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

时间:2019-05-13 15:4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

第一篇: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

对涉农资金实现全覆盖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徐荔 150080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各级财政涉农资金逐年大幅增长,全面开展涉农资金审计是社会各界的期望与共识。特别是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12月27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特别强调对涉农资金的审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作为2014年审计工作的重要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握好涉农资金的全覆盖审计,对涉农资金审计的进一步深入等问题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命题,本文拟从涉农审计全覆盖入手,就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难点、实现途径等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 涉农资金 全覆盖 审计

涉农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扶持资金;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家电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扶贫、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农村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资金,“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及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的资金等,此类资金量大面广、政策性强,监管难度大,如何落实好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是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

所谓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审计范围来看,是指审计机关以涉农资金为主线,以涉农资金对应项目或用途为载体,按照资金流向,横向实现涉农资金所有类型的全覆盖,纵向延伸到资金流向的最末梢,即覆盖到所有项目及被审计单位,不留死角。从审计内容上看,审计除了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之外,更要关注其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治国方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在2004年至2014年连续十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文件精神,加大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促进中央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建立健全服务“三农”的长效审计监督机制。

二是真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解决当前“三农”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

环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审计机关,应当高度关注涉农资金在区域统筹、资金投向及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得到科学合理使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客观需要。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链条粗而长,涉农单位众多,不仅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各级政府部门在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加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强化涉农资金审计。通过涉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反映、揭示不同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决策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促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难点

涉农资金范围广、层次多、政策性强,直接涉及农民利益。从横向看,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扶贫开发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资金分配链条长,涉及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从资金最终流向看,受众面广,不但包括涉农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化组织,而且还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另

外每项农业专项资金都有其政策背景、目标、实施重点方向及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政策意图明显。上述特性就决定了要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存在以下难点。

(一)涉农项目点多面广而审计人手严重不足,难以把握审计的广度与深度

我国涉农专项资金多种多样,并且项目众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涉农资金由财政等主管部门从中央、省市层层拨付到县、乡,中间层次、环节较多,容易产生滞留挪用等现象。审计要发现涉农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各环节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资金流向,一查到底。而大多数涉农资金在项目设置和资金分配上存在“撒胡椒面”的客观情况,这就造成一项资金在一个省内往往涉及数十个项目县市,甚至在一个县市内又涉及多个乡镇、村组或农民个人。审计部门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是以资金量大小开展抽样式审计,无法满足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审计监督, 有的环节、有的领域、有的审计对象难以审查到位,更难审深审透。

(二)涉农资金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防范审计风险

由于涉农资金涉及的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施工难度不大,质量要求标准不一,因而参与具体施工队伍和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造成问题多发。受审计力量和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涉农资金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由于涉农资金的具体使用者或补助对象大多为县以下基层单位或农民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往往不能进行规范的财务核算,发生具体业务时

也不能出具规范、有效的书面凭证,因此审计人员难以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只能通过观察、问询等手段收集可靠性相对较低的证据,审计风险较高。

(三)农业农村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落后

多数农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账表式审计模式之中,也就是查帐,调查核实,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真正的计算机审计模式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当前审计业务干部虽然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运用,但未能真正很好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计算机审计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涉农项目大多在最基层的农村,受到当地实际环境的制约,基层不仅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相关财务等资料的电子数据,具体到项目现场的时候,无法开展计算机审计。

三、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

如何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审计重点,就必须探索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可以按照项目的用途,将涉农资金分为三大类:农民个人权利类、农业建设类和农村环境类。每一大类下,再细分出小类,例如农民个人权利大类下细分农村医疗、农村养老、农村低保及各项农补等,农业建设大类下细分种粮养殖等生产补贴、水利灌溉工程及生产工具补贴等,农村环境大类下细分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及公共卫生等。建立项目信息库后,涉农资金审计项目都可以被囊括在其中,每一小类项目的审计流程和分段注意点都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新的审计项目开始时可以按照固定的模式从源头开始监

管。重要的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审计部门只需派驻极少数人员在现场或者安排基层审计人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便可,甚至可以做到一个人负责同一区域内的数个审计项目的现场信息采集,上级审计部门根据信息评测风险从而选取部分项目复核或者决定是否需要专业队伍入驻现场。这样,即可以极大的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兼顾基层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的问题。

