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14: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

第一篇: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

第二篇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

若干典型问题

一、质监部门是否具有流通领域的执法权

二、几类特殊产品的法律适用问题:

建设过程中的产品、农药、食品、

三、关于质监行政执法当事人的确定

四、关于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

1、行政处罚适用“不问主观状态”原则

2、产品质量法第49条的适用

3、浅谈责令改正有关问题

4、质监行政处罚如何适用“从轻与减轻处罚”

5、关于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货值金额的计算

6、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能否收取检验费的问题

一、质监部门是否具有流通领域的行政执法权?

一、产品质量监督

(一)监督检查权

《产品质量法》第十五、十八条第一款:

确定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具有监督抽查权和日常监督检查权(现场检查权、调查权、查阅复制权、查封扣押权)。

(二)行政处罚权

1、负责对生产企业的销售行为的查处;

2、负责对经营性使用单位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

3、对流通领域中发现由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查处。

二、其它

负责流通领域中计量、标准化、能效标识、机动车产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农药经营、棉花经营、生产许可证、CCC认证、商品条码、组织机构代码、安全技术防范产品、防伪产品等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计量法》:

对流通领域中销售、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短斤少两等计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属于质监部门的职能范围。

(二)《标准化法》:

对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产品行为的查处,属于质监部门的职能范围。

(三)《节约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

查处:

 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的行为;  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行为;

 在用能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未注明能耗指标或注明的能耗指标不符合产品的实际情况的行为;

 使用伪造节能质量认证标志或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的行为。

属于质监部门的职能范围。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机动车生产企业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型,不执行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不严格进行机动车成品质量检验,致使质量不合格的机动车出厂销售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擅自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型的,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机动车成品及配件,可以并处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的,予以查封。

生产、销售拼装的机动车或者生产、销售擅自改装的机动车的,依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据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查处生产或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未经许可的机动车型及配件或拼装、擅自改装的机动车的行为。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七)《农药管理条例 》

(八)《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九)《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十)《认证认可条例》

(十一)《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十二)《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十三)《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

(十四)《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

二、几类特殊产品的监管

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药品、食品、烟草、种子等产品的监管进行专门立法,国务院先后对食盐、农药、兽药、化妆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监管制定行政法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无一不涉及到质量监督权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权问题。

 这些属于关于产品质量监管的特殊法,相对于产品质量法而言,应优先适用。

(一)关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的产品的监督问题

 案例:

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次与某知名钢铁公司的联合打假行动中,在一家建筑工地查获了20多吨标注为该钢铁公司生产的建筑用钢材,货值8万多元。这批钢材经该钢铁公司质检部门鉴定为假冒产品,并出具了鉴定证明。但该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声称他们并不知道这批钢材是假冒产品,这批钢材是从另一城市的一家建材经销单位购进的,有进货发票可以证明,并出具了进货发票。购买这批钢材是因价格便宜,甚至比在钢铁公司直销部购买每吨还便宜300元。

 处理意见:  第一,本案建筑施工单位购进、使用假冒伪劣钢材的行为,不是销售行为,也不能比照销售行为进行处理,而应当认定为经营性使用行为,属于《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

 第二,该批钢材的销售者已经查清,施工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移送销售者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追究销售者的质量责任。

第三,施工单位虽然如实提供了进货渠道,但其故意采购、使用假冒钢材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亦应按照该法第六十二条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如果钢材已用于工程中,应当及时移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安全检验、评定,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 注意:

一是受移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查处销售者的同时,应当进一步追查该批钢材的生产者,依法追究生产者的法律责任。

 二是对建筑施工单位主观故意的认定。应当说,施工单位采购低于市场价的钢材,是一个比较有力的证据。办案人员还应当扩大取证范围,如对该批钢材的采购经办

人进行调查,向销售单位了解销售时的具体情节,走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了解有关管理情况等等。通过全面地调查了解和证据之间的互相印证,证明施工单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批钢材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质监部门对农药产品的监管

1、对于“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生产经营”或者“假冒伪造或者转让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批准文件(号)”的违法行为,质监部门直接适用《农药管理条例》第41、42条予以处罚。

2、对于“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农药管理条例》第43条及《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38条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部门”包括了质监部门。但《产品质量法》第49、50条的规定也适用于属于工业产品的农药。依据法律适用上位法优于下违法原则,应适用更高效力的《产品质量法》。)

(1)当农药产品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如HG3301-2001久效磷乳油的要求与试验方法等)时,既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第43条及《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38条的规定,同时又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49条的规定,根据法律适用的原则,质监部门应适用《产品质量法》第49条予以处罚。

(2)当农药产品不符合GB 3796-2006《农药包装通则》时,依据《产品质量法》第49条处罚。

 因为《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农药包装通则》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了农药的包装类别、包装技术要求、包装件运输、包装件贮存、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属于农药储运、使用中的安全标准,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当农药产品不符合GB 20813-2006《农药产品标签通则》(如分装产品应分别标明生产企业和分装企业的名称、详细地址等)时,质监部门依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3条处罚。

(三)质监部门对食品的监管

 食品监管有关法律法规:

1、法律:《食品安全法》

2、行政法规: 

(1)《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第557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07年国务院令第503号(注意:国务院特别规定的效力低于法律,高于一般行政法规)

(3)《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国务院令 第536号

3、部门规章: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79号令)

(2)《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102号令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后总局修订了该规定

(3)《食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质检总局98号令

 注意:

1、关于使用无证产品加工食品的处罚: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79号令第九十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此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2)《食品安全法》第87条第(五)项: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 罚则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关于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

