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教育“浸润”人文马家堡
身处后奥运时期“人文北京”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以文明和谐为目标的区域社会促进平台?马家堡街道在推进社区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社区教育脱颖而出,成为“浸润”人文马家堡的重要载体。
社区教育“浸润”人文马家堡
郑云成、郭校伍
我国自古就有“天地之性人为贵”、“居必择乡”之说。
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社区教育,从社会建设实践的角度去审视,也正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从社会风俗、习俗和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对人本性给予积极的正面影响,从而改善社会的人文环境,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进而增强区域社会的吸聚力。
筹办北京奥运会的七年间,在“人文奥运”理念的引领下,社区教育的内涵与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以人为本和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主要形式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大力倡导和弘扬,以“中国元素”为特征的中华文明和民族风貌的绚丽景观,显示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成为展示中国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当代形象的历史转折。后奥运时期,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第29届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在传承奥运精神、建设“人文北京”上,又面临着国内外更高的审视标准和更加艰巨的任务。
处在社会建设前沿的马家堡街道,在不懈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解答“人文北京”给城市基层工作提出的新课题,须对社区教育工作给予认真的研究,并坚持不懈地合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大发展,促进社区教育事业大繁荣。
“胡祖培效应”的启示
“胡祖培效应”,回答了社区教育能否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这一基本问题。在马家堡街道,说到社区教育的群众参与性,他们都会提到“胡祖培效应”。带着弄清“胡祖培效应”的冲动,我们专程到胡祖培所居住的嘉园二里社区,在同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座谈中了解到,所谓“胡祖培效应”,是指生活在居民身边的“能人”,用自己所长,为居民答疑解惑,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科学知识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和风气形成积极引导的一种“从众”现象。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胡仲元认为:“它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群众需求是社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胡祖培,原空军第六干休所卫生门诊主任,现为驻马家堡街道嘉园二里社区空军第七干休所退休老干部、嘉园二里社区市民教育分校兼职教师。从座谈会上了解到,胡祖培之所以走上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的“职业”,正是他凭着自己“搞医出身”的经历和关爱他人的情怀,坚持为干休所的老干部服务,并被社区居民所了解和接受的过程。据介绍,在2005年的一个月时间内,空军第七干休所先后有4位老干部突发心肌梗,尤其是年仅69岁、干休所最年轻的老干部在突发心肌梗后,错当胃病医治,造成救治不及时而过世。高度集中的病例和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在老干部中间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有人提议成立干休所健康俱乐部,并真诚地邀请胡祖培定期为大家讲讲预防心肌梗病以及救助方面的知识。健康俱乐部的成立和定期的、季节性健康讲座的举办,既普及了预防和救治心肌梗病的知识,也宣传了科学饮食、健康锻炼常识。在随后的日子里,干休所老干部们的
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休人员及其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快乐、祥和。
一次“偶然”的“大显身手”,让胡祖培在社区居民中间声名大振,并由此走上了社区教育的讲台,成为深受嘉园二里社区居民欢迎的健康大使。
2007年6月31日晚,嘉园二里社区在社区中心公园举办庆祝党的生日文艺晚会,正当台下观众专注于台上精彩演出的时候,一位刚刚走下舞台的年长老党员,面朝下地倒在了在第一排观众席前。在活动组织人员一方面维持现场秩序,一方面又对病人束手无策之时,同样参加演出的胡祖培挺身而出,当有人质疑他要给病人翻身的救助措施时,他大声地解释说:“请相信,我是医生出身,按我说的去做”。当半个小时后120救护车赶到时,急救医生肯定了现场救助方法,并说:“这种情况如5分钟之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助,成活率就很低了”。了解了这一情况,其家人和周边群众在后怕之余,无不对胡祖培表示敬佩之意。事情过后,嘉园二里社区根据居民的请求,邀请胡祖培担任社区市民学校兼职老师,他欣然地接受了。近两年到社区义务传授健康知识的过程,也成为他与居民群众交朋友的过程,他不张扬的个性和乐于向群众传授健康知识的热情,使他的每一次讲课,都能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吸聚了人数众多的受众群。
采访中了解到,在马家堡街道社区教育战线上,“胡祖培效应”的现象不是个案,那些深受居民喜爱、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社区课堂,都有着类似于“胡祖培效应”的故事。
“社教义工”的魅力
马家堡街道探索形成的“社教义工”三个渠道,解决了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的产生途径问题。
作为首都北京近十余年来迅速崛起现代化新城区,马家堡街道与首都核心区融为一体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路网、花园式的小区和迅速繁荣的都市服务业,吸引了各方“神仙”移居于此,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人口为主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家堡地区可谓人才济济。然而,这些散落于“民间”的“能人”是否愿意“屈尊”于社区讲台,马家堡街道用鲜活的事例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有意义的事业能够凝聚人才”,“高尚的事业能够留住人才”。在马家堡街道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社区教育正成为这一地区的一项有意义、高尚的公益事业。
“兼职”老师多为本社区成员。今年,北京东方天泽文化培训中心,成为马家堡街道西里第三社区市民教育兼职老师的新成员。2月11日,该培训中心的武占英老师以“快乐学习享受生活”为主题,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就学生如何快乐学习、如何与家长沟通、拒绝网络诱惑等孩子和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了生动的解答,受到了普遍欢迎。现年72岁的社区居民颜锡雄,用他一生和外语打交道积累的经验,从2004年9月起在嘉园二里社区开办了市民英语班,实行每周固定的课程设置。学员从开始的24名到现在稳定的15位居民。近5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学习了《学英语300句》、《学说1000句英语》和《北京市民讲英语手册》。为满足市民需要,他还自编了英语补充教材,如:新落成的北京南站、奥运收藏热、时代新语“族”等。教唱英语歌更成为“学员”们喜爱的课程。目前,已教唱《北京欢迎您》、《我和你》、《友谊地久天长》等9首。据统计,目前各社区市民学校已签约兼职老师116名。