(二)建立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制度

项目库建立后,各级审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量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规定在一定周期内(如5年)必须将项目库内的待审项目轮审一遍。制定轮审计划前应加强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以增强计划科学性和宏观指导性。而对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农民最关注或反映较大问题的重大民生等项目,则要求每年或每两年必审一次。将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后,既能避免发生重复审计,也能做避免遗漏,从而在审计面上做到全覆盖。

(三)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上下联动,整体协作,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

对涉农资金的审计要不断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大兵团作战模式,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和协同作战优势,对涉农资金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科学地安排审计项目,摸清情况,提出建议,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有效整合特派办、派出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特派办、派出局与地方审计机关要加强沟通交流和

合作。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行业、地域、时间上的重复交叉,地方审计机关侧重于微观审计“跟进”,特派办、派出局侧重于宏观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资源共享,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可作为特派办、派出局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重点,同时特派办、派出局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可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关注的核心。

(四)进一步改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

一是提高涉农资金审计信息化水平,做到“人机结合”,充分运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部分涉农资金尤其是惠农补贴类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卡通”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为了保障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被侵占,涉农资金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必然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它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审计人员还可通过查询、分析金融机构后台数据,发现疑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延伸审计,调阅资料,走访农户,核实情况。

二是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建立以政策为重点、以资金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并结合专题调研的绩效审计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重点抓住项目立项和管理、资金投入和拨付、资金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对政府涉农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审计监督各部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积极探索涉农资金跟踪审计,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全覆盖

将审计向两头延伸,包括设计预算、计划报批、审核拨付、规范使用、社会效益等,做到全过程覆盖。要充分利用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地方审计机关对所辖地域内的总体情况相对容易把握,审计干部对当地情况相对较熟悉,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实现对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的全程审计监督,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部门或资金项目的连续跟踪审计,了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变化和农民的诉求,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跟踪,重点剖析,为宏观政策服务。

(六)完善审后回访制度,扩大审计成果作用覆盖面。

审后回访,就是对所涉及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摸底,对整改方案的可行性、执行力以及效果进行考察,以便扩大审计成果作用的覆盖面。涉农资金审计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审计结束后关于所发现的种种问题,主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经常会打折扣或者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加强审计回访,督促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审计成果服务转型发展的作用,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在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重大项目决策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的问题予以审计和揭示,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服务政府决策的信息。参考文献

【1】蔡飞:《审计月刊》《农业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2012.3 【2】董琦:《财会通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2013.8 【3】乔瑞红:《财会通讯》《强化涉农资金审计的思考》2009.7 【4】李允清:《夯实信息技术审计,为涉农资金保驾护航》《中国证券期货》2012.8 【5】张战;韩永来;张兆琪《提升农村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现实路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9 【6】《强化涉农资金审计的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_审计论文_会计审计论文 网络:http://www.studa.net

2012.7

第二篇: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财政涉农资金逐年大幅增长,全面开展涉农资金审计是社会各界的期望。近期,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对民生资金审计实现全覆盖,针对这一命题,本文拟从涉农审计全覆盖入手,就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难点、实现途径等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涉农资金 审计 全覆盖

涉农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扶持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家电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扶贫、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资金,“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及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的资金等,此类资金量大面广、政策性强,监管难度大,如何落实好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是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

所谓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审计范围来看,是指审计机关以涉农资金为主线,以涉农资金对应项目或用途为载体,按照资金流向,横向实现涉农资金所有类型的全覆盖,纵向延伸到资金流向的最末梢,即覆盖到所有项目及被审计单位,不留死角。从审计内容上拉看,审计除了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之外,更要关注其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治国方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在20xx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文件精神,加大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促进中央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建立健全服务“三农”的长效审计监督机制。

二是真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解决当前“三农”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审计机关,应当高度关注涉农资金在区域统筹、资金投向及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得到科学合理使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客观需要。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链条粗而长,涉农单位众多,不仅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各级政府部门在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加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强化涉农资金审计。通过涉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反映、揭示不同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决策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促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难点

涉农资金范围广、层次多、政策性强,直接涉及农民利益。从横向看,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扶贫开发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资金分配链条长,涉及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从资金最终流向看,受众面广,不但包括涉农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化组织,而且还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另外每项农业专项资金都有其政策背景、目标、实施重点方向及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政策意图明显。上述特性就决定了要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存在以下难点。

