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顾光球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顾光球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顾光球,男,1953年出生,生前是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与同为村医的妻子汪杏花一起,扎根山乡40年,默默奉献,忘我工作,成为3000余村民的生命健康守护神。2012年3月16日清晨,顾光球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59岁。顾光球同志自1972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扎根基层4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忠诚履行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和社会各界的赞誉。顾光球同志的感人事迹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引起中央、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省委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传、弘扬顾光球同志的高尚医德和大医精神,省卫生厅追授顾光球同志“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顾光球同志生平主要事迹如下:
走的那晚,吃完饭打着电筒去值班
3月15日傍晚,一家人吃晚饭后,顾光球看完新闻联播,像往常一样拿了手电筒,骑着那辆破旧的二手摩托车,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就要去官塘村卫生室值夜班。“不行啊,现在春季流行感冒这么多,我不去值班,有人半夜要来拿药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劝阻,顾光球说完就骑车走了。
16日凌晨1点左右,一位村民敲响了卫生室的门。顾光球起床给村民拿好了药,顺便去上厕所。从厕所出来,他顿时感到头又晕又疼。
对面加油站的人赶来时,顾光球几乎晕过去。他们赶紧叫车,将他送到浠水县人民医院,同时又打电话给顾光球的二女婿王庆华。
王庆华打电话通知汪杏花和顾光球的两个女儿,自己匆匆赶到医院。1
此时,医生确诊其为突发脑溢血,颅脑血管全面出血,十分危急。凌晨3时许,顾光球一瓶液还没有输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此时,他的妻子、女儿、女婿还在赶往医院的路上……
顾光球去世得太突然,来不及打造棺材,只好先用原本为老母亲准备的棺材入殓。
从医40载,村民一个电话随时出发
顾光球的姑父是一名医生,顾光球从少年时就开始接触医学。1972年,顾光球19岁,在浠水县卫生系统参加了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并通过大量的自学,成为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他自己上山采草药,还开荒种草药,降低成本。
一开始,他所工作的卫生室位于八方咀村的湾子里,八方咀的村民生病了都找他看病拿药。诊病准确,拿药便宜,待人又很是宽厚亲切,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3年前,为了方便邻村的人看病,顾光球进入了官塘角村卫生室工作,该卫生室服务周边的八方咀村、七里冲村和官塘角村等3个村。这样,三个村子的人找他看病更方便了。他的妻子汪杏花在卫校毕业后,通过县卫生局的考核也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里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村里都是山路,为了加快出诊速度,顾光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一个电话他就随时出发。有时,他一个月还要出七八次夜诊。
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顾光球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洗马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为3个村的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人群进行了分类管理。糖2
尿病、精神病人等都做了分类记录,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他所在的卫生室,曾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典范。2008年底,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同志曾到此调研,顾光球同志作为村医代表,在张岱梨副省长调研时在会议上作了发言,张岱梨同志称赞其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4月25日,是顾光球59岁的生日。按照农村的习惯,大女儿顾海琴早就打算为父亲做60大寿,而父亲却在此时突然离世。
救人为先,看病不要诊金只收药费
顾光球出诊看病,从不收出诊费,也从不收诊金,病人只需付药钱。
官塘角村卫生室里有好几摞顾光球生前开过的药方单据,但药价都很低。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肠胃道方位腹痛,共开了6种药,共计8元钱;一张小儿感冒的处方单上,一共4种药,也只有15元钱。所有的药方单据上,极少有超过30元的。
顾光球给人看病拿药,能开一粒药的他绝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的,他绝不开两天的。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他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短缺的我给你配。
八方咀村80多岁的顾汉奎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儿女在外工作。去年春天,顾汉奎得了肺病。顾光球给他看完病后,从此只要顾汉奎一通电话,15里的山路,顾光球骑上摩托车就去。平时,顾光球也会经常到他们家探望,帮忙老人烧水做饭。