客串社区讲堂的“高人”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占奇教授的居住地紧临马家堡地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马家堡街道社区教育的客串老师,他渊博的学识和到全国各地800余场巡回演讲的见识,深深地吸引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他义务为青少年所做的心理咨询,帮助不少“问题”孩子走出青春期烦恼。嘉园二里社区的英语课堂,还吸引了外国友人客串,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友人,已连续5年来该社区作互动课堂。北京外国语大学宋晓杰老师等先后来马家堡街道为市民义讲。同时,各社区资源互补也正成为一种趋势,嘉园二里社区兼职老师颜锡雄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他自2006年12月受邀到嘉园一里社区讲英语起,至今已2年多,弥补了嘉园一里社区兼职英语老师因高龄不适合担任兼职老师后留下的空缺。
地区性“社教义工团”应运而生。在马家堡街道,家庭教育、科学锻炼、健康养生和大众化的文化体育知识成为市民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主要诉求。由于资源差异,各社区在组织社区教育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兼职老师不足的问题。为此,马家堡街道积极走访驻街道辖区教育及文化资源单位和社区“艺人”,得到了相关方的大力支持,组建了由6名教授或专家、2名民间艺人组成的专家义讲团,他们按照居民需求,义务到社区为群众传经送宝。采访中,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和市民都反映,“社教义工团”的成立,是马家堡街道工委、办事处为民办的一件实事。
“嘉一模式”的影响
“嘉一模式”,实质上解决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和机制问题。在马家堡街道,他们把嘉园一里社区的“常态化”市民教育模式称之为“嘉一模式”。所谓“嘉一模式”,就是2003年丰台区实行社区教育工作下派教师以来,嘉园一里社区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挖掘社区“能人”担任兼职老师,用满足市民心理和生活需求的社区教育活动吸引居民参加,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和受众群体的一种社区教育模式。为了了解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我们在该社区组织召开了有兼职老师、听课居民和子女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其反响还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固定且持之以恒的市民教育活动,既改善了长年生活在社区居民的生活规律,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嘉园一里社区市民学校模特组指导兼队长郑永红介绍说,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大多数退休居民,在刚退休的时候,都觉得这辈子过去了,精神提不起来,也不怎么注意形象了。社区教育分校成立老年模特队后,很快就形成了拥有17名男女队员的稳定队伍,一次教学课下来大家的心气就变了。到第二次开课时,大家就把压箱底的衣服、高跟鞋都给翻出来穿了,大家在一起不仅仅是学习表演,心理状态、精神礼仪的变化和队员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挺大的,就连站姿、坐姿都明显和以前不同了。孙农和是英语班的学员,今年53岁,算得上是社区市民学校年轻的学员了,她原本是学俄语的,她在参加社区英语班的2年时间中认识到,嘉园一里的市民学习活动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应付,而是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社会工作,市民学校互动式的学习形式,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她还参加了“巧巧手”班,她认为,做菜、编织等过去不怎么注意的生活小常识,对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很有帮助。关俊英阿姨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市民学校的场地和课程设置,其实就是把退休人员从平淡的小家庭生活引导到社会的一个交流平台,在社区学校,不管你是讲课的还是来学习的,大家都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就是回到家里,心里装的、想的,还是这摊事。座谈会上,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嘉园一里社区从周一到周六的固定教学内容就有6个。其中,学员最少的有
6人,最多的近50人。另外,他们还根据时令变化或居民需要,安排节水、假币识别、环境保护、眼保健、季节养生、家庭教育等专题知识讲座。
据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姜明介绍,嘉园一里社区市民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社区党委书记宫翠芬自2002年到该社区工作后,就一直把社区教育作为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实践证明,社区教育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上,切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人文马家堡”的积淀
马家堡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也从一个视角证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文关怀”,是形成“人文北京”的基本要素。
时代呼唤学习,学习需要平台。在刚刚结束的丰台区社区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来自马家堡街道角门东里西社区的党委书记侯春娟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社区教育工作,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群众需要的学习的平台,并成为马家堡街道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人文马家堡”的有效载体。
角门东里西社区的教育阵地建设和个性化突出的教学活动,为凝聚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阵地建设上,他们形成了“四室、三站、二栏、二校、一点”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网络,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站、社区计生服务站;宣传栏、居务公开栏;市民学校、社区党校及居民健身点。近年来,在推进全民教育的过程中,该社区市民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如“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让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先进事迹展、“社区五好文明家庭风采展示”、“拒绝邪教科普讲座”等活动。他们还组织市民礼仪培训50余次,参与人数达1 800余人,约占辖区总人数的30%。依托地区资源,他们对社区失业人员举办“成功求职策略”、“社区弹性就业”等培训。开展了各种适应老年人特点的教育活动,如“京剧艺术进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舞蹈学习班”、“太极拳训练班”等。还举办了青少年维权、自护、科普、网络、环保等知识讲座。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促进了邻里和谐。
