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投资-
一、民间投资发展的基本情况
1、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以及地方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各地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2009年任县民间投资达到354.9亿元,同比增长31%,投资规模是国有投资的3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0%以上,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2%。
2、民间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民间投资领域加快拓展,逐步从传统的农副食品加工、农业养殖和商贸流通领域,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领域拓展,并开始进入金融、中介、法律、文化娱乐等服务业领域。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9户,其中非公企业比例超过98%;任县制造业中私营企业户数占到42.7%;民营制造业投资达到61.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7.6%。
3、民间投资资金来源渠道逐步拓展
为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创业,各地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不断拓展民间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两市均出台了支持地方发展金融机构的奖励政策。任县居巢区对金融部门支持工业的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的,按增加额的0.15%给予奖励。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天长积极争取国家开行、南京进出口银行的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并引入徽商银行、海汇担保公司、江阴合作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4、民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9年,任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2%,入库税金占财政收入的72.6%。凤阳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呈现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含山林头铸造、槐林渔网、无为高沟电缆、凤阳硅产业等地已形成产业集群。
二、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
1、融资困难
尽管去年以来信贷投放量猛增,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金融机构信贷难。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贷款需求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频率高,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等原因,不太愿意向民营企业放贷。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二是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偏小。尽管各地基本成立了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但普遍规模偏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三是融资渠道单一。上市融资要求过高,银行信贷抵押物局限性较大。土地证作为最有效的贷款抵押物,办证缓慢,打折较大,都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原材料、设备抵押贷款等形式未能有效开展。四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财务不规范,与银行缺乏沟通,增加了贷款的难度。
2、行业准入限制
尽管目前很多领域都对民间资本开放,国家和地方也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多领域进入,但一些行业垄断和限制仍然存在,金融等领域进入仍然困难。有些领域存在不公平待遇,审批手续复杂,缺少统一明确操作规范,也是严重制约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另外,民营资本投资公用事业,还存在着投资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矛盾。
3、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
一是政府服务不健全。部分政策脱离实际,缺乏操作性,且政策缺乏监督,难以落实。一些部门收费不规范,审批繁琐,有企业反映上一个工业项目需要多达20多道手续和10多项收费。二是社会服务不健全。缺乏民间投资产业引导政策和人才、市场、技术、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
4、人才短缺
由于经济实力较弱等多种原因,我省一方面普遍存在难吸引高端人才的问题,另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也很突出。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在发展定位、待遇和管理上都存在不足,留不住经营管理人员。
5、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制约民间投资的除了众多外部因素,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低也是重要原因。一是管理体制落后。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竞争力较低。民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进入门槛低的行业领域。普遍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抵抗能力差。扩大生产的投资意愿较低,并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小规模投资,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扩张。三是财务不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应有的规范和透明,影响企业向银行贷款。
三、各地促进民间投资的几点经验做法
1、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为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任县居巢区政府自2000年以来共出台了15个相关文件,从资金扶持、费用减免、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自2000年到2009年,该区民间投资增加了8倍,占到全部投资的93%。天长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目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已转为民营,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
2、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经营。任县居巢区集镇供水设施通过全部引入民间投资,发展极为迅速,供水范围不断扩大,有力改善了集镇的供水状况。
3、建立多种扶持和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任县居巢区对落户的工业项目,凡是投资超1亿元,对前期费用给予10万元补助。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凤阳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天长财政安排1000万元间隙调节基金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的需求,并对上市企业给予1:1配套奖励。三是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的支持力度。凤阳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200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给予基准利率的25%贴息;安排200万元财政专款对农业养殖大户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四是职能部门对口企业帮扶。任县对出口企业,由地方财政和商务系统帮助到省担保公司融资。五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天长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4、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凤阳2008年成立县金融工作办公室,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2009年新增贷款8亿元。二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凤阳积极探索,扩大抵押物范围,推进林权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和个人名义贷款等多种方式。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天长将天振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并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组建城投公司。四是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设点和开展业务。众多地方银行和境外银行如江阴合作银行已进入天长。
5、营造良好的民间投资环境
通过搭建优质服务平台,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凤阳2004年成立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优化经济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天长实行“一站式”服务,“一起制”收费,所有项目进行政服务中心。
6、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指导工作
一是制定产业政策。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发展方向,正确引导民间投资向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方向流动。凤阳积极依托本地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将硅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强行业监管,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公开市场信息,为民间投资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信息咨询服务,规范民间投资。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任县居巢区每年有计划的选取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进行系统培训。