1、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也就是说,没有标应当标注的事项(比如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应当适用《食品安全法》;标注了但是乱标就应当适用《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二篇: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相关问题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相关问题分析

曹钧 龚新超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境外投资主体(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通过设立或并购的方式获得国内企业股份、股权,参与国内经济的重要形式。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分为法人型和非法人型外商投资企业。鉴于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笔者在本文中讨论的外商投资企业均指法人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及外商合资、外商独资企业。

由于特定的原因,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即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作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此处指1993年的旧公司法,以下均指2006年施行的新公司法,简称《公司法》)颁布,并形成《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并存的法律体系,不同时代产物的并存直接导致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适用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法时出现诸多矛盾和冲突。尽管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等四部委于2006年4月24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以下简称《执行意见》),对外商投资企业在适用《公司法》和有关外商投资法律问题上做了专门规定,但该《执行意见》作为《公司法》和有关外商投资法律之间衔接、融合的过渡性规定,仍然存在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具体的问题,以至于在实务中出现法律适用的争议和混乱。因此,笔者拟结合实务就外商投资企业在《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适用问题方面作粗浅的分析。

一、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法律的原则

1、《公司法》第2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87条规定:外商投资的公司的登记适用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对其登记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3、《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注册资本管理规定》)第28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登记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执行意见》第l条规定:外商投资的公司的登记管理适用《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其他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主体的有关问题

(一)自然人投资主体问题

《公司法》对国内自然人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股东未作限制性规定,但《合资企业法》和《合作企业法》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主体明确规定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而把国内自然人限制在中方投资主体之外。《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设立外资--------------------------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股份公司规定》)第1条的规定也明确将国内自然人排除在外商投资股份公司中方的投资主体之外。原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委《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五条第二款“原境内公司中国自然人股东在原公司享有股东地位一年以上的,经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及第三款“暂不允许境内中国自然人以新设或收购方式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对国内自然人不能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投资者作了例外规定。另外,《执行意见》第2条的规定,承继了上述两部外资法关于境内自然人不能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由此可见,根据外商投资相关法律规定,国内自然人不能成为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中方投资主体,但按照《公司法》规定国内自然人可以作为公司的投资主体。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自然人与外方开展投资活动,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开始放开对中国自然人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的限制。如重庆市工商局于2006年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来渝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一条便是允许中国自然人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法律体系下,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原则,国内自然人可以成为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股东,不能成为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中方投资主体。但是,随着各地政府允许境内自然人投资外资企业政策的相继出台,这种限制已开始出现松动,并必将在国家法律层面上有所调整。

(二)外国投资者投资一人公司的问题

《公司法》第3章第3节专门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作了有别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包括最低注册资本、一次性缴清出资额及对外投资限制性规定等。

对于外商投资一人公司原则上适用《公司法》有关一人公司的有关规定,具体按照《执行意见》第2条的规定执行,即“以外商独资的形式依法设立一人有限公司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符合《公司法》关于一人有限公司的规定;外国自然人设立一人有限公司的,还应当符合《公司法》关于一人有限公司对外投资限制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笔者得出,外商投资一人公司:

1、最低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

2、外国自然人在中国设立一人公司的数量不受限制;

3、外国自然人设立的一人公司对外投资时不得再采取一人公司的形式;

4、一人有限公司的出资期限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一样可以实行分期缴付。另外,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2006年1月1日以前已经依法设立的外商独资的公司即使不符合《公司法》上述规定的也可以继续维持不变,但其变更注册资本和对外投资时,应当符合上述的规定。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问题

(一)最低注册资本额的问题

1、《公司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第81条第3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设立外资股份公司规定》第7条规定,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在登记注册机关登记注册的实收股本总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其中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应不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25%。

3、《执行意见》第9条第2款规定,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应当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在外商投资企业法未对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应适用《公司法》的标准,即3万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对于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外资企业法并没有具体规定最低注册资本额,虽然《设立外资股份公司规定》的第七条规定了3000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但笔者认为,根据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法律的原则来看,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该适用《公司法》注册资本的规定,即最低注册资本为五百万元人民币,法律、行政法规对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的问题

《公司法》第26条第1款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和期限作了规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第81条第1款规定了股份公司的出资期限:“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期限问题,在曾经颁布的一系列的关于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中都作了一些规定,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中第4条规定:“合营合同中规定一次缴清出资的,合营各方应当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合营合同中规定分期缴纳出资的,合营方第一次出资,不得低于各自人缴出资额的15%,并且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足”;《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30条规定:“外国投资者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外国投资者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当在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90天内缴清”;《设立外资股份公司规定》第13条规定:“发起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批准证书签发之日起90日内一次缴足其认购的股份”。

(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问题

《公司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合资企业法》第5条规定,合营各方的投资(场地除外)价格由合营各方评议商定;《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其作价由合营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聘请合营各方同意的第三方评定。

根据以上规定,《公司法》要求评估作价,合资企业法要求合营各方评定商议,而合作企业法及外资企业法对此没有相关规定。笔者认为,根据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法律原则,鉴于《合资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已有专门规定,合资企业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应该按照《合资企业法》执行,但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则应适用《公司法》的规定。

--------------------------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作者曹钧系集团合伙人、证券法一部主任;作者龚新超系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来源:德衡商法网

--------------------------精-------

文档

第三篇: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姜世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各国家和地区涉外保险合同准据法的确定,大都采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但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的确定上,有统一制和区分制之分,统一制是将所有保险合同以一个联系点来确定适用的法律,区分制则区分保险合同的不同种类分别确定适用的法律。二者虽各有道理,但区分制更能适应保险种类日益增多,保险利益愈益复杂的需要,更为科学合理。西方国家对有关保险合同的转让和质押、再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代位求偿权的法律适用等方面一体规定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涉外保险合同 法律适用 区别制 代位求偿权 再保险合同