下面这篇2007年报道嘉园一里“社区一日”的文章,也说明了这一点。“早上6点钟我来到这个社区的一号院,三三俩俩的市民迎面从身边慢步跑过,他们中间有的老、有的少,一看便知她们是在晨练。在小院南侧马草河岸边的柳树下,几个老大爷在打太极拳;在紧临三环路的一处较为宽敞的角落,近20人的太极剑队伍正在随着教练做着转身劈刺的练习,一招一式还挺认真。上午10点,6位老大爷戴着袖标在二号院周边巡视着,期间,他们中的一个人弯下腰来,捡拾起一个绿色的废弃塑料袋。下午3点,我来到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一位艺术家气质十足的老奶奶正在指导20余名“学生”画画,一问得知,老师叫杨爱菊,今年82岁高龄,已坚持在市民学校任教3年了。晚上8点,在嘉禾公园,该社区100余人的交谊舞爱好者正在悠扬的《友谊地久天长》乐曲下翩翩起舞。公园的另一处则是又一番景象,30余人的老年健身队跳起了欢快的韵律操。
陈汝文老大爷告诉记者,北京城太大了,我们只有在大的节日才和亲戚朋友走动,平时与同事也很少来往,社区教育活动丰富了社区生活,我们也感到充实了,孩子们也会放心我们”。
采访中感到,社区教育 能够反映一个社区的“成熟度”。在现阶段,虽然社区教育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社区的整体建设水平,但稳定的、持久的和有规律的
社区教育活动,的确是出现在各项建设事业都均衡发展着的社区。在丰台区教委、社区教育学院的具体指导下,马家堡街道正组织对街道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调研,认真总结和推广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切实了解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丰台报》6月17日专版)
第二篇:浸润中的孝行教育
浸润中的孝行教育
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美德。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孝道的民族,纵观民族上下几千年的进程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孝行传承与发扬的历史,甚至我们会不难发现,祖辈们对孝行的重视已经深入骨髓,对孝字的解读与践实已经到了堪称精典的境界。打开典籍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与孝道有关的故事和人物,更容易找到一条条颂扬与劝行孝道的诗歌与诤言。如今的中华民族正在以追星逐日地速度进行着现代化的发展,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独生子的出现更让我们现代的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甚至不少孩子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尤其近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已经步入老龄社会,怎样让我们现代的孩子知孝、行孝、尽孝是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让孝行教育进入学校、进入我们的课堂,让孩子在学生浓重的集体氛围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孝字的内涵与意义。
一、重视宣传、学习典范。
1、校内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国外的孝心事迹,激发学生的孝心。孝敬长辈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外,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生活)》书、《秋光》、《中国火炬》等杂志上都有这方面的阅读材料。我们发动全校师生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一些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例如《以孝而闻名》、《天使的礼物》、《师恩难忘》等,让学生进行阅读,从阅读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2、大力宣传我国孝敬长辈的典范,激发学生的孝心。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孝顺长辈的典范,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的事迹流传至今,代代相传。在当代,更有许多名人、伟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像古代的包拯、黄香、孔融;近代的陈毅、朱德元帅;还有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组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能激发学生的孝心。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孝”的含义有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反对那种愚昧落后的孝顺,提倡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孝顺。我们可以组织全校师生,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查资料,搜集从古到今孝敬长辈的典范,并根据我校孝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机的筛选,通过橱窗、板报、网站等途径,进行大量的宣传。
3、广泛交流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孝心。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孝敬长辈的典型人物,例如很多孩子的父母、亲戚、朋友,我们学校的老师,身边的小伙伴等。他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物,寻找他们身边孝顺长辈的典型,并通过班队课、早读课等途径,让孩子进行故事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孝心的具体内涵和外延。
4、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校园孝心氛围。我们可以在校园孝星评比中产生的校园“小孝星”的孝行照片和生动事迹,在校园的班会里宣传,随时宣传报道学校孝心教育相关动态;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敬老爱老助老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常常更新有关孝心的宣传语以及开展孝心活动的信息。这样的造势宣传、学习交流,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孝心氛围,不仅使学生深受教育,也感动着一小的全体教师,激起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真诚参与。更为可喜的是,这一活动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及广泛支持,其社会认同程度超出了我们原先的预计。
二、注重课程开发,进行孝行指导。
