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糖期货论文初稿1
广西白糖期货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是有一个成熟的现货市场,为满足现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而出现的,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而在我国,期货市场的出现是在现货市场发展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引进经济中来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的研究,结合广西糖业发展现状,探索利用期货市场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广西糖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广西糖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广西地处北回归线,在我国宜蔗省份中,种植条件最好,是全国的优势产区。自1992年度以来,广西糖料种植面积及食糖产量己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07/2008年制糖期全区累计榨蔗7689万吨,蔗糖产量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63.40%,分别比上榨季增产2105万吨和228.6万吨,增幅达37.7%和32.3%。广西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食糖生产基地。
糖业作为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7/2008年榨季蔗糖业总产值达到251.21亿元,比2000/2001年榨季增加174.8亿元,增长2.29倍,其中农民售糖蔗收入211.3亿元,同比增加155亿元,增长2.76倍;制糖企业工业利润达19.4l亿元,同比增加11.17亿元,增长1.36倍。上缴税金20.5亿元,同比增加8.62亿元,增长72.56%。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超过1400万亩,约占广西耕地面积的1/3;全区共有56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有2000多万蔗农,90多户加工企业和10多万职工;制糖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和利润总额的20%以上,全区近30%的县(市、区)的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糖业。
(二)广西糖业对期货市场的利用情况
广西的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后备的市场潜力巨大,近两年来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广西目前仍没有本土的期货公司,2005年之前,在广西设立营业部的期货公司仅有两家,至2007年底,广西也仅有5家期货公司的营业部。2007年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388.88万手,成交金额1602亿元,均实现了同比翻番。而进入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期货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广西,截止2009年4月,在广西设立期货营业部的期货公司已达18家。
由于长期以来广西的期货市场发展较为落后,有关期货市场的宣传不足,制糖企业、蔗农,包括地方政府有关期货的知识储备较少,对期货市场的基本原理、交易机制、市场功能等的认识不足,期货市场人才储备极度缺乏。目前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也仅限于其价格的指导功能,政府和制糖企业将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未来合约价格作为制定糖料收购基准价的参考。各种制糖企业对期货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少量的套期保值尝试。
二、白糖期货产生的背景
白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在农产品中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近年来年产销量都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然而国际食糖价格定价权却一直掌握在纽约NYBOT原糖期货市场和伦敦LIFFE白糖期货市场两大市场的手中。并且历年来由于没有期货市场作为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引导的工具,使得白糖价格波动剧烈,此时白糖期货的上市呼之欲出,2005年,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基本功能发挥良好,这为白糖期货上市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且一旦白糖期货上市,对于我国谋求食糖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都具有深远意义。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盘上市,并开始了对现货定价指导的不断摸索进程。期盼已久的白糖期货,上市第一年便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行情。白糖期货自2006年初上市以来,交易活跃,成为期货市场的精品,对完善白糖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广西白糖期货的现状
(一)、白糖期货市场运行分析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较为活跃,运行总体平稳。
2006年度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合约累计成交5868万手(10吨/手),单边成交量分别相当于全国及广西食糖产量的33倍和55倍,2007年1—9月成交4670万手,比去年同期增长20.8%,日平均交易量25.66万手、日最高交易量超过110.4万手、月末持仓量稳步上升,9月底达40.4万手。随着市场参与者日益广泛,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增长(图2-1),白糖期货已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2007年1—9月年交易额占国内期货市场份额的10.24%,占郑州商品交易所份额的42%。
图2-1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日均交易量和持仓量走势图
单位:手(双边)
2、白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比较
白糖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市场基本吻合,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国内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上市初期的非理性阶段。上市初期适逢国际、国内市场剧烈波动,主力期货合约随之巨幅振荡,两个月内从挂盘时的4700元/吨快速上行至最高价6246元/吨,接着暴跌至5200元/吨。二是逐步进入理性运行阶段。经过市场自身调整,至2006年3月中旬以后,国内白糖期货价格逐步与现货价格接轨,进入理性波动状态,较为灵敏地传导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反映食糖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市场预期。总体而言,由于涉糖资金及期货投资者积极参与,白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走势趋同性增强(图2-2),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
图2-2:
(二)、制约白糖期市发展的因素
政府和舆论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政策性限制较多
要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白糖期货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仍面临一些政策性障碍,如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限制较多,银行信贷资金参与期货市场未得到政策的明确和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另外,国内一些媒体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片面甚至负面宣传报道较多,不利于社会形成对期货市场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政策制定。
(三)、广西糖企参与白糖期货市场情况(待修改最新数据)
1、多数涉糖企业持谨慎观望态度,总体参与程度偏低。(待修改最新数据)由于广西食糖企业对期货交易规则了解不多,对参与期货交易有戒备心理,多数涉糖企业持谨慎观望态度,总体参与程度偏低。2006年广西大型企业参与很少,白糖期货交易量仅为23万手,占全国白糖期货交易量的4‰。2007年上半年交易量为7.5万手,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