60多岁的村民顾思告患有肝腹水,顾光球每个月都到病人家里,帮忙抽去腹中积液。抽取过程中,顾光球连口罩都不戴。他说,戴口罩会让病人有距离感。
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
扎根农村,家里种菜贴补诊所开销
农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生活困难。
顾光球一辈子都留守在村里。他的弟弟曾对他说,以他的技术,在浠水县或者到黄石去开个诊所,日子都会好过很多。
这些建议,顾光球拒绝了。他说,“农村里缺医生,这么多村民要看病,我不能离开他们。”他留在农村里,踏踏实实地为村民看病拿药,以低廉的药价为村民服务。
早些年,顾光球靠开诊所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十分拮据,他就承包了一个鱼塘,辛苦自己挣钱供孩子读书。就这样,大女儿念完了大学,二女儿也读完了高专。
家里种的蔬菜,收获后他就卖到村里的小学食堂,卖菜得的钱都用来贴补诊所的开销。
汪杏花说,生前,他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他就穿胶鞋出门。这几十年,他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汪杏花回忆,平时吃饭时,只要接到要出诊的电话,他扔下筷子骑上摩托车就匆匆出发。他夜夜到诊所值夜班,晚上就在药品库房里的一张小床上将就一晚。
突然离世,家人无奈瞒着八旬老母
顾光球的母亲今年80岁了,跟着二儿子顾光元住在黄石。
春节期间,母亲生病住院了,顾光元通知大哥,让他来医院看看。大哥是医生,又是家中长子,来看看母亲,母亲的病也能好一大截。
然而,顾光球说,春节期间村里病人多,他实在走不开,不能来看望母亲。他在电话里嘱托弟弟,一定照顾好母亲。
母亲住在医院,也时常念叨大儿子:“我病得住院了,光球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呀?他给别人治病,怎么就不来给我治?”
顾光球的大女儿在黄石安家10年,他只在女儿家里吃过一顿饭,从没在女儿家住过一夜。
对于大哥的做法,顾光元很是气愤,感到很不理解,渐渐对大哥有了意见。
大哥突然去世后,顾光元从来参加大哥葬礼的乡亲们的哭诉中听说了他在村里治病医人的故事,听到了那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感人事迹。顾光元以往对大哥的不理解都化成了最诚挚的崇敬,他一下跪在大哥的灵前,失声痛哭。
80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为了不刺激母亲,大家把长子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4月25日就是他的生日了,母亲想跟儿子一起过生日。他们就告诉老人,顾光球的女儿安排他出去旅游了,不在家过生日……
第二篇:顾光球先进事迹
顾光球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顾光球(1953~2012.03.16),男,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与同为村医的妻子汪杏花一起,扎根山乡40年,默默奉献,忘我工作,成为3000余村民的生命健康守护神。2012年3月16日清晨,顾光球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59岁。至去世前为止,顾光球担任村卫生室室长10年。顾光球所在的村卫生室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洗马镇中心卫生院评为“先进村卫生室”,顾光球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顾光球去世后,数千村民自发为其送行。顾光球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湖北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称其为“大别山医魂”、“永远的映山红”。
顾光球先进事迹
立志从医,苦攻医术
顾光球出生在湖北省浠水县与蕲春县交界的三角山下。1972年,顾光球成为当地少有的高中毕业生,本来有很多机会等着他,但自幼向往医生职业的他选择了师从当地老中医学习中医技术。因勤奋刻苦,不到一年他便能独当一面,被推荐到洗马镇八方嘴村村卫生室当“赤脚医生”。1977年,经申请,顾光球被选送到浠水县卫校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3个月。生前,《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这两本医药“圣经”一直放在他的手边,一有空就学习。1993年6月,顾光球晋升为中医主管乡村医师。2006年起,年逾五旬的顾光球克服种种困难,用两年的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取得黄冈卫校中医中专毕业证书。顾光球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简陋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快要翻烂的医书:《用药心得十讲》和《农村常见急症》。
送医上门,便民利民
随着青壮人员外出打工不断增多,农村几乎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山路遥远,生病的老人儿童行走不便,特别是在夜晚困难更多。顾光球发扬赤脚医生的优良传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送医上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顾光球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顾光球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村里还有一位92岁的老人,眼睛瞎了,一身是病,三个儿子都已去世,顾光球经常上门去看望老人,免费诊病。听到顾医生去世的消息,老人的心都碎了。她哽咽着说:“我不敢相信,(顾医生)怎么像鹰抓鸡一下就没了,我心里好痛啊。以后病了找谁呀?老天怎么不长眼,真该让我替他去死。” 大年三十,家家户要早早关门纳福,团聚吃年夜饭,由于经常接到电话要 黄冈副市长陈少敏与顾光球的妻子在交谈
[4]随时出诊,顾光球家连年夜饭也吃不好。每年都要出诊,后来干脆把吃饭的时间改了,改在早上。在发病的当天,顾光球还4次出诊;早上6点半,匆匆吃完几口面,套上雨靴,裹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出发了;晚上6点多钟,顾光球又出诊一次,一天只在晚饭时不受打扰喝下一碗米汤。30多年来(截止2012年3月),在崎岖的山路上,顾光球先后骑坏了四辆自行车。生前,顾光球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顾光球就穿胶鞋出门。几十年里,顾光球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防疫保健,恪尽职守