我们学校的特色是“孝行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意味着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孝行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使用,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孝行的具体指导。在德育刘校长的指导下学校首先发动教师、学生及家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哪些方面的孝行指导进行反复探究,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十多个主题。然后,学校以组织学校的一批骨干教师,围绕这些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实践方案,确立了孝行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我们学校的孝行教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开设孝行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孝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孝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由孝父母、尊长辈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立志成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新型建设者、接班人,同时,通过课题研究,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渐形成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每册都分别选编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对联、古诗等,作为课后阅读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阅读它们,将使学生受到古代孝文化的熏陶,领悟孝文化的内涵。同时加入环保的教育,努力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祖国腾飞,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方面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注意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手段,让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中受到熏陶,在行为的辨析中明白是非,在小品的演绎中懂得道理,在榜样的激励下获得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与家庭积极联系、相互配合: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设孝心讲座,请家长走进校园参加亲子孝心活动,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对孝的含义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对孝的行为也有了具体的认识。
三、结合各项活动,进行孝行实践。
如果说校本课程试用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孝行的指导,而开展活动,则是我们提供给学生实践孝行的机会。所以,我们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孝心和孝行。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例如三八节、重阳节等,都蕴涵着孝敬长辈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很多西文节日也传入国门,其中也不乏一些注重亲情的节日,例如父亲节、母亲节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前,我们可以发动教师和学生,设计活动内容,然后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进行有机的筛选,再由学校大队部部署任务。活动过后,我们还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谈谈活动的感想,并请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
2、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一份活动的方案,并按照活动的方案,自己去实践。然后我们可以组织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开展不同的汇报活动。
3、少先队大队部可以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了解父母和身边的长辈师长,尊敬他们,懂得回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行动做起,真心实意地为身边的父母、长辈、师长做几件实事。如提倡星期日、老人节、父母生日为“孝敬日”,将孝心落实到行动上;提倡学生自己的生日为“敬母日”,并要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自己远在他乡的长辈写一封家书,或者打一次问候电话;尽自己所能帮长辈实现一个愿望„„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孝行
在学校内推行孝行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探讨孝心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孝心和孝行的持久性,从而深化我们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活动实效。我们可以采用百分制,通过家长评、老师评、伙伴评、自己评等途径,定期对学生的孝行情况进行测评。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孝行教育中的导向、领航和激励作用,促进孝行教育的深入开展。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孝行教育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石。孝心的表达就是从一句问候的话语,洗脚、捶背这些小事开始,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鲜红的一百分;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只有孝心不断,才会孝行不止。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第三篇:让反思浸润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
试写别样反思,浸润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
王书峰
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必须和必需,“反思型教师,往往是进步与提升较快的教师。”这是我们常用来鼓励年轻教师的话。我已不复年轻,但却仍坚持常写反思。例如:《祝福》教学反思:
找点新东西,让小说焕发生机
教学《祝福》已有很多遍,本次教学尝试在突破自己以往套路上下功夫。
1、将对“礼教吃人”本质的认识分析融入每一个具体的人物,融到细节中。探讨鲁四老爷的骂新党,四婶的饿了,柳妈的吃斋不杀生,短工的“还不是穷死的”,祥林嫂炮烙似地缩回手……风俗、信仰、禁忌、人性……形成杀人凶器,成为扼杀无辜祥林嫂的合力。
2、研读祥林嫂生命中的“希望”。第一次夫死出逃点燃新希望,被婆婆毁灭。第二次被卖给贺老六,生了阿毛,有了新希望,夫再死,阿毛被衔走,希望被 毁灭。第三次捐门槛,陡生希望,被四婶呵斥毁灭。第四次希望是询问灵魂的有无,死了的一家人是否能相见,希望与恐惧并存,被“我”的不确定给灭掉。
乍一看来,我是一多么刻苦多么勤奋的教师,但今天回过头来琢磨,却发现,自己以往的教学反思,技术技巧方面内容较多。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缺什么呢? 眼下,目前,而今,我们众多的反思,技巧技术操作型反思有余,而人文思考明显不足。技术技巧诸如教法反思,得失反思,操作层面的东西看得过重,究其实,实在是在突出“教学是个技术活”。
诚如是,则教学之悲哀矣。不由得想起《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中一句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是我们仍然在技术层面打转转。岂不悲哉?
教学不单单是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想想为什么教,你别告诉我为了高考,我将鄙视你到永远。为了高考而教,往往考得不见得如愿。因为缺了很多埋头做题之外的东西。我们要要多关注的就是功利性之外的东西。因此,我就想,尝试着做些人文类反思的实践。
人文类反思的实践及归类
一、教学反思可以是对我们的一种心灵洗礼
《雨巷》教学反思我是这样写的: 我们,多么需要
在诗歌中多多浸润,只望诗的种子扎下根去,蔓生出诗意的藤,展伸开诗意的叶,孕几个诗意的蕾!我们,每日里 行走在尘俗之中,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一颗心早已锈迹斑斑,我们,需要诗的洗礼!