2、涉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不高,交易规模不大。
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回避现货市场价格下跌风险是广西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重要途径。以2006年白糖期货成交量2.9亿吨来衡量,完全可以容纳广西1/5(约106万吨)食糖进行套期保值。但是从广西辖区各期货营业部的开户及交易情况看,目前真正做套期保值交易的企业不多。由于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了解不够、准备不足,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合理判断和风险经营意识,2006年在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跌趋势情况下,广西大部分涉糖企业没有积极到期货市场做卖期保值,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下跌风险。
3、部分企业参与白糖期货交易取得较好效果,参与力度逐步加大。
广西作为制糖大省,涉糖企业较多,白糖交易量大,白糖期货上市后期货价格在一段时期内高位运行,明显高于现货价格,部分企业积极参与白糖期货交易,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广西的洋浦南华公司在2006年以均价5000元/吨左右的价位通过期货市场交易了2万多吨白糖,相比同年广西白糖平均售价4275元/吨而言,效果显著。今年以来,广西的涉糖企业逐步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加大了参与力度,第三季度广西有20多家企业参与白糖期货,交易量152万手,同比分别增长170%和986%。部分制糖集团制定了套保计划,正逐批入市套保。
四、广西白糖期货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白糖期货市场给广西糖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完善白糖的市场价格体系,为糖业生产流通提供新的调节手段。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价格是完善的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往往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研究世界市场行情的依据。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众多,市场的流动性强,交易的规模大,因此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特别是可以反映出在未来某个时间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具有超前性较强的特点。国内白糖期货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现有的白糖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政府根据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白糖价格行情和走势,分析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趋势,充分利用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对甘蔗种植和白糖生产的引导和调控,减少甘蔗种植和白糖生产的盲目性,不断增强广西糖业发展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生产与销售计划,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供给量,促进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抑制白糖价格在年度、季节间的剧烈波动,减少因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损失。
2、白糖期货市场为广西涉糖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白糖价格频繁大幅波动,使广西涉糖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利于广西整个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白糖期货市场的建立,吸引了众多社会投资者参与白糖期货交易,为广西涉糖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转移经营风险提供了新平台,丰富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国内白糖期货市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初步具备了实现套期保值的基本条件。广西制糖企业由于拥有现货资源,相比期货市场上的其他参与主体而言,在实物型套期保值中处于比较主动、灵活的有利地位,可以依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相机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预先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回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市场风险。目前,随着广西制糖企业对期货市场及其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参与期货交易的制糖企业趋于增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规模趋于扩大,这将从整体上改变广西制糖企业化解市场风险手段比较单一,应对比较被动的状况,进一步增强制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广西糖业的稳健发展。
3、引导企业参与白糖期货市场有利于增强制糖企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促进广西白糖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期货市场的监管有较为严格的期货实物交割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库和待交割的实物在质量、等级、仓储等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制糖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市场进行实物交割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要过好产品质量关,适应期货交易对于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因此,积极引导、鼓励广西制糖企业深化对白糖期货市场的认识,提高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市场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将从整体上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促进广西糖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把白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期货市场正在逐渐帮助他们解决种什么、种多少、怎么卖、卖给谁的问题。解决了蔗糖资源控制,还可以促进蔗糖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笔者认为随着与实体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密切融合,期货市场必将引领广西蔗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产的革命。有利于把白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将白糖期货基准价定在广西,形成的白糖期货价格为“中国广西价”,对全国和全世界发布,提升广西在国际糖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充分利用广西现有的仓储、运输等资源,将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作为指定交割仓库,这些交割仓库的所有收益和税收留给当地企业与政府;三是设计品牌交割方式,发挥广西大型制糖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广西制糖企业产品质量的意识;四是将广西的白糖质检机构定为白糖交割的指定 质检机构,提升广西白糖质检机构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这些举措,将极大的调动广西糖业 的资源优势,有力支持广西糖业做大作强,使广西由白糖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白糖期货上市后,广西可以大力发展蔗区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的订单农业,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用订单的方式把小农户整合在一起,化零为整,使分散的蔗农也能够间 接利用期货市场保值避险。地方政府通过期货市场信息,有力促进“以白糖加工为中心,集加工、销售、种植为一体”的白糖产业集团形成,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利用市场增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广西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改变,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出新的路子。
