参加的人员,要在活动前召开家长会,面对面地讲解,并提醒要注意的事项。
2、开始阶段:在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中,委派专人陪同学生同去实习企业,并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确保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衔接,在实习过程中,调节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不适应、解决学生初到外地的思想之情,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实施阶段: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授课。由于参加实践的学生本应该还是在校学习的阶段,为了防止他们在学习上的滞后、在专业知识上的松懈、还有理论知识的不足,学校还会派出相应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利用时间对学生授课。同时,这对下企业的专业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锻炼,特别是有些老师毕业之后直接参与教学缺乏饭店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实践经验,这样老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的宝贵经验,丰富自己以后教学内容。
4、另外,还会委托企业派出专家导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及岗中培训。由于学生在校最缺乏的就是实地操作和训练,所以在实践中肯定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企业的专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实践提出意见,通过培训,能够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们进步。同时,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饭店企业也会对学生的工种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某位同学不会仅仅局限于客房部,另一位又总是待在餐饮部实习等,适当地轮岗,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慢慢熟悉饭店行业的主要工种,熟悉饭店的操作,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培训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在企业找到和自己搭档的师傅,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开展实践活动。
三、实施条件
1、学校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
学校应该积极地邀请酒店的管理者深入到学校的课堂中,对学生传授行业中最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技术,同时学校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酒店用工的情况和标准,以一个酒店人的身份去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耳濡目染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在这点上,我校也坚持着这样的做法,在校内酒店专业的实训室上,挂上了酒店的介绍牌、酒店的文化牌,甚至在实训操作用品上,也都是跟酒店所用的物品是一样的,这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是酒店的一份子,并且能在后期的实践活动中更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2、强有力的组织做出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专业的老师来操作实习活动的运转,坚持前期的宣传、校外实践活动中的关注和关心、活动后期的安抚,最后还要重视实践之后的反馈,给出合理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实践业绩、企业师傅的评价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中。
3、精细的服务
学校为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服务,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之后遇到问题也可以有咨询的方向和对象,包括工作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都要耐心得给同学指导。同时,对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中的岗位要进行专业的指导。
4、个性的管理和人才的培养 这个是对企业方提出的要求,企业要认识学生的潜在价值,和学生之间多一点沟通,并且鼓励老员工和学生之间多接触,多了解,让学生融入到企业当中。对学生在基础岗位上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对于表现优秀、有潜质的学生,应该积极的培养。
5、学生心态的准备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个薄弱的教育环节,学生的心态不稳定,往往眼高手低,不但想要有高的实习收入又想直接进入较高的管理岗位。学生们要摆正心态,应该要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实习安排,积极提高自己的实习理念,同时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实习企业中,树立对于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不要退缩,首先内部解决和消化,积极地跟学校、跟企业沟通。
四、实施目标
1、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来解决企业短期用工难的问题 饭店行业在春节期间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已经不再新鲜了,他们为了解决火爆市场和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典型案例
员工流失之间的矛盾,会有假期工、钟点工和计时工的员工,这样企业就会在这里受到制约。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稳定地向企业在用工最紧张的时候输送企业急需的人员,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2、解决学校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是把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整个酒店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得本专业的学生更直接的了解旅游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综合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给学生在毕业后真正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起到缓冲作用。
五、主要成效及成果
1、“双导师”的制度,可以使学生在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中,把学校教师所教授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校外导师的实践知识相结合,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于企业安排的岗位能够迅速适应,通过“学徒”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实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工作中,做到向老员工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而且在个性的培养上,学生的变化也很大,以前沉默寡言的同学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比较自卑的同学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而且普遍受到企业的好评。
2、解决了学校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校内的实践操作训练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和企业的实践相比较,还是欠缺真实的环境,参与这样的企业实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弥补了在校内实践的不足之处。
3、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搭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了一个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六、体会与思考