二、教学反思可以是对先民智慧的汲纳: 《烛之武退秦师》: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烛之武说,谁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这是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鸿门宴》教学反思:
1、历史给人以滋养,读史,让我们长大。读懂历史比认几个字更重要!
2、好一个樊哙,一市井屠狗之徒,亦能有如此慷慨且缜密之辞乎?君臣共议之?子房暗授之?呵呵,何时变成了三寸不烂之利舌?
三、教学反思可以是对古人景仰: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荆轲,你几曾低下你倔强的头颅?田光老爷子的嘱托,太子丹的厚待与质疑,樊於期眼眸里永远定格住的期待,易水边慷慨的歌声,是注入你血液里的英雄豪气?待客不至,太子丹急了;秦王殿上,秦舞阳怂了;图穷匕见,嬴政懵了;猝然临之,秦臣傻了;还柱穷追,热血沸了;断股而废,英雄笑了……荆轲,永远的荆轲!《离骚》教学反思:
屈原是一个另类。一个异数,一个在群小众佞之中永不同流的音符,是出之于淤泥的一株芬芳之莲,是后世修洁养德的范式。《湘夫人》教学反思
一篇祭歌,《湘夫人》被屈原,刻画出了一位接地气的湘君,痴情的湘君,让我们看到执着于理想的屈原,言为心声,被屈原用到了极致,君不见无论是离骚还是湘夫人,主旨都朝向一个方向,屈原,为你心痛!屈原,向你致敬!《国殇》教学反思
又见屈原,国殇背后,立着一位楚国真爷们儿大丈夫,魂魄毅兮为鬼雄,是不是李易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情的源头?屈原,滋养着后世。《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一直陷在李白强大的磁场中难以跳脱,他活的真乐,活的天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活的洒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活的憋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一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是一酒徒,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千古,千古李白。《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能有几个张若虚,能有几篇春江花月夜,景与情与理相融,一颗智慧的心,在千年前跳荡,这颗心包容了天地人生古今,一直跳到我们今天,我们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其轻轻拨动,斜月沉沉藏海雾,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光所过之处,目光所及之处,心头牵挂之处,泪水潸然而下。
四、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作者的慨叹:
《虞美人》教学反思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李煜啊,国不在了,家不在了,男人的尊严不在了,你也不在了,在你身后令人心颤的,是滴血的心和心滴的血。《长相思》教学反思 一个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一个天资聪颖,才华出众的人,出身豪门,钟鸣鼎食,金阶玉堂,平步宦海,却有一种我等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力,展现在他的词作中,婉丽凄清,如听中间宵夜梵音。而长相思一首,在于婉丽中见豪迈壮,令人为之一震。《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为着一份家国天下的忧怀,瘦弱了原已瘦弱的诗人,亲朋无一字,天地之大,我独守孤寂,洞庭的波,撼动岳阳的城,战事未歇,我能何往?轩外无限江山,是我心头千古的痛,岳阳楼上,细草微风岸边,我是那只孤零零的沙鸥。
五、教学反思可以是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氓》教学反思:
弃妇之诉,字字悔,字字怨,字字血,字字泪。性格悲剧仅是其一,社会因素才是其根本原因,一个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便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便无法掌控个人命运的走向。那么,我们现实一点说,独立的经济能力才是独立人格的底气所在。者是悲剧减少的重要条件,才能在独立面对人生之时,无怨,无怒,无惧,无悔。《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人类的前行总要付出代价,血战前行的历史,如大片的森林形成煤(一小片),但,起码,我们在前行,我们的民族总有人愿意为着这前行而流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正是撑起民族前行的脊梁!我,成不了脊梁,那么,就让我也撑起一只手,助上一臂之力,也许,我不能去血战,但愿意送点给养,呐喊助威!
六、教学反思有时也调侃一下:
《宇宙的未来》教学反思
霍金,你是拥有了一颗什么样的脑袋?你的CPU比我们高出多少层级?你是科学家还是巫师?
通常,告诉我们一两年后会怎样的,是政客或是骗子; 告诉我们100年后会怎样的,是预言家;
告诉我们210年之后会怎样的,我们称之为科学家。霍金,你牛!
《将进酒》教学反思
别说话,让我膜拜一会儿,先,忽又记起清代赵翼的《论诗》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很是佩服他的胆量,同时也想饱揍谁一顿,尽管有辱于斯文。
结束语
以上诸例,均来自我平日教学反思实例。想想看,前人的文字是有思想的,是有情感的,是有温度的,若是到了我们手中,只剩下字词句段篇,那是多么惨的一件事。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反思也应该是有温度的。记得自己做学生那会,语文课多半是迷迷糊糊睡过来的,没成想做了语文老师,那真是莫大的讽刺,站上了讲台,有时在想,语文应该是让学生觉得有意思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有意思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有意思的,语文教学反思是不是也应该是有意思的?