四、促进民间投资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彻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启动民间投资。一是加强金融机构服务水平。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贷款和管理方法,增加服务品种。政府对商业银行进行奖励,鼓励其向民营企业放贷。二是加大信贷品种创新力度。打破商业银行放贷行业限制,开展原材料抵押、商标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三是加大对担保公司、地方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资本金规模,对担保公司给予财政补贴,降低担保费用。四是推进多元化的股权投资市场建设。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允许几家企业成立股权基金,在培育自身主业的同时,也可支持其他企业。对参加股权投资的,可以考虑给予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返还,提高其盈利水平,增强其积极性。五是降低贷款成本。对民营企业实施一项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结果可多保留几年,减少每年都要评估带来的相关费用和手续。六是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业。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各部门要做到信息共享,完善政策支持。对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有利于吸纳就业的民间投资项目给予大力支持。设立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奖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手续,设立“一站式”服务。提供市场、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开展部门对口帮扶,主动了解和帮助解决企业困难。组织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势,加强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
3、正确引导民间投资
加强产业指导。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发布咨询体系,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投向,有序利用民间资本,避免重复建设。把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有利于产业链发展、风险低、回报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荐,充分利用民间富余资本。
4、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
进一步放宽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只要是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投资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都应当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及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领域,对于一些回报率较低的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给予帮助扶持。
5、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加快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清理收费项目,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快园区等载体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将工业园区建设成民营企业的聚集地。三是给予民间投资公平待遇。在投资、贷款、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同等的待遇和优惠。积极打造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传达政府政策信息,使民营企业处在公平的发展环境中。
第二篇:激活民间投资 加快经济发展
激活民间投资 加快经济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作用下,邵阳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在发展经济、缓解就业矛盾和拓宽就业渠道、活跃市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进入21世纪,是邵阳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保持12%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的增长,其中民间投资功不可没。因此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推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民间投资基本状况
(一)民间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占比提高
从“十一五”期开始,全市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累计完成2591.8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4.8%。2005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4.9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3.1%;到2011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33.95亿元,占比达到77.2%。六年间,民间投资总量增长了5.79倍,年均增长38.8%,所占比重也提高了24.1个百分点。
(二)股份制、私营企业和个体成为民间投资的主力军
近几年来,全市民间投资出现了各种经济形式竞相发展的局面。当前股份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三大经济形式已成为全市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而集体经济、联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011年,股份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分别完成投资49.65亿元、206.86亿元和20.42亿元,占全市民间投资总额比重分别11.4%、47.7%和4.7%。成为民间投资发展的主力军.(三)民间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
从民间投资投向的产业分布看,2011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5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7.0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36亿元,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中重点投向分别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达50%以上。一、二、三产业占民间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9.3%、63.8%和26.8%。
(四)第三产业民间投资逐步加大
近年来,第三产业作为发展较快的产业,包含众多新兴门类,孕育许多发展良机,在城市建设、服务经济与社会、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便利群众生活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6.87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16.36亿元,同比增长41.7%,占第三产业投资53.6%。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已逐步加大。
(五)民间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由于民营经济介入的领域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在增加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具有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民间投资还吸纳了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打工者。
三、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民间投资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已占全部投资的主导地位,但由于受一些行业垄断及投资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间投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成为影响全市民间投资继续发展的瓶颈。
(一)民间投资项目规模较小.尽管近几年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但存在着投资项目量总体较小、投资总量与周边城市相比有差距。2011年,全市民间投资项目2793个,投资规模仅2275万元。5000万以上的只有97个,完成投资50.34亿元,占全部重大项目的11.6%,民间投资项目规模较小。
(二)民间投资产业层次低。
全市民间投资虽然在整体上有所发展,但在整个行业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2011年,在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中,虽然介入了十几个行业,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这两大行业上,而部分行业的民间投资还比较低,特别是通讯、旅游、教育、新型服务业。相比之下,在一般服务业领域,民间投资在制造业、房地产等比重高。
(三)民间投资技术含量不高
就全市目前来说,民间投资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技术含量偏低以制造业领域最为明显。2011年,全市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完成277.03亿元亿元,而这些投资多半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能耗高的传统制造业领域。
四、对民间投资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民资投资领域
加大对民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民间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间投资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疏通民间投资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二是尽快建立支持民间投资的信用担保制度;三是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民间投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四是探索设立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五是加强财政扶持力度,设立民间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专项资金、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民间企业利用高新、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贷款给予贴息及税收优惠;六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行业垄断,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可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使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