职业教育饭店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必须主动寻求企业的参与,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在企业更深层次的参与下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所以在中职的饭店专业中,加入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有利的。但是还需要在组织管理中、评价体系中加强力度,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第三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市场调研报告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可行性市场调研报告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至今国内已经有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怎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此,我们做了一次市场调查,来了解一下当前物流市场的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且,地域不同,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物流业发展较快,内地发展较慢,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自身,21%是第三方,36%是两种形式兼用。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三是不少大型制造企业也把业务延伸到流通领域,建立专业的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四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仍未建立,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体制阻碍
了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特征和优势的体现,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人才开发前景
1、物流人才缺口在扩大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未来15年内,人才缺口达600余万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给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物流业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扬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扬州很快成为长三角的重要物流基地。长三角地区在港口、航海贸易方面占据优势地位,长三角地区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要比其他经济地区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从业证书,熟悉现代国际贸易、海运知识,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初级人才需求是主流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9%,招聘单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相当高。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物流人才。例如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47%,招聘单位对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为5年左右。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4%,招聘单位对于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1-3年。此外,一般只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等。
三、调查结论
1、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且随着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需求量还将扩大。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目前,在扬州中职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少,而已开设物流专业的,如扬州高等商务学校也还正处于建设发展中,培养的物流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人才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扬州的职业学校要大力投入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2、明确初级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刚刚起步,社会需求的主要为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工。培养合格熟练的操作人员正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4、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第四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典型材料
流动人口现状
在我县,流动人口呈现出季节性流动、分散性分布和区域性居住的特点。每年的春耕和秋收是流动人口集中流入我县的季节,而入冬后又大量返乡。在城镇,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各种经营活动,居住在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出租房屋内;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人事棉田管理及棉花采摘,只要有棉田的地方就会有流动人口;他们或是居住在农民家中,或
是居住在偏远的荒地农田边,居住相对较为分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了我县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现状。据统计2005年,我县共登记流动人口19068人,办理暂住证16575枚;2006年共登记流动人口20122人,办理暂住证17417人,而今年1-8月,我县登记流动人口就已达12634人,办证10618枚,去年同期登记5481人。从数据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已演化成了我县的一种新生社会群体,其流入量在逐年增大。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对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我县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统计,2006年我县辖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586起,破案257起,共受理治安案件818起,查处633起,在破获查处的所有案件中属流动人口作案的达52%。
管理模式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结合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
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我县始终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之中,纳入各单位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落实“一票否决”制。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尉犁县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计生、综治、公安、工商、税务、城建、水利、教育等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协作运行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多渠道、多手段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催办单”,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和管理工作。同时,县综治委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为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综治委还制定出台了《尉犁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奖励办法》,规定各成员单位每发放1份催办单,而该流动人口主动持催办单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的,由县政府奖励该单位2-3元。
结合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我县划分了29个警务区,成立了17个警务室,县公安局各调配民警26人充实到各个警务区,从事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在对社区民警的量化细化任务中,将流动人口管理列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重点,并根据各派出所、综治办往年历史数据,结合当前流动人口增长情况,计算出本各派出所、综治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任务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倒查通报和奖惩制度。各派出所、综治办也根据以往流动人口分布情况,以警务区为单位,将各社区民警的流动人口登记办证任务进行了量化,将民警每月登记、办证、发函、上网比对等管理情况与公安局每月考核挂钩。县综治办、公安局每月通报各派出所、综治办流动人口管理进度,派出所、综治办对每位民警和成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情况也分别进行统计,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和奖惩兑现,这就形成了逐级考核,逐级监督,奖惩分明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了民警登记、办证和成员单位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催办单的积极性。