第四篇:社区创建“服务型人文”社区实施方案
传承 创新 奉献 和谐
---**社区创建“服务型人文”社区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区政府“两加快一维护” 的战略部署,根据**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一街一品、一居一特”的思路和要求,以上街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以努力建设服务型、人文型特色社区为目标,针对**社区是新建小区,入住人口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比较薄弱这种状况,制订近期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方案如下:
(一)、创建特色社区首先要铸强社区党支部这个核心。
1、打造一个核心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积极推行“1+X”共驻共建工作模式。与**物业共建(同时也可以和**集团其他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支持度,努力做到思想共识、资源共享、防范力量共投、治安工作共管、规章制度共享、社区环境共治,实现社区服务职能与辖区单位资源的有机地结合,实现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
2、强化一个网格
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热情,有利于群众对党员的监督,紧紧围绕“沟通、互助、温馨、和谐”的主题,围绕“以为
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发挥党员的特长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根据社区党员数量、分布的实际情况,把辖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并成立网格党小组,保证每个网格都有党小组,把在社区居住、工作的党员以及共建单位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通过在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后动,推进楼院自治、门栋自治等居民自治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二)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变化和发展的需求是创建特色社区的动力。
群众需求的阶段性、复杂性、多元化,迫使现在的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在创新思路、拓展空间、上档次、上台阶上下工夫,这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特色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努力做到“三个五”(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
“五必访”指凡社区新迁居民家庭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生病住院居民必访、下岗待业人员必访、支持社区工作的领导必访;“五必问”指每月户籍变动情况必问、遇到联建共建单位领导必问、碰到社区统战对象必问、70岁以上老人情况必问、再就业上岗人员情况必问;“五必记”指下岗待业情况必记、困难家庭情况必记、解难设想措施必记、居民互助服务必记、走访家庭情况必记。
2、积极实施“三个改善”(1)、改善社区人文环境
A、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
转变社区工作人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社区服务的各种项目、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承诺,完善规章制度,使社区内的各类群体和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全方位规范化的社区服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B、设立了警务、居民棋牌、健身、阅览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开发商、物业沟通合理布局商业、娱乐休闲、医疗等服务网点,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着重打造小区广场文化、打造公园休闲文化);通过加强环境整治、强化治安管理,组织文体活动,建立志愿者团体等举措,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建立完善服务平台,营造环境优美、和平宁静社区生活氛围
(2)、改善社区宣传氛围
A、在社区门前小广场建立文化长廊,公布社区工作人员职能及联系电话,方便为民服务;留出空间设立“社情民意气象站”,建立“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决策机制,和辖区居民形成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群众所想所盼,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搭建起广开言路、集中民智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居民为社区建设提出好建议、好点子。
B、在居住区安装宣传栏,在社区门前大桥及小区灯杆上安装宣传标语,向居民传递政策信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绿色低碳生活观念,传播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居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祥和的人文居住环境。
C、依托辖区幼儿园向外宣传社区,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小镇幼儿园有不错的师资和活动力量,社区已与幼儿园达成意向,完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双赢目的)。
(3)、改善居民活动环境和活动方式
A、文化是社区之魂,以社区文化为切入点,搭建服务平台,挖掘辖区党员居民中一些人的专业特长,按照“小型、分散、灵活”的原则,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协会形式,把辖区能弹能唱的、能写会画的、爱好体育运动的老人聚集到社区来,组成文化、艺术、体育等不同的文体活动队伍,党员能人担任协会及小组负责人,形成在社区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组织、党员广泛参与的群众特色服务体系。让大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也可以根据各个队伍的特点,适当的组织大家走出社区到外面活动表演。通过这些组织形式,使社区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党支部既起到了核心凝聚作用,又发挥对群众活动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组织牵头,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文化活动不但营造了健康活跃的社区生活氛围,而且引领了社区自治活动的开展。
B、利用周末、晚上、暑期在社区办公楼前面或辖区小广场或公园播放爱国教育电影、社区活动宣传片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给辖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也为辖区居民提供别样的休闲方式(打造**社区广场文化)。
C、在社区二楼以及天桥长廊建立居民才艺展示空间,把居民的作品放到社区展览,给有相同爱好的居民创造交流空间(花草虫鱼、书画、手工等)。