(一)涉农项目点多面广而审计人手严重不足,难以把握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我国涉农专项资金多种多样,并且项目众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涉农资金由财政等主管部门从中央、省市层层拨付到县、乡,中间层次、环节较多,容易产生滞留挪用等现象。审计要发现涉农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各环节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资金流向,一查到底。而大多数涉农资金在项目设置和资金分配上存

在“撒胡椒面”的客观情况,这就造成一项资金在一个省内往往涉及数十个项目县市,甚至在一个县市内又涉及多个乡镇、村组或农民个人。审计部门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是以资金量大小开展抽样式审计,无法满足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审计监督, 有的环节、有的领域、有的审计对象难以审查到位,更难审深审透。

(二)涉农资金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防范审计风险。由于涉农资金涉及的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施工难度不大,质量要求标准不一,因而参与具体施工队伍和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造成问题多发。受审计力量和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涉农资金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由于涉农资金的具体使用者或补助对象大多为县以下基层单位或农民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往往不能进行规范的财务核算,发生具体业务时也不能出具规范、有效的书面凭证,因此审计人员难以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只能通过观察、问询等手段收集可靠性相对较低的证据,审计风险较高。

(三)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落后。多数农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账表式审计模式之中,也就是查帐,调查核实,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真正的计算机审计模式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当前审计业务干部虽然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运用,但未能真正很好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计算机审计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涉农项目大多在最基层的农村,受到当地实际环境的制约,基层不仅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相关财务等资料的电子数据,具体到项目现场的时候,无法开展计算机审计。

三、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

如何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审计重点,就必须探索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可以按照项目的用途,将涉农资金分为三大类:农民个人权利类、农业建设类和农村环境类。每一大类下,再细分出小类,例如农民个人权利大类下细分农村医疗、农村养老、农村低保及各项农补等,农业建设大类下细分种粮养殖等生产补贴、水利灌溉工程及生产工具补贴等,农村环境大类下细分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及公共卫生等。建立项目信息库后,涉农资金审计项目都可以被囊括在其中,每一小类项目的审计流程和分段注意点都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新的审计项目开始时可以按照固定的模式从源头开始监管。重要的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审计部门只需派驻极少数人员在现场或者安排基层审计人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便可,甚至可以做到一个人负责同一区域内的数个审计项目的现场信息采集,上级审计部门根据信息评测风险从而选取部分项目复核或者决定是否需要专业队伍入驻现场。这样,即可以极大的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兼顾基层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的问题。

(二)建立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制度

项目库建立后,各级审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量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规定在一定周期内(如5年)必须将项目库内的待审项目轮审一遍。制定轮审计划前应加强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以增强计划科学性和宏观指导性。而对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农民最关注或反映较大问题的重大民生等项目,则要求每年或每两年必审一次。将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后,既能避免发生重复审计,也能做避免遗漏,从而在审计面上做到全覆盖。

(三)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

创新组织方式,探索大兵团作战模式,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和协同作战优势,对涉农资金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科学地安排审计项目,摸清情况,提出建议,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有效整合特派办、派出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特派办、派出局与地方审计机关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行业、地域、时间上的重复交叉,地方审计机关侧重于微观审计“跟进”,特派办、派出局侧重于宏观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资源共享,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可作为特派办、派出局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重点,同时特派办、派出局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可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关注的核心。

(四)改善审计技术和方法

一是提高涉农资金审计信息化水平,做到“人机结合”,充分运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部分涉农资金尤其是惠农补贴类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卡通”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为了保障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被侵占,涉农资金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必然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它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审计人员还可通过查询、分析金融机构后台数据,发现疑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延伸审计,调阅资料,走访农户,核实情况。

二是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建立以政策为重点、以资金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并结合专题调研的绩效审计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重点抓住项目立项和管理、资金投入和拨付、资金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对政府涉农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审计监督各部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积极探索涉农资金跟踪审计,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全覆盖

将审计向两头延伸,包括设计预算、计划报批、审核拨付、规范使用、社会效益等,做到全过程覆盖。要充分利用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地方审计机关对所辖地域内的总体情况相对容易把握,审计干部对当地情况相对较熟悉,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实现对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的全程审计监督,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部门或资金项目的连续跟踪审计,了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变化和农民的诉求,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跟踪,重点剖析,为宏观政策服务。