(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多产业。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服务业、科技产业、旅游等产业投资,因为文化产业、服务业、科技产业、旅游产业等行业发展,能够与我国拉动消费的政策与扩大就业的目标所适应。鼓励民间投资向文化、服务、科技、旅游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投资。
(三)进一步推行项目建设市场化
推进和规范项目建设市场化。在范围上,只要是政府投资进行建设或政府投资超过半的公益事业项目,除特殊要求外,其建设实施均要实行代建制,委托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进行专业化管理。在形式上,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管理、整合相关社会事业领域的全部国有资产,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还可以委托信托公司进行国有资产信托,信托公司可在取得资产受托资格的基础上,既可以向社会发行各种投资基金、债券或信托受益凭证,也可以发行与高科技相关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也可发行债权信托凭证,实施债权、表决权转让,起到融资融券,为社会事业项目融资开拓民间资金渠道。这样,通过分离社会事业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管理者角色,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投资职能分开,管办分离,权责明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1.抓好政策清理。尽量减少审批事项,对那些明令禁止的政策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已经过时的要及时予以废止,对不合时宜的要抓紧修订完善,尤其是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方面,能放宽的放宽,能优惠的优惠。一定要抓好政策落实。要用足、用活政策,加强对上的沟通、协调,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招商、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并寻求更多的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2.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进入事业领域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的政策环境。
3.净化规范招投标市场。要严惩招投标市场舞弊行为,规范招投标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培育招标代理服务机构,强化对招标代理机构监管,培育健康的招投标市场。
4.加强政府规划指导、引导、市场监管的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第三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现象[推荐]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一.民间投资下滑现象
到目前为止,4月份的经济数据绝大部分已经出炉。最让人震撼的,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人民币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额的大幅下滑。其实,还有一个数据也非常重要,它堪称“让高层最为忧虑”,这就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图1直观的给出2015年1月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走势对比。
图1: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很明显,两根线在去年12月突然“分手”了。在今年1到2月,以及1到3月两个点上,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但全国投资增速不降反增。2016年初由于一线城市火爆的房市和政府货币政策的宽松(加杠杆去库存),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基建和房地产,支撑了近期经济的企稳,也点燃了经济乐观者的热情,导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4月份之前呈上升态势。但是到了4月份,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国企和地方政府投资也扛不住了,所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掉头向下。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年初就一路下滑,即使是年初短暂的经济“乐观情绪”也无法改变这一形势。据统计,2016年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2393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个百分点,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较1-3月的5.7%有所回落,且回落幅度大于整体投资回落幅度。民间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背离扩大,反映出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同时,民间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缺口拉大,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依旧疲弱。中国民间投资大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这些投资虽然每个项目未必很大,但它们是市场导向的,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创造就业岗位之源。因此解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问题刻不容缓!
二、什么原因造成当前中国民间投资低迷?
(1)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跟地方政府、国企能够凭借所有制身份比较容易地获得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倾斜不同,民间企业相当大程度上依靠以利润为主的内源性融资。研究表明,民间投资跟企业利润高度相关(如图2)。近年来,由于内需疲软、人民币强势、出口下滑、成本上升等原因,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2.3%,比2014、2013年大幅下滑5.6、14.5个百分点。此外,当前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折期,GDP增速下降,新旧产能转换,传统产业衰退,新产能仍待发展,这就造成企业工资上升超过生产率的上升,企业陷入盈利能力下降的状态。因此,企业利润连续多年大幅下滑,对民间企业投资能力构成了严重制约。
图2 :民间投资跟企业利润高度相关
(2)民间资本存在巨大准入隐形壁垒
相对于国有投资、政府投资来说,民间投资可选择的领域较窄,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依旧存在。一般对于一个地方项目来说,如果是央企国企负责人前来投资、合作,当地会大力宣传,但假如是民营企业来谈合作,政府负责人却不敢和他们打交道,有些地方负责人见一下民营企业家还躲躲闪闪。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不听电话、不接材料、不予办事。像电力、电信、交通、油气等领域以及一些服务业,民营资本就经常受到准入限制或者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恰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都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
(3)挤出效应
2015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市火爆、地方债务置换、财政稳增长等影响,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商和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社会融资结构恶化,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据统计,2016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比去年全年提高6.2个百分点。此外,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年底的10.9%狂飙至23.7%。而在地方财政方面,2016年4月新发地方政府债1.06万亿,财政存款大增9318亿元,财政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4%。因此,资金大部分流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4)债市信用风险爆发,企业发债困难
有关研究表明,2002-2015年债券融资对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的贡献高达90%以上。然而,2016年初我国信用风险频现,例如中国铁物违约并暂停交易、部分城投债申请提前偿付等,这造成评级被调低的信用债数目剧增,仅仅4月份就有124只信用债券遭遇主体评级调低或展望负面。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推迟或取消发行的信用债规模分别高达387亿元、111亿元、484亿元、1144亿元,均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且呈逐月递增的趋势。债券发行愈发困难影响企业融资和流动性,投资者信心和风险偏好受到打击,这也促使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下降。
(5)税收不公平
我国当前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仅适用于国有和集体企业,而民营企业并不能享受,此外,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率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民营企业利润本来就小,过高的所得税率会使民营企业本来就少的利润显得更少,这就极大打击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再者,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虽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由于对购进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使其扣除范围小、税基高,不利于促进民间投资。
三、如何恢复民间投资?