(三)有利于增强“广西糖业”在国内外白糖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白糖市场已经放开了十多年,糖价由供求关系决定。广西白糖产量占全国白糖产量的半壁江山,广西糖价稳定决定着全国糖价的稳定。但是近年来糖价暴涨暴跌,对广西糖业造成很大冲击,广西糖价发挥的作用与其地位并不相称。上市白糖期货交易后,由于期货价格设定为广西地区基准价,会使广西糖业形成合力,充分参与白糖期货价格的定价过程。我国形成的白糖期货价格,就是中国广西价,从而增加广西在我国白糖贸易和定价活动中的话语权。
(四)促进广西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广西的中心城市,如南宁、柳州等地设立期货经纪公司,在各蔗区主要城市设立期货营业部,以期货经纪机构为载体,吸引全国各地资金流入广西,方便广西制糖企业套期保值和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地方既得利益得到充分考虑,促进当地期货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和期货、现货市场的协调发展。
五、广西白糖期货今后发展趋势
六、结论
白糖期货的推出对于完善我国白糖市场体系,促进白糖现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有着重要意义。在白糖期货推出之前,白糖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很大,供求关系的突然失衡会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冲击白糖的生产和贸易。在白糖期货交易的指导下,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价格参照体系,将会有更多中介机构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加农户,期货加订单”的经营模式为农民进入市场架起桥梁,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国家宏观调控也有了权威的价格参考。白糖期货推出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成为亚洲白糖市场价格形成中心,这对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白糖市场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大白糖期货交易对广西地方经济的服务力度,需要进一步规范桂糖远期现货市场的发展,妥善处理期货市场与远期市场的关系,逐步形成和完善以期货市场为主导、远期市场为补充、现货市场为整合平台的多层次的糖市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第二篇:白糖期货服务产业典型案例
白糖期货服务产业典型案例
作者: 2010-1-6 0:00:00 来源:原创 浏览:6
B公司是新疆一家甜菜制糖企业,由于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区别,白砂糖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2008年,B公司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2007/2008榨季初,B公司预计中国白糖产量会增加5万吨左右,世界其他国家的产量也会有不同程度增加,供大于求局面已成定局。同时,白糖期货价格远远高于白糖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卖出保值。2008年2月底,当白糖期现货价差扩大到600元/吨时,B公司卖出白糖0807和0809合约共计2100手,卖出价格在4300元/吨以上。同年5—6月份,白糖现货市场出现极为严重的淡销局面,到7月份现货价跌至3200—3300元/吨,较2月份下跌1000元/吨左右,B公司便在0807合约实施现货交割,期货浮动盈利2000多万元。
B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参与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具有典型性,值得借鉴:
第一,让管理层接受风险管理的理念至关重要。作为从在国际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全体人员对商品价格波动十分敏感,利用“套期保值”管理国际贸易中商品、外汇等价格风险的理念为集团成功进行套期保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第二,必须用制度来保障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实。B公司在风控体系、业务流程、考核标准、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是成功套期保值的保障。一是打破业务单元架构,成立由集团总经理牵头,多个业务板块参加的“商情委员会”,该委员会每月一次共同会商与集团经营有关的商品行情、经济形势变化、经营情况、市场变化、风险状况等,并形成文件指导各业务单元的经营。二是集团根据对风险控制工作的要求成立了风险控制部,集中管理业务单元的套期保值交易。三是建立完善的期货交易系统、信息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随时对行情进行论证和高效率的决策执行;准确跟踪和分析市场,甄别、提炼和研究乃至引导市场;相互制衡,把财务、交易、风险控制完整地分开。四是财务保障。
2006年,白糖期货上市后便出现一波大幅波动行情,某国际知名饮料公司——C公司结合自身经营需要决定参与期货市场。该公司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白糖价格大幅波动,并完全打破原有运行区间,价格风险凸现。第二,用糖企业在既有的定价采购模式下处于被动地位。第三,期货市场在交割品标准、仓库布局和风险管理方面更能满足企业需要。C公司参与白糖期货套期保值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对冲风险,稳定货源。第二,改变自己在白糖采购中的不利地位。
在实际操作中,C公司不仅建立而且严格遵守套保原则和流程:第一,保值量和实际需求量相匹配;第二,现货采购成本与期货交易盈亏统一核算;第三,保值时机选择和市场形势及采购形势相结合。具体地说,运作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销售进程、库存情况及入市时机做出套期保值操作计划,向风险监控部门提出申请,风险监控部门经过审核,并提请财务部进行资金审批,双方同意后,获得资金,然后进行交易。在从事套期保值交易时,一方面根据套期保值计划书进行操作,另一方面由风控部门进行实时监控,既保证不能投机,又要保证资金的充足。每天的交易结果要报财务部和风控部,然后对交易状况和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套保操作的四个原则进行审核。
面对各种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建立的是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目前,C公司已经构建了从最简单的基础套保,扩展到基差套保、价差获取等不同层次的套保运作体系。
基础套保是最简单的套保方式,即企业经常用套期保值,它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有可能期货市场没有给买入保值者提供低于其原材料审核成本的价格;二是即使期货市场提供这一价格,也有可能出现的时机与企业采购数量和进度不匹配,更有可能使企业的套保锁在高位。
基差套保是通过基差的分析,确定套保的点位和时机,不仅仅依靠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这一标准。基差套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础套保的第二点不足,最大程度避免企业的套保锁在高位。
在套期保值交易中,C公司发现可以以低价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的机会较少,往往机会出现的时候买入的量会比较大,有时不完全与相应月份的需求量相对应,这时该公司会时常使用价差获取方法,通过对市场价格关系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础套保的不足。价差获取实质上是套保基础上的套利交易,但并不双边对冲,只要持仓量和时间允许,将买单不断滚动至被低估的合约上。
第三篇:期货论文
期货交易
(选修课)
论文名称:
姓名:
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课程教师:论文 浅谈期货与法律 石宝 林学院 生态学 2009级 090404001 林老师
2011年11 月2日
浅谈期货与法律
[内容摘要]期货交易是迄今为止风险最大的交易方式,运用法律规制期货交易是控制期
货交易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对期货交易简介,期货犯罪的简单介绍,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
[关键词]期货交易期货犯罪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期货交易简介