(三)、在社区广泛开展“十讲”活动,打造“十个没有”“十个无”精品社区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全面开展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共建单位,农民工“十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讲正气、治粗糙;讲和谐、倡互帮;讲礼仪、重法制;讲尊老、说关爱;讲环境、治脏乱;讲道德、重诚信;讲稳定、顾大局;讲学习、重提升;讲奉献、比关爱。逐步实现“十个没有”“十个无”目标,最终把**社区打造成为服务型人文精品社区。
在创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在职党员党组织关系不在社区,参与创建活动的贡献值不能再原党支部有所记录和嘉奖,所以参与社区创建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与积极度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了社区创建,建议组织开展区域党组织帮扶社区党组织共建活动。
由于社区文艺团体的自愿性、公益性,导致社区文艺团体人员流动性超出正常值,文艺骨干易流失,不能形成自我造血修复能力,影响社区文艺团体的长远发展,希望有关部门下派文艺老师,以科协科普大学办学模式为模板,培养社区文艺团体的
第五篇:与润物细无声处,浸润美育教育
于润物细无声处,浸润美育教育
--关于榆中九中改进美育教育的实施报告
榆中九中
魏志梅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把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艺术教育逐步形成特色。
一、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
课堂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美、鉴赏美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是在“感动”的基础上的“动之以情”。七年级美术课本中,有一节欣赏课《血衣》。教学中,让学生用课本剧形式再现画面中的斗争场面,多媒体放大展示整个画面,并配以激昂的音乐。几位学生分别模仿公社干部,人民群众,地主,以及一位妇女,举着用红墨水染色的破衣。他们依画面构图站在相应的位置,教师旁白介绍背景。随着情节的发展,手里高高举着被害亲人血衣的女子,及抱着母亲腿哭泣的孩子,声嘶力竭的哭诉声,渲染出一种悲凉、愤懑的气氛,感染了班里许多学生,有几位男生气愤地站起来大喊:杀了地主,杀了地主报仇!教师抓住学生爱憎情感被激活的时机,紧接着,深入分析画面中地主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主斜觑控诉者的恶毒眼神,权益利弊装腔作势微躬的腰,紧拽着衣袍隐藏着的握紧的拳头,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一下子洞察了地主奸诈阴险的性格。这样,绘画因素俨然成了理解情感的语言。教师抓住学生情绪波动的契机,继而真实展示画家王式廊的创作过程,感受他因病未能将素描稿创作成油画的遗憾,最终为绘画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这样一堂深刻的欣赏课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减少了因时代隔阂而造成的欣赏盲区,促进了学生情感社会化。
二、着眼课程教材发挥“普及”功能。
“课程设置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是课程理论的基本原理,所以评价学校艺术教育的第一条标准应该是看艺术课有没有“开齐、开足、开好”。我校艺术教育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术和体育舞蹈三个学科。同时依据新课标、新理念,教师教学应依据教材并活化超越教材,可以适当增删教材内容,调整教学重点,拓展教学空间,鼓励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能深入认识艺术,自主地开展艺术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1、音乐教学。使用现行的音乐教材进行以音乐欣赏和鉴赏为主的音乐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依据现行教材编写自主教材进行乐理和视唱教学。通过学习,达到了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还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另外,我校还开设舞蹈班,有专门的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学生舞蹈基本功。我校体育教师自编自演的《律动青春》健美操,获得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体操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好成绩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师生地执着训练,更有校领导对发展学生爱好的长期关注。
2、美术教学。使用现行的美术教材进行以美术欣赏和鉴赏为主的美术教学。
(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教师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学校附近或校园内进行一两次写生。老师的讲解和范画,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从正面引导了学生如何观察景物、分析色彩,提高了他们组织画面、表现情感的能力。教师集体作业讲评,使得学生的一些小错误及时的得到了更正,同学们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同时,给画的较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和鼓励,为他们指出了较远的学习方向。也让学生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真切感受色彩、光影、树木花草的生长规律,取得珍贵的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创作打基础。室外课,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有利于形成互帮意识。通过这样的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
(2)因地制宜,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兰州所处的地理位置,赋予人们感受四季的优越条件。金秋时节,遍野的红叶,色彩斑斓,甚是迷人。教师不失时机地带学生去采集树叶。为了保证图案结构的多样化,提醒他们采集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采集树叶的同时要携带一定数量的吸水纸或废报纸,如果有纸张粗糙的旧书或杂志也可以,边采集边将树叶展平后摆放到吸水纸中。也可以洗干净擦干,带回以后用重物压紧,并且每天翻动一两次,大约一周左右待树叶干透以后,分类夹放好就可以用了。上课时用剪刀剪出需要的形状,在白板纸或吹塑纸上用胶水粘贴出很多风景、动物、器物、人物的粘贴画。譬如一组学生为了造型的真实性,上课时摘了自家的一串葡萄及叶子,粘贴了一幅“葡萄”的画面,他们用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树叶相互叠放后形成硕果累累的感觉,又在每个叶子底部粘上一粒黑花籽,由两片大菱形葡萄叶直接完成整幅作品。一幅让人垂涎欲滴的生动果园图就活色生香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喝彩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借着这个东风,教师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一些离生活较远的科技等方面的作品,学生的创作热情就地被点燃了。课后和个别学生谈感受时,最触动他们的是,平时最不起眼的垃圾竟然可以组合出如此美好的图画。于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理念悄然植入学生心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已经由“眼中之竹”,升华为“心中之竹”与“手中之竹”了。