浠水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后,顾光球主动转变角色:在诊疗基础上,把精力放在防疫保健上。不但不计较经济得失,反而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2002年12月,洗马镇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八方嘴、七里冲、官塘角3个邻近村合并在官塘角村设置联村卫生室,由顾光球任室长,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半径3.5公里左右,服务人口3959人。在推进新农合中,引导群众参合率达95%以上。在日常诊疗中,顾光球坚持向病人解释病症,还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如何保健,如何预防疾病。至顾光球去世之日为止,该卫生室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96份,其中65岁以上老人档案169份,高血压患者271份,糖尿病档案35份,重性精神病18份,仅顾光球个人就亲自建档1006份。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记录。在2003年“非典”和近3年来(截止2012年3月)的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顾光球以救死扶伤的精神,身先士卒,与高危人群直接密切接触,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3年里(截止2012年3月),进村入户摸底排查0-7岁儿童手足口病累计2465人次。在春夏季节高发期间,顾光球不顾高温,每天奔波几十里路,上午走村入户对重点对象逐一探视排查,每天下午向镇卫生院报告结果。坚持看病有日志,发药有处方,收费有登记,新农合报销手续完整无弊。在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顾光球所在的卫生室成为浠水县典范,受到村民和上级充分肯定。2008年12月2日,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到卫生室调研时称赞顾光球:你的诊所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因公负伤,舍已为人
1990年前,为自力更生,节约开支,顾光球与几名村医一起到蕲春县仙人台大山上挖草药,突然遭遇一大群葫芦蜂袭击。由于蜂群来得太猛烈,黑压压的一片,大点大点地砸在身上,开始大家都懵了,以为遇上阵头雨。顾光球招呼大伙赶紧打开随身携带的清凉油盒防御,不料自己失足滚到山沟昏迷过去了。后来,山下卫生所的村医到山上为其打针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才能下地。他又返回到原地找回丢失的锄头和竹篓。此后,顾光球头上留下了被毒蜂蛰的几个伤疤。顾光球出夜诊摸黑道多次摔伤,胳膊骨折过两次、脚脖子一次。
扎根山乡,乐道安贫
八方咀村不富裕,留守老人和孩子看病赊账多。顾光球说,“啥时有钱啥 时还吧。”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顾光球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能开一粒药的他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他决不开两天的。诊所里有好几摞顾光球开过的药方单据。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腹痛,共开了6种药,仅8元钱。他的处方中,少有超
第三篇:顾光球同志简历及主要事迹材料
顾光球同志简历及主要事迹材料
顾光球,男,浠水县洗马镇八方嘴村1组人,生于1953年5月8日(阴历3月25日)。1972年7月洗马高中毕业后,顾光球师从老中医周学海学习中医,1973年3月被推荐进入原洗马公社建设大队(现名洗马镇八方嘴村)卫生室当“赤脚医生”。1977年11月被选送到浠水县卫校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三个月,1980年6月获县卫生局办法的“赤脚医生证”,1982年2月获县卫生局办法的《乡村医生证书》。1993年6月晋升为中医主管乡村医师,1995年9月获黄冈地区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技术职务中医主管乡村医师任职资格证》,2004年经县卫生局考核依法注册为乡村医生。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顾光球同志参加湖北省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并取得黄冈卫校颁发的中医中专毕业证书,后一直在村卫生室从事乡医工作。2002年12月至2012年3月15日任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2009、2010年官塘角村卫生室连续两年被洗马镇中心卫生院评为“先进村卫生室”,顾光球同志同时也连续两年被卫生院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顾光球同志从事赤脚医生和乡村医生职业长达39年时间,在此期间,兢兢业业的为当地3000余名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认真勤恳,医疗水平较高,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高度肯定。2012年3月16日凌晨1点左右,顾光球同志在为1名急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置之后,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一生的村卫生室里。3月18日,顾光球同志下葬当天,有多达几百名当地群众自发为其送葬。截止目前,有当地群众3000多人次自发为其悼念,寄托他们对顾医生匆匆离去的哀思。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顾光球同志生平主要事迹如下: 走的那晚,吃完饭打着电筒去值班