[中图分类号]D9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其成员国必须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附件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等世界贸易组织实体法律文件的规则。对“入世”后的我国保险业来说,国际竞争已经开始,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了解国际规则,使保险业的营运尽早与国际规则对接。随着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涉外保险业务会愈益增多,涉外保险纠纷也必将层出不穷,这些纠纷除了国家层面的WTO争端外,大多数将会是涉外保险合同的纠纷。由于各国之间保险法的差异,有关保险合同的法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国际私法规范加以解决。然而,纵观我国的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立法,除了《合同法》第126条的原则规定外,几乎是空白,亟需对外国的有关立法进行研究并以资借鉴,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涉外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法。

一、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目前,国际上尚无调整国际保险合同的统一实体法,因而各国大多数是采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由当事人通过保险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来选择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只不过此种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有其独特之处,即对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的选择权通常由保险人一方掌握。这是因为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时均以保险人一方制定的保险条款为准,而保险条款只是保险人根据其所在国的法律制定的。被保险人则有权选择向哪个保险人投保,因此被保险人选择向哪一保险人投保,通常也就意味着同意选择适用该保险人住所或营业所所在国的法律。

不过,当事人的这种选择适用法律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现今各国为照顾公平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之维护,也对当事人的选法自由做了一定限制,即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时必须是善意的、合法的,并不得规避法院地的强制性规则和违反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例如,《支配再保险合同和位于欧共体外风险的罗马条约》规定,以下例外可限制、排除当事人的选择:当所选法与合同有最近联系国家的强制规则、法院地强制规则和公共秩序相冲突时,则适用有关强制规则。欧共体先后通过的关于欧共体内风险的寿险和非寿险的第二(88/35/EEC1988.6.)和第三指令(1992.6.18)(以下简称《欧共体指令》),建立了统一的欧洲保险市场。它规定当事人的选择有两个限制:(1)当成员国的法规不允许以合同的方式减损或部分废除,则适用成员国的强制法规。(2)当法院地法的规则是强制适用时,可不顾适用于合同的法。关于选择的方式。《罗马条约》规定准据法首先是当事方明示选择之法。缺乏明示时,由当事方默示选择。在英国普通法中寻找准据法有明示、默示、推定三个步骤。所谓默示选择,就是在缺乏明示选择时,法官可寻找合同中隐含的选择。考虑的因素包括:(1)管辖或仲裁条款约定的地点;(2)保单的形式和语言;(3)使用的货币和付款地;(4)适用有利于合同有效成立的法律。综合这些因素以确定准据 作者简介:姜世波,男,1967年1月生人,汉族,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

法。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

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准据法时,大多数国家主张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保险合同的准据法。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冲突法中的一种崭新的理论,但它已经得到晚近各国合同法律适用立法的普遍认同。该学说认为,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是合同在经济意义上或其他社会意义上集中地定位于某一国家的法律。它注重的虽然也是法律与某一地域的联系,但它是采用弹性的联系作为媒介来确定合同的准据法,与以往按单一的、机械的连接因素决定应适用的法律不同,它强调综合分析与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相关的各种因素,在诸多的连接因素中,由法院根据案情,从质和量等诸多方面进行衡量,从中找出一个“中心”,即与该交易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然后根据该因素的指引,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当然,它只是作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处于辅助性地位,只在当事人未作选择时适用。同时各国在适用这一原则时也认识到,最密切联系主观性较强,授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各国或采用提供可供选择的多个连结点的办法,或采用特征性履行的方法加以限制。

采明确多个连结点选择适用的方法,一般应当考察以下几种连结点:保险人所在地或所属国、投保人所在地或所属国、受保风险的发生地、保险标的所在地、保险合同订立地、保险金与赔偿支付地。从这些因素中择一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如美国《冲突法第二次重述》第193节规定:“火灾、保证或灾害险(如责任险、车船碰撞险等)合同的效力和产生于该合同的权利决定于,依当事人的理解,在保险单规定的期限内,将成为受保风险主要发生地州的本地法„„。”美洲国家会议《布斯塔曼特国际私法典》第261条规定:“火灾险合同受该合同成立时保险标的场所所在地法律的支配。”第262条规定:“一切其他保险合同均依各缔约人共同属人法的一般原则,如无共同属人法,则依该保险合同成立地法的法律调整。”《蒙得维利亚国际商法条约》第9条也规定:“陆上保险契约及铁路或内河运输保险契约,受契约订立时保险标的所在地国法支配;”

多数国家以最具有特征性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惯常居所地或者营业地的法律作为保险合同的准据法。对于保险合同,多数国家以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特征性履行的一方,规定保险人营业地的法律应为保险合同的准据法,如英国、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比利时、白俄罗斯、列支敦士登、韩国、南斯拉夫、中国等。《蒙得维利亚国际商法条约》第9条也规定:“海上保险及人身保险,受保险公司或其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在第6条规定的情况下设有住所地的国家法律的支配。”第6条规定:“别国公司在其国内开设的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应视作在这些机构所在地设有住所的机构。”采这种立法例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保险合同的实际作成决定于一些技术性的事项即保险公司营业组织的细

[1](p863)则;其次,保险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一般都在保险人的营业地进行;再次,保险合同订立后,保险单的可转让性使被保险人不断变换,缺乏稳定性,适用被保险人的住所地法会影响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基于此,适用保险人营业地的法律似乎是合理可行的选择。