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对期货合约所对应的现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个金融工具,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国外期货交易的产生发展
古代萌芽期,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已出现中央交易场所、易货交易、货币制度,形成了按照既定时间和场所开展的正式交易活动,以及签订远期交货合约的做法。中世纪英国、法国集市交易发达,中世纪集市交易对现代商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是其自我管理和仲裁规则,以及其正规的交易方式。这种可从英国普通法中略见一斑的市场自我管理原则后来传入美国殖民地,并为美国的商品交易所援引。
近代发展期,中世纪的地方性集市逐步为专业化的交易中心所替代。这些交易中心先在城镇广场等露天场所举行,后移至茶馆、客栈等室内场所进行,后逐渐发展为建立固定的交易所。这种交易场所并不只局限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在日本和美国也出现有类似的市场。1730年日本大阪创办了专门进行大米远期合同交易的“米市”。美国的商品市场源于1752年,主要进行国内农产品、纺织品、皮革、金属和木材交易,但大多数合同的成交依然采用即期交割方式。然而,正是这些早期交易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现货交易的发展,并为以后的期货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1848年,由82 位商人发起并成功地组建了美国第一家中心交易场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创建该中心交易所的目的旨在促进芝加哥的商业活动,以及为买卖双方提供相互见面、交换商品的地点。交易所成立之初采用远期合约交易方式。远期合同条款的标准化,保证金制度的建立,期货结算所的成立,三大交易制度创新,保证期货合同的方便转手和交易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如律师、医生等与实际货物买卖无关的人成为交易所的投资者,真正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期货交易市场形成了。
(二).我国期交易产生发展简况
中国历史上的“青苗法”据说就是最早的有关期货的规定。近代北洋政府时期,颁布过《物品交易条例》,有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华商棉纱交易所等期货交易所。
国民党政府时期,1929年制定并颁布了《交易所法》,1930年颁布了《交易所法施行细则》并在上海、宁波等地建有纱布、面粉、杂粮等交易所,当时的交易所实行交收商品的交易占有很大比例,套期保值业务开展较少,规章制度更是不健全,1949年后被取缔。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些外贸进出口公司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先后进行了一些小麦、玉米、大豆、铜、锡、铝的国际期货买卖。1987年,香港杨竞羽先生针对我国市场发育的情况和特点,向大陆有关领导人提出“发育期货市场”的建议。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第一个农产品中央交易所正式开业,但建立之初并未开展期货交易。1992年1月,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成立。1992年5月,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到1994年时全国已有50余家期货交易所,与全世界其它国家期货交易所总数相当,期货经纪公司700余家。1997年开始整顿,目前全国有郑州、大连、上海三家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200余家,交易品种较单一,约10余个,主要有大豆、钢材等。1999年被称为中国期货年,先后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四个法规,使期货交易向“法制、监管、规范、自律”方向发展。
二.期货犯罪
期货犯罪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如果是涉及期货交易的犯罪,应当是通过其他罪名去惩戒。证券、期货犯罪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犯罪,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一般均把证券、期货市场归入金融领域,因而证券、期货犯罪又属于金融犯罪范畴。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经济犯罪的处罚都在向以经济惩罚为主的方向发展,这是与整个刑罚体制的改革相一致的。由于刑罚轻缓化的进程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致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刑罚轻缓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罚金刑是一种较轻的刑罚方法,其适用范围的扩大是整个刑罚轻缓化的一种表现。对通过犯罪手段非法获利者的金钱予以剥夺,无论从抑制贪欲预防犯罪的角度,还是从让犯罪人欲得反亏强调惩罚的角度,均可作出解释,从而有较大的趋同基础。(注:孙力:《罚金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证券、期货犯罪具有经济犯罪的一切特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贪利性是这些犯罪的共同特征,在适当地运用自由刑的同时,适用一些罚金刑,可以有效地抑制证券、期货犯罪者的贪利欲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犯罪者的再犯能力。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证券、期货犯罪法定刑如果只规定自由刑而不设立罚金刑,就不能充分体现证券、期货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区别,也不符合司法实践中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需要,当然也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刑罚体制改变的趋势相悖。但是,如果刑法对证券、期货犯罪只规定罚金刑而不设立自由刑,显然与我国刑法所确立的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不一致,同时也不利于打击证券、期货犯罪,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由刑的警示作用要远超过财产刑的警示作用。
总之,对于证券、期货犯罪法定刑的规定最好是采用自由刑与罚金刑并重的原则。当然对于证券、期货犯罪自由刑的规定和适用,我们理应坚持轻缓的原则,而对于证券、期货犯罪财产刑的规定和适用,我们则应加重其力度。
三.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
(一)、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依据
是否要将证券、期货市场上的行为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历来是理论上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例如,在 经济 学界中,人们往往希望多给市场“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不希望法律过多地干预证券、期货市场,更不希望将证券、期货市场上的行为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而在法学界则较多地要求对市场“加强监管”,并期望通过立法特别是刑事立法控制和调整证券、期货市场上的各种侵害行为。
首先,刑法中规定证券、期货犯罪是保证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期货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是各种筹资者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如果控制不当、畸形发展,就会导致投资膨胀,危害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由于在证券、期货市场往往发生许多违法行为;如果不对这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进行惩罚,不用刑法条文将这些行为规定为犯罪,证券、期货市场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其次,刑法中规定证券、期货犯罪是完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调控体系的需要。毋庸置疑,当前尽管我国的证券、期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高速发展,但无序化现象仍时有出现。因为,法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证券、期货市场上更是如此。但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证券、期货市场也同样应该在高度法制化的环境下发展。如果不这样就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调控体系,也不足以遏制已经出现且有愈演愈烈趋势的证券、期货违法行为的势头,并预防其进一步蔓延;也不足以确保证券、期货市场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交易以及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再次,刑法中规定证券、期货犯罪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需要。证券投资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投资手段,缺乏完善规范的市场,使投资风险不但无法控制,而且会大大加强。保护投资者利益,其实质就在于使证券、期货投资公众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投资活动。世界各国和地区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对投资公众利益保护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包括刑事内容在内的证券、期货立法,对包括证券、期货犯罪在内的所有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和惩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证券、期货法律的立法精神。