3月15日傍晚,一家人吃晚饭后,顾光球看完新闻联播,像往常一样拿了手电筒,骑着那辆破旧的二手摩托车,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就要去官塘村卫生室值夜班。“不行啊,现在春季流行感冒这么多,我不去值班,有人半夜要来拿药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劝阻,顾光球说完就骑车走了。
16日凌晨1点左右,一位村民敲响了卫生室的门。顾光球起床给村民拿好了药,顺便去上厕所。从厕所出来,他顿时感到头又晕又疼。
对面加油站的人赶来时,顾光球几乎晕过去。他们赶紧叫车,将他送到浠水县人民医院,同时又打电话给顾光球的二女婿王庆华。
王庆华打电话通知汪杏花和顾光球的两个女儿,自己匆匆赶到医院。此时,医生确诊其为突发脑溢血,颅脑血管全面出血,十分危急。凌晨3时许,顾光球一瓶液还没有输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此时,他的妻子、女儿、女婿还在赶往医院的路上„„
顾光球去世得太突然,来不及打造棺材,只好先用原本为老母亲准备的棺材入殓。
从医40载,村民一个电话随时出发
顾光球的姑父是一名医生,顾光球从少年时就开始接触医学。1972年,顾光球19岁,在浠水县卫生系统参加了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并通过大量的自学,成为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他自己上山采草药,还开荒种草药,降低成本。
一开始,他所工作的卫生室位于八方咀村的湾子里,八方咀的村民生病了都找他看病拿药。诊病准确,拿药便宜,待人又很是宽厚亲切,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3年前,为了方便邻村的人看病,顾光球进入了官塘角村卫生室工作,该卫生室服务周边的八方咀村、七里冲村和官塘角村等3个村。这样,三个村子的人找他看病更方便了。他的妻子汪杏花在卫校毕业后,通过县卫生局的考核也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里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村里都是山路,为了加快出诊速度,顾光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一个电话他就随时出发。有时,他一个月还要出七八次夜诊。
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顾光球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洗马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为3个村的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人群进行了分类管理。糖尿病、精神病人等都做了分类记录,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他所在的卫生室,曾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典范。2008年底,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同志曾到此调研,顾光球同志作为村医代表,在张岱梨副省长调研时在会议上作了发言,张岱梨同志称赞其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4月25日,是顾光球59岁的生日。按照农村的习惯,大女儿顾海琴早就打算为父亲做60大寿,而父亲却在此时突然离世。
救人为先,看病不要诊金只收药费
顾光球出诊看病,从不收出诊费,也从不收诊金,病人只需付药钱。
官塘角村卫生室里有好几摞顾光球生前开过的药方单据,但药价都很低。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肠胃道方位腹痛,共开了6种药,共计8元钱;一张小儿感冒的处方单上,一共4种药,也只有15元钱。所有的药方单据上,极少有超过30元的。
顾光球给人看病拿药,能开一粒药的他绝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的,他绝不开两天的。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他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短缺的我给你配。
八方咀村80多岁的顾汉奎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儿女在外工作。去年春天,顾汉奎得了肺病。顾光球给他看完病后,从此只要顾汉奎一通电话,15里的山路,顾光球骑上摩托车就去。平时,顾光球也会经常到他们家探望,帮忙老人烧水做饭。
60多岁的村民顾思告患有肝腹水,顾光球每个月都到病人家里,帮忙抽去腹中积液。抽取过程中,顾光球连口罩都不戴。他说,戴口罩会让病人有距离感。
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
扎根农村,家里种菜贴补诊所开销
农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生活困难。
顾光球一辈子都留守在村里。他的弟弟曾对他说,以他的技术,在浠水县或者到黄石去开个诊所,日子都会好过很多。
这些建议,顾光球拒绝了。他说,“农村里缺医生,这么多村民要看病,我不能离开他们。”他留在农村里,踏踏实实地为村民看病拿药,以低廉的药价为村民服务。
早些年,顾光球靠开诊所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十分拮据,他就承包了一个鱼塘,辛苦自己挣钱供孩子读书。就这样,大女儿念完了大学,二女儿也读完了高专。
家里种的蔬菜,收获后他就卖到村里的小学食堂,卖菜得的钱都用来贴补诊所的开销。
汪杏花说,生前,他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他就穿胶鞋出门。这几十年,他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汪杏花回忆,平时吃饭时,只要接到要出诊的电话,他扔下筷子骑上摩托车就匆匆出发。他夜夜到诊所值夜班,晚上就在药品库房里的一张小床上将就一晚。
突然离世,家人无奈瞒着八旬老母
顾光球的母亲今年80岁了,跟着二儿子顾光元住在黄石。春节期间,母亲生病住院了,顾光元通知大哥,让他来医院看看。大哥是医生,又是家中长子,来看看母亲,母亲的病也能好一大截。
然而,顾光球说,春节期间村里病人多,他实在走不开,不能来看望母亲。他在电话里嘱托弟弟,一定照顾好母亲。
母亲住在医院,也时常念叨大儿子:“我病得住院了,光球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呀?他给别人治病,怎么就不来给我治?”