但也有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对投保人的保护,倾向于适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属人法,如美国《冲突法第二次重述》第192节关于人寿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根据被保险人申请而签发给他的人寿保险合同的有效性及由合同产生的权利,在被保险人未在其申请中作出有效的的法律选择时,依申请保险单时被保险人住所地州的本地法。但在该特定问题上,某另一州与该交易及当事人有更重要联系时除外,这时依该另一州的本地法。法国倾向适用缔约地法,常导致适用投保人住所地法。[2](p224-225)《欧共体指令》首先规定, 于欧共体内的一般商业风险,受欧共体指令支配。当保单持有人在一成员国领土内有习惯居所或管理中心,且风险位于该国,保险合同适用的法律就是该成员国法。指令二第7条包含了一套复杂的规定来确定准据法,与普通法相反,指令并未突出当事人的首先选择,而重视客观因素,其中更强调被保险人的居所而不是保险人的。2002年3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211条第3款、1992年9月22日通过的《罗马尼亚关于调整国际私法法律关系的第105号法》第103条、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蒙古民法典》第434条也视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为特征性履行的当事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注重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护的立法大都是晚近的立法,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随着保险业的全球化,各国保险业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的以保险人为特征性履行方的做法因偏重保护保险

人利益已不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因为保险的购买者往往并不熟悉保险人的属人法。(2)人寿保险和个人财产保险具有明显的消费性质,而各国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着重保护作为弱者的消费者的权益。为体现对消费者的保护,一些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倾向于适用消费者习惯居所地法,这就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住所地或习惯居所地法的适用成为必然。(3)一些保险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国家,面对外国保险人的“入侵”,为保护本国投保人利益不得不放弃适用保险人营业地法的习惯做法。

由上不难看出,各国及有关国际公约对涉外合同准据法的确定,即使都依最密切联系原则,看起来差异也很大。总体说来,大致可分为两种立法体例:一是统一制。即不区分保险合同的不同种类,或者一体适用保险人营业地法,如英国、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比利时、白俄罗斯、列支敦士登、韩国、南斯拉夫等国;或者一体适用被保险人住所地法,如法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蒙古等国;二是区分制,即区分合同的不同种类分别确定准据法。如美国、《布斯塔曼特国际私法典》、《蒙得维利亚国际商法条约》等。笔者认为,随着国际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保利益越来越复杂,采用传统的统一制的作法势必导致法院处理个案时的不公正,这与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价值目标是相悖的。而区别制则根据不同类型保险合同的具体情况,寻找能使案件处理结果最公正的联结点,并据以确定准据法,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二、特殊情况下的法律适用

(一)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法律适用

保险人之代位求偿权是指保险人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造成保险标的损害而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人的求偿权的权利。[3](p215)其基本功能体现在二个方面:保险代位一方面体现了贯彻作为保险核心之填补损害原则(Principle of Indemnity)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确定由造成被保险人损害的第三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各国立法例对保险代位权均有规定,我国《保险法》第44条第1款,《海商法》第252条对代位求偿权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尽管各国保险法都赋予了保险人以代位求偿权,但对代位求偿权的性质一般并未明确。另外,各国在保险代位权行使的条件、求偿范围、时效、行使权利的名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造成涉外保险合同代位求偿权行使的法律冲突。例如,英国法认为保险人取得被保险人签发的“代位求偿权证书”(Subrogation Form)(有人亦称为“权益转让书”),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的必要条件,而且,这种“代位求偿权证书”可以在保险赔付前签发;[5](p164)而根据我国《保险法》、《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保险人只能在赔付被保险人并向法院提交支付保险赔偿的凭证后才能取得以自己名义起诉的权利。①

解决上述法律冲突的准据法的确定,首先需要明确代位求偿权的性质。关于代位求偿权的性质,有

[6](p104)二种主要观点:一为债权让与说,这是大陆法系的通说。另一说为法定转让说,该说认为,代位

求偿权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法定转让”(Statutory Assignment)勿须被保险人(转让人)的让与意思表示或同意,也勿须债务人的同意。但在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之前,债务人有权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而消灭债务,得到债务人支付的赔偿的被保险人,视为保险人的“托管人”(Trustee),即为保险人的利益而接受此种支付,保险人作为债权受让人,不得再次向债务人主张债权。这是英美法系的观点。[5](p162)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显然,两大法系虽然承认代位求偿权是被保险人债权(赔偿请求权)的一种转让,但在这种转让是否需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同意问题上,二大法系的看法有所不同,这势必造成准据法按债权让与的原理和按法定转让的规定的差别。因为债权让与,是通过原债权人与新债权人之间的协议实现的,因此债权让与的法律适用,便适用合同法律适用的原理,即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在双方当事人没有协议选择合同准据法时,适用合同与之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而按法定转让说,因代位权的取得是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毋须当事人的合意,故而,代位权的法律适用也只能由法律强制性地做出明确规定。如1995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第34条规定:“债权人对债务人权利的任何代位或取消行为,应同时适用债务关系的准据法和债务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准据法。” 欧共体《关于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罗马公约》第13条规定:“如一人(债权人)对另一人(债务人)依合同具有求偿权,而第三人有向债权人清偿的义务,或事实上已向债权人偿清此项①[4](p20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93条、第96条。