面对民间投资的下滑,如何扭转该局面应当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正如日前权威人士所言,当前“稳”的基础仍然主要依靠“老办法”,即投资拉动。民间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快推出并落实相关政策,为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打破国企垄断、推行市场化的产业政策
要尽快推进国企改革,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国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产。切实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推行积极的市场化的产业政策,要抓紧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做到同股同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让民营资本进入这几个领域,以填补国有企业的投资短板,改善项目建设和运营体制,提高质量和效率。此外,法律未禁止的行业都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中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
(2)加快推进PPP模式
在当前财税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是激发民间投资、开拓融资渠道的重要模式。然而当前PPP模式资本到位率依然偏低,距离“政府+社会资本”的模式还有一段较长的路。一方面许多PPP项目市场化不足,大量PPP项目由合同双方磋商,而不是由资本市场定价,无法保证资金的利得空间,进而降低了民营机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PPP项目回报率仅约6%,这给项目落地增加了难度。此外,缺乏产权和法律保障及完善的退出机制,难以形成稳定的经营预期,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因此,政府应加快推进并监督PPP项目落实。
(3)加大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
银行信贷历来偏向国有性质或者大规模的企业,而总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发展PPP模式,还要有适宜的金融环境。比如,民间资本投资PPP项目,有投入大、收益率不高、投资周期长的问题,这就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研究开发中长期信贷产品,满足民间资本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下大力气改革投融资体制,把倾向于国企的投资体制转向重效益的市场化投资体制,减少对民企的各类歧视,深化金融改革,为民间投资提供金融支持。
(4)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务
在经济建设中应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同时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时应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民营和国营一视同仁,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坚定政策信号,稳住市场预期,控制住无形之手,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5)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应尽快推行增值税的转型,适当增加抵扣范围,例如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进一步规范税制,尽快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给予民营企业以税收国民待遇,使当前一些仅适用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也能享受;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此外,应该将投资税收抵免制度引入民营企业领域,增加民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缩短投资回收期,增加企业可支配资本,激发企业投资意愿。
(6)推进供给侧改革
政府应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解放一些资源,引导资源离开低效率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流向相对比较活跃、未来预期收益较好的民间投资。
第四篇:浙江省丽水市民间投资城镇化
激活民间投资加快城镇化进程
——浙江省丽水市出台26条措施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人口252万,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9年生产总值542亿元,人均GDP达21508元,相当于我区南宁市、北海市的人均水平。丽水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但后发优势明显,GDP增幅居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旅游总收入增幅均居全省各市首位。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010年8月底,丽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26条意见措施,其中不少 “真金白银”政策值得广西各市县学习借鉴。一是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放宽投资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面向中高收入群体和侨眷等特殊群体的养(托)老服务,全部推向社会,由民间资本投入。民间投资发展林业旅游休闲服务项目的,免费使用“林家铺子”等注册商标。二是切实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在市内设立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物流企业,符合条件的,其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对占地较大的现代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对民间资本参与开发旅游项目的,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政策”;市直重点旅游项目经营后3年内企业所得税市直留成部分,予以
1奖励;市直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开发生产特色旅游商品的技改项目,可申报享受工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年销售旅游特色商品达到一定规模的市直流通企业,3年内其上缴企业所得税市直留成部分,给予 50%奖励。鼓励农民带资进入中心镇务工经商办企业,对个体工商户劳务收入未达到营业税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
三是实施价格调整政策。对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建设的民间投资,在价格政策上与国有投资一视同仁;对民营新能源发电项目,实行与国有投资相同的电价补贴政策;对民营收费路桥、码头场站等项目,按照保证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项目运营收费价格,实现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确定医疗服务收费价格。
四是推进土地政策向民间投资适度倾斜。对民间投资在中心镇的规模以上建设项目,予以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可由市、县优先调拨单独安排。民间资本参与中心镇农地流转承包经营的,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已签订流转合同、经营面积超过100亩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按经营面积 5‰的比例在经营土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配套设施,作为设施农用地。
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森林旅游开发的,其土地出让金的地方留成部分,政府可通过其它形式全部或部分奖励给开发者。对森林旅游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的,可依法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其新投资开发的项目享受新办森林旅游企业的相关政策。
五是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彻底放开县以下城镇户籍管理政策,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凡连续在市区居住且领取原暂住证和居住证时间满3年、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居住地无犯罪记录的,公安机关根据本人申请予以办理迁移丽水市区的落户手续。
六是简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程序。制订《丽水市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对于民间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并按“联合审批,压缩时限”的要求提高审批效率,减少审批时间;对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对民间投资项目及企业在审批和竣工验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业主申请,可分别由市行政审批中心和项目审批部门牵头召开协调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进行落实解决。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政发[2003]46号 2003.4.5 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全面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确保投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决定如下:
一、放宽市场准入,最大限度地开放民间投资领域
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外,其余行业和领域均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凡是允许外商投资的产业,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民间资本参与能源、交通、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及农、林、水等农业综合开发的,比照享受国有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参与东西部引资项目、利用外资项目,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一)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进程,抓紧制定《云南省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和经营权转让暂行办法》,现有收费公路、桥梁等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权、股权可向社会公开招标出让。尽快建立和完善收费承诺机制,新建收费公路和收费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通过采取“建设-运营-移交”的形式,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允许投资者享有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权和经营收益,经营期届满后,政府无偿收回经营权;选择一批已建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公路、电厂、电站、支线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转让一运营一移交”的形式,将经营权、股权作价后转让给社会资本,收回投资进行新的项目投资;受让方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经营权和经营收益,期满后无偿将经营权移交给政府。鼓励民间投资与有权建设电信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企业开展联合建设;鼓励民间投资者在获取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参与电信增值业务经营服务。
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小塘坝、小机电井、灌渠、小抽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拍卖、承包等方式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设施国有产权转让所得资金,继续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小型水利设施所有者或经营者依法享有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在使用年限内允许继承和再次转让。
(二)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按国家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城[2002]272号)有关规定,加快开放市政公用行业建设、运营、作业市场。在全省推行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民间投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投资开发旅游景区、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厕所、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企业经营单位,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鼓励民间投资成片开发工业园区、参与盘活、经营管理城市现有国有资产和服务项目,市政公用企业通过合法经营获得的合理回报受法律保护。通过招标 方式选择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和承包单位,逐步建立和实施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道路、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行小城镇开发,鼓励农民到集镇购房、建房。
(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以贷款贴息、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开发和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符合国家及省龙头企业条件的,可享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国有荒山、荒漠、荒水、荒地“四荒”资源适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可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拍卖生产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乡村集体所有的“四荒”资源,鼓励社会投资者承包经营。对民间资本投资现代流通产业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优先规划和征地等优惠政策扶持。
(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项目认定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对社会投资一视同仁。发挥技术交易市场与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与成果转化。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民营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贴息扶持。
(五)鼓励民间资本以兼并、租赁和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有步骤地退出部分国有资本,加速民间资本进入。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入国有企业,参与国有经济的改组、改造。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产权交易,受让已改制企业的股权。
(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文化、体育、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并按规定享有经营权和收益权。对现有社会事业设施和资源,可采取有偿转让经营、合作经营、民办公助等方式转由民间投资者经营。鼓励社会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享有依法独立办学的权利;可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或与政府部门联合办学。放宽对民间投资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价格和收费限制,允许投资者取得合理的回报。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允许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价格,由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改组和改造。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各种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民间企业用于救灾、扶贫、社会公益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希望工程的捐赠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允许税前列支。
(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军转民企业。鼓励民间资本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收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入军转民企业;鼓 励民间资本开发与军工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配件、组装件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具有“军民兼容、寓军于民、军民两用、平转军”的技术密集型项目。
(八)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境外投资。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到东南亚、南亚投资办厂经营,拓展发展空间。
二、大力培育社会投资主体,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凡是有条件完全市场化动作的项目,国有资本逐渐退出。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项目,由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尽可能多地吸引各种投资主体投资。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为主的项目,采取财政贴息、市场补偿、市场和财政复合补偿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经营者,鼓励中小社会投资者竞投经营权。