为提高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工作效率,今年,我县为各派出所警务区民警每人配发一部数码相机,一辆摩托车,各警务室配备了相应的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必需的办公用品。在工作中,民警可以随时随地为流动人口登记照像,及时采集人口信息,在开通的公安网络上进行比对核查,确定流动人口的身份情况,有效提升了我县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管理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为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县拓宽工作思路,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牢牢把握流动人口动态,实现了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1、依靠媒体,深入广泛宣传,扩大流动人口对办证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晓度。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甚少,为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工作,今年三月,我县在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月份,通过协调广播电视局,组织开展了警民相约活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进行流动人口管理相关规定的宣传。另外,我县还在客运站、城乡结合部、各主要交通要道等外来人员集中求职现场进行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法律法规,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2、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我县严格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县、乡、村(社区)三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要求各警务区民警要与辖区内的出租房主、用工单位、流动人口
雇主签定《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目标责任》,并告知其相关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3、以“以房管人,入户访查”工作为载体,加大对居民区和商业网点的流动人口管理。自去年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的“以房管人、入户访查”工作以来,我县已经基本摸清辖区内居民房屋的分布清楚,以及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县进一步建立“以房管
人,入户访查”的长效机制,要求民警在深入警务区的同时,严格按照长效机制开展入户和走访工作,认真登记警务区内所有的流动人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在入户的过程中,由于出租房屋内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要求每个警务区民警建立起自己的流动人口登记册。
4、对流动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我县依据流动人口的职业、住址、经济来源及原籍调查情况,将其划分为四类,即:重点控制对象、注意调查对象、一般了解对象和收容遣送对象。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及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列为重点人口,落实专人监控管理;对文化素质较低,生活困难,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人员注意调查,及时掌握接触关系及经济变化等情况;对属于“三投靠”及正常务工、经商人员做一般性了解;对无生活来源、沿街乞讨的“三无人员”及时遣返原籍。
5、加强对流动人口居住处所和其它“落脚点”的重点控制。
(1)关于建筑工地和企业内部的外来人口。我县及时与工地及企业内部负责人签订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书,要求工地现场的流动人口进行集中住宿,由各工地工头及企业内部保卫科进行集中登记,辖区民警要在工地开工一周内登记办证完毕。同时,要求工头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流动情况,并将流动情况及时反映给辖区民警,以便民警及时登记、照像和办证。
(2)关于在农村居住务农的流动人口。我县主要采取与各乡镇、村及各雇主签订责任书,督促雇主主动上报流动人口的情况和带领流动人口到警务室或派出所主动登记办证。要求各警务区民警在下警务区的同时,要深入到到田间地头和居民家中进行实地查看,如有流动人口要及时进行登记,并为其办理暂住证。
(3)关于居住在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由于出租房屋是流动人口居住的主要场所,警务区民警除按照治安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出租房屋档案,与房主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绘制房屋方位图,了解掌握房主的基本情况外,还要重点掌握单身租房户和无固定职业的租房户及居住在出租房屋内的疆内流动人口情况。警务区民警将居住在出租房屋单身独户、人际交往复杂的人;有前科劣迹或行踪可疑的人;同性一起租房,有工不做、经济来源不清、收支不正常的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针对逐年增多的南疆籍流动人口,我县对其实行两级管理,由各警务区民警对新疆籍流动人口进行初步比对审查后,定期将新疆籍流动人口信息上报给县局国保大队,再由他们进行深入审查。
(4)关于行业场所及饮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由于这部分人员流动性大,接触关系复杂,无固定住所,我县在实际工作中,由各派出所和警务区与业主签定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严格按照“以房管人”的要求对每一个从业人员进行登记办证。在管理上仍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将业主的经常教育管理和民警的重点教育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业主、民警对从业人员的“双向”教育管理。
(5)、加强旅店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外来住宿的旅客进行严格管理。自去年我县开展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以来,县内各旅店在完善各项登记管理制度和实现微机上报住宿旅客信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各警务区民警在工作中也加大了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要求从业人员对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上报,以便民警及时检查,从中发现案件线索或在逃人员信息。
6、落实教育、税务、工商、劳动、建设、计生、民政、卫生等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
我县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要求教育部门把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关,在学生入学时查验父母的户口,凡父母没有户口又没有办理暂住证的学生不予入学,并督促学生家长到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工商税务部门在办理工商税务相关手续时,一并要求流动人口出示本地暂住证方可办理;计生部门在走访入户时,对发现的流动人口情况要及时通报给所在地派出所,并督促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劳动、建设、民改、卫生等部门在其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时也要审查流动人口的暂住证办理情况;综治、公安机关及派出所要积极配合,以便及时给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
7、充分发挥公安信息网络的作用,建立起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我县将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全部录入电脑,并与全国公安在逃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报警。目前,各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的公安四级网已经开通,通往警务室的五级网正在建设当中,在警务室的建设上我县各警务区民警已达到人手一台电脑。
服务措施
为切实达到以服务促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我县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措施。
一是建立了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大厅。我县结合正在试点推行的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工作,把计生、派出所、社保、司法等职能部门进行充分整合,合署办公,初步形成一站式服务。可一次性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解决子女就学、民事调解、解决劳资纠纷等。同时,为流动人口及时提供职业招聘、爱心帮扶等服务,切实体现了高效、快捷、便民及人性化的特点。