3、体育舞蹈教学。我校三个年级共35个班,学校安排七位体育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使用现行的全省统一的体育课教材,完成国家规定的正常的体育课教学,体育老师还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编写或改编教材。七年级十个班学跳《小苹果》韵律操,八年级十二个班的学生练习《青年长拳》,另外九年级十三个班的学生试跳《锅庄舞》,这些都是在大课间全校学生做完广播操后,分组根据不同的音乐活动。学校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当大课间铃声响过,操场上,魏蜀吴三国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七年级在大操场,行列有别,憨憨的面孔,认真的表情,娴熟的动作灵活而动感十足。八年级在教学楼前小操场的左侧,只听学生们嘴里整齐划一的吆喝着一二的节奏,同时伴着提拳抬脚的招式,喊声整耳欲聋,踢踏的水泥地阵阵呻吟,生龙活虎的身影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小操场右边,悠扬的乐声飘扬在校园上空,只见同学们翩翩起舞,莞尔洗衣,忽而犹抱琵琶半遮面,起承转合,俯仰生姿,风流婉转,妙不可言。这就是每周四次的大课间活动场面,青春的旋律让校园充满活力。当整体运动结束后,便按学校大课间表上每班的具体活动安排,或打排球,踢足球,跳绳等。而每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随班活动,体育教师整体指挥。一种全民健身,有氧运动的模式良性循环着。
4、我校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达标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就是每位学生除了必选两项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学生再自主选修一项音乐或美术门类,并且成绩达到学校制定的达标线。譬如选了体育跳高和跳远项目,另外再选一项音乐类声乐舞蹈或器乐合唱等其中之一项,或选美术素描、色彩、书法、摄影等项之一。然后在大课间时间,按自己的选类,各自到音乐美术舞蹈教室里,艺术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进行教学。这种活动以周为单位,三周变换一次内容。譬如,本周音乐教师安排的是七年级声乐,下周是八年级声乐,再下一周是九年级声乐。每个年级选报了相关声乐的同学就会按表格内容安排选择时间到具体活动地点学习。下一周,他们会随班级直接到大操场参加本班大课间活动。第四周,教师安排的如果是是笛子,这样,报了笛子学习的各年级同学就会到音乐教室学习。大课间时间,不再随班级到大操场活动。而至于美术,同上,不再累述。学期末,艺术教师会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D等为不合格,除了几个别身体有缺陷的同学被照顾另作力所能及的项目外,其他同学基本全部过关。这种兼顾学生兴趣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做法,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上是我校进行的普及性、大众化的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施活动,必修项目与选修项目的结合,使艺术教育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这样的美育更注重一种素养的培养,一种以兴趣为主的情感教育。
三、利用艺术展演,感受美的滋润。
每年五月,我校都会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内容分音乐和美术两块。当然不能排除评价机制里给得奖班级加分的缘故,老师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领导也高度重视,请了家长观众。演出当天,校园走廊摆放着学生的美术作品,满足了人们的视觉盛宴;舞台上是学生精心准备的节目,震撼着观者的心灵。书香、画美,音雅的校园格局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四、随处设计创意,寓教于乐。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讲究,色彩和谐的校园建筑,本身就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学生走在校园里,看见一块块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黑板报、一个个内容丰富,精心设计的橱窗,感受着不同的视觉冲击,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色彩样板,不经意间的情感交流,已使学生受到美的浸染。教室的布置宛如温馨的大家庭,色彩明快又不失严整。特别是校园内所有地方的文字被生动地艺术化,显得格外可爱醒目。活泼趣味化的文字设计形成最好的美感教育,它们吸引学生对文字的关注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一进九中大门,最抢眼的便是掩映在绿树红旗下正对着校门的电子屏,一行红色的黑体大字缓缓滑动:办学理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每天清晨,伴着冉冉红日,提醒每一位九中的莘莘学子以行的高标,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做人准则的渗透教育。
不能不提的是学校引以为豪的宿舍文化建设,那是校长一行人“走出去”学习取来的真经,每个宿舍的学生都给自己宿舍起了一个富含韵味的室名,如:静雅斋、听雨阁、烟笼萃,岸柳堤等等举不胜举。每间宿舍布置迥异,玻璃窗上粘上漂亮的剪纸,床头贴上自己喜欢的偶像,犹如开晚会般多彩有趣,琳琅满目,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此番人文性布局,多了几分温暖,少了几多游子离家的落寞。且有学校不定期的检查评比,促使每个宿舍收拾的干干净净,确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气概。
常言道:火车开得好,全靠车头带。九中校长可算是全校美育的活教材。学校虽然勤盯紧管,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环境,不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可还是有部分学生,一时改不掉随吃随扔的陋习,所以校园里总会在学生上课后衍生出部分残留物。于是,校长成了校园里最忙的清洁工,无论哪里有垃圾,他都会躬身亲捡,让垃圾“入土为安”。尽管校长有腰疾,可他却是垃圾的劲敌。起初,学生是暗地里笑话他的,认为是一时作秀,或心血来潮。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见得多了,也不忍心随便扔垃圾了,也模仿起校长来了。校园越来越干净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因身教而悄然成风。2014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被评为“甘肃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总而言之,学校的教育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就必须做到美无处不在,让学生更愿意呆在校园而不是家里。另外课堂中,教师注意引导,让学生平时注意生活环境中美的因素,养成发现美,抒发美的素养。只有当每个人从小都能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时,全社会的审美水平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