债务,则应依支配第三人向债权人清偿的义务的法律决定第三人是否有权对债务人行使原来债权人按其同债务人关系的法律享有的权利,以及如第三人有此权利,则其是否得行使全部权利或仅行使一定范围内的权利。数人对同一合同的求偿权均负有清偿义务,而一人已向债权人清偿时,亦适用上款规定。”现欧共体各国大多已将上述规定纳入其国内法中。可见,就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行使代位权应适用的法律,依朝鲜法应重叠适用保险合同的准据法和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准据法;而依罗马公约,只适用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准据法即可。两相比较,笔者认为,朝鲜法的规定更为严密。因为,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利首先源自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求偿权,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权利关系的准据法决定着代位权的有无和代位权的范围,保险人不可能享有超越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因此,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应适用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权利关系的准据法是必然的。然而,保险合同的准据法也决定着代位权的产生和行使条件,如代位权是在赔付被保险人之后产生(如中国)还是保险人只要取得权益转让书即可(如英国),代位权以谁的名义行使,求偿的范围,时效如何等等,都受制于保险合同的准据法。所以说,代位求偿权的行使重叠适用保险合同的准据法和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准据法是必要的。

(二)保险合同转让时的法律适用

保险合同转让是指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经常发生在投保人一方,保险人变更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保险合同转让的法律冲突涉及到哪些合同可以转让,转让的程序如何,转让后的法律后果等等。这些问题一般取决于保险人营业地的法律,因此,大多数国家把保险人营业地的法律作为保险合同转让的准据法。罗马尼亚就规定,在当事人未选择法律时,保险合同适用投保人住所地法,该法也适用于保险单的转让与抵押;韩国《关于涉外民事法律的法令》第33条:“转让或质押基于保险单的保险合同的权利,适用保险公司营业地法。”《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145条则规定,合同的转让,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调整受让的债权关系的法律。债务人对转让人和受让人所选择的法律不得提出异议。转让人与债权人的内部关系适用调整转让关系的法律。联邦德国《关于改革国际私法的立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在转让债权时,原债权人和新债权人之间的义务适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

(三)再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

再保险又称分保,它是原保险人将其所承担的危险和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一种保险合同。再保险接受人接受原保险人转移来的危险和责任,便相应地收取一定比例的保险费。一旦发生损失,原保险人赔付损失后可向该再保险接受人请求补偿。[7](p212)由此来看,再保险合同是纯粹商事合同,其法律适用首先依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的法律,无选择时则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加以确定,一般依保险人的属人法,再保险合同通常不象普通的保险合同,需特别考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

三、我国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立法的完善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中国对“入世”承诺的兑现,保险业的对外开放驶入了快车道。截至2002年末,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保险公司在我国设有54个营业性机构,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也已从上海、广州扩大到深圳、大连和佛山。今年,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外资保险营业机构将会继续增加。2003年的再保险业也将在告别垄断中获得发展。全球最大的两家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已获准在中国筹建全国性分公司,同时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等全球排名前几位的再保险公司也正在积极申请。2003年,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垄断时代将被终结。而根据入世承诺,自2003年1月1日起法定分保将逐年降低5%,直至2006年取消。[8]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更多城市的消费者乃至保险公司将可购买到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

与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迅速发展极不相称的是我国涉外保险立法的严重滞后。1995年出台的保险业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付之阙如。2003年对《保险法》进行的修改也未涉及这一问题,因此,目前涉外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只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的规定。②对如何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87年 该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②

10月19日《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涉外保险合同,如当事人未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所适用的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是保险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但这一司法解释已于2000年7月25日起废止。③因此可以说,目前关于如何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的问题实质上已没有法律依据,亟需立法加以解决,否则就可能给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留下空间。另外,即使由我国国际私法学者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对涉外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的规定也几乎是照搬了前述《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的规定,只不过增加了“如果合同明显与另一国家或者地区有密切联系的,则适用该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适用其他更为合理的法律的机会,但这种规定与其他立法完善的国家和有关的国际公约相比仍嫌过于笼统和简单。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我国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近期可在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中与其他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一并加以规定,以解燃眉之急,远期应在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详尽规定有关涉外保险合同的各种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适用。关于涉外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应坚持如下原则:(1)仍然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加最密切联系原则,因为这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国际普遍做法。(2)在以特征性履行方法确定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时,改变以往采用统一制的做法,借鉴《美国第二次冲突重述》、《布斯塔曼特法典》以及《蒙得维利亚国际商法条约》的区分制,就不同种类的合同分别考虑最密切联系因素,有分别的确定准据法。特别是对人寿保险合同、家庭财产保险合同、责任保险等带有消费合同性质的保险合同,应参照晚近美国、欧共体、俄罗斯、罗马尼亚、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住所地法或惯常居所地法作为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以保护处于弱势的个人利益。与此同时,关于保险合同的转让和质押、再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代位求偿权的法律适用等问题,即使在学者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也未涉及,因此也应在立法中一并加以规定。参考文献

④[1] J.H.C.Morris, Dicey and Morris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12th ed.,1993, Sweet & Maxwell.[2]王军, 陈洪武著.国际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M].北京: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1.[3] 邹海林.保险代位权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6卷)[C].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4]See Kenneth S.Abraham,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0.[5]汪鹏南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M].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6

[6]郑佳宁.论海上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3,(1)

[7] 李嘉华主编.涉外保险法[M].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1

[8]http:///show.asp?id=2861中国保险资讯网:保险时讯 >> 保险观点 >> 市场分析 >> 市场展望 :六大动力推进2003年保险发展,2004,3,20访问。

Primary Study on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Foreign-related Insurance Contract

Jiang Shibo

(Shandong University, Law School, Weihai, 264209)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the parties and the test of the closest connection are all be used in ascertain of applicable law for foreign-related contract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But as to the applying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closest connection, there are two theories named unite and partition.Although both are reasonable, the latter is better because it adapt to the more multiplied sorts of insurance and more complex insurable interests.The western countries’ legislation in unity of the applicable law on the transfer and pledge 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③ 见《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废止的1999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目录(第三批)》(2000年6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19次会议通过)第8项。

④ 见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01条第2款。

of the insurance policy, reinsurance contract and subrogation,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us.Key words:Foreign-related Insurance Contract;the Applicable Law;the Theory of Partition;Subrogation;Reinsurance Contract.