综上所述,刑法介入证券、期货市场,将刑法手段纳入调控证券、期货市场的法律体系之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这对于保证证券、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调控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均具有相当程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原则
当前,许多刑法学者对于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原则问题在开展讨论。有人提出相关性原则,认为惩治证券、期货犯罪所运用的刑罚手段须与其所保护的利益、程度具有相关的关系,也即刑事立法对证券、期货犯罪所规定的惩治手段应当与证券、期货犯罪行为危害性相适应。对于违反证券、期货法规的不法行为,只有当其社会危害性达到犯罪程度,才能作为犯罪加以规定。(注:樊志刚等主编:《最新金融证券反欺诈实用全书》,中国 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也有人提出必要性原则,认为只有在必要的条件下,才以刑事制裁作为证券、期货违法行为的制止性手段,也就是应当 科学 地规定证券、期货犯罪的刑罚量。(注:樊志刚等主编:《最新金融证券反欺诈实用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81~82页。)还有人提出可行性原则,认为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顾及证券、期货活动的专业性,使制定出来的刑法规范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樊志刚等主编:《最新金融证券反欺诈实用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笔者认为,对于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原则应充分体现证券、期货法律法规和刑法规定的内容以及各自的特点,并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
由此而言,我国证券、期货犯罪刑事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为:以证券、期货法律法规为刑事立法基础的原则;对证券、期货犯罪刑法处罚的宽和原则;以自由刑和罚金刑并重的原则;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原则。
(三)、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
所谓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是指国家在法律上规定证券、期货犯罪的方式。理论上一般认为,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立法者如何在法律中设定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如何在法律中设立证券、期货犯罪的法定刑,而是通过什么法律对证券、期货犯罪进行法律规定。从证券、期货犯罪法律规定的形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刑法典规定型。这是指国家用刑法典对有关证券、期货犯罪加以规定,也即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是由刑法条文加以明文规定的。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的统一性,不能因为某种特别犯罪而使刑法失去这种统一性。但是,由于刑法条文相对较为稳定,且修改又较困难,这就很难适应证券、期货市场上犯罪变化较大的情况。另外,由于证券、期货犯罪均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法定犯,而所有的法定犯均是以违反证券、期货经济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在有关证券、期货法律法规中均应有相应的规定,否则就很难称得上是法定犯。
其二,特别刑法规定型。这是指以特别刑法的形式专门规定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由于特别刑法一般是针对某一种或者几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而规定的单行刑事法律,因此其具有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及灵活性较大等特点。但是,由于其脱离刑法典而专门就某一特别问题作出规定,难免会出现一些与现行刑法不一致的地方。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单纯采用这一立法模式并不很多,一般均是采用特别刑法与其他法律结合规定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
其三,附属刑法规定型。这是指在其他非刑事法律中规定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即在有关证券、期货的经济、行政法律法规(如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证券业法、证券市场法等)中,附带规定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及其法定刑。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根据证券、期货市场的特点规定证券、期货犯罪,因而不仅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而且较能协调证券、期货犯罪与证券、期货违法行为的关系。但是,由于在刑法典中找不到相对应的条文,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人的行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不是刑法而是有关证券、期货法律法规,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由刑法统一规定刑事责任的模式。
其四,刑法典与附属刑法规定结合型。这是指对证券、期货犯罪的规定除由证券、期货 法律 法规具体规定外,还由刑法典条文作出相应的规定。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有关证券、期货法律法规在条文中具体规定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并指出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而与之相对应的,则由刑法典作出内容相同的条文规定,同时规定具体明确的法定刑。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考虑到证券、期货市场本身的特点,并以此在证券、期货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证券、期货犯罪;同时又保证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的统一性,即在刑法中更具体地对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作了重申或明确。
其五,特别刑法与附属刑法规定结合型。这是指对证券、期货犯罪的规定除由证券、期货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外,还由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对其中某些专门的证券、期货犯罪作出规定。这种立法模式是上述第二、第三种立法模式的结合,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一般都是先有附属刑法的规定,后来为了解决一些特别的问题,才专门制定一些特别刑法规范某些特别的证券、期货犯罪。
对于以上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各种立法模式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很难说谁优谁劣。各国和地区采用不同的立法模式主要是受本国和本地区的立法传统、证券、期货市场的实际需要,以及刑事法律对证券、期货市场的规范程度等因素影响。另外,许多国家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证券、期货市场的 发展、随着证券、期货犯罪种类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证券、期货犯罪认识的提高,有关证券、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也在变化。