(二)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采取独资、联合投资或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机制。主要由政府投资的项目,鼓励个人资本、法人资本投资参股。引导民间资本进行跨行业投资,积极拓展投资项目融资渠道。选择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拥有参加投票的权利,并在中标后一视同仁地享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
(三)大力引进省外投资。进一步作好招商引资工作,鼓励省外企业、个人到云南投资,鼓励省外企业兼并、收购、租赁省内企业。办好各类民营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民营工业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进园投资。积极吸引省外上市公司参与云南建设;鼓励云南民营企业与省外上市公司合作,建立紧密的资产联系。
三、简化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一)简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对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鼓励和允许发展的项目,且资金等建设条件落实的实行登记备案制,逐步取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各种审批;对确需审批和上报审批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实行限时服务。
(二)强化对民间资本投资项目的服务。各地应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尽量减少报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完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实行投资项目属地化管理制度。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民间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对民间投资实行与国有投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税费征收、银行贷款获得、财政贴息、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不以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而是 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的优劣,使民间资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资源配置的机会。
(二)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维护社会投资者对产权的占有、支配的权利。规范对民间投资项目的税费征收,降低民间投资创业成本。对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定职称、评比先进和享受政策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
(三)认真落实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间投资的发展。扩大财政贴息支持的力度。各级政府要安排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项目的银行贷款贴息;认真落实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的40%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民营科技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民营企业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到规定比例的;以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民营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内资项目,其引进设备可按国家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价格政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属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可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依法自主定价。民营资本投资城乡供排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燃气、厕所等公用基础设施,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高于政府投资项目回报率确定。加快建立水价市场形成机制,制定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价格政策。
(五)提供平等的用地政策,规范、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民营企业使用土地与国有企业平等对待。对土地使用采取招投标、挂牌出让、拍卖等方式,允许不同所有制单位在项目用地,涉及土地的各项费用民营企业与其它所有制平等对待;民营企业依法获准使用的生产经营场地,任何部门、单位不得随意收回、拆除和侵占;因国家建设需要拆迁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补偿,并限期妥善安排。采取建立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等办法,引导民营企业向特色工业园区、小城镇集聚,由个体私营企业租赁经营,解决民营投资用地问题。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已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产权交易中心要尽快投入运行。在昆明、玉溪、曲靖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由财政拨付一定启动资金,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其它资金入股,建立担保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担保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资信档案,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为银行信贷选择提供依据和服务。大力推广企业财产抵押、按揭贷款等多种形式,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推广用资产抵押担保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二)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银行共同研究开发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在内的各种适合民营企业所需的贷款品种,满足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发展经营的要求。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规范经营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探索组建全省性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帮助民营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履行还贷义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建立经营信用、完税信用、法人行为信用等信用档案,方便金融机构查询;规范企业的资信评定,建立区域性、地方性的企业信誉网。支持具备必要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运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手段进行直接融资,条件标准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六、完善对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为社会投资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对民间投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政府及时并定期将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地区发展规划等投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定期发布投资和产业发展信息进行投资引导,对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实行全社会招标吸引民间资本。重点加强对一般竞争性项目的信息引导,帮助社会投资者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政府及有关部门所办的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投资咨询中心向民营企业开放,提供服务;引导民间投资朝专、精、优、特的方向发展,推动其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范、技术上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民间投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投资中介机构,加大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建设项目与中介服务机构的双向选择。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中心、技术支援中心等中介机构,为社会投资者提供政策和法律援助、技术、价格、财会、税收、信贷、社保、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执行向民间投资项目的收费和标准,坚决取消各类越权制定的收费项目;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切实减轻民间投资项目和民营企业负担。抓紧研究制定财产和投资保护等规定,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