顾光球的大女儿在黄石安家10年,他只在女儿家里吃过一顿饭,从没在女儿家住过一夜。
对于大哥的做法,顾光元很是气愤,感到很不理解,渐渐对大哥有了意见。
大哥突然去世后,顾光元从来参加大哥葬礼的乡亲们的哭诉中听说了他在村里治病医人的故事,听到了那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感人事迹。顾光元以往对大哥的不理解都化成了最诚挚的崇敬,他一下跪在大哥的灵前,失声痛哭。
80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为了不刺激母亲,大家把长子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4月25日就是他的生日了,母亲想跟儿子一起过生日。他们就告诉老人,顾光球的女儿安排他出去旅游了,不在家过生日„„
第四篇: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实现职工共同价值取向为核心,以形成医院团队精神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完善医院文化建设设施,塑造医院良好形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重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推动医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利用5年时间使医院形成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体系,把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大力倡导人性化、人文化和个体化服务,把医院建设成为管理科学、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医院,真正形成“领导为员工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全员为病人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格局,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逐步达到和实现以下目标:
(一)、制作体现医院特点的院徽、院旗、院歌,展示医院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廉洁自律风尚,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为,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建立和完善与医院精神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职工素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五)、医院环境具有初步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广泛开展文化体育运动。
(六)、构建和谐医院,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党务公开。
(八)、结合医院实际,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
(九)、深入持续开展文明大行动及窗口文明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扎实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主要内容
(一)、医院物质文化建设。表现为医院的设备设施、就医环境、保障体系和职工生活福利等物质条件。以有特色的、人性化的医疗建筑、医疗设备,完善的工作条件和文化生活设施、优美温馨的就医环境为主要标志,客观反映医院的物质基础、医技水平及医患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医院制度文化建设。指医院的运行机制和必须遵守的各项卫生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建设。通过设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医院运行机制及引入现代科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现医院的办院特色、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技术特长,在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既强调规范服务言行,也注重增强守法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做到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统一。
(三)、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凝炼有特色的医院精神、医院作风、医院价值观、医院理念,使之形成对医院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使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工作行为同医院的整体融合起来,化为热爱医院,实现目标的共识和动力。
(四)、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指医院组织成员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对工作目标的同一性,团队精神和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以及和科室组织成立的文化团体,形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载体,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氛围。
四、主要任务
(一)、理念体系设计
面向全院征集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
1、院训、医院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宣传科)
2、院旗、院歌、院徽;(宣传科)
3、医院的旧照片、趣闻轶事;(宣传科)
4、理论性、实践性文章;(宣传科)
5、出版一本全面介绍医院的书籍画册,拍摄一部介绍医院的电视专题片,并刻录成光盘,在院内播放。(宣传科)
(二)、医院制度体系设计
重新编写《医院管理制度汇编》,体现医院文化。(院办)
(三)、文化活动
1、开展评优活动。评选“优秀医生”、“优秀护士”、“优秀科室”、“优秀服务窗口”;医德医风先进科室、个人优秀奖。(党办、医务科、护理部、院办、宣传科)
2、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
①院领导与员工互动活动;②院庆活动;③定期举办附院运动会及各种体育运动比赛;④定期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征文、演讲、摄影、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座谈交流等活动。(工会、团委、党办、院办、宣传科)
3、坚持每两年召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暨医院文化建设研讨会。(党办、宣传科)
4、要求每位员工学会唱院歌。(工会、团委、宣传科)
(四)、形象系统设计
1、视觉识别系统。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抓好外科楼的建设,启动门急诊楼建设,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突出视觉性,增强公众形象文化,绿化、美化、优化医院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营造体现医院文化特色,景象美观,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医疗服务环境。(后勤管理科、宣传科、门诊部)