第四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破空排难 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2004年12月13日)2004年,××市局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市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市委、市政府再次授予了“支持××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并在全市“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排难快发展”大讨论电视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同时,全市质监系统抢抓机遇,积极扩大服务领域,业务收入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截至11月底,共实现收入3148.04万元,同比增长22.14%;人均业务收入8.98万元,同比增长17.32%。

一、2004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绩: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整体素质和部门形象有了新提高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质监工作的重要基础。今年,我们按照建设“学习型”、“廉洁型”部门要求,注重做到了三个强化,实现了三个提高。一是强化学习培训,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为主题的政治理论学习,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以学历教育为内容的基础知识学习。在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中,聘请了市委讲师团的专家和省局处室领导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干部职工到西柏坡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通过检查笔记、座谈体会、举办演讲比赛、集中考试等形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还要求各单位为每个同志报销一次提高学历所需费用,并为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开通“绿色通道”,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目前,全局形成了“讲学习,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已有16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学习,50.1%的技术人员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85.2%的人员取得大专以上学历。二是强化勤政优政,行业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今年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五廉”活动。即:“诺廉、务廉、督廉、述廉、评廉”,班子成员向干部群众就自己的廉洁自律作出承诺,“一把手”通过媒体将承诺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的执行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的监督,并以年终报告的形式进行大会述廉,接受上级组织、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评判。“五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廉洁勤政的自觉性。在××市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施工中,没有一位同志介绍自己的亲朋参与招投标,并自觉遵守乘车、住房、人员招待、通讯工具配备等各项规定。同时,注重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家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提高自律意识,筑牢廉政防线。进一步完善了“行风建设一票否决制”、“行风廉政保证金”等规章制度,并通过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来局视察,向市直部门、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函,参加行风热线,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在治理“五乱”活动中,严格按照省局要求,共查处了以前发放的证、牌、匾369块,今年以来没发现有“五乱”现象发生。在市人大常委会对何远山局长进行的执法评议、市政协对全市质监工作的评议中,满意率都达到了98%以上,在被评议的领导和部门中,均位于前两位。三是强化争先创优,队伍的活力有了明显提高。滨州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质监工作不能落后。为此,我们注重培养干部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牢固树立“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和在××要为质监部门争光、在全省质监系统要为××争光的工作理念。我们对在省局和××市组织的各项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滨州市质监局争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都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力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勇争先、惟旗是夺的积极性。全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机制和人心齐、干劲足、事业兴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贴紧中心,认真履行职能,各项业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强化培育帮扶,名牌战略有了新进展。实施名牌战略是质监部门履行职能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我们把“建设质量滨州、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一项突出的战略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牢牢定位在培育名牌、创建名牌和宣传名牌上。今年,我们充分发挥滨州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04-2007全市名牌培育计划》,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名牌主攻方向。对列入培育计划中的企业在政策及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免费为其开展质量培训,帮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局领导多次与西王集团、渤海活塞、春晓制衣等企业的负责人一起跑济南、上北京,向省局和国家总局领导汇报名牌创建情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推荐申报工作。同时,充分利用“质量月”、参加“山东名牌质量万里行”活动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优企业及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指导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西王集团和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中棉棉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10种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使一大批企业走上了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二是突出执法地位,经济秩序更加规范。行政执法是推动质量认证认可、产品定检以及特种设备报检等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最有效手段。今年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制度,突出三个重点,强化三项措施。“三项制度”,即:区域监管责任制。制定了区域监管考核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对区域监管人员进行了培训。把全市划分为35个责任区,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打假举报奖励制。对举报制假行为的人员实行奖励,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假治劣活动中。目前,全局已发放举报奖金近10万元,通过举报查处制假案件180余起。工作信息公告制。在××日报及广播电台开辟了《质监公告》、《质监行动》栏目,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今年已发布《质监公告》8期,播放《质监行动》36期,共对35家不合格企业及28个制假窝点向社会进行了曝光。“三个重点”,即:根据××实际,将安全网、小轧钢、白酒、枣制品、渔粉、明胶等产品为重点,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根据产品定检和抽查情况,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重点区域,认真开展专项整治。以涉及市场准入的面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为重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认真开展“四大战役”,加大对无证生产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有证企业的监管巡查力度;同时,对食品外包装标签标识进行了监督检查。以促进特种设备报检和计量器具定检为重点,推动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抽掉3名稽查人员专门从事特种设备安全执法;设立了安全监察协管员和联络员;开展了气瓶充装、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危化品普查登记和专项执法活动,推动了特种设备的报检。截止目前,全市特种设备定检率达85%,报检率达92%,同比分别提高了25和62个百分点。开展了对“民用四表”、台(案)秤、电子计价器和医用计量器具以及公路、交通管理等在用计量器具的执法检查。查处了3家加油站利用遥控装置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坑害消费者利益案。通过执法,有力地推动了强制计量器具定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三项措施”,即:树立“大稽查”思想,市、县局上下联动,积极开展联合打假行动;与周边地市质监部门建立打假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公享;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并与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名优企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制假行为。今年,全市质监系统共查处制假案件517起,其中查处“地条钢”案件55起,查获“地条钢”1049余吨;查处食品质量案件97起,查处棉花案件64起;涉案货值940.92万元,共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三是以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载体,源头抓质量工作有了新举措。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是落实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重要措施。我们成立了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总体部署。抽掉技术骨干,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专用微机,确保了普查建档工作按时圆满完成。全市共为1329家企业建立了电子质量档案。在开展企业普查工作中,注重把普查建档工作与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区域监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真普查,摸清了全市企业的生产设备、认证认可、质量检验、计量检测、标准化采用等基本现状,并根据企业实际,实行了分级管理和分类帮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今年,共指导49家食品加工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帮助其跨入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为4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咨询服务,从源头上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在我市抽查产品23批次,合格率为78.3%;省质监局抽查了45批次,合格率为84.4%,分别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三)坚持提高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我们在全市系统建立了与企业联系制度,把质监工作融入到了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制定了“三全措施”,即: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全方位服务。市、县局班子及市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分别与5—10家企业结成帮扶对子,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把脉会诊”,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质量、计量、标准化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具体工作中,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经济就是促进发展”的意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实行服务承诺制、上门服务制、限时服务制,并做到“三多”、“三不”,即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干预,多办事不讲价。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全市质监系统共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3800余人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90余项。其中,帮助京博集团等9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计量合格体系确认;帮助西王集团等5家企业被确认为山东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示范单位,8家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了国际标准认可证书;指导6家企业的11个产品通过了3C认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企业及市委、市政府的认可。被企业亲切的称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好帮手”。在今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破难快发展”大讨论电视会议上,我们作为全市惟一一个市直部门就服务经济发展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书记×××要求各部门向质监局学习。