二是在城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入村(社区)服务,配备常用的医疗器械,使流动人口可以小病不出村、急病急时处理。同时建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站,每年开展b超、乳透等健康检查和生殖保健培训等。对他们有计划地作好计划免疫、计生管理等工作。
三是建立流动人口劳务市场。今年9月,针对流动人口涌入的高峰时节,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及时就业,我县协调公安、客运、交通、安监、城建和人事劳动等部门,建立了尉犁县第一个流动人口劳务市场。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增强了系统功能,随时掌控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并及时向外来务工人员发布用工信息,开展就业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对用工工种、供需状况做出预测,使外来流动人口掌握用工动态,减少其盲目流动。同时,加强与流动人口输出地和雇主的沟通联系,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和输送,降低人口流动的无序性。
四是对企业和雇主的用工行为不断进行规范。由劳动监察部门督促企业和雇主严格执行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及时查处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按规定要求落实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要求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
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我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正逐步走规范化和制度化,流动人口在我县的居住、生活、工作也逐步正常化和规律化。(
第五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典型材料
流动人口现状在我县,流动人口呈现出季节性流动、分散性分布和区域性居住的特点。每年的春耕和秋收是流动人口集中流入我县的季节,而入冬后又大量返乡。在城镇,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各种经营活动,居住在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出租房屋内;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人事棉田管理及棉花采摘,只要有棉田的地方就会有流动人口;他们或是居住在农民家中,或是居住在偏远的荒地农田边,居住相对较为分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了我县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现状。据统计20xx年,我县共登记流动人口19068人,办理暂住证16575枚;20xx年共登记流动人口20xx2人,办理暂住证17417人,而今年1-8月,我县登记流动人口就已达12634人,办证10618枚,去年同期登记5481人。从数据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已演化成了我县的一种新生社会群体,其流入量在逐年增大。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对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我县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统计,20xx年我县辖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586起,破案257起,共受理治安案件818起,查处633起,在破获查处的所有案件中属流动人口作案的达52%。管理模式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结合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
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我县始终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之中,纳入各单位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落实“一票否决”制。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尉犁县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计生、综治、公安、工商、税务、城建、水利、教育等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协作运行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多渠道、多手段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催办单”,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和管理工作。同时,县综治委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为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综治委还制定出台了《尉犁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奖励办法》,规定各成员单位每发放1份催办单,而该流动人口主动持催办单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的,由县政府奖励该单位2-3元。
结合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我县划分了29个警务区,成立了17个警务室,县公安局各调配民警26人充实到各个警务区,从事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在对社区民警的量化细化任务中,将流动人口管理列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重点,并根据各派出所、综治办往年历史数据,结合当前流动人口增长情况,计算出本各派出所、综治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任务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倒查通报和奖惩制度。各派出所、综治办也根据以往流动人口分布情况,以警务区为单位,将各社区民警的流动人口登记办证任务进行了量化,将民警每月登记、办证、发函、上网比对等管理情况与公安局每月考核挂钩。县综治办、公安局每月通报各派出所、综治办流动人口管理进度,派出所、综治办对每位民警和成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情况也分别进行统计,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和奖惩兑现,这就形成了逐级考核,逐级监督,奖惩分明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了民警登记、办证和成员单位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催办单的积极性。
为提高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工作效率,今年,我县为各派出所警务区民警每人配发一部数码相机,一辆摩托车,各警务室配备了相应的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必需的办公用品。在工作中,民警可以随时随地为流动人口登记照像,及时采集人口信息,在开通的公安网络上进行比对核查,确定流动人口的身份情况,有效提升了我县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管理的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为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县拓宽工作思路,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牢牢把握流动人口动态,实现了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
1、依靠媒体,深入广泛宣传,扩大流动人口对办证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晓度。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甚少,为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工作,今年三月,我县在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月份,通过协调广播电视局,组织开展了警民相约活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进行流动人口管理相关规定的宣传。另外,我县还在客运站、城乡结合部、各主要交通要道等外来人员集中求职现场进行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法律法规,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2、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我县严格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县、乡、村(社区)三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