(六)完善审后回访制度,扩大审计成果作用覆盖面。

审后回访,就是对所涉及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摸底,对整改方案的可行性、执行力以及效果进行考察,以便扩大审计成果作用覆盖面。涉农资金审计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审计结束后关于所发现的种种问题,主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经常会打折扣或者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加强审计回访,督促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审计成果服务转型发展的作用,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在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重大项目决策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的问题予以审计和揭示,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服务政府决策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希祥、陈其清:《财政涉农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整合建议》,农村财政与财务,20xx(5)。

[2]宋常、王睿、赵懿清:《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3]皮晓玲:《浅议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xx。

[4]魏佳:《以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为中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现代审计,20xx(2)。

[5]景赫:《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xx。)

第三篇:建始县实现电子政务全覆盖工作总结

建始县实现电子政务全覆盖工作总结

县新闻中心

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了电子政务办公室,几年来,全光纤布设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120多个单位的电子政务专网,建成了协同办公平台、网上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县乡互联互控的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全县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虚拟社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和作用着现实社会。

一、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县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再上新台阶。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规范、全面覆盖、数据整合、功能拓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年初制定并公布了我县2011年电子政务工作要点,各电子政务应用部门根据要点的要求,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各系统运行正常,协同办公平台运转正常,与州平台

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用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以政务信息化为示范带动,在全国山区县市中先行先试,政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荣获全国“十佳”电子政务效能运用先进县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了一项常态性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县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电子政务的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产业的互动、互补,加快建立以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促使经济保持可持续的快速增长。

传统的行政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党政机关必须创新手段,改进方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和信息网络,有利于改进党政机关的传统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履行职能,为人民群众服务;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和引导舆情民意;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将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

平稳运转。经过精心筹备和认真组织,2009年年12月正式成立了县信息协会,首批100个单位和个人加入协会。今年7月又对全县各相关单位管理员实施系统培训,对电子政务平台用户作全面彻底的清理,建立起完整的统一通讯平台用户体系,协调整合各类信息化资源力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尤其是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面把握全县电子政务运用发展方向

今年,随着三里槐坦村村级电子政务网络的开通,我县电子政务工作正沿着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向前迈进。全县电子政务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即共享与规范的主题)、新建两大平台(即全县统一通讯平台、应急救援平台)、推进三大系统应用(即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完善四大保障措施(即机制保障、内容保障、人才保障、激励保障),着力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

工作任务是:

(一)、围绕主题,推进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1、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县信息化办、电信公司要会同乡镇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度,使电子政务专网覆盖到乡镇直单位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乡镇级以下公文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网上办理。

门户实现百姓与部门的即时在线沟通;拓展现有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既可灵活组织到个人电脑的视频会议,又可完成电子政务个人用户之间的视频沟通;可通过统一短信平台整合协同办公平台、通信平台、手机短信、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等应用系统的所有短信。

2、新建应急救援平台。以县应急救援大队为基础建立建始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平战结合、功能实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启动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以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整合公安、消防、安监、煤矿、国土、住建、人防、水利、气象、卫生、交通等系统资源,实现包括视频图像、便捷通道、应急值守等在内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便于在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反应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便捷、处置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全面提升我县应急管理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子政务是实行政府管理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加快发展和建设城镇化的重要举措。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信息时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我县电子政务建

第四篇:如何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如何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下简称《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框架意见》和《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审计机关势必要从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方式全覆盖、审计内容全覆盖、结果运用全覆盖这四个方面推进“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从而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

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包含在审计全覆盖这个概念中,对于审计全覆盖的概念,国务院印发《意见》中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也是审计全覆盖首次写进国务院文件。概括来说,也就是审计机关主要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

行情况“三资一责”审计监督全覆盖,其中,“一责”既是全覆盖的重点,也是“三资”的结合点。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难点

(一)审计监督对象多,客观上制约了审计“全覆盖”。

每年按照审计人员人均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算,一个地级市审计局一年最多完成20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这与符合审计监督对象上百人的规模来说,审计力量显得严重不足。同事,国务院《意见》不仅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进行审计,还明确提出要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钱、审人、审政策全覆盖。

(二)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缺乏,制约了审计“全覆盖”。

审计被视作监督权力运行的“紧箍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从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人员,无论在业务技能方面,还是沟通技巧方面,既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又要求对大政方针、政策法规、财会金融、市场经济、计算机等都要有较为熟练的掌握。目前,我国审计队伍总体技术力量还显薄弱,缺乏较多的中高端审计人才支撑,拖了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后腿。近年来通过审计发现的大要案线索,都是需要涉及大数据,需要从大数据中寻找疑点,大要案线索的发现建立