(四)坚持抢抓机遇,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今年是省局确定的“基础建设年”,是质监事业加快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搭建新的事业发展平台,增强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质监事业发展后劲。一是集中力量,建设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检验检测区域面窄已成为制约质监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市局班子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克服资金短缺困难,采取协调市政府划拨土地减免一块,争取省局政策倾斜扶持一块,压缩经费开支挤出一块,实行分期付款缓解一块,加强建设资金管理节省一块的办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为11600平方米的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工程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力争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我们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棉花恒温恒湿实验室,按照省级实验室标准建设食品通用实验室。届时,我们的检验检测水平将有一个大的提升。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设备资金投入,拓宽服务领域。今年,全系统共投资120余万元,购置了热能表、电能表检定装置和纱线条干仪、万米纱疵仪等先进的检验设备;开拓了“民用四表”、纤维制品甲醛含量等5个检验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检验水平。截止目前,全系统共完成产品质量检验4000批次,检测计量器具35000台(件),检验特种设备8000台(套),分别同比提高12%、15%和24%;完成棉花检验5.8万吨,同比提高28%。三是进一步加快“金质工程”建设步伐。严格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投资18万元,建设、装备了“12365”质监热线和视频会议室,确保了与省局同步进行,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2004年,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领导要求,与兄弟市局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中存在自满和畏难情绪;二是在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中,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三是行风建设的基础还相对薄弱,个别同志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宣传工作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二、2005年的工作思路及打算2005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局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按照省局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破空排难、加快发展,努力推动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丛大鸣局长视察滨州局时提出的“四个一流”(建设一流的办公环境、一流的实验室条件,实现一流的经济效益,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求,明年的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即“突出一个中心、搭建两大平台、强化三项重点、抓好四项保障”。

(一)突出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服务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第一要务,而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滨州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积极探讨和创新适应滨州特点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质监部门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搭建两大平台。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总体技术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尤其是对检验检测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明年仍然要下功夫,建设好××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真搞好新上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专项基金的作用,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向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检验领域拓展。重点抓好食品通用实验室和棉花纤维检验实验室建设,努力达到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标准,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同时,搞好技术机构的资源整合,以市级技术机构为核心,各县级技术机构为紧密层,走多元化、市场化的路子,使技术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提高在检验检测市场上的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搭建“金质工程”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上台阶。按照全省“金质工程”的总体要求,统一步调,搭建好“金质工程”平台。同时,在省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借助新办公楼启用的有利时机,提前打算,搞好规划,加快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达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建设市局内部局域网,并完成与省局对口处室的广域网连接,做到行政管理和业务信息的网上互传,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化。按照省局再造工作流程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和再造市局工作流程,真正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目标。