总之,期货要能达到公平、积极地向前发展,法律来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规则不成方圆,也只有靠有效的法律手段才能保障期货交易的有序合理的进行。
引用的材料有: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秦德良的《期货交易的刑事规制(上)》
第四篇:白糖历史
糖业联动销售演变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国糖业也伴随这样的进程变化着,目前糖业产销体系的核心:价格联动。
中国糖业市场化具有指标意义的价格起始:1460元左右/吨。大约在1995年前后。该记录的原因复杂。
1995年-1998年:当年中国市场双轨制,加诸各复杂因素,比如当时糖厂全部为国有,而销售市场已经打开,等等。糖业领域在生产方面出现巨大问题:白条拖欠。此时,国家政府部门与相关方做了种种努力试图理顺农民,糖厂与销售市场之间的关系。糖业生产也发生了转移,广东福建等生产开始萎缩,广西与新疆开始崭露头角。期间各重要生产区域及销售区域,借助国外经验,建立远期交易市场。
1998年,国家下令一级白糖价格:3300元/吨《出厂价》。市场实践的结果该榨季白糖价格最后以1600元左右收场。正式表明由国家定价系统的崩溃。
1998-2003年,糖业系统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销售渠道几乎消失殆尽,糖厂引入外资及民营资本。
到此阶段,糖的销售基本遵循了,买断,卖出为主的商业模式,同时有一定的赊销与长协议。但因为该产品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及产销的不均衡:生产区域集中,季节生产全年销售等特点,无数的公司参与,退出。长协议也证明无法适应白糖的价格波动。联动产生:为联合对抗风险,此时由中糖系《原国家糖酒商业公司》与国内重要白糖生产集团基于国内:广西白糖网与昆明糖网《2个网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了电子白糖远期交易》公布的价格,建立了产销联动销售模式:由中糖旗下北京,天津,廊坊3公司为主,加入上海糖酒集团,《该4家公司占据了国内大约3成左右销售市场》与广西的南宁糖业,东亚糖业等签订白糖联动合同:即发货至销售区域,销售价格以销售区域出库日当日决定。价格参考即时销售区域与产区价格及白糖从产区至销售区域运输时间内的价格波动平均价格沟通决定。
该方式对中国糖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国内糖业的生产,销售,资本市场带来了革命性变化。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推出白糖商品期货。
该过程中,糖厂与蔗农甘蔗收购价也开始与白糖最终平均销售价格挂钩。国家确定基础甘蔗收购价格对应糖厂的基准销售价,糖厂于合适时间公布自己的平均销售价格,当实际销售价格每高于国家确定的基准销售价100元,糖厂按规定对蔗农返补合理价甘蔗收购价差。
中国糖业利益体系应该说于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白糖期货起,基本缕顺。
第五篇:小麦期货论文
小麦期货
目录
一. 小麦期货概述 1小麦品种 2小麦用途 3产区分布 4小麦标准合约
二.供需状况分析 1 需求方面 2供给方面 3供需状况
三.影响小麦价格因素分析 1播种面积和单产 2合约定位
3小麦质量及仓单数量 4天气与病虫害 5国家政策
6小麦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 7国际市场联动性 8进出口 9外盘
10投机和心理因素 11交通运输
一.小麦期货概述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播种面积小麦依旧是粮食作物中最大的,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物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1小麦品种
世界上种植的小麦品种繁多,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秋播夏收,越冬生长,生育期较长,分布广泛,地区间差异较大,全世界冬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34亿亩的75%;春小麦春季播种,生育期短,多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一般而言,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容重和出粉率低。
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
小麦按皮色可分为白皮和红皮两种。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小麦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种。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粉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2小麦用途
国际上,小麦主要用作人类食物,尤其以面包、通心粉和比萨饼的形式食用。小麦提供的热量大约占人类消耗总热量的19%。在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小麦比例约30%。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主要用于食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用及工业用途也在不断增多。食用方面,制作面条和馒头为主要的消费形式,粗略估计面条类约占总消费量的40%以上,馒头类约占30%。而烘烤面包和蛋糕饼干等只占一小部分,据估算面包小麦与软质小麦分别约占7.5%左右。
3产区分布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为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其中硬冬白麦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山东省的济南、潍坊、胶东等地区,河北省南部。这三个省硬冬白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3%左右。2001年我国冬小麦产量估计为8762万吨,较2000年减少了459万吨,减幅为5%。
我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2001年春小麦面积为222万公顷,较2000年减少38万公顷,减幅14%;估计今年春小麦总产量为630万吨,较2000年减产113万吨,减幅为15%。
4小麦标准合约
·硬冬白小麦期货合约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格的±3% 合约交割月份1、3、5、7、9、11月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最后交易日合约交割月份的倒数第七个交易日
交割日期合约交割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至最后交易日 交割品级标准品:二等硬冬白小麦符合GB 1351-1999替代品及升贴水见《郑州商品交易所交割细则》 交割地点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交易保证金比例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2元/手(含风险准备金)交割方式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WT 上市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 交易单位 20吨/手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4%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合约交割月份1、3、5、7、9、11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最后交易日 :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2个交易日
交割品级标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小麦》(GB 1351-2008)的三等及以上小麦,且稳定时间、湿面筋等指标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细则》规定要求 交割地点 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WH[1] 上市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二. 供需状况分析
1需求方面
需求量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未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a、国内消费量。
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收入与就业政策。
b、出口量。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反之,出口减少会增加国内供应量。