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上。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既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途径

(一)明确对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框架意见》和《实施意见》指出: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该条表明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进行了适当拓展,其范围现在包括: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包括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审计对象的适度拓宽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各级审计机关首先要从领导干部管辖范围、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性质等角度对审计对象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收集和汇总被审计单位基本信息,对审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和总体规划,对审计对象进行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摸清审计对象底数,不留盲点,从而为审计对象全覆盖奠定基础。

(二)科学组织,实现审计方式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具有审计对象多、内容覆盖面广等特点,且在项目立项计划上涉及审计和组织两个部门,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需求往往超前。在这种情况下,优化经济责任的审计计划和选择科学的审计组织方式就成为实现审计方式全覆盖的关键。首先,在项目立项上,应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并侧重任中审计计划安排的比重,为经济责任审计打好提前量;其次,离任审计计划的提请以组织部门为主,并侧重于已经实施过任中审计的干部,为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监督上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参考作用;最后,对不同审计类型,地方审计部门可以结合审计计划进行统筹安排,例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有机结合,对同一审计对象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提升审计现场工作开展的组织化与科学化程度,有利于某一特定审计领域从广度到深度的全面覆盖。

(三)关注重点,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要求审计人员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而是要将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土地矿产资源交易、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职责履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廉洁从政等相关要求纳入重要审计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些都为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全覆盖提供了方向性和政策性支持。

(四)严肃问责,实现结果运用全覆盖。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结果运用制度,对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说是覆盖了经济监督、党纪政纪、干部管理、人事任免、国资监管等各个环节。实现结果运用全覆盖,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强化审计整改。被审计单位应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整改,并向审计部门进行反馈。二要加强整改监督。审计部门应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办问题的整改。同时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巡视等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联合检查和回访制。三要严肃责任追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由组织和纪检部门分别归入领导干部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应准确界定相应责任,严格追责问责,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震慑力。

2018年4月25日

第五篇:2014天津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http://tj.offcn.com/

2014天津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逐步实现

审计监督全覆盖

从26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审计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自治区审计工作将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通过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作用,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2013年,自治区累计完成审计项目4539个,总计查出违规资金91.76亿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23.21亿元,审计后上缴财政24.05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8.44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4项。自治区加强了对重大投资项目及援疆项目的审计力度,共对2282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核减投资额18.36亿元。在援疆审计工作中,各地通过采取“同级审”“上审下”与援建方审计机关联合审计等多种方式,对符合审计条件的援疆项目进行了全覆盖审计,促进了政府投资绩效。今年,自治区将继续加大投资审计力度,不断深化审计内容,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

自治还加大了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主要审计了定居兴牧、富民安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相关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并组织完成了全区26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资金管理和涉农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并及时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今年自治区审计机关将通过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改善以往审计工作中审计力量不足,整改落实难等问题,以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使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做到不留盲区和死角。

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宣国苗说,在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中,审计机关将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审计,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尽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职,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在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http://tj.offcn.com/

下载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有效途径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7月5日上午,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发表讲话,透露了诸多针对贫困地区健康......

    专业化管理:实现大中小税源“全覆盖”

    专业化管理:实现大中小税源“全覆盖”本报讯(通讯员姜传武王立飞)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国税局根据税源结构特点和管理现状,按照管理分类科学化、管理内容精细化、管理事项标准化的......

    重视支持工会工作实现四个全覆盖

    文章标题:重视支持工会工作实现四个全覆盖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应......

    济阳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济阳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提升了残疾人及家庭的幸福指数 2012年,随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济阳县着力加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制......

    乌什“长治久安”大宣教实现全覆盖(5篇范文)

    如何推动“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乌什县自12月19日从县直机关、各乡镇、事业单位抽调1000多名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学习教育......

    卢氏县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卢氏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 创新举措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近年来,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积极实施工矿业强县、旅游业活县、产业化富民战略,全面推进三化协......

    浅析财政涉农资金审计要抓住四个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逐步加大了......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山西省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韩雪萌  2012-06-20 13:46:54 来源:《金融时报》2012年06月20日 一种以转账电话为基础,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