(三)强化三项重点。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战略仍然是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质量滨州,实现名牌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要求和《2004—2007名牌培育规划》,认真履行职能,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山东名牌”产品的争创上。进一步研究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对中国名牌产品目录的制定方向,将渤海活塞、魏桥创业、鲁北化工、皇冠厨业、中海沥青、冬枣实业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为其申报国家和省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力争到2005年底,实现争创“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5个的目标。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突出行政执法的龙头地位,切实树立“大稽查”思想,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将打假治劣、监督管理等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沿”,不留任何死角。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对获证企业进行抽查、检查、年审等方式,加强监管,并逐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获证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对不合格企业及其产品实行公告、通报、曝光、整改复查、责令停产、吊销证件、处罚、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做到后处理到位,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为生产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完善长效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率、定期检验率和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同时,加强与市政府及安全监察部门的勾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配合。力争实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零事故”,为建设“平安滨州”做出积极贡献。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促进名优企业发展壮大。完善打与扶、打与帮、打与治的三结合打假机制,将名牌产品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与名优企业密切配合,建立打假信息网络,为名优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抓好区域性质量问题的整顿治理。结合我市实际,继续将小轧钢、安全网、白酒、枣制品、鱼粉、明胶等容易发生区域性问题的产品列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突击性整治与常规性管理结合起来,为滨州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强化源头抓质量。立足于市场准入,坚决“把好厂门”。紧紧围绕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管理,消灭无证生产行为;强化企业计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办理计量确认、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加快与国际质量管理接轨步伐,积极为有条件的企业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服务。2005年底,力争帮助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四)抓好“四项保障”。一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质监各项工作。搞好业务知识培训。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在全系统掀起一个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高潮。二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行风是质监部门的生命线,要坚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完善教育防范机制和自律机制,着重突出形势任务、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等四项教育,进一步夯实廉政建设基础。要不断完善制约机制,继续把乱收费和乱罚款、吃拿卡要、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以及不执行定检计划作为四条“高压线”,实施行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和保证金制度。健全监督网络,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行风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工作,推动全系统的行风建设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企业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按照建立“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全面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强化内部审计,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行风评议先进位次。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是党委、政府对一个部门的综合评价,是一项特殊荣誉,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2005年,我们要在“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以“文明行业”、“省级文明单位”为争创目标,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开展争创“文明科室”、“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规范,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力争早日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信息宣传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宣传。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投入,完善奖励政策,激发干部职工的宣传热情,形成全局上下搞宣传、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浓厚氛围。加强报刊征订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各位领导、同志们,2005年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但有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和不利因素,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破空排难、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滨州质监工作新局面,为××市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质量技术监督心得体会

在我局公务员公开招录中,主考官提出这样一个题目:何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听到这句话,我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就应该始终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座右铭。

“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这就是说,“规”和“矩”是一种校正方圆的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就可以规矩方圆。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成了必然的道理。后人将这句话加以引伸,常用它来告诫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法度,否则就会离“谱”走“调”。

我认为,规矩就是规则,是牵制风筝的细线,风筝虽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但可以自由飞翔好范文版权所有,安全降落。如果细线断了,即使他穿过云层,最终也会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生意要遵守市场规则,运动员要遵守比赛规则,飞行员要遵守操作规则,教师要遵守师德准则,学生要遵守学生守则。可见,这个世界的规则很多很多。规则对我们人类而言,既是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我们的准绳。如果我们都能按规矩办事,便会避免生活中的许多碰撞,减少生活中的许多麻烦。

法律是我们不可逾越的规则,否则,便会受到惩罚,失去自由;社会公德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否则,我们的生活就失去秩序,降低质量。然而,由于少数人的规则意识淡薄,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上课迟到的一声报告,使沉浸在思考中的思想中断;随意一扔的一片废纸,随风飘扬,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污染。

过度的自由只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别人无法正常通行,自己也会陷入困境。每个人都随意的扔一点垃圾,我们的生活质量都将遭到损害。规则是保障每个人自由的武器,只有人人遵守规则,保护规则,才会让我们共同拥有的一片蓝天更加蔚蓝,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更加有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文明,幸福。

“规矩是个好东西,画圆圈得有规,画直线少不了矩。凡事要久远、稳妥,必得中规中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千锤百炼的真理。我们人类也生活在规则之中,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就会成为一团乱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往大了看,国家欲治得有法律,往小了说,家庭欲和得有家规。就连做游戏也离不开规矩。一个组织要有自己的章程,一个单位要有自己的制度,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用纪律来维护。人生活在纪律中,也就是生活在纪律保障之中,离开这种保障,个体将不能很好地学习、工作、生活,集体将不成其为集体,社会不成其为社会。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纪律的约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指导着我们办事行动的方向和尺度,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效率和成果,它时刻告诫我们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得到磨炼,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改进方法,不断地取得进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好范文版权所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以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行风建设为例,前两年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被曝光了部分行风不正的单位,反映了质量系统中存在不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行为,一位高层领导同志曾对质监系统行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技术监督有了公正、廉洁,就在社会上占得住脚,失去了公正、廉洁就会垮台。”这更加说明质监系统各位同志遵受规章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

“前车之鉴,不得不鉴”。作为一个最近几年才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如果因个别人的不守规矩,使全系统落个“四邻反对、父母讨厌,”这个日子也不好过。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话,那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立足,我们要看到新设部门的优势和劣势,要发扬优势,克服劣势,要从实际出发,树立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树立起“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每个人要严格信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使我系统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行政部门。

新时期,新风貌,我们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我们党的各项政策法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坚决杜绝不良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守好规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把质量技术监督这一艰巨工作推向新局面,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质量技术监督心得体会》

下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适用若干典型问题(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焦作质量技术监督

    焦作质量技术监督 第8期 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11年3月9日★全省质监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修武召开 3月2日至4日,全省质监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修武召开。省......

    关于质量技术监督简报

    质量技术监督简报第九期(2008年)平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编二○○八年六月六日本 期 要 目工作动态★ 我市国家免检产品申报取得新突破 ★ 抓实三项措施力推能源计量工作 ★ 市质......

    阜阳质量技术监督[范文大全]

    阜阳质量技术监督第5 期 总第395期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2010年3月5日 阜阳市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 3月2日下午,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在市政府新楼会议室隆......

    质量技术监督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质量技术监督心得体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局公务员公开招录中,主考官提出这样一个题目:何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听到这句话,我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就应该始终把“没......

    阜阳质量技术监督

    阜阳质量技术监督 第 3 期 总第393期 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2010年1月28日 (编者按: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个担负政府重要职能的质监部门,如何找准工作突破口,在压力与困难面前......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汇报

    篇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破空排难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xx年12月13日) xx年,××市局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破空排难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2004年12月13日)2004年,××市局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破空排难 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XX年12月13日)XX年,××市局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