c、期末商品结存量。这是分析期货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
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2供给方面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代以前,我国小麦长期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因此小麦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要进口品种。1990年以后,我国小麦播种面积降幅较大,但是由于单产提高,产量变化幅度不是很大。1996年以后,小麦播种面积又很快得到恢复。1997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006万公顷,接近1991年的3095万公顷的最高纪录,当年小麦总产量达1.233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且首次超过需求量,小麦价格开始下跌,同时出现“卖粮难”的问题。1998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977万公顷,总产量为1.125亿吨,虽然减产,但仍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1999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15亿吨,创历史第二高产。1995—1999年,我国小麦年均产量为1.12亿吨。2000年小麦产量为9963.6万吨,预计2001年小麦产量为9392万吨,两年减产总量已经接近2000万吨。
·硬冬白小麦产量 中国的小麦产量很大,占世界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是农业大国,农民的口粮存量也是很大的,真正的流通量并不是非常大,硬冬白小麦的流通量和合格量也是有限的。以下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2003年产量为准所做的测算,供参考。·优质强筋小麦产量
近几年,在我国小麦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同时,我国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增长很快,2000年(即1999年冬小麦和2000年春小麦,以下同)比1999年增长98%,2001年比2000年增长22.6%。2001年种植面积391万公顷,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535万公顷,产量2105万吨。2003年估计达到2630万吨。
3供需状况
我国小麦库存比较庞大,最高时达到1亿多吨。近几年由于小麦连续减产,生产与消费出现缺口,库存量消耗比较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库存量较少,90年代中期进口的国储小麦(加麦和美麦等)相对较多,且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由于存放时间较长,陈化和质量下降,国储进口小麦价格也较低,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近年情况来看,国家每年抛售的国储进口小麦对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影响较大。期末库存量是分析期货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三.影响小麦价格因素分析
影响期货品种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因素最终都是通过供求影响期货市场价格的。主要的:播种面积和单产;合约定位;小麦质量及仓单数量;天气与病虫害;国家政策;小麦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国际市场联动性;进出口;外盘;投机和心理因素;交通运输等。
1播种面积和单产
小麦播种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决定因素。可以说,小麦播种面积和播种生长期的天气直接决定强麦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期货价格炒作的重要题材。单产的高低也会影响产量,从而影响供应,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2合约定位
·硬冬白小麦期货定位
郑州商品交易所硬冬白小麦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品是国标(GB1351-1999)二等硬冬白小麦。小麦按国标分九个种类,硬冬白小麦是其中的一类。·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定位
优质强筋小麦期货的一等品可以与加拿大小麦接轨,二等稍差一点。美麦的质量总体上不如加麦。
3小麦质量及仓单数量
小麦质量如何、是否能达到交割标准、临近交割月时申报入库及注册的仓单数量等因素对小麦期货行情有一定影响。
硬冬白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两个合约的交割标准不同,合约交割标准的每一项都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仓单数量。
·硬冬白小麦期货合约交割标准
硬冬白小麦执行的是国家标准,其质量指标中除容重、水分由仪器检验外,其余指标由人工检验,操作较方便,交割仓库检验人员经专业训练后可以掌握检验技术,所以入库前经仓库预检或入库时仓库抽检合格,码垛后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交割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执行的是企业标准(高于GB1351-1999国家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参考了国家推荐标准(GB/T 17892-1999),更重要的是贴近现货市场的发展和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
4天气与病虫害
气候对小麦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小麦在种植期和生长期需要相适应的生长环境。如果出现异常天气将对小麦产量、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对小麦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并经常形成小麦交易中的“天气市”。
相对于硬白小麦及普通小麦来说,强麦品质受气候影响更大。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在不同区域和间差异主要是气候条件不同引起的,从而影响达标产量。直接影响优质强麦品质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和湿度。一般来说,在强麦生长后期,在日均温度30度以下时,随温度升高,品质改良,但超过30度以后反而影响品质。干热风会降低籽粒容重、产量和湿面筋含量。降水过大会影响氮素的供应,而氮素又会影响湿面筋的含量。后期干旱会导致产量下降但品质会改善。小麦成熟后期高温可以使优质强筋小麦延伸性明显降低。
病虫害也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小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5国家政策
小麦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政府经常对小麦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防止通货膨胀。自2006年开始实行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和拍卖政策对稳定小麦价格起了很大作用,进出口及税收政策也是小麦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对于普通小麦而言,强筋小麦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受政策干预较小,是较好的期货品种。如自2006年开始施行的托市收购是针对普通小麦、白麦、红麦等,而非优质强筋小麦。不过强麦虽不直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但作为小麦中的一个品种,这些活动对强麦期货价格有很大影响。随着小麦价格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小麦价格主要由市场调节,政策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优质小麦价格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进口小麦储备的增减或抛售方面。
6小麦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
郑州小麦期货是目前交易的农产品期货中最大的品种,其价格走势有很强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小麦的长期走势(三至五年)由宏观经济形势及粮食总供求关系决定;中期走势(一至两年)主要受产量预期、库存量变化以及相关农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的影响;短期走势(三至五个月)受季节性波动周期的影响比较大。