2、指引示识系统。进一步加强标识建设,使用名称规范,规格统一,色彩显著的院内标识牌,分布平面示意图以及墙报、壁画等,尽量做到标准色素协调,视觉一体化、国际化。(宣传科、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
3、服务运行系统。各科室根据科室的特点,制定所在科室的服务流程。(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
4、抓好仪容仪表建设。全院职工要统一服装,收费窗口先搞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后勤管理科、院办)
(五)、文化阵地建设
1、建设一所面积较大、环境优美的多功能娱乐厅,可开会、播放电影、歌舞娱乐等。在主要场所刻上院训、办院方针,在会前播放院歌,在医院标识上标上院徽。(后勤管理科、宣传科、院办)
2、创办院史展览馆,医院图书馆。(宣传科、党办、院办、工会、后勤管理科、科教科)
3、办好《海医附院报》。(宣传科)
4、办好海医附院网。(宣传科)
(六)、医院品牌推广
1、公共活动策划。对外开展义诊,组织医院急救队,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时救护和组织开展献爱心等活动。(医务部、宣传科、工会)
2、中介媒体宣传。(宣传科)
3、户外广告设计。(宣传科)
(七)、关心医务人员,善待员工
医院不仅要让患者满意,更要让员工满意。每年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免费体检一次。要关心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福利、住房、子女就业,职工看病要有所优惠,每逢职工生日,医院工会要通过短信,祝贺员工生日快乐。同时,要广开门路,为员工提供国内外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确保那些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又想干事、有业绩的医护人员得到充分肯定和奖励。医院要不断加强合唱团、篮排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小乐队等文体队伍的建设,医院专业人才引进时,要适当向这方面特长的人员倾斜,尽可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这方面有特长的人员。(工会、人事科、科教科)
五、具体要求
(一)、分工负责,齐抓齐管。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任务,各科室要紧密配合,协调统一,狠抓落实。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形象文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交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正面宣传,为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各支部、各科室要善于发现干部职工中的闪光点,注意挖掘和宣传在医院建设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注意总结和推广文化建设中职工创造的新经验,逐步完善文化建设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确定不同岗位的试点科室,坚持从试点工作抓起,边抓试点,边抓推广。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形成不同岗位的示范点,依靠示范引导、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体,实现点线连接,扩展到面。
(三)、切实加强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医院领导要承担起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带头
第五篇:实习生社区医疗志愿者服务-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系基层医疗·情牵夕阳生活” 实习医生
医疗志愿者服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基层医疗的过程中接受锻炼,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10月14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践科组织以实习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心系基层医疗·情牵夕阳生活”为活动主题,前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大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龙华社区服务岗站开展一系列公益医疗服务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健康咨询,体格检查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展现当代医学生的风貌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实践过程大致分为社区导医和社区回访两部分。社区导医主要由志愿者在社区医院的指导下,帮助医院归置新购入的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了解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适当为患者提供病请咨询,同时向带教老师学习社区医患沟通艺术。推拿病房里,几位中医实习生对医生为一位老年病人进行的推拿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医生向志愿者介绍道,其中的弹拨法、按法、揉法,主要是放松肌肉,疏通局部经络,治疗颈椎病,肩部肌肉劳损等。
另一方面,一支志愿者服务分队同当地医院医生一起,为社区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回访,向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分发健康手册,并为高血压的老年人测量血压,同时针对个人基本情况进行的健康教育,普及医疗常识。适逢重阳节将至,此次健康回访既为老人们送去节前的关怀,也更加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志愿者钟文珠在活动结束后感慨到:“老人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他们真的很需要我们时常去关怀他们,其实不需要买多好的礼物,只要我们能不时地问候一句,陪他们拉几句家常,他们就很知足了。” 通过此次义诊活动,培养了志愿者们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服务意识;向居民宣传健康常识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沟通能力;志愿者们体会到基层人民就医难处,增强了队员们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助互爱,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A朝阳青春,医路前行。志愿服务,我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