小麦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对粮食品种的小麦来说,短期的季节性波动对交易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小麦季节性价格波动有一定规律。每年的2、3、11、12月份价格较高,特别是双节期间,青黄不接时间更为突出。一般的,每年冬麦上市后的七月份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最低。从九月份开始,小麦消费进入旺季,现货价格稳步上升,春节左右,小麦消费进入高峰期,小麦价格也抵至年内高点。春节过后价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价格会略有反弹,随后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价区,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受其它因素影响,这一规律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近年4、5月份小麦产区常常进行陈化粮、库存小麦的拍卖,制约了这一期间小麦价格的回升。从季节因素来说,优质强筋小麦季节性价格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每年的双节和季节末是价格较高时期。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小麦从播种到收获要有长达8个月的周期。这种相对固定的周期,制约了生产规模的伸缩性。
从长期来看,粮食生产具有小周期和大周期的变化规律。以往粮食生产小周期一般为4-5年,大体表现为两欠一平二丰收。在1995年后,经过连续几年的粮食丰收,供给相对过剩,库存增加,但这只是把周期拉长。另外,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大周期,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短缺-紧张平衡-平衡有余几个阶段。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信号即周期变化规律分析判断价格走势。2011/12出现了小麦生产上少有的八连增,这是极其少见的。小麦期货价格走势有很强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小麦的长期走势(三至五年)由宏观经济形势及粮食总供求关系决定;中期走势(一至两年)主要受产量预期、库存量变化以及相关农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的影响;短期走势(三至五个月)受季节性波动周期的影响比较大。
小麦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来说,每年冬麦上市后的七月份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最低。从九月份开始,小麦消费进入旺季,现货价格稳步上升,春节左右,小麦消费进入高峰期,小麦价格也抵至年内高点。春节过后价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价格会略有反弹,随后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价区,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受其它因素影响,这一规律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近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与拍卖等政府调控活动等,对小麦价格走势有较大影响,普麦价格一般从6月份收购期开始上涨一直到收购结束,然后价格在拍卖期(当年10月到次年5月)进行震荡调整或下跌,7国际市场联动性
一般情况下中国小麦基本供求平衡,其价格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世界上主要小麦期货市场价格的相互影响在日益增加。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定期由路透社发布,现已纳入世界小麦报价体系,世界小麦产量及库存对中国小麦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波动逐步显现联动振荡趋势。
郑商所强麦期货标的为符合规定的优质强筋小麦,这些强麦内在品质好,与进口麦品质接近,已在相当程度上替代进口,相对于硬白小麦及普通小麦来说,强麦价格更易受到进口小麦的影响,与国际小麦价格联动性更强。
8进出口
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分别为2600万吨、6000万吨、2100万吨,这些国家硬红冬和硬红春小麦产量对世界小麦价格包括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影响很大。目前,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的实际进口量往往会因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发生变化。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大国,平均年进口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1996年以来,我国小麦连续几年获得好收成,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小麦进口数量逐年减少。加入WTO后,小麦进口会逐步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国小麦就会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一方面,全球小麦正常贸易量约为1亿吨,如果我国大量进口小麦,势必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如果因为大量进口小麦而造成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家完全有可能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另外,随着加入WTO以后小麦的自由贸易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将和国际市场接轨,价格变动方向将和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一致。因此,把握优质强筋小麦价格走势,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小麦生产情况、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等。
9外盘
优质强筋麦品种一等交割品可以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进出口量的增加,外盘对优质强筋麦期货的影响会逐渐增大。
美国有三家交易所交易小麦期货,其品种分别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软红冬麦、二号硬红冬麦;二号褐色北部春麦以及等值的二号北部春麦。替代品的差价由交易所制订。CBOT软红冬和硬红冬麦交割品湿面筋绝大部分达不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替代品可以达到。
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或以上北部春麦,蛋白质含量为13.5%或以上。13%蛋白质含量可以按贴水进行交割。MGE交割品可以达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硬红冬麦。如交割等级为二号,按合约价执行;如为一号,则升水1.5美分/蒲式耳;如为三号,则贴水3美分/蒲式耳。KCBT硬红冬麦湿面筋绝大部分达不到30%,不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美国期货市场小麦价格 美国三家交易所的期货价格走势比较一致,大家可以参考MGE期货价格,也可以参考CBOT期货价格。
10市场投机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一定期间也会对期货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期货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会对价格行情产生较大的影响,小麦市场也同样存在,因为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长时间、大单量参与某一个品种,而且他们往往关注所参与品种的中、长期趋势。期货市场是一个资本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进入2007年以来,资本流动性及市场投机因素对强麦价格的影响愈来愈不可忽视。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影响股票市场,而且对商品期货市场也有很大影响。
11交通运输
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小麦现货价格都是由期货价格和基差形成。所以对于进口小麦来说,进口合同一旦签订,船期和运费是影响到岸价格的不确定因素。2003年以来海运费波动很大,是进口小麦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007年以来国际海运费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对小麦价格走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国由于运力有限,交通运输在一定时期对国内小麦流通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而对小麦价格产生相应影响,运费在粮食价格构成中占据了相当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